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的风险防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系统;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投资逐渐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因此,电力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能够适应电力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提高非常必要,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首要的问题。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慢慢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多,其中,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企业不仅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国家在电力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样促进了电力企业获得快速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施工规模出现了不断扩大的情况,同时,在施工标准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的主要体现将在施工成本方面,电力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电力项目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价格在逐渐上涨,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非常必要。
2 电力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特点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等。其客观性表现在这种财务风险发生的非意识性,它的发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受外界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行为等影响很大,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停电、漏电事故。对于这类事故,人们无法主观回避,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降低其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其全面性表现在其不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时点,而是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始终。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时点,都可能产生。其不确定性表现在该风险的发生并非可以准确预料和完全避免的,其可能发生在任何时期或者任何条件下。电力改造或者设备更新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增加企业财务负担,产生财务风险。其收益与损失的共存性的表现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电力企业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深受市场机制影响和市场规律支配,其在实现融资多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与收益分配相关的财务问题,进而影响后续的资金融通。
3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系统化与分散性相结合原则
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时,必须有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在整体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分权分级的财务监管工作的分配,从而将财务的监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3.2 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和企业财务风险。为了做到科学决策,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影响因素,采用先进的系统管理软件和管理技术进行决策效果的预先模拟和较完善决策的形成,从而有效规避企业决策的方向性失误。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通过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决策的科学性以及采取先进的监管体制和技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规避和降低的。
电力企业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并将制度规范化。针对我国现有国情而言,电网部门应该颁布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总则,各下属电力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总则细化,并以“财务集约化”管理为原则,重组和优化电力企业内部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应该在总目标之下,保证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明确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电力企业在经营中才能够逐渐的将自己的精细化管理总目标延伸至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实现财务管理的集约化。对于在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用流程规范本身的规定将这样的缺陷在内部消除,以防止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企业员工具有一种风险管理意识。电力企业在节约化管理实践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新的管理标准、管理里面以及管理知识用于工作实践中,所以,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对这些政策、制度以及规范相当了解。而在对其的培训中,最主要的是让企业的财务热源要针对本部门的特点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规范进行学习。除此以外,电力企业部门还要考虑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因素,识别财务风险,建立适当的规范和策略以抵御财务风险,为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应用ERP管理系统,提升企业财务集约化水平
完成对ERP系统的应用,实现公司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工作流的规范化和网络化运作和管理。ERP系统是将软件数据库集中部署实行财务管理标准化,对财务制度、业务流程、核算规则、会计科目等进行统一要求,使财务数据能在各个分公司与省公司之间进行实时、高效地传送。省公司可对下级单位实时监控和管理,财务人员也可以在ERP系统中实时获得项目的进度信息,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与资金支付情况;每月月结期间,项目成本将结转至在建工程,当项目进入决算转资阶段,通过维护结转规则进行转资。财务人员按照管理要求,对项目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各业务间环环相扣,有效实现了财务的实时监控和全方位分析,为财务的集约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ERP管理系统将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进一步加强了业务管控,优化了管理流程,构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实现了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有效提升了财务信息平台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4 实施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加强工程财务管理,防控经营风险
要严格执行财务标准流程。各部门均应执行国网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三集五大”业务流程与财务协同衔接,确保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稽核等标准化流程健全完整并符合内部控制原则,使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符合财务制度要求。
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建立工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工程其他费用和财政性资金项目财务管理,规范费用列支渠道,防范工程财务管理的习惯性违章。
另外,要全面实施基建标准成本,不断优化基建成本管理流程,建立基建财务专项分析制度,推进基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基建财务在电网建设投资方案经济性比较、审核年度投资计划等环节的作用,统筹好基建标准成本的实施,加强在工程概预算、工程竣工决算管理等环节的财务管控与监督作用,努力降低企业的工程造价。强化关键风险管控并充分发挥工程全过程财务管控机制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制度,完善财务稽核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在线稽核应用水平,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诊断和预警能力。企业要坚持不断地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评价体系,落实重大财务事项报告机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和内控评价报告制度。
4 结语
企业管理中,核心的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效益受到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对于电力企业也是如此,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发挥,利用财务杠杆力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重。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探讨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与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单位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优化、完善等工作,以便更好的抵御来自外界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各种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处于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之中,并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经济效益与利益等。
一、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高层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没有很好的内控组织部门。在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完善的高级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消耗非常的严重,同时增加了成本的费用,加大了财务风险。二是缺少财务风险的思想意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力度,增加了经营的风险系数,但是单位内部的风险意识却没有提升,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严重的缺乏风险意识。三是没有财务内控制度的动力,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经费的支持,这样就增添了单位在经营中的成本费用,有些单位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无视财务内控制度给单位带来的深远影响,藐视了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盲目性投资与融资给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扩大单位规模的方式推动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用这种发展方式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范围与功能,虽然这种方法能给单位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无形之中也加大了单位财务风险的系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市场的形式与变化,就会发生财务风险。其次是不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会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与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财务的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运营的成本费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互制约、相互束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分析的预防工作。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每日的财务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并要保证定期的进行财务汇报工作,实现财务状况的公开透明化。二是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设置内部财务监察部门,例如:将群众举报、岗位工作人员离职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审计、稽查等。三是财务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联合工作。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家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意识,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协同财务部门建设财务内控制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就是企业的文化,同时它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工作人员的精气神,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工作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员工之间的融洽氛围,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步伐,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的水平,更好的发挥出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是为了更好的推行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仅仅为了控制某一个部门,而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队伍内部的整体活动情况,需要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因此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结合单位内部各项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在整体中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顺利、快速、稳定的运行与发展。其次,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人处于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主体地位,所以要做到对人的控制工作。例如:对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定期的培养与考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等。
(四)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离不开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单位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监督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监督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并要及时的做出预防的措施,高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观念
首先,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宣传活动,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力度,提升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将这些思想意识传达到各个部门,将财务管理意识自上而下的传达到每一个人,从整体的角度提升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其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丰富自身有关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的知识,保证在出现有关财务风险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灵活、多变、从容、冷静的思考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有关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预警机制,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方面的系数降到最低。现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理财方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进行短期运营的过程中,关注盈利问题的几率非常的小,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现金的支配方面,因为现金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运营活动的具体保障,是促进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现金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预算评估,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风险的预警,为单位领导层提供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加强财务内控制度
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建设的中心思想,以资金管理办法为主要的核心。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要收取非常多的款项,而且其中有些账目已经变成了坏账,就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内控制度,降低死账、坏账的发生概率,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是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目标等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方案。财务的预算活动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财务预算合理的情况下,将单位整体的预算目标细致的划分到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并要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各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系数。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执行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同时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此说,财务内控制度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优化内部控制的各项机制进行制定,保证内控的时效性能,并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建立规范化的监督审计系统,与内部的审计部门相结合,完善内、外监督与审计体系。在财务内部建立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审计与监督的质量,体现出其权威性。外部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加强队伍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认知的审计与核算财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监督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大力的建设内控制度、管理机制、预防财务风险等,还要有单位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措施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外资,2013(9):177.
[2]樊兴飞.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财务风险防范[J].西部财会,2011(5):21-25.
[3]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6):164-184.
[4]王炜.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8):136.
[5]葛敏娜.探讨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4(15):57-58.
[6]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11(10): 36-37.
[7]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97-98.
关键词:P2P理财;业务风险;风险控制;第三方托管
一、P2P理财及业务特点
P2P理财作为一种点对点的贷款服务商业模式,它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牵线搭桥,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盈余并且有投资诉求的个人,与有资金需求但缺乏资金来源的个人对接起来,进而完成对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有效调剂。P2P理财业务是“互联网+”与金融活动密切合作的产物,它借助互联网理财平台关于借方和贷方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投融资的自行配对。P2P理财在业务服务范围上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金融体系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短板。
P2P理财相对于传统的理财业务,具有更为鲜明的特点。首先,投资门槛较低,业务覆盖面较广。P2P理财的投资门槛比银行、信托、保险都要低得多,有些P2P平台甚至100元就可以参与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小额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次,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交易手续便捷。P2P理财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帮助资金双方快速了解对方信息,迅速达成交易意向,并且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全部交易手续,该业务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所需的成本。最后,该业务涉及的单笔金额较小,借贷期限较短。P2P业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小额信贷,涉及借贷双方的人数很多,但单笔金额都不大,而且期限较短。
二、P2P理财中存在的风险
1.操作风险
尽管我国P2P理财业务近年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由于与其相匹配的金融监管还比较缺乏,所以该业务的平台操作风险较大。目前比较常见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三种:一是合同诈骗,即借款方利用P2P平台信息验证的缺陷,通过伪造身份信息、假的资金用途或商业计划书等来骗取贷款;二是借新债还旧债,即借款方利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的缺点,同时在几个P2P平台上以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旦借款方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多个P2P平台就会同时出现违约风险;三是信息泄露,P2P平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的信息库,如果被黑客攻击或是出现技术问题和管理漏洞,就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是个人信息的篡改。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由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造成的。由于P2P平台很难对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进行实地验证,在全面掌握借贷双方真实信息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与线下的民间金融相比,P2P理财业务的信用风险要比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高得多。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动不足而导致筹资出现困难的风险。当P2P平台的短期资产不能支撑短期负债,导致平台的资金存量无法支撑平台的提现需求,进而引发投资者的集体兑付,那么平台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由于P2P业务的借贷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流动性都比较高,因此该风险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大。
三、如何应对P2P理财的业务风险
1.加快P2P理财业务的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为确保P2P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P2P平台应当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公司的管理机构,明确划分权责关系,制定合理的决策以及内审制度,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里开展各项业务。其次,建立并完善P2P理财业务的信用审核机制,明确规范操作流程、贷款条件以及审批的手续,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再次,要严格管理资金,完善债权转让协议,健全贷后的管理工作,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控,严厉查处违约的行为。另外,还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加强信息的透明化,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投资基金实施监管并保证其规范流动,实现投融双方借贷资金和理财公司运营资金的完全分离。在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中,第三方资金托管公司一方面要负责用户的资金结算,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性,避免商业诈骗或者非法集资;另一方面还要对P2P平台账户的资金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确保P2P平台公司不能随意挪用资金,避免P2P平台卷款跑路情况的发生。
3.完善P2P平台安全保障模式
P2P理财受到借贷双方广泛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资金门槛比较低,但同时它对理财平台的资质要求也很宽泛。投资者和监管方应当严格区分平台资质,充分衡量理财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比照国际有益经验,提高P2P理财平台风险控制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建立基于平台风险保证金的保障制度,确保投资者能够随时查看P2P理财平台的风险资质,如该理财平台有没有相应的抵押,有没有严格的审查流程和风险管控技术等,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融资双方的经济利益。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理财观念的变化,P2P理财业务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其业务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严把风险关,一方面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将P2P理财业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确保投资双方的投融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全鹏.P2P理财风控措施研究[J].经济期刊,2015(10):146.
[2]阮亚东.P2P理财平台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
[3]牟宁波.当前国内P2P业务相关风险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5(01):54-56.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market economy, our nation's coal enterprises has also been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a large number of financial risk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ictl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risks has become urgent contemporary coal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a variety of financial risks encountered by the coal enterprises, and proposed risk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risk of corporate finance.Keywords: coal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国家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甚至有一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依托自身的优势,它的发展水平总是遥遥领先。但是不管是国有的大型或者是中小型的煤炭企业,在发展的历程中,总是无法避免很多客观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一种必然要求。本文浅要分析了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并时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出了一些浅论
煤炭企业面临的财务相关风险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煤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煤炭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不正确的财务管理,带来的财务风险
第一,为了获取高效快速的的运营效率,我们国家的煤炭企业过度采取债务性融资,如果不能维持完整的企业还本付息链条,这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在本行业拥有的权威性和信誉度,不利于企业未来再筹资。第二,很多决策者在投资的时候过于武断或者是犹豫不决,对财务风险没有形成充分的认识,盲目投资,都会造成企业单位和个人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三,资金回收的风险。煤炭企业的销量逐年增长,一些企业在注重销量的同时却忽略了货款及时回收,随意的赊销,应收账款长期却无法收回,这不利于炭企业资产的高效运营。
(二)非安全生产带来的经营风险
煤炭企业的运行和其他方面的企业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因为它需要到井下操作。由于煤炭企业施工的环境恶劣,工艺复杂,所以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比如,煤层各方面的条件,瓦斯浓度以及各方面的水文和土质条件,都会对煤炭的安全发展带来影响和制约。假如出现了严重的井下安全事故,煤炭企业将要进行全面的整顿工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企业资金链流转的不灵活。
(三)组织结构冗余带来的管理风险
由于财产风险控制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管理的制度也比较落后,资金申请要经过重重审核,资金到账缓慢,导致煤炭企业的一些正常资金得不到很好的流通。煤炭企业的规模大、投入多,下属子公司很多,管理程序繁杂冗长、没有恰当的职位定位以及高端技术的引进,工作流程更加复杂,流通部门多,因而拖慢了整个工作的进程,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不断增加。
(四)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动,一般体现在政治风险方面,因为煤炭企业也面临严峻的竞争考验环境,还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当今我国政府对煤炭企业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中央不断调整利率,这些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另外,也会受到市场供求方面的影响。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
首先要在最大程度上重视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政府在产业、投资以及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可以进行项目方面的合理投资,在项目经营和资金筹集方面,要尽量降低负面效应的影响。实质上是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查,掌握市场的格局,关注市场方面的供求关系是否协调。合理调控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方面的物资,降低企业的成本需求。最后是掌握借贷政策方面的变动,对借贷政策方面的条文规定做到了如指掌,保证项目具备充足的投放资金,以及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提高施工的进度,实现企业预期的利润。
(二)不断健全企业控制监督制度
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强化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协调的核算中心,使会计核算的高度集中化,在工作人员的管理中,增加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可以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使他们都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义务,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团队和个人的力量。二是利用各种监督机制,掌握现金收付业务各方面的工作流程,当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不管数目的多少,都需要和银行做好认真的核对验收工作,现金出纳需要核对每日、每周、每月的库存限额,在办理现金收付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库存现金管理方面的规定。进行银行印鉴工作的时候,需要有其他工作人员的担保,因为不同的职务之间都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三是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需要进行项目的培训与加强对员工管理,做到合理控制各部门的活动开销费用等,以节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制定完善的绩效管理体制,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绩效考核的评价方法、绩效考核的奖惩措施等等。最关键的是绩效考核的奖惩措施。由于目前领导和员工的财产控制风险的观念和意识都不够,因此想要他们积极配合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要实施相关的奖惩措施。对绩效好的员工或团体给予合理的奖励,激励他们积极开展财产控制风险活动。
(三)加强销售与回款方面的控制
在煤炭产品顺利销售以后,需要马上就进行结算,才能减少回款所需要的时间。一要加强和客户方面的紧密联系,对他们实现动态化、全方位的管理。二是要加强各个岗位之间的交流合作,但是有些岗位也是互不相干的,他们需要相互监督、发挥对方的制约作用,比如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三是改革和创新审批应收账款授权批准方式,在工作权限和程序方面都实现有效及时的控制。四是加强与用户的定期对账制度,使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更加具体明确,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应收款项要及时收回结账,特别是欠款不宜拖延太久才收回。
(四)提高风险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成功的预防财务风险取决于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需要果断,一是对投资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做到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投资,实现最小化的投资风险。二是制定可行性的投资方案,做好投资的合理计划,在投资的时候要遵循正常的投资程序,不断地提高和优化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系统。三是使资本投资计划保持平稳的发展,实现企业证券、国债等方面的投资合理配置。比如形成浮动利率债券与固定利率债券、短期债券与长期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等方面的优化组合。
结束语: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整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所以在整合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才能在各个工作阶段将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煤炭企业的运营效率。不断优化务风险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分析系统,适应煤炭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树斌.对当前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05).
[2]霍翠艳.金融危机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1(03).
[3]杨勇.煤炭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探讨[J].商业经济.2011(02).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没有人愿意去投资一家不懂的企业”。显然,如果投资者可以看懂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就更能看懂企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企业管理者除了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的经营现状数据之外还应该要时刻警惕那些在企业未能察觉的风险和可能带来企业经营失控的危险,通常隐藏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些大数字的变化背后。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1.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企业资产购置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流动性负债筹集来的,只有小部分的资金是由长期负债筹集而来。企业的流动性负债是用来对流动资产的筹集,固定资产则全部由自由资产来筹集,用来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是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负债的长期筹措而来的,这样财务风险就相对比较小;第二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结余是红字,那就表明了企业的一部分自有资金遭到亏损,那么自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将会下降,说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惕;第三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的亏损侵蚀了全部的自由资本,除此之外还占了负债的一部分,这就会导致资不抵债,这样企业就处于高度风险之中,企业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来防范并制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并带来严重的后果。
2.从利润表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第一可以从营销收入中去除经营中的所有费用后的营销收益,所谓的所有费用包括经营成本费用、经营管理费用、经营销售费用和经营销售税金以及经营附加等经营费用;第二在经营收益的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之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此基础上加上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后减去营业外支出的和,也即营业期间的收益。只要认真的分析这三个层次,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
3.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CP公司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而且重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量管理,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利润指标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不时刻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那必然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很多企业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兴亡的关键因素,有的时候它比企业的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组成,财务健全的企业应该维持稳定均衡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支出,意外的投资,都会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1.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因此筹集资金时如果管理措施不当的话会使企业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渠道进行筹资:第一是借入资金,企业借入资金实行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就给企业带来了收益不确定性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第二是所有者投资,例如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增资扩股等等。企业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利率的变动所导致的企业筹资成本增大的风险,或者是企业筹集的资金的利息高于平均利息水平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外,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和外汇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负债经营的规模。
2.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筹集到资金后会进行三种类型的投资:投资商贸活动、投资证券市场、投资生产项目。但是,投资项目并不是都能够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产生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求获取超额利润的同时,要克服盲目和冒险主义,尽可能的降低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增加。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追求风险性、稳健性和收益性的最佳组合,或者是在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情况下,让稳健性原则充分发挥作用。
3.对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企业对资金的回收是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造成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可以加速现金的流出。它可以使企业产生利润,但是却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而且还会是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所以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第一评估并确定客户的资信水平,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三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率;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对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的最后一个循环是企业在收益中对风险分配的控制,企业中收益的分配有两个,一个是姑息收益,一个是留存收益。股息的分配是指股东对自有资产的扩大需求,收益的存留是企业规模扩大投资的主要来源,二者相互联系但是又相互矛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如果想要是实现销售和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增加扩展速度,就需要大量的增添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作为企业的留存,以进行资本扩充;但是若实现较高利润,但是股息分配水平却很低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这就会形成企业受益分配的风险。所以,企业必须斟酌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目前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转移法和降低法四种。
(1)分配法。所谓分配法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企业的多种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和对外投资等多元化方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面对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以分散投资风险,最后避免单个企业独自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增大了企业的风险,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即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分散风险。(2)回避法。在进行投资之前,企业应该综合的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条件的前提下,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企业应该谨慎的进行股权性的投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回避法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来达到影响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要的风险承担是值得的。(3)转移法。转移法主要是指通过某一些手段将企业的全部财务风险或者部分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或企业承担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所谓保险转移主要是指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可以采用联营的投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共同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身上。非首席财务官保险转移主要是指将风险转嫁给特定的机构或者部门。采取风险转移的办法可以大大的减小企业财务的风险。(4)降低法。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在保证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降低全部资金中负债资金的比率,以达到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的目的。在经营生产活动过程中,企业可以改进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等来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占有率降低和产品滞销而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的财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配备专门的人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等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国内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尚浅,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命题,对它的研究将会对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产生重要的突破和补充。
参 考 文 献
[1]吕喜斌.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
2011(1)
[2]翁怀茹.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4)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控
一、事业单位科学管控财务风险的意义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特殊的社会组织种类,它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受政府委托,承担社会公共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除受政府授权或委托办理社会事务、提供鉴证性的职能外,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等提供技术服务等,取得经济收入。从这个角度而言,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自身的经营性收入。事业单位也是独立的法人,需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存在着在技术和资产设备方面的投入等经济行为。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自的不断扩大,各级事业单位也出现了筹资渠道多元化、资金管理分散等问题,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科学管控财务风险存在着现实性。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改革要逐步走向市场,其自主性将进一步增大,其经济业务也将进一步得到增加,经济事项也越来越复杂。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可以增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迎接市场挑战,增强事业单位的实力。
二、事业单位当前财务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分析
(一)事业单位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风险观念
一切管理的关键要素都是人。由于管理体制所限,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往往由上级单位指派。上级单位一般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行使所有者职权。但毋庸置疑,由于“主管部门”往往并非业内专家,或者也未必擅长财务管理,因此,其指派的责任人可能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由于筹资产生显式的财务风险外,对于经营过程中由于商业信用、资金流动等产生的潜式财务风险比重越来越大,管理难度越来越高,缺乏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将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往往认为按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譬如融资的总额控制、筹资成本(利率)或者是一些合同条款方面。而对于潜式的风险点关注不够,不会使用一些数学工具如最小二乘法、权重评分法等对于不同的风险进行估算。
(二)预算体制缺乏科学管理风险的基础
最早的预算思想出现在13世纪的英国。预算广泛被用于控制政府部门费用,这种做法在法国国民议会及其他国家相继推广开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费用预算制度。而政府(包括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却早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客观上也吸收了预算管理作为其基础。对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其经费都是来源于政府预算控制下的财政拨款,而不能赤字运作。但事实上,不少事业单位往往不受预算约束,片面强调“跨越式”发展,盲目举债、融资,只图单位一时的发展。这样的后果一是影响了财政预算的权威性,使得预算管理丧失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二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负债,客观上产生了财务风险;三是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或浪费,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间接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
(三)内部控制与措施缺乏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手段
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预算管理特点,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客观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期将各项风险约束在可控范围。在我国现行条件下,不少事业单位虽然也建立了类似的控制制度,但却不够完善或未严格执行。如项目投资、资金支付、外部融资、预算管理、授权审批、不相容制度相分离、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控制,人为因素、领导意志起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不规范的财务行为,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财务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科学管控财务风险的措施探讨
(一)培养管理者科学管理原理基础上的风险管控观念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在主观上形成科学管理基础上的风险管控观念。管理者对风险要有正确认识,要认识到系统风险如市场风险本身是不可控的,而非系统风险如财务风险是可控的。只有正确认识不同种类风险的特征,实施风险管理才有意义。其次,对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要有定性的认识。如前所述,财务风险往往是由企业财务工作相关特别是负债比重导致的相关风险。而财务工作绝大多数是可以由货币计量的。因此,风险本身虽然不可绝对避免,但并非完全不能量化。譬如,负债比重大的单位其财务风险同等条件下一定比负债比重小的大。再次,要认识到事业单位由于其不同的业务性质及发展阶段,财务风险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偿债风险、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政府采购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类。只有对这些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
(二)运用科学管理原理指导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与预算制度
1.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及相关指南的要求,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着眼于风险点的管控。譬如,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稽核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结合财会人员的岗位配置,做好职务分离、机构分离、账实分离、账物分离等。同时还要明确内部流程与职责权限。对不同层级的责任人赋予一定权限并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如事业单位应明确单位对外筹资、对外投资或资金调拨相应资金额度的审批、签字权限。此外,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还要完善财产清查、资产盘点、离任审计等相关内部控制配套工作。
2.严格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一方面,要完善政府预算执行的权威性。特别是对于预算内管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各项资金收支必须纳入政府预算范围,不得超支或盲目投资。另一方面,对于各类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要强化监管,防止资金流失或挪用给国家造成损失。此外,要结合国有资本绩效考核制度,在预算支出的框架下,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经营绩效作出评价。
(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财务风险实施预警
事业单位应借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施财务风险的预警。在这方面,可以运用一些定量的科学方法进行判断,通过一系列纵向或横向指标与预期指标进行判断,当相关指标高于或低于预警指标时,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纠偏。且当前行政事业的集中核算制度汇总了各单位的财务、资金数据,使财务预警成为可能。其主要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弹性指标等。其他如沃尔比重评分法:选用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账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等七项财务比率,分别给以权重25分、25分、15分、10分、10分、10分、5分,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事业单位也可以建立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如现金投资保障率、现金还债期、现金偿债能力、现金相互满足情况等。
四、结论
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既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事业单位迎接市场经济挑战的重要思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主管部门与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观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充分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实现财政资金与业务收入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社会责任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柳晓霞,赵亚晶.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6).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控制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企业的发展中所遇到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继而探讨了我国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最后就如何有效的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规避和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任何一项生产经营环节都是需要进行财务管理的。而财务部门为了帮助其他部门更好的完成生产经营工作而作出的财务活动都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其主要的风险表现形式可以由下述几点内容来体现
1.筹资风险。在当前的企业经营中,为了能够扩大生产,提高企业的经营生产能力,往往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筹资活动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但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定变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影响,会使资金的筹集结果面临一定的风险。如筹资成本高于筹资所带来的利益、过度负债或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够合理等。
2.投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增大资金应用的经济效益。但当资金投入后发现实际收益并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时,就说明了企业的投资遇到了风险。根据成因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为政策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等。
3.收益分配风险。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若能够进行较为合理的收益分配,就能够提高企业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经营生产能力。但若不能够进行合理的收益分配,则极有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4.资金回收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针对流动资金而言的,因为流动资金是一个投入再收回的循环过程,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若企业的流动资金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流动资金的回收受到影响时,就会增大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比例,使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5.信用风险。这主要是指企业的信誉程度来讲,若企业在进行某项合同的交易时,没有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而造成对方企业的经济损失时,就会形成一定的经济纠纷,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名誉和信誉,增大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二、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就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经营现状来看,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但总体来讲,还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自身的特性所引起的。首先,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发展中所处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投资活动就面临了更大的风险。第二,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买方市场,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第三,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甚至不准确,又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这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三、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企业的筹资管理
资本结构要优化。资本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资本结构合理是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条件。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以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融资金额大小直接决定了资本结构状况。企业应当努力使资本结构最佳,融资成本最低,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平衡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的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的机构。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2.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在企业内部建立主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当企业进行投资时,要选择风险和收益适当的方式进行投资,而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决定了其选择的投资活动。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是有效的选择投资项目的方法,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的确立在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和形成合理化经营预期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会造成了管理风险。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公司员工在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的情况下,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对公司法人财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就能防范风险。
3.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公司中的委托人为使人的努力目标与自己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所进行的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风险。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人在经营企业时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导致委托人的利益的损失。只有激励机制恰当合适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人权衡各方利益,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和业绩增加提供保证,降低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财务岗位。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赋予各岗位权利和责任,相互牵制,互相制约。首先,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的流程要与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相适应,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其次,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要与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动态适应,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活动管理中,必须要认清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好企业财务环境的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影响到企业财务运作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防范措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控制企业资金链的循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浓缩和集中体现,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开放的、有人的主观行为参与的经济系统,所以,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或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企业系统外部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系统内部主观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对大量企业经营情况的实地调查表明,当前,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引致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变革的不确定等,内部因素主要源于较低的企业资金管理决策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现代财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风险。将风险与财务问题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财务风险,它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风险是贯穿现代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表现在:
第一,财务风险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性。即它以认知风险为前提,如果对风险无法加以度量,就不能真正认识、驾驭并转移和分散风险,从而也就不能降低和减少风险的损失。换言之,人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之前,能预先知道所有可能的后果及各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能认知并测度风险。若用概率来描述,则体现为结果的概率分布特征。
第二,财务风险是与风险报酬(收益)直接相通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大小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任何收益的取得,都要付出相应的风险代价,风险同收益有替代效应。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的变异程度及其概率。这是科学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有以下三种。
1 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按照投向可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按照投资形式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按照投资期限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
2 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和实际筹资效果的不确定,导致企业行为无法达到预计效果的风险。从筹资方式来说,有债务筹资和股票筹资之分。
3 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风险就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存量现金不能够满足企业当时的支出需求,而产生的阻碍企业正常运行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一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突然变化,重大政策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企业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当企业出现现金流风险时,企业并非资不抵债,也不一定与经营亏损相关,只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等原因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三、产生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我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5 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
第一,风险规避,即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或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
第三,风险分担,即企业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借助
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第四,风险承受,即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①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单位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调查。
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行政领导体系,包括行政领导的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构成要素体系,包括人、财、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的所属系统;经营体系,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会计、统计、审计、电子信息和网络监控等系统。
④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每一关键环节控制要点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操作规范,特别关注高风险环节风险控制点的控制,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④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具体业务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对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控制,要特别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的控制,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控制、相互牵制。对财务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如担保、对外投资)制定专项业务操作流程,并对相应岗位进行特殊培训;对重要的担保业务、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并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测,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适时进行修订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2)实行预算管理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的核心风险因素,在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化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企业要关注自身的财务风险因素,在铁路企业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准确辨析财务风险,拟定防范风险的方案,更好地提升铁路企业的竞争力,促进铁路企业不断前行。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经营风险
铁路企业之中的财务经营风险也称为营业风险,它涉及铁路企业经营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在铁路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资产的盈利能力。
2.投资风险
在铁路企业的投资领域,由于对市场的投资项目评估不够全面和准确,存在盲目乐观的问题,导致投资出现亏损,存在风险隐患,较大地阻滞了铁路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
3.对外投资证券的风险
铁路企业的资产庞大,难免存在闲散资金,这些闲散资金被用于证券市场的对外投资领域,然而,这部分资金的投入存在较大的风险,使其股票市值迅速“缩水”,导致铁路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自身的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4.对外投资担保的风险
铁路企业中有部分领导将资产用于进行抵押担保,为关系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当担保企业破产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铁路企业也需承担担保连带责任,存在无谓的财务风险。
产生上述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制有待优化。铁路企业缺少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监察制度、科学决策制度,这些都极大地阻滞了铁路企业的发展。(2)财务风险意识有待加强。铁路企业中的部分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并且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危害认识不足,这就使铁路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财务决策不够严谨和全面。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还有财务决策失误的问题,并且存在凭经验进行财务决策的问题,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财务决策的严肃性。同时,在财务决策的过程中,还缺乏周密而系统的可行性财务分析,这就使财务决策的失误频发。(4)财务关系梳理不顺。铁路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也存在梳理不顺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铁路企业财务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举措分析
财务风险伴随着每一个的经济活动而产生,随着经济快速的快速发展,加之我国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铁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随之而产生,但有的企业处于了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或者由于新的体制的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并不了解,导致对财务风险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与相应的措施,从而影响到企业发展。以下试分析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举措。
1.增强铁路企业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铁路企业要增强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要树立全员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作为铁路企业的成员,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能单纯为了短期的高利润,而将资金应用于投资举债,要知道这种过度的负债现象会使铁路企业背负沉重的包袱,也面临信誉丧失、赔偿风险的财务风险。为此,要以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首要和关键前提,避免对铁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因此,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其一主面要加强业务水平的学习,并定期做出相应的考核,从而使得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通?^培训的方式,针对国家的相关财务政策、财经法规等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组织全体财务人员进行对最新财务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了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在财务的业务核算过程中,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的费用开支与报销流程,并且合理的控制了企业的费用开支,有效的强化了企业的资金合理使用,从而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起到了增长的效果。
2.建构完善优化的风险运行机制
为了切实防范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要建构和优化企业的风险规避运行机制,严格依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原则,完善和优化铁路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执行机制、财务监督机制,使之更好地为铁路企业的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提供保障。
3.建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铁路企业风险的监管,要建构实时、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并使之贯穿于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全程,对于异常的征兆要及时处理和监控,并要依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优化财务审批制度和财务决策制度,还要加强对铁路企业的对外担保的监管和控制,通过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更好地将财务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4.合理统筹资金
铁路企业要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的调度失误现象,要通过合理的统筹方式,实现对资金的安排和规划,使资金保持良好的、通畅的流动性,当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时,抗拒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样可以较好地规避资产使用不当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5.注重财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要在铁路企业的财务操作过程中,要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准确地辨析和识别财务风险,使铁路企业财务决策更为程序化和科学化,有效地化解财务风险,确保铁路企业良性循环。
6.做好内控管理制度
做好铁路企业的资金内控管理制度,就是要结合铁路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起一个健全的资金审批制度,并且按其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监督,从而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每一件小事,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的范围之内,有效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