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财务的风险防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的风险防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的风险防控

第1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投资逐渐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因此,电力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能够适应电力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提高非常必要,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首要的问题。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慢慢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多,其中,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企业不仅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国家在电力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样促进了电力企业获得快速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施工规模出现了不断扩大的情况,同时,在施工标准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的主要体现将在施工成本方面,电力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电力项目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材料价格在逐渐上涨,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非常必要。

2 电力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特点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与损失共存性等。其客观性表现在这种财务风险发生的非意识性,它的发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受外界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行为等影响很大,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停电、漏电事故。对于这类事故,人们无法主观回避,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降低其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其全面性表现在其不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时点,而是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始终。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时点,都可能产生。其不确定性表现在该风险的发生并非可以准确预料和完全避免的,其可能发生在任何时期或者任何条件下。电力改造或者设备更新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增加企业财务负担,产生财务风险。其收益与损失的共存性的表现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电力企业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深受市场机制影响和市场规律支配,其在实现融资多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与收益分配相关的财务问题,进而影响后续的资金融通。

3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系统化与分散性相结合原则

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时,必须有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在整体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分权分级的财务监管工作的分配,从而将财务的监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3.2 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和企业财务风险。为了做到科学决策,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影响因素,采用先进的系统管理软件和管理技术进行决策效果的预先模拟和较完善决策的形成,从而有效规避企业决策的方向性失误。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通过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决策的科学性以及采取先进的监管体制和技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能够进行有效的识别、规避和降低的。

电力企业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并将制度规范化。针对我国现有国情而言,电网部门应该颁布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总则,各下属电力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总则细化,并以“财务集约化”管理为原则,重组和优化电力企业内部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应该在总目标之下,保证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明确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电力企业在经营中才能够逐渐的将自己的精细化管理总目标延伸至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实现财务管理的集约化。对于在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用流程规范本身的规定将这样的缺陷在内部消除,以防止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企业员工具有一种风险管理意识。电力企业在节约化管理实践过程中,将会有大量的新的管理标准、管理里面以及管理知识用于工作实践中,所以,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对这些政策、制度以及规范相当了解。而在对其的培训中,最主要的是让企业的财务热源要针对本部门的特点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规范进行学习。除此以外,电力企业部门还要考虑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因素,识别财务风险,建立适当的规范和策略以抵御财务风险,为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应用ERP管理系统,提升企业财务集约化水平

完成对ERP系统的应用,实现公司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工作流的规范化和网络化运作和管理。ERP系统是将软件数据库集中部署实行财务管理标准化,对财务制度、业务流程、核算规则、会计科目等进行统一要求,使财务数据能在各个分公司与省公司之间进行实时、高效地传送。省公司可对下级单位实时监控和管理,财务人员也可以在ERP系统中实时获得项目的进度信息,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与资金支付情况;每月月结期间,项目成本将结转至在建工程,当项目进入决算转资阶段,通过维护结转规则进行转资。财务人员按照管理要求,对项目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各业务间环环相扣,有效实现了财务的实时监控和全方位分析,为财务的集约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ERP管理系统将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进一步加强了业务管控,优化了管理流程,构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实现了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有效提升了财务信息平台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4 实施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加强工程财务管理,防控经营风险

要严格执行财务标准流程。各部门均应执行国网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三集五大”业务流程与财务协同衔接,确保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稽核等标准化流程健全完整并符合内部控制原则,使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符合财务制度要求。

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建立工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工程其他费用和财政性资金项目财务管理,规范费用列支渠道,防范工程财务管理的习惯性违章。

另外,要全面实施基建标准成本,不断优化基建成本管理流程,建立基建财务专项分析制度,推进基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基建财务在电网建设投资方案经济性比较、审核年度投资计划等环节的作用,统筹好基建标准成本的实施,加强在工程概预算、工程竣工决算管理等环节的财务管控与监督作用,努力降低企业的工程造价。强化关键风险管控并充分发挥工程全过程财务管控机制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制度,完善财务稽核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在线稽核应用水平,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诊断和预警能力。企业要坚持不断地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评价体系,落实重大财务事项报告机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和内控评价报告制度。

4 结语

企业管理中,核心的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效益受到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对于电力企业也是如此,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发挥,利用财务杠杆力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重。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探讨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与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单位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优化、完善等工作,以便更好的抵御来自外界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各种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处于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之中,并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经济效益与利益等。

一、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高层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没有很好的内控组织部门。在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完善的高级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消耗非常的严重,同时增加了成本的费用,加大了财务风险。二是缺少财务风险的思想意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力度,增加了经营的风险系数,但是单位内部的风险意识却没有提升,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严重的缺乏风险意识。三是没有财务内控制度的动力,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经费的支持,这样就增添了单位在经营中的成本费用,有些单位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无视财务内控制度给单位带来的深远影响,藐视了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盲目性投资与融资给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扩大单位规模的方式推动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用这种发展方式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范围与功能,虽然这种方法能给单位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无形之中也加大了单位财务风险的系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市场的形式与变化,就会发生财务风险。其次是不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会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与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财务的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运营的成本费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互制约、相互束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分析的预防工作。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每日的财务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并要保证定期的进行财务汇报工作,实现财务状况的公开透明化。二是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设置内部财务监察部门,例如:将群众举报、岗位工作人员离职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审计、稽查等。三是财务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联合工作。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家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意识,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协同财务部门建设财务内控制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就是企业的文化,同时它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工作人员的精气神,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工作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员工之间的融洽氛围,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步伐,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的水平,更好的发挥出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是为了更好的推行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仅仅为了控制某一个部门,而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队伍内部的整体活动情况,需要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因此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结合单位内部各项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在整体中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顺利、快速、稳定的运行与发展。其次,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人处于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主体地位,所以要做到对人的控制工作。例如:对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定期的培养与考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等。

(四)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离不开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单位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监督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监督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并要及时的做出预防的措施,高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观念

首先,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宣传活动,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力度,提升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将这些思想意识传达到各个部门,将财务管理意识自上而下的传达到每一个人,从整体的角度提升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其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丰富自身有关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的知识,保证在出现有关财务风险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灵活、多变、从容、冷静的思考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有关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预警机制,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方面的系数降到最低。现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理财方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进行短期运营的过程中,关注盈利问题的几率非常的小,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现金的支配方面,因为现金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运营活动的具体保障,是促进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现金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预算评估,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风险的预警,为单位领导层提供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加强财务内控制度

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建设的中心思想,以资金管理办法为主要的核心。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要收取非常多的款项,而且其中有些账目已经变成了坏账,就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内控制度,降低死账、坏账的发生概率,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是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目标等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方案。财务的预算活动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财务预算合理的情况下,将单位整体的预算目标细致的划分到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并要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各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系数。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执行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同时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此说,财务内控制度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优化内部控制的各项机制进行制定,保证内控的时效性能,并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建立规范化的监督审计系统,与内部的审计部门相结合,完善内、外监督与审计体系。在财务内部建立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审计与监督的质量,体现出其权威性。外部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加强队伍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认知的审计与核算财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监督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大力的建设内控制度、管理机制、预防财务风险等,还要有单位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措施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外资,2013(9):177.

[2]樊兴飞.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财务风险防范[J].西部财会,2011(5):21-25.

[3]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6):164-184.

[4]王炜.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8):136.

[5]葛敏娜.探讨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4(15):57-58.

[6]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11(10): 36-37.

[7]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97-98.

第3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P2P理财;业务风险;风险控制;第三方托管

一、P2P理财及业务特点

P2P理财作为一种点对点的贷款服务商业模式,它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牵线搭桥,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盈余并且有投资诉求的个人,与有资金需求但缺乏资金来源的个人对接起来,进而完成对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有效调剂。P2P理财业务是“互联网+”与金融活动密切合作的产物,它借助互联网理财平台关于借方和贷方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投融资的自行配对。P2P理财在业务服务范围上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金融体系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短板。

P2P理财相对于传统的理财业务,具有更为鲜明的特点。首先,投资门槛较低,业务覆盖面较广。P2P理财的投资门槛比银行、信托、保险都要低得多,有些P2P平台甚至100元就可以参与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小额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次,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交易手续便捷。P2P理财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帮助资金双方快速了解对方信息,迅速达成交易意向,并且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全部交易手续,该业务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所需的成本。最后,该业务涉及的单笔金额较小,借贷期限较短。P2P业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小额信贷,涉及借贷双方的人数很多,但单笔金额都不大,而且期限较短。

二、P2P理财中存在的风险

1.操作风险

尽管我国P2P理财业务近年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由于与其相匹配的金融监管还比较缺乏,所以该业务的平台操作风险较大。目前比较常见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三种:一是合同诈骗,即借款方利用P2P平台信息验证的缺陷,通过伪造身份信息、假的资金用途或商业计划书等来骗取贷款;二是借新债还旧债,即借款方利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的缺点,同时在几个P2P平台上以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旦借款方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多个P2P平台就会同时出现违约风险;三是信息泄露,P2P平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的信息库,如果被黑客攻击或是出现技术问题和管理漏洞,就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是个人信息的篡改。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由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造成的。由于P2P平台很难对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进行实地验证,在全面掌握借贷双方真实信息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与线下的民间金融相比,P2P理财业务的信用风险要比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高得多。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动不足而导致筹资出现困难的风险。当P2P平台的短期资产不能支撑短期负债,导致平台的资金存量无法支撑平台的提现需求,进而引发投资者的集体兑付,那么平台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由于P2P业务的借贷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流动性都比较高,因此该风险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大。

三、如何应对P2P理财的业务风险

1.加快P2P理财业务的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为确保P2P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P2P平台应当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公司的管理机构,明确划分权责关系,制定合理的决策以及内审制度,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里开展各项业务。其次,建立并完善P2P理财业务的信用审核机制,明确规范操作流程、贷款条件以及审批的手续,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再次,要严格管理资金,完善债权转让协议,健全贷后的管理工作,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控,严厉查处违约的行为。另外,还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加强信息的透明化,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投资基金实施监管并保证其规范流动,实现投融双方借贷资金和理财公司运营资金的完全分离。在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中,第三方资金托管公司一方面要负责用户的资金结算,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性,避免商业诈骗或者非法集资;另一方面还要对P2P平台账户的资金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确保P2P平台公司不能随意挪用资金,避免P2P平台卷款跑路情况的发生。

3.完善P2P平台安全保障模式

P2P理财受到借贷双方广泛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资金门槛比较低,但同时它对理财平台的资质要求也很宽泛。投资者和监管方应当严格区分平台资质,充分衡量理财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比照国际有益经验,提高P2P理财平台风险控制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建立基于平台风险保证金的保障制度,确保投资者能够随时查看P2P理财平台的风险资质,如该理财平台有没有相应的抵押,有没有严格的审查流程和风险管控技术等,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融资双方的经济利益。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理财观念的变化,P2P理财业务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其业务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严把风险关,一方面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将P2P理财业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确保投资双方的投融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全鹏.P2P理财风控措施研究[J].经济期刊,2015(10):146.

[2]阮亚东.P2P理财平台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

[3]牟宁波.当前国内P2P业务相关风险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5(01):54-56.

第4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10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14- 02

目前,医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医院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医院需要提高风险意识,积极迎接医疗市场竞争并采用各种操作性强的方法,避免财务风险,适应医疗市场变化,从而保证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控制风险,减少医院经济损失,是值得我们广大医院财务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1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1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欠缺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我国很多医院一直以来都属于公立性质,很多财务工作人员只是将报表编制和财务问题处理视为财务工作重点,严重缺乏风险意识;其二,很多医院都未构建内部风险应对机制和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1.2 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

医院未建立健全有效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是增加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医院在进行采购时,并未对医疗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更没有采用科学论证方法对医疗资产必要性进行分析[1]。这就导致医院购进了很多价格高但没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创造的经济效益较少,并且造成资金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回收,增加了医院资金风险。

1.3 缺乏财务核算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当前,在医院各项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工作中严重缺乏应有的管理和监督,未对物资运用全过程进行核实,常常出现物资不齐全、破损、过期等问题,这样无疑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损害了医院利益。

2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并严格控制医院各种费用的支出

建立完善科学的医院财务分析机制,合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医院系统每个环节进行财务核算,然后汇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及时了解医院不同时期的费用组成和变化,掌握资金规划实施情况,并分析找出导致财务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从而探究出预防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增加经济效益。另外,医院还可以实行定期总结或开展专题分析,从而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开发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物流管理、经费报销、固定资产管理等业务相结合,将各个独立的业务数据整合成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提升管理效益。

2.2 加强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需要广泛宣传财务风险的危害,积极开展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增强财务人员对预防财务风险的重大意义的了解,掌握各种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2.3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完善医院资金管理机制,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根据医院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要切实保障资金管理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要求财务人员合规开展财务业务活动,有效控制资金风险,避免资金浪费。

2.4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控制制度和规范化的程序,是预防和控制资金风险的有效方式。医院财务预算机制可以反映医院资金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预算机制完善是医院有序开展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医院加强财务监管、控制、审计、考核的根本依据[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过去单一的财务资金规划拓展到采购、工程建设、投资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资金预算活动,从而形成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涵盖医院有助于医院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有效避免资金风险。

医院是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构成部门,确保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财务风险是每个医院都会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医院管理机制的改革,医疗市场竞争食愈演愈烈,医院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对于医院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深入探究风险出现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减少财务损失,提升医院经营水平,加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保证医院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 金融企业 财务风险 防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1金融企业的现状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步入正轨,金融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服务个人和企业的金融需求上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潜在的系统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存在较多不足,直接融资比例过低,资金缺口大;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市场仍欠发达,银行业占有较大地位,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不足难以适应多元化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率仍然较高;盈利能力偏弱,其利润中80%来源于存贷款利率只差;政府为解决银行业的金融危机承担了高额的成本。

2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由于金融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信用中介的作用,所以其财务风险与一般工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较大的不同,具有特殊性:

(1)风险具有扩张性。金融企业作为融资中介,实质上是由多边信用共同建立起来的信用网络,任何一个链条断裂,都可能酿成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2)风险具有隐蔽性。金融企业在日常业务的核算中,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及风险控制人员技术不足都将导致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风险被掩盖。

(3)风险具有多变性。由于金融企业是流转资金和货币的特殊企业,所以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客户行为的多重影响。

3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首先要了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特点。金融企业客户种类繁杂,因此要将不同性质的企业及不同业务的企业纳入其风险控制的范畴,实行全面风险控制;金融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决定其每一个环节与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实行全程风险控制;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每个人做每一笔业务时都必须考虑风险因素,实行全员的风险控制。

3.1加强对政策和环境的解读,提高应变能力

在整个银行内部上到董事会成员下到一般管理层,都要主动了解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对宏观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调整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方针,确保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从而提高银行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应变能力,降低因外部环境带来的财务风险。例如:关注哪些行业是国家限制发展的,并对其贷款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财务风险。

3.2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成立风险控制部门,并且不断加强其职能建设,积极开展风险控制的文化建设,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内控执行力,并在会计,审计等部门配备高素质的务专业人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适时的调整财务风险的管理政策和办法,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金融企业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3.3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资本结构

在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应占主导位置,保持较强的资本实力,以免影响银行的收益能力,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负债结构,合理调整各种负债的期限结构,保证银行的流动性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下,并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从而保持业务规模与资本规模相适应,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3.4完善会计工作,提高会计质量

会计对银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度量和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了解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健全符合银行发展要求的内部财会制度。例如:完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考核办法、降低不良资产比、改进对银行业务收入的确认和坏账的计提办法等,以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

3.5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意识

加强对员工岗前、岗中的全方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经常对员工进行案例培训,提高对违规.违章的认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并建立起责任明确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将员工执行制度的情况与奖金和职务挂钩,同时也严把用人关,倡导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同时增强其风险意识,使其能够识别和判定风险。

3.6构建风险监督体系,实施权责分离

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双人、双责的监督,建立权责分离的相关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一般性业务,要进行复核,重要的业务,要实施授权,禁止一个人独立的处理业务的全部过程,同时在总行和各个支行的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定期的轮岗,使得银行每笔业务,每个人都处在监督之中。

在分析财务风险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的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张才志(1965-),四川达州人,攀枝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参考文献

[1] 谭晓红.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158-159.

[2] 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47-49.

第6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

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面临资金紧缺的财务问题,这种危机就预示着财务风险的到来,因此,应注意及防范,不能因其为“弱风险”或暂时性就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其突然性就一蹶不振。企业发展中,机遇同风险相辅相生,良好的机遇必然伴随风险,风险中也会存在机遇,因此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应首先核实风险来源,视情况而定,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合理恰当的解决方案。就此而言,全面分析财务风险,针对性地加加强风范管理,进而减少因风险而导致的亏损,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企业中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是流动性风险,减少负债或增加资产的企业因银行无力提供融资而面临破产或遭受巨大损失风险,同时金融资产变动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造成经济损。二是违约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经营中,交易对方并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而导致企业面临经济损失的可能,受信人不能还本付息,致使授信人实际收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产生偏离,属于典型的金融风险类型。三是筹资风险,企业借入资金时就面临难以偿债的风险及企业利润变更的可能。筹资的成本费过高、高利率、不合理的债务期限都可引发财务风险。四是投资风险,投资后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存在,实际投入资金应用效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的风险。投资越大,风险越大,因此,投资有风险,决定应谨慎。

(二)对具体风险的分析

(1)对负债风险的分析。我国企业中购置流动资产的筹集多数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属于小部分,购置固定资产为长期负债。也就是说,流动负债负责流动资产的筹措,固定资产的筹措主要通过自有资本,这种资本结构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若企业的资产结算有负增长的趋势,则说明因经营不善而致使企业中固有的成本资金已被侵蚀。负增长值越大,表明企业的风险危机系数越大。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改善负增长状况,就会直接导致“血本无归”,甚至出现“资不抵债”。这种情况正是企业倒闭的预警。(2)对收益风险的分析。企业经营收益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经营收益,是指企业运营中除去成本费、税额、物流费等必要费用之后所得的纯利润。二是经常收益,是指除去财务费用的经营收益。三是期间收益,是指收支净额加上期间收益的总数。此三种收益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①如果三者均呈现盈利状态,表明企业运行良好,不存在危险风险。②若经营收益为盈利状态,经常收益却呈现负增长,则表明企业中成本资金的筹措偏高。这一现象由两点原因造成:企业有大规模的举债,导致资本结构出现失衡;企业在贷款时所承担的利率过高,利息负担加重。③若经营收益及经常收益处于盈利状态,期间收益负增长,则表明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因不可抗力造成资金损失。若亏损的数额巨大,则极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企业管理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处理。④若经营收益自始就呈现负亏损,且无盈利发展的趋势,势必会影响其他两者的正常盈利。此 时状态就已经清晰表明企业经营不善,需及时改变经营模式,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挽回损失或进一步防范财务风险恶化。(3)对决策风险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决策企业财务时,其依据信息多不真实,这种不实信息会直接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投资,从而致使投资项目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而且,决策内容均为未来事项,未来会有种种变化,环境、制度等原因都会影响决策结果,这种不确定性使决策风险增加。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财务与企业的运营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旦资金链断裂,势必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正对这些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对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健全机制,强化监督

正确承认和全面认识风险是科学应对风险首要的前提条件,健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中具有合法的财务活动及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应立足于市场中,优化财务岗位,建立岗位目标责任机制,权责分明中互相牵制,既可分工明确,又能协作并进,有效地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务管理流程同企业发展模式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地占有市场,强化竞争力。财务部门岗位要按照企业发展先定岗后定人,杜绝因人定岗安排。

(二)出台预警机制,加强危机管理

第一,健全短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跟踪监督现金流具体变化情况,根据生产经营中现金流起伏变化编制现金流量的精确预算表,比较分析实际发生同预算资金之间的差异,提高企业的预警信号,及早洞悉可能发生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或者化解。第二,建立长期的风险预警机制,基础指标为企业的偿债能力,辅助指标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资产管理能力,两个指标相互作用完善风险预测,对风险大小及时反映。第三,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务必使每个人员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具备明确洞悉和有效应对的能力。并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及管理,确保等价物的绝对安全,重视现金流管理,控制现金流量的正常比率处于适合范围内。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使资产负债的比率保持在平衡状态,强化存货管理,加强会计核算 的有效监督,维持财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遵循谨慎原则,制定预备金制度,适当提高预备金比例,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保障企业具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及时增补,不断壮大企业实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利用社会保险使企业风险有效转移,践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想,经营多元化,投资分散化,从而适度减轻财务风险。

(三)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财务运作过程控制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能够实现企业有序化管理,增加财务数据可靠性,并且可以为财务风险预警提供真实准确而又全面的资料,方便管理者及时有效的掌握财务信息,从而针对预警信号做出正确决策,切实落实将财务预警落到实处。首先,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控预警,做好前期工作,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其次,监管工序明确,保证责任到人,权责分明。再次,完善报表分析机制,对企业每个月份的负债率、每个季度的资产质量、年度会计各个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及时预告风险,增强企业监测财务风险的能力。最后,积极利用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所在机构监管财务风险。同时对企业的价值管理给予强化,实施中结合实物管理模式。会计部门要监督企业价值循环的发展,结合实物管理,与其他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应对财务风险。

(四)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只有拥有最前沿的信息,跟上时代脚步,才能实现更好更快速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仅依靠企业单枪匹马作战是不够的,合作共赢才是长久发展的保证。因此,企业之间应该多加交流,共享信息,沟通协作,在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的同时注意处理好企业间的通力协作关系,做到竞争中有会作.合作里存竞争,共同抵御财务风险。另外,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可忽视。企业应创新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实行适用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适时调整财务管理内容, 更新理论知识,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大力研究其他优秀企业管理模式,积极改善管理机制。

(五)分析财务管理环境,做出科学化的财务决策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环境是随时变化的,财务管理者应及时把握这种动态变化,研究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完善管理制度,要求财务岗位人员均具备 高素质及高能力,能够冷静应对变化,快速采取措施。企业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破坏因素及威胁都要予以全面评估,对资金成本要认真分析管理,在各方案均经过系统全面的论证之后对比分析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应避免因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出现负债累累债台高筑的局面,可以在储备库存科学合理的情况下适度负债。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企业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综合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定的防御措施,增强企业面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一、目前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

1、扩大规模、贷款办学产生的财务风险。1999年,国家开始大力倡导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相应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发展。由于国家教育投资增长缓慢,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即所谓举债兴教。部分高校在走扩张之路时,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与规划,盲目、迅速增加贷款,扩大学校规模,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势必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成几何倍数增加。这样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财务运行,而且由贷款所产生的风险可能会贯穿于资金运营始终。

2、决策不力、投资失误产生的财务风险。为使高校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高校的资金大量对外投资,获取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也有些高校的重大投资没有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或是不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研究决定,投资存在着盲目性、草率性和个人独断性。因此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是得不偿失,血本无归,给学校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3、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善产生的财务风险。高校的快速发展使管理薄弱的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随着高校资金流量增大、财务收支业务和管理任务倍增、财权下放等,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一些高校在财务上还处在重核算轻管理阶段,更谈不上内部控制。或是象征地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付诸于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成了一纸空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学校财务行为失控,完全凭财务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来进行自我限制。少数“不自觉”的人趁机钻“空子”,揩国家的油水,违规从事金融业务,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学生欠费、现金流量短缺带来的财务风险。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校中贫困生的增加,欠费生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还有部分学生故意恶意欠费,造成学生欠费现象日趋严重。学生欠费已不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大批学生欠缴学费,高校的现金流量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5、高等教育市场国际竞争带来的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境外资本、民间资本介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处于冲突与融合、对峙与整合矛盾状态之中,高等教育国际间的竞争性将越来越突出。由于国外名牌、老牌大学具有办学资源优质、办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民办大学具有专业新颖、待遇优厚的优势,势必使国营的高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高校人才的大量流失、学生就业率低下的局面,国营的高校面临着兼并甚至倒闭的可能,这将给高校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中存在激烈的竞争,已经置身其中的高校进行财务活动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对此,高校应遵循风险收益的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追求收益,不考虑损失的可能。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对每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2、广开财源,在财政拨款增幅不大的前提下,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新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是着力办好各个独立学院。学校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采取大胆放权,尽快使独立学院变大变强,有利于学校财力的壮大,实力的增强,特别是教职员工待遇的改善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加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会逐步走向全面收费,且费用不菲,这对增加学校事业性收入大有裨益。另外,加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学校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加速,可谓是一举多得。三是加快提升学校科研实力。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夯实科研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应用,不仅会带来学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加,提高科研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重,有效增强高校的发展后劲。四是利用各项政策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将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和后续管理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寻求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赠、技术入股企业、获取相应的利润弥补资金缺口等。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高校要引入专门的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以及企业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不仅要具备做账功能,还要有财务评价和资金增值功能。目前,在高校面临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就应该考虑对负债资金规模进行适当的压缩和调整,不能一味地追求快发展、大发展而忽略高校的健康发展。要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对各种财务指标设置预警警戒,一旦财务指标达到或超过警戒线,财务人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然后利用各种方式化解风险。

4、勤俭办学,规范支出,健全项目管理。高校要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杜绝浪费,节约开支,提高效益。财务支出要按照各项财务法规、制度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控制各级审批权限,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对基建工程,修善工程和设备购置等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加强项目管理,必须组织反复、周密的论证,按金额大小制定相应的决策签字负责制,谁签字、谁负责。其中,基本建设项目负责人要确保规划严格、经费来源可靠。高校的各项对外投资要谨慎论证,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益,坚决拒绝无效益投资。

第8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 风险 识别 防范 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潜伏于财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各种风险影响因素的统一集中表现。然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做不到从根本上消除,所以,只有采取有力措施,并在综合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掌握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从而在各种财务分析中,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的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风险,另一种是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又往往是由经营风险所引起的,当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一旦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偏差时,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进而转变为企业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偿债与盈利能力。因此,有效规避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实现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的一项着重要务。

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是有其内外部原因的,要想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的有机探索,首先就需要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探析:

1.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套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实现各种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进行,能够促进整个企业财务筹资、投资、运营活动的标准化。然而,一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漏洞,不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不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与考核活动的标准化,进而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若这种比例不合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过多,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债务。然而,如果企业的借入资金的比例过小,就会使企业的资金运营不足,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主要在于有关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预测的忽视,并对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其应对能力也较为不足,这种缺乏风险意识与对风险客观认识不全的财务人员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的不科学

收益的分配方式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因素,其收益分配方式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会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判断。所以,一旦其收益分配方式不科学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合理的内控制度,并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失调。

5.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

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若企业的投资决策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错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降低,所以,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外部风险分析:

正所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是具有一定外部条件,其主要的外部原因在于其所处的行业背景与经济环境。

1.行业背景影响

一个企业发展的行业背景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连接企业财务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发展方向与投资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其行业背景的优劣,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宏观经济条件与政策不乐观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与政策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不乐观,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投资于经营受到影响。而我国目前的经济经常也常常发生变化,且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当国家实施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利率水平就会提高,企业就会支付更多的利息,增加企业的负担,进而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

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密切注意企业的各种财务状况,关注企业的运行、决策,下面笔者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详细分析。

1.持续下降的销售额

持续下降的销售额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较为显著的表现,也是较为容易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人会把下降的销售额仅仅看做销售额的问题,不会考虑其实财务问题的表现,但久而久之,长期的销售额就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降低盈利能力,甚至失去市场份额,最终企业的财务资源将会流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危机。

2.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

企业平均到账期的延长,也就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提升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以信用为基础的,发挥着促销的重要作用,但应收账款的增加,就会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虽然增加了利润,但企业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税款,从而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库存现金减少,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并出现 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也是有效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

3.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

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也是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所以,其识别方式就应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当负债了较大时,就应该合理的增加负债,从而增加流动资金,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从而降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财务风险。而相反的,负债越大,其财务风险也就更大。其次,有效识别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也就是要对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进行合理衡量,从而在对企业现金流做出可靠估计的基础上,实现未来发展的合理规划。最后,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或者扩大经营是否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衡量,只有企业能够具有足够的未来发展的资金时,才能够有效规避与减少企业的财务危机。

4.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表现在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多数由流动负债组成,而另一部分由长期负债集成,另外,其固定资产的组成为发部分长期负债与长期自有资金筹集,也就是说,自有资本全部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流动资产全部由流动负债来购置。所以,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时,就应该以其购置资产作为标准来进行有效识别。一旦企业财务有不良资产结构,或者出现自有资本比重加大、负债增加等情况时,也就说明了企业存在了潜在的财务危机。

5.存有货物积压的现象

当企业的货物积压增加时,就会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造成运营资金紧张,长期的货物积压,也会使存货价值贬值,失去原有价值,这种现象不仅会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还会浪费企业资源。所以,为了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对企业的存货与销售比例进行考察,从而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比例,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

6.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当企业的利润下降时,也就说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销售份额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企业的资本也就减少。资本减少了,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未来的长远发展,最终恶性循环。所以,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也是有效识别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有机识别方式。

三、推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探析

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健康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减小或规避财务风险重要途径,所以,为了推进企业未来发展,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就需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风险分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1.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是防范与治理财务风险的核心工作,也是有效回避风险、接受风险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策略。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从筹集资金开始的,然而,在市场环境下,筹资获得的使用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控制风险,就应该在纳税与利润分配之后,再进行投资,并实现企业负债规模的有效控制。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就需要在选择投资时,应该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的观念,本着降低风险,追求投资的收益性与稳健性选择投资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投资平衡。再次,对于收益风险的控制,就应该综合把握收益与分配股息,有机平衡两者之间的所占比例,加强收益性风险的监测。最后,对于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就应该注重现金流出的比例,另外,还应该建立较为稳健的信用,评估客户的资信等级与偿还债务的能力,并在控制应收账款比例的基础上,有效健全销售权责制度,从而在制度的规范化,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2.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指企业在面临或者预测即将面临财务风险时,对可能造成风险概率较大的方案主动放弃,从而以实现风险回避的目的。这也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就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判断,对于企业来讲,就需要对企业本身与业务相关的财务能力进行判定,然后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准确把握,之后再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造成财务风险的几率较大的项目,就应该主动选择放弃,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风险的规避了。

3.风险预防

所谓风险预防,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实现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的目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有效控制,就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风险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由于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组织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组织,所以,在实行风险预防措施时,仅仅只按照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预测,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测出现漏洞、权责不明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根据有效分工原理,实现企业财务组织模式的优化。

其次,加强企业资金运行制度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且发展不成熟,所以,企业的资金运营制也就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财务运营管理制度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需要对其各种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管理,明确合理的资金管理运行制度,从而实现财务运营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最后,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实现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与评估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方案的选择与评估时,就需要能够在高综合素质的员工带领下,在财务业务的实际工作中,提升有关人员对风险的评估鉴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财务制度的有效管理。因此,实现企业财务方案的有效选择与评估,也是实现风险预防的重要方式。

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分为两种形式:主动风险自留、被动风险自留,它是源于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承担。但大多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都是被动的风险承担者,所以,为了能够在风险中实现收益,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合理的采取措施实现风险自留。因此,一方面就应该做好有关财务运营的业务安排,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进行自留,并在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计提一部分资金预留,从而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损失准备相关处理资金。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损失基金,这样以便于在面临风险之时能够对企业造成冲击的事故进行缓冲。从而在这样两种措施的防范下,以便于能够在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自留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运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5.风险转移

所谓风险转移,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在无法预防与规避风险,并无力承受时,就需要让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风险进行转移。一般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险,另一种是选择有效担保人。保险是企业在资金运行业务过程中实现风险转移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所以,企业就需要对各种资金、资产与财务方案建立与之相连的保险业务。另外,企业为了能够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在融资过程中加入一些风险转移、责任要求,并让融资企业成为业务担保人,从而能够承担某些情况下的还贷责任,进而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虽然我国的风险防范与预测能力比较弱,且整个行业宏观经济环境也具有不稳定性,但只有能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方案选择的过程中,端正态度,深化风险认识,做好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推进企业向更广阔、更深化的空间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 财会研究. 2004(03)

[2] 李微微.略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 张瑞霞.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着眼点分析[J].内蒙古财会. 2003(05)

第9篇:财务的风险防控范文

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的核心风险因素,在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化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企业要关注自身的财务风险因素,在铁路企业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准确辨析财务风险,拟定防范风险的方案,更好地提升铁路企业的竞争力,促进铁路企业不断前行。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经营风险

铁路企业之中的财务经营风险也称为营业风险,它涉及铁路企业经营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在铁路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资产的盈利能力。

2.投资风险

在铁路企业的投资领域,由于对市场的投资项目评估不够全面和准确,存在盲目乐观的问题,导致投资出现亏损,存在风险隐患,较大地阻滞了铁路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

3.对外投资证券的风险

铁路企业的资产庞大,难免存在闲散资金,这些闲散资金被用于证券市场的对外投资领域,然而,这部分资金的投入存在较大的风险,使其股票市值迅速“缩水”,导致铁路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自身的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4.对外投资担保的风险

铁路企业中有部分领导将资产用于进行抵押担保,为关系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当担保企业破产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铁路企业也需承担担保连带责任,存在无谓的财务风险。

产生上述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制有待优化。铁路企业缺少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监察制度、科学决策制度,这些都极大地阻滞了铁路企业的发展。(2)财务风险意识有待加强。铁路企业中的部分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并且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危害认识不足,这就使铁路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财务决策不够严谨和全面。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还有财务决策失误的问题,并且存在凭经验进行财务决策的问题,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财务决策的严肃性。同时,在财务决策的过程中,还缺乏周密而系统的可行性财务分析,这就使财务决策的失误频发。(4)财务关系梳理不顺。铁路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也存在梳理不顺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铁路企业财务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举措分析

财务风险伴随着每一个的经济活动而产生,随着经济快速的快速发展,加之我国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铁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随之而产生,但有的企业处于了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或者由于新的体制的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并不了解,导致对财务风险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与相应的措施,从而影响到企业发展。以下试分析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举措。

1.增强铁路企业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铁路企业要增强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要树立全员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作为铁路企业的成员,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能单纯为了短期的高利润,而将资金应用于投资举债,要知道这种过度的负债现象会使铁路企业背负沉重的包袱,也面临信誉丧失、赔偿风险的财务风险。为此,要以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首要和关键前提,避免对铁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因此,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其一主面要加强业务水平的学习,并定期做出相应的考核,从而使得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通?^培训的方式,针对国家的相关财务政策、财经法规等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组织全体财务人员进行对最新财务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了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在财务的业务核算过程中,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的费用开支与报销流程,并且合理的控制了企业的费用开支,有效的强化了企业的资金合理使用,从而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起到了增长的效果。

2.建构完善优化的风险运行机制

为了切实防范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要建构和优化企业的风险规避运行机制,严格依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原则,完善和优化铁路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执行机制、财务监督机制,使之更好地为铁路企业的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提供保障。

3.建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铁路企业风险的监管,要建构实时、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并使之贯穿于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全程,对于异常的征兆要及时处理和监控,并要依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优化财务审批制度和财务决策制度,还要加强对铁路企业的对外担保的监管和控制,通过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更好地将财务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4.合理统筹资金

铁路企业要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的调度失误现象,要通过合理的统筹方式,实现对资金的安排和规划,使资金保持良好的、通畅的流动性,当其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时,抗拒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样可以较好地规避资产使用不当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5.注重财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要在铁路企业的财务操作过程中,要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准确地辨析和识别财务风险,使铁路企业财务决策更为程序化和科学化,有效地化解财务风险,确保铁路企业良性循环。

6.做好内控管理制度

做好铁路企业的资金内控管理制度,就是要结合铁路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起一个健全的资金审批制度,并且按其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监督,从而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每一件小事,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的范围之内,有效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