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康复病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骨颈骨折;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2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74.5岁。导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原因:12例坠落伤,8例车祸,5例摔伤。患者在患病前有10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1.2护理方法
1.2.1手术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治疗,患者则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时,
(2)饮食护理。应该给予患者食用丰富果胶成分、粗纤维、高钙、维生素高、高蛋白等食品,让患者多饮水,避免出现便秘等情况,对于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脂低盐为主。
(3)牵引治疗期的护理。确保患者的正确性,卧硬板床休息,患肢制动,穿“丁”字鞋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外旋,不侧卧,两大腿间放一软枕,防止患肢内收,患者的骨盆、躯干应在同一直线上,近端肢体和牵引方向呈现直线方式,不能够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较大重量会导致骨折无法全面愈合,较小重量则会造成骨折矫正出现畸形的情况,因此,应该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
(4)加强观察。①由于创伤刺激,可激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所以多巡视,尤其是夜间,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四肢麻木、表情异常,健肢活动障碍,心前区疼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的变化,包括患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皮肤感觉,若发现患肢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2.2术后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术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2)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每30分钟挤压并记录,注意观察腹股沟、髋部和大腿外侧有无肿胀,防止引流液积聚于创腔。
(3)护理。术后6小时取仰卧位,患肢软枕垫高15-20cm,保持外展中立位,禁止患侧侧卧。必要时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外旋和内收。
(4)患肢观察。注意观察术后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下肢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肢体肿胀等。
(5)并发症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抵抗力、免疫能力均出现下降的情况,患者机体因为手术等原因则容易发生并发症等。①肺部感染: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呼吸道进行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切口感染:注意观察术后切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体温、血常规、血沉是否异常。③下肢深静脉血栓。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现上述症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继发肺栓塞。④脱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肢体有无内旋或外旋,局部有无疼痛和异物突出感。
(5)褥疮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有着较为干燥的皮肤,且有着较差的外周血供,另外,由于患者有着较长的卧床时间以及牵引,则会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应该确保患者有着清洁的皮肤,床整无渣屑,每2―3小时帮助患者按摩皮肤以及翻身。
(4)如患者合并肾脏病、心脏病等疾病,应该对患者的尿比重、尿量、心律、脉搏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细致的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尿比重升高、无尿、少尿、心律不齐、胸闷以及心慌等情况时,则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对输液量、输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控制输液速度在每分钟30~50滴为佳,每天控制输液量在1500―2000ml为最佳。
(5)糖尿病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血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对尿糖指标采用尿糖试纸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患者尿糖、血糖等指标,采用胰岛素合理的进行调整,确保血糖指标处于正常的状态[3]。
1.2.3功能训练
(1)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第1天,应进行股四头肌被动或者主动等长收缩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患者在完成手术的48h后,除了锻炼肌肉的收缩能力,还可以通过康复机器对关节的锻炼进行辅助,活动锻炼有着较小的幅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角度,锻炼的速度应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患者每次锻炼为1h,3―4次/h。
1.2.4出院指导
(1)管理。嘱咐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患侧卧、不盘腿,3个月内不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
(3)功能锻炼。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做到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4)复诊。嘱患者每月复查1次,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见。患者多为年轻人,多因高处坠落或者重物砸伤所致。脊柱骨折往往伤情较重且复杂,可以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因此必须加强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康复。笔者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脊柱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19~66岁,平均38岁。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33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钢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1.2 护理及康复训练
1.2.1 心理护理 胸腰椎骨折的伤害是突如而来的,后果也是无法意料的,患者饱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此时他们首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作为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治疗及护理工作,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2 术前护理
1.2.2.1 护理 患者住院后需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在搬运患者时,通常采用3~4人平抬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保持头、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并以腰围外固定。
1.2.2.2 术前准备 多数患者为急症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向患者交代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的时间、备皮、配血、导尿的目的以及必要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需准备大小合适的腰围、大毛巾。
1.2.2.3 指导患者作适应性锻炼 如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练习股四头肌伸缩活动,为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此期锻炼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
1.2.3 术后护理
1.2.3.1 基础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量T、P、R、BP,1次/30 min,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休克、出血量过多等症状。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可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数小时,待病情平稳后再回病房。(2)卧位护理:术后回病房应使患者整体平移,正确转移至病床,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4 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以缓解不适和保护皮肤。患者翻身时保持三点一线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转、前屈。术后第1个24 h内平卧或45°角斜卧位,以减少渗血[1]。(3)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方法:避免切口渗湿,如有渗湿应及时给予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道通畅、固定,不可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术后48~72 h引流量低于30~5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2.3.2 密切观察患者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术后第1天可开始进行肢体训练,早期主动和被动的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肌容量和肌力,有助于提高日后生活质量。上肢训练如屈伸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手指关节训练等;下肢训练如股四头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训练。
1.2.3.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自身不能更换,而且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褥疮。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定时轴线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渣屑。对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以50%红花酒精涂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病情需要使用热敷时,一定要注意测量水温或者加毛巾包裹隔热,防止烫伤皮肤。
1.2.3.4 防止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以食醋熏蒸消毒病房。嘱患者深呼吸,有痰尽力咳出,多饮温开水,翻身时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予以膀胱冲洗及尿道口护理1~2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气囊导尿管每半个月更换1次。尿管应夹管并定时开放,使膀胱有规律地得以膨胀和收缩,从而训练自主膀胱,白天2~4 h一次,夜间可延长至4~6 h一次,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能自行排尿后,可拔除导尿管,保持会阴清洁。
1.2.3.5 饮食护理 受伤早期,由于后腹膜血肿可产生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应限制饮食,以半流质为主,避免进易致腹胀的甜食。术后6 h可逐渐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流质-半流质-普食”方案。应注意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指导患者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粗纤维食物,如瘦肉、蛋黄、胡萝卜、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易消化吸收和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1.2.4 功能锻炼 胸腰椎骨折,特别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有肌力的肢体尽量主动活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被动功能锻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经过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做到自己翻身、起床、下床、上、下轮椅等。同时指导患者作腰背肌锻炼,通常有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2]。练习时要循序渐进,每次练习不可过多、过累。平时尽量保持上踝关节处90°角,以免形成足下垂。不完全瘫痪者,短期内可在床下活动;对完全性瘫痪者,指导并帮助他们练习上、下轮椅;对截瘫患者还要注意防止跌伤。康复训练中还应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脱衣服动作、进餐动作、个人卫生等。教会家属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技能,说明训练的重要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日后患者回归家庭做好准备[3-4]。
1.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腰椎术后2个月复查无特殊,可戴支具下床活动,半年内避免弯腰,提拉重物活动。截瘫患者注意康复锻炼。
2 结果
经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在护理计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患者康复的关键。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及交接班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实践中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完善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通伯,戴戎.骨科手术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2.
[2] 胡文斌.现代中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护理工作建设及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2.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4-505.
【摘要】 [目的]探讨在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练习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中的作用。[方法]将13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术后采取骨科常规康复锻炼方法;肘外翻练习组术后除常规功能锻炼外同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行肘外翻练习。[结果]所有病例都得到1~2年的随访,平均1.5年,治疗效果:肘外翻练习组优良率91.2%,对照组优良率78.5%;肘外翻练习组肘内翻发生率7.4%,对照组肘内翻发生率20%,无论是优良率还是肘内翻发生率,2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发生于任何治疗方法,根据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何降低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发生率至今对临床医生仍是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1]。近年来,作者对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性练习在降低肘内翻发生率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0年6月~2004年10月间在本院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3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为非开放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且均为尺偏型。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肘外翻性练习组。
表1 2组患儿接受治疗方法比较(略)
注:*2组同项比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卡方值:2.53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所有病例均先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使用石膏外固定或经皮穿针内固定后石膏外固定。若属难复型骨折不强求多次手法复位而改行切开复位双侧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若就诊较晚,肿胀严重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病例待3~5 d水泡吸收后再行整复固定。
2.2 操作要点
(1)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00°,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半屈伸位40°~60°位置2周,以后逐渐将肘关节屈曲至90°。所有病例均前臂旋前位固定。要密切关注患儿末梢血运及感觉变化情况,高度警惕Volkmann缺血挛缩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2)穿入内侧克氏针时,应与肱骨干纵轴呈40°,向后倾斜10°以避免损伤桡神经。2克氏针应在骨折近端数毫米的中部,而不是在骨折处交叉,以获得坚强的固定。应遵循矫枉过正的原则,维持固定在轻度桡偏。
2.3 术后康复锻炼
对照组:第1阶段:石膏固定术后1~7 d,因骨折处尚不稳定,水肿较重,以握拳运动为主。第2阶段:8 d至拆除石膏前:骨折水肿已基本消退,如有必要,可更换石膏。可以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以及小范围的旋转运动,以及腕关节的掌屈和背伸。第3阶段:拆除石膏后:以肘关节的屈伸锻炼为主,开始由住院医师或护士帮助患者行肘关节的被动屈伸,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用力的整复训练并鼓励患儿多进行主动锻炼,过多或强力的被动训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以影响康复效果。伸屈活动应保持5~10次/ d,20~30下/次。
肘外翻练习组:第1及第2阶段康复锻炼与对照组相同,第3阶段除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之外,还进行肘关节的外翻练习。方法:(1)在保持对肘关节的外翻性应力状态下伸屈肘关节;(2)在肘关节呈伸直位时间歇性的外翻肘关节,每次使肘关节在过度外翻位保持3~5 s,间断1~2 s后继续下一次练习,保持5~10次/ d,20~30下/次。应根据复查X线片仔细测量提携角和Baumann角变化,酌情加大或减少练习次数。
3 结果
评定标准:按Flynn评定标准[2],丢失提携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0°~5°为优,6°~10°为良,11°~15°为可,>15°为差,所有病例都得到1~2年的随访(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略)
肘外翻练习组优良率91.2%,对照组优良率78.5%;肘外翻练习组肘内翻发生率7.4%,对照组肘内翻发生率20%,无论是优良率还是肘内翻发生率,2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4.1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前闭合复位石膏(小夹板)外固定仍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但复位成功率难以确定,复位后有再移位的可能。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已被大家广泛采用,它可以使骨折端得到可靠的固定,但该方法会造成新的血管、神经损伤,遗留肘部畸形及肘关节功能障碍,在克氏针的配置方式和最佳入路上也存在争议。切开复位内固定因创伤大、并发症多,其手术适应证要严格把握。作者认为单纯石膏外固定只用于无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容易复位的移位骨折首先使用克氏针内固定,固定时要确保复位满意,避免固定在错误的位置上,至于开放手术,只用于难复性骨折。复位后前臂固定位置维持在旋前位时,外侧桡骨对肱骨的作用是压力,内侧尺骨对肱骨的作用是拉力,符合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3]。
4.2 肘内翻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后由于肱骨远折端尺偏、尺嵌及内旋引起[4]。目前各种试图降低肘内翻的方法都是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首先公认为术中良好的复位和术后坚强的桡偏固定是预防肘内翻的关键,但即使完全达到解剖复位也会发生肘内翻,这是因为在骨折同时尺侧骨皮质受到挤压而塌陷,虽从骨折面来看呈解剖复位,但因塌陷而发生的尺偏倾斜并未得到纠正。因此有学者指出复位时应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矫枉过正成轻微桡偏的原则,以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轴线作为判定复位优良的标准[3]。但另有学者认为在理论上要求采用矫枉过正以纠正相应的角度看似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要求[3]。作者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尤其对于难复性骨折。徐英杰等同时提出为预防肘内翻的发生而将尺侧末端骨膜切断,复位至偏桡倾位再以钢针固定,对于尺侧骨皮质塌陷明显者,复位后尺侧骨折端遗留间隙较大者,采用截除部分桡侧骨折端骨质[4]。这种方法显然对组织的损伤较大,操作过程繁琐,并且手术中难以明确桡倾桡偏多少才能有效预防内翻,有可能造成肘外翻[6]。
4.3 康复锻炼的应用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方案能完全有效的预防肘内翻的发生。并且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治疗方法的改进上。而作者试图从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上取得突破。目前已公认由于尺侧骨皮质塌陷的发生,即使解剖复位也难以完全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作者赞同在闭合复位时遵循矫枉过正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手术治疗同样面临很多困难。作者认为应根据复查X线片所示尽可能较早的去除石膏,早日进行功能锻炼。在功能锻炼时,除常规的施行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为目的的活动外,同样应进行肘外翻性练习,其根本出发点仍是为纠正尺侧骨皮质塌陷带来的影响,骨折端尺侧边缘的加压应力要比桡侧高出很多,肘外翻性练习能明显减轻这种差别。与手法复位时矫枉过正的方法相比,虽然从理论上看并未能产生持续性的使骨折桡偏的作用力,但显然产生的作用力更加可靠,并且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从作者的随访资料来看,接受传统康复锻炼方法的患儿肘内翻发生率为20%,除接受传统康复锻炼外另接受肘外翻练习的患儿肘内翻发生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作者认为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在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练习能有效降低肘内翻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述荣,陈昕.鼓励性功能性活动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304-306.
[2] Pirone AM,Graham HK,Krajbich JI.Management of displaced extentiontype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J].J Bone Joint Surg(Am),1988,70:641-650.
[3] 徐英杰,张根伟,张子元,等.2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63-466.
[4] 郭跃明,王志远,邹勇根,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学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725-727.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手术内固定,微创性;内固定器
作者单位:332600 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 Pilon骨折系指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患病率明显上升,是临床常见的且较难治的一种关节面骨折,病残率高。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Pilon骨折患者32例,无血管、神经损伤。本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19~67岁,平均42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双侧4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4,Ⅲ型18例。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1例,扭伤2例。开放性骨折 5例,闭合性骨折27例。
12 治疗方法 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缝合术,本组病例均做X线及CT检查,术前常规行跟骨牵引,给予消肿、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伤肢足趾主动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1~3周待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后行手术。硬膜外麻醉,腓骨取后外侧切口,胫骨下段取前内侧切口,切口间距不小于7 cm,先将腓骨解剖复位,用腓骨远端解剖板内固定,胫骨远端在直视下先将关节面的骨折由先内后外复位,必要时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胫骨下段骨折在C臂机透视下撬拨,点状复位钳复位,满意后,近端用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隧道,置入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螺丝钉固定,检查远端关节面骨折块稳定性,未稳定骨块用小中空钉固定,放置引流管。术后均不给予外固定。术后24 h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3 d后开始被动活动功能锻炼,拄双拐非负重行走。定期复查X线及CT,视情况决定负重行走,6~8周开始拄单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开始完全负重,并行肢体功能康。
13 疗效评定 参照Mazur等级评分标准,优:踝关节无肿痛,步态正常,活动自如;良:踝关节轻微肿痛,步态正常,活动度可达正常的75%;可:踝关节活动时疼痛,步态基本正常,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差:行走或静息时踝关节均疼痛、肿胀,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跛行。
2 结果
随访12~24个月,32例病例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按Mazur评价:优18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无骨不连、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
3 讨论
Pilon骨折示胫骨踝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它包括两类骨折,即胫腓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由于胫骨远端软组织非常薄弱,故对Pilon骨折的损伤程度评估应包括三个方面:胫骨干骺端、踝关节面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这有利于在临床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1]。Pilon骨折治疗最终目标是恢复关节功能,完善的手术方案、术中微小的创伤,关节面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和正确的康复治疗是其有效的保障手段。本组治疗体会如下
31 手术时机的把握 由于Pilon骨折通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且多数情况下它的临床表现具有滞后性。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切口的愈合、骨折端的生长,甚至关节功能均产生严重影响。骨折后早期的肿胀主要是由于骨折处出血及缩短畸形引起,8~12 h后肿胀主要是由间质水肿引起,控制这种间质水肿是确保切口愈合的非常重要因素。若处置不恰当,往往引起皮肤坏死、切口不闭合、钢板螺丝及骨质外露,严重者引起感染、骨髓炎,甚至截肢。故谨慎的方法采用延迟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缝合、抗炎处理,本组病例1~3周待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后伤口无感染时行手术。而对于老年人,常需要延期至软组织肿胀完全消退后再手术,一般需要2周时间[2]。我们体会由于选择延迟手术治疗,它不仅改善软组织条件,同时有较充裕时间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及末梢血运情况,可及时采取对策,减少并发症发生,达到保全肢体的功效。手术时机当然也不能绝对迟后,如超过3周,因肉芽生长、血肿机化、骨质开始吸收及骨质疏松等,手术更加困难,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32 跟骨牵引及术前CT成像的重要性 Pilon骨折多为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错位、重叠、嵌插、成角畸形多见,急诊手术很难达到理想复位,先行牵引治疗可以暂时进行骨折、肌腱、关节囊临时复位,便于伤口处理和观察软组织肿胀情况。本组病例均行骨牵引,未有一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X线检查不能详细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情况,CT检查及CT扫描三维重建能显示关节内骨折块移位重叠、压缩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尤其是对决定是否需要植骨尤为重要。
33 手术方式选择 由于Pilon骨折系受到高能量的轴向压缩和旋转暴力的复合型损伤。常会引起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及伤口开放污染,加大治疗的难度,其治疗方案多有争议。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固定支架固定、钢板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等。随着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的发明和技术的改进,使得复杂的Pilon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本组病例合并腓骨骨折26例,先行腓骨骨折内固定可有效的恢复小腿的长度,以利于维持肢体的对线和胫骨的复位[3],关节面部位的复位应用胫骨远端内侧弧形向前小切口,切开关节囊,应用翻页技术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块,检查骨折移位及压缩情况,先内后外的原则将骨块注意复位,有塌陷者取自体耻骨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胫骨下段骨折在C臂X光机透视下撬拨、点状复位钳复位,满意后,近端用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隧道,置入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胫骨骨折近端先用一枚普通螺钉固定,再将骨折远端关节骨折块锁定螺钉多方向固定,C臂X光机透视关节面骨折复位满意,检查远端关节面骨折块稳定性,未稳定骨块用小中空钉固定,应用锁定板螺钉固定原则将其他部位固定,若合并有下胫腓关节分离者于腓骨下段后外侧向前内侧方向垂直胫骨干用普通螺钉1~2枚进行固定,放置引流管。由于当前胫骨远端内侧远端解剖锁定板远端部位有多方向、多部位可以固定骨块,通过尖部孔还可以固定内踝骨折。胫骨切口小,近端部位是应用皮下隧道法,创伤小,有利于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减少伤口感染、裂开及皮肤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两切口相距7 cm以上,本组无皮肤坏死病例。
34 康复治疗 以往大多数骨科医师治疗骨折患者只注重骨折的手术的骨折治疗,忽略了康复治疗,影响了治疗的疗效,增加了并发症,本组病例从入院即开始注重康复,术前进行患趾及患肢的肌肉及部分关节的主动运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和保持部分肌肉的功能,手术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使得术后早期活动得到了保证,本组病例术后即行患肢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下地免负重行走,根据X线片及CT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患者下地负重量,以患者不感踝关节及骨折处疼痛或感微痛为标准,逐步达到丢弃双拐,完全恢复功能。本组有1例功能恢复差,原因:Ⅲ型开放性且为双侧Pilon骨折关节面严重粉碎。
总之,行骨牵引和延期手术,C臂X光机透视下应用小切口胫骨远端解剖锁定板治疗Pilon骨折,结合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治疗复杂Pilon的骨折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俞光荣,汪文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149155.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3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1%,占老年骨折8%[1],该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出现系统症状,由于骨折劈裂、塌陷,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类患者致残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利用合适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会遗有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所在科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显著,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分组,其中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21例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摔伤15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0±4.2)岁,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0.0±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抗感染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
1.2.2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1)心理康复护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健康教育,个别交谈,用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及踝泵屈伸锻炼,术后24 h后可行直腿抬高,病情允许术后48 h后可行CPM锻炼,循序渐进,其速度与范围视患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禁止过早负重。术后2周指导患者坐床进行屈伸练习,术后3~4周增强肌力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主动运动,在屈曲最大程度上维持5~10 s,每次屈曲5~10次,每天练习2~3次,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向无明显疼痛为宜,术后4~6周膝关节屈曲高度按行90°,加以练习后,情况许可,加大活动幅度,但要严格保持6~8周患肢不负重,根据X线中关节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质量,情况允许,可慢慢指导离床活动,利用辅助器练习躯体转移。术后3~4个月可使用单拐练习,逐步加大膝关节活动度。(3)理疗:术后48 h热疗,红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超声波,软化瘢痕,松解。(4)按摩与被动主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及家属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腓总神经损伤,故该部位对膝关节完整性、活动度有很大影响。术后正确系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肿胀,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促进骨骼生长,减少并发症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争取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术后早期使CPM治疗可增加关节营养代谢能力,刺激可使间质细胞分化成关节软骨,加速关节软骨与其周围组织愈合,同时CPM可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膝关节术后采取早期主动运动训练,能有效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从而缩小关节内外肌肉组织粘连和挛缩几率[2]。骨折术后,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指导、鼓励正确完成,定期评价康复成果,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的情况,严格控制下的延迟负重训练,对防止关节面塌陷重要意义[3]。术后系统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取得远期疗效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9.
[2]方丽.膝部骨折患者术后两种功能康复方案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56-57.
方法 总结手术内固定治疗1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例,分析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7例获得随诊,有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单纯髋内翻12例,患肢缩短8例,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内固定方法及术后避免过早患肢负重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临床上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内固定,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老年患者伤后生存年限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钉板内固定系统及髓内固定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股骨近端特殊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各种医源性的影响,髋内翻,患肢短缩和股骨颈干角变小等并发症仍有发生[1]。笔者从2003~2009年,共采用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46例,术后87例获得随访,现将资料汇总回顾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男29例,女58例,年龄59~92岁,平均69.4岁,致伤原因:跌绊伤70例,车祸17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28例,Ⅲ型13例,Ⅳ型21型,Ⅴ型3例,其中属稳定型53例,不稳定型34例,有合并症者84例,主要是糖尿病42例,高血压43例,支气管炎26例,脑梗死9例,其中合并2种以上者39例,有2例合并3种疾病。
1.2 围术期处理 根据患者入院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合既往病史,一般不作骨牵引,有合并症且需术前治疗者给予患肢皮牵引。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术后常规应用7 d,切口引流24-36 h,术后积极行功能锻炼,1周左右扶双拐下床患肢不负重情况下活动。
1.3 内固定方法 本组病例前期采用切开复位DHS内固定,随着对骨折分型及骨折复杂性认识的提高,逐渐增加采用DCS、Gamma钉、LPFP作内固定、共采用DHS内固定72例、DCS 5例、Gamma钉2例、LPFP 8例。
1.4 术后并发症 共出现21例并发症,其中髋内翻(颈干角
2 结果
本组随访87例,随访时间8月至68月,平均37.8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有2例在随访中死于其他疾病,在DHS固定的72例中,有1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4例发生患肢短缩,在DCS固定的5例中,有2例发生患肢短缩,而Gamma钉固定的8例中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其他患者正常愈合。
3 分析
本组病例共21例出现并发症,12例髋内翻、颈干角均
4 讨论
4.1 股骨粗隆部的解剖特点 股骨上端粗隆部是一个特殊的悬臂梁结构,力的轴线与股骨轴线不重合,人体重力主要经股骨距向下传导,而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股骨近端后内侧常粉碎严重,失去了支撑作用,骨折复位的稳定性主要靠内固定维持,文献报道不稳定性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性骨折[2]。本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不稳定型骨折,说明骨折的稳定与否与并发症的关系密切相关。
本组病例全部为59岁以上,由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尽管手术内固定使骨折复位满意,但由于骨质疏松及老年人合并内科疾病,无法配合术后的功能锻炼,使内固定失效,如应用Gamma钉内固定术后,由于过早负重发生患肢短缩。因此,对老年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认识骨质疏松对内固定效果的影响。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及其合并症,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3]。
4.2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主要代表DHS钉板系统,是较早应用于临床的手术方法,但随着应用病例的增加,它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断裂、松动、切割等。本组中有17例使用DHS后出现了髋内翻或患肢短缩,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动态固定和静态固定系统。动态固定系统包括DHS、Gamma钉。而DCS钉属于静态固定系统。动态固定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头颈钉可以在套筒内或主钉近端斜孔内向外下方滑移,允许骨折断端间相互靠拢、嵌插、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因此适于EvansⅠ型、Ⅱ型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LPFP(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由于遵循了外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通过建立成角稳定界面,不依赖钢板与骨的摩擦力,对股骨大粗隆外侧有否骨质疏松,皮质断裂等均能克服,锁定螺钉有很强的抗拔出能力,避免了拉力螺钉松动,切割等并发症。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用螺钉对骨的把持力下降,易造成松动或断裂,故不主张使用。而DCS由于钉板间夹角为95°,远小于DHS的130°或135°,头颈钉在套筒内向外下方滑移的程度明显小于DHS。DCS的头颈钉入点在距股骨大粗隆尖1.5 cm 处,从而避免了DHS和LPFP常遇到的头颈钉进入骨折线的困难,特别适合于合并大粗隆游离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4]。
针对EvansⅢ型和Ⅳ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小粗隆的股骨近端内后侧常粉碎严重,在进行内固定的骨折复位非常重要,如不进行骨折复位和有效固定此处的骨折块,而采用动态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锻炼时会发生骨折移位,如采用静态内固定,则有可能发生头颈针切割。因此,良好的骨折复位和有效固定股骨小粗隆和股骨近端内后侧骨折块是术后骨折稳定的基础。在EvansⅤ型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与头颈钉滑移的方向一致,使这种移位更加明显,导致患肢短缩,股骨颈干角变小和髋内翻畸型[5]。
4.3 手术技术与疗效的关系 本组对于头颈钉的钻入方向与深度进行分析时发现当头颈钉按照导向器方向打入,且头颈钉顶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约1 cm左右且位于股骨颈中央偏下时,上侧板时容易,且术后并发症罕见,说明头颈钉的把持力起到主要固定作用,而本组病例中应用DHS和LPFP时因未使用导向器或粗隆外侧皮质断裂,影响正常进钉点时,易造成侧板与股骨干近端不平行,造成螺钉松动或术后髋内翻。
4.4 术后康复锻炼对疗效的影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因常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减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于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1周内下床扶双拐行患肢不负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早期部分负重。而对于不稳定型骨折,术后应尽量避免早期负重。本组有1例Gamma钉内固定早期自行活动造成髋内翻畸形。对于术中骨折复位欠佳以及骨质疏松患者,也应避免过早行患肢负重锻炼。本组有1例使用Gamma钉内固定,即因骨折复位不良且合并有骨质疏松,术后自行于出院后一个月即行患肢负重,致股骨颈干角变小。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后,应结合其骨质疏松及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尽量减少医源性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内固定方法,施行个体化康复锻炼,避免过早患肢负重。才能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王大伟,苏波,腾居赞,等.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评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6):44.
[2] KimWY,HanCH,ParkJL,et al Failure 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fixationwithadynamichipscrewinrelationtopre-operativefracturestabilityandosteoporosis. IntOrthop,2001,25(6):360.
[3] 王鹏建,李海峰,阮狄克,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8.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植骨;内固定治疗
胫骨中下段骨折因血运差,易出现骨不愈台,有报道胫骨不愈合中,中下段占89%,伴有骨段缺损则更易出现骨不愈合及肢体短缩畸形。对这类骨折的治疗,以往的文献报道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3月到2010年6月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26例进行讨论,探讨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到2010年6月某院共收治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2-52岁,平均24.5岁。致伤原因:车祸12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骨质缺损最长5.5 cm,最短3.5 cm。软组织损伤情况:创面多位于小腿前内侧软组织薄弱处。本组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创面污染及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3 cm×4.5 cm-6 cm×10 cm。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骨折分型:按AO分型,B2型16例,B3型10例。
1.2 治疗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依据骨折塌陷的部位,选择前外侧的绕髌骨膝弧形切口,暴露胫骨平台及膝关节腔,清除关节腔内积血,探查有无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若有损伤,尽可能先行修补,如半月板完整,应将损伤侧半月板从其附着的胫骨平台边缘部分游离,牵开暴露塌陷的胫骨平台关节而,于胫骨近端翼外侧或前内侧距关节面约3.5cm 处用低速电钻,钻一直径约1 cm隧道,抵达塌陷的胫骨平台关节面下,用一特制的圆梓形平头器械,逐渐将塌陷的关节面顶撬整复平整。其遗留的骨缺损区,填充自体移植骨块,缺损较大者可使用异体骨、人工骨充填。尽量不使用骨水泥,用其可妨碍愈合。对B2型骨折,用双枚松质骨螺钉对骨折间对合加压托扶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透视观察整复固定情况是否满意。B3型骨折劈裂范围大,合并有胫骨上段骨折加用塑型后的倒L型钢板内固定,满意后修复游离的半月板,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后拆除石膏,进行非负重锻炼。8周后复查,若有骨痂生长可部分负重12周复查,若骨折趋愈则逐渐完全负重。
1.3 术后处理 术后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1-3个月后扶拐下地,健肢负重,患肢负重训练,每4周门诊复查X光片一次直至骨折愈合。
2 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并发症,无异物排斥反应。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往往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大多数骨折为粉碎性,又因该部位软组织相对薄弱,外固定治疗虽然给这类骨折带来治疗方便,但关节面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或有效固定,可致关节僵直。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获得良好的对合关系,活动正常且无痛的膝关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多数学者同意对胫骨平台骨折施行手术治疗,行坚强的内固定,解剖复位,重建关节的正常平整关系,重新恢复胫骨的对线。Stevens等尤其认为对40岁以下的年轻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方法。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为体现现代治疗方向,我们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注重把握手术时机、手术内固定、软组织的修补和防护、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胫骨中平台骨折的治疗十分重要,应有分期治疗的观念,即在急诊时多用牵引临时稳定骨折,恢复膝关节力线,促进软组织修复,使受伤肢体无水疱、肿胀消退、皮肤挫伤好转,软组织恢复到能耐受手术后再行手术治疗,但等待时间超过3周则疗效不佳,而开放性骨折及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仍须紧急手术。本组病例均等待软组织肿胀充分减退后进行手术(平均等待时间12.5天),无1例发生感染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同时胫骨中上段血运丰富,有报道胫骨干的滋养血管全部在中上段进入胫骨,因此胫骨上段截骨延长后仍有较好血运利于骨愈合,而骨折端端榫接复位后,近端有中上段滋养血管提供血运,远端有干骺血管供血,加上髓内植骨加速诱导骨痂形成,使骨折愈合更决速,避免了在骨折端间植人无血运的大块骨缓漫爬行替代失败,出现植骨块坏死,骨不愈合的后果。结束手术时严密缝合膝周组织,并注意保持软组织平衡;术后3―4周等待软组织肿胀消失、软组织修复基本完成时才进行伸屈膝功能锻炼。康复锻炼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康复锻炼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我们在康复锻炼过程中仍遵循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情况重,并合并软组织损伤,因此术后仍用长腿石膏托固定保护,在石膏固定期间,只宜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根病情当感染控制,软组织修复基本完成后(时间3~4周),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3个月后根据X线判断骨折愈合程度逐步进行负重锻炼
总之,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我们应采用现代治疗、生物学固定的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软组织保护和开放手术复位内固定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不断提高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殿英,姜保国,傅忠国,等.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11(20):1309.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84-0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胸腰椎损伤,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常常需手术治疗,随着目前生物力学、影像医学和医师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已经是常用方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1]。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我们对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精心细致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58例的病例资料为分析总结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9-6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摔伤21例;其他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认真观察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配合主治医师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例如术野备皮、备血,在术前晚肥皂水清洁灌肠,于术晨给患者留置导尿,交待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术前30分钟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前更衣。由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的风险性较大,所以患者对手术的担心较多,表现为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护理人员首先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多沟通多开导,让患者有温暖的感觉。其次要动员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以支持、关心、帮助,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手术的目的、方式以及如何配合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积极配合本次手术。
1.2.2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给予去枕平卧位、硬板、薄软垫床2小时,以压迫伤口减少术后出血[2]。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BP、P、R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每1小时一次。2小时后定时为患者翻身,给患者翻身时要保持患者脊柱生理轴线固定,以免操作不当引起脊髓损伤、植骨移位等加重患者病情。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及时清理引流器内的液体,并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引流量1天超过400毫升或引流液性质疑有脑脊液外漏等情况,必须通知大夫及时给予处理。注意体温变化,患者术后2-3天体温在27.5-38.5℃之间,一般是术后正常吸收热所致,无需给予处理,嘱患者适当多饮水促进毒素的排出即可。注意患者意识、神态、面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问题及时处理。患者术后禁食6小时,24小时后可进食少量面汤,待排肠气后可进食面条、米汤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宜食用香蕉、菠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每餐进食不可过饱,避免进食酸辣及刺激性食品。
1.2.3 疼痛的观察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受伤后深受疼痛的折磨,又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本身创伤性较大,因此术后疼痛的观察不容忽视,我们给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技术,有效的镇疼减轻了患者痛苦。自控镇痛是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目前被广泛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后患者,它具有安全性好、进入体内药量少、疗效好等多种的特点,患者能主动控制术后的镇痛,故本组58例患者无诉切口疼痛的。但是虽然使用镇痛泵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是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对麻醉剂的反应,预防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因为患者呕吐时增加腹压易导致伤口出血和疼痛。在患者麻醉没有清醒前,患者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造成堵塞窒息,如果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可遵医嘱给予药物甲氧氯普胺10毫克肌肉注射。
1.2.4 功能锻炼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只有坚持合理的、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应在术后第二天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运动锻炼和下肢各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对患者瘫痪肢体每天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失去功能。术后第七天开始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依据情况循序渐进练习,患者通过功能锻炼可使腰背肌发达有力,腰背肌有力能增强脊柱的稳定性。14天后可扶患者在床上坐起活动,术后30天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
2 结 果
通过给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患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结果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效果均满意。
3 小 结
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目前大多数学者均主张施行早期手术治疗[3]。我们通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58例实施精心有效的护理,成功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身体机能的尽早恢复,效果较为满意的。
参考文献
[1] 区杰雄,李启中,陈铭.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25.
200303~200807我科共诊治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辅以护理及康复措施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均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其中车祸10例,跌伤56例,头下颈骨折16例,颈中型30例,其他20例。合并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
1.2 并发症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未发生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后痊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折后,由于病症的折磨和环境变化使老年患者产生特有的心理需要和不良心理反应,从而产生悲观焦虑情绪。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和家庭因素,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加以心理疏导,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2.2 护理 (1)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15°~20°,避免内收外旋。牵引时可用棉垫、毛巾做内衬,防止膝、踝关节受压和僵硬。(2)骨牵引时用75%酒精消毒针孔,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次/d。(3)积极做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以防肌肉萎缩。(4)呼吸功能锻炼,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应教会其腹式呼吸及深呼吸。
2.3 饮食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胃肠道的蠕动排空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有所降低,老年人更是如此,饮食上应多吃富有纤维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瘦肉等,要少食多餐,预防胃肠胀气。
2.4 大小便的护理 卧床后,怕影响陪护休息,大多人不愿多饮水,以减少排尿量,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及增加沉淀物,所以应鼓励其多饮水,或定时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膀胱。对于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留置导尿,便秘患者,平时多做收腹提肛锻炼或腹部按摩,必要时还要应用润肠通便的药物,如开塞露、番泻叶等。
3 并发症的预防
3.1 预防肺部并发症 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减少,呼吸深度不够,加之部分患者有慢性肺部疾患,伤后抵抗力下降,易导致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不少于3次/d,不少于5min/次,牵引制动的患者在床上做向上牵引动作,抬起上身,不少于3次/d,10~15min/次,适当咳嗽,经常叩击胸前背后,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以稀释痰液。
3.2 预防压疮 患者由于牵引或手术后肢体活动及身体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容易出现压疮,所以床铺要平整柔软,保持清洁,定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指导患者做抬臀运动,必要时臀部铺棉垫或气垫[2]。
3.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不注意会的清洁卫生,以及前列腺肥大患者,卧床或术后疼痛,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尿道排尿不畅,容易导致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有留置尿管的要定时冲洗膀胱及更换尿管。
4 康复护理
加强对病人的康复期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不管是术后或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及早进行功能锻炼[3],除患肢外其他部位要尽可能地活动,患肢要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即绷紧大腿肌肉),牵引3~4周后可去掉牵引在床上自由活动患肢,练习抬腿并继续锻炼股四头肌,练习1~2周后,如果下肢肌力好即可用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架拐行走时身旁必须有人保护,以防跌倒摔伤。一般3个月左右可去拐活动。
鉴于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组织愈合能力弱并且股骨颈骨折不易愈合的特征,长期卧床休息不仅会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使身体功能紊乱而且还会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更为重要,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好护理的每个环节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使病人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向云.心理护理辅助老年病人康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