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茶艺的知识和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的知识和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艺的知识和技巧

第1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技能;茶艺一、茶饮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茶艺人才的需求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消费型的“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已高速发展,茶饮行业已是经改造提升的一种现代服务业,是越来越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理念、适应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消费服务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除了对喝茶的需求量增加外,对喝茶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喝茶”到“品茶”,“茶艺”应时发展,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茶艺馆之外,其他各种商务交际场所也对茶艺技能有很大的需求。茶艺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同时茶艺又是一种十分文明、高雅的职业技能,学习和选择茶艺,对一个人终生都非常有益。掌握茶艺,对于我校这种财经专业学生的从业、择业,以及事业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多年来我校对文秘、商英、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按“一专多能”的目标设置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

二、我校强化《茶艺》课程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办《茶艺》课程,但以前只作为各专业的选修课开设,随着近年来茶饮行业高速发展,市场对茶艺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按“一专多能”的目标在多个相关专业中开设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近几年,笔者主讲《茶艺》课程,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和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推进《茶艺》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按岗位标准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将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茶艺实训室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的实训场所,笔者接手管理茶艺室后,按与岗位标准相对应的实战技能的需要和从业环境的仿真性的要求,进行一系列完善实训条件的工作。

(1)完善实训设备配置,满足实训需要。增购各类茶具用品,满足各种茶艺的实训和表演需要,让茶艺室的接待上了一个档次;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茶艺教学更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茶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环境美化,提升实训场所的文化内涵。按照茶艺实训室的审美标准,对茶艺室进行整饰和装扮,如对茶艺室进行局部的改装、茶具有美感的陈列、在墙上挂画、在室内摆放盆景、让茶艺室保持明窗净几等,茶艺室的建设坚持茶艺从业的仿真性,环境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氛围,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舒适感,符合茶艺“境美”的审美要求。

(二)强化实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茶艺》作为我校文秘、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以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综合实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按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以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笔者按照茶艺师工作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入职指导、茶叶基础知识、常见茶叶的沏泡方法、茶具的知识、饮茶与保健、茶艺操作、茶艺创编等七个教学模块。授课形式分成两部分即理论+实操,课堂上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训练,课外利用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实训教学按工作过程导向分确定目标―过程策划―茶艺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茶艺技能逐步提升。

2.采用任务教学法,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实操。

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以一名茶艺师的身份在真实场景下为客人服务的任务进行一系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主要培训每个学生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

生活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茶艺师与几位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每一个人都参加了茶艺美的创作,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地交流情感、切磋茶艺、探讨茶道奥义。生活待客型茶艺不仅是现代茶艺馆中最常用的茶艺,而且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家庭。根据生活待客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茶艺理论知识,包括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礼仪、规范,茶文化等,而且加强对每个学生的技能实操训练,如进行茶事礼仪及基本手法训练、基本茶类冲泡训练、地方特色茶艺冲泡训练等。在实操过程中,让学生记住泡好一杯茶的要诀,概括为“三知(知茶、知水、知器)四要素(置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 按茶艺师工作流程,由学生小组分别操作演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指导。例如,在训练铁观音茶艺时,每四人一组,轮流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煮水、置茶、冲泡、奉茶、品茶、评茶,小组为实训的学生点评并打分,最后由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泡茶方法和技巧,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技能,能胜任茶艺师的工作并为客人服务。例如,在2012年,有国外院校、省内外兄弟学校以及行业(企业)单位共31批次,共630多人次到我校访问交流,参观校园特色文化景观,感受具有我校特色的“商道文化”,我校学生在茶艺室负责接待工作,负责沏茶并展示了舞台茶艺,学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优美的茶艺赢得来宾的高度赞扬。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训练。

舞台表演型茶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茶艺师在舞台上演示茶艺的技巧,众多的观众在台下欣赏。它与生活待客型茶艺不同的是它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将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应尽可能挑选有一定文化修养又懂茶艺的演员。根据舞台表演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队伍,笔者在学茶艺的各个专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舞台表演能力的学生参加茶艺协会,并在课余时间加强指导和强化训练,它比生活待客型茶艺的训练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如表演形体训练、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运用训练、表演台步训练、音乐的视听训练等。在表演型茶艺训练中,也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表演形式可以个人形式或小组进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的茶艺表演。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学会创造性的茶艺表演。

由笔者指导的茶艺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茶艺的平台,协会每年都进行一年一度的茶艺技能表演比赛,选手以自愿形式向学生社团茶艺协会报名参赛,竞赛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评出奖项并给予奖励。表演成果的展示有的参加校内外的节庆活动,有的拍成视频参加各类比赛。茶艺技能比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群体学习茶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茶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拓展社会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我校毗邻华南最大的茶叶市场―芳村茶叶市场,在周末和节假日,有不少单位盛情邀请我校学生参加实习。每年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举办的茶博会,很多茶叶公司都到我校招收实习生,实习内容有销售茶叶、接待泡茶以及舞台茶艺表演,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由我校校友成立的公司和酒店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输送实习生的协议,并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已能胜任茶艺师的角色,充当“小老师”为校友企业培训员工,指导员工泡茶。我校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在某大型茶叶连锁公司兼职,从事舞台茶艺表演,该公司为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茶艺表演团队,根据学生的形象和能力特点为兼职的学生“量身订做”不同的表演角色,如主泡、助泡、解说等角色,并专门聘请高级茶艺师为学生授课,传授不同类型的舞台茶艺表演技巧。我校学生几次做客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晚安广州”节目,为访谈嘉宾泡茶而赢得了赞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现代服务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择业以至于人生事业的发展开创更宽广的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第2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茶艺 实训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微妙地融入了道家、儒家、释家的哲学色彩和多民族人民的礼俗,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茶艺是华族传统艺术之一,以茶敬客早已成为华族的传统礼节。一杯清茶,联系了彼此的友谊,许多风雅之士也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代的变迁,茶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在现代社会里,茶老少皆宜,并已形成一种风尚,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讲究饮茶的艺术。

《茶艺服务实训》课是职专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授中国茶文化知识和中国茶的鉴赏、冲泡方法以及茶艺服务的流程和技巧,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茶习惯的变化步伐也逐渐加快,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承担茶艺课教学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大挑战。

根据课程特点,笔者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项目”是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五个步骤: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

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采用项目教学法把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使职业教育教学取得很大的实效性。实施项目教学法,具有促进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的作用。确定茶艺课程中需要完成的项目如下:

模块一:完成茶楼社会调查;模块二:认识六大茶类;模块三:认识各类茶具;模块四:认识茶壶;模块五:学习茶艺;模块六:饮茶习俗认识;模块七:茶与健康;模块八:中国名山、名水、名茶;模块九:茶与礼仪。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1.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

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集成于“工作任务”中。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完成“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教学活动在一体化教室进行。

2.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创造有使用价值的行动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情境教学的行动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尽可能大的决策和行动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无限想象力。老师的鼓励与赞赏、同学的肯定与掌声,也将给予学生更多的满足。

以“茶叶鉴别”任务设计为例:

茶叶是否新茶(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激发学生兴趣激发想象,头脑风暴(新茶有哪些特征?通过哪些方面可以判断?应该如何判定?)主动咨询专业知识(茶叶知识、茶叶鉴别方法知识)决策计划,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茶叶鉴别计划培养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任务实施,培养专业技能(茶叶鉴别方法、茶具的使用、茶叶常见问题的判断能力)检查评估,总结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3.以准工作环境为基础“再现”工作任务

把“茶艺接待与服务”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学校中再现出来,就形成了学习情境。再现的方法有“模拟法”、“组合法”和“全真法”,根据茶艺师典型工作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用“全真法”再现的工作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最为有利。

4.实行“顶岗实习”,双证组合

第3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一、作为一种益智游戏来组织

1.让孩子在“玩”中学。

学校的茶艺课,面向二年到四年级的学生开设,每星期上两节课。上茶艺课的学生年龄段8~10岁,正是充满童真和好奇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因而,教学时,我从少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兴趣诱导为主,以直观讲解为法,让孩子在“玩”中学,以“玩”唤醒兴趣。如: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安溪铁观音来由的两种传说,然后让他们复述;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了解铁观音的采制技术,以增强对茶叶的了解;观赏视频中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唱茶歌、跳茶舞、吟茶诗、对茶联,丰富孩子的茶文化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泡茶、请茶、喝茶,模拟家中来客情景;配合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也参与到茶艺活动中来……这样把“教”与“玩”结合起来,以此来丰富茶艺教学形式和茶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学得愉快满足,教师也教得轻松自然。

2.让孩子在“赛”中学。

人天生就有好胜之心,小学生尤其是这样。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小学生争强好胜之心,通过合理比赛竞争,适当的奖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艺教学中,我就引进了竞争机制,把茶艺学习过程设置成各种各样的竞赛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气氛。如:“展示茶具”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对茶具较熟悉,因而我让学生比赛看谁认识的茶具多,谁能用更多的手势拿茶具,并讨论哪一种手势更美观,评出“最美手势奖”,然后让该同学来教大家做动作。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得奖的同学更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茶艺。

二、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来锤炼

1.感受茶艺之美。

茶艺有“六美”,即“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教学中,我坚持因势利导,注重让学生体会茶人的气定神闲、温文尔雅、超凡脱俗之美;鉴别茶叶的色、香、味、形、名之美;感受泡茶用水的清、轻、甘、冽、活之美;欣赏泡茶器皿的赏心悦目之美;体验茶境的清幽、寂静、高雅、闲适之美;意会茶艺程序丰富的文化内涵之美,泡茶动作的自然流畅圆融之美……在体验茶艺之美的过程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情感受到熏陶,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2.演绎茶艺之美。

少儿茶艺是一种将行茶礼仪和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它的程序比一般的茶艺要简单一些,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演绎茶艺之美,弘扬茶文化。因此,在少儿茶艺的编排上,我把安溪16道茶艺简化为8道程序,即:洗杯——白鹤沐浴;落茶——乌龙入宫;冲茶——高山流水;刮沫——春风拂面;斟茶——关公巡城;点茶——韩信点兵;看茶——赏色闻香;品茶——品啜甘露。在技能的要求上,提出少儿茶艺并不在于表演时刻意的动作,而在于冲泡的过程中遵循茶的自然属性,用技艺充分发挥茶香气,还原茶汤的甘甜。动作并不必一板一眼,自然流畅便好。在具体训练中,做到素质训练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素质训练包括形体训练(要求小茶人表演时站要直、坐要端、走要正、眼神要灵动)、礼仪训练(姿态要大方,风度要美好,礼节要得体)、茶艺知识训练(学习一定的茶艺专业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积淀)。技能训练,主要是茶叶泡饮技巧训练。训练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先为学生做演示,再让学生练习。学生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动作,而是在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和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中国茶艺的神韵,充分体现出茶艺是一门文化、一门艺术、一门美学。

三、作为一种修身素养来培育

1.学茶,学礼仪。

茶艺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因而,在少儿茶艺教育中,要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要让孩子们懂得“续茶时先人后己”的谦让之礼,“敬茶尊长者”的长幼有序之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我修养之境等。这样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周遭事物,诠释了“以礼敬人、以礼敬己、以礼敬器、以礼敬水、以礼敬茶”的处世之道。

2.学茶,学做人。

茶圣陆羽在1000多年就曾说过:“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的本性,清淡平和,清俭质朴,最适合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精行”,即茶人应该严格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事,不逾矩;“俭德”则是茶人应该恪守传统道德精神,不懈怠。“精行俭德”这4个字很精辟地概括出了茶与做人的关系,即学茶,要先学会做人,以心平气和的态度,与人为善。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即蒙学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小学茶艺,学的不仅仅是茶艺,更在于引导学生从学习茶艺中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才是开展少儿茶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4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举办茶会,参加茶会是一个茶人应有的素养,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学习茶艺是很重要的功课,茶艺是生活美学中操作性较强,较具艺术表现空间的一门学问。举办“以茶会友”并能呈现茶艺形式的聚会是学习茶艺的具体实践,也是茶艺的体现,这种聚会即称之为“茶会”。

一个完整的茶会必须要有挂画、插花、焚香、点茶四艺共同出现,才是茶艺形式表现的体统,没有体统的茶会不成样子。四艺的彼此呼应、相互配合,以烘托茶会的主题,使茶艺的形式表现更为完美,茶会更为成功。具体的说,茶会需要进行设计。这项设计,包括茶筵、茶席及品茶环境的艺术设计。茶筵是指茶桌的全部;茶席是指围绕茶桌席位的全部;品茶环境。是指环绕着茶会周围,对茶筵席会产生影响的情况和条件,包含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设计茶会,包含室内装饰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总的来说,就是“品茗环境设计”。在中华茶艺三段十八步演绎中,品茶环境设计是准备阶段的工作。

一个成功的茶会必要有一个完善的茶席设计,茶席设计是依据茶会的需要而产生,往往代表这次茶会的意义和风格;因此。茶席是茶会的重心所在,是茶会的精神标帜,茶席设计的主题就是这次茶会的意义。茶席设计是以茶器为主体,在一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艺术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茶艺环境整体。设计茶席必竟是为进行茶艺操作、品饮茗茶而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实用性,茶席虽然是一种物质形态;但也是一种装置艺术,为艺术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于运用这一形式来表现充实多彩的茶艺内容,有着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当茶席独立展示时,茶席即作为审美的客体:当茶席被作为手段进行茶艺演绎,共同完成茶的内涵表达时,又成为审美的部分客体,茶席与茶艺演绎常常互为审美的主客体存在;静态的茶席通过动态的茶艺演绎,动静相融地使茶在泡饮过程中,更加完美地呈现出茶的艺术特质、茶艺的魅力和精神。

当今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应该从对茶文化数据的诠释、茶叶知识的汇编中走出来,转向对茶文化实践的茶艺上,茶艺是茶文化实践的主体,茶会又是茶艺最具体的呈现。目前,茶会风行,茶席设计是茶文化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茶席设计的研究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茶席设计符合茶艺教学的需要。茶艺已经形成一门学科,在讲授茶艺学有关品茗环境布置、茶艺体统等课程时,都是以茶席设计为主要重点,茶席设计具体而微,符合茶艺教学的需要。在茶艺学学科建设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茶席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环。茶席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实践内容较多方面且丰富的课程。环境设计已形成室内与室外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环境艺术设计基础上,强化专业方向的深入研究,为建立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茶席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5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 茶艺;传统;茶文化;创新

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摆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话题。“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伴随着现代茶叶的发展,茶艺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此之后,“茶艺”一词被广泛接受,而且也传播至港澳和大陆。

有关“茶艺”一词的定义,《中国茶道》的作者丁文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便成为一门技术。学者寇丹将茶艺理解为茶人根据茶道规矩再经过艺术加工向宾客展演茶的冲泡、饮品等的展示,在最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茶艺的定义为泡茶与饮茶的技艺。当代学者对“茶艺”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是看法大体一至,即“茶艺”主要指茶叶的制作、冲泡和品茗的技术。

“茶艺”的内容总体来说可归纳为三大部分:技艺、礼法和修道,技艺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指礼仪规范和习俗;修道是指个人对生活道路、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候选,古人的“茶道”与今天的“茶艺”是有区别的,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古人更偏重于“道”即泡饮茶的精神追求,后人更注重泡茶的技艺和品质也就是“术”,提倡“道”“术”并进,“道”“术”同兴。从古代至近代,对国民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政,以仁治人”。强调“修已爱人”、“看自省慎独”,将建立一个有文化修养的高度文明社会做为理想目标,茶对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提神益思有十分好的作用,因而倍受推崇,当时的文人雅士大多都爱饮茶,擅于烹茶,更甚者对茶的历史文化、茶的生产加工都有所了解、精通,他们深信“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这其中正是融入了儒家思想。

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补充,道家思想,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向往和精神追求,道家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充分说明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即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道家主张去尘脱谷,恬淡无为,通过养生达到健康长寿,这种理念与茶的本质不谋而合,茶能使人心静、神清气爽,在对茶道、茶事的进行过程中,能净化人心,除烦杂之念,对道家来说,无疑是最佳的修行辅助。

佛家有偈语“禅茶一味”,证明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是互相融合的,“禅”与“茶”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茶中可悟禅意,在禅中可悟茶道,达摩祖师曾面壁修行、调心,困顿乏力之时全靠茶去其昏滞;唐代高僧怀海禅师修订《百丈清规》,专设茶头,详细规约;赵州和尚赠与众僧的一偈“吃茶去”,产出“万物归一,万世流芳变不离其宗”的真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大宗,儒、释、道三家与茶文化水融,相辅相成,进而产生了禅茶文化,其结合了儒家之正气,道家之清气,佛家之和气,茶人之雅气,包含了“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社会功能。

茶艺随着喜爱的人越来越多,茶艺的形式也随着日常生活、社会应用的增多而演变多种多样。谈到茶艺,人们往往联想到气质高雅的茶艺师,合着悠扬的音乐,向宾客展示几个夸张的泡茶动作,这种认识如今已变得很片面,茶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表演,而是生活艺术,其最终目的是要了解茶、泡好茶、享受茶。随着时代进步,茶艺不再是少数人了解和享受的一种表演,它正逐渐演变为大众生活方式,是技艺与美学相结合的生活艺术,富有情调、健康、时尚。茶形式大致可分为:舞台表演型、生活待客型、推广营销型和修身养性型,多种茶艺形式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对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茶艺的形式虽多,但都遵循同一基本特征,即茶六要素,一、人之美。学习茶艺,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有良好的气质,仪态要端庄、大方,言辞文明礼貌,举止得体,不亢不卑,最重要的是对茶有一定了解,在茶艺活动中能讲解一款茶的基本信息;二、茶之美,即选一款好茶。现代茶艺对品饮环节相当重视,能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人群选择沏泡合适的茶,对茶艺活动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三、水之美,泡一壶好茶,选对水是一重要条件,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汤的色、香、味,清代好茶之士张大复曾说过“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四、器之美,茶艺活动中器具是必备的,是人们能直观所见的,茶具的选用能体现个人的审美情趣、能体现茶艺活动的主题,同样需要就时应景,应不同的人来准备。另外,茶具的清洁工作亦十分重要,用洁净无暇的茶具泡茶是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五、境之美,针对不同的茶艺活动,对茶席做出相应的布置,增强茶艺演示的视觉美感;六、艺之美,其包括了动态美、内涵美和神韵美,现今,“鲤鱼翻身”、“凤凰三点头”之类的基本动作已落入俗套,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味地遵从老套路,难以提高茶艺演示的品位。精神层次过低,更谈不上体现出神韵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神韵美也是因人而异的,大同小异的表演动作则限制了神韵美的显现,由此,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对茶的感情变得尤其重要,优秀的茶艺师要能通过外在的表演形式将茶的文化,茶的精神和人性的美好凸现出来。

茶是一种代表和平的绿色健康饮品,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珍礼,中国茶文化的仍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习茶、懂茶、以茶育德、以茶养德,弘扬茶文化精神,让祖先传下来的瑰宝―茶文化精神不断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第6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onerror=javascript:errlogo(this)src="/up_files/chadao.jpg"border=0>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第7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精神;茶艺;女性;修养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60-02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样源远流长,其精髓体现为博大精深的茶道精神。茶道内容涉及艺术、社交、礼仪、修行等因素,其独特内涵使其成为现代人提高气质、内涵、修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一、“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是中华茶文化的核心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也就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入了儒道佛的传统哲学理念、传统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并形成“和”(谦和之仪、中庸之美)、“静”(空灵清静)、“怡”(和悦愉快)、“真”(返朴归真)的茶道精神。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和谐、重人格修养,认为本是“南方之嘉木”的茶具有清廉、高洁的品性,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茶可交友、可养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饮茶可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氛围。这就从中庸之道直接引申出“和”的思想,后来被认为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二是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三是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茶敬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崇尚自然的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推崇无为、宁静、淡泊。而生于名山秀谷间、汲取天地之精华的茶及它高洁的品性正契合了道家回归自然的理念,茶也就自然成为了道家推崇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理想境界的物质载体。而茶道精神之“真”也成为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另外,道家尊生乐生,注重养生、养性,尊崇快乐生存的理念。他们不消极处世,提倡主动适应自然规律,自己主宰命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快乐生存”的理念无形中影响了茶道精神之“怡”———以和悦愉快的态度待人处世。

儒、释、道三家都主张修行。正如中国茶叶博物馆郭丹英在《儒、道、佛与中国茶文化》中所说:“儒家注重心性的修行,禅宗也主张通过修行来净化自己的思想,禅宗同时也吸取了道家的一些思想,如它主张逢苦不忧,得乐不喜,无求即乐,因此禅宗主张圆通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协调,禅宗主张修行的方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饮茶有助于他们参禅悟道。因此,中国茶道修习注重宁静的氛围、空灵虚静的心境。道家与佛家不谋而合,他们也认为茶为清灵之物,饮茶可使静修得到提高。受此影响,中国茶道认为,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就是“静”。“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浓缩了中国儒道佛传统思想的精华,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二、学习茶文化有助于丰富女性精神世界

茶文化及其茶道精神的独特内涵,即蕴含其中的传统道德标准与修生养性的价值观念与现代人关注养生,讲究气质修养的目标极为契合,通晓茶文化有利于丰富现代女性人文内涵,提升形象气质。很多茶文化前辈对茶道的理解,无不体现这一点。浙江大学庄晓芳教授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林治先生将茶道解释为: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手段。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和谐安乐之道。可见,茶道是以茶为媒介,通过泡茶、品茶等茶事活动来感悟传统文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学习礼仪、体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进而使人生达到一种和谐愉快的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

流传至今的很多脍炙人口的茶文化作品,作为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读来仍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作品中,有的是描述煎茶煮茶情景的:如唐寅《品茶图》中题诗曰,“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前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联自嘉”;以嗜茶闻名的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留下的不少茶诗中有很多是描写户外煮茶的,像“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还有的是描述饮茶品茶后的感受与感悟的。如卢仝著名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读这些令人神清气爽的诗文,会令人气度不凡、口齿生香,再结合氤氲茶香,岂不美哉乐哉!

通过学习茶文化,领悟“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可以丰富自身的人文内涵、完善人格、提升气质。通过一系列茶事活动,可以让人心存和睦、心胸豁达、沉静欢喜、返朴归真,而这恰恰又是茶道精神的个中真谛。尤其是女子,“女儿是水做的”,而茶也是承甘露滋润、得天地之精华,女子与茶天生就是合而为一的。因此,学茶很容易使女性与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物我相忘的境界,令女性气质脱俗、举止优雅、内涵丰富。

三、茶艺修习有利于提升女性综合素养

作为茶事活动最高境界的茶道,在饮茶泡茶中融入了很多哲理、伦理、道德,注重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如果把整个泡茶过程上升到艺术层面,强调艺术表演性、观赏性,并且讲究饮茶的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就是所谓的茶艺了。茶艺可以理解为茶道的表现形式与载体,是“茶”与“艺”的融合,茶艺的修习有利于女性综合修养的提升。茶艺其实“是研究如何沏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从茶叶的沏泡要领——诤器、置茶、润茶、冲水、敬茶、品茶到中国各类名茶的沏泡方法,再到精湛的茶艺表演技艺,不仅需要茶艺表演者掌握深厚的茶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对表演者的举止言行、身姿神态也有较高的要求。如具备一定的礼仪常识,如端庄典雅的站姿、坐姿、步态以及相应的奉茶礼与请茶礼等、和谐得体的着装、和悦愉快的神态、清雅脱俗的气质、清晰婉转的解说等等。

总之,茶艺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是展现美与和谐的艺术,茶艺修习对女性身姿、心态、品性的修行有积极的意义。正像日本学者谷川哲三在《茶道的美学》中所说,茶艺是“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通过流畅与和谐的肢体语言与声音艺术,引导品茗者进入“万物与我唯一”的境界,并通过品茶感悟人生真谛,得到精神的享受,为生活增添无限情趣。在都市生活重压下的现代女性,可以通过习茶获得身心的愉悦与放松,学会更加豁达、安然的面对工作与生活。

另外,围绕茶艺表演,还可以引导不同群体的爱茶女性进行一系列与茶有关的活动,如以不同茶叶为主题的茶席设计活动、茶诗茶词朗诵会、茶文化征文比赛等,不仅能丰富现代女性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趣,还可以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促进女性之间及女性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为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页.

[2]汤鸣绍.发展茶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举措.福建茶叶,1999年第4期.

[3]刘登峰,潘洁.中国茶文化中“和合精神”的源流与传承.北京:东方红书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04页.

第8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我国美术行业教学的发展。其职业素养,成为每年为美术行业输送学生的关键。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利用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互通性,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实现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

1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

美术专业人才,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因为其专业的素质、职业的能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职业培养,就是作为美术教育人士,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1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简言之就是提升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后者决定了专业人才对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驾驭能力。例如:有的美术教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对绘画的基本功掌握距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内容时,不能具备比学生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当学生问及绘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时,该教师也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加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是教育学界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已经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的上岗必备条件之一和职业发展方向。

1.2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内容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这是其能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可以包括对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应用,对素描、油画、中国传统画的基础掌握,对印象派、抽象派,以及人物画、风景画的基本了解等。在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作为专业人才,应当有区别于一般普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技巧。在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中,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该有的师德,还应当树立起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决心在美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远大目标,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3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应当建立在灵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培养体系。所谓灵活性和自觉性,就是指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有美术专业天赋,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敏感,先天基础好;其次,就是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汲取和钻研的精神,后天知道努力。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养的规范和升级。应当有对美术专业教学技巧的专门化培养,包括直接培养和实践化培养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遵循先有师德,然后才是人才技术的顺序,以专门化的教育方式如模拟教育等实施职业培养。例如:在河北的高校中,对于美术教师的上岗要求就是必须经过事先的职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素质以后才能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保证了美术的授课质量。

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点分析

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很久。茶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国美术可以相容和共通。2.1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有很多涵盖。例如:对茶叶质量的追求,人们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文化的思想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现代实例和医学能够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这些有益成分是从大自然中天然获取的,并非人为合成。茶文化的思想之二,就是对于健康和天然的追求。人们从饮茶的过程中提取出了很多艺术化的产物,例如:茶艺表演、茶道、饮茶环境的背景音乐和装饰品等,艺术化的演变使得茶文化与传统思想的结合,以及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综合来看,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就是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健康、获取哲学、获取真理的过程,衍生出了与艺术的结合。这就为美术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2.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的融合点

茶叶中本身就含有许多美术的融合元素。茶叶本身的外形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形象,茶叶的枝叶外形、嫩绿的色泽等,带给人一种生机和生命力的情感。因此,茶叶在许多绘画和影视等可视化作品中,经常以一种代表生机和希望的植物来出现,背后也承载着类似的寓意。另外,茶文化的形象内涵也能作为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来加以应用。茶文化讲究柔和、和谐的饮茶文化气息,这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对于笔法、结构等方面也有相通之处。例如:在美术雕塑作品中,作者将雕塑作品以一种灵动、柔和的方式来呈现,不重视雕塑的细节处理,更多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与茶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2.3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对人的文化渗透作用,加之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性,使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有特殊的效果。虽然茶文化可能在直接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抽象的教育内涵却有深远的作用。例如:茶文化中平和、自然的内涵元素,要求教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智慧的、平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而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茶文化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有许多可融之处。但是要注意融入的途径的方式。

3.1教学素质的结合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教学素质融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融合。例如:河北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茶文化浓郁,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如果需要对某项美术艺术技艺熟知,就必须从亲身体验这项技艺开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对茶叶形象、茶艺表演等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运用,应该深入当地茶叶种植生产的地区进行了解,亲身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艺术文化熏陶,在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对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解和体会。掌握了全方位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才算是具备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

3.2教学方法的结合

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往往不把饮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常当作配角出现。人们在会客、交谈、聊天甚至是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品茶。茶叶中的清香和营养,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被人们所感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中国美术教育需要的。河北地区风景秀丽,学校在开设美术户外教育课程时经常将学生带至户外,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发掘出对美术课程的灵感。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接受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则属于知识的灌输,与对美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为学生们的感受不深刻,即使当场能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过后也会很快忘记,教育效果不佳。

3.3职业道德的结合

茶文化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体验。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的教育还停留在辅助课程的地位,还在扮演着调节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将基本的绘画技能教给学生,再由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这并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茶文化带来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发展中国美术后备力量作为己任,激发出更多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一部分学生真正从美术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成为今后的发展和从业方向,这便是对中国美术业的最大贡献。

4结论

茶文化被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使其与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为例,可以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茶文化融入职业培养的着力点。茶文化本身的艺术形象、茶文化的内涵等,可以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中成为促进点。以茶演绎出来的艺术形象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素养,以茶文化精神完善教学方法,以茶文化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会瑜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佳友.把生活请进美术课堂———茶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89-90.

[2]苏昕.以本土文化传承教育为主轴的校外美术课程探索———以《广州茶文化》美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3):99-100.

第9篇:茶艺的知识和技巧范文

相比茶艺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比较普遍的情况而言,花艺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比例低于茶艺课程。根据笔者对20所全国主要的旅游类职业院校开展的调查来看,其中有10所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花艺课,即花艺课在这些旅游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比例为50%。花艺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比例没有茶艺课程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酒店管理行业,各个场所的花艺布置,大多都是由专业的花艺公司负责打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酒店行业工作后,除非自己特别喜欢或者有艺术设计基础,才能有机会进入花艺设计部门工作以外,其他毕业生很难有机会从事花艺设计类的工作。此外,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鼓励学生参加花卉工和插花员的职业资格考证,但是相比品酒师、调酒师和咖啡师这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考的职业资格证书来说,学生取得花艺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学习花艺课程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有很多先修课程作为基础,比如美学、立体构成和色彩等。而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前并没有相关的艺术基础。此外,学习花艺课程,特别是插花实操课程,需要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同时需要购买大量的花材让学生进行练习。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实训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面开展花艺课程的教学。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花艺课程。从名称上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的花艺课程都比较侧重插花艺术和插花技能的培训。

二、花艺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酒店行业(包括酒店宴会和酒店婚礼场合)是大量运用花艺进行装饰的行业。酒店的花艺装饰,是酒店软装设计美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酒店竞争力和酒店品牌文化提升及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独特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环境的延伸,目前呈现出越来越受酒店管理者重视的趋势。每一家酒店都有其特定的酒店文化和经营背景,也有其对经营模式和主要客源的定位,甚至不同国籍的酒店品牌,会带有其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因此,花艺设计公司会针对酒店的整体风格制定一套设计定位流程。比如首先根据酒店的主体定位把酒店按照风格划分为古典与新古典,现代与后现代;然后再按照雍容、奢华、豪华、简约、时尚和前卫等风格进行细分;风格定位完成后,再根据花艺摆放位置和场景选定花材、容器并进行色彩色调设计。绝大多数酒店经营者都认为运用花艺可以很好地展现一个酒店的性格与气质,通过花的魅力留住更多的客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上海外滩附近的高端酒店和会所,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前厅、餐厅等场所的显著位置布置花艺作品,精美而独特的花艺设计展现着场地的格调和高雅;广州的高端商场和酒店同样如此,花艺设计几乎随处可见。目前的花艺经营在酒店管理行业中呈现出高端花艺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特点,比如很多高星级酒店,对花艺的需求长期稳定在一个需求量大并且订单金额比较高的状态;有时候在一些特定场合和品牌活动现场,为了追求花艺造型的独特和视觉效果的耳目一新,酒店管理者不惜大量使用高价进口花材进行装饰。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未来的从业者,学习和了解花艺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从环境美学和装饰艺术的角度出发,对花艺作品进行鉴赏,是一项非常有必要掌握的实用美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