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

第1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关键词: 体育“差生” 心理特点 进化教育

1.成因分析

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较多较复杂,有心理智能、生理智能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习惯因素。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主要是由先天、后天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碍。因此,关爱、转化“差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差生”心理入手,弄清“差生”的心理特点,使其摆脱心理压力。“差生”的心理现象主要有:自卑、厌烦、恐惧。

2.其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有成就感,但不勤奋、努力;有创新意识,缺乏拼搏精神;希望学有所成,但缺乏实干精神。体育“差生”除了具有同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性”心理特点:缺乏学习动机;缺乏自主;意志品质弱;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理矛盾,情绪不稳。

3.进化教育探研

3.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差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成为“差生”的知心朋友,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体育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更要多鼓励、表扬、肯定。

3.2适时激励、关心爱护。“差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往往付出极大努力却收效甚微,从而产生失落感。此时教师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差生”的教育应宽容又不放纵;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努力方向。

3.3团结协作、激发个性。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合适的师生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差生”,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个性”地发展,使之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陶冶情操,发挥个性和潜在能力,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

3.4耐心指导、对症下药。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病症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4.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差生”的“病”源所在,尤其注意“差生”的教育和转化方法。

4.1强调进步,合理评价,降低期望。“差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与一般学生相比的确存在差异,与学优生相比就愈发不如人,久而久之,“差生”就会认为自己无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作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的,从而对自己丧失学习信心,不做任何努力。教师应该根据“差生”的原有水平,确定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并善于发现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对他们身上不起眼的变化要有意地扩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4.2把握时机,化解矛盾,避免冲突。教师有时往往为了“差生”的某些不足,穷追猛打,期望他马上就能改进提高,致使大家注意力都对准“差生”不足的方面,这给他们很大伤害,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再也不想有好的表现,于是我行我素。每当教师在冲动下训斥学生时,应提醒自己是否给学生以伤害,是否另有途径?其实,退让一步海阔天空,冷静撤离避开冲突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一段冷却期后,掌握时机,再行教育。

4.3营造关爱氛围,多方配合,真正关爱“差生”。爱护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依法执教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服务的,这对弱势群体尤为重要。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爱是促进学生成功的动力,只有当他们真正信赖教师、爱戴教师时,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会听从教师的教育指导,而友爱的氛围、真诚的情感能够温暖“差生”的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为此要告诫同学,对“差生”不能歧视,不能冷嘲热讽,而应积极热情地关心、耐心帮助。

总之,“差生”的转化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营造良好氛围,领导重视,班主任严格管理,家长配合,社会协同,自己积极努力,科任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关爱,树立信心,把工作做深做细,会卓有成效的。

第2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主观化的核心是主体意识和语言

体育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它既是一种叙事性的言语行为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叙事性的言语成品。常见的体育新闻有赛事报道、人物专访、述评、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从典型性来说,赛事报道是各类体育新闻中最符合客观性原则的形式,也是大部分体育媒体报道的基础。《体育周报》、央视体育频道的《体育新闻》、新浪网的《新浪竞技风暴》等体育媒体的新闻报道,都是基于在一定规模赛事上所建立起来的言语成品合集。

对这些叙事性的言语行为过程进行分析,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就是叙事视角的分析。叙事视角既反映了记者对某一体育事件的角度和立足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一则体育新闻报道的接受态度,而受众的接受态度直接影响着媒介新闻传播意图和商业价值的有效实现。新闻理论界有一种观点是将叙事视角与意向性结合起来。所谓意向性,是指对某物的意识。可能是一种知觉、一种判断或者一种评价。在一次意向活动中,包括意向主体、意向客体和意向方式三个要素。意向活动的过程就是意向主体通过某种或几种意向方式将意向客体纳入自己的意识中。将这种理论套用到体育新闻报道中就是,体育新闻的传者(意向主体)借助于语言叙述才能将意识中对某一体育事件(意向客体)的体验转化为实体的新闻报道语篇。

应该说,上述的过程和结果都会体现出意向主体的意识,但很多情况下这个过程只可能被意向主体在大脑中体验,且仅仅保留在意向主体的意识中。那么,意向主体是如何让受众感知到自己的体验呢?这就体现出语言的重要性了。特别是新闻语言。

对新闻话语的主观性分析,比较传统的主要是从词汇、句子和修辞三个层面。笔者从日常体育新闻报道中摘取了一些例子来逐一说明。

先来看看词汇。例:火箭的习惯性崩溃。这是2007年NBA火箭队陷入低谷时不少媒体采用的标题和语句。“习惯性”一词不仅表达了火箭队的“再一次,又一次”失利,同时体现了作者的戏谑和讽刺。词汇的选择,为作者表达主观性提供了最常用也是最简洁的途径。新闻标题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常常最能体现作者的主观性倾向,读者往往能够通过一两字的点睛之笔。很快地抓住一条新闻的主要态度和立场。同样,定语、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副词使得被它修饰的中心词词语意义更加具体生动,它们承担着表达作者主观态度的重要语用意义。

再来看看句子。作者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句式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足坛扫赌的未来还会有什么‘惊天巨变’?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或许现在只能是耐心地等待,等待或大快人心,或痛心疾首。等待或平地惊雷。或原来如此……”(2010年1月25日《体育周报》1版《更大意外酝酿之中》一文结尾)这样的排比句式,表达出作者对于中国足坛扫赌风暴的复杂情感,从而引起读者对中国足坛目前环境的深层次思考。

最后再来看看修辞。新闻报道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更倾向于依靠客观事实,但若新闻只是死板地堆积字符连接和数字堆积,不但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更无法使读者获得有效信息。因此。新闻话语也会运用适当的修辞技巧,在报道客观事件的同时,传达作者潜藏的主观判断。体育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拟物、设问与反问等等。大家都知道的“药罐子”一词就是用的比喻。运动员因药检呈阳性而被取消参赛资格,“尿检”换作“尿罐子”不仅幽默戏谑。而且轻松表达了作者的不认同。

其实,目前体育新闻报道的手段多种多样,能够体现出主观性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句子和修辞三种传统方式,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镜头、一段视频。都可以在直陈体育事件的同时,传递出作者的主观意图。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正织就一张传播的大网,将各类信息打捞殆尽,由受众来自主选择。

所以。突破传统新闻叙事视角的限制,叙事者既做运动赛事的旁观者,同时又主动地对体育比赛过程、结果和背景等做出评议。并且不掩饰叙事视角的主观性,应当是当代体育新闻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

合理运用才能锦上添花

第3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教条化、单一化、模式化、机械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体育教学环境下,所收获的教学成果往往不尽如意。由于教学内容远离实际生活,学生对其缺乏兴趣,从而对体育课程“爱不起来”。为改变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体育的娱乐、健身、保健等功能。

1.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内涵和作用

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效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活动。但受体育竞技的影响,学校过分注重体育的竞技性,或过分强调利用体育活动锻炼人的各种精神,如吃苦精神、拼搏精神,而往往忽视了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致使体育课堂失去了该有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也因此对体育课“望而生畏”。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则是在传统体育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设置人性化的课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教师可适当增加体育内容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不自觉地提起兴趣,并尝试进行活动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并有助于增强体质。

2.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健康第一”的原则。这是体育活动的初衷,也是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求优选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日常体育教学内容。所选的内容应大众化,能够面向全体学生。②“目标指向性多”的原则。所选的体育内容应具有多种目标指向性,以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达到要求。③“符合时展需求”的原则。所选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即紧跟时代脉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内容。④“操作难度不大”的原则。结合学校提供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操作难度不大、能普遍使用的内容,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⑤“延续性”原则。教学内容应注意延续性,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

3.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结构

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主要以体育项目为主,并以掌握运动项目技巧为主线。在这种内容结构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影响,且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等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一定的抑制。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娱乐、健身、保健以及竞技为主干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再将内容进行划分: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专项性内容。根据教材情况,又可将教材内容划分为重点教材内容、一般性教材内容两种。通过以上多元化的内容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能力。

4.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①应符合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其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并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②制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走进中学体育课堂,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唯有将体育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健身娱乐的效果。

5.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在以往的体育内容教学中,过多强调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或直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难以形成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而模拟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生更放松、更自然地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然后将其扩展到日常生活,选择与之相近或相似的内容,但要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前翻滚”项目时,教师可将学生的思绪拉倒动物园或马戏团的表演中,创设处于热闹的动物园或马戏团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动物的翻滚动作,如可爱的熊猫是如何翻滚的,棕熊又是如何进行翻滚表演的……让学生对翻滚这一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娱乐性与竞技性有效结合,吸引学生注意。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并非抛开体育教材内容,独自选取具有很强娱乐性或健身性的体育活动。而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本认为“死板”“无趣”“消耗大”的体育项目,加入“娱乐性”的东西,或使体育内容“娱乐性”延伸。但若只注重娱乐性,则可能造成自由散漫的体育教学氛围,若将内容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完美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羽毛球”项目教学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最基本的羽毛球技巧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丹与李宗伟的比赛视频,在热血沸腾的比赛中,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比赛,其他没有轮到上场的同学可作为观众在旁边观看,并为其加油助威。在这种模拟比赛现场的环境下,羽毛球的娱乐性及竞技性展现无遗。对于赢得比赛的选手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输的一方,可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获得成功。

第4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工作措施

信息化的高校教育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环境实现同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成果的目的。因此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对应的工作措施,才能不断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各行各业都在加大力度展开信息化建设。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教育管理工作对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认识不清和抵触的情况。从实际情况看来,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技能,对信息化的教育管理不能发挥作用。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信息化硬件设施较为缺乏,没有进行信息化教育管理构建的有效载体,导致相关工作难以展开。

2.工作走进误区

在不少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部分工作走进了误区,从表面上看属于信息化建设的一环,但是从实质上分析却和信息化建设存在背离的情况。如构建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却将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构建当作一个独体的数据库,并没有对其共享互联的功能进行开发,甚至对这部分工作存在抵触,认为和其他高校展开教学资源的共享会影响本校的教学活动。这种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会导致相关工作步入误区,最终无法取得实际的成果。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措施

1.创新思想,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

要想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落实信息化建设,首先就需要创新思想,使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建设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因此高校可以组织相应的交流座谈会,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想普及开来。同时让各个教育工作者发表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看法或是工作思路等,及时对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的认识偏差进行纠正,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2.构建信息化校园

构建信息化的校园,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如,不少高校在教室内设有签到器,学生上课之前需打卡签到。此外在食堂用餐、开水房、校车以及图书阅览室等都需要用到卡,这就可以对其进行集合,将各项功能集中于一卡之上,真正实现一卡通的校园。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开发出对应的管理功能。如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实现一卡通充值、成绩查询、课程查询等功能,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用。

3.加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第5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油画教育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画的价值体系的逐步地形成,在中国美术教育中也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是通过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探讨对中国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希望研究结果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油画;价值体系;刍议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源于五四时期,是伴随着中国的科学与民主等科学思潮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命运的发展相联系的,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息息相关,但是,作为以西方为主,发源于西方的油画,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质疑到底油画是姓西还是姓东,油画的价值到底何在?这些都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油画的价值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油画的价值体系是东西的结合,具有东西共同的文化元素和成分,油画的价值体系具有国际性,是世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东西方共同创造丰富起来的。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

油画的价值体系主要指的是,油画的精神内涵、油画的材料技法、油画的画风内容、油画的线条色彩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油画的内涵,通过这些内涵进行价值评价的体系。油画作为一种创造视觉享受、视觉造型的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的呈现,必须要接受人们对它的心理的评判和视觉的评判,通过评判结果来体现价值所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艺术本来就还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艺术的创作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判断,也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而中国的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必须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的是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由大师创作的油画基础,奠定了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但是不断丰富的时代感,不断创新的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内涵,这些都应该成为油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油画的价值体系的概括必须包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成分,也应该包括传统的文化底蕴、画风技法等油画的传统的价值元素。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地交流融合,东方文化逐渐地接纳了西方油画,而西方也逐渐地把东方文化的相关元素纳入到了油画中,在不断丰富技巧画工的同时,对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油画打破了中西国际,打破了文化交界,逐步地走向世界,并在油画中不断丰富时代的特点和体现世界性的特点,精神内涵呈现的是大众型、国际型的问题。因此对油画的审美和鉴赏也成为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油画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拓宽为了世界性的价值体系,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将更加地丰富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内涵,扩展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油画的价值体系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形成体现了中西美术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的美术界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内涵,人们也逐步地接受了油画,并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内涵和价值,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说中国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也是中国美术教育与西方艺术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油画在过去的中国,只是作为贵族欣赏西方文化和提供消遣玩乐的西洋物,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民间,走进百姓生活。中国的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进了油画的教学内容,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中国历史上早期就有徐悲鸿、吴大羽、陈宏等知名的画家到国外留学研究油画的创作,而在油画中所包括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知识也对我国的现代的美术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油画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油画的价值的发展也是中西美术教育的不断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二)油画的价值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视野

艺术的发展与创作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油画的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扩宽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油画的创造视角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觉。特别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新派美术家的文化心态也伴随着动荡的社会环境而发生了很多的触动,很多美学艺术品从原来的突出意境发展为写实创作,用油画艺术表达出那是的残酷、复杂的环境与人们的痛苦、而又顽强抗争的心态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很多动荡年实主义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的时代性、纪实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价值体系,更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视野,油画在吸收了西方的传统技艺和接受了西方的色彩协调的创作基础后,加入了中国本土的时代精神,并与中国本土的绘画融合,寻求契合点和交融点,将中西文化的交融通过油画等美术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创作和发展新视野。

(三)油画的价值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现代油画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民国开始启蒙的油画,通过大批的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绘画创作,带回来色彩丰富的多元化的艺术技艺,并在国内开办了很多形式的美术院校,绘画工作室,很多的美术院校和课堂教学都是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中国美术院校的雏形,因此油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和阶梯。

三、结束语

油画作为一种美术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绘画技艺、色彩运用而表现出绘画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内涵,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中国的美术教学的发展,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扩宽了美术教学的新视野,为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吴云华.迟来的热潮——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市场.银行家,2006(10).

[2]袁源.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美与时代(下旬),2007(12).

[3]封加梁.论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4).

第6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19-02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文化、学术教育和政治外交等的推动,留学生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对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和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做出新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年内地高校及各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将达到50万人次。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迫切需要高校正确看待已出现的问题,从自身出发,加快更新留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创新体制,积极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概述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中国政府重点建设的百所“211工程”学校之一。[1]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是湖南师范大学负责面向海外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和中国文化教育的机构,设有汉语言专业,来华留学生多在此学习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学院学习中文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按学历划分,有短期语言培训生与四年制学历生;按国别划分,有亚洲、北美、非洲等国家的留学生;按来源划分,有自费生、交换生以及各类奖学金生。在同等性质学院中,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留学生人数处于湖南省各大院校的领先地位。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

彭庆红与李慧琳在《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现行管理模式分析与分层管理模式探索》一文中,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大陆地区30所高校的留学生事务管理机构设置与运行模式进行查询,综合考察后,认为可将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留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分为两类:一是综合学院模式。即学校设立集招生、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文化交流学院),全面负责学校各类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对外宣传、咨询、招生、录取及留学生入学后的学籍管理、签证管理、教学教务及日常生活管理。二是隶属于或独立于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的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与单独的汉语文化学院并列的模式。湖南师范大学对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所采取模式的优势在于分工明确,职责的划分更到位;不足之处在于各部门之间经常存在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处理事务的效果不佳。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吸引留学生并推进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现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30多人,均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识渊博,熟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大多数教师拥有赴国外学习与执教的经历。课堂上,他们悉心指导,耐心讲解,课下还会热情地辅导水平较为薄弱的同学,正是他们的出色工作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得学院深受留学生的一致好评,促使留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2.举办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留学生除了可以学习汉语言专业知识外,学院还为他们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留学生了解湖湘文化,更好地适应在校生活。例如,每学期开学初都会举办迎新联欢会,让他们相互认识,增进友谊;学期中,还会为他们开设语言实践课,参观湖南各地的名胜古迹,提高其汉语实践能力,加强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另外,学院也会组织留学生参加校级运动会、中文歌曲比赛等。

3.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为了及时了解与掌握留学生的动态,笔者作为一名学生助理,协助授课教师进行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随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上课及出勤情况;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努力做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警告,屡教不改者要上报给上级部门。另外,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留学生开放,若发现他们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多方面的协作努力,学院的留学生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是湖南师范大学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而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特殊却又非常重要的工作。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与中国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很大进步,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思考,需要改进。

1.当务之急是建立标准统一的留学生入学评价体系。目前湖南师范大学对基本上将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归纳为:确认留学生的身份是否安全,一旦完成注册,便进行分班考试(笔试+口试),根据考试成绩将他们分到不同的班级中。因此,借鉴国外大学已有的优秀经验,制定一套成熟的入学评价体系,是改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优化留学生的生源结构。2010年9月28日在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公布《留学中国计划》,提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十六字”工作方针。[3]近年来,来华留学教育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从最初单一的本科生发展到本科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研究生、研究学者和短期生等6个层次。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当前的留学生主要包括学历生和非学历短期生,且后者占据绝大多数。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与中国相邻的亚洲国家及遥远的非洲国家,且大部分是中文水平为“零基础”的自费生。为了提高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优化学生的生源结构:首先,严格要求入学门槛。根据规范的入学评估体系,筛选出高中毕业成绩优秀和素质高的学生入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升,让高层次优秀的留学生融入校园,培养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并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型人才。其次,本着巩固亚非国家,延伸至欧美国家的原则,积极扩大欧美国家生源。

3.创新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采用趋同管理。趋同管理,指的是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较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取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留学生管理模式。[4]趋同管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地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学习,和中国学生一起住宿、一起活动的同化管理,而应该是在教育国际化产生的多元化背景中的趋同管理。由于各种条件的约束,湖南师范大学目前对留学生仍实行特殊管理政策,由独立的留学生管理部门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一切事务。留学生的中国高校学习生活,应该是和中国学生吃住一起,使用统一的书本学习同样的知识,但他们又与中国学生不同,体现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因此对留学生进行趋同管理是必然趋势,构建留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也迫在眉睫。

4.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学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留学生教育作为产业来办的国家,已习惯于以产业经济的思维方式看待留学生教育。如美国成立了多个国家和民间的基金会,最著名的如富布莱特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它们会以完全市场化的操作方式,支持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不但为留学生提供了丰厚的奖学金,还实行自费留学生贷学金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湖南师范大学要想使留学生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必须要完善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首先,增设奖学金类别。例如,日本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十分重视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各级政府、社会团体、民间企业及个人均设立了各种类别的奖学金,帮助留学生。相比之下,湖南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主要会获得来自中国政府、孔子学院、省市政府及外国政府的奖学金,几乎很少会获得院校、社会团体、民间企业及个人设立的奖学金。为了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缓解他们的经济实力,增设奖学金迫在眉睫。其次,允许来华留学生勤工俭学。

5.紧密联系离校来华留学生,做好留学生校友工作。来华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到中国学习汉语、中国医学等,主要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让他们对中国很感兴趣,也希望能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他们认为中国人比较亲切友好,这也是发展其本国与中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力量。对湖南师范大学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学校应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通过他们传播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介绍更多学生来湖南师范大学学习与生活,为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留学生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高校留学生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秉着“时刻以留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研究,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一定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湖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EB/OL].

第7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关键词】体育;文化;教育

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在竞技体育方面,中国是金牌大国,但是,中国却不是体育强国。无疑,单纯的从注重体育竞技角度来培养体育人才是不合理的,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体育人才。

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说:“当今世界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现行的《奥林匹克》中写道:“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如何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是个大课题,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的。

一、要有文化养成教育的环境

这一代的体育人才普遍是独生子女,性格上存在着一些不足,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再加上体育竞技的“尚武”精神与青少年的血气方刚,且从小就是“唯我独尊”的性格,所以,他们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性格特点都严重的制约了这些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很显然,对体育人才既要有竞技成绩的“硬指标”,又要有文化素养的“软目标”,要建立良好的文化养成的教育环境,可以先丰富运动员的文化生活,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员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提升教师素养,加强学员交流,墙上的板报充满文化品味,校园的标语充满人情味,图书室购买有文化深度的书籍,宿舍布置都充满文化味,那么,后备人才身处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可以学到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二、动静结合,学会静养,体育训练之余,适当补充文化能量,静心学习文化

文化是一种宽泛意义的概念,比如听一些纯正的音乐,看一些有文化历史味的电影,阅读几本时尚的杂志,欣赏百家讲坛的一些节目,这些,都可以是学习文化,提升素养的途径。

要学习文化知识,首先要戒骄戒躁,能安静的阅读,况且,“静养”也是体育竞技者的一项基本修为,静养是反观、认知的过程,是体育竞技者高强度训练之后的休息与放松,是为了下一次的锻炼或者竞技蓄积能量,厚积薄发。李连杰修过禅,在他的故事中,有这样的语句:“禅宗认为可以通过静坐参禅的方法内修心灵,明心见性,从而达到忘我无为、培养元气、修其性命之根的目的”。“佛学中认为,拳与禅是相辅相成的,修禅可以养性,培养武德,可以促进习武之人对于武术的理解,反之,习拳可以强身体,养元气,对于领悟佛义也大有裨益。”

三、建立相关的文化学习机制

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文化知识又为体育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没有相关的文化知识累积,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就不能尽可能的发挥其作用。在学习、训练、生活中提高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因素的能力就会偏弱。要经常关注体育训练者的思想动态和文化学习,教育体育后备人才要处理好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体育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的倾向;有目的、有计划引导他们投入到双面的学习中。

为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安排合理的课堂学习,比如,每周若干次的古典文化课堂学习,诸子百家中道家的冲淡,儒家的入世;还有,诸如现代文学,像王小波的诙谐、易中天的睿智、余秋雨的广博,这样,运动员对古典文化,现当代文化了解了,也就与时俱进了,在文化上的强势对体育竞技是有极好的帮助。

四、体育训练也可以与文化训练相结合

体育不是单纯的体育,高境界的体育必然与内心修养、道德、意念相结合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文化的提升,达到训练的更佳境界,所以,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可以齐头并进。

要建立学生文化学习的长效机制,文化训练是培养运动员的思维能力、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重要手段。相对来说,运动员知识面广、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及心理自控能力也较强,训练效率高、比赛水平发挥稳定。而且,较高的文化水平,能使学生明辨是非,举止文明,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机智、明确、勇敢的应付及时发生的事件,从而增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8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意义和本质

1.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意义。高等教育产业化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意义,首先高等教育产业化有效实现了高等教育由消费行为向投资行为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由此政府就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金放在义务教育的实施上,从而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稳定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高等教育产业化能够进行教育消费的引导,从而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2.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本质。从本质上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采用产业发展的理论来对高等教育功能进行再审视,从而寻求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来推动高等教育高的是实现,而并不是要求高等院校按照市场模式进行运行。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强调在市场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调节,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教本文由收集整理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高等教育产业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产权定界问题。高等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院校产权定界问题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产权主要是指高校财产的使用权和处理权,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学资源的有力利用,从而突出大学自治的理念,因此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对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始终保持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注册以及招生规模的控制权,从而确保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与时俱进。

2.教育服务市场开放性问题。对于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来说,其最为重要的是进行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教育投资体制建设,从而在大力支持民间和社会资金进入非义务教育领域并促进经济增长。在进行民有国办和教育股份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对教育服务市场的开放性以及市场实际需要问题进行考虑,从而为扩大教育供给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完善高等教育产业政策。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就是具有活力的高等教育市场,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高等教育产业政策以及产业规划的制定,从而引导高等院校主动走向高教市场,并通过对高等教育市场的培育和监管从而进行对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市场活动进行调控。

在进行高等教育产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明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国民经济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下的高等教育规模、教育质量以及专业结构和主要形式等问题的处理;其次是处理高校自主管理和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高等教育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其在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活动进行管理的指导的同时,也应充分尊重高等院校的自主权,由此来确保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顺利、有效进行。

2.放宽高校投资主体市场准入条件。在当前高校不断扩张以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由于高等教育需求膨胀所造成的供给矛盾不断加深,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已经很难满足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以上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高等教育需求在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开放高等院校投资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首先从社会投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产业化前景,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其次从高等教育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就是一种对自身进行投资的收益行为。所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逐渐放宽,来鼓励更多的办学机构以及社会力量进行更多的一流专业和学院建设,以此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第9篇:关于德育教育的话题范文

一、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首要是领会课标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标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学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的讲授,轻视了实验教学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的存在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等问题。

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1. 强化演示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演示实验教学,一节课45分钟的实践我全部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还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2. 开启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3. 开展多彩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以外,还以做化学实验,制作化学实验道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尽量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心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化学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