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

第1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近年来,各大高校加大力度发展建设数字化校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但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主要为简单化、重视数量、轻质量;再就是网络与现代教学设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对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还依然停留在表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其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高度中重视与推崇,以此对优质教学资源收集、整合、开发与利用,实现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进一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再就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教师通过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发与组合,提高教学效果与工作效率。最后,还将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一)针对行业与岗位的需求,调整与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才是酒店管理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对酒店企业、酒店管理专业等的调研,都以此为指导,制定适合当前酒店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改进工作,并由负责人定期与酒店行业相关人员沟通交流,以便实现能够及时根据行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时效性。

(二)从制度方面提高教师参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因此师资力量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打造一支强大又优秀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成为关键。因此,需要前期在制度方面,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本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中,为酒店管理专业构建相符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三)实现柔性化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模块与内容都属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模块与内容的增添或者删减都与行业岗位有着紧密的关系,设置实现柔性化管理系统,更方便增减、链接以及共享。不管是系统的建设,还是工作人员的管理,都应当注意柔性化的特质,以更好的体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时效性、畅通性以及便捷性等优势。

四、结论

第2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学习文件、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拟定初稿、试行到应用完善,体现了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必须得到校领导的重视,主管部门、二级院系和教研室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得以修订完善。因此,在修订的过程中,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修订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原有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已成为必然;三是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

回顾我校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为广西及周边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毫不动摇地继续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按新时期医学人才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正确理解新时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树立以创新人才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其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本校办学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近十年来培养人才取得的主要成绩,同时也要认真反思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思想和行为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构建创新型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3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反映了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根据<标准》的具体要求,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围绕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切实修订好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深刻领会<标准》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明确要求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毕业生作为一名医院从业人员,必须有能力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必须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医学环境中保持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这取决于医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标准》分别对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和知识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要使毕业生达到该基本要求,就必须认真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目前,国内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延续以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人才培养取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缺乏职业素质,工作适应期偏长【2】。为此,要重视搞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将其列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3.1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医德教育的新体系】。要强化以医德和职业精神为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要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践行大医精诚校训,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德才兼备医学人才。

3.2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生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质量的关键”。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②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③加强考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原则。修订好教学计划

众所周知,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主要依据L4J。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要制定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本校实际和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既保证教学质量,又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计划。首先认真分析过去修订教学计划中的不足之处,正确处理好以下问题。

4.1要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教学计划反映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果认识不清,观念陈旧,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计划中存在着单一的培养模式,存在课时负担过重、个性被制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新的教学计划必须适应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变革和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4.2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传统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传授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要认真落实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相关精神,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要创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的整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农村和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完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大纲。

第3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E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1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开始重新部署本国的军事部队,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完善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实际上,从目前的现状基本可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就关于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培养展开探究。

1 目前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培养情况

1.1 构建完善的人才建设培养方案

就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行业内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而在缺乏专业人才指导的情况下,部队信息化发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1.2 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根据目前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专业的学术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不断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目前的培养方案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小觑的问题,首先是种类不够齐全,不能给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而且目前存在的教育机制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人才教育的发展[1]。

2 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素质要求

2.1 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必须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并且能够通过各种可靠的手段和渠道来获取负责工程的信息,并且进行下一步的再加工,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推出装甲兵装备包装信息产品,除此之外,一名高素质的专职人员必须具备其他的相关知识储备,例如日常的还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等等基础知识。

2.2 对信息的再处理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渐被世界所认可,专职人员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可以对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有效的信息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在这个步骤中,专职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在进行信息的分析的时候,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且利用有效的信息来高效地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周期,维持部队的正常周转。

2.3 具备外语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这时,专业人员需要对驳杂的信息进行处理,找出有效信息,从而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在这个时候,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非常重要,在熟练的掌握外语的情况下,才能够及时根据国外的新闻和报道来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从而来为军队的未来发展服务。

2.4 能够掌握高新技术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军队的发展也逐渐步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所以专职人才在日常处理事务的时候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处理的技术,这样才能不断加强装备保障,除此之外,专职人员必须具备熟练利用网络的能力,以此来促进装甲兵装备的信息化,从而为部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高新技术的重要性逐渐被凸显出来,在信息化的时代,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为军队服务,促进军队的信息化建设[2]。

3 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3.1 多样化模式

(1)校本的培养模式。第一类是基层部队本单位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锻炼,其中一个是知识,另一个是技能。基A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专职人员的最基础要求。除此之外,专业技能也十分重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且能够采集有效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服务。(2)利用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在实施计划的时候,可以适当利用基地上的一些设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由于训练的时候,基地上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方便于实际技能的传授,只要掌握了专业的技能,才能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高效的处理问题,促进军队的信息化建设。(3)利用当地的初级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再教育,通过老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断促进专职人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对信息的处理。

3.2 以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培养信息化人才,第一种是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从而获得专业的资历证书,并且在学期结束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明,第二种是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选取资历高,技术过硬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走向信息化是军队之间竞争的必然趋势,因此,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加强培养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对于保障国家安全,适应信息化时代军事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急需的品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团队合作质量,需要在高职院校现有教学水平基础上,找出关键问题不断改进提升。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发现高职团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用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转变不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团队精神培养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制定科学的团队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符合专业需要的团队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的制定团队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PLAN的基本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应当从学生的本专业出发,围绕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为学生设置团队训练课程计划,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在专业操作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互动意识。首先,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高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团队人才培养方案。其次,由学校及高职教育专家、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共同审议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方案提出整改意见,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高职人才团队精神培养训练计划。

2.用团队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具体实施计划。首先,制定总体计划的分步实施方案,明确每学期实现团队精神培养方案的阶段性任务目标。其次,根据每学期的阶段性任务目标,确立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可量化的标准,明确团队精神培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任务。再次,将具体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当中,能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在高职学生发展职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团队合作。

二、进行有效的团队精神培养教学

1.采用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应当与学生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专业技术操作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树立个体依靠集体的意识。其次,为学生安排互动性学习任务,布置只能合作才能完成的实践作业,促进学生在主动合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再次,为学生设置互相评价、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环节,运用合作与探究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为此,应当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促进团队协作活动的积极开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进行充分互动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做到在课堂树立互助友爱的融洽合作氛围。其次,为学生设置合作性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分工中完成大型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感受到成就感与专业领域的自豪感。再次,积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关键时刻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有效合作。

3.构建必要的合作反馈机制。第一,为了建立良好的氛围,要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性情况和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为高职院校培养团队人才做好基础性的定位工作。第二,评价学生在实践互动课程中是否得到了成长,通过有效的话语,指导学生努力与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生主动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第三,给学生积极正面的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优点的同时,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想观念认清团队人才培养的目的与要求,力求通过反馈评价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第四,进一步改进团队人才培养评价方法,总结出团队人才培养的科学依据。

三、正确面对高职团队人才培养问题

1.全面反思实践教学过程。检查(CHECK)阶段的核心工作在于找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做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第一,检查审视要从教学实践过程着眼,在全面审视反思学生反应的基础上,找出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以及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第二,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在?W校督导组的反馈中,教师的自醒中,真正的找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充分分析现有材料,结合教学日志与学生的作业、作品、实践结果、考勤情况进行反思,对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第四,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心态变化、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发展等窥探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情况,从中总结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是否有效,教学情境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目的最终是否实现,并且对自身教学行为给予全面评价。

2.深入总结课堂教学的问题。第一,教师不注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没有充分意识到高职学生对待专业和同学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第二,没有认识到高职学生对专业前景认识较为模糊、对团队意识缺乏深入理解的问题。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能切合实际,开设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的团队教育培训内容。第四,没能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团队意识教育。第五,不能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较为良好的友谊环境,没有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搭配。第六,教学内容的设计阻碍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即使团队氛围较为融洽,也没有起到锻炼学生专业能力与团队意识同步提高的目的。

3.正确认识教学环境的挑战。首先,大部分高职学校办学模式僵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而且学生参与实践机会有限,不能在实践中充分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限制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学生适应实践操作环境的能力较差,过时的或者纯理论性的知识造成了学生融入实际工作环境的难度较大,影响了高职学生在团队中作用的发挥,造成高职学生在刚毕业进入工作后,存在着不小的来自合作方面的困惑。再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提高专业技能上,学生对他人的关注较少,对培养团队意识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时虽付出很大努力,但收到的教学效果和反馈往往不够理想。

四、采用有效的高职团队人才培养措施

1.建立科学的高职团队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团队人才,需要建立科学的高职团队人才培养体系,认真总结高职团队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力提高高职团队人才培养水平(ACT)。首先,进一步明确培养高职团队人才的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不断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其次,增加课堂教学中培养团队人才课程的数量,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丰富和创新团队协作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必要的团队合作实践环境与氛围,用标准化的方式构建高职团队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在高职团队人才培养课堂上接受系统的团队意识熏陶。再次,不断增强高职课堂教学的合作互助的氛围,发挥高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发展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团队人才培养课堂中得到提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2.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高职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渴望在社会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价值。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学生在心理方面往往缺乏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愿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首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高职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价值,让学生敞开心扉融入到集体的怀抱。其次,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技巧,学会基本的职业心理?W知识,懂得自身怎样在集体中进行定位,从而让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融入集体。

3.实施科学有效的团队人才培养评价。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评价是进一步对学生施加教学影响的基础,评价也是改进课堂教学和重新开始又一轮PDCA活动的出发点。为了做好高职团队人才培养的评价,首先,要对学生使用鼓励和引导性的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行为。其次,全面地使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做到广泛使用现代科学课堂评价方法,积极进行量化指标的评价,从而使评价更有客观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指导的作用。

第5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用老旧的认识看待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层次。所以,国内高校的教育团队应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由于我们的教育还是摆脱不了原来课程体系的影响,在理论课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之间难以取得平衡,从而致使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反映出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在教学改革时应该注意要把理论课与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一手抓,不能顾此失彼。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学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外延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引导老师们结合市场需求,采用好的方法来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组织的我国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因此,社会在发展,我们也需要根据市场的不断选择来改变我们的培养方法。在教学改革中,要认识到在促进学生的卷面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明确培养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经验制订能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另外,教师们还要因材施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不仅要迎合市场的口味,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案,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看似很简单,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会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就是这门课程授课成功的标志,也是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之处。因此,必须意识到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搭配的重要性,也必须了解市场的人才优胜劣汰机制,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市场的选择、社会的需求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事业更上一层楼,才能使同学们在课业上取得好的成绩。在教学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节自己的教学计划,调整过去的主干课程,增加一些当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教学。认真分析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改变不好的教学习惯,制订出优秀的教学计划。基础课程设置应少而精,选择能反映学科特色的内容,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例,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资料。另外,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校的基础配置,完善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课老师应该加大精力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创新。同时,应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技竞赛、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和技能考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开放实验室,增加自主设计和创新实验的比例,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提升教学效果的质量还要重视选修课程的开设。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选修课程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辅助,应按学分规定学生的选课,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教学中关键的一点。

通过这些教学计划改革,希望能解决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o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form an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DIO. Based on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training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 combined with integration idea, program idea, and active study idea of CDIO, 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capability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ansion and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and reforms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at last, puts forward "Double Program"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based on CDIO idea.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CDIO理念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practice teaching;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CDIO Ide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93-02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必要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的永恒主题。本文结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CDIO的一体化、工程、主动学习等理念,从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环节的实践教学入手,按照以“能力培养工程”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以“创新培养工程”为主线构建拓展创新体系,对软件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出借鉴CDIO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观点。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等都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2 实践教学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推动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等都从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借鉴CDIO理念的 “双工程”实践教学探索

2.1 探索改革框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专业能力的要求,以工程为主线,结合CDIO的一体化理念、工程理念、主动学习理念、团队协作理念等,改革实践教学,制修订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实践教学方案,形成由各技能模块课程实训到综合实训的知识培养路线、技能培养路线的“能力培养工程”,和由课程群实训到顶岗实训的的“创新培养工程”的交叉并进的“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2 主要依据

2.2.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行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及编程技术,掌握桌面、网络、移动设备、数据库等编程方面的理论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桌面、网络、移动设备、数据库等软件开发、测试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

2.2.2 软件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数据库编程能力、软件测试能力、平面与网页设计能力、面向对象编程能力、Web编程能力、移动设备编程能力等。主要能力与实践教学表见表1。

2.2.3 CDIO简介: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它强调以综合的一体化的模式来培养学生[3]。

2.2.4 实训及其划分: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

课程内实训:是指配合课程讲授的实训和课程结束时的课内综合实训;

课程群实训:是指围绕主要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群中的课程完成时,利用课外时间(一般在第3-4学期)和课程群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的实训;

综合实训:是指在所有专业课程完成时(一般在第5学期初),综合运用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的实训;

顶岗实训:是指在第5-6学期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时,提升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训。

3 借鉴CDIO理念的“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3.1 筛选工程 广泛调研收集软件技术开发公司、软件服务外包公司、软件委托服务公司等的软件项目和工程。要求:选择的项目或工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可再开发性、工程性、系统性、团队性等,至少3-5个项目或工程。

代表性: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要含概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主要专业能力;

典型性:可将其用作课程的典型案例;

可再开发性:可让学生模仿其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即CDIO)新项目;

工程性:需要团队协作,综合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系统性:可分解成一系列子项目,融入各阶段课程群的教学中。

3.2 分解工程 选取其中2-3个项目用作“能力培养工程”分解。将这些项目彻底分解细化到小模块或代码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要求:由系统分解到各系统功能、由系统功能分解到子功能、由子功能分解到功能模块、由功能模块分解到代码模块、由代码模块分解到代码块或代码,以便“组装”到各实训中。

选取其中1-2个可再开发的项目用作“创新培养工程”分解。将这些项目彻底分解细化到代码块或代码。要求:各系统功能、子功能、功能模块、代码模块、代码块或代码可替换,可再开发。

3.3 组装工程 组装“能力培养工程”的2-3个项目到各培养路线的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上。按照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分组分解工程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知识培养路线“组装”各知识点到各课程中,按照技能培养路线“组装”各技能点到各课程中,按照素质培养路线“组装”各素质点到各课程中。这需要广大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修订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实训任务与指导书等。最后在综合实训中通过前期的中小项目完成整个“能力培养工程”的项目。

组装“创新培养工程”的1-2个项目到课程群实训和顶岗实训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要,将项目分解来的子功能、或功能模块、或代码模块等“组装”到课程群实训中,在学期末或假期完成。而将系统功能、子功能等高一级的开发任务安排到顶岗实训期间让学生完成。

3.4 “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培养工程”和“创新培养工程”在实际分学期分阶段教学示意图,见图1“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工程”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知识培养路线的各课程内实训、技能培养路线的各课程内实训、素质培养路线的各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组成,贯穿整个校内教学全过程,与知识培养教学、技能培养教学、素质培养教学共同完成专业能力培养。

以“创新培养工程”为主线的拓展创新体系是由课程群实训和顶岗实训组成,课程群实训是在完成各主要专业技能培养时,用来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展专业能力的,并在学校期间由教师指导构思设计,可在学生顶岗实训期间结合企业实践完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2011-1-10].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第7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一、“学习产出”的基本涵义

“学习产出”是国外近年来推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新理念。“学习产出”是一个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结构与体系。虽然定义繁多,但其共性较为明显。在“学习产出”教育体系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和手段来确保学生实现这些预期目标。

“学习产出”理念注重的是人才培养的结果,主要用来反映学生完成学业后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和人格,即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形成了什么样的人生观;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专业技术水平是否达标,职业发展能力是否具备。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质量。而“学习产出”人才培养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结束后能够真正拥有的能力,并将学生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学习产出”成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依据。这样,就能直观地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培养方案的宗旨和原则。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认证机构都将“学习产出”作为主要的教育认证和评估手段。

“学习产出”理念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地反映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主旨和途径。众所周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出这样的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可以凝练成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两个内涵,前者是人才培养的主旨,后者则是前者实践化的反映。因此,将“学习产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有助于确立更科学、更明确、更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会使人才培养方案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可操作、更可评价。

二、依据“学习产出”理念,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评估“学习产出”是该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学习产出”人才培养理念的内涵,进而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理念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目标性评价体系。目标性评价体系包括管理者、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师、校友等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目标的评价。目标性评价通常被认为是整个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最容易被人直观感受的部分。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应清晰地表述该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及要达到的水平、所能面向的行业与职业岗位等信息。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自然也同样涉及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等内容。

(二)形成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指依据理论课程教学标准、实践环节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行为规范准则等所制定的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学生在以下几个阶段的质量评价:(1)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2)会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阶段;(3)校内模拟实训阶段;(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对于学生而言,质量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别他们学习成绩的高下,而在于促使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各个阶段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获取更多的“学习产出”成果。

(三)总结性评价体系。总结性评价体系是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整个流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与技能是否达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否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是否形成了应有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换言之,学生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学习产出”成果,这些成果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目标是否相吻合,与学校、社会、家长各方所期望的是否一致,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三、依据“学习产出”理念,科学确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许多都与培养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依据“学习产出”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对社会和人才市场不同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作为高职院校,应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为目标来培养会计人才,找准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个切入点,力求使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中小企业的需求相符合。根据这一观点,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中小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还要参照“学习产出”的相关要求,根据所构建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所表述的各项内容定期进行评价,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应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并完善高职会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依据会计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四、依据“学习产出”理念,合理制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依据“学习产出”理念来描述培养规格可以使这些基本要求变得更明确、更具体、更合理、更可评价。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人才的质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既要遵循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又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也就是说,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和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税法、经济法、会计学、管理学、审计学以及财政金融与税收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计算机知识。

(二)专业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操作技能;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熟练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能,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的能力;具备从事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管理、内部审计等岗位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够胜任中小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

(三)专业综合技能。具有调查、研究、分析企业会计工作中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会计知识参与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能熟练地进行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能办理全套纳税业务;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能同与会计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四)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具有诚实守信、廉洁公正、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引入“学习产出”理念不仅仅是为了更准确、更清晰地阐述人才培养规格,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会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强调以实现“学习产出”目标为出发点,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保障和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五、依据“学习产出”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专业层面的“学习产出”最终要落实到各门课程的教与学。教师要按照课程特点,根据“学习产出”的类型,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组织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方法。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应提倡探索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协作、案例分析、仿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产出”,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就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和“学习产出”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保证。

第8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应当首先从就业市场的需求端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要求,从而根据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由此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改革,解决学与用不匹配的弊端。通过企业反馈的信息,探讨对于现行的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式调整的方向和可行性,进而绘制符合行业对于学生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需求的课程地图,使学生可以基于行业特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图。

关键词:行业需求调研;素养和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12-02

以往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计划大多由校内专家商定,培养过程也基本上在校园完成,这种象牙塔式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往往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存在偏差,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并不一定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由此进行人才培养的学校与具体使用人才的企业往往脱离密切接触,应用型人才培养难免闭门造车,其结果使得许多应用型院校的毕业生短期内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为此,充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要求,以及企业员工对于学校提供的课程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尤显重要,而由此形成的课程地图可以直观清楚地反映学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调整,也使得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一、调研方法说明

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进行随机抽样的调研,难度比较大,那些愿意配合调研的企业往往需要调研操作者有较强的人脉资源。本次调研,有152家企业参与行业需求调研,从41家企业中收回136份有效问卷。

调研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企业管理者关于人才培养的观点,营销专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要程度排序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总体而言,不论部门主管、企业高管(占比100%)以及普通员工(占比94.1%),受访的企业从业者绝大部分认同营销专业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印证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即营销和创新是企业两个基本职能。

其中受访的企业约半数的员工(占比49.3%)认为外语比较重要,这可能与员工在工作中是否需要英语有关,工作中不接触英语的员工会认为外语对于工作不重要。

尽管许多企业并不把营销师证书作为入职门槛,但有的企业会对拥有营销师证书的员工有一定的加薪,38.2%的员工认为营销师证书比较重要。

尽管采集的样本中认为企业对于计算机证书没有要求的占22.8%,但受访的许多企业员工认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很重要,这也反映了计算机证书并不一定代表企业工作中实际要求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一现象。

企业员工认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会计学,排列后4位的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和统计学。这个事实反映受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知的所学的课程对于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课程重要性的排序与其从事的工作有关。总体而言,由于受访企业的员工从事的主要是销售有关的实务性工作,基本不涉及研究类工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较少,所以,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排列居后。

所调研企业受访的员工认为重要的专业课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商务谈判,推销与促销和市场调查与预测,排列后5位的分别是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零售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外语。国际市场营销和专业外语排名居后可能与受访企业的员工基本不涉及国际营销有关,也与前面问题中关于外语的重要性契合。

受访企业主管认同的营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依次为,表达与沟通、市场开拓、协调与团队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公关能力、职业伦理以及品牌管理与策划。受访企业员工比较认同的营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依次为,协调与团队合作、表达与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场开拓、公关能力、职业伦理以及品牌与策划。

企业主管组认同的基本素养依次为人品与职业道德、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基本社交礼仪和人文涵养。员工组认同的基本素养分别是人品与职业道德、积极向上、开拓创新、人文涵养和基本社交礼仪。

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基本根源在于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脱节比较严重这一事实。本次行业需求调研给我们最大的触动在于以往在编制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时并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界对于人才规格和标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中往往不能及时反映企业对于人才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实际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教育部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培养方案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及考试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实践环节的优化等方面,为与行业更好地接轨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都需要整体地进行改革。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讲,通过了解行业实际需求编制课程地图,通过学生“适应性地学习”,真正培养业界所需核心能力之专业人才,达到“毕业就可就业,就业即可上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内许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都有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安排,这样可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职业生涯安排。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经验,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课程进行精炼,其他课程进行模块化安排,使教学内容适应多样化的岗位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教学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以满足行业对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要求。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应该更多地接触实际,这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反映。教学方法改革应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考试题、毕业论文等环节。针对90后学生思维活跃但不稳定的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参与,同时对于互联网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

3.专业教学与行业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此次调研,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的实习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增强实践经验,是这次调研企业人士的普遍诉求。提高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许多企业提出的药方。关于实践环节的优化,本专业将强化与海南省内外有意愿合作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尽量使教师及学生及早接触实际工作现场,提供学生暑期实习便利的实习场地。

参考文献:

[1]曾玲晖.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2]辛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应注意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3]黄帅,商明蕊.“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恕⒒制及其构建[J].高教学刊,2016,(6).

[4]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6,(2).

[5]黄四林,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第9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30-02

一、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兴起背景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发展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的实践岗位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依然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相分离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能力的学科型人才;另一种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技术型人才,无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双向型”综合人才。

基于这种培养弊端,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注重将企业、学校、个人三者的要求与能力有效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建设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订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去进行具体的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融合。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相关的建设专业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日益重视。由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缺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便发挥了重要的建设作用。

1.充分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发展。在校企合作建设方案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资源、资金支持、技术保障以及实习基地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企业与学校的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在享用企业支持的同时也要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人才应用类型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一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高校建设资源短缺、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不足的发展难题,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保障。

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建设的深入演化,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就业难、难就业”成为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尤其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这样的应用性专业而言,国家需要大量的园林人才,拥有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但是本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技术缺乏等发展缺陷。基于目前的种种发展问题,有必要采用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岗位的具体需要,高校组成学生发展队伍,与具体的建设岗位签订人才“订单”,实现一项或几项技术的专门化发展,不仅为企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促进了学校专业的整体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

三、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问题

1.根据现实需要制订未来发展计划。在进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确定好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避免有效的资源浪费,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以及社会要做深入调查和研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问卷调查、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等,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在空缺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

2.专业化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建设者和帮助者。目前,高校的教师多为高学历、高院校出身的优秀教师,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活跃的教学思维,但是却缺乏具体的实践能力。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而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又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技能,将会阻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的签订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学习。

3.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定向培养。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更好的实践,尽管人才的定向培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培养性,但是定向性人才培养可以更快、更稳的促成和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有效养成。风景园林专业一般都开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高校,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搭建了更加有力和广阔的平台。在实践基地建成之后,学校与企业可以指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人才,消除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提高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根据现实社会需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社会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风景园林专业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为了避免有效资源的过度浪费,学校首先要有充分的社会调研,可以利用“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调研报告”等,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例如,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都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热门发展方向,所以,学校可以针对具体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培训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投身于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具体实践机会。风景园林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学校专业课学习,由于生态植被的生长存在季节性与周期性,所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时间,争取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将不同的专业课按照课程种类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时间,在一门专业课结束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充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春季是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所以实践课可以集中安排在3―5月份进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性完成实地考察、设计图制作以及具体规划建设过程。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定向性”培养。虽然人才“定向性”培养目的性比较强,缺乏灵活性,但是“定向性”的人才培养可以加速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养成。很多高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高校所在区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利用经济区域的优势,与更多的优势对口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有目的和有方向地培B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能有效的提高单位用人的成交率,学生顺利就业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从心理上提高其自信心,使其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校优化考核,及时制定利于就业的政策,企业也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培养“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谓“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自身技术能力,充分掌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知识,并且要具备系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授表达能力。因此,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相关专业课程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园林专业竞技大赛以及深入教学基地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对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惩罚,或者让其深入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不断增强教师的薄弱技能,为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开发稳定的后备建设资源。

五、结语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订单式”人才建设体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不断完善与融合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园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应用型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