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建构课外阅读平台,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我们农村学校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书籍管理,提供书籍来源;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书香班级;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效率;创设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它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乃至文化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学段的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深入扎实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为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下面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首先,完善书籍管理,提供书籍来源
有米才可炊,有书才可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提供书籍来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班级图书柜,举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级图书角。采取的方法可以是:1,订。就是班级开源节流,学生运用出售班级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以及学校给予班级的奖金订阅书籍期刊,如一些经典的学生必读书籍、学习报、优秀作文选等。2,凑,就是发动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将自己的课外书籍2-3本集中登记存入班级书库。3,借,即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4,换,就是和别的班级交换书籍,大家合作,扩大书籍的使用面。为了保证妥善管理,一定要选出认真细心的同学负责管理,制定图书管理制度,登记好同学借阅情况。尽量避免图书的流失和损坏。
有了图书柜,开展读书活动就有了基础,大家在班上借书,省时、省力、快捷、方便。有了它,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其次,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书香班级
1 安排读书时间,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我们每周安排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课,学生从班级书角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不出班级自由阅读,看不完也可以带回家读;有时阅读课也可以到学校阅览室去畅游学校“书库”。为了不让读书课流于形式,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必须先培训小组长,让组长去组织、管理、督促,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读书。此外,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检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全班合作、个人竞争的读书氛围。
2 减少课外作业,新课标指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部书”的要求,据此,我们的作业应该做到精而少,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甚至可以“堂堂清”。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当然,教师切不可盲目放任阅读,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让学生的阅读循序渐进,以确保阅读的质量。
3 教会学生巧用时间,学校生活是比较有规律的,一天当中,有些时段,看起来短,如果忽略了,就是浪费,但如果懂得利用,用在课外阅读中,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住宿的。每天的午餐后和晚饭后以及睡前半小时都是在闲聊、散步中度过的,保守地算一算,假设每天用上半个小时,就能保证“每星期不少于2万字”的阅读量,这个时间完全可以看几个历史故事、几篇优秀作文、寓言、报纸亦或几十页名著等,这样日积月累,不仅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更是丰富了个人的内涵。
第三,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效率
大文豪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特别是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学识和会做学问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既要读一些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教师要适时、适地地进行直观宣传,使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让他们主动接近图书柜,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语文材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学习与本文有关的课外读物,把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能激发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学了《蚊子和狮子》一课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学习《社戏》一课,引导学生看鲁迅的小说《朝花夕拾》;由《出师表》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由《范进中举》到《儒林外史》;由《荒岛余生》到《鲁滨逊漂流记》等。在这一系列的介绍与推荐中,使课内的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与补充。 转贴于
第四,创设展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实现的。即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且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指导者。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在展示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1 展示读书笔记
定期把优秀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挑选出来。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
2 开展课前小演讲
让学生把近期读的文章、新闻或阅读感悟等用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
3 开展征文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活动,在本校也定期开展征文活动。
4 举办“我读书,我快乐”的手抄报比赛
展现学生阅读个性的手抄报比赛在我校几度掀起,学生参加非常踊跃。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促进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取知识、开发智慧的便捷手段,还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农村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虽然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程,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拓宽渠道,设法为他们搭建阅读平台,充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引导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一定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思想品德。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版
[2]《教育科研专题研究与指导》,华龄出版社,高长梅
[3]史建国,《教育科学研究》第二期,2007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生在六年中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基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调查,提出有效指导小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总量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和对课外阅读的正确认识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动力,这一动力是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通过调查发现,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基本上是积极的,但在对课外阅读主要意义的认识上存在弱点与欠缺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对课外阅读是“自我成长需要”的认识上,因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方向和范围。因此,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科教师及家长,在取得对学生必须加强“自我成长需要”教育的一致性认识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是“自我成长需要”和补充,是丰富自身知识结构需要的教育,使其提高认识,获得动力,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朝着“自我成长需要”的目标进行。
二、分学年段确定课外阅读范围
从调查中得知,由于学生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存在弱点与欠缺,课外阅读的范围不完整,带有明显的无目的性和无计划性,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建议的范围。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努力引导学生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和建议的阅读范围,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课外阅读意义;第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和建议的阅读范围,结合课堂知识学习内容,分年级整体规划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与量;第三,遵循由浅入深、由窄到宽、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出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按年级、按班级、按读物开展课外阅读竞赛;一天一读活动;亲子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体会专刊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和技能,提高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第四,要坚持按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和计划阅读,经常指导学生“查漏补缺”,并分阶段对照计划进行考核。
三、全面课外阅读与个体特长的重点课外阅读相结合
从总体上讲,学生课外阅读一定要根据《语文n程标准》中有关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和建议的阅读范围全面的阅读。在全面的基础上,又要发挥各自特长重点阅读。对技能学科课外阅读这一部分,同样如此,既要求学生全面阅读各技能知识读物,又要坚持提倡学生重点阅读各自专长技能知识读物。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特长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讲全面发展,绝不是指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成为同一模式的人,而是包含着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
四、构建“二位一体”的学生课外阅读引领与指导模式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小学生较好的完成课外阅读的总量,并非只是学校的任务,应该是学校、家庭共同的使命。学校要构建“二位一体”的学生课外阅读引领与指导模式,只有当学校和家庭指导形成了合力,通过家校合作,全面整合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开展父母引读、亲子共读、亲子互读、师生激励、生生合作、个性化家校联系卡等多方立体互动,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和课外阅读的积累技术,顺利完成课外阅读的任务。
一.围绕活动,自主阅读
要让学生课外快乐阅读,就必须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由自在课外进行阅读,产生课外阅读的轻松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随意阅读;或者只布置活动项目,然后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自由阅读,筛选信息,做读书笔记,这样学生才有旺盛的求知欲,才有读书的热情。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教师课前印发《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低碳生活》《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重点》等资料,让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课外阅读有关低碳生活的知识。
二.明确任务,小组分工
首先教师根据某项课外活动的安排,明确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目标;然后教师根据活动要求细化问题,将活动分成几项任务;其次教师根据细化任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一项主题活动;最后由小组长根据本组任务,再细化问题,把任务分配到每个组员,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首先明确任务:本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考察身边的环境保护情况,搜集能体现低碳生活的图文资料,筛选典型图片,为图片撰写说明文字,并对文字资料进行批注,制作宣传板。走出班级,走出校园,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低碳,践行低碳生活。其次将活动分成四个主题:地球母亲在、我们家园的低碳生活、身边的低碳生活、我们践行低碳四个主题,分配到四个小组。各组根据分配任务,通过全体组员讨论,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合理分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搜集资料,阅读实践
各小组成员根据组内分配任务,到阅览室、阅览室,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杂志,或者通过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根据选题和实际情况进行采访、调查、拍摄,搜集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借助书籍、报刊、网络搜集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下载有关低碳生活的图片;或走向社会,调查、拍摄,搜集低碳生活的案例。
四.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每位组员先对自己阅读、调查、采访的情况进行总结发言,并做出自我评价,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组长主持,综合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一步调整各人工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组员将收集到的低碳生活资料先向本组成员汇报;本组人员倾听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根据情况调整组员职责;并由组长主持,对文字、图片进行整体设计,共同讨论,分工协作,制作宣传板样品。
五.全班交流,共享成果
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由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活动情况,展示本组的工作收获,介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要求教师和全班学生倾听、参观,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各小组根据大家意见,进一步做出补充、修改,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并将最终的活动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各小组根据分配任务,展示自己制作的宣传板样品,向全班同学介绍设计的主题、构思、插图、文字等;师生对展板样品提出建设性意见;各组根据大家的交流结果,制作宣传板成品,在全班展示;也可以走出班级,走向社会展示成果,宣传低碳生活。
六.总结评价,颁奖奖励
选出评委组织,制定评价细则。评委依据各组的表现和成果展示,从态度、方法、收获、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给予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宣布评价结果,颁发奖品和证书,激励学生,快乐阅读,积极实践。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最终评选出最佳宣传板、最佳创意小组、最佳活动小组、最佳设计小组、最佳小组长及个人单项奖。
一、重视评价课外阅读过程的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评价建议”中强调:“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可见,对学生的评价来说,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更重视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激发和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质,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某个阶段完成的任务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学的评价,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功利主义的做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其成效。因此,我们的评价更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对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二、强调对课外阅读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建议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课外评价绝对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不能局限于冷漠地、严肃地评价,而要发挥其激励功能。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出的独特评价。我们要用热情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要用赞赏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因而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应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热情赞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他会产生更大的动力。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更渴望获得外界的积极评价。
三、课外阅读评价应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评价建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这种解读如果与传统的见解不同或者学生的关注点不同的话,我们应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予以鼓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当然,部分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对文本解读较浅,教师也不应批评甚至无意中嘲笑、讥讽学生。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文本空白品得具体化,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在这种创新阅读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而教师的开放民主的评价态度,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阅读空间。作出个性的解读,而不要囿于成见缩头畏脑,不敢表达自己见解。
例如在阅读《简·爱》时,也有一些女同学对简·爱的选择不以为然,认为简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应该说女生这种见解更多是受了当今奢华世风的影响,是不够正确和全面的。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强加批评的话,会使他们失去对课外阅读的信心。教师只能因势利导,分析女生误读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她们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她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婚姻观。
四、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课程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也精心设计了“名著导读”这一全新的版块,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部分省市还在高考试题中专门设计了有关名著阅读的题目,但遗憾的是,高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语文教师,不论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都有责任把名著阅读的任务落在实处。为此,我进行了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探索。
一、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规划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完全放在课外,不管不问。其实150万字,数目看似庞大,算起来也并不那么吓人。高中三年,我们用两年时间来计算(高一、高二),两年共4个学期,按每学期20周计算,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每周只需完成18750字即可,也就是说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只不过是2679字,完成两三千字的现代文阅读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最多用时10分钟,即使是文言文,也不过30分钟。因此只要我们合理规划,课外阅读的任务就可以轻松完成。
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名著阅读纳入自己的课程规划:每个学期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安排阅读时间;分配阅读任务;进行阅读指导和评价。这样,名著阅读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
二、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1.让学生“会读”。高中生当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离真正的“会读”还相距甚远。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教师只需要指导阅读的方法,不必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
2.让学生“会思”。课外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课外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批注”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让学生“会做笔记”。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对所读的篇章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可以摘抄名言佳句,可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
4.让学生“会用”。课外阅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因此,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将阅读、作文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三、建立的合理评价机制
1.成果评价。阅读虽属于个性化行为,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每周都可举行班级读书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文档类成果,如摘抄、批注、续写、点评、读后感等。这种形式即可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也可以分享他人的读书心得,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阅读动机。
2.活动评价。指举办各类读书交流活动。比如开展专题阅读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会、读书沙龙、读书演讲会、等各种各样的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活动。这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也使老师清醒地认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鉴赏水平。
3.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真切感受,收到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更有效地帮助教师调整和安排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 教师评价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等,旨在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课外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只要语文教师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加以悉心地设计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学生就会爱上课外阅读,进而在阅读中培养气质、净化灵魂,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淼,周海燕,祝丹兰.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精神家园——国外语文课外阅读管窥[J].中学语文教学.2003(9).
状;兴趣; 读书笔记;
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57―01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基于对新课标精神的解读,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做出以下阐述。
一、农村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课外阅读受多方限制。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乡镇寄宿制小学,学校的图书室使用率低,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农民读书意识淡薄,多外出务工,对子女照顾少,无法正确地指导子女读书。学生阅读积累少,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语文成绩自然不理想。
2.课外阅读范围较小。部分家长和学生误以为课外读物就是与语数英等学科有关的阅读资料,很少有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3.缺少对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导。学生读书完全凭兴趣,面对光怪陆离的书籍市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不讲方法,当然也就没有效果。目前很少有学生读书做笔记,就算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好句、好词摘抄而已。这种缺乏正确指导的课外阅读,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指导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1.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开阔文化视野。其次,在课外阅读中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熏陶,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2.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课内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3.课外阅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让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通过阅读期待、阅读反思,能有效地实现智力的开发。
4.课外阅读有利于学习语文教材。阅读与教材相关的材料与信息,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引入阅读资料――塞特凯达斯瀑布。学生通过资料,不但对瀑布消失的原因有所理解,还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像这样课内外的链接和延伸,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择优介绍好书,激发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可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
2.课内课外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向学生介绍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3.开设课外阅读课,教学生读书的方法。合理制定读书计划,建议学生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清醒,建议学生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和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和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读完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导言
随着当代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进行阅读的媒介、态度以及阅读品味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电子书的出现、快餐文化的普及以及社会的高负荷运转带来是巨大压力,使得现如今的人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耐着性子慢慢看书。
阅读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大学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是反映一个学校学风的标杆,因此,促进大学生课外阅读将对加强校园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今,90后大学生已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拼命追名逐利的社会大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校内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呢?90后大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阅读的动因是什么?阅读的内容又分别是什么呢?
一、90后大学生的课外安排
在大学里,以“教”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问题的模式。学习的自主安排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生的自主安排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大学里,属于大学生们的自由支配时间有很多。而对于课余时间如何利用这一问题,据调查统计:有近一半的人每天睡觉时间为7—8小时,花在完成老师布置内容上的时间一般为2—4时,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为2-3时甚至更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在紧跟老师,而自主能力很差。由数据,仅有14%的人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辅导班,为自己的将来投资,大多数人很少把时间花在考试上。大部分人在课余时间会看一些书,集中在看小说和各类杂志。还有很少的人花时间做些兼职,不过一周一般很少超过7时,大部分人认为学业太忙,做不了。当然,作为大学生,与亲友交往花去了很多时间,以致时间没能很好的利用。据调查,笔者发现,90后大学生平均每天有多于2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笔者调查了解到,面对这么多的课外时间,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主要是在课外时间进行上网、体育休闲和参加社团活动等,在课外时间喜欢读书看报的90后大学生所2如何占的比例较少。因为有超过1,3的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目的是调节放松,占了37.4%;锻炼自己的能力的为25.3%,还有17.2%是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其余的选择其他目的。
关于对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的问题上,笔者建议不盲从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跟着别人,只能导致自己的规划完不成,别人的东西也学不到。还有就是少上网,他们认为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规划在心里被一遍一遍地更改,最后甚至面目全非。
二、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是如何利用这些课外时间?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如何?阅读的主要内容如何?以及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等等,成为新时期学生工作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新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呈消遣性
在大学里,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具有正确的阅读心态的人却不到一成。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把其当成是一种消遣,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亦或是为了应付学业应付老师而临时抱佛脚的一种应付心态。这种错误的阅读心态之间导致了课外阅读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阅读目的的不明确。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无计划性、结构不合理
据多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对象是小说等书籍以及具有娱乐性的文章;却很少浏览文史社科类等书籍,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其阅读结构极不合理,且缺乏计划性。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想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虽然也有些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不足,但是却无力改变。从此可看出,大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缺乏正确的引导。对此,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一些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大多是为了放松、消遣。因此,大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阅读小说类等图书上,就算是偶尔阅读中外名著类图书,也是看过就抛之脑后,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仅仅只能称之为“看书”,而不能称为阅读,这也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很大关系。
大学生阅读具有放松心理,放松心理能够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缓解学生的疲劳感。但是阅读目的不明确容易荒废专业知识的学习。自制力稍差的大学生往往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因此,我们要及时端正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课外阅读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深刻影响力。
(四)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减少
近年来,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不断减少。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外阅读兴趣不高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于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往往只选择言情小说类而忽视了其他类别的书籍。且相当大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周末大多数学生选择出门游玩或呆在寝室上网睡觉,只有绝少数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五)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阅读习惯变化
在当今网络时代,进行课外阅读的载体不断多样化,这使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方式上有了多种选择。而在当今网络时代,互联网和手机成为了阅读的重要载体,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发挥的作用愈加显得薄弱。互联网所蕴藏的知识量是极其丰富的,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善加利用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熟。
三、对90后阅读现状的思考
从调查结果看,90后大学生的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平均少于1小时,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据调查,即使有更多地课外时间,他们也表示不太愿意把这些时间花费在课外阅读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课外时间花费在上网或者其他消造活动方面。大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在大学,也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提供。只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一定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大量的书籍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从各位大师前辈身上学到我们自己所不具备的知识。
笔者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1.阅读从态度开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改变同学们的阅读态度,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在活动中应该互动、比如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等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改变阅读态度,增强阅读的兴趣。
2.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此我们小组推荐几种方法:①选读法。此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同学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在同学去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②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要求同学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三边”(边读,边想,边批注)、一养成(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摘录批注法。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我们应该根据个人不同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多读书。从教学管理角度讲,应结合选修课,在尊重学生兴趣,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以“提交读书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取得学分“的模式,督促大学生读书,提高读书效果。
2.举行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像言情,武侠,动漫级消遣类快餐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帮助。通过举行专题读书活动,正面引导学生选择文化含量跟高的书籍阅读,无疑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缺失无疑会成为明天的社会症结”。大学课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大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吸取人文教育的养分,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推介;阅读方法;阅读条件;激励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作出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50万字、100万字的规定。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为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外阅读理念,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近年来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总结如下:
一、做好推介工作,激发阅读兴趣
1.结合课文的学习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世界上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无不是从童年大量阅读引起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十五六岁时就是一个很痴迷的读者了,他把周围村子里的书都看遍了,后来他说:“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个读者,然后才可能写作。因为阅读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逐渐建立起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并完善了对语文的鉴赏和感受能力。”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善于利用学习的课文的契机适时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学习《海伦・凯勒》之后,就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之后,就给学生推荐的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学习课文《牛郎织女》之后,就向学生推荐《中国民间传说》。事实证明,结合课文来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享受读阅读的乐趣。要积极创设机会,开展活动,让学生快乐地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爱读书的情感,并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校性的读书活动由于规模大、影响大,能较好地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刺激学生的读书欲望和动力。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战场,更应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交友”、编辑课外阅读手抄报、好书“漂流”、读后感评比、评选“故事大王”,等等。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帮助学生选择好书,让学生与好书为友。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国汉代史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好书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读书的学生,把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书香班级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亲近书籍,拥抱经典,让学生不再沉迷于电视或电脑游戏。语文教师还要和家长要积极配合,鼓励家长常带孩子去书店购书,把好书作为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或奖品送给孩子,让优秀的书籍陪伴孩子走过童年。当然,在选择书籍的时候,注意要选择那些能丰富儿童知识、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情操的书籍,供孩子阅读。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要求内容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图文并茂;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如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校园小说等。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可以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欲望,教师就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得更好,收获更多。阅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到”、“三法”、“三结合”。“三到”,即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在《熟读精思》中所强调的“心到、眼到、口到”,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保证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三法”,即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实效;“三结合”,即将读与听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从而促进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三、创造阅读条件,培养阅读习惯
1.努力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教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想方设法,为学生建立多种阅读基地,努力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并盘活学校图书室或学生手里的图书资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资源保障,让学生有地方可读、有书可读。笔者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严格遵守“三定”制度,即“定书、定时、定量”。所谓“定书”,要求学生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务必读完,绝不能半途而废;“定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定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如每周、每月读多少本书等。遵守“三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良好的阅读运行机制。
2.给予学生充裕课外阅读时间,为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量的时间都被机械的、琐碎的习题训练所占据,那么学生阅读的时间就没有保证,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为课外阅读保驾护航。为此,每学期可以举办一次读书月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时空,让阅读润泽孩子的童年。平时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班级读书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故事会”之类的活动,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注重激励评价,点燃阅读热情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笔者能够在班级中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把获奖同学的读后感张贴在学习园地中供学生阅读、欣赏,或把优秀的习作抽报社投稿,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时也会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或“三国知识知多多少”“走近水浒英雄”之类的名著知识竞赛活动,以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读书氛围。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下来,则会根据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进行“阅读之星评选”、“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总之,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净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给力”课外阅读,让小学生与优秀的儿童读物交朋友,努力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将课外阅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引领学生步入“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