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老人托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曹家渡社区(街道)位于静安区西北部,与长宁、普陀两区交界。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下设14个居委会。社区党工委刘芸副书记说:“希望老人们觉得生活在静安,生活在曹家渡社区是幸福的;也希望我们所做的,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
我们的荣誉
多年来,街道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基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社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优化社区、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建设健康社区示范街道、上海市开拓老龄事业先进街道等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引入第三方服务力更强
曹家渡素有“沪西小上海”之称。它见证了上海的变迁和发展,也是许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弄堂记忆。而今在曹家渡社区里,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已近1/4,如何更好地为这一人群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由街道出资招标,以第三方社会组织竞标的方式,将诸多的民生项目交由第三方托管。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大量的社会团体,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还更好地发挥了社会团体的专业性能,从而优化了组织管理,使得民生服务更上了一个台阶。
5年间,社区创建了全市第一个社区中心厨房,成立了沪上首家社区老年心理咨询机构,打造了7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建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十余个为老服务机构。
每年,社区街道还会对各项服务进行调研,了解百姓生活需求,比如2012年推出的“陪医服务”,旨在为一些有需求的老人们提供就医陪同服务,例如代为配领常服药、陪同挂号、预约门诊等。类似于这样的服务工程,已涉及到衣食行等各个方面。每年社区投入虽不小,却买来了“专业”,这么一笔账:值!
安老师,“不安分”
安慧芳老师,今年六十有三,是一名外地退休后回沪的独居老人。倒不是因为儿女不在身边,而是她更享受一个人的清净。在社区推出的“老伙伴”计划(即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互助)中,安老师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下午4:30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一个相当尴尬的时间。放学了,老师下班了,家长还未下班,家中没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们何去何从?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就产生了。这种机构一般是指民居办学的,容纳20-30人左右,以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临时教学场所。经统计,武汉市绝大部分小学2KM范围内都存在此类托管机构。新世纪以来,教育培训行业市场需求巨大,利润也相当可观,颇具投资吸引力。有趣的是,此类托管机构的数量经历峰值后却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即现有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往往在周边区域内有延续性,稳定性,长期开办并且有着高认同度。它的认同度来源于稳定性,稳定性又进一步提升了认同度。此中既有就近办学甚至是教师家属办学使得托管市场本身带有一定的排他性的原因,也有4:30―5:30是家长下班和孩子放学时间衔接上的一个缺口,大部分家长的直接要求是“补位”,也即托而管之,新兴各色培训班吸引乏力的原因,还有家长的心理价位是40元/小时以内,较低的价格对新办托管班而言稍显压力的助力。然而,此类有着高认同度的“托管班”却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调查发现,这类托管机构往往缺乏市场准入标准,监管方式、伤害预防机制都相当不明确,绝大部分托管机构的责任承担力度严重不足。事实上,尽管近年来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相关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可以说,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既是权力配置的盲区,也是权利保护的死角。
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是否合法?这是与之有关的法律规制中的基础性问题。教育培训机构一般指的是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目前从事教育培训的机构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企业性质的民办学校,由个人或者企业出资,需有办学资质并经教育行政部门注册、民政部门注册;第二类是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需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许可设立,从事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第三类是教育咨询公司,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盈利性机构,在实际生活中也是最常见的培训机构组织形式。此三类中,进行教育培训的适格主体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目标市场为学生的主要是第一类和第三类,其中教育咨询公司没有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许可,事实上并不具备办学资格。显然,本文研究的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不符合上述三种组织形式中的任一种,而是一种事实存在的,且未经任何主管部门批准的盈利性机构。形式上最接近于教育咨询公司。调查还发现,武汉市的托管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教育咨询公司便搭托管业务,即教育咨询在进行培训业务的同时,附带提供放学托管服务。另一种是无任何登记注册手续的居民办学,且后一种的比重接近七成。《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目前并没有详细的“另外规定”。可以说,培训托管行业一定程度上游离于体制外。我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有一原则性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强调了教育机构的公益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条也有定性,“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然而,仅仅“合理回报”是无法满足民办学校维持运营要求的。因此,即使有“非盈利”的要求,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也不得不“盈利”,此为问题之一。民办学校准入门槛较高,相比之下教育咨询公司的准入门槛则低了很多,很多办学者选择申请注册教育咨询公司,以培训公司为民办学校出资人,或者以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从事教学活动。实际上后者超出了其营业范围,是不合法的。但在对之的管理上却乱象纷呈: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不插手盈利性行为,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也常常推诿。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谁来主管?这个问题同样亟待解决。综上,可以说,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当前教育培训机构畸形发展的衍生问题。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重点和难点都是解决上游教育机构的失范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了针对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问题的一些新思路。如在武汉市洪山区四眼井社区存在着一种新型的托管班――“四点半学校”,这种托管班是由社区自发组织,自行管理,自我服务的。辅导人员主要是社区管理人员,每月仅收取300元/人的合理运营费用,认同度相当高。又如华中师范大学教工社区同样开办了“四点半学校”,吸纳全校区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学校后勤处给以支持,面向教工子女是免费的。这种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的托管班由各级民政局管理,同时接受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属于比较良性的运营方法,可以推广。除此之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例,是存在学校延长教学时间,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托管”服务的现象的。这种模式不存在市场准入规范,且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教育局,同上也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在收费上,经教育部门批准,向物价部门申请审批,在开办和运行的发展上都更加科学有序。不得不说,当前成本较低,发展较广的良性模式是社区办学,而在未来一段最终解决这一问题,也许指向的是学校托管。
合众人寿实物养老保障计划将养老社区的实物(房子)与传统的养老保险产品对接,用房子的租住权替换传统养老保险产品的现金收益。客户只要购买相关养老保险产品,在保险期满后,如符合入住条件,就可以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用现在的钱锁定未来入住养老社区的租金,不论未来社区租金市场价涨到多少。
如果不愿意选择入住养老社区,保险期满后,客户也可以选择领取现金收益。保险期间届满前,如被保险人身故,返还已交保费,保险责任终止。入住后如想退出,按照入住期间社区公布的租金实时结算,退还剩余部分。而且,合众实物养老保障计划被保险人的配偶在交纳养老服务费后也可陪同被保险人一起入住优年社区的同一房间。
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的建设内容包括定位于55~70岁的活跃老人社区和70岁以上的持续退休社区。社区提供了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洗衣店、银行、邮局、美容美发以及各种娱乐场所,休闲会所、老年大学、幼儿园、小学、健身房、图书馆等也应有尽有,具备了现代社区的所有功能。
同时,在同一个社区内,提供了包括独立生活、协助照料(含失忆照料护理)和专业护士护理(含功能康复护理)等系统化的专业照料服务,不论入住者健康状况有何改变,无需脱离社区即可获得持续照料。
“CCRC的根本理念是,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转变。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的目的就是改变目前人们对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的既有观念,让养老理念从‘安身养老’转变为‘活力养生、健康享老’,颠覆并革新原有养老生态生活方式。”合众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客户可以选择现在交费直接入住,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选择未来入住。
如果选择直接交费入住,以入住活跃老人区为例,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除了入门费外,每月只需要1350元就可以租到二室一厅,服务费每套每月只需700元。
如果选择购买保险产品,据了解,合众人寿此次推出的实物养老保障计划共有3款产品,分别是合众乐享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A)、合众颐享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A)和合众尊享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A)。以35~40岁的客户为例,如果选择10年交费,每年的投入只需3万?5万元。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而长期以来,在城市卫生工作中一直存在着重视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轻视基层卫生建设的情况。据卫生部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呈明显的倒三角状态。这种一头重、一头轻的投入方式,导致基层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与大中型医院卫生服务能力严重失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小,服务设施匮乏,设备简陋,医疗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导致社区人员不敢进社区卫生中心寻求帮助的局面。
现在国家正大幅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检验科就配备了以下设备:xsp-2c显微镜、150A生化培养箱、HH-W600恒温水浴箱、TDZ-WS低速台式离心机、迈瑞BC-2600血球全自动分析仪、雷杜RT-6100酶标仪、雷杜RT-3000全自动洗板机、越华MI-921-DT电解质分析仪、桂林华通尿液分析仪、英诺华DS-260全自动分析仪等。按目前的配置来看,本科室已达一个二级医院检验科的标准,对常规的临床检验项目都可完成,包括血液、生化和免疫学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内的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具体可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和病人;社区医疗的定位应该是在预防保健、“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这个基础上;社区医疗的工作重点就是疫情的监测、报告,常见病的防治,慢性病的管理,妇女儿童老人的保健。
据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功能项目检查和工作。
疫情的监测、报告:大多数传染病早期的症状极似“小病”,患者会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因此我们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者要高度关注传染病,特别是处在潜伏期的传染病和早期的传染病。检验科一定要建立和健全传染病和重点疾病报告登记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报告检测结果,并正确处理好检测标本,以防疫情扩散。主要检测项目有:感染性腹泻的常规检查、血清检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甲流的血常规检测、艾滋病血清抗体初筛实验、梅毒血清抗体初筛实验、肝功能检测,结核、乙肝、丙肝、出血热等传染病的相关检查。
常见病的防治:社区医疗每天坐诊接待的病人最多见流行性感冒、胃肠道的感染、泌尿系的结石或感染、常见急腹症等,这些需要血常规和大小便常规检查,辅以其他功能检查即可辨别。
慢性病的防治:我国相关疾病流行学调查显示,在我国前4位疾病从发病人数由高至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提示这4种病为社区人群常见多发疾病。高血压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这些疾病发病率会处于上升期,再加上老年患病人群中还有不少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合并心脑眼疾病、糖尿病伴合并症等,致病原因大多因体重超标、烟酒嗜好、特殊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饮食)等,对这些人群最需的检查项目为: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生化检测和其他常规(主要为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检测。
妇女、儿童和老人保健:妇女保健主要是妊娠保健、产后恢复、更年期保健及其妇女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最主要的检查是早早孕检测、血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有关检查及其宫颈细胞涂片;儿童保健重点是学龄前儿童,具体工作是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检,1~2岁每年检查1次血红蛋白和尿常规,每半年检查1次粪便,了解有无寄生虫卵。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可作血常规、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微量元素检测;老人保健可参照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管理。
【关键词】小学生托管 对策 教育社会学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吃饭、午休、按时接送上下学以及课业辅导。尤其在城市地区,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在带来高集聚性、互通性的优势资源的同时,另一方面这种“高效率、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因素,诸如交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使许多城市父母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放学后或寒暑假里的人身安全、食宿、课业辅导等问题心生担忧。于是,一个专门负责低龄儿童课后临时看管的新兴行业――“托管班”便应运而生了。
“托管班”也称“小饭桌”,主要指托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面向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专门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照顾学生中晚餐和午休,并进行作业辅导、陪伴孩子游戏,为中小学学生集中提供安全、健康的课后教育活动场所。[1] 目前社会上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托管服务:一是由私人开办在居民小区内的专营性托管;二是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或家政公司兼营的托管班;三是个别学校和青少年活动机构,利用自有的场地,临时照看学生。[2] 家长依据需要可选择午间托管、全日托或假期托,收费根据服务类型不同和托管机构软硬件水平的差异一般由上百到上千元不等。
“托管班”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家长在孩子放学后接送、看管和辅导的职责,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育机构,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无疑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在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过程中对“教育空白”的有益补充,弥补了学校及家庭教育的不足,担负了一定社会教育的职责。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审视托管班火爆的原因及其社会功能,针对托管班实际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探求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水平的对策,以使托管班良性、规范化发展。
一、社会转型冲击下“托管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1.宏观方面――社会流动的需求
“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用来描述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的社会学概念,主要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的整体时空范围内,从某一种社会位置向另一种社会位置转移的现象,一般从方向性上分为两种主要的流动形式:一是指从地位、职业或阶级的下层向上层或者从上层向下层的垂直流动,二是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或阶层内的横向流动。[3]
社会分层的客观现实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存在的流动具有社会普遍性。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化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已成为衡量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个人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个体通过教育获得文化技术等资源,是实现在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不同职业领域的地位转换的重要手段。受教育越多者越有机会获得更多优质的资源,大大增加了参与竞争并取得优势社会地位的机会,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就像索罗金在其著作《 社会流动 》一书中所描述的,“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教育已然成为个体改变命运、求得发展并促进社会良性流动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流动基本呈平稳水平。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强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家长在自感危机与压力的同时“见缝插针”般送孩子参加各种托管班,期望孩子在自己暂时无暇照顾到的时间里也能得到充分的优质的教育和辅导,以达到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目的。
2.中观方面――城市家庭职责的社会性外化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00年的36.22%,到2011年达51.27%,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4] 城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人力、能源、信息等社会资源高度集聚,并通过流畅的互通合作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节省资本,以追求最大化利益。新世纪的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比如结婚礼仪有专门的婚庆所,酒店承办各种宴会,家政公司分担家务,养老院赡养老人,照顾病人有专门的护工,托管班代管小孩等。这些服务性生产逐渐成了产业中心的主要部分,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较第一、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步上升是必然趋势。到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4.6%,比2000年增长7.35%,比改革初期增长22.4%。[5] 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自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人口规模不断缩小,尤其对城市双职工家庭来说,在工作繁忙、家庭内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像“托管班”这样专门的社会机构来承担部分家庭职责,将一部分家庭内部的分工转变成社会分工,这样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职责向社会外化了。
3.微观方面――家长的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对托管班的需求是使托管行业新兴繁荣的直接驱动力。总体来看,目前家长对托管班的教育需求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放学后到下班前这段时间和中午休息与用餐的照料上实在无暇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一部分家庭里虽然有老人或保姆,具备照看孩子的条件,却担心孩子不能得到良好的专业性辅导而将其送到托管班,期望其在专业教师的教育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三是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或者经过长久时间遗忘了大部分知识,面对孩子的课业辅导不知所措,无奈只能送孩子参加注重课业辅导的托管班。需求决定市场,于是一些人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开始在学校周围、居民小区等地方成立各种“特色服务”的托管班,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托管行业的新兴和繁荣得益于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吹捧。
二、从教育功能理论看托管班的社会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理论以社会学功能理论为基础,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得到深入发展。在这期间,对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以社会学家斯宾塞和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早期功能理论思想,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功能学派。在结构主义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莫顿看来,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功能分析时,需要看到两种同等重要的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地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调整和适应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预料所认识的;反之,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6] 通俗地讲,显功能指实现和预期相一致的主观目标并能被人意识到的功能,而潜功能则是指客观实现与预期目标不相一致并一开始就没有被人们期望或意识到的功能。
1.“小学生托管班”的显功能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都不够成熟,需要父母的照料和看管。而很多城市父母忙于生计,工作和休息时间一般来说较刻板不够灵活,外加拥堵的城市交通加剧了人们的出行困难,父母的确对孩子放学后就餐和午休问题、上下学接送和下班回家前近两小时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托管班以学生的时间为主导,有针对性地提供灵活性的服务,首先,迎合了部分家长的需求,为其减轻负担解决了实际问题;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托管班里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教师为孩子提供课程辅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课业难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在教师的督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托管班作为一种“小集体”生活,孩子在一起食宿、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也接受了一种集体教育的熏陶,对锻炼小学生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益处;最后,在目前我国青少年课后社会教育活动场所不足的情况下,托管班无疑是孩子最好的去处,避免小学生被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外界环境影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课后教育的问题。
2.“小学生托管班”的潜功能
教育不但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的事业,更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从“社会秩序和进步”的视角将教育看成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并有协调、稳定社会的作用,认为社会是个集体性质的有机体,只有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时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7] 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力并承担责任。托管班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机构出现在第三产业中,家长需求决定其市场供给,二者属利益相互满足的供需关系。在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课后社会教育责任而政府暂时无力担负的情况下,只能使其流向利益导向的市场途径。目前我国在青少年课后社会教育的健康活动场所建设方面仍不健全,甚至是很缺乏,另外学校教育又受其单一性限制在学生课后教育方面也“无力和无奈”。从这一点来说,托管班的出现对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过程中的“教育空白”无疑做了有益的补充,弥补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盲点,为小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课后教育场所,一定程度上担负了部分社会教育责任;另外,托管班应市场需求而出现,在活跃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为一部分抓住商机的人带来利益,增加了就业机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目前“托管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托管班作为新兴行业必然有一切新事物发展的特点,存在很多问题和不适应。目前市场上的托管班主要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1.“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阻碍托管班规范发展
由于托管机构提供的服务范围除了教育、管理学生,还包括中午餐、接送等不属于教育范畴的服务,所以不能将其单一归类于民办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机构,也不能将其界定为民办教育机构;托管机构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属于市场和需求相互满足的利益关系,具有赢利性,但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它又区别于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家政服务,不等同于一般赢利机构。[8] 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使托管业更具复杂性。对托管机构的性质界定模糊,导致其处在了“家长无奈、学校无力、社会无视”的尴尬处境,到底应该由工商、教育、卫生还是由其他执法部门进行监管呢?出了问题谁负责?托管班到底应该有哪些规范性要求和标准?诸多问题,目前并无明确规定。规范缺失造成了大多数私人开办在学校周围或居民小区的托管班自行规定收费标准,制定服务内容的“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的无序状态,严重阻碍了托管班规范化地良性发展。
2.办学条件不符合标准阻碍托管班良性发展
由于托管班的巨大市场需求,社会上不乏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参与到此行业中来,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租一个场地,提供桌椅,再招些人员负责做饭和作业辅导就可以了。加上目前政府对托管班并无相关规范的审核和要求,导致市场上的托管班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办学条件不够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是相关执教人员没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不具备教学资质,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有的业者揣着“看孩子”的心理在招进大量学生后,任孩子打闹、看电视、玩游戏养成种种不良习惯,对家长所作出的“精心辅导孩子学习”的承诺成了空话。二是一些托管班的饮食服务人员无健康证明,对食品的采购来源和操作过程缺乏安全保证,操作间卫生条件差,学生碗筷随意堆放,有的托管班虽然提供消毒柜,但常常只是摆设,或者不规范操作,这些都对孩子的饮食造成安全隐患。三是托管班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将投资成本压缩到最小,这就导致狭小的空间内拥挤着几十个学生,师生比例成问题。没有电子空气净化设施,容易引起病毒感染。消防设施也不具备,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都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水平的对策
1.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让托管班经营合法化、规范化
托管班的出现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目前托管班市场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监管的无序状态严重阻碍了其健康、良性地发展。因此,政府应及时给予重视与关注,协调工商、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相关监督与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相关条例准则,将托管班在市场准入的资质标准、收费标准、场地环境的安全标准、采购食品及操作环境的卫生标准、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消防设施标准和教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审批程序纳入合法化、规范化的渠道。同时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不定期对托管班市场进行整顿检查与指导,使托管班的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托管班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空白,具有弥补社会教育职责的潜功能。所以政府应积极发挥托管服务行业的引导作用,认真调研分析并尽快明确托管行业的性质界定与主管部门,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以确保托管行业尽快走上规范化、合法化的发展之路,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教育环境。
2.放宽政策,鼓励和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课后社会教育活动场所方面的建设较欠缺,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其功能单一和局限性也对小学生离校后的教育表示“担忧又无奈”。一些学校尝试以公益项目活动的形式以本校教学资源和场地为基础,在学校内部成立托管班,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但这无疑给学校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占据了教师的私人时间。以免费的义务服务方式开展校内托管不切实际,而且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学校不得私自以辅导名义向学生收取费用,这让一些无力自己承担财政压力的学校对校内托管无能为力。因此,政府可以给予学校适当的财政支持,相关部门放宽政策,鼓励并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的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让家长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同时加强对收费标准、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指导。
3.动员条件成熟的社区自行开办小学生托管
在美国,课后托育机构主要是由公立学校与民间组织提供,其中社区在承担各项责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9] 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其集聚便利、人和人之间熟悉和信任度高的优势,自行组织力量,将社区内的退休教师、厨师、医务人员、大学生等人力资源通过招聘形式充分利用起来,开办社区内部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托管中心,建立及时与学校沟通教育信息的有效模式,进行上下学集体接送,实施科学、安全健康的托管教育。如此一来,家长在方便接送孩子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教育信息和具体表现,使家长更加放心,学生也获得健康有益的发展。
总之,“托管班”是应时代要求而出现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小学托管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参考文献:
[1]尤琳.对中小学生“托管”问题的法律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5).
[2]王佳.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1(18).
[3]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5]苏晓海.托管班现象折射出的新世纪社会变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9).
[6]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8]钟泽欢.关于规范中小学生托管市场的建议[EB/OL].http:///onews.asp?id=1116,2010-
“自小浪底大坝建成以后,由于黄河河床底部下降,位于齐河县境内63平方公里的泄洪区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使用。在齐河县政府的规划中,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将成为齐河县新城,并引进包括海底世界、欧乐宝、国家珍宝馆等大型非污染性、新能源企业的多个大型项目,其中齐鲁医疗城是新城建设的重点项目。”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了齐鲁医疗城的定位及规划,而作为齐鲁医疗城全权托管运营承担方的齐鲁医院将主要负责医疗城的运营管理、专家队伍、学科技术及品牌等方面的建设。
齐鲁医疗城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占地900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疗养、养老于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体,服务人口将达1000万以上。
在新医改的政策背景之下,国家鼓励大型医院深入基层、指导基层,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建立以分级诊疗和城乡完善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服务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目前我国正面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备条件落后、编制不足、医务人员素质不均衡等情况,百姓看病宁愿去“挤”城市大医院,也不愿去基层医院,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却无人问津的现状。齐鲁医疗城的规划建设,是对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格局,又可为基层医院提供人才、技术支持,促进区域医联体的形成。
对于齐鲁医疗城未来的发展前景,李新钢院长说:“国家主张公益性事业主要由政府投入,因此齐鲁医疗城由齐河县人民政府出资建设,固定资产由政府所有。医疗城建成之后,齐鲁医院将在建设基础医疗的同时,健全学科体系,深入发展特色专科,提高尖端专科的发展优势。将来形成一个学科齐全、兼具基础保障与高端专科、养老介护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医疗区域。”
在谈到与国内其他医疗城的差异时,李院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就区域面积而言,900亩的医疗区域,外加专家公寓和养老社区,将形成总计2000亩的城区面积。这与目前所知国内已建成的医疗城相比,其规模算是较大的。其次,从投资建设来看,目前国内医疗城有合资建设、医院独资建设,也有引进民营资本进行建设。齐鲁医疗城主要由政府主导建设,院方负责托管,因此没有特殊的资金压力,符合国家医改导向。在建成以后,医疗城的资产仍然作为公益性归国家所有,所以同其他医疗城的各方投资、形成股份制等形式有所区别。另外,从服务定位来看,现在国内部分医疗城建设初衷即定位为高端人群服务的医疗区域,齐鲁医疗城主要建设定位为开放的医疗服务综合体,兼具基本保障、基本医疗和专科服务,这样就能为各个层次人员的就医提供保障。
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委托管理。把一个局限的小型医院委托给市内先进的大型医院管理,这是包头市医疗扶贫的一种新尝试。
固阳,曾经的国贫县。一个干旱少雨、靠天吃饭的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自然也不乐观。
2008年5月1日,时任固阳县委书记许文生与包头市中心医院院长刘国荣把帮扶固阳县医院的扶贫计划敲定——托管50年。从那时起,包头市中心医院又承担了一项艰巨的医疗扶贫任务。
刘国荣说,“以托管的形式搞帮扶援助,当时心里也没底,我们也是尝试着做。”日前,记者来到固阳县医院看到,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的接管帮扶下,固阳县医院在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
包头市中心医院派来接管固阳县医院的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赵强向记者介绍,2011年固阳县医院业务收入达到1260多万元人民币,比托管前的2007年翻了一番。
另外,记者了解到,刚托管时,固阳县医院病房条件差,亟待改善,赵强克服资金紧张的状况,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病房大楼;包头市中心医院经研究决定,拨款给固阳县医院,使其购买了2套无影灯以及手术床,完善了其手术室建设。病房大楼于2012年3月投入使用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就医条件,住院人数明显增多,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包头市中心医院先后对固阳县医院投入核磁共振设备等共花费2000多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人员支出,“医院派来的医务人员的所有工资、奖金都是中心医院出。”赵强说。
接管以来,包头市中心医院除周六日外,每天保证派两名专家到固阳县医院工作。如遇连续两天排班,医生还会在固阳县医院留宿。赵强说,4年来,包头市中心医院专家来固阳县医院工作已有2000多人次。
除派人员到固阳县医院坐诊外,包头市中心医院还组织固阳县医院的医务人员到中心医院免费进修,时间为3个月到1年,同时,还为进修人员提供免费住宿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已有35人参加了学习进修。
如今,固阳县医院从以前只能做阑尾炎、剖腹产这样的小手术,到现在能开展一些中等级别的手术如腹腔镜下治疗胆结石、子宫肌瘤切除、骨科的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内固定等,无论医疗水平还是医疗设备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谈到固阳县医院的变化,赵强认为变化最大的是“观念”。过去,固阳县医院医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差,学习热情不高,钻研业务的动力不足。针对这些现象,赵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对医护人员定期考核、考试,激发他们学习业务的热情。固阳县医院的医务人员从不愿出来进修,到现在主动迫切地要求进修学习,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目前,固阳县医院每月平均每人能得到奖金600元~1000元,奖金制度的从无到有,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的提高。
在固阳县医院门诊大楼,记者见到了当日出诊的包头市中心医院专家杨培成和高巨才。从托管到现在,高巨才始终坚持来医院出诊,他深有感触地说,对固阳县医院进行帮扶,受益最大的应该是当地百姓。他们不出固阳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相比去市中心医院诊疗减少了许多费用。比如,手术费用是市中心医院的一半,这是有形的。另外,还节省了交通、住宿、吃饭这些费用,这是无形的。
“目前,对于固阳县医院不能化验的项目,采取患者在本院交费,再由医院送往市中心医院化验的办法解决。化验的费用一样,但患者省却了来回跑市区的时间、金钱。”高巨才说,对于有疑问的片子或病例,拿到中心医院会诊、讨论,解决了固阳县医院疑难重症诊断的问题。同时,医院采取双向转诊方式,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排忧解难。
所谓双向转诊,即急重症患者可从固阳县医院转入包头市中心医院治疗,包头市中心医院对于诊断明确、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的患者,经确认适宜者再让其转回固阳县医院继续治疗和康复。
2011年,固阳县医院收进一名呼吸衰竭晚期的老人,为急救病情,固阳县医院联系其进入包头市中心医院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又转回固阳县医院。这样做,不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且为患者节省了一定的费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赵强说,还有一名宫外孕患者,固阳县医院医务人员在手术时发现患者卵巢上有囊肿,以他们的水平不敢将手术做下去,便联系包头市中心医院请求援助,包头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十万火急地赶到固阳县医院,做了妥善处理。
据了解,帮扶之初,包头市中心医院规划在10年内让固阳县医院达到旗县区最好医院的水平,5年内业务收入翻一番。而实际上,2011年年底,已经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
关键词:空巢家庭;养老;河北省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委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编号:201138)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5日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和无子女的老人家庭。空巢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阶段。随着社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现象日益严重。能否有效解决空巢家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一、河北省城市空巢家庭现状
河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以5,919,726人的规模位居全国第19位,占全省总人口的8.24%。按照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河北省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十二五”时期,河北省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进入高增长阶段。目前,河北省虽然还没有对空巢家庭的具体统计数据,但是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2010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显然,对于河北省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即使按照全国的平均水平,全省城市老人空巢家庭比例也已达一半左右。伴随空巢家庭数量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河北省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我国历史上以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大家庭的居住方式来体现的。如今子女离开家庭,从而造成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寄托,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年人,面临的困难更大。养老包括经济供给、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三个主要方面。处于空巢家庭的老人这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经济供给不足。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总体上虽然要优于农村,因为大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有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但是,不少城市空巢老人也存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经济困难的城市空巢老人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是没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是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最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对于少数的体制外城市空巢老人,不享有退休金。这些不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大多依靠子女资助、社会补贴、工作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等生活。在失去工作收入的老人中,其稳定收入部分数量较少,虽然有些老人会得到子女的资助,但资助数量与子女的生活状况有直接关系,在目前物价涨幅较大、医疗费用较高的背景下,这一部分老人的生活比较紧张。
二是子女工作不稳定的空巢老人。如果空巢老人遇到子女工作不稳定、下岗失业、或收入较低等情况还会出现老养小现象。在目前物价水平较高、生活成本较高的背景下,对于单纯依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来说,老养小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成年子女的工作不稳定无疑会加重这部分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
三是身患疾病的空巢老人。目前,河北省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覆盖面较广,大部分城市空巢老人都享有各种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因此对一般医疗费用是基本能够承担的。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而中国目前实行的城镇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只是一种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其保障水平较低,再加上这一制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因而常常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需求。
(二)生活照顾困难。空巢老人迟早都将面临生活中的困难。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需要有人时刻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在家庭照料功能急剧减弱的背景下,很多城市空巢老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们生活的社区,而且这些服务需求涉及空巢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老年人服务热线、上门做家务、家庭病床、陪同看病、送饭、日常购物等。河北省目前社区照料服务仅在小范围内有所开展,而且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比较有限,仅仅局限于上门做家务、维修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因而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空巢老人多方面的照料需求。
(三)精神慰藉缺乏。河北省城市空巢老人精神上缺乏慰藉主要表现为:一是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得大部分城市空巢老人远离了他们的邻居,从而使他们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慰藉来源;二是部分城市空巢老人因生理或心理原因基本上只呆在家里,很少去其他场所活动;三是社区工作的不尽完善(包括社区活动场所的缺乏、社区活动内容的相对贫乏、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主动等)使得社区无法将众多空巢老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从而无法真正发挥“社区是我家”的精神作用;四是原工作单位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中的退出也使得空巢老人失去了另外一个精神支柱和依靠。
三、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途径
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社会、政府和家庭共同努力,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一)建立和完善基本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一批免费的老年人服务项目,切实提升老年家庭的生活品质。对于老人们的交流娱乐需要,建立免费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对于身体状况不好,家中无人照料的老人,可以考虑建立托管中心,白天把老人送到中心,晚上送回家,既解决白天无人照料老人的困难,又满足了老人经常在一起交流的精神需求;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比如可以考虑将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空巢家庭(非三无、非低保家庭)纳入其中。
(二)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项目。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采取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场所。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格局。
(三)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要探索和尝试建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以老年人医疗为重点,加强对老人疾病的预防治疗、家庭护理、医疗咨询、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医疗服务。
(四)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关爱空巢老人。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以社区为依托,定期为空巢老人提供义务服务。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扩大为空巢老人服务的支援网络,从而减轻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服务人员与空巢老人之间起积极的协助作用。
(五)加强对老人的健康指导。积极开展老龄人教育活动,加强对其观念和知识的指导。第一,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子女离家前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节奏;第二,培养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增进自己的社会交往,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注意维持一定的社会交往,以缓解孤独感;第三,应及时对症治疗。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症”老人,如有严重的心境抑郁、失眠,存在多种躯体化症状,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指导其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芳.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江海学刊,2000.1.
[2]张卫东.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心理科学,2002.3.
【关键词】社区 多元化 老年护理 现状 趋势
社区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1.1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官方统计,2006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88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其中有7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口学家曾预测[2],到204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3.12亿后仍会继续上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老龄化提前到达高峰;(2)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3)经济和社会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艰巨。
2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2.1国外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2.1.1美国社区老年护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模式。如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服务设施,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同时在社区老年护理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成就,如安德逊的“与社区为伙伴”的模式[3]。
2.1.2按联合国制定的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年型社会的标准,澳大利亚早在1940年就已步入老年型社会[4]。澳大利亚的养老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老年护理院和老年公寓等护理院所,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或非专业护理服务;二是社区和家庭养老,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非专业护理服务[5];社区护理模式主要为居住性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房的治疗与护理。
2.1.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日本的老年护理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建立了医疗、保健、福利、介护、疗养院、老人保健中心、康复机构、托老所、家庭护理、小规模多功能住宅护理、老年痴呆专用设施日间托管服务等一系列福利设施[6]。
2.2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
2.2.1港台地区 台湾、香港等地区在探索老年人护理体系构建方面有丰富经验。如香港特区政府极力推行老年照护服务[7],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老年照护体系。这一体系由医院老年专科、老年人日间医院、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安老院和宁养服务组成,承担全港老年人的照护任务。香港各个社区设有老年日间活动护理中心(托老所),如梅艳芳长者日间护理中心、社会福利署资助的社区老人护理中心等,让老人在社区中获得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并缓解家庭的养老压力等。
2.2.2内陆地区 上海是我国内陆最早开展社区的城市之一,也是取得成果最好的城市之一。目前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种形式[8]。“大庆模式”的老年护理工作形成以“核心医院—二级地方医院—社区服务站”一体化的老年护理网络[9]。南京建立社区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服务中心[10]。
3 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的目标指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支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是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国内外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模式,而长期护理服务需要迫切,呈逐渐扩大趋势。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包括两大类:市场提供的服务和非市场提供的服务。前者是指机构护理服务和家庭护理服务,后者主要指由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或志愿者提供的护理服务。“机构”与“居家”结合,既提供机构养老的全面的专业化的照料服务,也同时实现了居家养老的舒适、便利与温情。
从世界范围老龄化的形式来看,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护理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催生了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模式,为解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胡杨译.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R].2009.
[2]刘萃侠,肖健,耿晓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4(23):204—206.
[3]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30.
[4]林岩.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卫生服务[J].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4(1):39-41.
[5]李红玉,郭立.澳大利亚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医学教育,2003,6(12):28-31.
[6]陈学诗.心理卫生应与社区精神卫生相结合[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3):128-129.
[7]宋慧娟.香港老年照护体系概况[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1):59-60.
[8]陈洁,朱明珍,陆月梅.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