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

第1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修俊良,深入解读“智慧企业”的定义,以及这一战略如何帮助鼎捷与其他厂商实现价值区隔。

转型只为价值服务

在鼎捷眼里,智慧企业应该是前瞻的、敏捷的、创新的。当国内很多ERP 软件厂商还停留在将软件卖给客户时,鼎捷先人一步开始了从软件销售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修俊良介绍说:“鼎捷的转型始于2008年,那时候鼎捷在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趋于稳定,但依然在不断寻求着进一步打开客户需求的方式。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提升客户价值比反复强调软件的优点更有效也更重要。”鼎捷不再把套装软件当做成衣卖给客户,而是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努力挖掘能够帮助客户创造的效益和价值,逐步实现了从关注软件使用价值向关注客户应用价值的转型。”

2008年只是起步。从2010年开始向企业推出平衡积分卡服务。“通过与客户一起探讨战略、战术和执行,运用信息化工具帮助客户通过制定、监控、检讨与改善等步骤提升价值,我们发现不同的行业对于ERP其实有着不一样的需求。某些特别专注快速复制,某些特别专注快速反应、快速交货,有些则专注于怎么样降低成本。”修俊良介绍,鼎捷从客户的应用价值开始转到战略战术、执行监控、平衡积分卡以及信息化之间的关联,帮助客户沉淀企业管理智慧,粹取行业经营智慧。

有取有舍把握智慧

“通过智慧管理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对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做出大范围的调整和创新,尤其加强新兴技术同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有助于企业建立完整的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修俊良向记者表示,“智慧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取舍。现在,我们把全国市场分成14个重点行业,在这之外的其它行业我们不碰,这也是我们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转型。”在智慧企业战略蓝图下,鼎捷软件将深耕于制造和流通两大行业,并针对其中的机械、电子、家具、连锁零售、鞋服、百货等不同细分行业的价值诉求,分别提供区隔化的智慧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同时,针对不同企业所处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层阶,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一体化信息化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信息化战略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应用价值。

为了配合这一转型,鼎捷从研发端到咨询端都做出了改变。研发上,鼎捷从“产品的标准化能够大幅度降低实施成本”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跳了出来,从产品的标准化转向行业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在顾问端方面,将自身定位于服务性管理软件厂商的鼎捷要求员工必须对自己服务的行业“懂行”,要求他们从过去的ERP软件专家成为自己所负责行业的领航人。

修俊良告诉记者,帮助客户定制的软件系统中,大部分是由鼎捷自主研发来推动,整合性和联通性都非常好。修俊良认为,如何获取更多客户的认可,提升客户黏着度和忠诚度,并产生更大的价值,远远比前端销售更为重要。

智慧未来

不仅是云概念

经过多年的概念宣导,云计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落实云计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在对于数据的要求越来越及时,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数据流通都要求很高。一天看一次报表都已经是最起码的要求,有时还要一个小时看一次。因此,及时的数据采集是必然要求,而实现这个目标则是技术问题。云计算只是一种技术架构,使得应用数据和采集数据更轻松。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他们自身的数据拥有权和控制权就非常高,此时他们只需要简便地处理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修俊良说。

同时,修俊良向记者介绍了鼎捷正在做的中小企业园区的企业云:“一个园区里面也许有几百到上千家企业,每家企业虽小,但都对信息化有自己的需求。通过一个园区布置一朵云,园区里的企业就可以到云上使用简单的软件,这是一个半公有云的设计。鼎捷并没有把云当做一个战略,而是作为智慧企业这一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持。”

过去,多数企业应用ERP软件只是对于账目和税收数据的简单处理,鼎捷希望能够做出改变。据修俊良介绍,让软件真正体现出应用的价值和效益,就意味着对客户提供价值服务周期的拉长,其中更需要不断精进服务体系。修俊良表示,鼎捷并没有能力去指导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但是可以和他们一起体会信息化工具带来的效益和与同行共同学习交流中得到的经营智慧。

第2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试点城市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社区为目标,集成融合社区管理及服务相关数据,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从社会治理、事务管理、便民服务、小区管理、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打造公共平台,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试点城市注重整合已有的市、区级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集约、稳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北京市朝阳区实现城市综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并在多年沉淀的城市部件、事件、人口、房屋等数亿条数据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为企业、公众提供多种智慧化服务。。

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试点城市在创建过程中,尤其是新区、生态区、示范区,十分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一体化开发,通过地下空间商业综合体、地下管廊、新型农村社区等建设,充分挖掘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广州市番禺区和沈阳市浑南新区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重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试点城市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以“生态、绿色、低碳”为原则,立足于全局,优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青岛中德生态园依托于泛能网架构了区域能源体系,从系统层面解决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并促进园区整体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第3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智能物流;京津廊一体化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间,具有极有利的地域优势,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廊坊市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3.8亿元,年均增长11.3%。为了更好地促进廊坊经济的发展,“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依托,要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现代物流大循环系统,把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转换枢纽之一。智能物流的发展和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并能成为京津廊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

一、廊坊市发展智能物流的意义

职能物流的出现,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智能物流是指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智能移动过程,包括智能运输、智能仓库、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也应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形成完备的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1.智能物流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在建的智慧城市达69个,环渤海地区有14个,占总数的20.3%;其中包括河北省的唐山、廊坊、石家庄三个城市。电子信息产业是河北四大优势产业之一,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也已永久落户河北。廊坊市自2011年开始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能物流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智能物流着眼于城市的整体物流建设,为各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通用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各行业可通过通用的信息指导互相沟通,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加速企业物流活动中与政府的信息互换。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物网互联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为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支持,提高廊坊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2.通过智能化提升企业物流效率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小、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等瓶颈使得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美国。通过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对比发现,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8%左右,我国达到18%。此外,我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而美国只占10%-20%。

智能物流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全部物流活动,通过智能管理,将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集合成一体化系统,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物流服务,因而智能物流可以提升物流效率,可节省物流成本,促进廊坊市物流发展,提升在京津廊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京津廊区域内物流提供共用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减少区域内企业重复性建设,提高企业整体质量。

3.智能物流是廊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必然选择

目前廊坊市物流仍较为落后,低效物流消耗了更多油料,造成大量碳排放,同时污染环境,直接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智能物流,可以促使廊坊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的生存质量。当前,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东扩南拓战略深入实施,首都经济圈规划加紧编制,廊坊将成为高端发展要素的汇聚之地和国家战略推动的受益之所;北京新机场获批建设,廊坊空港新区将全面启动,有望成为河北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借助于外部有利的发展环境,聚焦“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发展定位,明确“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形态和功能定位,推进京津廊同城一体化发展,在对接京津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先行军,加快缩小与东南沿海先进地市发展水平的差距,努力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城市。

4.智能物流是产品追溯的不二选择

智能物流的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跟踪与管理,实现虚拟系流快于实物流。通过RFID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完全追踪商品的位置,掌握商品的位置和状态。针对近年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只有通过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对温度、湿度、速度等信息实时监测,方可解决产品配送与质检管理,提高廊坊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廊坊市智能物流发展现状

国内目前智能物流以硬件嵌入和信息化平台为主,辅之以地方政府智能物流发展方式研究。最热门的当属物联网范畴的RFID、GIS、GPS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各类报道已屡见不鲜。“中国智能骨干网”(简称CSN)着手建立,在阿里集团内部被称为“地网”。阿里巴巴集团希望通过8-10年的努力,将CSN项目建成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把所有的货物流通的数据打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即时信息平台,并将所有的快递公司整合进来,一件货物的流通不再是原先的流程,而是会用最迅速和经济的方式流通,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大增加,智能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环境的促进下也已初具规模。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河北省已对所有车辆高速公路车辆低碳畅行卡(ETC)电子收费设备进行安装,投入使用。高速公路车辆ETC电子收费系统投入使用后,免去了停车缴费的环节,保证车辆快速通行,为紧急抢修任务节约时间,廊坊也在智能交通方面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廊坊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间,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廊坊市的发展以区域合作理论为指导,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依托,为有效整合廊坊市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应用,降低货运车辆空载率,廊坊市交通物流协会建立了河北省首家公益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此平台是集政策法规、物流信息、设施设备、培训教育、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具有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在线交易和辅助决策四大功能。通过物流相关信息在该平台的快速、准确和实时流动,企业可结合物流智能系统“手机管家”,主动对市场做出积极反应,调整自身经营行为。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有效解决当前物流信息化水平程度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及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等关键问题,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促进廊坊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建议

1.大力推广物流信息技术,推进廊坊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京津的互连

发展信息技术,一是发展硬件技术,主要是物联网相关的RFID、GPS、GIS、GPRS技术;二是发展软件,如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物流仿真系统、业务流程优化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技术。通过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促进信息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应用新技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能供应链,推进智能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能物流示范企业。廊坊市交通物流协会已建立了河公益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要和京津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互连,使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快捷、便利、实时的物流信息交流。物流公司可以在此之上,通过系统数据或优化自己的网络,或提升效率,或调整商业模式。政府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对物流企业的宏观管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平的环境。

2.打造与整合廊坊市智能物流园区

结合廊坊市物流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集聚行业相关企业,打造若干智能物流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智能物流引领区和示范区,聚集智能产品生产与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物流应用方案解决中心和智能软件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积极发展各县市智能物流园区及孵化基地,建设既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总部型物流园区,又有符合区域特色的地区性物流园区,以企业两化融合及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为基础,提升廊坊市智能化水平;依靠智能园区载体,打造廊坊市人才与成果高地;多轮驱动,采取多模并举的发展模式,促进廊坊市智能物流的建立,带动廊坊智能城市的发展,实现廊坊科学发展的“愿景”:实力廊坊、生态廊坊、智能廊坊、休闲廊坊、商务廊坊、人文廊坊、和谐廊坊、幸福廊坊,并促进京津廊一体化经济的发展。重点培育燕郊、廊坊、霸州三大物流节点和燕郊开发区、廊坊开发区、广阳、霸州、文安五大物流园区,基本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现代物流大循环系统,把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转换枢纽之一。

3.推动廊坊市行业物流智能化,促进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接

针对廊坊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印刷出版、快递、会展旅游等,推进以行业协会为重要联络人的行业物流智能化建设。针对当前对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廊坊市重点促进农产品物流、电子信息产业物流、印刷出版物流、冷链物流、会展旅游物流、快递物流等行业物流的智能化。廊坊原有的物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小,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只参与物流业单一环节的投资运作,信息化程度低,没有龙头企业,更没有跨区域的大企业来牵头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物流资源。通过发展和完善信息化的第四方物流,打破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的“不利局面”,有利于智能物流的发展。要以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和从事单一环节物流中小企业为突破口,促进其向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并推动网络市场从信息交换向市场服务交易转变来完善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促进智能物流的发展。

通过智能物流建设使物流业与其他行业对接。目前由于标准、商业机密、安全等原因,不论是交通、出入控制,电子支付还是公路、铁路等物流领域,都还只是在行业系统内部和企业内部实施相关物流技术,通过智慧物流的建设,能促进行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互通和信息共享,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廊坊市可以通过攻克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通过智能物流跨产业跨行业的功能,增加对智能物流的市场需求,带动智能物流的发展。

4.健全智能物流管理体制,引进和培养智能物流管理人才

落后的管理体制,极大程度地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导致物流企业难以提供高效、安全、可靠、全面的物流服务。只有建立健全智能物流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科技含量的物流设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促进智能物流的发展。智能物流技术涉及到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必须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管理科目或科研项目,廊坊市也要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使物流教育与行业发展同步,培养企业真正急需的人才。廊坊市相关部门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养创新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为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吸引国外物流专业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和智慧物流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的市场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张翼英,张茜,等.智能物流[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

社,2012:11-25.

[2] 党建民,王晓珍.徐州智能物流发展定位及推广模式思

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0(4):138-141.

[3] 贺盛瑜,袁波.基于智能现代化的现代物流升级与转型

[J].企业经济,2011,(5):121-123.

[4] 黄国兴.基于GPS和GIS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11-12.

第4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基础环境不断完善

从智慧园区的作用路径看,当前国内园区主要通过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体现,主要内容如下: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企业光纤、公共无线网为主的网络体系;以机房、数据中心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以灾备中心、安全评测为代表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以缴费终端、交通服务为代表的便民基础设施体系。

智慧园区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园区范围的基础信息资源以及园区内部的业务数据。其中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是企业信息和地理信息,业务数据主要是各类应用所包含的行业主题类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日常运行体系:核心内容是园区日常运行和管理所必需的信息化服务内容,重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电网、智慧政务等。

智慧园区环保体系:主要是针对园区内部生产生活相关设施进行环保管理。具体包括水电气等能源的智能管理、智能楼宇、智慧照明、雨水综合利用、能耗监测、地下管线管理等。

智慧园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和园区内部的居民。企业服务主要包括视频会议、互动交流、专利服务、政务服务等等,居民服务主要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社区、智慧交通等等。

总体看来,当前智慧园区在基础环境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园区的服务体系功能也不断增强,在园区的日常管理、企业的基础应用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在专业指导、流程优化、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环节的作用都日益突出。

发挥“导师”作用

当前智慧园区的服务体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基础保障性的服务,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涉及较少,在企业市场开拓、商贸流通、物流运输、内部供应链优化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拉动能力较弱,“管家”功能有余而“导师”属性不足。

因此,在基础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当前的智慧园区的管理体系更需要深入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加强信息化应用的专业和市场服务属性,让园区的服务体系在带动园区整体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看来,电子商务手段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为“贴身”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体系电子商务化改造的核心在于一站式商贸服务体系的打造。当前,电子商务在企业商贸活动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2013年度,其交易额占据GDP的比重将接近20%,应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常规手段。但相对于传统商务活动而言,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相对复杂,涉及的合作企业也比较多,如果对于产业当中的非专业领域做过多的涉及,对于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将会被牵扯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整体缺少专业人才和设备,尤其是本身的管理基础薄弱,没有规范的流程、现代的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如果前期没有合适的引导和非专业领域的外部支撑,过多的成本负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园区的孵化属性也将因此削弱。因此,在这一领域,生产者和服务者的区分将在未来体现的更为明显,企业的功能属性将更加专一,不断地催生出新的服务企业、服务模式。

而对于园区的管理者而言,此时必须积极地承担服务者的角色,通过对于高校、培训机构和产业服务企业的有效聚集,从行业入门培训、企业注册、场地租赁、网站建设、日常运营、软件云服务、市场开拓、物流与追溯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效服务。此类服务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超市,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取和运行,对于有需求的企业而言,只需生产专属的商品和服务,其他的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内外先进的服务企业资源将在园区内部汇集,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园区的日常运行效率。

另外,在区域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体系逐渐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园区内部有必要对区内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平台汇总。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看,用户的趋同效应越发明显,在个人消费端,用户对电子商务新品牌的认知度不断降低,但在B2B领域,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单个企业开展宣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B2B平台集聚优势资源,从区域特色的商品宣传、交易等功能出发,通过专业网站推广特色商品交易,打造区域品牌,并借助已有的支撑服务体系提高网站的用户体验。

以市场数据为导向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改造。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主要是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将企业内部各个功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成本,来获得利润,产品销售领域则重点通过促销方式将商品推销给顾客。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重点则在于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需求分析和预测来拉动企业端的产品和服务。

从园区应用的角度上,首先从需求分析和预测角度,除了鼓励、扶持和支撑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之外,还可通过搭建软件云服务平台的方式,结合云数据中心为中小企业提高基础层面的数据支撑服务。在后台响应上,可通过智能感知体系在实时响应、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升级,实现企业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可借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根据需求预测进行仓储和配送的资源分配,降低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

同时,在园区内部引入物流服务企业,通过网络式的管理实现园区内部公共仓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以最优的配置进行各个节点的人力、物力安排,体现在市场前端的,便是面向用户的及时配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园区生活的O2O式升级。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当前智慧园区在居民生活领域的整体发展思维是由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化布局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模式的信息化布局方向演变,其核心在于信息流采集、和传递的实时化、持续化和移动化。当前,借鉴智慧城市当中的建设模式,智慧园区的民生服务模式主要通过一卡通、移动终端的信息被动采集和网络平台的信息传输来实现,但对于用户、商户、账户以及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涉及不多。

在当前移动社交媒体和移动地图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在园区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可以将服务信息和消费信息更方便的移植到移动平台上,以地图为基础平台、商户为服务动态节点、社交媒体为传输渠道,通过O2O的方式将园区的线下资源与线上信息平台结合。

在商户端,园区可与O2O服务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类似应用商城一类的服务选择,例如二维码终端、后台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分析工具、电子凭证、移动追踪等功能供企业选择,经营者借此可在前端通过二维码识别的方式提供商品信息并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交易,获取更多维度的用户消费信息,在后台通过系统定制实现对于经营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第5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指导单位,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联合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心茗杯”2014“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优秀应用”评选活动,11月26日在沪揭晓结果。

此次评选活动历时4个多月,共计800余个项目报名参与角逐。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生活(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气象等内容)、智慧经济(包括智慧商务、智慧航运、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智慧企业等内容)、智慧城管(包括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环境保护信息化、智能化城市生命线、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公共安全信息化等)、智慧政务(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服务、优化完善公共服务渠道、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服务能级、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村庄、智慧新城等各个角度,从安全、效率、便捷、环保等方面对各个应用进行综合考量。

经过候选名单确定(自主报名、相关部门提名、网民推选等方式)、网络投票、媒体投票、专家评审的方式等评选环节,最终,争分夺秒的“光明使者”上海电力故障应急抢修管理系统、虚拟校园中的在线班级“易班网”等十大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当天同时揭晓的还有“十大创新应用”“十大人气应用”等奖项。

本次获奖的“十大优秀应用”中,政府部门或大型国企领衔开发和建设的应用项目占比较大,涉及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说:“这个结果真实反映了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即经过上一个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由政府或公共部门牵头推进的基础性智慧应用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创新、创意、创业的跟进,使智慧城市真正成为一种导向,为品牌、机制、项目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一批企业因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探索而以“黑马”的姿态,荣登“十大创新应用”榜单。如“智能快递收件宝”项目,就像每个家庭“随时在岗”的收发室,快递员只要扫描单件上的条形码,输入收件人手机号,系统就会自动把取件验证码发送给收件人。如此,等货主回到家里,只需凭验证码就能打开箱子把包裹取走。

第6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满意通达利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聚合”的思维,打造新型物流产业生态圈,将会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格局和行业生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1 月18 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全国百家物流园区公益助力计划启动仪式暨满意通达产品战略会”现场,满意通达(北京)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EO 徐磊认为,互联网凭借其自身丰富的业务形态、创新的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参与主体,打造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生态体系,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中小物流企业革新发展模式、促进新的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磊介绍,满意通达团队蛰伏两年后,全国百家物流园区公益助力计划正式实施。他表示,满意通达旨在连接上下游生产商、经销商、散户、银行、保险以及上下游的物流公司、车队、司机、配送公司、公路港、货运中转站等,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让车有货运,提高物流效率和货运服务质量,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物流生态圈。园区100、满意达、满意付、移动App、满意宝等是满意通达的主要产品线。

物流资源整合将会是今后中国物流行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必经之路,全国卡车空驶率居高不下,物流园区长期“喂不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物联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主任贺登才表示,国内物流园区六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产业集聚、需求细分;二是大小有别、冷热不均;三是连锁复制、品牌集中;四是无中生有、模式创新;五是信息深耕、集约经营;六是规划先行、试点跟进。满意通达从全国挑选出100 家优秀的物流园区,利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聚合”的思维,打造新型物流产业生态圈。让物流园区之间形成“互通互联”,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将会对物流园区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7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关键字] 物流园区 宁波港 布局规划 功能定位

1.引言

物流园区是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新起的东西,它是在现代物流体系中重要的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和迅速发展在中国的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也被称为物流基地,其早期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主要目的而建设的。国外的物流园区建设时间并不长,中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随着中国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的逐步发展,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的研究成果也逐渐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各主要经济区域和各自的经济中心,由于其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成为了发展的重点领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仍将继续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龙头。

2.物流园区的概况

2.1物流园区的概念

早期在日本出现的物流园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的,为的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减轻产业对环境压力,保持产业凝聚力,通常在郊区或城乡边缘近于交通干道辟出专门用于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积聚,实现产业发展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在我国,直到2006年12月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物流园区的概念得到了明确的解释,即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1]。

2.2物流园区的特征

物流园区是具有较大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以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的服务性企业集中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场所。具有以下特征:1、现代化2、社会化3、多功能4、大规模5、经营场所[2]。

2.3物流园区的功能

现代物流园区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物流园区的内部功能可概括为8个方面,即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3.宁波港物流园区的现实基础

宁波港作为我国第三大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物流资源丰富。宁波港主要分为北仑港区、宁波港区、镇海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是一个集海港、河口港和内河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国际大港。在2010年,其集装箱吞吐量就已经跃居全国第三。

3.1宁波港发展物流园区的优势

3.1.1区位优势

宁波港地处我国海岸线的中部,与太平洋接壤,又地处长江出口,内至我国内陆,外到世界各地,交通便捷。内陆腹地辽阔,可通过多种交通运输工具直接与华东以及长江流域地区输送;东邻太平洋,优越的水域位置让宁波港与整个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建起良好的关系,目前的宁波港,已是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的合作伙伴。宁波港作为国内与国际沟通的一条重要通道,其发展程度对国内物流业与国际接轨有这重大的意义。

3.1.2交通运输优势

经过多年的交流和合作,宁波港和世界各地的港口都有运输往来,航线遍布全球,水路、陆路运输以具有相当规模的运输网,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很好的运输优势。市交通网络规划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跨三江、连三片、沿三轴为指导思想构成骨架,辐射范围覆盖了整个宁波市区,自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宣布正式通车开始,是宁波港走进长三角,走向内陆的开端。

随着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第二座跨海大桥宁波梅山至舟山六横跨海大桥已经开工,计划在2014年竣工开通。六横跨海大桥完成以后,将是宁波港与舟山港携手对抗大上海,打造国际强港的开始。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为宁波港物流园区扩展腹地,加快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3.1.3市场需求优势

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宁波港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加上宁波地区交通的不断完善和自身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宁波港将加快融入长三角,货物运输量会不断的提高。造船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工程船舶和特种船舶成为宁波造船业的主导产品。经多年的磨砺,物流企业内部高成本却带来低效益的问题这在被逐渐的瓦解,市场需求前景巨大。

3.1.4市场化程度优势

浙江工业发展早,有基础优势,以加工制造业、轻工业和集体工业为主。作为第一批打开大门的城市,宁波港有较好的运输业、货代业、信息业和仓储业基础,它们为宁波物流园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细数宁波市场上现存的产业类型,主要有5大类:一是以货运和仓储运输为主的改造型物流企业;二是企业团为方便自生公司运营而设立的物流部门;三是为各种超市、大卖场和商场提供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四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以物流运输和货物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五是以互联网为主的物流网络,主要是电子商务。

3.2宁波港发展物流园区的制约因素

根据对近年来对宁波港物流业发展的分析,结合现实问题,将宁波港发展物流园区存在的制约因素总结为一下三点:

3.2.1功能定位不明确

各地区物流发展目标缺乏对其在整个经济区内的目标定位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关系定位。大家都纷纷建设“综合型”物流园区,缺乏针对本地主要产业特点和产业结构的专业性园区。雷同的定位使得同一港口的各物流园招商时都“吃不饱”,大量物流设施闲置,“优惠条件”一降再降,政府投资的回收年限也将推迟。

3.2.2物流人才问题

21世纪缺的就是人才。在这个科技腾飞的时代,人才供应永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虽说地处东南沿海地带的浙江人才辈出,宁波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也比较诱人,但宁波港现今的物流业主要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数量多但是单体规模小,实力差,所以很难吸引人才,并且就企业本身也无法承担这笔高额的人才成本,因此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就更加稀缺了。另外,从人才供应市场来看,目前即掌握现代专业物流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和第二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确实不多,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和高校共同培养。

3.2.3物流技术问题

物流技术的问题主要还是关注信息化和人才两方面,其中中小型物流企业在这两方面处在十分尴尬的局面,中小型企业由于人才优先,要自力更生实现物流信息化很难,需要由软件开发商来开发生产。其实就算如此,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对自身企业所要开发什么样的系统也是十分迷茫的,因为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必将涉及到企业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因此在信息技术和开发模式尚不规范的前提下,要发展一套适合自身的系统并不容易,况且开发成本极高,信息系统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无法实现。另外,中小型企业中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层的工作效益有待开发。在这些方面,尤其需要企业下大力气改进,毕竟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了[3]。

4.宁波港物流园区的发展建议

(1)大力开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发展是港口物流业走向世界的保障。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得宁波港的经济腹地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应该努力发展公路运输,形成也宁波港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争取成为整个华东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进一步发展铁路运输,深入内地,发展集装箱运输体系。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努力做好海陆空三层面的平衡发展。作为长江的出口城市,努力发展内河运输,提高自身揽货能力。搞好与舟山港的合作关系,各运输方式协调运作,提升港口通货能力,形成一个国内国际都合理的庞大货运体系。

(2)推进智慧物流建设。随着科技在商业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以资讯化为主的新型物流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所谓智慧物流,就是努力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宁波港要跻身国际强港,就要完善智慧物流网络,加快不同节点内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智慧信息网络。加快技能物流技术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建立智慧港口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EDI电子平台技术,实现与国际贸易无缝隙连接。完善车辆的GPS导航技术,形成智能车辆管理平台,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鼓励企业建设自动分拣、智能仓储系统,提高物流产业的可视化和可控化。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委政策研究室. 加快宁波物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J].宁波通讯, 2001-06(33).

[2] 汪鸣. 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11-01.

[3] 王华宁.浅谈现代港口物流园区的构建[J].现代商业, 2011(3).

第8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实际上,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 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当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应用于物流园区后,也将给物流园区仓储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

将加速物流园区仓储管理自动化,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能。如R FID电子标签控制的货物自动流转设施的运用使集装箱进出仓库时,可以完全由电子标签掌控。此外,集装箱中所有进出库的货品,不用人工再行登记和校核,只要用电子扫描枪一扫,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方便而又快捷。

将有效提升自动调货和自动补货能力。随着城乡一体化及冷链物流、动态物流的快速发展,许多省市实行了农超对接。新鲜鱼肉蔬菜上架以后,往往很快就会售空,这就需要通过快速补货来满足商店和市民的需求。鉴于此,一种物联网和移动商务结合的动态调货和补货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这种新型无线自动补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传输技术,在货架上设置动态销售产品存量的最低控制数据。每当到达这一最低控制数据时,系统就会自动发送最低库存数据报告,供货商就会通过移动终端收到相关信息,进而及时安排补货,以满足商店最低货源的数额要求。这将使供给商从过去单纯满足零售商订购任务,转而主动担负起为零售商补充库存货源的责任,便于高效快捷地补充销售点或仓库的货物库存。

第9篇: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

信息化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信息化发展有利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合理进行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这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很有必要。

(1)信息化发展有利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发展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极为重要。物联网,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生产方式变革,另一方面丰富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推动,促使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生产方式由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逐渐向高效、低碳、集约、节约、智能、绿色的生产方式转变。在电子计算机终端控制下,智能化、自动化的机器人参与制造业产品生产,极大提高了车间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容错率,节约了成本与资源,有效避免了大机器生产不可自动调控的缺点。与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相比,信息化生产方式环保、低碳、附加值高,对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有所帮助。信息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尤其微信等应用软件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信打车,微信购物,微信支付等应用而生。“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模式渗透社会各个领域,通过移动终端,出远门可以微信预订、自助选房,微信支付;酒后代驾服务;聚会就餐可以通过终端预订,自助点餐,微信呼叫服务;在医院可以微信全流程支付,微信叫号,随时查看化验单及药方。网络购物,信息消费逐渐增加,一方面丰富了居民的消费模式,另一方面也使居民间接的参与到了商品的设计过程。住房方面,信息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住房区的物业智能管理,对其住宿环境,安全等方面有所帮助,也拓宽了居民信息收集渠道。社会保障方面,通过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一卡式服务并按时发放低保,极大的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指数。因此,信息化发展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很有必要。

(2)信息化促进城镇发展进行合理空间布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影响到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城市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优化城市群建设,科学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作用巨大。信息技术的提高有利于优化城镇化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7】”。信息技术创新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实现要素集聚,提升中心城市的影响力,特大城市必须发挥好其核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培育形成城市群。中小城市发展也要利用好信息产业,通过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其他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其地区经济活力,具备中转联接功能的城市必须要与其他地区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互通有无,联动发展,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通过信息化的带动,推动小城镇特色产业,产品发展,发挥好其“亚核心”作用,抑制资源流失,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因地制宜的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中心城市群,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之间要素合理流动及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8】。此外,随着相关信息技术及关联技术的创新,城镇地下空间得到了优化利用,通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城管、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智慧城市等信息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地下空间利用的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的推动,城镇供水燃气部门、道路、广场、高架桥下、街头绿地、商业街区、客运站点和城市出入口等地方均采用电子信息产品,对其日常生产生活进行电子监测,以应对突发状况,实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健康舒适、上下班高峰道路交通堵塞缓解、公共空间管理规范、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可见信息化对于促进城镇空间合理布局尤为重要。

(3)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服务水平要有所提高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带动。信息技术的提高带来的是信息化办公,各级政府积极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日常办公效率。政府通过“统计微讯”和移动资讯客户端主动公开政府政务信息,而且国家统计局积极拓展新媒体信息公开平台,通过官方微信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数据、数据解读、统计知识、统计工作等各类统计信息,便于城镇居民进行监督。在劳动力就业管理方面,信息化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劳动力进行统一信息收集管理,为劳动力提供企业招聘信息资源及相关技能培训,尤其农民工劳动力,这对于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提高体力劳动力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都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保障方面,信息技术发展有助于提高社保服务信息化,建立参保人信息库和财务信息管理核算云平台,实现参保人医疗费用实时结算,解决参保人垫付费用不便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网上自助服务业务功能及社保卡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业务经办方式多元化,有效提升社保信息化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的实际问题。此外,信息技术升级加快了信息高速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村村通,户户通,土地整改等项目对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作用明显。在很多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都有所助力。

(4)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随着TD-LTE(4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宽领域应用,信息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带动点。2014年上半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累计17708172万元,同比增长21.3%,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本期累计30853782万元,同比增长27.5%,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本期累计28983826万元,同比增长21.3%。这些成果既反映出城镇居民对于信息资源数据及服务的需求增加,又体现出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各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而辐射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技术变革。一方面,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建立一些农业科技示范田及技术研究机构,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化升级,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推广作用巨大。对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二次产业而言,必须把新技术新思想用于企业产品研发、制造和企业管理上,这样产业链条才能四通八达,产品才能符合消费者需求,否则必将被市场淘汰。此外,信息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与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创新变革都是对产业经济的冲击,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及企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逐步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助力信息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信息产业链附加值,推动信息产业集聚,形成城镇经济增长极,引领新型城镇化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2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在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观念落后,城镇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不利于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发展。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镇基础设施质量不达标,道路规划,管道线路铺设不合理导致后期城镇化建设效率低下,重复建设,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影响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光纤、通讯网、基站建设等基础设施更新升级维护不到位,信息闭塞,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窄,设备老化。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需要我们正视。例如在2013年末,全国有16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213公里,车站数1447个,在建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760公里,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意义重大,城镇地区则因地质、资金、技术、管理等达不到标准,难以建设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智能交通、绿色交通、交通信息一体化无法实现。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失衡,在2013年末,城市集中供热管道达到17.8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57.2亿平方米,而县城供热管道建设4.0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0.3以平方米,差距明显,形成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过剩和县城及农村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矛盾。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等滞后,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绿色城镇的发展,基础设施亟待优化升级。

(2)信息化观念落后。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以工业时代的观念来发展经济,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极窄,信息闭塞,怎么通过信息化发展来促进城镇化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一个与之相符的理念指导,这样新型城镇化发展才会少走弯路。

(3)城镇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我国大部分城镇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城镇教育科技信息化区域跨度明显,大城市教育信息化程度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中小城镇教育信息化无法与之相比,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育信息化方面硬件软件设施建设。高新技术难以推广,成本过高,现代科技产业园区难以在城镇建设,不能为工农业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城镇管理信息化不强,建立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一体化智能化发展信息平台难,无法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环境堪忧,信息泄露,失真,被盗等给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更深层次影响社会稳定,信息网络环境建设仍需加强。第三方机构与银行合作不紧密,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在城镇地区难以发挥作用。很多地方缺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城镇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城镇化发展质量难以提高。

3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途径

新型城镇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信息化离不开新型城镇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使信息化更好的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其中智慧城市是关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推手,转变信息化观念是重点。

(1)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多渠道宽领域应用,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越来越成为社会热点,许多学者专家达成共识。智慧城市将在未来成为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平衡点,最终达到新型城镇化智能化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融合了移动互联网,4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信息采集及数据分析能力突出,能够及时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降低人民财产安全损失,提高城镇市场经济活力,实现城市内各部门之间信息传输,改善城镇发展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指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信息网络渠道向农村地区外延,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村民能用上智能手机,数字电视,城乡数字化鸿沟有所缓解。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政务电算化,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化,办公自动化等极大提高业务效率,不仅提高了政府运转效率,更为城镇居民提供快捷安全的服务。互联网经济在信息化推动下发展迅速,城镇居民不用担心财产安全,随时可以网上转账支付或者进行金融投资、网上购物等经济活动,丰富了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以信息化发展为契机,包括上海、江苏、长春等诸多城市及城镇提出了向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宽带提速,光纤入户等服务越来越人性化、科学化,“宽带江苏”,“智慧上海”等以地方命名的智慧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对于提高城镇户籍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重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智能化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生产力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重视。随之产生一批以信息产业为主的企业或者零售商及零部件加工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进而形成产业群,吸引外资或者发达地区技术先进的企业来本地考察投资,带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加强,使其他关联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及通讯设备升级,加快信息技术设备新城代谢速度,提高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冲劲,对于改善传统工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作用显著。另一方面,科技园区发展可以吸引中高级及基层人员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对于“城市病”有所缓解。因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是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亮点,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绿色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