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第1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监察;电子监控体系

前言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为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国95%的煤矿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

1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差的原因,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装备不良、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外,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煤矿经营管理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先进、高效,这缘于美国管理层面的基本技术、管理方法是成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元化的企业结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法治的传统,使美国煤炭企业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机构精干,权力分散,生产经营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安全管理实行严格的逐级负责制,把安全贯彻到一切工作中。而纵观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个体、集体煤矿基本停留在时期的生产队管理上,国有重点煤矿大部分还在延续上世纪80年代总承包制,可以说层层承包是大部分煤矿的选择,能赶上美国煤矿管理的煤炭企业很少。

1.2 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监察方式不能实施有效监管

1.2.1 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不报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下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各级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属中央垂直管理。煤矿安全监管实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了代表国家的自上而下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

在垂直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监管以中央政府的利益为出发点,监管成本由中央政府承担,而煤矿所在地政府往往是煤矿生产的更直接受益者。当地方政府能从煤矿获得利益时,地方政府有动力为煤矿安全措施执行不力提供庇护,从而加大了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这是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一个必然结果。

1.2.2 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是以危险源监察为基础设计的。众所周知,煤矿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危险源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更有可能升级为各种事故隐患。但现行的这种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监控动态化、系统化,致使事故的超前预防形同虚设。

1.3 煤矿生产过程缺乏对人的因素的重视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同样,煤炭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在目前的煤矿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没有系统合理的培训体系支持。另外,我国国有煤矿从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0一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从业人员工作时间还会更长。长期超时从事高强度的劳作,势必会降低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了误操作的概率及发生事故的机率。

2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刻不容缓:加强对危险源、工作面数据的动态监控和远程监控;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改变目前的事故报告体制;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人因工程)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2.1 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由前面问题分析得出,各类煤矿在发生事故后有隐瞒不报的倾向性,而且在现有的技术监管体系下,这种隐瞒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煤炭安全管理部门通过提升现有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监督、监察方法,加强对煤炭井下安全事故的监测、监控,建立严格的井下作业人员的考勤系统,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数据,保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人井工作时间,对强化煤矿生产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及各类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管方式。同时将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

2.3 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加强对人的管理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学科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人机工程学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的管理,分析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按照人的特点改善人、机、环境系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终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人机工程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准入制

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准人制,重点对煤炭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等进行核准监察,建立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准人制标准。

2.3.2 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

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综采设备性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其可靠性大大提高,然而综采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却没有带来矿井产量、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同种型号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作业可靠性没有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改善工作面环境,提高人的作业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综采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另外从设备角度应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设计管理,显示装置的信号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混乱而引起的人为失误;控制装置要操作简便、省力;显示器、控制器的布局要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人体防护用品要安全可靠;有缺陷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换。

2.3.3 加强对人的因素的专项管理

分析煤矿员工的各种生理、心理素质、失误机理及相应的对策。寻找适合我国当前煤矿工人的操作标准和安全措施,目标是在系统约束条件下,提高操作者工作的有效性,减少操作者可能出现的失误,降低操作者体力和脑力消耗,改进工作条件,尽量适合操作者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并使操作者轻松愉快地完成工作,以达到人机系统的最佳效率与效能,提高生产率及质量,确保人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3 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管理研究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系,改变传统的煤矿生产监察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机工程在煤矿中的应用,实施安全全员管理,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最终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一直以来,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始终是行业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的话题。而众多的安全隐患更是给企业的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问题,但是只要抓好生产技术管理,强化生产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那么安全生产并不是不可实现。

一、技术管理贯穿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要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那么就必须对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进行综合性的运用[1]。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性,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矿井的设计和开拓主要是对采区进行划分、对巷道进行布置、选择设备适用的型号、设计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的设计规划,不仅需要满足矿井开拓开采的总体需要,同时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还需要对地质勘探、先进工艺流程、最新设备和技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将机械化、集中化以及技术经济合理化作为设计原则,确保设计能够将煤矿生产所有环节包含在内。各项设备应当讲究经济实用,同时对巷道进行布置时,也应当以简单为主,并设计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技术来对其进行支持,对其继续综合技术分析、技术论证以及技术方案的对比,最终拟定更加合适的设计方案。

二、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井工煤矿生产主要是进行井下操作,由于生产的条件有限,受到顶板、水、瓦斯、火以及煤尘这五大自然灾害的限制,同时在进行开采时,若机、采、运、掘、通等各个流程和环节的协调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导致事故或者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后果,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众所周知,大多数的煤矿事故均是由于忽视了安全隐患所致,由此可知,要将事故消除就必须加强对事故的预防,若出现小隐患不及时排除,那么势必会导致隐患增大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排除隐患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手法进行不断的完善更新,避免任何危险因素的出现。在进行开采时,若采掘工作面比较接近含水层、工作面局部瓦斯超过了规定、采煤的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较短期的隐患问题,必须将责任明确到位,拟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尽快将隐患消除。简而言之,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必须加强煤矿短期患处理,对其进行定期、定量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来对事故和隐患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使制定出的措施能够更加真实可靠,从事故萌芽时期就将其消灭。

三、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均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对整个生产工程的安全、效益、质量以及效率均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对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编写时,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编制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的文件;并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煤矿生产操作进行制约。

四、技术管理要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企业经常性出现瓦斯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就告诉我们在生产技术管理上我们必须坚持“一通三防”的原则,切不可减小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力度,若思想上行为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惨剧的发生,安全生产更是无从谈起,更重要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把握在手,加强“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无任何煤尘、瓦斯等安全事故的出现[3]。

(一)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导头上,形成“一通三防”责任管理网络,责任明确,使所有管理工作均集中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上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守好生产布局关、设计关、隐患处理关以及措施审批关这四大关口。

(二)加强对矿井通风技术的管理力度,将其作为预防粉尘、瓦斯和防灭火的基础工作。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必须强化通风系统管理,及时对不合理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落实好通风设施布置工作,并结合实际所需,健全完善通风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当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力度,强化其通风防尘的意识,使其自觉保护通风防尘设备,保证矿井内通风系统的正常有效运作。

(三)增加对“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为矿井配置足够相应的设施及设备,做到资金的完全投入,确保通风防尘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第3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矿井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开拓以及开采设计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开采设计以及矿井的开拓工作主要是用于从总体上安排规划矿区的相关布置(巷道布置、工艺流程的选择、划分采取以及选择设备造型和相关技术安全措施)。在对矿井进行技术设计时就需要广泛了解矿区实际地质、先进装备以及技术工艺,为矿区的开采以及拓展奠定合理化的基础。在煤矿设计中应当遵循三项基本原则:机械化原则、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在对巷道进行设计时力求简单便捷,保证系统中所用的设备符合技术合理化原则并保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保证事故预防措施能够覆盖全矿。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必要的技术之上的,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方案比较、技术论证以及分析,通过综合选择得出最佳方案。矿区的设计以及矿井的设计是一座矿井、一个矿区是否具有良好效益以及是否具有长久寿命的基础关键,因此在进行开采以及开拓的设计时技术管理工作就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2技术管理在防治煤矿事故中的作用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井下环境极其恶劣,水、火、顶板、煤尘以及瓦斯是影响井下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井下事故的主要因素。生产中生产工序以及环节之间的配合对事故发生几率的影响较大,若是配合不当极容易发生事故、故障,甚至引发灾难,威胁着矿井安全以及人员生命。煤矿本身就是高危险区域,开采煤矿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多无法消除的隐患,只是隐患程度高低不同,只有严格的排查,不断的检验消除其中的隐患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这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通过有效的措施以及技术的应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煤矿生产中事故的发生几率同隐患存在的数量以及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消灭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点,若是忽视小隐患,没有及时彻底消除该类问题,小型隐患问题便会发展升级为大隐患。煤矿开采中的不稳定因素始终威胁着生产,因此基础工作的加强是对长期隐患消除的前提,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保证井下环境的安全稳定。开采中,矿井局部极易出现瓦斯超限现象,个别采掘面距离含水层较近,顶板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问题,以及钻空顶和断层问题,这些短期隐患应当通过相应临时措施的制定、责任的明确以及管理手段的强化进行消除。在技术管理中矿井工作面的短期隐患需要进行定期分析,并保证分析定量。通过经验以及理论对事故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关的科学可行的合理措施,以便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煤矿瓦斯爆炸是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民众听到的最多的事故种类,并且其结果往往会给人民生命以及国家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技术管理中不可或缺,且占有重要地位,若是稍有松懈便有可能威胁到煤矿安全,铸成大祸。不仅无法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更无法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国家的财产安全负责。因此一通三防工作必须放到安全生产的工作重点。狠抓技术管理,对瓦斯、煤尘进行控制,杜绝事故发生。而一通三防工作中技术管理的重点包括:

3.1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从各层领导就需要明确责任,通过责任的明确,加大制度落实,共同管理,协同作战。严格把握设计、生产布局以及措施审批和隐患处理工作质量。

3.2通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矿井的通风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是治理预防瓦斯和粉尘的必要条件,是灭火工作的前提,实际工作中通风管理以及系统合理性改造调整是通风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另外,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性,并建立健全的通风管理制度,保证供风合理、分配科学。同时加强员工教育,提高爱护设施意识,避免人为破坏的出现,保证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设施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

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花,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4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煤矿安全状况整体不是很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

5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第4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现在;存在问题;完善制度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现状

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自身生产的特殊性,具有收益率高、危险性大等特点,因此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现阶段,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的人生安全,国家对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了法制完善,加大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组建进行了明确,同时也加大了对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对煤矿瓦斯的有效治理和诊治,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煤矿安全技术生产带动产量的大幅上升,“十五”时期中我国煤炭总产量每年平均的增长速度高达17%左右,其中国家重点煤矿煤炭生产量可达到12亿吨左右,国家地方性煤矿总产量也达到了3.5亿吨左右,乡镇级别煤矿原煤产量达到了近9亿吨左右。

其次,生产技术指标稳步提升,目前我国重点大型煤矿企业采收工作量平均单产达到了5万吨/个/月,比五年前提高了近60%。挖掘能力方面单进达到了150米/个/月,开采人员工作效率达到了4.5吨/工时。

第三,我国煤矿生产技术安全性总体趋于稳定。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治理煤矿安全技术生产,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国家以及地方性煤矿的监管力度,各煤矿企业对安全技术管理越加重视,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煤矿年发生事故总量、特大事故率以及死亡率均有了明显的下降。事故率和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近10%和20%。

第四,为了加强对国内中小煤矿企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在近两年里,我国加大了对中小煤矿企业的检查力度,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能力的企业给予暂停生产直至关闭的处理,使得我国煤矿市场得到了净化,同时对安全规范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一)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思想较为落后。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程度不够,对生产、安全与产能效率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只是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生产停滞等等,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煤矿企业技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某些煤矿企业对技术管理的安全性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科学,同时对监管的落实情况也不够到位,导致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即,企业内设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到现场进行监管,而这种监管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明显缺少量化管理的方法,检查结果也缺少一定的权威性,此外安全检查人员也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得检查力度过于薄弱,效果可想而知。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在我国某些煤矿生产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每当煤矿生产出现了安全性问题,才会开展紧急动员,对受伤职工展开营救,处理遇难人员补偿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理,在进行安全生产整改,而这种被动的处理方式最多维持几个月,之后安全管理又开始逐渐散漫下来,导致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如何有效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

(一)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煤矿生产中属于重中之重,而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注重生产技术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是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技术管理是新时期驱动煤矿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技术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因此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好对煤矿技术管理中的“一通三防”。纵观这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煤矿瓦斯问题所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不到位所致。“一通三防”中“一通”是指对煤矿井加强通风管理,“三防”则是指对玩死、煤尘以及煤矿井内火灾的防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通三防”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进一步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细化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制定考核指标,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到位;2、加大对矿井内“通风”技术的管理力度。“通风”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好通风系统的管理,对矿井内落后的通风系统进行改善,对通风设施定期给予维护,制定通风系统管理制度,保证供风、配风的通畅性;3、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投入,煤矿企业要多老旧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做好除尘检修管理,引进先进的除尘通风设备,确保瓦斯的排除率,避免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依靠科技作为推动力。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需要依靠科技作为支撑,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生产设备,并给予推广和应用,同时注重对煤矿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大职工整体技术水平,努力完善煤矿井下作业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特点的矿井生产,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并给予论证,切忌盲目行事,确保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杜绝新的隐患出现。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煤矿企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工艺,同时注重对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1(05)

[2]李兵,周军民,王学哲.浅析煤矿“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州煤炭,2010(03)

第5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 技术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16-01

我国的煤矿生产行业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在新的时代中,煤矿开采的相关技术已经开始更新以及发展。对于传统的煤矿生产模式而言,也已经到了创新、变革的时期。传统的煤矿生产的变革不仅仅局限在生产技术以及产业模式上,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我国的煤矿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进行反思。从技术管理上进行突破,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1]。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生产技术对煤矿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煤矿生产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是多种生产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仅仅依靠提高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生产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促进各种技术之间的配合、调节,从而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由于煤矿生产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生产中的影响因素也较多,相关的技术环节以及生产工序较为复杂、繁琐。在煤矿生产中,技术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生产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注意。对于煤矿生产的技术管理必须覆盖到各个层面,实现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紧密联系,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以及防治能力[2]。减少井下事故的发生,降低井下事故发生的不利影响,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稳定发展。

二、技术管理工作中技术方案的设计

技术方案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在进行煤矿开采之前,依据相关的安全原则以及技术特质对各个工作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同时,对井下开采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方法进行预测和应急方案的研究。对矿区进行积极的部署以及规划。主要设计项目包括:煤矿开采的工艺流程的选择、巷道布置、设备的选择、技术安全措施等[3]。在进行开采之前需要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进行安全紧密的布置,促进煤矿的开采工作有序的进行。

关于煤矿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三个原则,即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机械化原则、集中化原则[4]。在煤矿开采系统中技术化原则主要指的是所用的设备应该符合经济合理性,做好事故预防。技术化原则实现的基础是进行技术方案的评价,在煤矿开采前期,通过对矿区进行勘测,结合煤矿开采的需要,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在对设计好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之后,选择最安全、经济、合理的方案。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流于形式。为了促进矿井的安全作业环境的建立以及矿井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进行矿井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矿井的长久的开采寿命以及开采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现代煤矿开采中,开始提倡一种可持续的开采方式,这中方式不仅对开采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还对矿井的设计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矿井设计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促进矿井设计的科学性。

三、技术管理对于煤矿事故的防治

(一)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可能因素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具体表现在水、顶板、火、煤尘、瓦斯的影响上[5]。失火、爆炸、坍塌等都是困扰煤矿生产的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煤矿开采本身是一件危险性高、风险性大的井下作业。不论是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是施工人员的一点小小的错误,都可能成为一场事故的导火索。在人为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煤矿开采人员施工中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问题,前者属于个人责任,后者属于管理问题。对于煤矿开采人员而言,安全开采必须贯穿于整个开采工作之中,不得有一点松懈。对于各个环节的配合不当的问题,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技术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紧密的安排。否则就会为煤矿安全事故埋下隐患,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煤矿安全生产之中,瓦斯安全管理工作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瓦斯爆炸所引起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及比较惨烈的结果,对人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国家的经济、形象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瓦斯安全管理是所有安全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在这一工作中应着重针对矿井局部瓦斯超限这一问题进行控制。

(二)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通三防

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所谓一通三防,主要是依据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影响问题进行的防治工作[6]。在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中,一通三防工作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中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对安全开采作业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严格、完善的责任制度下,能够实现权责明确、共同管理、相互配合,积极促进、有效监督等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工作状态。对生产设计、布局、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起到减少安全隐患的作用。

第二,通风技术管理。在进行井下作用时,矿井的通风性是实现井下作业顺利安全进行以及创建良好的井下施工环境、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前提。因此,对井下通风进行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为:第一,保证井下通风系统的完善以及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二,针对矿井的开采需要以及开采特点进行合理的井下通风系统设计。

第三,对一防三通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入。可以适当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来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对于煤矿的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提高矿井的使用年限以及经济效益,防治煤矿安全事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煤矿生产中,我国在技术管理这一方面的成就不大,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革新与改进迫在眉睫,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问题,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在煤矿事故防治上的重要作用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对煤矿设计与矿井设计等相关环节中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依照“一防三通”的煤矿核心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增加对关键技术管理的投资,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将煤矿安全生产落实到底。从而促进煤矿行业的安全、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礼仲.浅谈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4,07(30):260-261.

[2] 王亚平,乔春梅.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14(30):290.

[3] 田永亮.分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30):80-81.

[4] 盛振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32(34):732.

第6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1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技术分析

1.1防治水方面的安全管理

在进行煤矿正式开采前,需要重视探放水工作的组织,杜绝顶水开采方式。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对于凹陷低洼地区可以配备水泵来进行日常的排水,同时还需要准确一些小型的水泵来为透水做准备。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班长、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等需要时刻注意涌水的情况,一旦出现涌水量增大或者是出现透水的问题或者预兆时,需要立刻停止工作,并且及时向值班人员和调度工作室汇报,以便应对措施的开展。

1.2机电设备的安全性防护

在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当运输机以及转载机底链出现了脱落,需要利用吊链或者是其他的设备来将其吊起,但是不能够用支架,在运输机起吊之后,链条需要始终保持在一种拉紧的状态之下,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垫木不牢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运输机对人身安全威胁的情况,在进行吊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专人操作,并且安全之后才能够进行正常的作业。无论是设备的检修或者是零件的更换,任何一项与运输设备有关系的工作进行时,都需要保证控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并且需要制作指示牌来保证实际的工作安全。

1.3爆破工作的安全措施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爆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危险性非常高的工作。在炸药以及电雷管等相关的爆破材料上需要专业人员按照规定来管理和运输;在进行爆破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其处于临时支护的状态下来进行打眼工作。在支架前或者是支架顶部进行打眼的过程中,需要停止运输机等设备并且保证其处于关闭的状态;在进行引药的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顶板是完好的、支架是完整的,同时还需要避免出现电气设备以及导电体等在爆破工作地区附近进行工作,不能用雷管来代替竹棍和木管,同时在数量上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进行爆破之后,爆破地点避免出现炮灰被吹散,同时爆破动作人员以及队长、瓦斯的检查人员也需要重视爆破地点上的巡视,检查实际的通风、煤尘以及顶板、残留的爆破等问题和情况。如果在实际爆破工作中出现了拒爆的问题,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后沿整条路线进行原因查找与问题处理。

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技术工作效率

2.1不断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煤矿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实现监督检测系统与工作人员的关联,利用监督检测系统的定位功能,进而实现工作过程中的全程性监控。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供水急救以及紧急性的避险工作,通过自救系统以及通信联络等相关系统的建设来实现系统的问题性、设备的完善性、管理的全面性以及运行的有序性。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干部深入现场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跟班的队长需要规定一定的频率以及次数,同时也需要设定合理的间隔时间,还需要规定实际的走动区域以及走动线路,通过违规处罚等详细规定来要求检查人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时立刻安排专业人员来进行处理,对于其中无法处理的问题或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实现煤炭开采的安全性保障。

2.2重视机械设备的实际管理工作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来保障工作效率。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实现机械设备在故障出现时的及时排查,避免出现由于机械上的故障而引发安全上的故障。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设备检查与维修、维护机制,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重视责任的落实,在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之后则需要及时检查与维修机械设备,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2.3不断加大监督以及检查的力度

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牢记自身所肩负的生产责任以及安全管理责任,贯彻落实企业以及班组在各项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安全检查人员需要重视中班以及晚班等工作人员容易懈怠时间段的安全监督工作,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坚持原则,毫不留情,实现事故追查机制上的不断完善,最终将安全监督的检查工作深入到实际的生产之中。

2.4不断增强安全培训工作

在安全技术的培训方面需要重视安全技术教育和思想教育。开采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安全技术上的理论知识,把握事故发生规律,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及预防的对策,通过更加积极的方式来实现安全事故的处理。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掌握矿井开采方面的安全知识,并且能够实现其煤矿安全工作流程方面的充分了解,同时也需要掌握有毒或者是有害气体的实际防护措施,熟悉与掌握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以及作业流程。

3结语

第7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的发电、发热等行业所依靠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全国煤炭的需求量仍然较高,再加上受煤炭资源储量、分布以及国家环保标准等方面的影响,促使煤矿开采行业不断改革和创新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的科技水平。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频频爆出的煤矿安全事故也促使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视和投入,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一、煤矿工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工程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表现为:

1)深层井采矿技术。

深层井采矿技术,主要是适用于那些煤层岩石抗压力低、冲地压低以及地热危害较大的矿产区。这一技术的施工重点主要是矿压控制、井巷布置、深井通风以及热害、瓦斯、地压等的防治。它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技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深井围岩状态、深井场地环境变化以及相关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采挖方式,选用合适的设备设施以及支护技术,以确保深井采矿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硬顶开采技术。

硬顶开采技术主要分为硬顶煤开采技术和硬顶版开采技术。其中,硬顶煤开采技术属于综合型的煤矿开采,应用了顶煤深孔爆破技术、高压注水压裂技术等多项采矿技术,但这一技术的冒放性差、采煤块度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硬顶板开采技术属于控制类采矿技术,它通过对煤层低压和埋深的分析来控制煤层开采,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多与步距垮落技术结合使用,能够随时开采煤矿并使顶煤迅速破碎,有效提高了顶煤开采的回收率。

3)填充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对煤矿开采起到有效的安全辅助和保障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采用合适的填充物进行采空区填充,从而避免地表下沉和围岩崩落,缓解开采的压力。

4)倾斜厚层开采技术。

倾斜厚层开采技术是一种一次性的采煤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缓倾斜的厚煤层。它的技术要点在于加强支架结构的强度,避免发生滑倒、四连杆变形以及顶梁焊缝开裂等问题。同时,这一技术还对千斤顶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5)倾斜薄层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是相对于倾斜厚层技术而言的,主要针对的是缓倾斜的厚煤层,其技术特点具有安全性好、开采率高,设备体积小等特点,能够有效确保煤矿开采的高效率开展。

6)智能开采技术。

智能开采技术是煤矿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确实,目前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如自动化机械采煤技术、数字模拟采煤技术、遥控化采煤技术等,这些新型开采技术的科技含量较高,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诸多优点。

二、煤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煤矿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管理问题,面对当前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在今后的生产施工过程中,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通过采用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和保障煤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施工意识

煤矿企业要在思想上注重工程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树立和提高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1)煤矿企业要大力宣扬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工作中帮助和督促施工人员牢固树立施工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施工意识真正贯穿到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去。

2)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煤矿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将安全问题切实的放在生产管理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和落实“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并采用“一票否决”制度,对存在安全疑问或隐患的项目环节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健全煤矿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家法律以及行业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规定,实施煤矿施工安全责任机制,将煤矿生产的安全责任具体到一线施工小组或个人,并制定全面、清晰、合理的安全责任奖惩制度,完善煤矿生产安全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更好的确保煤矿开采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实施标准化、全面化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模式

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标准化和全面化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施工的质量安全,这也是确保煤矿开采施工安全的重要保护措施。因此,在煤矿开采施工过程中,煤矿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和业务活动中开展和实施标准化、全面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对施工作业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标准化的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的对煤矿开采施工进行细节划分,明确采矿工作每个环节、步骤和操作的质量安全标准,从而使煤矿开采施工作业更加符合“三全”安全系数指标要求,避免和减少施工作业中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煤矿施工安全的全面性监督

煤矿开采施工的安全性水平除了恰当、科学的管理控制外,还要加大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大力加强对开采施工安全管理的全面性监督控制,加强对煤矿施工安全管理在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的审核评定,从而更好的提高煤矿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三、结语

面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人们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煤矿企业必须要抓紧和强化对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本着经济、环保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煤矿开采技术的科技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还要重点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增强安全保护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煤矿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和推动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稳定、经济、安全、优质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陈伟.关于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10):10-11.

[2]令狐荣礼.浅议当代采矿技术发展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97-98.

第8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1大数据及其应用

大数据(BigData)一词来源于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表的名为《大数据:未来创新、竞争、生产力的指向标》(BigData:Thenextfrontierforinnovation,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的研究报告,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指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攫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讯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数据产生和增长速度快(Veloci-ty)、数据种类繁多(Variety)、数据规模不断增大(Volume)、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ablity)4V特征。大数据是一种新的预测工具,以其更有效、更及时的指示标亮相于世界。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悄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亚马逊通过分析消费者在该网站上的购买和浏览历史,推测消费者的喜好,以信息的形式或下次打开该网站时向买家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12306网站通过采集和分析旅客的订票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预测相关线路的客流量,指导和调控运力的分配,方便旅客的出行等等。大数据推动着人类生产活动各个领域数据观念的转变,较之传统数据观念(抽样分析、精确测量、探寻因果)更加注重全体的特征、事件处理的效率和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它正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数据革命。

2大数据与煤矿安全管理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强调煤矿安全生产,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追责制度为煤矿安全保驾护航。全社会对煤矿安全广泛关注,煤矿安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十几年,煤矿主要安全指标持续好转,2014年全国煤矿死亡人数931人,百万吨死亡率0.255。但是煤炭行业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依然是高危行业,没有摆脱事故高发的被动局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工矿商贸企业中,1/3以上的事故、近1/2的重大事故和3/4的特大事故都发生在煤矿企业。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需要从生产技术、安全系统管理、法律法规、职工教育等方面共同努力,其中安全管理是软性的,很容易被让位于生产目标,是提高安全水平的薄弱环节。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安全管理,能够丰富管理手段、完善管理系统,是推动煤矿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的有效手段。

2.1煤矿生产特征

近两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极不景气,但煤炭仍然是支持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础能源,其战略地位不可替代。煤炭开采行业十分特殊,涉及众多的科学技术领域,具有与其他工业截然不同的特点。

(1)我国绝大部分煤矿为井工开采,开采条件复杂,受到井田规模、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影响,开采方法多种多样。

(2)煤矿作业大部分位于地下深处,井下作业具有空间狭小、环境恶劣、作业场所不断变动等不利因素,各类事故难以有效控制,这对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3)煤矿生产过程复杂,须有开拓掘进系统、采煤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供电系统、压风系统、供水系统、瓦斯抽排系统等,要使各系统相互协调、安全高效运转十分不易。

2.2煤矿数据特征

(1)数据规模大。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是很重要的动态数据,包括了以瓦斯为主的环境监测数据、设备信息、井下人员信息及空间信息等测量数据。

(2)数据的种类繁多。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数据类型可分为原始瞬时值、平均值、累计值等结构化数据,同时还存在着矿图数据、监控视频及图像数据、应急知识、事故案例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且此类数据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3)数据价值密度低。井下各种类型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运行,严密监控生产环境和设备运行状况。不间断监测产生大量的数据与从中所要获取的知识成反比。

(4)数据产生和增长速度快。物联网与自动化联合应用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涵盖越来越多的子系统:瓦斯监测系统、通风网络监测系统、矿压监测系统、人员考勤系统等,形成一个庞大又关系密切系统网。各系统的24h不间断运行、设备的实时监测产生大量的数据,并持续快速增长。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煤矿数据具备大数据的4V特征,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并预测煤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收集与生产现象相关的全部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不同数据值之间的数理关系,得出它们的相关关系,预测生产过程的安全状况。大数据下的相关关系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新的视角,依靠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有效降低人为直觉判断中的错误。助力构建以数据、技术、思维为轴心的安全管理系统。

3大数据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3.1大数据变革管理思维,增强系统安全观念

小数据时代下的直线思维侧重于数据的精确性,致力于提高样本数据的精确性,运用先进的算法寻找事物规律,指导安全生产工作,这种方式不能完全应对煤矿这一庞大复杂的生产系统。煤矿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应用,产生海量的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包括矿山地质数据、以瓦斯为主的环境监测数据、矿图数据、GIS数据、监控视频及图像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约占5%,能够用于传统数据库,也是技术人员重点分析的数据。剩下大量格式不一、混杂的非结构化数据依然没有被开发和利用。若想进一步应对煤矿复杂的安全生产系统,就必须转变思维,降低对数据精确性的追求,接受和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混杂数据。海量纷杂的数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强大的分析工具为全样本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大数据技术分析煤矿全体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比精确的、少量的样本数据更适合煤矿系统复杂的特点,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寻找通过传统方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降低人为主观意识的错误,支持安全决策。

3.2大数据技术提高设备运转可靠度,监测设备健康运行

随着煤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矿山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设备管理大多是在设备出了问题以后再进行维修,这样既增加了维修难度,又耽误生产,增加生产成本,也加大事故的风险。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矿井通风机是煤矿的核心设备,它运行正常与否对煤矿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在通风机上安装传感器,记录风压、风量、转速、振幅、声音等,收集所有的数据,分析预测通风机工况点的变化位置、个体特性曲线等,捕捉设备要出故障的信号,比如发动机的声音、振幅异常等,系统把这些异常情况与正常情况进行对比,就会知道问题所在。尽早发现异常,系统可以提示工作人员在故障之前采取相应措施。较之设备故障造成停产的损失,收集和分析数据所花费的人力和财力要小得多,而安全系数要高得多。

3.3大数据技术提供事故分析新视角,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事故的处理主要是事后追查。事故发生后,应用事故的致损因果连锁模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教育广大煤矿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这种事后追查有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没有对安全生产中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寻找出事故内在规律和模式。如对瓦斯爆炸事故的直观认识主要从氧气浓度、甲烷浓度、火源三方面入手,再找人、设备和管理上的原因,这种事故调查方式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全面,对瓦斯爆炸的分析研究大多是在实验室或模拟硐室中进行,忽略了井下的实际环境,无法有效分析其他因素对瓦斯爆炸的影响,所以用系统的视角看待瓦斯事故,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瓦斯事故更为全面。收集矿井(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区域的参数,包括瓦斯浓度、氧气浓度、空气参数、抽采参数、设备运行参数、煤层赋存特征参数、通风参数、巷道参数等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挖掘出除了3个主要因素以外的相关环境因素,建立瓦斯爆炸事故数学预测模型,指导井下其他工作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从更多的角度预防事故的发生,真正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比传统的事故分析更有意义。

4结论

第9篇:煤矿安全技术管理范文

1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1.1瓦斯检测网络系统的应用

煤矿开采生产面临的最主要安全问题即为瓦斯爆炸,导致煤矿开采生产出现瓦斯风险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瓦斯爆炸引发存在三种必要条件,分别是一定的瓦斯浓度、一定的温度或者明火、一定的氧气浓度。为了应对瓦斯风险事故,现阶段煤矿企业不断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利用,以构建起有效的瓦斯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全面的瓦斯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地面中心站、传输设备以及传感器等构成,有效作用于煤矿瓦斯数据收集、输出以及处理等工作。

1.2通风网络监测系统的应用

煤矿通风网络监测系统框图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中煤矿通风计算机网络监测系统的应用,煤炭企业经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将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的数据信息展开解析,以对煤矿通风网络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并不断提出有利于改善煤矿通风网络系统的有效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煤矿通风网络系统与煤矿瓦斯监测网络系统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往往会将煤矿通风网络系统与煤矿瓦斯监测网络系统进行有机整合,煤矿通风网络监测系统框图。

2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意义

2.1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系数提升

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对监督管理领域进行拓宽,由网络动态管理替代以往单一静态管理,如此在煤矿开采生产期间一经存在相关故障,计算机系统便会进行及时的反应,便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采取防护措施。鉴于此,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经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便能够显著促进安全管理管理系数提升,最终实现煤矿开采生产疗效的提升。

2.2促进煤矿瓦斯检测精准度改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煤矿企业均采用人工的方式对瓦斯进行检测,并有人工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一定程度使得检测结果与实际瓦斯情况存在偏差,从而难以对瓦斯突发状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出现。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被应用与煤矿安全管理中,能够将经计算机检测的瓦斯数据进行长时间的保存,以便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对过往数据展开全面、系统对比分析,以保障对瓦斯风险事故评估、预测的科学合理性,并就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极大地提升煤矿开采生产安全性。

2.3促进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营运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煤矿企业更有效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推广应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逐步被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渗透。特别就煤矿瓦斯监督管理应用方面,网络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难以更替的角色,有效地为煤矿企业各级部门指引管理方向,并对部门管理准则指导进行不断规范完善,积极促进煤矿企业各项生产管理的开展。由此可见,煤矿企业应当不断提升对企业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资金、组织投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安全管理效能,积极促进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营运和谐发展。

3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有效发展措施

3.1选取科学合理的系统种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面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独自开发的安全管理系统、联合开发的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开发的安全管理系统等。煤矿企业在选取安全管理系统种类过程中,务必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状况,遵循科学合理性、实用性及成熟性等选取原则;并且,选取的系统一定要以满足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出发点,要切实兼容于企业自身原本网络系统。

3.2提升组织管理力度

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的组织管理为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提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组织管理力度,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以促使煤矿安全管理逐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3.3强化信息标准化构建

构建信息标准化属于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常规内容,属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煤矿企业要强化信息标准化构建,自我国现行标准及煤矿市场规范角度出发,完善企业信息文档分类工作,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

3.4构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安全管理团队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这就要求配备一个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安全管理团队,煤矿企业要不断开展对安全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工作,为煤矿安全管理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