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医学道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道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道德教育

第1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1.1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基层建设的必要前提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职业道德教育为免费医学定向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免费医学定向生大学毕业后将直接踏入基层、服务人民,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要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至关重要的一项。培养出富有职业道德的医学生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

现如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瓶颈期。长期以来,国内都存在“患者多、医生少”的状况,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需求。然而,部分医德修养低、看重名利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难以抗拒金钱的诱惑,逐渐显现出不少的腐败现象,如收受红包、滥用药物、小病大治等,导致医疗纠纷越来越严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1.3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其自身成长的发展需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把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认为影响患者健康状况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医生的服务不仅要医治患者生理上的病痛,还应承担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心理状态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这就要求基层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全面的人文科学、心理学、法学等知识。免费医学定向生作为基层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他们除了要学专习业知识和掌握技能操作外,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敬岗爱业,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基层全科医生的要求。

2加强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加强临床实践

医学道德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内核的根本途径。让免费医学定向生早期参加一系列的有关临床实践活动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一条必经之路。临床实践不仅能够把医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也是免费医学定向生接触社会、服务群众的途径,此时将形成职业道德的初意识。因此,可通过开展临床实践活动,应用多种的教育形式与手段,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暑期临床见习活动、体验急救中心志愿者的一天等,使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敬业精神得到展现,职业道德得到升华,引导免费医学定向生走向正确的道德之路。

2.2加强师德建设

韩愈《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止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传道”,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重点在于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起到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也会趁机涌进校园,冲击高校部分教师的思想。因此,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是所有高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一支专业强、职业素养高、道德品质良好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通过自己的正确言行激励、引导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2.3开展自我教育

进入临床工作以后,医学生提前接触社会。除了以上所述各方面之外,还应注重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自律性培养。通过自我道德能力的培养,使免费医学定向生摆正自身的高校角色的位置,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面角色,完成由“要我”到“我要”的转变。第一,实施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尽可能达到医学与人文教育课程理想的一体化。第二,开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应当注重实践教育,形式可不固定于课堂,选择报告、讲座、演讲、辩论、参观访问等形式,也可借媒体传播职业道德,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潜意识里无形地引导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职业道德观往好的发展。第三,开展免费医学定向生的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可通过同学们反馈的信息,对症处理,向正面引导。第四,深入临床工作,利用学校安排的医院见习、实习,写出自身的心得体会,学生将会对这段时期所学有深入的反思。

3结语

第2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道德教育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27-02

【Abstract】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ty education to med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nalyze the humanity character of medicine.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ity cultiv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link poin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humanity education, and to exploit the new way of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on the base of humanity education and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Humanit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与探索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四有人才,适应医学的飞速发展,必须对整体医学教育进行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这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如何顺利的完成这项任务,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理解人文素质教育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只有首先明确这一问题,才能缕顺我们的思想,防止盲目行为的产生,在以往的教育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点,实现良好的过渡,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明确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医学本身具有人文科学性质

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它具有精神活动和社会关系,并能动的改造世界(包括社会、环境、人体本身)。另外,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依赖于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些学科已经或正在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方法和途径,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还突出的表现为: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是以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关爱为基础的,它能充分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真谛。[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是人们对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的重新发现,是人们对医学本质的进一步反思。新的医学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达到全世界的共识。

随着当代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建设,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在科技与市场正负双向影响下,如何让医学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是对医学的人文基础的考验。

因此,医学人文科学性质是当代医学前进的保证,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在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使他们共同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防治疾病而刻苦钻研。

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反思医学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并强化医学教育的人文底蕴,使受教育者认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形成坚定的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掌握人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2]

2.医学教育应包含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具有人文科学性质,毋庸置疑,医学教育应包含人文素质教育。

21世纪所期望的医生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更应该是交流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卫生的管理者和保健者。这就要求从刚刚步入医学领域的医学生开始就要准备充当这些众多的角色,承担重大使命。因此,医学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上,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简言之,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是统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中国自古就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人文素质”一般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具体地说,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自身的基本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于其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3.合格的医学生应是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医学社会化的趋势,使医学生面对新的挑战。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既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参与,也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参与。新一代医生应从传统的局部论和外因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大卫生观念和全新的健康理念,能够从心理、社会和生物学角度去考虑问题,研究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涉及到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关系),对未来整体医学事业进行筹划和管理。

可见,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医学生只有向全方位发展,才能肩负起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医学道德进步的重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社会责任感,真正肩负起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使命。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1.道德的养成是在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产生

正如前述,“人文素质”主要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它与人们从出生开始所接触的家庭、环境、亲友以及传统习惯、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范围广泛,大到对整个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理解与探讨,小到对于个人正义与职责、个人关系、个人追求、信仰、生活品味等方面问题的体会与感悟。而道德本身则是在这种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的德性则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塑造出来的。道德只有落实于每个人,落实于人们的内心,成为人格的一种稳定气质,才真正有持久和巨大的力量。当然,强化的道德教条会对道德养成产生一定作用,但是,只有在趋于一致的、正确的人文背景下,高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才能纳入我们的个性和本性中,产生一种不假思索但却自然而然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像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这种道德境界是需要长期磨练的,需要在人文精神这片沃土上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道德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医学院校陆续开展起来,包括医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医学伦理学以及“两课”的教学,与此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新型的医学人文学课程,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生命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等,营造出充满生机的人文教学氛围。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人文学科的教育是否完全等同。人文素质教育以医学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简单灌输,它是人文精神在个体中的渗透与升华。[3]它要求学生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与熏陶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要包含道德教育。只有道德教育才能把众多分支的医学人文科学联系起来,形成他们相互交叉的节点,形成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的线索与准绳。道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力保证

1.道德教育为人文素质教育指明方向

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人文科学发展存在不同方向。这明显体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思想家、哲学家对于人文发展的不同理解。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进行筛选,但为了保证知识的历史性与全面性,我们要把不同的思潮介绍给学生。这样就很难避免学生甚至教师出现个人偏见,产生信仰偏差。

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随着历史的变迁,道德发展的主线始终是积极向上的,而且东西方对于道德问题的理解也都是趋于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善和公正。

因此,正确的道德教育能够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2.道德教育以原则和规范的形式体现出人文素质的升华

道德教育的基点是他律,当人们确实处于迷茫、困惑和矛盾时,道德原则就像一把利刃,能彻底斩断这些乱麻。因为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用时间和实践证明出的公理。我们向往道德品质的自然形成与内化,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道德他律的巨大作用。道德原则和规范就像是一种温柔的法律,捍卫人类的尊严。

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并能以此为标准,对所学的人文科学知识进行精确的把握和理智的分析,实现人文素质的升华。

四、道德教育应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清楚了人文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后,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如何做到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1.道德教育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

道德教育工作除了有专门教师对道德观念、原则进行强化外,这一任务还应落实到承担其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身上(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溶入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大系统中,伴随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教育,调整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侧重点。

对于医学院校,道德教育的调整更是至关重要。例如,在早期学生学习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阶段,在泛泛的人文知识的背景下,结合医学史、医学美学等,搞好职业理想和专业思想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到了学生学习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随着医学知识的加深,医德教育应伴随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的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建立对于医德的感性认识,结合典型事例,开展讨论与分析,并就一些问题展开辩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医德情感转化为医德意志和医德信念;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要进一步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过渡,如何深刻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并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难题,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此阶段是分散的教学形式,所以要求学生在重温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的基础上,由不同专业相应的代教老师来共同完成启发、点拨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变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在整体教学工作中,渗透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

以往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搞好本专业的知识,使学生在专业水平上有所建树。但同时,教师的优秀品质,为人师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随着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除了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在从事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道德教育的力度不仅仅表现为潜在的影响,而是形成对学生思想的显著感染与激发,使每个学生从他身边的教师那里体会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修养、较宽知识面、有学术造诣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键。

此外,在道德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提高道德行为的主动性,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等也是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手段。

总之,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是进行道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然而,我们整体的道德教育历程还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道路,我们只有积极探索、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弥补不足,才能使高校整体素质教育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金钟.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J].医学与哲学,2003(3):10

第3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用生活中和人体某些结构、功能相似的事物进行比喻,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子宫固定装置的韧带有四种,各韧带及功能往往混淆。可将蝙蝠衫的衣袖假设为阔韧带的位置,人的躯干示子宫,如果两侧用力拉住蝙蝠衫的衣袖,躯干自然不会左右摆动了。学生就能很快明白阔韧带的位置及功能。用儿童游戏中的“抬轿子”来比喻子宫主韧带。游戏中的两人的双手示主韧带,坐在双手上的儿童臀部示子宫颈,双手作用主要托住儿童,不至于往下掉,子宫主韧带的功能、位置就不言而喻了。骶子宫韧带用“老鹰叼小鸡”来显示,游戏中后面的人抓住前面人衣服后部、手及衣服即为韧带的位置,在游戏中人腰部均为前屈,所以骶子宫韧带的功能就是维持子宫前屈。这样的比喻,生活气息浓,通俗易懂,易学易记,大大降低了知识难度阈值,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运用比喻法讲解《生理学》

在生理学的理论授课中,有些知识较难理解,可通过“说笑话”、“讲名言”、“打比方”,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理解记忆,一次就达成了教学目标。

1“说笑话”如讲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其中的绝缘性使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假设无绝缘性,且脸部皮肤的痛觉传入纤维与臀部皮肤的痛觉传入纤维走行在同一神经干内,那么打一下“脸”就会“屁股”痛,打“屁股”就会“脸”痛。学生听到这里便会哈哈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加深了对绝缘性的理解。

2“讲名言”在讲“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作用”时,举古人曾“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

从生理学角度,运用的就是痛觉的刺激使上行激动作用增强,而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保持觉醒,避免瞌睡的。再如讲嗅觉是适应现象时,举名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是就是嗅觉的适应,并且包含深奥的哲理,给同学讲一讲,不但加深对嗅觉适应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且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打比方”在讲突触延搁时,举一个跑步时“比喻”。如一人单纯跑100米,耗时很短即达终点,但如100米中间有一条河(相当于突触),那么该人再跑这100米时,要过河,首先要脱衣服,游过去,再穿上衣服(相当于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后膜受体结合),然后才跑到终点,耗时很多,所以要耽误一段时间。这样通过这个“比喻”同学对突触延搁的理解更深刻,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更浓厚。

运用比喻法讲解《免疫学》

在学习免疫学常遇到的困难是概念抽象、头绪繁多、推理曲折,尤其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双重性和歧义性等困难。若运用比喻法,可以生动形象地阐明免疫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1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抗原只能在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性质即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比喻时,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作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一种抗原结合,这种钥匙和锁的特异关系好比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关系一样。钥匙与锁这一对物品为众人所熟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用这个比喻可以使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易于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对特异性有了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淋巴细胞的再循环T、B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定居,接受抗原的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同时也有一部分淋巴细胞随淋巴液进入血流到达组织,在组织内接受抗原的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并且可以再回到淋巴结,这样周而复始进行着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可把人体比作城市,人体内的淋巴结比作派出所,淋巴细胞比作民警,民警不能只待在派出所的办公室内,而应该在街道上巡逻,发现罪犯进行打击,好比淋巴细胞从淋巴结内进入血液到达组织,对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免疫应答,产生抗反应,清除病原微生物,以保证机体的健康。通过这个比喻,使学生认识到淋巴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其功能就是防御抵抗外来物质的侵袭,其中把淋巴细胞比作巡逻的民警,生动活泼,一目了然,学生易懂好记。

第4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施导 情感 知识获取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却在相机诱导。”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起积极的引导、指导作用。“施教之法,贵在启导”。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施导,如何有效地施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导在情感的建立和交流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感情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建立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记得一次听课,上课老师拿出用铁丝制成的教具——两个圆、两个三角形和两条平行线段(、、=),对学生说:“今天老师不用笔和墨来作一幅画。”学生惊奇地看着他,他把教具逐个吸附在黑板上,一幅图画慢慢地形成了(如图)。

妈:儿子,你在外

面又打架了!

“真没想到!”学生惊叹道。“我给这幅画配上团结友爱的解说词,你们觉得怎样?”“好,也可以是两个好朋友。”“手拉手。”……学生完全进入了兴奋状态。“你们能用这些图形作画,并配上解说词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如图),还配有贴切、诙谐的解说词。真正将“圆、三角形、平行线段”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赋予了动感、情感和生命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蕴含的美,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师生之间形成了默契交融的情感,心灵碰撞出火花,合奏出和谐的乐章。

二、导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一)导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讲《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由于暴风雨的影响,我市很多地方的电线结满了冰,把电线杆压得东倒西歪,很多工人都被紧急调去抢修,电力设施工人在竖电线杆时,怎样才能保证电线竿不易倾倒呢?”从生活中的事例诱导学生由疑到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去讨论,必能使新课的讲授有活力和魅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得便人愉快。”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做到这一点。

(二)导在重难点的突破上,留给学生质疑与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每节知识都有重难点,有时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上。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学习重难点处需注意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方法进行推理。这样便可以使教学中的重难点这一“堡垒”不攻自破,为学生的学条条“捷径”。

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一课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重点之一,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设计一系列问题:(1)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一直线垂直,该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2)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直线垂直,该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3)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该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4)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该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要求学生用笔作直线,桌面当平面,在实践中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导在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上,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的一大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层层拓展、步步深入展开探究活动,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明确地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掌握问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例如:(双曲线性质的探求)问题:给出一个具体的双曲线■-■=1(a>0,b>0),请想办法作出其大致形状?刚面对这个问题时学生会不知所措,老师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影响双曲线形状的若干因素(可类比前面椭圆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首先会意识到影响双曲线形状的几个因素:范围,对称性,开口大小。问题是:如何衡量开口大小呢?开口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过讨论会得到答案:跟a、b的值有关,有什么关系呢?在此之前你是否见过双曲线?学生通过合作研究,结合前面学过的函数与y=■的图像的类比会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形状主要由其渐近线决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双曲线■-■=1有没有渐近线?如何探求渐近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猜测、验证(取点逼近)等方式探求渐近线方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有关研究曲线形态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能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升华,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合作精神,明白了集思广益攻克难点的道理。

(四)导在规律揭示上,助学生归纳、概括知识。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律、概念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的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在教学中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①对于有关概念的概括,注重引导学生从相关诸多因素中,抽取出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因素进行概括;②对有关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的过程及步骤进行归纳概括。③对于有些计算公式,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由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理解深、记得牢、用得活。同时,还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导在成功的激励上,激发学习热情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子过,不如奖子长”,教师的一次微笑,一个肯定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表扬的话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更有力量。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适时给予真诚的鼓励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激活思维的兴奋剂。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分层次评价指导:1.赞誉、鞭策优秀生,2.肯定、鼓励中等生,3.宽容、激励后进生。例如,在课堂上我总是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如:“很好”,“不错”,“很接近”,“再想想”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激励性地评价学生,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必然会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体,但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有限,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难免受挫,把他们及时引到“正确轨道”上是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聆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作为教学实际的出发点,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帮助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5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中学生

一、引言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体厅函[2004]33 号)。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漳州市芗城区四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了查阅文献法: 查阅阅读中国期刊网中有关舞蹈、教学的资料,参考有关论文若干篇,为舞蹈引入中学课教学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70份(男生80份,女生90份),回收100%,有效问卷168份(男生78份,女生90份)有效率99%。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专家咨询法:对漳州市中学的多位校长、专家进行咨询、访问。

3.结果与分析

(1)对中学生是否喜爱舞蹈及其原因调查

大部分学生喜爱舞蹈运动,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生喜欢舞蹈这一项目。而且女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高于男生。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学校开设舞蹈课,54%男生、67%女生愿意参加学习。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赞同学校开设舞蹈课的男生占31%、女生占60%(表略)。

为何青少年会对舞蹈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舞蹈所具有的特点。从表2中可以发现中学生对学习舞蹈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气质。第二,可以促进交流。第三,可以健身娱乐。青少年在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他们实现自我的需要和欲望不断增长,努力摆脱父母家庭的影响,要求获得人格上的独立。舞蹈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在音乐中,练习者可以尽情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

少数学生否定舞蹈运动,假如开设专门的舞蹈班,您愿意接触和学习吗?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约23%的男生不喜欢舞蹈。他们认为舞蹈是属于女孩子的,缺少阳刚气;还有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对自己缺乏信心,怕跳出来难看,被人耻笑。舞蹈不值得学习,少数学生认为学习舞蹈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

(2)对艺术教育引入舞蹈教学的看法调查

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有了明确的认识,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辞海》中对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解释为“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态美及艺术气质,舞蹈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运动。当学生在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仅能达到一般运动健身的目的,而且还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锻炼人的肌体,愉悦人的身心,塑造美的形象与气质,使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

您喜欢什么样的舞蹈呢?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男生比较喜欢的舞蹈类型依次是街舞38.46%、原生态舞19.23%、现代舞19.23%、时尚舞11.53%、民族民间舞11.53%;女生比较喜欢的舞蹈类型依次是现代舞46.66%、时尚舞20%、民族民间舞20%、街舞6.66%、原生态舞3.33%。男生还是比较喜欢动率感较强的街舞,粗狂豪放淳朴自然的原生态舞。女生比较喜欢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积极向上的现代舞,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时尚舞。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学校学习,师资力量是男生们想学习舞蹈最先考虑的因素,师资的好坏决定着舞蹈教学质量的好坏。女生认为专业的舞蹈工作室、学费是影响考虑舞蹈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有着很大影响的因素就是舞蹈的学习环境,舞蹈教室环境与设备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与学生们的心情。

四、结论与建议

1.中学艺术教育课导入舞蹈教学是可行的,必然的

舞蹈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是中学艺术教育教学很好的内容之一,是值得推广的项目。舞蹈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传授健身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娱乐生活,增强自信心,培养气质和兴趣爱好、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其在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所以中学艺术教育课导入舞蹈教学是必然的。

2.逐步在中学推广舞蹈教学,教师是关键

提倡体育艺术2+1项目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不到十年。高等师范大学、师范院校开设舞蹈专业的很少,较专业的舞蹈人才很匮乏。为适应社会需求,需要大量培养专业的教师,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在技能、理论、教法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的再培训力度,使舞蹈教师教育知识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科研能力创新化。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

《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和应用舞蹈的MCAI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利民.让舞蹈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J]. 考试周刊,2008,

(22):75.

[2]丁晶.浅谈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J].大舞台,2010,

(10):57

[3]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4]彭强.试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教育研究

2010,(7):90-92

第6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更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责任感。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所谓的专业性并不是指音乐学院舞蹈学的专业化,而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随意性的教学,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已经逐步的规范化,同时也在逐渐的形成属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有的规范性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设施的规范化。目前我国很多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设施都已经纷纷开始建立,很多舞蹈教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场地,以及一些配套教学设施也已经开始引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专业性。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舞蹈教学的内容已经被限定了,例如选修课的设置,很多舞蹈教学都已经开始设置了“幼儿舞蹈入门、编排”等专业。同时要求舞蹈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前教育机构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

2.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主要是表现在教学对象和服务对象都具有针对性。首先,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对象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将会走上幼师等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岗位,学前教育工作者与普通的教师不同,需要具备很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教育儿童。其次是服务对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服务。目前我国很多儿童的家长为了培养儿童的各项兴趣和爱好。因此,可以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也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

3.创新性。所谓的创新性,就是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改变。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舞蹈的编排和舞蹈的主题两个方面的创新。例如:民族舞蹈中很多动作并能适应儿童的身体发展,现代舞等很多高难度动作也不能让儿童接受,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难度高的舞蹈动作进行改良,以此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动脑、会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舞蹈思维。

二、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

(一)从学科涉猎范围角度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内容更加全面

舞蹈教学所涉猎的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配合音乐把舞蹈展现出来,而是将很多民族舞蹈元素和相关知识与其相融合。从舞蹈产生时,很多人对舞蹈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德国著名的理论家恩格斯曾经这样评论印第安人的舞蹈“舞蹈俨然就是所有宗教祭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很多民族舞蹈也是如此,例如藏族人民在藏历年的第一天举行藏历年的开幕活动时,有十多个舞童围城一圈跳起来了大斧头舞,以此来欢庆藏历年的到来。由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随着舞蹈教学课堂的不断改进和拓展,这些民族舞蹈走进了课堂,让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越来越全面。

(二)从应用角度看,有助于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舞蹈教学可以说是典型的教学案例。舞蹈教学主要是将与舞动相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都知道,学习舞蹈不仅是要学习简单的动作,还有领略其中的动作要领,而每一个舞蹈动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只有按照规范去做每一个动作,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将一套舞蹈动作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舞蹈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去支撑,而舞蹈也恰好能够将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从学生角度看,有助于发挥学前教育的培养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学生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编排舞蹈的能力。编排舞蹈不仅仅是按照音乐的节拍作出每一个动作,还要考虑多种因素,这样才能编排出适合学前教育儿童的舞蹈,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编排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舞蹈教学恰好能够满足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需求。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展现的能力。众所周知“台上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艺术领域亘古不变的道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还要学习自己创作作品,如何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到作品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舞蹈动作中,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舞蹈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作用。

(四)从课程设置角度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逐渐符合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舞蹈教学,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逐渐与学前教育机构接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设置。现阶段,我国很多师范类、中专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其教学内容考虑了很多元素,包括了学前教育幼儿年龄段身心和思维的发展特点等。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和“‘师、教、幼儿’的统一发展”。以此,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更加符合学前教育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对舞蹈教学的课程比例安排,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范畴中,涉及到了很多民族风元素,那么很多舞蹈教师在安排课程时会将这部分元素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配合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也可以逐渐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工作的内容紧密联系。

第7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电气工程 学生指导

电气工程专业认证首要的关键问题是判断培养目标、学生指导、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是否符合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在学生指导方面,我院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围绕“提升专业兴趣、提供成长辅导、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指导方案,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和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效果明显,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一、学习指导

我院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依托专业教师以及各教学、科研团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增强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院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对学生就选课和学业上的问题进行指导,并针对专业导师制定了《长沙理工大学本科生导师工作条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专业教师除教学计划指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以外,还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学生学习、考研、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的指导。

(二)学校将《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重点介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发展前景、教学管理制度、学习目标要求等,指导新生开展学业规划,明确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工作辅导员及班主任认真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提升学生生活自理、心理自控和学习自律能力,对后进学生实施重点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重点学生学业预警教育管理的暂行办法》,加强跟踪教育和帮扶指导,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四)各年级辅导员负责进行学风督导,督促学生抵制不良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长深入到低年级班级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经验交流、考研经验交流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综合素质指导

我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思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靠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定期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红帽子志愿服务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

三、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核心工作,同时也是学院和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从学生入校开始,学院即实施四年不间断,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分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准备、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长沙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开辟有“就业指导专栏”,利用该栏目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准确定位;建设职业测评系统,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等进行分析测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利用多种就业信息通道(例如,长沙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学院网站、年级QQ群和飞信群等),确保每一条就业信息及时顺畅地传递给每位同学;邀请优秀校友开展专题报告会,从企业选人、用人的专业角度向毕业生传授求职前应有的技能、心态和素质准备,并传授职业经验;专业任课教师利用课堂和平时的接触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就业计划,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关系单位、各地校友、科研合作伙伴联系,建立本专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平台,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正确指导学生择业。

四、心理健康指导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讲座,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勇于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定期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明确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感,提升倾听等基本技能;建立“心情驿站”大学生成长辅导室,开展每年一期的“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心理沙龙;坚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工作,根据排查结果有效化解学生心理障碍,积极做好重点学生的情况跟踪反馈工作;建立心理健康周报、月报制度,并将周报、月报工作规范化、具体化。近两年来,学院在每学期初开展心理健康排查工作4次,成功进行了18例重点心理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心情驿站”的学业个体辅导谈话进行了500多人次的约谈,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力地遏制了系列违纪情况的滋生,及时地疏导了部分学生的心理郁结和内心困惑,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概率。

五、结束语

通过多年实践,我院已形成了定期指导、事件触发与日常性咨询指导相结合的学生指导工作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助其成才。上述认识和体会希望能为兄弟高校顺利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凯, 金尚忠, 孙彩霞等.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 2011(5): 51-55.

[2]程明. 电气工程本科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 120-122.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 通用标准. http:///column.php?cid=17.

第8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的当今社会,积极将心理学植入教育当中,洞察呵护初高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是对新时代下教师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对心理学进行综合概括;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今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介绍。最后,对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希望该课题的探讨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活”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习环境,让初、高中学生在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引言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深刻的诠释了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如何借助各种手段完善呵护初高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里,是时代为我们每个教育者提出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浅谈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做到客观公正的分析。

一、 心理学概括

(一)、心理学概括

心理学,顾名恩义,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科学。由于它的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非常多,和教育工作联系密切的就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二)、初高中学生心理状况

初、高中学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承载着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重任,也是我们延续五千年文明辉煌史的希望。因此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情操,都是至关重要地。目前,中学生年龄段普遍在12岁——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嘘声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度过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型交织在一起。而高中生年龄段一般在14岁——1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相对比较敏感,处于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相互冲突的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会易形成孤独、自卑等心里障碍。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课堂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通过心理学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开展或者改善课堂活动。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一样,对事物的兴趣与理解有着大相径庭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根据年龄,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随着意志力的发展,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显著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表明,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而12岁以后则是30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在这些时间段里面进行传授,而其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等,既避开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帮助教师重组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真实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综合能力。其实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学生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导致材学不但给老师有效教学提出了难题,还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碍,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使之达到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是除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外,毫无疑问需要教育心理学的辅助的。

例如在教授12 个表示月份的单词时。这些单词不仅发音长而且难于拼写,要求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完全记住或背出这些月份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从上学期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并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会有意识地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由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记忆并掌握有关日期、星期和天气的词汇。教师还可结合人的学习记忆曲线走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和复习时间计划表,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帮助教师科学对待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

兵法有云:知己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细致辅导,降低学生在知识吸纳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担忧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改进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曾经就读于本校的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愿与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助老师。通过我私下了解与耐心沟通,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我又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很好,因此我推荐他做了班级的足球队长。通过组织球赛,让这个本来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了信心,也通过比赛慢慢和曾经生疏的同学建立了友谊。

总之,科学的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我们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初、高中学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速学生心理成熟,使其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民教师应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心理学伴随着我们教师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施江玉,李辉.《对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01期

第9篇:医学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导学案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用教学内容和预备知识编制成的,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近年来,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开始流行,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教育模式“师授生受”的弊端,顺应了现代教育提倡的由“教师本位”逐渐转向“学生本位”的教学思路。

1 医用化学的教学前况

医用化学是我校为护理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内容涵盖了与后续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知识,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该专业学员总体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较弱,因此在医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员普遍感觉上课听讲吃力,对学习失去自信心,导致教员很难按计划顺利展开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基于导学案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对基于导学案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本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自学、课上交流、课后进阶三个环节。

2.1 课前自学环节

笔者根据学员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用化学的学科特点,以章节为单位编写了“医用化学导学案”,每份导学案均包含“学习目标”、“温故”、“探究”、“归纳”、“拓展”五个步骤(见表1)。学员每两个班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导学案和教材为依托,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前自学环节。学习小组的成立,给学员构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员自主学习的效果。学员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能够有目标地进行自主学习,每找到一个答案,每完成一个问题,都能感受到学习、思考带来的收获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导学案的课前自学环节目标明确,五个步骤逐层递进,引导学员做好了课前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2.2 课上交流环节

由于导学案的引入,笔者对医用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使课堂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与导学案的递进思路和谐统一,相互呼应。由于导学案发挥了良好的课前导学作用,学员听讲吃力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教员能更为有效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层次也得以提升。笔者在课堂设计上增加了“学员上台讲”、“区队辩论”等环节,充分给予学员展示自学效果、展露思辨能力、展现团队风采的空间。这一措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完成了从“被迫学习、痛苦学习”到“自觉学习、快乐学习”的态度转变。

2.3 课后进阶环节

笔者对课后作业的形式做了大胆改革,用导学案的第五个步骤——“拓展”代替了过去的课后习题。拓展步骤的问题是基于章节知识之上的思维和方法的延伸,旨在引导学员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进一步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灵活的课后作业方式受到了学员的认可,学员摆脱了枯燥习题的烦恼,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反思,归纳自己的学习收获,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知识、方法、思维等方面的准备。

基于导学案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为学员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员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日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促进了教员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因此,基于导学案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整体提高的作用。

3 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基于导学案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3.1 导学案的编写需进一步完善

导学案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其思路和内容将直接影响本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思路方面,导学案的引入,归根到底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在下一步的改进中应注意,导学案的整体设计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与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内容方面,笔者编写的第一版“医用化学导学案”,主要偏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下一阶段,拟注重于情感、态度与方法等因素的介入和引导;每个环节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拟根据章节内容的具体特点力求多样化、多元化;“拓展”步骤需增加问题的数量,难度呈梯度排列,便于学员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

3.2 课堂上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要把握好“度”

“学员上台讲”、“区队辩论”等环节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多元化,学员踊跃参与,将课堂气氛推向。但在具体实施中,该环节占用时间较多,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容易失去控制;由于学员很难理性把握情绪,往往整堂课都沉浸在上台讲或辩论的兴奋中,影响了课堂其它环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下一步的实践中,应充分考量该环节的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的作用,并将其弊端降到最低。

3.3 避免课前自学环节流于形式

由于学员队管理的特殊性和一些学员自觉性较差,课前自学环节容易流于形式,在质量上无法保障,因而直接影响了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对学期的课程活动安排整体把握,增进与学员队干部的沟通,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学员的课前自学环节能保质保量完成。

两年来,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本教学模式反复进行调整、修改,基于导学案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已初具雏形,如何使本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促进教学,将是笔者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 刘宝团.“学案导学”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民族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