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第1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铁路运输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日常出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要想保证铁路运输的质量,就必须要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且还有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存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各个行业、各种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铁路运输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铁路运输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铁路运输设备正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同时,在运输形式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在综合分析实际情况后发现,在现阶段的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随着设备的优化和完善而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1]。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比比皆是,与此同时,也没有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制度和措施来对其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并没有提前对运输设备进行检查,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安全隐患存在其中。还有部分地区在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所以将工作重心和重点全部放在定期的检查、宣传方面,并没有与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只是单纯停留在一些表面的工作上,安全管理工作通常都是走形式化路线。

2.2铁路设备故障

近年来,综合考虑铁路运输的实际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我国铁路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基本上全部投入生产力的提升方面。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不断加大对铁路的改造和换代升级,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没有关注铁路的安全问题,这样也会直接导致运输的管理难度居高不下和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如果是处于高峰期时,那么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客运方面。客运站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将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很容易出现旅客在客运站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甚至还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旅客自身的心理情绪,给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在无形当中破坏铁路正常的管理秩序。

2.3火车晚点问题

通常情况下,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晚点的情况,特别是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这一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火车晚点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列车如果晚点不仅会直接影响旅客的情绪和正常出行,而且还会导致乘客自身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

3.1提升铁路运输调度水平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高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和货物的完整无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铁路一直以来在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需求的不平衡现象突出,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始终都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如果这种现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解决,那么势必会导致铁路运输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的时候,为了在实践中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要结合实际情况,促进铁路调度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促使铁路建设的各项措施得到强有力的落实,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铁路自身的运输能力和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2]。其次,还要聘请和组织具有专业化特征的团队,这样可以保证运输调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可以促使其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专业化团队的管理,可以保证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完成对各种不同类型线路在运行时的信息、数据等进行及时有效地搜集和整合。从而促使调度管理的应急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促使控制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铁路运输的高效、稳定和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3.2强化人才管理机制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意识到人才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对人才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将人才自身的优势特点和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要在实践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其次,还要对企业内部岗位进行适当地调整。在对企业内部岗位进行调整时,要结合运输情况和管理工作的现状,尽可能地实现政企之间的分离,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对员工的管理制度进行适当地改革、创新和优化,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行为等进行实时有效地自我监督和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在实践中提升整体的安全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与一些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结合,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员工应创新工作方法和提升工作技能,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3.3切实强化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由于铁路运输线路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当中,所以恶劣的天气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而且还会威胁到铁路运输中旅客和货物的安全性。但是由于自然天气是不可控制的因素,有很多突况无法预料,这也是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无法规避的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处理时,最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现阶段,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科学地对恶劣天气进行预警。通过应用这些先进系统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气候的有效监测,同时,还可以对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可以及时对此进行预警,这样有利于各个部门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3.4构建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系统

如果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要结合实际运输情况和掌握的有关技术,对当前的管理手段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同时,还要构建符合实际要求的报警系统,完善实时监控系统。从而保证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以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尽量降低各种不同类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构建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各种不同类型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不仅可以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第2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

1前言

铁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较之其他运输方式而言,铁路运输有着巨大的优势,也因此,铁路运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新时期,铁路运输面临的运输压力在不断增大,因其运量大、距离远,所以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铁路运输的重心,而铁路运输调度起到指挥疏导的作用,是运输组织的中枢。因此,加强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铁路运输任务的安全完成意义重大。

2铁路运输调度存在的问题

2.1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铁路运输的建设与管理都需要铁路运输公司投入巨额的资金以及资源来维持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转,然而,铁路运输建设和管理并未得到同等重要的重视,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这种现象。众所周知,铁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对于时间、人物力以及资金的消耗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多将目光聚焦在建设这一环节,而对于运输管理并不是相当重视,从而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通常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会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但也仅限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久而久之,导致铁路运输调度安全风险成为一个薄弱环节,从而不利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2相关调度规章制度不健全

铁路运输有其优越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铁路运输有着特定的规章制度,由于这种规章制度的特殊性使得这些规章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在铁路运输调度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就故障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予以废除,经常会发生制度之间的矛盾情况,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由于铁路运输调度制度存在的矛盾,导致调度人员在相关调度问题的处理当中常常会混淆不清,进而造成在制度执行当中出现一定偏差,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2.3未能构建良好的非正常行车组织方案

当前,铁路运输中应用的是调度集中系统,通过利用该系统实现列车运行的自动化,极大的减轻了调度人员的工作量。诚然这种运作模式有其一定的先进性和可取性,但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设备、自然气候以及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列车在运行当中出现一些变动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例如突降暴雪或者山体滑塌等情况下,调度人员只能告知列车司机减缓运行速度,必要时停止运行。因未能就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导致调度工作人员对非正常行车在处理时缺乏科学依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影响铁路运输安全调度的安全性。

2.4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调度人员在应急处理能力方面需要亟待提升,针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到科学和及时处理。铁路运输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应急事件,虽然一般会制定有应急预案,但是因为突发性及不可预知性,单纯借助相应应急预案很难保证良好的执行效果。在铁路车组运行较密集的时候,如果出现限速命令传递困难等故障问题,必须要借助良好的应急处置能力才能够降低风险,避免不良后果或者将损失降到最低。

3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途径

3.1努力提升列车调度员的安全风险意识

一方面,需要严格审核选拨铁路运行调度安全员。重点考核行车调度员的文化、专业素养以及岗位技能等。同时还应该全面把控“车、机、供、电、辆、工”以及“人、车、天、地、图”等业务。严禁调度员采取蛮干、乱指挥、盲目指挥等行为。另一方面,对于行车调度员还需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尤其需重点培训信息技术,确保调度员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化信息技术,以便于为行车安全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通过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分析,为调度员日常调度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奠定安全风险管理的良好基础。

3.2不断完善铁路运输调度安全规章制度

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调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调度员的职责范围和权限,严禁非调度部门人员自主下达调度命令而干扰运输调度工作。另一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废除已经过期的或者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避免新旧规章制度存在冲突而影响到调度行为,进而确保运输调度工作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开展,良好有序高效开展。

3.3不断增强铁路运输应急处理能力

在铁路列车安全运行过程中,调度人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调度人员需要树立起良好的铁路运输应急意识,始终遵循着“预防胜于处理”的应急管理原则和方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调度人员应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应急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应急处理水平,有效避免应应急意识不足而错估形势,进而导致时态扩大化和严重化。

3.4注重班组自控措施,进行实时的安全风险管控

班组也是整个铁路运行调度中的核心部分,其能够实现全程和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班组自控安全建设体系,真正达到循环安全管理模式。同时还应该不断健全班组内部的党支部和党小组制度,做好民主建设工作,营造自由开放、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确保班组人员能够在调度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踊跃的参加到自控建设中去,进而不断养成作业标准化的自控和互控习惯,进而真正发挥出试试和全程的安全风险监控作用。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铁路运输管理日趋盛行的情况下,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者需要在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与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置等情形下轮转,这就需要调度人员熟悉铁路调度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以及安全和心理素养,在进行调度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处理各种紧急突发状况的经验,并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减少调度安全管理当中的错误,推动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谢永泉.关于强化铁路运输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5):28.

[2]曹玮斌,苗杰,曹亚斌.铁路运输调度安全重点、关键点控制[J].山东交通科技,2014(4):105~106.

第3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安全;安全管理;逻辑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

1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所代替。目前,我国企业铁路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将这类软件和技术投入到实际发展中,并构建稳定系统运行,但是从实际发展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在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可操作性方面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

2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目标与需求

2.1建设目标

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将从事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从原本复杂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铁路安全管理成本,扩大整体经济效益[2]。

2.2建设需求

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最为显著的需求是安全管理需求。在正式建设前对其需求分析,能了解企业铁路运行的实际状况,从当前的管理基础着手,明确数据采集、信息反馈以及沟通通道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对信息系统开发决策进行调整。

3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策略

3.1总体架构

3.1.1业务架构

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架构是结合研究所级别、企业级别和部门级别等三个级别架构模式,能实现项目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作业,根据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达到更加细化的安全管理准则,以此达到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的效果。业务架构构建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办法,以此获取相关制度文件,在此基础上,深化系统内部的总体应用功能,并在各应用子系统功能上,达到内部外部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着重加强对子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专项管理子系统和基础系统等系统的建设[3]。

3.1.2逻辑架构

在对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中,需要借助WS多层架构应用设计模型,并按照系统应用以及业务数据之间的耦合设计原则,完成系统逻辑架构划分,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系统应用层、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处理的规划设计,具体而言:(1)系统应用层。根据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将系统应用层进一步细化分为四个不同的子系统,即基础管理、系统管理、专项管理和维护管理等。应用层能主要的功能是为了各级分管的安全领导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所服务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的是系统管理服务功能,同时还会对事故调查处理概况的信息以及绩效考核等信息进行处理与结果填报。(2)系统逻辑层。逻辑层的主要业务是完成业务数据的闭环处理,并对其中的数据查询以及规则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需求,可以完成应用系统以及业务数据的优化设计。同时,在其中还可构建统一的应用平台模式以及页面规范设计方法,从而达到业务落实模型以及统一的对外集成接口构建。(3)数据访问处理层。数据访问层是系统应用层以及业务逻辑层的基础,在实际规划设计中,数据访问处理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规划性设计,同时还能达到统一规划、基础数据维护、规范安全等生产数据模型以及有关内容的共享。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更为集中和高效的公共基础数据分析,以此实现安全管理的效果。

3.2关键技术

(1)权限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对系统内部角色进行访问控制,借助管理模型当中的用户管理权限,完成功能角色以及用户权限的精细化管理。这项技术是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中,以最小化权限原则为基础,对系统涉及到的超级用户以及各阶层的领导和管理员进行角色功能个性化定制的最有技术。结合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功能需求,能实现角色自行授权管理,并达到组织机构以及用户信息数据等管理工作的维护与分解,减少上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2)数据存储技术。Redis数据存储技术是一项具有开源性特征的网络信息技术,这一技术支持网络平台信息数据的存储,同时也能从内存方面,加强性能和数据的优化建设。例如,在首页待处理信息列表中的信息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就可以使用信息存储技术,将最新的消息推送和各业务数据的综合查询结果统一纳入到存储模块,借助Redis当中的list数据结构,可将最新消息置顶,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顺序进行排序。(3)业务流程技术。业务处理工作中运用的技术为工作流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快速编程。在铁路科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这一技术能实现系统的配置列表创建,具体而言,包括了流程分类、后续操作状态处理、功能操作处理、状态字典表等流程化配置以及个性定制。运用业务录技术时,要将主要的数据分为流程数据和业务数据两种形式,根据流程数据所产生的时间轴动态,形成更为直观和具象的历史操作流程轨迹,对没有处理环节的操作信息系统进行直观展示。

3.3构建方法

(1)加强生产运行与安全监督管理。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若想真正得到优化建设以及强化管理,需要加强生产运行以及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是基于生产运行安全管理需求而产生的,这一模块在应用中,可以及时地发现生产运行中的不安全信息,并且还可以对日常生产中的特殊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紧急事故等进行及时处理。通过分析不安全信息内容,可完成风险等级评定,并划分成为可接受风险类型、可预防风险类型和不可接受风险类型等。根据不同风险类型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针对铁路运行期间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将他们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同时并派遣安全监督管理专员,在相关专家组织的指导下,评估风险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以此达到优化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效果。(2)落实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建设。安全管理系统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建设,是相互配合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二者处于一个安全管理工作体系闭环中,各项管理工作的管理细节都能达到强化生产管理运行和落实安全监督的效果。风险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主要是以此完成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估,最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安全管理。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可采用风险控制措施,并由相关企业介入,按照既定的流程加强管理,并在安全管理循环中持续优化改进措施,使安全管理达到更为完善的效果。

第4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监督体制;监控

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的主要运输形式,其安全性不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还决定着铁路运输与其他的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力及声誉等,可见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意义很重大。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漫长的工作。

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铁路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铁路的运输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铁路安全运输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输、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前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名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名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4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施《铁路运输安全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施行对降低铁路事故,保障运输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现行的相关法律体系中,仍存在内部规章多,但法律法规少,法律约束效率低的弊病。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等虽说也对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一定的制约,但其存在普遍适用性低、法律效力不强的缺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铁路运输中约束、协调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仍应该是法律。然而现行的铁路相关法律法规大多数还是最初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很多条款与市场经济下铁路运输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对铁路安全运输的管理。

监管体制不完善

我国对铁路安全运输的监管,是由铁道部制定并下发铁路运输安全的目标、任务及安全法规等,对铁路安全运输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各铁路局设立专职部门相应负责安全管理,具体操作则是由各铁路站、段来完成。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铁路安全监管是由铁道部、各铁路局及各铁路站、段内部设立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自我监管的模式来完成,这些监管部门具有行政管理和监管控制的双重职能,但铁路安全运输缺乏外部监管机制。铁路事故发生时,有些部门顾及到内部经济损失及不良影响,经常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为铁路运输埋下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铁路安全管理体系朝着“逐级负责制、领导负责和岗位权责”的方向改革,将对铁路的安全监管与基础建设相结合,强化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目前我国的铁路安全管理仍存在着管理与落实不同步、设备的购置及维修资金不足等问题。很多时候,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下达却很难落实。

铁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各国铁路专家普遍认为,技术设备故障、调度指挥失当和司机缺乏警惕是造成铁路事故的主要原因,可见铁路运输系统内部上至管理层,下到基层各职员都与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息息相关。但目前我国铁路部门的内部管理水平仍需加强,铁路部门的职工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有些干部安全管理意识不够,有些职工文化水平低、不按章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形成障碍。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的安全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及运输行为,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手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运输市场全面开放,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备受重视。首先,应从我国铁路的安全运输的各个层面入手,制定健全、清晰、细致、覆盖面广的法律法规,删除旧的法律法规中内容陈旧过时甚至矛盾的部分,补充涉及不全面地部分,使铁路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能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促进铁路运输业的更好发展;其次,要强化各铁路部门的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基础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加强各铁路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

我国的铁路部门具有行政管理和监管的双重职责,但缺乏外部监管机构,导致出现重大事故后,铁路部门的处理常有不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为维护铁路运输各项法规的顺利实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进行,应设立代表政府的专门的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铁路运输进行监督。专门监督机构应不设立决策权及实施权,它对铁路运输只监督不干预。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实施从管理层到基层职员的逐级责任制度,让安全运输与每位铁路工作者的工作密切关联起来,明确每个职位的权责范围,同时还应建立起安全管理落实机制,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其次,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长效机制,对职工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并予以奖惩,实行岗位竞聘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端正工作态度,保证安全运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应该定期对安全运输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制度;最后,还应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培训和实践等方式向路内外人员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常识等。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很多铁路运输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司机警惕性不高、设备故障未及时排除、调度指挥不当等人为因素都是导致铁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铁路职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修养等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可通过职业培训和引入绩效考评制度等方式,提高铁路职员的工作能力和主动性,从而整体提升铁路职员的素质。

安全监控综合管理系统的构建

为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必须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不断进行安全技术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铁路运输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该监控系统应属于综合调度系统的范畴,它是以运输安全为核心运行的,不涉及专业技术及施工安全等问题。安全监控系统应由三部分组成,安全监控的基本单元、安全监控网络和综合监控管理中心。构建安全监控基本单元,包括对货车安全技术装备、客车安全技术装备、机务安全技术装备、工务和电务安全技术装备、车辆安全检测技术装备及抢险救援技术装备等的监控;构建安全监控网络包括,安全数据测报点与监控中心的网络连接、铁路局与站之间的安全中心网络连接、系统服务对象与铁路局及站的安全监控中心的网络连接;综合监控管理中心负责存储及处理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对运输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举博.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几个重点问题[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05)

[2]王征兵.高速铁路综合监控系统方案分析[J].安防科技,2010,(10)

[3]王云光.适应铁路发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3)

[4]陈玉坚.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思考[J].硅谷,2008,(12)

第5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1 铁路危险货物

根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路危险货物指的是铁路运输中的具有放射性、腐蚀性、感染性、毒害性、易燃易爆性的货物。铁路运输工作涉及了危险货物的储存、装卸和运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造成财产损坏和人身伤亡,而需要对该货物进行特别防护,则该货物属于危险货物[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确定了超过1万种危险货物,按照运输要求和危险性,将其划分为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感染性物质、毒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氧化性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易于自燃物质、易燃固体、易燃液体、气体爆炸品以及杂项危险物质等不同的类别。危险货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即使是同一种危险货物往往也会具有多种危险性。

人类社会与危险化学品之间存在着双重关系,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危险化学品。在航天事业、国防建设、交通运输、医药卫生、食品、农业、工业等行业和领域都离不开危险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危险化学品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具有危险性,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并对相关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世界各国都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和破坏力予以了密切的关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危险化学品被应用到生产中,造成了一系列的射线辐射、腐蚀、中毒、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危险化学品共有6个处置环节,包括废弃物处置、使用、销售、运输、存储、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危险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任重道远。

2 当前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铁路危险货物存储和运输的设备问题

2.1.1 自备罐车

当前我国很多危险货物的自备罐车都存在着老化和陈旧的问题,甚至一些孔盖的密封胶垫存在着老化、损坏和丢失,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换。自备罐车没有得到有效地检修,由于检修人员责任心不强,质保体系存在缺陷,检修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常压罐车的检修仅仅集中在走行部,而没有全面检查罐体的安全。当前的自备罐车存在着充装过量的现象,由于装车作业人员的失误和疏忽,加之缺乏统一的常压罐车充装计量装置,导致超装和过量充装的现象屡禁不止[2]。

2.1.2 仓库

作为车站的一个重要设备,危险货物仓库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的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专用仓库数量很少,现有的危险货物仓库多由其他仓库改建而成,其建筑材料、静电导除、防腐蚀、通风、防火方面均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综合性办理站依然在使用手推车和普通叉车来装卸危险货物,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尽管一些车站已经开始使用手推车和防爆叉车来对危险货物进行装卸,但是一些手推车上的镍板、铜板磨损严重,达不到防静电和防暴的需要[3]。

2.2 危险货物的包装存在问题

对危险货物进行包装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危险货物的包装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些托运人为了节省包装方面的开支,重复使用了再生材料和旧包装,或者降低包装质量。在包装的检测环节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造成了实际运输时的包装和送检包装不一致的现象。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危险货物包装检测网点的数量却严重不足,难以对危险货物进行有效的检测。目前我国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的转运和抽检制度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和空白,在承运之前没有对危险货物的包装进行严格的检查[4]。

2.3 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按照相关规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作业人员以及承运人和托运人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认可和资质,从业人员上岗之前还要经过相关的培训。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和单位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导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一部分装卸人员、押运员和货运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陌生,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经常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作业人员不了解危险品的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或者货物泄漏,也难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究其原因,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很多,但是变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铁路部门出于发展的需要,人员调动比较频繁,造成一部分人员的岗前培训不达标,也使一些中间小站的货运人员很少获得学习和培训的机会[5]。

2.4 危险货物运输存在管理漏洞

一些危险货物的相关企业具有淡薄的安全意识,加之铁路运输管理存在缺陷,导致一些专用铁路、专用线和托运人不具备,运输危险品的资质,或者超出了安全评价范围进行危险货物的运输。当前我国对于危险货物专用线的共用协议、安全协议和运输协议都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没有配备足够的专用线货运员,导致交流检查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我国铁路部门的一些基层站段中,没有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也没有及时的登记铁路局和铁道部的文电,导致在工作中与上级文件出现了冲突。还有一些基层站段尚没有使用新规定格式的危险货物作业确认单,在承运和受理危险货物运输时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象,没有规范和全面的填写运单。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认真履行危险货物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对危险货物进行运输时将其作为一般货物,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企业也很少对危险货物的运输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安全对策,导致在运输危险货物的过程中出现了包装不合格、装载不合格等现象。在危险货物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导致不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容易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5 事故救援能力较低

在铁路危险货物的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泄漏事故,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对灾情进行控制,以防危害蔓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缺乏事故救援能力,甚至没有掌握相应的救援方法。在救援的过程中,施救者必须了解发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例如在施救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化学品是否溶于水、该化学品适合怎样的消防方法和器材等。只有用得当的救援方法才能够对事故进行控制,避免事故的扩大。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救援方法,不仅达不到救援目的,甚至

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6]。

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3.1 强化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管理

各办理站要加强对罐装货物受理、承运、装车、计量、押运、编组、隔离、交付等各工种、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治理危险货物罐车充装环节安全隐患,杜绝危险货物罐车超载、超装和低于充装下限装载的问题。各站承运液体危险货物时,必须严格审查《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安全技术合格证》。各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装车单位必须安装国家认定的计量软件。在装车时车站要对罐车充装量标准、罐车容许充装的体积和重量进行明确,审核托运人提交的供磅码单,并对货物的充装重量进行核实。每次充装作业后,向车站提供一份充装量打印单,车站应加强检查并妥善保存。专用线过轨站要进行严格的罐车交接检查,在完成罐车装、卸之后,要立即将罐车阀件关严,将人孔盖盖好,将螺栓拧紧,这是为了避免人孔盖在运行中发生开启,或者螺栓在运行中发生松动而造成泄露[7]。

3.2 认真落实危险货物包装的规定

在办理危险货物运输,其包装必须由铁道部认定的资质机构进行年检。托运人必须先出具包装检测合格证明,才能进行成件包装危险货物运输。遇危险货物改变包装需要试运时,严格审查是否有认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改变运输包装申请表》和包装检测机构出具的包装检测合格证明。托运人要在试运时要将“危险货物改变包装试运,批准号×××”的字样注明在“记载事项”栏内[8]。

3.3 对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进行适应性培训

我国对铁路部门一向比较重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技术性和适应性培训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训措施和培训方案,明确地规定了考核的标准、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内容。在培训方面,路局层面要负责组织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督促企业管理人员、运输员、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培训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培训的质量,要求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对培训予以充分的重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保障培训的效果[9]。

3.4 切实做好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3.4.1 完善相关条件,加强基础管理

如果托运人和承运人存在以上情况,则要立即停止为其办理危险货物的运输工作:一年以上未办理危险货物运输且未年检、应急预案不完善、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可证过期或内容不符以及存在其他符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的情况。如果现有的危险货物专用线和办理站存在以下情况,则要立即停止办理运输,并实行“关、停、并、转”等处罚:以收货人或者托运人的名义不接受安全监管、办理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办理品名与规范不符。

3.4.2 对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控制进行技术支持

对于现有的专用线(专用铁路)和办理站的各项运输设备,要建立问题库和数据台账。要根据《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专用线(专用铁路)货运安全设备设施暂行技术条件》来对专用线(专用铁路)和办理站的各项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进行检查,包括防雷防静电设施、消防设备、装卸设备、装卸作业线、栈桥、储罐、雨棚、站台、仓库。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问题,要立即进行专业的风险分析,并责令有关单位在整改期限内进行整改,直至达到相关标准。

3.5 建立健全完善的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铁路危险货物的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因此在发生危险品的火灾、泄漏等事故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尽量降低负面影响,迅速、及时的对突况进行处理。铁路部门要尽快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处理信息网络、应急处理方法、应急处理程序,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施救信息网络,根据危险货物的不同类别来建立相应的抢险机制和措施。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相关部门还应该开展针对性安全应急演练,做到应急有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铁路部门要加大配置应急救援器材的投入,配备相应的救援器材和安全防护器材,各站段要制定相应的设施设备管理办法,以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只有提高对危险品泄漏和火灾的反应救援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保障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控制事故的范围[10]。

第6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93-02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飞速发展,短时间内建立起了高速铁路的研发、建设、运营体系,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了使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沿着安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应当加强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深化地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铁路运输安全运营和管理机制,提升运输安全水准。

一、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现状

据《2014年铁路安全情况公告》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发生较大事故6件,同比减少2件,下降25%。国家铁路未发生责任较大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232人,同比减少104人,下降7.8%。总体看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情况持续好转。该《公告》同时显示了影响我国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的几大主要因素:其一是铁路沿线因素的影响,全年有3起较大铁路交通事故由行人非法上道、机动车抢越道口和其他治安原因造成,同时,燃气管道非法穿越铁路、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私搭乱建、上跨公路桥坠物等现象也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其二是洪水灾害的影响,全年有3起较大铁路交通事故是由水害原因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上道引起的;其三是营业线施工因素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擅自在铁路沿线周围进行现场作业或侵限作业,干扰了行车安全;其四是主要行车设备因素的影响,线路接触网故障和机车车辆故障等时有发生,导致出现行车安全隐患。

在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政企不分的现象,铁路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划分不明,导致铁路领导缺乏对自身社会责任和安全义务的正确认识,在运输安全管理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薄弱,致使出现安全隐患和运输安全事故。随着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地方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地方铁路运输能力与地方铁路运输量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长假期间和春运期间的客流高峰,使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运输安全管理难度的加大使铁路运输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地方提炼运输安全管理部门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脱离,管理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效率和质量较低,安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铁路工作人员和安全人员缺少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导致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总体工作水平低下。

二、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策略

(一)加强地方铁路运输法治管理

为了加强新时期的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和护路联防工作,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导、惩戒、保障等作用,严格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职责和要求,依法规范铁路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铁路犯罪、依法解决涉路矛盾、依法维护运输稳定。例如针对《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设施及其附属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有关单位管理、维护。”国家铁路局于2014年展开“打非治违”活动,把110作为提交上跨高铁立交桥列为挂牌督办重点任务,并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析原因,加大沟通协调、联合执法以及行政处罚力度,消除高铁安全隐患。上海铁路监管局对辖区内51座上跨高铁立交桥移交情况与相关单位逐一对接;沈阳铁路监管局制定辖区内18座未移交上跨高铁立交桥督办推进明细表,逐人逐处包保,定责任、定时间、定效果,及时协调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督促责任单位加快整改遗留问题。同时,地方铁路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落实相关涉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铁路沿线地方政府、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和责任,强化基层执法、监管力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铁路依法治理。

(二)加强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管理

地方铁路部门要在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铁路护路联防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铁路护路“信息网上传递、办公网上流转、工作网上考核”模式,力争实现物防、人防、技防的三位一体,确保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系统的丰富信息资源,在已开发、已投入使用的各种铁路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地方铁路运输安全领导部门和铁路决策层应当成立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领导工作组或领导办公室,对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工作展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将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落实到日常铁路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铁路电务管理工作中,可对铁路分组交换数据网和程控式铁路电话网进行改进、改善,并逐渐转向全路段数据信息网,开展宽带、窄带综合信息业务,建立健全铁路运营信息系统和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为铁路运输安全的日常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信息保障。在建设列车运输安全信息系统和控制信息系统的工作中,加强电务、工务、机务、车务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尽快使车站实时监控系统、区间抢险救灾系统以及路基、道口、列车检测系统等联网运行,并在各个调度中心设置多媒体技术告警设备设施。例如今年上海铁路局在所有高铁上都配备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该系统能帮助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通过对铁路运行状态和周边区域安全程度的分析和判定,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人为事故、恐怖袭击事故进行事前预防、快速定位、快速处理,落实灾难备份和灾难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铁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建立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铁路沿线具有线长、面广、点多等特点,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发挥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统领作用,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本着完善、融入、创新的原则,从人、路、物、机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强化各负责人在体现建设中的职责,明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在日常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相关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的承担要素,并对要素构建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形成由上至下的全员式运输安全管理建设形势。为保障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有序进行,相关领导和部门要注重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相关人员可充分利用宣传栏、牌板等传统手段和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进行运输安全宣传体系建设活动,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效果。针对薄弱地点、薄弱人员和薄弱时间,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将事后查处逐渐转变为全程预防,并调整、改善运输组织方案,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例如太原铁路公安就从今年6月1日起至今对辖区线路治安隐患进行长期、全面的排查工作,加大了夜间对易发案区和重点行车设备的巡逻守护,提高了警力上线率和管事率,加强了对铁路要害部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并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太原铁路公安及时对线路两侧出现的侵限放牧、焚火烧荒等现象进行处理,对排查出的治安隐患一律下发整改通知,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

(四)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开展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要充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传达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基础知识,让爱路、护路成为基础群众的自觉行为。地方铁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方式深入社区和各级单位,通过分发宣传手册、讲解相关知识、组织相关活动等各种形式向铁路用户普及铁路运输安全知识,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维护铁路运输安全不只是政府和铁路部门的职责,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上下关联性问题,认识到铁路安全是一张错综复杂、紧密相联的网,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以及对铁路安全的重视程度。例如今年春运工作正式开启后,内蒙古赤峰火车站就联合赤峰市公安局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了“查隐患、保冬运”铁路治安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该行动组成了由五百多名治安管理专项人员和一百多名群众构成的工作小组,沿赤大白铁路和锦赤铁路涵盖的19个车站和46个社区、村展开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排查、分析工作,工作小组中的参与群众积极配合专业工作人员通过步巡、车巡等方式,清查铁路沿线内部单位、废旧品收购场所等,全面检查铁路沿线重点路段、桥梁涵洞以及其他重点部位,查处各种危及行车安全的重点治安问题,如闲杂人员线上行走坐卧、在铁路安全保护区挖沙取土、拆盗铁路器材等。在该项“查隐患、保冬运”活动中,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了铁路治安排查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运输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机制,将安全运输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有效、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明宗良.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82-83.

[2]马金宝,季宏杰.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7:624-625.

[3]谢俊. 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及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J]. 金融经济,2012,12:132-134.

[4]袁毅. 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民营科技,2012,08:188.

[5]李东旭.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1,09:408.

[6]刘计辉.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33-134.

第7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云南省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高速铁路的线路安全和运营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高速铁路,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本规定所称高速铁路线路,是指铁路钢轨道床和路基,包括线路、桥梁、隧道、边坡、侧沟及其他排水设备、防护设备等基础设施。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高速铁路相关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将高速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高速铁路沿线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速铁路线路封闭区域外的高速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当地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范围,明确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制,加强高速铁路安全常识和爱路护路宣传,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高速铁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有关单位做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高速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

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林业、水利、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负责高速铁路线路封闭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工作,主动接受铁路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第五条 单位、个人发现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高速铁路设施设备、标识标志、高速铁路用地以及其他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应当予以劝告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护路联防组织或者铁路运输企业举报,接到举报的单位应当按照职责依法处理。

第六条 高速铁路实行全封闭管理。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在高速铁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封闭设施和禁止进入、高压危险等安全警示标志。

第七条 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划定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划定高速铁路用地范围外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并公告。

县级人民政府对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绘制的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平面图书面确认后,由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根据确认的平面图设立标桩。

第八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铺设、架设各类跨越、穿越高速铁路线路的管线、缆线、渡槽等设施;

(二)擅自进入高速铁路的封闭区域;

(三)放飞鸟类和飞行器、风筝、孔明灯等飞行物或者飘浮物体;

(四)抛掷可能影响行车瞭望或者设施设备安全的物品;

(五)攀爬、钻越、损毁线路防护设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

第九条 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既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危及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告知其产权人或者管理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产权人或者管理人拒绝排除或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向建筑物、构筑物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依法解决。

第十条 对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既有的油气管线以及靠近高速铁路铺设的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渡槽等设施,其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发现不能及时排除并且可能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隐患,应当及时通报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由铁路运输企业或者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道路管理部门或者道路经营企业应当在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高速铁路线路路堑上、跨越铁路线路的公路道路和跨越铁路线路的桥梁上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隔离设施和警示标志,并加强日常管理维护。铁路运输企业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告知有关单位及时排除;拒绝排除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向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由县级人民政府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在高速铁路线路两侧新建杆塔、烟囱等设施或者种植树木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确保设施或者树木倒伏后不会侵入高速铁路线路防护栅栏范围内。

高速铁路线路两侧既有的杆塔、烟囱等设施或者树木,倒伏后可能侵入防护栅栏范围内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采取避免倒伏的安全防护措施。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造成损失的,由产权人或者管理人依法给予赔偿。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规划主管部门在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30米范围内审批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应当征求铁路运输企业的意见。

对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50米范围内的彩钢瓦房、活动板房或者广告牌等建筑物、构筑物,其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因掉落、脱落造成高速铁路安全事故。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高速铁路用地范围外两侧的山坡地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开发建设高速铁路用地范围外两侧的山坡地可能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并签订安全协议,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速铁路安全。

第十五条 在高速铁路桥梁外侧的地面沉降区域或者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不得实施取土、堆放弃土、填埋湿地、改变河道等可能影响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行为。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路道路、河道、水利、石油、航道、通信、电力等工程或者设施可能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有关单位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就建设标准、安全防护措施和补偿等内容进行协商,并签订安全协议后方可施工。未达成协议擅自施工对高速铁路的设施造成损坏的,施工方或者建设方应当按照原有设施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由铁路运输企业修复的,费用由施工方或者建设方承担。

高速铁路沿线水利工程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加强水利、防洪设施的日常管理,及时排除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隐患,不能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解决。

第十七条 因高速铁路建设需要,新建、改建、还建的公路道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安全设施,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和协议移交有关单位管理维护。有关单位拒绝接收或者没有接收单位的,铁路运输企业或者铁路建设单位应当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处理。

第十八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对高速铁路沿线的电磁环境进行重点保护,健全高速铁路沿线的无线电监测网络,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的无线电台(站)以及其他仪器、装置,不得干扰高速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的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 高速铁路车站应当有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实行封闭式管理。

旅客及其随身携带、托运的行李物品应当接受安全检查。拒绝接受安全检查或者强行携带违禁物品进站的,铁路运输企业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损失由旅客自行承担。

第二十条 高速铁路客运列车晚点、迂回、停运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向旅客通报信息、说明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发生前款所述情况时,旅客应当理性配合铁路运输企业依法处理,不得实施打骂侮辱工作人员、拒绝下车出站、围堵车站列车、破坏铁路设施等行为。

第二十一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高速铁路线路、车站及列车安全的行为:

(一)非法攀爬、钻越车站防护设施;

(二)破坏、损毁车站、列车、线路、涵洞、通信信号、电线电缆、接触网等设施和标识;

(三)擅自进入列车司机室、机械室等工作区域;

(四)擅自进入设备管理和行车调度等工作场所;

(五)阻扰、妨碍列车工作人员正常工作;

(六)干扰高速铁路计算机信息系统;

(七)传播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不实信息;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行为。

第二十二条 高速铁路车站和列车内的治安秩序,由铁路公安机关负责维护;高速铁路沿线的治安秩序,由地方公安机关和铁路公安机关共同负责维护,具体分工由省公安机关和昆明铁路公安机关共同制定。

铁路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高速铁路车站、沿线治安防范快速联动处置机制,实行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十三条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高速铁路沿线线路、车站安全防范工作纳入本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涉及高速铁路安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组织公安机关、铁路运输企业、护路联防组织等单位,做好治安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高速铁路沿线重点保护部位、沿线车站等场所,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维护,安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并实现与公安机关建设的视频图像共享平网对接。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安保力量和设施,制定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培训和应急演练,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反恐措施落实情况。

第二十四条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高速铁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按照规定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开展应急救援。特殊情况下,可以依法申请空中救援等方式进行快速救援。

高速铁路沿线、车站、列车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时,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报告并采取先期处置措施。

第二十五条 铁路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履行高速铁路消防监督检查职责,督促铁路运输企业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履行维护高速铁路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扑救火灾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应当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和运输安全生产协调机制。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协调机制,针对春运、暑运、法定假日等运输高峰期或者恶劣气象条件,组织本行政区域内铁路运输企业、公安、城管、公交、地铁、环卫等单位,共同做好站区综合治理、交通疏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高速铁路沿线公安、交通运输、水利、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隐患,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应当依法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排除;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通报铁路运输企业,由铁路运输企业报告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高速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铁路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8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事业日渐繁荣,由于各种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铁路运输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基于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的现实环境,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未来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0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既与车、机、工、电、等各个铁路单位联系紧密,同时也涉及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领域,这其中有不少因素是我们不容易对其进行控制的,其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客观上造成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弊端,使其面临着各种安全生产风险。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定性和定量。由于前者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多,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比较低,所以,本文选择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1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避免可能事故的发生带来的各种损失,而进行的风险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

在当今社会中,国际国内范围有关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普遍以欧盟的标准为主,比如EN50126,其风险评估中提到了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危险的可能性或发生的频率,二是危害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本文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进行铁路运输安全的风险评估,具体分析了影响运输事故发生的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四方面因素(图1)。

1.1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工种工龄的长短,职业技能的优劣,受训时间的长短以及人员身心状态是否良好五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1.2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就是依赖于其完好状态、养护维修状态和综合精度等方面因素的,其中,生产设备完好状态评估又可以从设备运转、设备能耗和安全防护 这三点来进行具体的评估。

1.3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气象环境、人员暴露的频繁度三方面来分析的,其中,工作环境中涵盖了厂区的噪声、尘埃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控等方面,关于其评估分值共分为五个条件,10分为非常好,8分为好,6分为一般,4分为不太好,2分表示非常差。气象环境的评估主要是以其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标准,同样分成五个等级,并用五种颜色标记,10分为没有影响,记为白色,8分为一般,记为蓝色,6分为较严重,记为黄色,4分为严重,记为橙色,2分为非常严重,记为红色。人员暴露的频繁程度主要反映了在相对危险的条件下工作对员工工作的影响程度,具体同样分为五项标准,10分为基本不暴露,8分为有时会暴露,6分为总工作时间内有1h是暴露的,4分为有一半的工作时间是暴露的,2分为全工作时间暴露。

1.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部分的影响因素包括四部分,即风险监管体系、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安全风险投入和事故应急处置。对于这四项的评估,需要在站/段安全委员会领导,车间主任参与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具体执行的条件下进行,对于评分结果,最终报由站/段安全委员会处理,结果中的分数越低,表明指标完成越差。

2 风险评估下的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评估下的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从两点进行阐述,一是风险的分级管理,二是动态安全风险报警。

首先,风险分级管理就是以风险评估的各项结果为依据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本文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分成五个等级,即特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以及可接受风险,五种风险等级需要管理者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并采取不同程度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关于动态安全风险报警。根据车间对每个班组提供风险信息的统计,对风险指标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通过计算机安全风险监控,实现站/段统一管理的动态安全风险报警显示信息。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铁路安全运输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从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科学合理的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各影响因子做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在未来铁路安全运输评估中,通过量化的评估方法实现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分级,并能够实时进行安全风险报警。

【参考文献】

[1]张伟.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2(05).

[2] 袁永强. 设备技术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

[3]黄川.浅议安全风险管理与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哈尔滨铁道科技.2013(09).

第9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一、建立铁路运输安全验证制度

建立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验证认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确保铁路运输品质,是维护系统运转安全所必要的制度。应建立对安全执行验证认证能力,支持主管机关提升系统安全,最终满足工程建设及营运机构的验证认证需求。基于此,未来所建立的验证机构,所执行的任务应包含如下方面。

一是建立铁路运输系统初步设计检验。验证及认证机构对于铁路运输系统初步设计完成后,尚未兴建制造前,应针对其零部件所使用材料、施工方式、制程,以及结构、环境、功能性等相关规格标准进行安全规范检核,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兴建制造阶段。

二是建立铁路运输系统兴建制造检验。当铁路运输系统兴建完成后,应由验证及认证机构针对其工程质量、安全防护设计、操作使用手册、人因工程、可靠度、后续维修预防计划等相关安全关键项目,审核确认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若为向国外采购产品,应在采购前,检附主管机关认可的国外相关机构的验证与认证合格证明,否则仍应在我国进行验证与认证工作,之后才能安装于我国的铁路运输系统上使用。

三是支持相关部门执行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监督工作。由于政府人力及专业有限,必然无法长期持续监督铁路运输系统安全。因此,建立独立验证及认证机构,可持续支持相关部门执行包括系统运转测试与评估、勘探审查作业、营运机构人员审核及培训、维修检查制度、铁路系统监理制度、零部件可靠度审核、事故调查等相关系统安全的监督工作。

二、开展铁路运输系统的测试与评估作业

铁路运输系统测试与评估作业,目的是在铁路运输系统营运作业发展前,执行相关的测试与评估项目,并使系统顺利通过相关标准,以便验收工作能顺利展开。此外,为确保我国执行铁路运输系统测试与评估管理工作时,能够脉络一贯且有效运作,完成验证作业,达到营运行车标准,主管机关应于系统执行测试与评估前,制定相关验证的合格标准规范,使工程建设机构与营运机构有法可循。其合格标准应对工程建设机构提出下列要求:(1) 验证技术能力与性能可达成标准的规格和目标;(2) 验证所使用系统装备符合规划的效益性;(3) 提供基本测试数据作为行车评估依据,确认已降低至可营运行车的风险标准;(4) 提供基本测试与评估信息,作为营运前各项决策形成的基础。

依据铁路运输系统架构概念,本文建议测试与评估的主要范围分为“兴建测试与评估”及“营运测试与评估”两类。就兴建测试与评估而言,其概念在于检验系统装备的功能性,例如利用工程测试与评估、质量鉴定测试与评估、环境测试与评估、产品装备验收等试验项目,针对铁路运输系统土建设施、机电设施、车辆装备、场站设施、行车控制装备、车载装备等进行测试,证明已达到功能规格测试与验证。而营运测试与评估主要在于验证维持系统营运操作所必备的相关后勤作业,例如检验系统装备妥善率、后续维持成本、场站设施规划、技术文件、操作标准作业程序、备份装备、支持装备、维修能力、人员培训等是否完备。测试与评估作业不仅在于通车前执行,而应在铁路运输系统持续运作的过程中,持续接受相关测试与评估作业。由于铁路运输系统相当庞大,因而无法于通车营运前做好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因此主管机关也应制订各阶段的测试与评估审核点,要求工程建设机构或营运机构提出相关测试验证或量测资料进行审查,作为主管机关安全管理决策分析基础与可持续监督管理资料。

三、规制铁路运输系统相关机构

从促进铁路工业发展而言,面对日益严苛的铁路运输责任规范,使得相关部门不得不将“事故赔偿支出”列入成本考虑。对工程建设机构而言,必增加测试评估成本、加强质量管理、产品验收标准,严格筛选淘汰不良产品,在铁路寿命周期各阶段将“安全性”列为首要的考虑项目。营运后也要促使营运与工程建设机构,随时检测系统运转状态,主动为系统进行维修更换或升级等作业,持续监督系统安全状况。此外,工程建设与营运机构,为避免赔偿金额过大,必会将投保旅客及物品运送责任保险。因此,若有良好的责任规范制度,将有助于大幅提升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铁路运输系统责任规范的发展,也反应?社会大众对安全的需求,要求增加“确保安全性”的成本支出。但责任规范除赔偿旅客与非旅客的损害外,更应重视其“警示”的功能,确保已发生的事故不再发生。欧美日等国对于运输系统相关机构所应负的责任,已从过失责任逐渐发展成无过失责任,减轻旅客或非旅客所应负的举证责任,再加上惩罚性赔偿金运用,对消费者保障而言增加很大。从消费者保护观点而言,固然有其意义,但从促进铁路工业发展角度而言,则有值得深思之处。铁路运输毕竟是一个相当复杂系统,虽然对于运送人“安全”责无旁贷,但在带给社会一定的便利性时,事实上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社会大众有其必须负担的风险。因此如何在“安全”与“责任”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标准,是主管机关在制订责任规范时需加以考虑因素。

四、结语

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实质内容就是要求系统关键组成部门必须通过验证认证检验合格;勘探前执行测试与评估作业,并经主管机关审查核准;营运时持续具备行车标准并接受主管机关监督管理等措施。另外,相关部门还必须制订相关条文标准,借以约束工程建设机构及营运机构。未来铁路运输系统监督管理制度,可从“人、车、路”等三方向,执行安全监理制度、营运监理制度、事故鉴定与调查。其内容可包含:列车管理与检验、路侧设施管理与检验、营运人员及系统维修人员之资格认证、营运安全规章的审查、以及各类定期与不定期的各项安全检查与稽核等。

参考文献

[1] 刘鹏忠. 关于铁路边坡安全监测方法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1(29)

[2] 国际建. 精细化管理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1(12)

[3] 章勇. 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 上海铁道科技.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