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五官争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公开的内容
1、全局和中心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决议情况。二是重要工作部署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包括年度目标任务及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大额资金使用研究决策情况;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完成情况;本年度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三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2、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通过政务网公布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公开办理程序,强化过程监控,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逐步依法将审批职能和审批事项集中到服务中心公开办理,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3、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出国出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经费支出。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4、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安全保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办公设备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报销程序、机关考勤制度、工作督办制度等。
5、机关内部事务。加大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关财务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加强权力运行监控。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梳理职权依据和运行流程,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并及时在内部公开,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6、其它事项。包括资金、资产、资源的处置、管理及使用情况;人大提案、政协议案办理情况;中心、综治维稳工作情况等。
(二)公开的形式。主要采取会议、文件、通知通报、局域网、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
(三)公开的程序。政务公开的事项和内容由职能股室或所涉个人提供,中心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审核并按规定确定公开的时限、范围、形式,全局性重要公开事项和内容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对于重大决策、人事任免、政策兑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事务,要采取先班子集体后全体知晓的程序进行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政务公开工作的图文、电子档案,并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四)公开的时限。根据公开内容分为常年公开、定期公开、适时公开三种。做到重大决策、目标任务常年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大或复杂的公开事项,应根据公开后的反馈意见完善后再次公开。
三、监督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的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中心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副主任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为成员。综合股负责公开内容的收集、整理、制作等工作,督查股负责监督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ccudfff”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第一季度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及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第一季度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及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自查报告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
本季度以来,荥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加大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和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力度,相关工作进展顺利。现将2021年第一季度相关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政务信息公开与网站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及时更新网站重要栏目信息,截至目前,我县政府网站公开信息934条。二是广泛开展政民互动,结合近期县政府网站建设工作,在线征集调查1期。三是积极指导部门、乡镇(街道)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我办通过QQ、微信工作群等方式与各部门、乡镇(街道)交流信息公开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醒各部门、乡镇(街道)有关信息公开的注意事项,研究探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二)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
我办全面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工作,认真做好政务新媒体统计和监管工作。并按工作要求,每周向市政府报送政务新媒体自查情况表格。
(三)全力保障网站安全运行
一是严格执行AB岗看网、巡网制度,及时针对网站建设和内容保障等问题与市政府办、运维公司、各内容保障单位进行沟通处理,本季度网络未出现安全事故。二是坚持节假日期间24小时值班,做好春节期间网站安全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人民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还存在个别信息有错别字问题。二是信息公开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办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2021年总体工作部署,在市信息公开办和市电子政务科的指导下,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持续推进信息公开、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强化督导和考核。继续将信息公开和网站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实行“月纪实、季通报”制度,定期对各单位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情况和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相关制度落地落实,切实提高公开信息质量。
二是提升网站办事服务功能。与县行政审批局加强沟通协作,全面梳理行权事项,及时公开最新办事服务事项内容、要素;在政府门户网站开通受理通道,推动服务事项在线受理、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三是进一步做好网站建设运维、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
四是强化政务信息报送,做好信息服务。坚持全员参与、重点报送、质量提升,确保完成政务信息报送目标任务。
特此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信息社会转型,政府管理也深受信息化影响,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从而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作为政府管理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电子政务的核心效用便是以先进的手段改造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50年到1980年,是主机时代,主要内容是数据管理;从1980年到1990年,基本是一个微机加局域网时代,处理内容由数据管理上升为信息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进入了高速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从1950年到1990年,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儿乎只是涉及政府这个大的行为主体,即在政府机构内部应用信息技术,此时电子政务是GtoG(即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的时代,主要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到了90年代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电子政务的主体快速地由GtoG发展到GtoB和GtoCoGto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而GtoC则是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等。
二、新公共管理的起源和内涵
“新公共管理”运动作为一场政府改革运动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时值西方国家正遭遇空前的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各个西方国家首先倡导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主张政府治理手段不应是“行政的”,而是“管理的”,兴起了以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及制度经济学等在内的私营部门管理为理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浪潮。
对于“新公共管理”内涵的理解,学者们各有观点:波利特认为新公共管理由发展而来的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强调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在公共部门管理的应用;胡德(Hood)则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待“新公共管理”包括七个方面: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的标准和测置;格外重视产出和控制;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资源利用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奥斯本和盖伯勒则认为,新公共管理是包含十大政府再造原则的“企业型政府”模式。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新公共管理”应是旨在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在公共部门管理中注入工商管理主义而以缋效衡量、战略规划、重视产出、顾客导向、分权制等措施表现出来的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公共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各国行政改革模式的概括和综述。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子政务
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与电子政务的实质相结合,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的共同点。新公共管理视角中政府管理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和规范性的行政事务,而是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政府再造”、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政府的根本目标——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及其对社会的回应能力,增强公众参与,实现政府创新。电子政务的出现正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体现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正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对政府职能的倾向:电子政务运用高速的信息手段和数字化处理技术,提高了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办事效率,体现了“新公共管理”重视政府的产出、结果、效率和质童的主张。
在作者看来,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用至少包含以下儿个方面:
1、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理念
传统的政府服务只是依据政府的模式与现有的形式提供给公众适合政府供给的服务,这只是满足了政府单方面的“输出”,并不能满足公众与社会之需。“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服务应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导向,重视政府的产出与服务的质童,应打造“服务型政府”。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功能环境服务于社会与公众,满足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需。通过实施以服务为目的,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提供新的理念,电子政务的建设使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借助网络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得以贯彻。
2、有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不同于传统管理理念中政府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掌舵者”,“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的角色应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体现了政府的行政理念从传统的主体中心主义向客体中心主义的转移。电子政务建设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传统的公共部门服务手段单一、形式有限,而电子政务强大的信息置换能力使政府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更加快捷和经济,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同时,电子政务创新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形式和手段,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满足公众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服务。电子政务加强了公众与政府的沟通,为二者的交流搭起了桥梁。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及时获取政府各方面的信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志,提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政府也能够通过网络收到公众反馈的信息与提出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公众需求,促成了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提升了政府的服务,并满足了公众的要求。
电子政务的建设促使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公众、企业、团体等组织真正成为了服务对象:政府以“顾客”(公众、企业等)的服务理念,适时准确地提供公共服务,由“管理”的角色进入到了“服务”的角色。
3、大幅度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传统的公共管理会造成政府机构膨胀、官僚作风严重、行政效率低下等缺陷。传统的政府组织机构是按政府职能来划分的,各个职能部门按照严格的层级结构组合起来。随着公共事务的发展,政府的管理范围扩大,管理职能扩张,随之出现了更多新的部门,造成政府机构膨胀。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缺少政务公开透明以及民主科学化的元素,公众缺少了解以及对话政府的渠道,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地监督,政府管理中滥用职权、有法不依、暗箱操作等腐败现像实属常见,而且臃肿的政府机构设置以及严重的等级层制使政府高层决策者听不到公众的声音,了解不到公众的需求,影响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电子政务环境下,高速的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电子政务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了信息化的办公手段和现代化的办公工具,政府以网络为平台,迅速及时地传递和处理大童信息,从而大幅度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和信息处理的人力成本,帮助政府工作人员节省了大童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得政府的办公与服务更加高效。如:传统的政府项目审批需要层级传达,并要求双方见面沟通达成协议,政府盖章后才能有效。而电子政务的应用,改进了原有的审批程序。政府只需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在网上快捷地信息,审批公文、项目,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政府许多服务项目,经费支出都是在网上公布执行,这有助于公众通过上网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经费支出状况,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创建廉洁政府。
4、完善了信息流动机制
所谓信息流动机制是指信息制定与应用的规则、对象及范围,它是政府与公众权利与义务是否平等和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政府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政府不仅垄断了信息权,同时也掌控着信息资源的收集、应用以及扩散。信息资源大部分在政府系统内部流动,很少提供给公众,造成了公众对绝大部分信息的“不知情”。政府收集的信息在政府内部传递,公众缺少获知信息的渠道,这既造成了政务活动对相关信息资源需求的不足,也造成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需求的匮乏,即导致了信息流动机制的不对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未来的社会更是是一个信息激增的社会。传统的行政模式经满足不了公众的需求,尤其是对政府政务信息的知晓。
电子政务的建设正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获取政务信息的平台,完善了信息的流动机制,保障了公众知情的权利,改变了传统行政下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因为政府网站的搭建,公共服务信息成为了共享资源,社会和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自主获取。电子政务拓宽了社会和公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使得他们比以前更容易地获取公共部门的相关信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志,提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增强行政的参与性并加强行政监督。电子政务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政府部门以政府网站等为媒介向社会和公众公布信息并收到反馈,提升了行政效率即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社会和公众通过政府提供的电子媒介,了解了更多的政务信息,并能深入地参与到政务活动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构建起一个对称的信息流动机制。
四、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相比西方国家,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点较晚,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层而较小,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据数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在我国国务院所属的76个部委、直属单位、办事机构及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96.8%的单位已经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达到了相当高的普及率;各级地方政府也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陆续开通了各自的政府网站,为公众提供服务,政府同时注重政务信息的及时更新,在政府信息内容建设和服务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人们对政府信息内容提供重要性的认同、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满意度逐步提高,但同时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理念跟不上
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及办事效率已有很大的提髙和转变,但总体上看,许多政府机关管理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原始、基础数据缺乏,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行政的影响,对打造“服务型政府”这一理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政府上网,于是只关注如何上网,却不能深刻地认识如何讲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既不考虑电子政务建设的真实效果,也不考虑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许多政府网站只是虚设。
2、资金不足
由于管理者对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或者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不够,对于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产出关系的认识停留在一种静止、孤立的层次上,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就是花钱,没有什么效益的,不愿投资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这极大地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3、缺乏专业素质的队伍
政府部门缺乏精通或者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公务员,而培养一支稳定的忠于政府网络事业的专业队伍一时也很难做到的,这导致了电子政务建设事业发展缓慢。很多政府部门处理公共事务的工作人员,由于年纪或者受教育的关系,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较差,对信息技术缺乏认识,存在着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恐惧感,导致我国很多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与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4、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
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使孤立进行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互不相通、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庞大的电子政务建设任由各部门自行开发,自己的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建设时间不同,建设的厂商不同,采用的技术设备不同,数据格式的不同和操作系统的不同导致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电子政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第五媒体;政府公关;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21-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达3.88亿,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①。根据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的定义,第五媒体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媒体形式②。在现代公民社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作为政府与社会民众沟通的桥梁和载体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纸质刊物的印刷时代到数字传媒的网络时代,传媒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覆盖面也越来越广。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手机媒体即第五媒体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五媒体时代”。
一、第五媒体的传播特点
第五媒体的出现开拓了政府公关新的视野,成为了政府公关的新途径。在政府公关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公关原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和广泛的覆盖性,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的不如第五媒体。由于承载终端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第五媒体具备有许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信息受众的广泛性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截至2012年3月,根据三大运营商最新披露的数据表明,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规模已逾10亿③,按目前中国13.7亿人口计算,平均0.73人即拥有一部手机。加上作为通讯工具和信息终端的手机,外形小巧,易于携带,日常生活中普通大众的手机几乎是24小时不离身的。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和覆盖面,是其他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在信息接受的广泛性方面,第五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信息内容的大众化
第五媒体的信息内容与以往的媒体不同,在传统媒体中,信息的产生主要是由专业人士完成,比如报刊书籍、音像影视等,信息的传播也是从专业人士向受众群体进行链式传播,中间并没有反馈评论等环节。而在新媒体和第五媒体之中,信息的传播是闭环式、网络式的传播,每个用户既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也正是因为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因此也必然导致信息内容较为大众化。
(三)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是单向的链式传播,但是在第五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信息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式传播、多向传播和网络式传播。用户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评论、转发信息,可以在信息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在某些通讯平台上,这些操作还会被反馈给上一层级的信息者;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工具,将信息于社交圈内,而社交圈内的用户接收到信息后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到自己的社交圈内。这样,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而是互动多向的网络式传播。传播的途径多样化的同时,传播效率也呈几何倍数上升。因为信息内容的大众化、信息传递是通过社交圈传递的,因此受众对信息的置信程度要比在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高。
(四)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从产生到受众群体,中间有着较长的时间周期。但是在新媒体中,尤其是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大部分人24小时不离身的通讯工具,以手机为载体的各种社交网络和通讯工具的应用中,信息的产生和可以同时进行。以当前流行的微博为例,用户在完成输入信息之后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即时信息,在社交圈内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刷新操作立即看到相应信息。信息的传递达到了即时生成、即时、即时接收的程度。
(五)传递对象的精准化
传统媒体虽然在传播过程中能做到广泛转播,但是传播的精准性较差,无法利用传播媒体将信息精确地传递到目标对象,从而导致传播的效率并不高。第五媒体是利用手机作为终端来实现信息的传播的,而每一部手机都有唯一的号码,因此信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准确传播;此外,手机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信号基站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可以通过该手段定位某一区域的用户,利用通讯工具对该区域内的用户发送信息。再次,由于第五媒体具有互动性的特征,信息的者可以通过定义受众的特征,将信息内容与目标用户进行匹配,从而将不同的信息传播给不同的群体。
二、政府公关的新途径
第五媒体之所以会成为重要的、新的政府公关途径,主要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发展。第五媒体公关就是政府为了努力争取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社会公众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通过运用第五媒体的传播和沟通手段来处理和协调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的管理公共事务。
(一)表现在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度
在传统媒体上,公众只能被动得接受由专业人士所制作编辑的各类信息,信息的传播是链式、单向不可逆转的传播,公众对信息有不同的观点态度或者持有疑义,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在对政府的各项法规政策,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听取各大主流媒体的专家解读。而利用新媒体特别是第五媒体的平台,公众可以在信息之后进行评论,也就是可以解读信息,或者可以直接提出不同的看法,之后的信息接收者可以看到全部的评论,在公众的社交圈内,信息可以进行网络式的传播,每个受众都可以接受信息和信息,这样公众可以利用第五媒体与社交圈对各项政策法规建言献策,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例如在2012年十的新闻报道中,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相比传统媒体显得更多样化。各权威网络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新浪等都纷纷推出手机新闻客户端。并且,视频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也在本次报道中大显身手。
(二)表现在完善公共信息的平台
第五媒体由于其自身传播的特性,对其加强利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它的沟通传播职能,政府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传统的政府公关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召开新闻会或者记者见面会,通过传统媒体将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首先,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一个周期,例如电视需要后期制作或节目安排、报纸需要印刷;此外,报刊、广播、电视由于载体的性质,在时间、空间上受到诸多限制。民众对报纸广播的关注率不及手机,而电视和互联网同样也受到到载体的限制,公众无法24小时携带。而第五媒体中的手机短信、手机报、掌上新闻和手机微博等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即时发送、即时接收。有助于公众及时准确的了解信息,对政府来说,也可以利用第五媒体,完善公共信息的平台。
(三)表现在提高政府公关的效率
第五媒体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信息等方面以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经济的方式进行,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同时由于信息收集传递速度的加快,加强了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可以及时向公众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澄清误会;同时也能够及时的获知公众的主流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信息获取的便捷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公关的效率。
不可否认,政府第五媒体公关可以带来诸多的便利,是政府公关的新视野新途径。但是,第五媒体就像双刃剑一样,在利用过程中除了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国,第五媒体公关还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第五媒体的各项特点,利用好了会对政府的公关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一旦利用不当或监管不力,也可能造成不良信息的迅速传播,信息在层层传递中可能由于对信息解读的不同而导致信息失真;同时第五媒体高速的信息扩散能力也对政府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让社会公众通过第五媒体实现与政府的无缝对接,提高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对媒体的利用和监管能力,建立高效的政府第五媒体公关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和传播媒体队伍,将是当前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崭新课题。
注释:
①http:///digital/2012/1112/195676.shtml[DB].
②第五媒体研究中心.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Z].2010(12):5.
③http:///html/113/2012/3/21/763520. shtml[DB].
参考文献:
[1]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2]阎维.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J].行政论坛,2001(9):18.
[3]刘依卿.微博:政府危机公关新手段[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125-128.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充分发挥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提高全市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畅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规范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教育厅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和《市政府本级信息公开协调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市教育局政府信息,指市教育局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教育局机关各科室(以下简称各科室)
第四条市教育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见白教发〔〕90号文件)全面领导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包括审定信息公开工作规划和有关制度,协调推进信息公开工作部署,研究决定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并推动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公开工作。
政务公开办公室具体负责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信息公开的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信息公开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三组织编制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
四组织人员培训;
五协调组织各科室的信息公开工作;
六协调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公开的具体工作;
七拟订信息公开监督考核办法,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推动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运行;
八总结经验,组织交流,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条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承担本科室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责任,并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政务公开办公室联络员,负责本科室信息公开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条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严格依法、公正公平、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市教育局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第八条市教育局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第九条市教育局公开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公开的内容与范围
第十条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权限的规定,市教育局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其制作、保存、或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
第十一条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三种属性。各科室应在起草信息时即明确信息的公开属性。
第十二条市教育局下列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
一领导成员简历、机构设置、工作职能、联系方式等组织机构情况;
二市教育局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全市教育发展的规划、政策,重要工作部署及实施情况;
四全市教育年度统计信息;
五市教育局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六教育行政许可的设定、调整和取消情况,行政许可事项及其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审批时限以及受理机构的联系方式,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准予许可的决定等;
七全市教育招生、考试、收费、资助等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的政策;
八干部人事任免、公务员录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相关政策;
九市级教育表彰奖励的有关情况;
十全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十三条市教育局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其他信息。
第十四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之外的市教育局其他政府信息,原则上纳入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范畴。
第十五条市教育局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包括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包括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十六条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章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七条市教育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采取符合其特点的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公开:
一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网和教育信息网;
二教育信息;
三新闻通气会和其他相关会议;
四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
五信息公告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
六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形式。
第十八条本办法第十三条所规定的政府信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公开:
一信息拥有科室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和省、市有关规定负责对拟公开的信息内容进行录入、初核并提出公开的建议,送政务公开办公室编审后,送主管领导审签;
二本办法规定以外需要公开的政务信息,由信息拥有科室提出公开建议,报政务公开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九条凡属主动公开的信息,信息拥有科室应当在该信息形成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公开的应报政务公开办公室备案。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信息拥有科室应当自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更新相关信息并向政务公开办公室作出说明。
第二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采用书面形式信函和数据电文形式申请获取市教育局政府信息;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可以当面口头提出,由政务公开办公室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四申请公开的目的和用途。
第二十一条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市教育局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并按下列情况予以答复:
一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市教育局公开的信息,应当告知申请人;
能够确定该信息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其该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五申请公开的信息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二十二条对于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将申请转有关科室阅处,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对于政务公开办公室转来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信息拥有科室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信息拥有科室应当作出说明,由政务公开办公室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市教育局将以书面形式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同意公开的可以公开;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第三方在要求的期限内未作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公开。但是市教育局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四条市教育局办理信息公开申请需要收费的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市教育局已明确答复不予公开或不予提供的政府信息,各科室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公开或提供。
第四章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六条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第二十七条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实行考核制度。信息公开考核纳入科室年度考核工作,将信息公开实施情况作为评价各科室及其负责人年度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十八条由市教育局政务公开督查组负责对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各科室应在每年1月31日前将本科室上年度信息公开的有关情况和本年度信息公开工作计划按要求报政务公开办公室。
第三十条各科室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应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解服务对象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反映,对发现和存在问题应当认真研究,积极整改。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教育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科室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X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效保障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
一、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情况。
根据政务信息公开要求,我办在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领导和处室信息,更新单位职责和处室职能,对干部新提拔任命情况也及时公开。
今年新增行政许可事项X项,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X项,完成集中采购X项,金额X.X万元。一年来,未发生未经第三方同意擅自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等方面的情况。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所有信息均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免费向外界公布,没有出现违反规定收取信息公开费用或减免的行为;也没有出现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行为。
三、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政务信息情况。
X年度,我局未接到要求公开信息的申请,也没有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四、因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今年我办没有涉及政务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务信息公开形式还缺乏多样性,公开的政策文件较少,较少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办将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
一是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公开的认识,提高政务信息公开业务水平。
二是继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丰富公开形式,有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使信息公开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最大限度增加进入率。市行管办要在20*年进行行政审批项目第三次清理的基础上,对不利于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清理,力争实现我市行政审批项目总量在全省最少。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同时,清理各部门在服务中心外审批的项目,已进入服务中心的部门所承担的审批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服务中心。20*年,全市行政审批项目的进服务中心率要达到90%以上。对暂不能进入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办理的审批项目,要在本部门设置窗口,打造绿色通道,所办理的项目全部实行“五公开”(即项目名称、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和办理时限公开)制度,并纳入市行管办的监督、管理和目标考核范围。对由于条件限制暂不能进入服务中心的公安和交警等部门,要继续采取设立分支机构的办法,纳入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市行管办要会同市公安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20*年上半年实现对外
办公。市行管办要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坚持网络化管理、制度管理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加强行政审批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对窗口工作的领导,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窗口人员、进窗口审批项目以及日常审批工作的管理。各部门要推荐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负责窗口工作,选派科级干部任窗口首席代表,要向窗口充分授权,条件成熟可考虑业务行业审批项目集中的部门内科室全建制进驻服务中心。
要进一步提高即办件比例,力争即时办结率提高到50%。严格规范审批收费,凡与已进中心的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事项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必须进入服务中心办理,并逐步实现网络收费。所有进入服务中心的收费项目,一律在窗口核定,在结算中心缴纳,严禁核缴分离。要取消一切收费自由裁量权,一律按最低标准收费。规范窗口审批印鉴模式,除国家、省、市印鉴外,各部门审批表及批件必须使用审批专用章。
要启动并联审批制度,市级审批权限内所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企业登记注册及其他由市直各部门代为办理的重点项目,凡需由3个以上主管部门审批的,均可由市行管办牵头协调,组织试行并联审批。
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要求,将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政府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政府网络平台与服务中心及各部门联网,逐步完善网上公告、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功能,实现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等事项。进一步探索社会劳动保险、城镇医疗保险以及居民供水、供电、供气等社会服务和便民事项列入服务中心管理,探索政府采购机构在服务中心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待条件成熟后纳入服务中心统一办理。
那么,就公安机关来说,工作职责主要是“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所以
,率先应用推广的对象应该在打防管控上。也确实如此,公安机关在电子警务方面先行一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警务平台”系统上,从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应用情况来看,都基本上实现了“案件网上办,文件网上传,情报信息网上处理”的目标。在这一点上,不禁要为公安部“信息化建设”找准了切入点,步步为营的战略叫一声好。也确实公安机关与其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承担国家机器的职能各有不同,如果完全照搬他们的发展模式,邯郸学步的可能性极高。所以,着眼于公安工作实际,在探索一条能走得通、走得快的电子政务新路子上,公安机关可以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是,后续步伐的跟进也很关键。就现阶段而言,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受到了明显的阻碍,这是复合因素造成的,有技术、资金、民警整体素质等等,其中有一点原因很值得关注,那就是精细化管理。
诚然,推行精细化管理尤其优越性,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关键的问题出在落实上。从我们基层公安局来看,精细化“日清”的填写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据我所见,最强者居然一天填写了一年的“日清”。而且,上级在审核的时候,直接点击“通过”,经常一点就是1个多小时,鼠标寿命也大大缩短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基层民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而在于服务的界面不够友好,这里借用了网络软件开发的代名词。具体一点,就拿一个民警每天日常工作来说:打开警务平台系统,民警直接对应着办案、治安防控等实际工作内容,但这个精细化系统仿佛像一个“紧箍咒”,非要单独登陆那个网站链接来进行填写,填完之后也不知道领导审核情况和有什么意见反馈,这就让民警产生了目的性缺失和成果感消褪。其次,精细化系统服务功能单一,纯粹就是为了考核民警每天的工作明细,也就是说它并不能为民警提供任何帮助和服务。比起公安内网、警务平台、大情报平台等电子办公的载体,既不能提高警务技能,又不能了解各方面警情动态,更别提破案抓贼了。所以,造成民警对精细化系统的二次点击率(回头率)不高,基本上是上级要来检查了,就搞一搞,一次填写个一年的工作,天天都填在“办公室上班”,周六、周日就写“节假日休息”,审核的领导估计也不愿意细看,因为完全反映不出民警的工作实际,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就算认真填写的人有,但是没有比较的基准线,还是只能说明他天天登陆在填写“日清”,并不表示全局就这一位民警在干活。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办公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开发了新的一套系统。其实,办公自动化推广并不困难,只要会用鼠标点击和打几颗小字的民警,基本上都能很快上手,就跟传统纸张办公差不多,这得益于系统界面的简洁、傻瓜式操作和局域网很少有黑客攻击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环境。而加入精细化管理的模块,也能得到极强的应用,比如:每天只要登录自动化系统,系统自动让民警签到上班、签离下班,这就考核了到岗情况;
遇到加班也会有加班的记录,这就反映了工作实际;
最主要的就是各种文件签收、邮件传递,这直接关系民警的日常工作,如果每天一登陆自动化,就有分好轻重缓急的文件和邮件,相信人人都愿意利用这个省时省力的渠道来办理日常公务了。此外,在上级考核的时候,也是一目了然,还有包括像请假、汇报、协同办公等等其他非常之实用的小功能。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okboy”为你整理了这篇房屋管理事务中心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房屋管理事务中心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为扎实推动房管中心政务公开工作提质增效,根据《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的通知》(皖政务办〔2020〕4号)、《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阳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内容保障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和《太和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内容保障工作任务分解》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太和县房屋管理事务中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内容规范》,房管中心围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基础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决策和执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公开平台建设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组织专门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动房产领域政务公开工作提质增效。
一、强化工作保障。一是谋划部署。办公室及时调整充实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制定《房屋管理事务中心“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进“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深入落实。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及时参加县举办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对单位业务人员重点工作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二、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2020年以来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主动公开重大风险政策文件、措施及成效信息;围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各项重点工作,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主动公开脱贫攻坚信息;围绕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分配等工作,认真梳理、集中展示中心政策文件、工作落实等信息。
三、完善基础信息公开。一是加强权力配置信息公开。对照“三定”方案规定,全面梳理各科室职能公开情况,依法公开本单位工作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等信息。二是加强政务信息管理。认真梳理现行有效的法规、规章,按照相关要求,集中统一对外公开,并提供在线查阅、检索、下载等服务;认真梳理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文件公开质量,具体列明文号、成文日期、时间等信息。
四、做好政策解读。扎实开展政策解读范围,规范解读内容,创新解读形式,不断加强解读工作。对单位起草的解读稿件进行认真审核,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让广大群众“愿意看、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
五、开展年报信息工作。鉴于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存在问题,修改《关于2019年房屋管理事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19〕61号)等文件要求,参考省、市、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对单位政府信息进行公开,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内容,完善政策文件和解读,实行逐条链条关联阅读,进一步方便公众延伸阅读、获取政府信息。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本单位公开网站升级改版工作。向县政务公开办学习,不断完善政府网站栏目板块功能;进一步理顺留言办理机制,制定《网民留言回复存在问题及操作注意事项》,督促相关科室在收到留言咨询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回复,切实提升在线互动平台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