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花艺插花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插花艺术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28-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越来越大的满足,精神需求就被更强烈地渴望。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花朵,植物所代表的自然美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被其他形式的美替代的。插花是以自然生态为范本,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高境界的艺术,其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深刻感染着每一个热爱插花的人。
一 插花艺术概述
插花艺术,是指将植物可供观赏的枝、叶、花、果等器官剪切下来,作为素材,在一定艺术构思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修剪、整枝、弯曲等技术加工,搭配上一些以表现作品形象与寓意的其他辅助材料和适当容器,造型出一件用来表达意图或哲理,传递感情或意趣,并能体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这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文化艺术,可用来美化环境、表达感情、调剂生活、放松心情。传统的东方式插花源于中国,《诗经》《楚辞》等书中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可见,插花艺术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美貌华丽,更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意识情趣和思想感情。美的外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插花艺术是一种蕴含文化元素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学习插花,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进行艺术的熏陶,美化心灵,修身养性。艺术的熏陶也是决定个人素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学会了插花,可以在家中进行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使自己身心愉悦。专心投入到插花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物我两忘,物我合一。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总会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的人越多就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 插花艺术课程探索
1.插花艺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第一,插花艺术文化内涵不被重视。插花是将植物的枝、叶、花、果,经过一定的艺术构思,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加工,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作品。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更多人将插花作为一种商品,更着重插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所含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在短期花艺培训班里的学生,学习插花是看中了这一行业的利润,为自己赢得一些利益。因此,许多学生最初接触插花的目的已经发生了偏移,他们要学的不是如何将插花作品创造成一个艺术品,而是如何将插花作品快速地变成一件商品并如何提高其商业价值。他们更愿意将插花作品放到商业产业链中发挥它们的商品价值,而仅用少量的文化内涵也只是作为推销商品的噱头,这种情况下做出的插花作品自然缺少插花作品本身所应包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当然,将插花作品放入商业链中增加其商业价值也是一种有利于插花艺术发展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让插花艺术被更多人接受,走进更多人的家庭中。但过分地开发其商业价值,一味地追求其经济效益,就会有违于插花艺术其本真的价值,导致插花者的艺术素养不高和插花作品的文化内涵不够。
第二,插花课程实践环节比较薄弱。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学员技能的熟练度、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理论教学、教师操作示范和学员实践操作训练三个环节。理论教学占据大多数的教学课时,而学生的实际训练则由于材料、资金、具有操作难度等一些原因使课时量非常少,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像这样单调的教学手段和严重不足的实践训练很难培养出较高水平的插花艺术人才。
第三,插花教育者水平良莠不齐。插花艺术看似只是简单地进行插花创作,实际上它包含了大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它是一门融合植物学、绘画、书法、文学、盆景、音乐、雕塑、建筑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在插花艺术的活动中必然会反映出作者对自然、艺术、人生及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插花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美,而是“取其形、求其意、悟其道”,花能传情达意。因此,它要求插花教育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只有拥有过硬职业能力的教师,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然而现在的插花教育者中,多数都不具备这些条件。他们多数是相关专业出身或只懂浅显的插花花艺,更有的只是开过几年花店或刚进行完短期花艺培训,根本无法将插花艺术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 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第六批项目“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编号:ZZJGC6004);课题组成员:闫、刘铃玉、杨玉珍;通讯作者:刘若瓦
2.插花艺术课程实践的改进
第一,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插花者艺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插花作品水平的高低。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插花作品和与插花相关的艺术作品,并进行适当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对插花的形态和色彩进行一定的感知,建立起一定的审美观。让学生熟知自然生长环境下植物的形态特征,感受植物的自然美,思考如何在插花过程中保持甚至放大、凝练这种美。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多加练习、创作,才能熟练掌握相应的插花技巧,激发创作欲望和创作思维。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先进行单个技巧的多次练习,让学生感知同一插花技巧对于不同花材的拿捏程度和注意事项;然后当学生对插花技艺熟练以后,可以让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模仿练习,实际感受插花作品的构造并巩固常用的插花技能;最后可以在学生已具有创新能力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并进行学生间的互评和赏析。学生经过作品的构思、器皿的选择、花材的造型、搭配等一系列课程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设计思想、开拓意识、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插花技巧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倦,尤其是在进行理论讲解的时候,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教师现场示范的方式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是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们欣赏大量的优秀插花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建立一定的审美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往届学生所做的插花作品,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在学完这门课后会完成同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插花作品。在讲到插花技巧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现场示范,用实物和现场操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学生跟着示范一起动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插花技巧的理解和记忆。在进行实践训练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比赛。在最初进行基础技巧练习的时候,可以比赛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在进行模仿练习的时候,可以比赛哪个组的模仿作品更加精致;最后在进行主题创作的时候,可以比赛哪个组的作品更符合主题,哪个组的作品更有新意,哪个组的作品更受欢迎。通过小组比赛,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竞争、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插花是一门融合了植物学、绘画、书法、文学、盆景、音乐、雕塑、建筑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艺术。为了能更好地展现插花作品,更加确切地表达插花者的思想感情,使插花作品更具文化内涵,能与展示环境更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插花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因此,在培养优秀插花者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插花有关的其他艺术文化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对插花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如让学生欣赏书法、绘画或其他艺术作品,甚至进行模仿练习,感受其中不同的艺术之美,并与插花艺术进行结合,这样就不难创作出优秀的插花作品。
第五,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插花课教师除了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插花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植物种类的识别、植物的生长习性的了解等。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优秀程度。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插花艺术学员,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至关重要。首先,要对从事插花教育人员的教学资格严格把关,提高从业门槛才能使插花教师的基础水平得以提高,才能吸纳更多更优秀的插花教师。其次,可以请一些插花界的大师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促进能力的提升。最后,可以组织插花教师进行插花比赛,进行相互切磋。花艺大赛是镜子,是新的起跑线。通过比赛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分析、研究与借鉴优秀作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升教师水平。
三 关于插花艺术的未来展望
插花可以美化环境,美化心灵。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花朵来装饰他们的房间、他们的窗景、他们的商铺,装饰每一个角落。插花艺术将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被需要,是平日走亲访友,节日庆典礼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有更多的人喜欢插花,愿意学习插花,使插花像绘画、音乐一样作为一种才艺被欣赏,并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会有更多正规的专业插花培训机构,将插花艺术传授给那些爱花惜花的人。
1.专业的插花教育机构
随着插花艺术被广泛应用,插花行业得以崛起,与之相关的行业,如鲜切花产业、花器制造业、各种包装业等,都会相应地得到推动发展。这些行业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才输入。这时,就需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地方,即花艺学院。如荷兰农业大学的斯特尔花艺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古伦堡花艺学院等,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都有各自的公办或民营的插花教育体系,他们培养出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专业人才。中国也应该建立这样的花艺学院,以一流的花艺教学环境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插花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化大都市的步伐加快,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崛起,遮挡住了蓝天白云,一条条宽阔川流不息的马路代替了幽静的绿荫小道,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城市看不到任何生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难免容易感到急躁,这时就需要鲜花这种生活的调味品来平息急躁的心情。用鲜花来点缀城市,点缀心情,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美好的心情、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不仅能提升幸福指数,还能降低城市犯罪率。
插花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极为丰富。学习插花,可以美化心灵、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插花艺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专心地投入其中,深入地学习插花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可以从前辈甚至先人那里学到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品质
和人生哲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我国传统插花在2008年6月14日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史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插花,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环境,使自己身心愉悦,还可以以花会友,结交爱好相投、品质高尚的朋友。更可以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推向国际,与国外的插花爱好者进行交流,探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插花技巧和对插花艺术的不同见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谢婕.浅谈在师范院校中开展《插花艺术》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08
[2]何黎明.“插花艺术”教学实践现状和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86~187
[3]钱锦、马玲.《插花与花艺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科技信息,2010(32):184
[4]胡军、张淑梅、张咏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岳敏、施芬.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1):73~76
[6]李福东.现代插花及其审美教育价值[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7~90
[7]吴丽君.《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4):184~185
相比茶艺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比较普遍的情况而言,花艺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比例低于茶艺课程。根据笔者对20所全国主要的旅游类职业院校开展的调查来看,其中有10所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花艺课,即花艺课在这些旅游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比例为50%。花艺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比例没有茶艺课程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酒店管理行业,各个场所的花艺布置,大多都是由专业的花艺公司负责打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酒店行业工作后,除非自己特别喜欢或者有艺术设计基础,才能有机会进入花艺设计部门工作以外,其他毕业生很难有机会从事花艺设计类的工作。此外,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鼓励学生参加花卉工和插花员的职业资格考证,但是相比品酒师、调酒师和咖啡师这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考的职业资格证书来说,学生取得花艺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学习花艺课程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有很多先修课程作为基础,比如美学、立体构成和色彩等。而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前并没有相关的艺术基础。此外,学习花艺课程,特别是插花实操课程,需要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同时需要购买大量的花材让学生进行练习。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实训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面开展花艺课程的教学。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花艺课程。从名称上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的花艺课程都比较侧重插花艺术和插花技能的培训。
二、花艺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酒店行业(包括酒店宴会和酒店婚礼场合)是大量运用花艺进行装饰的行业。酒店的花艺装饰,是酒店软装设计美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酒店竞争力和酒店品牌文化提升及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独特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环境的延伸,目前呈现出越来越受酒店管理者重视的趋势。每一家酒店都有其特定的酒店文化和经营背景,也有其对经营模式和主要客源的定位,甚至不同国籍的酒店品牌,会带有其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因此,花艺设计公司会针对酒店的整体风格制定一套设计定位流程。比如首先根据酒店的主体定位把酒店按照风格划分为古典与新古典,现代与后现代;然后再按照雍容、奢华、豪华、简约、时尚和前卫等风格进行细分;风格定位完成后,再根据花艺摆放位置和场景选定花材、容器并进行色彩色调设计。绝大多数酒店经营者都认为运用花艺可以很好地展现一个酒店的性格与气质,通过花的魅力留住更多的客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上海外滩附近的高端酒店和会所,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前厅、餐厅等场所的显著位置布置花艺作品,精美而独特的花艺设计展现着场地的格调和高雅;广州的高端商场和酒店同样如此,花艺设计几乎随处可见。目前的花艺经营在酒店管理行业中呈现出高端花艺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特点,比如很多高星级酒店,对花艺的需求长期稳定在一个需求量大并且订单金额比较高的状态;有时候在一些特定场合和品牌活动现场,为了追求花艺造型的独特和视觉效果的耳目一新,酒店管理者不惜大量使用高价进口花材进行装饰。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未来的从业者,学习和了解花艺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从环境美学和装饰艺术的角度出发,对花艺作品进行鉴赏,是一项非常有必要掌握的实用美学技巧。
欧美人的生活方式总和运动、冒险联系在一起,也总是最个性张扬和具创新性的。
武汉现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则更为“安静”。从焚香、点茶、插花、挂画的“四艺”生活,到对明式家具的深入研究、对雕刻艺术的痴痴热爱,这些爱好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最大的乐趣。
他们注重内在的修养身心,极少用张扬个性的外露方式来获得心理愉悦。
他们也许不是收入最高的人群,但对艺术的喜爱却外化为自己的一种气质,内化为一种素养。
焚香、点茶、插花、挂画,曾被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视为必修课的“四艺”,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追求之至乐。也是最能彰显其才情,展露其风雅的重要技艺。四艺合一,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不仅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四艺是生活的艺术,也是提高风雅和韵味的人生哲学。
就在这“四艺”早已被分离以致遗忘之时,本刊走访了武汉三镇,寻找到那些在现代,依然追寻艺术修养的文人,探寻他们崇幽趣,尚自然,着重神韵内涵的品味生活。
插花――花与禅的不解之缘
花与禅,总有一种不解之缘。花是滋养双目的一道美景,花是拂过心湖的一缕凉风,与花相伴,品性怡然。源自佛教的东方插花,让我们在慢调的插花过程中,体会源自心底的愉悦、宁静与安详。禅意,油然而生。
在武汉的花艺设计领域,“花时间鲜花店”颇有名气。老板米雪在从事花艺工作之前,是一位优秀的室内陈设设计师,她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花艺。为了更好地掌握花艺,2005年,米雪辞职前往日本福冈。5年间,她系统学习了花艺、茶道和香道。
米雪坦言:“现代人多半是大脑主宰的动物,每天不停地思考、计算,飞速消耗着脑力,支配着身体不停往前赶,早已忘了,我们的心也有感觉。有张有弛,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如果放慢脚步,抛开脑中那些繁杂的是是非非,试着让我们的心做一次主宰,细细感受一件怡情养性之事的整个过程,你也许会发现,快乐,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脸上的一个表情,它更犹如一股从心底汩汩冒出的清泉,缓缓流淌过近乎干涸的身体,让我们整个人都变得滋润而生动起来。”
如今,插花之美也不仅仅在于装点生活,带给我们美的视觉感受了,它更映射了插花人的人生态度和性情性格,正可谓花如其人,在插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自己、感受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插花是一种禅意的冥想,是一种对心灵的洗涤,也是一种对性情的陶冶。
米雪不仅认为花是美丽,还觉得花反映了时光的推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现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时也是一个表达的方式、修炼的方式。这其中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有如造化将美丽的花木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达到人、花一体是一种境界 ,这就要通过训练让内心平静如镜。赞美自然、仪礼、德行、胸中的气韵、内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题中之义。它所要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焚香――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
时下,香道、品香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新时尚和休闲新方式,人们在沁人心脾的芳香中,放松身心,感受中国传统香道文化,既是精神上的一种陶冶,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
武汉香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张博建就是一位爱香之人,酷爱收藏红木家具的他,在2006年接触到香之后,就沉浸在焚香、品香的愉悦中,他说,“品香是一种悦己的行为,出于对好的香气的一种追寻的本能。到后来发现香,包含了一种精神――对大自然的敬畏感。”
的确,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
如今,香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而又净化心灵;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张博建介绍,“正是香的种种无穷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兴奋、感伤……等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
tips关于香
香,芳也,从从黍,从甘。物虽微而贵,其气芳馨。
香料最早都是因为宗教活动、礼仪熏香、饮食加味,以及治病疗养的需要,而进入人类生活之中。由于地域及民族文化的差异,对香材的用度及对香之品味各有不同。中国自古在香的应用上是十分复杂的,譬如,汉代之前用香,以佩香、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是在生活中加入了道家修仙思想的“博山式”熏香文化。
两汉时期中国贵族所使用的香材,在西域和岭南香料尚未大量进入中原之前,多为各种干燥的香草、香花、香药为基本原料,在磨成细粉调以牛脂香膏后,再用来焚烧或香药浴。据《西京杂记》记载,更有“汉武帝时,海国献龙涎香”之句,如今已很难查证是否有此,但即便“乳香、龙涎、麝香、沉香”虽有传入之可能,最多只能出现在最高端的统治阶级中,平民百姓和一般贵族官员,是不可能享受到的。其价格昂贵,决不是有钱随处可买的奢侈品。
待至宋元时期,可谓香道发展的盛世之时,焚香乃成士大夫“清致”价值观的证得外象。两宋时期,插花、品香、点茶、挂画,被称为文人社交圈的四般闲事,亦是评断文人生活品味高低的标准。
而这其中,又以香道的学习最为艰难。因其修习,须具备书、花、茶三道基础,且对香药学也要略知一二,才可配香。而可入品之香,又都是高档难得之物,并非有钱便可买到。而行香、理香工具,则都要量身打造,光是香道入门的“香、火、炉、灰、碳”这行香五事的操控,许多人便无法坚持下来。最后,要能入座香斋品评香道,则在修为上不但要儒、释、道三家思想稍有涉猎,还要有点悟性,是一种适度用脑,专一心志,能暂时脱离外物烦恼,使心神舒畅的高级养生活动。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中职院校应当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并且加强在职培训,对学校的师资结构予以优化。同时定期安排一些骨干老师到基地或者是企业中参与实践锻炼。其次,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再次,将表现优异、突出的青年教师选拨出来,组织其参与有关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且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课题当中,进而促使其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有效提升。另外,采取系统培训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水平进行培养与锻炼。最后,加强优秀教师的引入。中职院校可以从国内外的科研院或者是园艺企业中,引入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较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有效加强中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师资力量。
2.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园艺专业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传统教学、现场演示以及讨论探索等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创造平等、友好、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倡民主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选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1)示范教学法。针对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例如《园林苗圃》、《园林工程》以及《园艺植物栽培》等,应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式,该方式的基本模式为:示范——理论——实践——讲评。以插花艺术这门课程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有关插花的理论知识时,可以把单纯的理论讲解转变为示范操作,一边示范一边说明插花的原理,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讲课,学生看得到、听得明白,并且极易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期间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对其中操作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插花技术。(2)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情境式教学方式在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对于园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现场情景教学的方式。例如在园艺植物保护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田间地头中去调查植物的病情,对病情进行观察与辨识,开展场景分析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其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园艺知识与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
3.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对中职园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必须以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主,对理论的系统性予以弱化处理,同时加强生产的实用性,强调园艺技术的运用性,强化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中职院校还应当大力倡导全员参与,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依据工学相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坚持两条培养主线。即培养可以熟练把握现代化园艺生产管理、苗木种植以及市场营销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同时,依据园艺专业学生三类能力素养所包含的项目技能,塑造出工学相结合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二、结束语:
关键词:服务创新;花卉产业;全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9.008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Whole Industry Chain Service Innovation of Flower Industry in Beijing
——A Case Study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Flower Port
LEI Shu-xia1,2, LI Yong-jin3
(1.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Systems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9, 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3.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overview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flower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flower activity. Then it analyzed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flower industry in Beijing including technology, form, organization and circulation. Moreover, as shown in the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flower port i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the paper built service innovation links based on view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flower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the service innovation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service innovation; flower industry; whole industry chain
据史料记载,早在3 000年以前,古埃及和叙利亚已经开始栽培鲜花,而花卉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由于二战以后,世界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加上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花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在全球逐渐崛起,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花卉业在部分国家与地区开始实现了生产专业化、工厂化及现代化,并在新品种选育、采后处理、技术处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北京市的花卉产业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虽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花卉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值产量的大幅提升、品种的日渐丰富、营销网络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花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成为北京农业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的北京国际鲜花港,是北京市唯一一个专业花卉产业园区,同时,也是国家科技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项目一城多园的重要先行试点,花卉产业作为高端高效农业,对推进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国际鲜花港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国际鲜花港与科教机构和研发企业紧密结合,探索出花卉产业链上下游良好合作基础和合作机制,形成了以花卉种业、生产、研发、展示等产业链服务为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基础,对指导花卉全产业链服务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
1.1 北京市花卉生产概况
北京花卉生产设施水平、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生产规模相对较大。2010年,全市花卉生产面积0.45万hm2,产值12.2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1.7%和73%。其中,花卉保护地种植面积0.1万hm2,是2006年的2.3倍;保护地中现代智能温室面积114万m2,是2006年的2.3倍,效益27万元·hm-2,比2006年增长43%。用于花卉生产的现代化温室面积约占全国现代化温室总面积的25%;花卉生产企业306家,是2006年的2.2倍,花卉消费额达到100亿元,比2006年的51.9亿元增长了92.7%,花卉年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北京市建有20个花卉科技园区,高档盆花生产示范基地153 hm2,组培室面积达l万m2,是全国组培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地区。北京市花卉产业的科研部门与企业合作,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逐步总结出适宜北京地区特点的生产技术。现代化设施花卉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引进品种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己经掌握了安祖花、蝴蝶兰、大花蕙兰、仙客来、凤梨、一品红、丽格海棠、矮牵牛等盆花和月季、、百合、安祖花等切花的栽培技术,产品质量普遍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生产出的优质盆花和切花不仅在北京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开始出口。
1.2 北京市花卉流通情况
作为全国花卉信息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北方最大的花卉流通中心,北京花卉市场流通比较发达,全市现有大型花卉交易市场38家,花卉营销网点达到1 500多个,花卉营销形式呈现多样化,现已建成2家集花卉销售、园艺资材、花艺布置、文化宣传等为一体的花卉园艺中心。花卉市场是花卉消费的重要渠道,其经营总面积、摊位数量、年交易额、销售网点增加很快,经营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更加规范。
北京市花卉的贸易形式多样,一些新兴的流通方式和零售业态正在形成,如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交易方式进入花卉流通领域,艺术花屋、花卉园艺中心、超市花卉销售店等零售业态正在形成,因周边花市和超市对花卉的需求,物流配送公司应运而生,既活跃了北京的花卉贸易,又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交易辐射能力。
北京市花卉流通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国际贸易异常活跃。据了解,在北京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和的公司多达30多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花卉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市花卉进口主要为种球、种苗和鲜切花,2010年上半年分别达到206.9万美元、155.1万美元和217.2万美元,出口的花卉主要是盆栽植物和鲜切花,同期分别达到91.6万美元和28.3万美元。
1.3 北京市花事活动情况
北京市举办的花事活动形式多样,由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09年9月26日—10月5日在顺义区和山东省潍坊市同时举办;受北京奥组委的委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承担了奥运会及残奥会颁奖花束的设计制作等工作,制作配送颁奖用花6 000余束。奥运会期间,在奥运主新闻中心组织开展了15场中国花艺表演,宣传花卉文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园艺花卉博览会,北京市参展的室外园林景点同和园获得组委会室外展园大奖,同时还获得设计奖、施工奖、园林建筑小品等3个单项奖;北京市打造“三节一会一展”工程,即每年举办一届月季节、节和郁金香节,每年春节前举办一届迎春年宵花展,每三年举办一届北京自己品牌的花博会,从而拉动产业发展,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参加或承办国内外大型花卉展览,促进产业发展。
1.4 北京市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北京市的花卉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花卉业还比较落后,制约着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花卉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北京花卉业的设施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花卉业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育种水平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花卉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组织体系[3];花卉企业融资和保险困难,缺乏现代化的投融资体系和保险体系;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不够发达,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产业体系。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花卉产品质量和效益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端、高效、高辐射特征,也没有充分发挥产业的多功能、多效益潜力,更好地为农民就业、农村致富服务,为城市绿化美化、市民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
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创新服务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创新引起的科技进步已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以企业为主体、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研究与开发活动(简称研发)又为持续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创新科技与企业研发引起了新产品与新的生产流程的出现,由此带动了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即服务创新,简单说来服务创新是指理念和手段有变化的服务的商业化, 以满足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4]。服务创新一般分为根本创新和附加创新,根本创新是指那些以前的顾客无法获得的或已经存在服务的新的传递系统;附加创新是对已经存在的服务的改变,是有价值的、渐进式的改变[5]。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服务创新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特征[4]。对于北京花卉产业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包括根本创新和附加创新在内的创新服务成为增强花卉产品竞争力与全面提升花卉服务业竞争力的核心手段。通过创新,可以全面提高花卉产品的质量,更新产业经营形式,完善产业链,为花卉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服务业的升级奠定基础。
2.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都特别重视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花卉生产技术、花卉新品种的研发创新,针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特点从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3个层面全面着力并递进式展开工作,努力提高花卉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2 形式创新
一是以干花和花饰品为载体的花卉加工业。近年来,国内外对干花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文化创意产业也为干花与饰品加工提供了新的契机,发展高档花卉艺术品已是当务之急。北京市干花和花饰品等相关产业在提高制作工艺和花艺设计水平、提高产品包装质量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生产厂家通过国内、国际展销会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增强了消费者的关注,扩大企业影响力。他们采取灵活的营销渠道,壮大经营队伍,方便消费者购买干花产品。同时探索购销、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制度,扩大销路。生产厂家还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电子商务,积极参加各种贸易洽谈会,获取国内外信息,跟随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利用丰富的物力、人力资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形式灵活的花卉租摆业。北京花卉产业中涉足花卉租摆业的有花卉公司、苗圃、花店、园林绿化公司、花卉市场、花卉批零摊位、礼品花卉网及物业公司等,还有相关行业的单位和个体户。年经营额从几千元到几千万元不等。近年来,花卉租摆业己进入提高阶段,只有通过细分客户、及时更新、丰富品种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细化服务内容才能解决花卉租摆行业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少、行业层次低与恶性竞争的问题,实现新的发展。
2.3 组织创新
从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同样,花卉产业化也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花卉产业取得新的发展,与在生产组织上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公司+农户”、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深化结构调整,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组建和打造一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龙头企业、示范企业、标准化企业、生产基地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比较典型的有:“公司+农户”花卉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从北京花卉业的发展实际来看,“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大兴等区县的“基地带农户”模式既通过组织花农培训,弥补了技术不足,又通过品种指导,解决了种植品种的盲目问题。从国内先进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来看,“公司+农户”也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4 流通创新
花卉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花卉产业是一个涵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其发展涉及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主要依靠花卉流通来完成。花卉流通在保持花卉质量、减低费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花卉流通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于花卉来说,保鲜、保质是花卉销售的命脉,随着我国鲜花在储运中保质,保鲜技术的不断改进,冷链运输水平的提高,正逐渐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比如鲜切花运输对温控要求很高,目前已有一些货主将鲜花装在专门的卡车上运输,不但保证了花卉的质量,也大大降低了鲜花在流通环节上造成的损失。
目前北京市花卉销售路径主要是“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这种销售路径中,“批发”和“零售”环节的销售方式比较灵活,不仅有传统的“实地选花、自行运送”,还伴随着网上花市、订单生产、花卉配送等先进的花卉销售和服务方式。
3 鲜花港花卉全产业链服务创新分析
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谓的中粮“全产业链”,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有效控制,为消费者奉献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最终在产业与市场上获得关键的话语权、定价权和销售主导权[5]。
通过全产业链的培育,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映到生产环节,国际鲜花港借鉴全产业链服务理念,通过对花卉生产的有机组织和对流通与加工的规模化运作,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真正连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有效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可以借助缜密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对花卉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强化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给花卉产业链中的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多支持,使花卉产品的使用更有效率,更加科学。
3.1 研发服务
研发服务是指利用自然、工程、社会及人文科学等专业知识或技能,提业技术创新所需的研究开发服务,是具备高度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知识或技术提供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实验、检测等[6]。鲜花港产业链中的研发服务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中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的建设相关。北京国际鲜花港为打造花卉服务全产业链,开发利用20 hm2用地建设研发服务区,其中包括5 hm2的科研办公楼和14 hm2的温室花卉区,主要用于高档花卉的研发等配套服务设施。
北京鲜花港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研发体系,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仅在2010年,园区共向市科委、市外专局、市文委、区财政等部门申报14个项目,意向争取资金1.386亿元,涉及“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百合引种及繁育基地建设、火龙果农业产业化示范、花卉交易市场、观赏苗木智能化温室建设等多个项目。另外,“花卉服务产业科技促进工程”项目、“顺义区精品花卉展示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引入,为园区拓展平台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就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项目已正式签约,顺义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之中的“一园”,与昌平区共同列为先行试点,将整合全区花卉产业资源,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发展花卉产业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北京市优秀的科技资源和项目经费投入成为鲜花港研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花艺服务
花艺是花卉艺术的简称,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使花材的排列组合让花变得更加赏心悦目,能够体现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形成花的独特语言,让欣赏者解读与感悟。狭义的花艺就是插花,即用剪切下来的各种花材和其他装饰性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创作活动,也可称为切花艺术造型。我国插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曾经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先驱, 对日本、韩国等东方插花艺术及其流派的形成有着奠基作用, 并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7]。花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花艺培训、色彩顾问、环境设计、花艺摄影、婚庆服务等。鲜花港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但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市场经济整体现状不稳定、产业间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约,其花艺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区域优势。
3.3 花卉咨询服务
花卉咨询服务是针对花卉业的一种顾问及相应的客户服务活动,其内容是为客户提供花卉的咨询服务,这种服务的性质和范围通过与客户协商确定,客户(请教方或咨询方)提出对花卉花艺的问题或疑难,相应地服务主体(答疑方或服务人)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双方通过协议对彼此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约定。鲜花港发展花卉咨询服务具有网路渠道全、行业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但是缺乏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积极拓展全产业链服务的功能,与各地区的咨询中心建立广泛的联系。
3.4 物流服务
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8]。物流的核心是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花卉产业物流服务主要包括花卉的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花卉产业流通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等的建设。北京国际鲜花港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园区花卉产业链建设与提升,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条件,拓展花卉物流功能,现已与北京海关、北京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荷兰花卉企业等相关机构进行实质性接触,将通过申报项目及招商引资,争取各职能部门支持,从球根花卉入手,通过建设海关监管库、进出口检验检疫待检库,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形成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打造我国北方花卉物流平台。
3.5 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科学管理决策服务支持、农业信息化高新技术应用等。国际鲜花港的信息服务与科技城的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相对应,结合春秋两季主题花卉文化节,进一步加强与荷兰、以色列、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涉农企业联系,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不仅引进花卉新品种新技术,丰富园区春秋两季主题花卉文化节的展示资源,而且还吸纳国外花卉企业在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会展交流、物流交易等各方面的先进理念,结合园区经营发展情况,运用到实际运营之中,从而逐步缩小与国外花卉企业的发展距离。
3.6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是指因举办展览会而将众多的人群集中在一起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一切均以提升展会宣传和展示水准为目的的活动,以及为参展商和参展观众更好的参展提供一系列服务活动,同时还包括由于展会的举办而衍生的涉及交通、住宿、商业、餐饮、购物、观光、媒体宣传等一系列经济贸易活动的总称。
鲜花港于2009年9月19日园区正式开园,成功策划实施“2009北京文化节开幕式暨北京国际鲜花港开园仪式”、花卉产业营销发展论坛、花卉“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等大型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近30万人。郁金香、两次文化节共接待游客24万人;2010年12月,管委会与北京花卉展览交易中心共同主办以“让美好走进生活”为主题“首届(北京·顺义)精品年宵花展销会”,展示茶花、国兰、大花蕙兰等近100个优秀品种年宵花卉,总展示面积达1万 m2,为广大市民的家居环境增添更加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开幕式当天同期举办“北京花卉物流产业规划”研讨会、花卉企业贸易洽谈会,为丰富今后的年宵花市场以及如何推进年宵花产业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园区通过举办花卉文化节,展示花卉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国内外花卉产业的交流,实现花卉展示、文化创意、餐饮、休闲、购物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7 销售服务
销售服务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活动过程中,为顾客提供的各种劳务的总称。北京鲜花港强化与团购网、超市、商城的长期合作,建立虚拟和实体草莓、花卉销售专区,丰富了商品销售渠道,深化与酒店、度假村的战略合作,互为补充,共同开发高端消费群体;成功运营花艺中心,为建设品牌连锁花店积累运营及管理经验;整合园区花卉资源开展租摆业务,发挥花卉生产平台优势,放大品牌价值。园区还与旅行社合作,拓宽门票销售渠道并借助其销售平台宣传鲜花港,召开“魅力新顺义精品旅游” 推介会,强化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引入餐饮、娱乐、婚纱、观光车等项目,完善配套服务。
4 加快北京市花卉产业创新服务对策
4.1 提高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
探索花卉产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强化花卉产业联合会的职能,充分发挥各级花协的作用,提高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协调、引导职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协会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花卉行业管理的职能。比如,可以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组成各种松散型的集团,使其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同作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尤其是要强化协会的信息服务功能。信息将是今后花卉业发展的需求热点,各级花协,应大力发展会员单位,采取有偿服务方式,编发各级市场行情,并做品种销售预测、市场趋势分析等,通过交流市场信息,消除产销之间的盲目性。协会还应加强花农的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花农的技术水平,建立花农技术水平等级制度。
4.2 成立花卉产业创新服务联盟
利用鲜花港的政策和环境优势,牵头建立北京市花卉产业创新服务联盟,联合与花卉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科技咨询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知识产权及、研发、开发机构,金融、财务机构,人才机构,科技培训机构等组成综合性产业服务组织。联盟作为整合平台,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管理,但是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间接的支持,例如:提供信息、组织会议、加强交流、促进合作。联盟汇集各种创新活动,在了解联盟成员的需求、形成联盟内部成员间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促进联盟成员与国际同行和国内外知识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各种创新要素通过整合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联盟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资源等有关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拓展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联盟的品牌效应,既有助于联盟获取北京市以及国家的相关资源倾斜,又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4.3 培育健全花卉产业孵化基地
成功进驻北京国际鲜花港的“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种业孵化器”是我国第一个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具有孵化和展示两大服务功能。为了给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需要协调好政府的引导、鲜花港的自主创新和众多花卉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完善花卉产业创业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延长服务链条,打造集环境营造、产业资源整合、行业集中会聚、配套服务完备、人才培养齐整的多位一体、实体基地与网络服务平台共进互动、互补融合的环境,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为支撑,成为向花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孵化环境、成长条件、服务平台的综合全方位服务基地。
4.4 延长花卉服务产业链条
围绕花卉生产发展各类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各环节服务能力。从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看,需要在种植业和销售业基础上,着重发展花卉休闲观光、国际贸易、花卉产品加工、花卉技术输出等产业形式。政府应发挥整合资源的功能,做好规划,完善花卉产业创新服务链条的衔接,加强服务功能的整合与集成,利用国家鲜花港信息咨询、公共技术、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优势,结束各花卉服务机构之间各自为战的传统做法,向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覆盖全市的花卉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的多元化局面。
参考文献:
[1] 全玉琴. 陕西省花卉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2] 赵晓丹. 北京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研究探索[J]. 北京农业, 2012(2): 1-5.
[3] 李繁, 贵红霞. 我国花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 373, 375.
[4] 张瑜东. 论信息产业服务创新[J]. 商业经济文荟, 2003(4): 16-18.
[5] 詹姆斯 A.菲茨西蒙斯,莫娜 J.菲茨西蒙斯.服务管理:运作、战略与信息技术[M].张金成,范秀成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 易军, 周艳春, 王其冬. 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型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2(1): 126-131.
[7] 张雅楠, 马勇. 浅探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1): 52-53.
[8] 马春, 宋鸿. 国外研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12): 69-71.
张毓,一个进城打工的普通乡下女孩。2001年3月,张毓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这里重峦叠嶂,风光秀美。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带回城,放在房间里。张毓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张毓让她讲解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张毓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送给她们每人几枝。
张毓有个在花店上班的朋友李霞,拿了一束花,决定到花店里试着卖一下。
第二天一下班,李霞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说那束野花下午被一个女孩以30元的价格买走了,她还说以后要经常来买。拿着李霞递来的30元钱,张毓动心了:难道野花真的有这么好的消费市场吗?她决定约上李霞周末再去采些野花回来卖。果然,几百枝野花很快全部卖完了,老板还让她继续去采摘野花,说有多少他收购多少。除去给花店老板的折扣,她一下挣了700多元,这些钱相当于她在书店上班一个月的工资。通过这笔“意外之财”,张毓意识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
辞职:野花里寻找商机
看到市场反应不错,张毓想走卖野花这条创业之路。但是,采集野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野花遍布在山野之间,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另一方面,各种野花的花期也不一致。她想,要把野花的生意长期做下去,只能去专门种植野花,然后再定期卖给花店。
主意一定,她果断地辞职,带着积攒的几千元钱回家了。听说她要回家种野花,朋友、父母都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在他们看来,很少有人能靠野花做出一番事业。
张毓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她相信自己的想法没错,大道理说得父母也只得“缴械投降”。于是,张毓很快把父亲的苗圃进行了扩大和改造,把原来只有一两亩地的苗圃扩大成了五六亩地,并拉起了一道篱笆墙。她从山上移植来了很多木本野生植物,同时也采集了一些野花的花种,准备播种。附近的村民们知道她的想法后,纷纷笑她异想天开。
张毓不理睬别人的嘲讽,继续忙碌着。她还发动父母一起采集野花种子,同时在村里打出了收购野花花种和野花幼苗的广告。很快,张毓采集了很多花种,挖来了很多野生花草。
张毓把草本花种按不同的种类种在地里,把一些适合观赏的红毛杜鹃、野蔷薇等木本植株移植到了盆里。虽然野生花草的生命力很旺盛,但她还是一点都不敢大意,除草、施肥、浇水,一丝不苟。几个月后,种植园里开满了野、小紫罗兰、蒲公英、白头翁、开口箭等野花。
张毓摘下一些花,并订做了一些塑料包装纸,把野花按照不同的花色搭配包装好,运到西安推销。她先把花放到十几家花店里让别人捎带着卖。果然不出她所料,这些野花很快就被热衷时尚、追求情调的年轻男女买走了。她乘胜追击,和这些花店签订合约,每个星期给他们提供一批新鲜野花。
有了固定的销路,张毓的干劲更大了。为了保证冬天也有鲜花出售,她建起了保温棚;为了确保实验能成功,她专门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有关专家,虚心学习野生植物种植和冬季保温的技术。
2001年年底,辛苦了大半年的张毓算了笔账,除去各种开支,她发现半年忙碌下来并没有挣到多少钱。郁闷之余,她开始分析原因,原来自己把野花作为一次性消费品出售,这个办法不太合理。一方面,野花的生长周期长、花期短,一次剪下来后只能重新再种,这期间她就无花可卖,生意自然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野花比普通花草照顾起来要费神得多,但价格却差不多。分析完这一切后,她决定在来年分批次种植野花,让每个月都有野花开放。
目标:把野花做成产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毓决定转换经营思路,把野花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她首先想到的是把像熏衣草之类花冠细小、不易褪色的花制成干花,摆放在室内作为装饰品。第一批干花一上市,就显示出很旺盛的销售势头。
初战告捷,张毓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想到,城里有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到山里来,他们在课堂学的一些野生植物根本无法见到,要是能制作一些野花野草的标本,注明其名称、学名和英文名称,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另外,要是给风干后的标本加个相框,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的墙上。城里很多人都向往田园风光,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野花野草就可以带给他们视觉的享受!
张毓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兴奋并付诸实践。果然不出所料,这些标本在礼品店一炮打响,来买标本的大人、小孩都有,把礼品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
同时,她移植的一些适合观赏的植物也可以出手了。她联系到某花木交易市场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助代销,一个月下来,卖出了100盆,收入5000多元。
为了减少销售环节以便增加利润,2003年9月,她把家里的种植园交给父亲料理,自己在西安市开了一家花店。她的花店很特别,不仅卖野生鲜花,还有干花、盆栽和盆景,野花店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她买来了很多关于插花的图书,仔细研究插花的花色搭配、花叶搭配。张毓还办了个插花艺术培训班,免费教来店里看花的女士们插花常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让人们接受野花这个新鲜事物。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参加过学习的女士们大多成了她忠实的消费者,她们还把这个特色小店介绍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于是,更多的顾客走进了她的花店。
很快,张毓的花店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她的干花制品已经形成了10多个系列,标本相框也丰富到了100多个品种。她一连开了5家连锁店,经营状况都比较好。2004年,她成立了自己的花木工艺制品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农高会和商贸会,又有几十家外地客商了她的干花制品和标本相框。
〔关键词〕劳技 创新
1 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劳技创新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老师都普遍认为学科成绩才是升学考试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传统的劳技教学中,教学重在传授,以教代学,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立足点和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使学生想学、善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机制,是人积极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劳技课时,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用另一种方法解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其创新潜能。
3 劳动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劳动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坚实的技能基础上,积极动脑、动手,把想到的制作出来,逐步培养这种创新精神。
4 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自尊心,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空间。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的思想火花,用赞许的目光、会意的微笑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回答和想法,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催化剂,激励评价的方式有:作品展示,口头表扬等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例如:某某同学平时上课表现一般,各种制作作品也不出众,但在学习“插花艺术”时,他用二枝红色的玫瑰花和一枝白色百合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意境,老师就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从此以后,他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在以后几次插花竞赛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所以,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注意学生评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给以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
5 利用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宽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渠道,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给予实践和运用;只有通过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才能使学生反复自由地实践,达到开发思维、激发灵感、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例如:中学生大多喜欢航模飞机的制作和放飞,但多数学生缺乏飞行知识和制作技巧,只能做成而不能调准,往往飞不稳和飞不高。就此可以对一些参加过比赛中飞得较好的“小行家”进行培训提高,而后让他们在班中进行操作演示。同学们得到启迪后,在制作中都能注意头尾的轻重比例、两翅的平衡性和对称性等关键,各自想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当学生在杆升机飞行的成功性上取得一些成绩后,就可以因势利导,在如何提高飞机的留空时间上,再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征集小发明的作品中,除了细致观察、分类选择外,重点应放在对每件作品的辅导和指点上,引导学生去粗取精,使作品重放光彩。因为学生的小发明毕竟是不完美、粗糙的,很多都属于一般性的题材制作,有的题材较好,但不能体现其科学性或做工不精巧,应主要通过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为了选优,轻易放弃一般作品,而应力求提升每一件作品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再开发的机会。
总之,在劳技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生动、自主、活泼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张森珍.浅谈中学劳技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技术教育,2007.02
女导游卖起野花
1999年7月,21岁的张毓一毕业就当上了导游小姐,日子过得挺充裕。2000年夏天,张毓带团去海南,她在路边的小店吃了一些当地水果,没想到引起了食物中毒,一连好几个小时昏迷不醒。后来经过抢救,才算脱离了危险,可是食物中毒损害了她的脑神经,再后来,她出现了视力模糊、说话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张毓对导游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年10月,她无奈地辞去了工作。她想换一份相对轻松、利于身体恢复的工作,但用人单位得知她的身体状况后都拒绝了。几经波折后,她才在一家书店找到了做售货员的工作。
2001年3月,张毓周末回到乡下老家。这里山峦叠嶂,风光秀美。张毓在山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很多。她在山上采摘了很多野花,准备带回城,装饰房间。回城之后,张毓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些野花,她们围着张毓让她说这些野花的名字、种类和生长情况,张毓很开心地给她们讲了半天,还给她们每人送了几枝。张毓有个在花店上班的朋友李霞,拿了一束花,决定到花店里试着卖一下。
第二天一下班,李霞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说那束野花下午被一个女孩以30元的价格买走了,她还说以后要经常来买。拿着李霞递来的30元钱,张毓动心了:野花有这么好的消费市场?于是她约了李霞周末一起去采了些野花回来卖。果然,几百枝野花一个星期内全部卖完,老板还让她继续去采集野花,有多少他收购多少。除去给花店老板的折扣,她一下挣了700多元,这些钱相当于她在书店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张毓开始意识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
野花走俏,
聪明女孩迅速捕捉商机
看到市场反响不错,张毓想走卖野花这条创业之路。但是,采集野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野花遍布在山野之间,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另一方面,各种野花的花期也不一致。她想,要把野花的生意长期做下去,只能去专门种植野花,然后再定期卖给花店。主意一定,她果断地辞职,带着积攒的几千元钱回家了。听说她要回家种野花,朋友、父母都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在他们看来,很少有人能靠野花做出一番事业的。
张毓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她坚信自己的想法没错,父母被说服了。于是,张毓很快把父亲的苗圃进行了扩大和改造,把原来只有一两亩地的苗圃扩大成了五六亩地,并拉起了一道篱笆墙。她从山上移植来了不少木本野生植物,同时也采集了一些野花的花种,准备播种。附近的村民们知道她的想法后,纷纷笑她异想天开。张毓不理睬别人的嘲讽,继续忙碌着。虽然她发动了父母一起采集野花种子,但是人手还是不够。她就在村里打出了收购野花花种和幼苗的广告,山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木繁茂的大山里,听说这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也能卖钱,都不再嘲笑她了,很快给张毓采集了很多花种,挖来了很多野生花草。
张毓把草本花种按不同的种类种在地里,把一些适合观赏的红毛杜鹃、野蔷薇等木本植株移植到了盆里。由于野生花草的生命力很旺盛,移植后基本上都成活了,但是她还是一点都不敢大意,除草、施肥、浇水,她都一丝不苟。几个月后,种植园里开满了野、小紫罗兰、蒲公英、白头翁、开口箭等野花。张毓摘下一些花准备出售,考虑到有些店主不愿意接收野花,她订做了一些塑料包装纸,把野花按照不同的花色搭配包装好,来到西安推销。她印制了几盒名片,先把花放到十几家花店里让别人捎带着卖,如果能卖掉再打电话找她进货,很多店主都是带着疑惑的目光接收了她的花。果然不出她所料,花刚放出去不久,她就接到了电话,这些野花很快就被热衷时尚、追求情调的顾客买走了。她乘胜追击,和这些花店签订合约,每个礼拜给他们提供一批鲜野花。
有了固定的销路,张毓的干劲更大了,为了保证冬天也有鲜花出售,她建起了保温棚;为了确保实验能成功,她专门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有关专家,虚心学习野生植物种植和冬季保温的技术。
2001年年底,辛苦了大半年的张毓算了笔账,除去各种开支,她发现半年忙碌下来并没有挣到多少钱。郁闷之余,她开始分析原因,原来自己把野花作为一次性消费品出售,这个办法是不太合理的:一方面,野花的生长周期长、花期短,一次剪下来后只能重新再种,这个期间她就无花可卖,自然生意也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野花比普通花草照顾起来要费神得多,但价格却差不多。分析完这一切后,她决定在来年分批次种植野花,让每个月都有野花开放。但是,怎么样提高野花的“含金量”呢?
靠野花致富,
她要把野花事业进行到底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毓决定转换经营思路,把野花从“一次性消费品”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她首先想到的是把薰衣草之类花冠细小、不易褪色的花制成干花,摆放在室内作为装饰品。经过反复筛选和对比,她挑出了一批适合制作干花的野花。第一批干花在2002年初上市了,这些干花一上市就显示出很旺盛的销售势头。初战告捷,张毓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想到,城里有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到山里来,他们在课堂学的一些野生植物根本无法见到,要是能制作一些野花野草的标本,注明其名称、学名和英文名称,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另外,要是给风干后的标本加个像框,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室内的墙上,城里很多人都向往田园风光,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野花野草就可以带给他们视觉的享受!
张毓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兴奋,她做好了标本,定制了一些大小不等的像框,把这些标本夹入像框。她带着几十个标本到了西安。有几家小学对她的标本很感兴趣,有所学校一下就以50元、200元不等的价格定制了上百个标本。这些标本在礼品店同样一炮打响,来买标本的大人、小孩都有,礼品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为了加快生产标本的步伐,张毓回家组织了十几个村民帮助她一起制作标本。
同时,她移植的一些适合观赏的植物也可以出手了。她请父亲给每一盆观赏植物估好价格,联系到某花木交易市场的一位朋友帮助代卖,一个月下来,卖出了100盆,收入5000多元。为了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以增加利润,2003年9月,张毓把家里的种植园交给父亲料理,自己在西安市开了一家花店。她的花店很特别,不仅卖野生鲜花,还有干花、盆栽和盆景,野花店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她买来了很多关于插花的图书,仔细研究插花的花色、花叶搭配。她把很多被人们视为野草的蒲公英、狗尾巴草都作为配花加进了花束中,用野花独创出了许多别致又美观的插花作品。她给这些作品起了好听的名字:百鸟朝凤、俏佳人、星星点灯……张毓还办了个插花艺术培训班,免费教来店里看花的女士们插花常识,试图营造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让人们接受野花这个新鲜事物。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参加过学习的女士们大多成了她忠实的消费者,她们还把这个有特色的小店介绍给身边的熟人和朋友,于是,更多的顾客涌向了她的花店。
很快,张毓的花店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她的干花制品已经形成了10多个系列,标本像框也丰富到了100多个品种。这一年,由于不断有人加盟连锁,她一连开了5家连锁店,由她统一提供货源,这些花店开业后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好,收入也开始成倍增加了。2004年,她成立了自己的花木工艺制品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农高会和商贸会,又有几十家外地客商了她的干花制品和标本像框。
现在,张毓的种植园已经扩大到50亩地,种植了山梅花、红柄白鹃梅、银露梅、黄花森林、四照花、报春花等几百个品种的野生花草。随着“自驾游”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周末开车到山里游玩。张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她把自己的种植园改为免费参观的植物观光园,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种花DIY”的概念,让城里人在自己的种植园里参观种花的步骤、过程,向他们提供花种、苗株和泥土,让他们自己动手种花养花,并传授养花的知识。这一招吸引了很多城里人。自然,他们走的时候都不会忘记买上几盆花回家去养,由此她又多了一个创收项目。
话题背景
作为室内硬装的另一面,软装设计自室内设计发轫以来,經历着不被重视,再至“轻装修、重装饰”的观点“反拨”;从稍懂色彩搭配的室内设计师凭直觉感受就可进行软装布置,再至软装行业建立了严格的考级认证,要迈入其间,门槛变得越来越高,它俨然与硬装设计一起构成并影响着整体设计项目的品质。然而,这看似顺遂的设计发展之路却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近期,我们发现:很多培训机构都办起了软装设计的培训课程,诸多业内的知名设计师被邀请为导师,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到一周的授课,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软装设计的分解及细化。它的发起,也反证了软装设计师对资格审核及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上的重视。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短期培训是否能收到极大的成效,即便它是一次商业上的运作噱头,但它直指了一个事实——软装设计培训的缺失,特别在分门别类进行课程解析及实践辅导上,软装设计还“百废待兴”,亟待获取更多的关注,同时,它也对短期培训机制及学科建立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位软装设计师曾言及,当你把房子倒过来,会掉下来的东西都属于软装设计的范畴。通俗的比喻却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到软装设计原来囊括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家具、摆件、挂饰、布艺、灯具、植物等等;对它们的选择与搭配,除了需遵循项目主题统一的考量外,也受到色彩美学、风水、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制约及影响。这张經由设计师之手,变幻出家居空间各种表情的“利器”,在当下应该如何大胆本文由收集整理地去探索?在这期间,碰到过哪些迷思和困惑?对业内人士而言,构建哪些提升平台才最有成效?针对以上诸问题,本期我们将邀请那些关注过、思考过软装设计的专业人士,从自身角度出发,与我们一起分享认识。
软装不是越多越好!
现代装饰杂志社:今天很高兴邀请几位专业人士从软装设计的角度来谈各自的认识。简单介绍下你们公司在软装设计这块的大体情况?
王本立:从原来的后期选购、提升到现在完成设计图后配软装方案表,在正常情况下,甲方会委托我们代购,付相应的服务费。但是在采购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分方案。但目前,郑州的软装市场相对封闭,很多好的产品信息也流通不进来。软装基本上都是小作坊式,缺少规模。我们大都是从设计师中抽调人员,做设计、出方案的同时也做软装,且每个项目都跟踪到底,相对地考虑的东西要更统一。
张万军:现在在郑州,设计公司成立软装部的还比较少。我们公司主营酒店类工程,都是自己跟着客户去跑,不收服务费。因为在当地,收取软装费比较困难,除非是一些高端客户。
王本立:在我看来,目前所成立的软装部无非是给主设计师们提供方便,待东西收集后,最后还是要汇总到总设计师,由他做决策。虽然,我们做设计图纸、方案及辅材表时已經将软装考虑进去,但图纸与现实还是有差异的。甲方出代购费,适当加点利润给设计师,由设计师帮忙代购,并负责后期的搭配和摆放。甲方如果自己有精力,会针对几个大项,指定品牌,或直接找厂商洽谈;而床上用品等配饰类的,就基本由设计师解决。
郑雁冰:我们公司大多数是在深圳艺展中心集中采购,跟我们合作的一些厂商会定期传送图片,若有意向就可下单。我们曾给一个酒店项目做过方案,预算300来万,整个方案给到甲方后,因为中间还存有利润差,甲方权衡之后还是决定自行采购。
从目前来看,高端软装还是集中在顶级的会所、别墅、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大多数甲方都觉得装修要放到主要部分,对软装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很多时候由于价格高而不得不向市场妥协,找一些相近的来替代。之前我们接过一个中国银行的项目,大厅一个雕塑的定制预算就要一两百万,当时试图找北京比较有名的工作室来做,但光是概念设计的费用就高达50万,最后只好放弃了。
现代装饰杂志社:整个项目的风格基调决定了软装设计的色彩搭配、家居用品的选择等等,依据大家的理解,硬装与软装设计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
张万军:在高端市场譬如投资商、地产商,他们对软装还是有要求的,但在整个河南的中端市场,人们对软装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普通酒店、茶楼,大都是从省钱的角度去考虑设计,要求不是特别高。我做过调查,很多客户认为所谓的软装是自己对审美要求的体现,不需要设计师的设计,也不希望搞成一个艺术品展示区。
王本立:这属于整体关系,色彩的搭配、家居颜色的选择,的确与软装有直接关系。但软装还是从属于硬装,当硬装格调确定下来,服务硬装的软装也随之确定。
郑雁冰:硬装与软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打个比方,一个人要满足最基础的着装,穿套西装,穿双鞋就差不多了,而会打扮的人还会配领带、墨镜,手表,这个部分就类似于软装。随着人的生活品位的提高,它自然而然地产生。我有一个客户说得非常精准,一个人长的好看怎么化妆都好看,前提是把硬装做好。
现代装饰杂志社:软装设计作为室内硬装修的重要补充,现在越来越受到甲方的重视,在各位看来,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说目前软装设计队伍的素质情况?
王本立:软装队伍基本上是从设计师人员抽调来完成的,开始的时候經验少、资源少,信息也不对称,再加上成本的问题,确实迫切需要相关的厂家提供配套的新产品以及新产品的应用方式。
郑雁冰:过去大家比较注重硬装,后来有一些厂家做了集成化,开发了很多衍生产品,避免了室内设计前期的弊端,产生了软装。他们越来越系统化了,已經能够深化室内设计的图纸,而我们设计公司还没达到和厂家的结合,就急需从设计师队伍里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软装设计,他们必须兼顾好室内设计和软装的高度;具备很高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见识。
张万军:好的软装设计师,凭借他的阅历,他对历史、文化、音乐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的了解,会把空间软装做得很好。目前以设计公司而言,要配软装设计师,必须跟主创设计师的心灵体会能相融,出来的配套才会好。
郑雁冰:要知道原创设计师的目的、客人的目的、消费者的目的,然后才能呈现一种很好的空间气质。
王本立:其实真正好的设计,软装配的很少。除非是在样板间,但太多的软装,每天打扫,一样会觉得不方便。在我看来,软装并不完全是空间展示,还要实用。软装配得多,一般是很多东西做坏了,需利用大量软装来掩饰设计不足。
郑雁冰:软装是建立在空间功能基础上的。现在市场上的软装基本上是拿来给客户炫耀的,真正懂它的不多。像茶几上摆满了一些东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只能是放在特定的样板房里。譬如不锈钢摆件,得拿麂皮绒去擦才会亮。
王本立:艺术与实用也要结合。就像时装一样,其实舞台上的东西能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运用,那才是真正好的。包括酒店也是这样,因为酒店管理肯定也是越方便越好,要是在不方便的情况下,投入的成本肯定很大。
郑雁冰:商业项目你可以张扬一点,像居家这种还是平和一点的好。
张万军:越是家庭化的东西,不但要符合主案设计师的审美要求,还要符合业主的审美和使用要求。两方面要达到一致,就比较困难了。我给平顶山的一个煤矿业主做家装,他说要很时尚。硬装做完后,业主从广东买了140多万的红木家具,跟我的硬装格调差距很大。
灯光、香氛与花艺
现代装饰杂志社:像米兰、巴黎每年都会潮流趋势,大家如何看待潮流趋势对中国软装市场的影响?一般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取这些最新的资讯?
郑雁冰:我去过一次,印象比较深。它每年的涵盖了服装、家具,包括当代艺术等大文化层面的东西。我最早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这与室内设计有些相近。服装讲究的款式、面料、色彩这三大块,在做室内设计时就是造型、色彩、材料,其中材料的选择把色彩这一块儿也涵盖进去了。
王本立:潮流趋势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室内设计有它本身的特殊性,主要受材料、设计、业主需求等要素的影响。软装方面像家具、面料、窗帘、壁纸也会受到潮流趋势的影响,但肯定还是设计自身对其的影响更大。
时尚潮流变化很快,它对室内设计来说,可以起到启示,但绝对不是主流。真正的室内设计,追求的应该是永恒的东西。所以说软装设计必须建立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之上,它需要长久性、持续性;而不是赶时髦,不然方案永远都做不完,也根本没办法实施。
张万军:软装只能是充当点缀,一切的陈设还是要配合装修的大环境,起到趣味点缀的作用,不是说随随便便,我认为哪个东西好就可以放在哪。
郑雁冰:空间气质决定软装呈现的气质,你是中式的,有意境的,软装也是同样有意境的。若你是雍容华贵的,它也是雍容华贵的,空间气质跟软装气质是相媲美的。
现代装饰杂志社:灯光运用作为气氛烘托的有力补充,各位是如何理解灯光运用设计与家居室内设计的关系?分享一下灯光运用的心得。
王本立:我理解灯光的最初作用是照明,但是随着室内设计的发展,灯光运用也在变化。现在灯光主要是强调重点部分的照明,比如说工艺品、壁画机理部分光感的变化,增加它的趣味性、神秘性;利用灯光把明暗、虚实给划分出来。
张万军:灯光运用主要是起到光影的变化。比如你去做spa,灯光就需要暗一点,才能达到一种气氛。餐厅的餐桌肯定是最亮的,这样才能引起人的食欲。每一个不同的场景,都是靠光感来营造不同的心情,而这与照明是息息相关的。
郑雁冰:我对光的理解,分为两类,一是文教类项目,它用光最好的境界是用自然光,把室内营造成跟白天一样。二、光实际上最终的目的是感染人。欧洲的酒店基本上在外观都有几盏壁灯,很弱,却能把室内大厅的灯光烘托得很温馨,这是一种商业设计的手段。刚才万军提到餐厅的灯光设计,它的目的也是商业,光在色温或照度达不到的时候,那菜品就出不来那种味觉。特定的环境灯光的运用都不一样。
张万军:由于科技含量比重的加大,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原来一个设计师就可以完成的,以后可能需要更多人参与。像随着天光变化而变化的智能灯,当自然光线暗淡下来时,光线会随着色温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人去控制开关。
王本立:现在灯光运用比以前进步很多了。以前几乎顶上通通是一米间隔一个,均匀分布。现在基本上已經打破了,其实有些地方不需要很强的光。
张万军:国外的灯光是走到哪儿亮到哪儿,是温控;没人走动的时候,走廊该亮的地方还是亮的,只不过亮度不同。一个五星级酒店,光弱电这一项就能够花费1400多万,内地根本投不了那么多。
王本立:国外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高,愿意投入。再一个,不是说我们作品做不好,而是配套的各方面新信息、新材料对接不对称。像灯光设计,周围配合的也就三四家专门做灯光的。不像国外设计师底下配套的很多,哪怕只需一幅挂画,也会有专门懂画的人拿个十来幅供他挑选。现在我们需要自己出去找,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最终就只能凑合了。
郑雁冰:软装比如说窗帘、壁纸、画、家具,你得找好几家才能配好。配套的少,另外是有能力的公司少。像卖窗帘的,我就找过很多家,到最后实际上都变成卖布了。为什么不值钱?因为没有提高到艺术高度的层面。
现在国内的市场,很多设计师不愿意去做这一块,实际上做这一块确实累,再加上行业不认可。实际上软装收的费用跟室内设计师是对等的,当市场形成以后,他们起来的会非常快。同样是工作五六年的设计师,你让他现在转行做软装,他会觉得没有做室内有成就感。
现代装饰杂志社:花艺、香氛、植物等这类调动视觉、嗅觉的软装部分,也广泛运用于家居空间及样板空间,它能从细节处着眼,装点及美化生活。贵司在这个部分是否有所关注?一般是寻找合作公司协作还是独立操作?
郑雁冰:你给客户做方案,直接反映的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觉”,然后才能展示出第六感官。
王本立:我觉得植物、香氛等因存放时间短,不好打理,好多客户在室内通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一嫌费事,二怕养死了不吉利,反而会去找花艺公司,园林公司,定期摆放。像插花,我们很想用,但在郑州不知道谁插得好,没办法,只好自己解决,用的最多就是拿个剪子绞两枝树枝往那儿一插;或者弄荷叶、荷花插上。从根本来说,还是行业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假如说配套的花艺设计师都非常专业,我认为几乎每一个设计师都能出来好作品。完善的配套,专业的素养,他能提醒设计师哪些东西应该怎么做,毕竟设计师也不是万能的。
郑雁冰:对,实际上好的花艺师表现的主题不外乎春夏秋冬,然后根据每个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上海的柏悦酒店,每一盆绿色植物都是有故事,有根源的,不是平白无故拿盆花或者绿色植物就行。中国有评判法则,西方也有,评价空间跟我们评价艺术品是一样的,中国的意、妙、神、能是四个阶段,西方则是优美、崇高放到第一位。室内设计或者软装没有对错之分,存在就有价值,只是高低不同罢了。
软装前景与提升
现代装饰杂志社:随着定制时代的到来,大家如何看待软装定制设计的前景?
郑雁冰:前景一片光明。有些特殊的案例,家具都是定制的,譬如门口要做东南亚风格,跑去东南亚当地采购是很麻烦的。但定制的远没有当地的来得纯正,主要是我们在模仿家具时,只看到外在相貌,没有吃透它的本质。
王本立:定制这一块儿,除了艺术品,我感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它牵涉到成本、数量,厂家的生产等诸多因素。个人定制,质量不太稳定;真正的大品牌也不给定制或价格昂贵,但是以后肯定会有市场,并能慢慢形成规范。
郑雁冰:定制还是在设计公司的范畴存在,老百姓买东西肯定不会定制。定制现在一般只在高级会所、样板房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为他们也是出于商业目的。
王本立:我们所谓的定制无非就是灯、家具之类的。像窗帘,你要定制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像五星级酒店,有一定的量来支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设计单位,还没有这个规模去承载。真正的定制应该说图案什么的都是自己原创的,跟别人的基本上不重复,那才是真正的定制。但是除了艺术品,其他的东西不好办。
郑雁冰:我们叫半定制,窗帘买回来以后,再加工。每个人理解的定制不一样,像画,你选个画芯,再装裱,那也属于定制。买一套家具,沙发不改,茶几改改,也叫定制,看你怎样给客户去解释了。像东南亚那些度假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资源做当地的项目,反而做得很好,成本也不高。
现代装饰杂志社:现在好多机构都在办软装设计培训班,大家会组织公司员工去学习吗?对这些培训机构的资质,有没有什么要求?希望设计人员在哪些方面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郑雁冰:我也去听了很多课,包括意大利的、清华的,或者社会上的一些软装机构,跟他们交流过。意大利的那种软装机构离我们的设计很遥远,因为他们走的都是定制的路子,另外国际语言也有一定的障碍,当然它的成本非常高。目前一个中型的设计公司要拿一部分人去学,还是很有困难的。当然在国内培训的话就没有必要了,我觉得层次不高,他们也是请一些有經验的人在授课,没有一个很系统的理论体系去支撑。包括我们的室内设计,不像建筑,理论体系也不是太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