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环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26-0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和环保意识息息相关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兴趣使然,普遍对我国的国情缺乏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有一个了解,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而立足于国情基础上的环保意识,才是有意义的,也是能够付诸实践的。
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通过书籍或者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等,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运用文字资料、统计数据、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一步系统认识我国国情,加深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了解。人口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且人口总量多、增长率快的国家。资源方面,目前我国资源缺乏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在总量上相对可观,但人均占有率比较低。另外,我国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导致对某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比如水能、风能等。环境方面,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食品污染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法制方面,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二、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有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引导,帮助初中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青年。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其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是重要的表现。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环保意识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观这两个方面,其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思路:用环保的观念发展经济,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并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好的生态环境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
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应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观和环境政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这些政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相关的案例、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给环境给人类所带来的不可弥补的伤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感官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系统学习,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环境的理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的现状、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找出环境保护的措施。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
因此,教师应从实践活动着手,研究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培养从小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下,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共勉。
1.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利用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法,鼓励幼儿主动探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如活动《垃圾的悄悄话》中,教师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垃圾的危害和垃圾的再利用,懂得垃圾不能乱扔,懂得要保护身边的环境,懂得只有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又如在《鱼宝宝笑了》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鱼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人类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差,小鱼快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当故事中的情节触动了孩子的爱心,孩子会自然地想到要去保护小鱼,谈论间也自然想到了小鱼赖以生存的小河。此时,教师提问:“怎样让小河的水保持干净?”通过讨论,幼儿说出了很多保护河水的方法。再如活动《大树妈妈》中,我们结合之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小树叶》,活动中小树叶为了保护大树妈妈,在秋天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变成养料,使妈妈可以安稳地过冬。我们通过谈谈、说说、唱唱,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大树妈妈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大部分的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采取集体教育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我们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通过故事、表演、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体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体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环保之路
我们通过对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行为表现,作了调查和整理,发现很多幼儿并没有环保的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环保。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空白的。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家长本身的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的想法几乎没有,他们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没必要也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环保,环境保护是成人的事。
开展亲子活动是推动家园同步认识环保的很好途径。我们利用家长半日活动,请家长提前准备好一次性纸杯带到幼儿园,我们提供相关的材料如:糨糊、粘贴纸、彩纸、布等,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纸杯玩具。通过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了有些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玩具也是很漂亮的,自己制作的小玩具或装饰品可以保存更久,从而了解保护环境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活动,不仅能让家长与教师、孩子进一步地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3.把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46-01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也受现代工业的严重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调,生态的不平衡。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社会意义。现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结合化学教材(人教版),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树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
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否具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是环保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思想,积极探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化学的结合点,研究环保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情境等,从而认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意义及内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普及、宣传、研究“绿色化学”的责任。
二、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的常识及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在单元二《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成份测定,O2的性质、制备及用途,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在单元六《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介绍了碳的单质,CO2的制取,CO2和CO的性质以及CO2过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单元七《燃料及其利用》中又提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对此,我并不是呆板性知识型传授,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合理地设置一系列的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窗林立,同时人类又对森林乱砍滥伐,大肆破坏植被,空气中哪些成份会增多”?“为什么在一些城市要禁止机动车入城”?“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如何”?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据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及防治措施,知道环境关系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单元三《自然界中的水》中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以及在课题4中又进一步强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而在此后又紧跟着介绍“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教材前面介绍水资源丰富而后面却提出水危机,这是采取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水资源的珍贵,也强调了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此时,教师可以将知识拓展到日常生活中,适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了解水资源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
人类认识过程都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这一规律,没有丰富的感知素材,难以较深入认识事物本质。初中学生认识事物还比较肤浅,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很好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就能引起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也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教育目的。
化学老师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经常收集有关环保问题的资讯和素材。如九六年的湛江12级台风,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特别是2006年湛江市世界优质地质公园――湖光岩水面下降,和2007年湛江市区附近一些海洋出现的赤潮现象更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四、在化学实验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更具有直观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本地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课堂演示的示范作用,和学生实验中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在认识行动上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习惯,并且学会处理环保问题的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
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环保 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重大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止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初中教材在介绍 CO 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3、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要关注课文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提出水危机的用意何在,然后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如“面对水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呢?”等,从而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确课文内涵,从中加强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在化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成果的不恰当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要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成分、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例如,取雨水检测ph,如果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区域性或随风漂移形成对土壤肥力、森林、水生动物和建筑物等大范围危害。通过雨水ph的测定,联系其危害性,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认识。在实验教学中,要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有些有毒气体(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用碱溶液吸收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实验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仍,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指定地点,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草的化肥,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向学生传输环保知识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学生以“室内装修与家庭环保为专题调查报告”。学生自编小组,分别询问市场材料的性质,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获取家庭环境污染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污染方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 ,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质在空气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为什么要用无铅汽油;为什么要禁用含磷洗衣粉。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教育;渗于课内;寓于课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雾霾……为此,我国政府早就发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号召,作为与环境保护教育直接相关的地理教师责任更加重大,要把有关自然与人文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使学生以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约束自己平时的破坏环境的行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怎么做呢?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
1.了解环境现状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材中一幅幅的图片、一段段的文字真实的告诉学生一个被污染得面目全非的地球。比如: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荒漠化问题等。再如:各个国家曾经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汞污染事件、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以及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无锡太湖的蓝藻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这些生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从而增强学生环保的责任感。
2.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环境能力的教育。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以上知识进行环境教育,可使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环境意识。
3.掌握环保知识
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比如: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毁林和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就知道要去保护森林。另外在讲到南极臭氧空洞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冰箱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会大量消耗臭氧,学生就知道应选用无氟冰箱。
4.强化法制观念
为治理现有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等。有些法律、法规已写入了教材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法律意义,以此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把环境教育“渗于课内,寓于课外”,从而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未来环境和发展的合格人才。
1.渗于课内
①充分利用教材素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做到地理知识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其实现在的新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遇到这些内容时应仔细研究教材素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好切入点,有选择性的穿插环境教育。
例如:在学习必修1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的案例2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两千年前的黄土高原草木茂盛、禽兽成群,除了黄河以外还流淌着许多大小河流,遍布着许多大小湖泊,河流清澈见底,湖泊星罗棋布。但到了唐代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开始恶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剧增,大规模开荒种地,并且砍伐大片的原始森林,兴建房屋等。久而久之,耕地、森林、草原越来越少,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湖泊消失。由此可见,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再如:在讲到城市化时,其中就有介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和废气、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噪声污染加剧等。由此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②充分挖掘隐性知识
教材中的有些地理知识,看似与环境问题无关,但实质上具有环境教育方面的内涵。教师可以从这些隐性知识中挖掘出蕴含的环境内涵向学生渗透,以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必修二中的《人口的数量变化》中讲到“地球村第70亿位居民诞生……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这段内容表面看来是在讲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其实借此教师就可更深层次的挖掘它的环境内涵。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会更深入,向环境索取的资源更多,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更多,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的行为,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砍伐树木等。这一系列的过度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这就让学生认识到了今天如此多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就是人口问题,所以要保护环境就一定要严格控制人口。
再如:必修一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讲到“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们不仅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而且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从这句话其实就可以引申出一些环境问题。地下水的开采也要注意科学,要有计划,若无节制地开采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面下沉、出现地下漏斗、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此外教师还可以以上海为例加以分析,让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 ,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随时都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③充分利用身边实例
比如在讲到全球变暖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哪些现象是全球变暖的表现,如:冬天较少下雨、夏天温度比往年高等。再可以让学生谈谈身边哪些事情的发生在加剧全球变暖,如:森林被砍伐、绿地减少、家中烧煤球产生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再如:在讲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所住的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环境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环境中学习”,所以应引领学生从书本中走出去,到现实中去具体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2.寓于课外
①参观调查
如参观一些污水处理厂、环境监察站,还有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和一些环境优美的地区,让学生有一种感官上的对比,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②社会实践
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美化环境的义务劳动,比如:清扫街道垃圾、清除违规的广告纸、排齐道路旁的自行车等,以此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环保义务宣传,向大家宣传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还有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以形成“人人宣传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③其他活动
请环保专家来学校开讲座;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保主题班会;结合每年的环保纪念日开展相关的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组织植树活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进行禁烟宣传活动;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下乡务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关键词】探究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生物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理论。生物探究实验是探索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生物探究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怎样使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我以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认识。
一、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老师:展示香烟包装盒,请同学们注意烟盒上的提示: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到底是怎样影响健康的呢?吸烟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今天来探究烟草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在相同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越快表明心脏负担越重。我们通过实验来推测烟草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问题: 烟草对心率有什么影响?
二、假设
老师:假设就是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判断即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答案。请同学们对问题:烟草对心率有什么影响?作出假设。
学生:
1.烟草会使心率变快。
2.烟草会使心率变慢。
3.烟草不会使心率发生变化。
老师:回答得都很好。现在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三、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就是证明假设的操作过程。实验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方案中的时间、数量等因子必须量化、数字化,不能有“一会儿”、“大约”等模糊词语。
实验方案:
1.把二支香烟的烟丝取出浸泡在25毫升摄氏25度清水24小时,滤掉烟丝,滤液作为原液。
2.用原液(100%)分别配制25%、50%、75%、100%浸出液,用清水作对照。
3.取5支试管分别编上1、2、3、4、5、号,把清水装入1号试管,把25%、50%、75%、100%的烟草浸出液分别装入2、3、4、5号试管。
4.把学生分成1、2、3、4、5、组。
5.每个组用与小组编号对应的试管的烟草浸出液测定水蚤的心率。用吸管吸取烟草浸出液并滴1滴在载玻片上,向液滴中放入1只活泼的水蚤。在显微镜下以10秒钟记时数水蚤的心跳次数。连续重复5次。计算出水蚤在这种浓度烟草浸出液里的平均心率。
四、实验现象
水蚤在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里的心率:
清水(210)、25%(216)、50%(222)、75%(234)、100%(250)
五、实验结论
烟草浸出液能使水蚤心率加快,浓度越大水蚤心率越快。
六、总结
水蚤心率越快心脏的负担就越重。水蚤在烟草浸出液中时间稍长就会因心力衰竭而死(烟草浸出液不仅能杀死水蚤也能杀死很多的昆虫,农业上可以作为环保的生物农药使用,人吸烟会对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实质性的损坏)。除烟草外很多生物都会分泌一些物质来抑制或杀灭对自己有害的生物或竞争对手。我们不经意间扔出的一支烟头或丢弃的一块废电池都可能给很大范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场大灾难。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给我们恩赐的同时应该自觉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随意的向环境排放废物,随意的对原来环境的改造,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或消灭当地物种都可能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灾难。我们应该养成不给环境添乱,自觉保护环境的公民意思。只有在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大环境下才能保持生物在竞争中的动态平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生物之间的一些秘密关系,懂得了一些环境保护的道理但是还远不够。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生物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我们知道的还很少。我们还应该更进一步的探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更多的秘密提高我们保护他们的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能发现生物之间的一些秘密。懂得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体,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协作关系外还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知道环境保护必须尊重科学,必须保护好整个生态系统的道理。明白环境保护的原理和正确的方法。增强科学的环抱意识。
关键词 环境学导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特色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急待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它涉及到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数学等自然科学,环境伦理、环境法学、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等社会科学,清洁生产、环境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技术科学等等。
环境学导论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在我校已有五年的时间,通过该课程的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环境学导论涉及面较广,牵涉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等,而且学科本身还处于初生阶段,属于尚未成熟的边际学科,虽然有些专业教材,但其主要内容侧重点不同。所以设立本课程以后,我们在授课内容上逐年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几年来该课程在华南师范大学得到了逐步推广。起先的授课对象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从2005年起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环境学导论》不仅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要,任何专业都有必要学习“环境学导论”,如清华大学等高校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在全校开设了《环境学导论》课程选修课,他们比较重视该课程的建设,每年有很多学生选修该课,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理工、文史及经管和法学院等学生都有,这与环境学的特点相吻合。一是因为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看,环境生态不维护好,发展不可能持续,而环境与任何行业、专业的人才都需要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否则不可能做好工作;二是污染治理以前都认为“末端处理”是环境专业人员的事,现在世界潮流是“源头控制”、“清洁生产”、“绿色化学”、“污染预防”,它与全过程有关,即不仅与非环境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还与管理、经济、法律等几乎所有的专业有关。所以希望该课程不仅作为环境专业的入门课,也应作为全学院高年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并从现在起面向华南师范大学全校开设选修课。
一、 我校“环境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状况
环境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庞大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其有关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与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源头控制、绿色化学等清洁生产工艺。我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环保课程,而我校开设环境学导论教学课程只有五年多的时间,大大滞后于其它重点院校。
虽然近五年来我校的环境学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全国的重点高校相比显得较为滞后。如清华大学等高校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在全校开设了《环境学导论》课程选修课。而我校的《环境学导论》课程在全校推广还没有开始。
二、本课程特色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保与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开设本课程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就是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才,所以相对的要求比较高,授课的内容也比较深,除介绍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外,环境科学专业重点放在环境保护对策方面,环境工程专业重点放在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而对于将来面向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重点阐述化学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并以一定的篇幅介绍绿色化学以及化学可持续发展等最新内容。对全校非环境学类专业学生将来开设的《环境学导论》,开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这门课后能够全面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以利于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同时可以满足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所碰到的环境问题。如学法律的可能会涉及到环境法规的有关问题,学经济的可能会解决有关环境经济学的问题。更长远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年轻一代的环境意识,所以内容安排上要有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出不同的教材。 转贴于
三、授课特色
环境教育既不同于专业教育,又不同于行业教育,而是对人的一种素质教育。因此,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了环境专业教育之外,环境保护的社会教育也显得较为重要,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有如下特色。
1、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拓宽知识面。为了更好地满足“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要求,授课中应该继续加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授,同时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由于环境学的内容变化快,每年的授课中将增加较多的新内容,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较大篇幅地介绍该学科的新发展,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变化,而且不同行业环境问题各不相同,如化学行业是环境问题出现最多的行业之一,有其特殊性,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工艺等及时在教材中得到反映,同时有关“三废”治理主要针对化学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内容上比较新颖,学生学习有其必要性。
3、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除了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作为课外补充材料外,同时在课堂上利用新闻媒介包括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境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因为近年来,新闻媒介进一步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报道,报纸、网络资源、电台、电视台经常有大量的环境保护节目,它们还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和单位进行了报道。因此,我们将这些新闻图片、音像资料穿插到课件中,从而使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此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经常启发性地组织小组讨论。另外,还有组织同学们到现场参观,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同学们对环境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感性认识,如学习完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章节后,组织同学参观污水处理厂、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艺以及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等,使同学们对这门学科有感性认识,并与所学的理论相结合,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靠。还就野外实践中某一方面的观感进行深入的论述,注意启发每位同学认真思考现象背后涉及的真正原因。
总之,本课程的内容比较充实丰富,但授课学时有限,而且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全部内容,所以授课时进行有选择地重点讲授,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及提高参与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引发他们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并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写专题论文及组织相关宣传活动等方式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强,井文涌.环境学导论[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汪大翚,徐新华.推广《环境学导论》的教学设想.化工高等教育,2000;(3):37-39
【摘要】保护坏境人人有责,我们生物老师也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我们生物老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还要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保障,然而当今社会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人为等原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保护坏境人人有责,我们生物老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还要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呢?
1.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现状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值得我们自豪。但人口众多这基本国情,使我国按人均标准衡量,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由此可见,生物资源急待保护和发展,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我们可以用这种危机感来激发学生,刺激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联系教材,赋予现实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我们高中生物老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环境教育因素,做到生物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生物课环境保护教育最好的时机。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教育。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知识。如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生物农药的开发对减少化学农药产生的污染有着积极的意义,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捕鱼期、禁渔期的规定有指导意义,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意义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特别是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起点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既丰富了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又使环境教育渗透于其内,寓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环境。
3.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
学生一般都非常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出发,呈现一些基本的事实,帮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平时多收集有关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具体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大量的事实及事例中学会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现实中的生态问题非常多,如全球范围内,土壤沙化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水质严重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现象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关心的热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结合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情境,与课堂知识融为一体,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同时,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问题,教师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利用直观生动的乡土现实,最好引用一些量化指标来增强说服力,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要想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强化环保意识。
4.1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环境保护知识
学生仅仅掌握课文的环保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他们的课外阅读,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4.2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兴趣小组可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利用校园植物的命名、挂牌开展实践活动,对校内外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以及利用学校“天气监测站”进行分析环境各项指标等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活动,不但巩固和加深课内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发挥个性特点,成为环保小卫士。如果环保兴趣小组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定会形成良好的环保风气,进而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3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 立足课堂,普及环保知识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已有一些课文涉及环保教育内容,应用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增进环保教育的思想和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课文,适时地加以引用、引入课堂教学。如,在讲授《两只鸟蛋》中,让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讲授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人们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到作者和授课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
二、感知插图,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渗透环保教育。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二课的八幅插图分别介绍八种树:高大秀拔的杨树、葱绿苍翠的松柏、枝叶如盖的榕树、红叶如彩霞的枫树……教师让同学们看图读词语,图文对照,认识八种树木的形状与名称。再看图自读儿歌,了解这几种树木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常说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根据树木生长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木,可以提供氧气、除尘、防风沙、美化环境等。并告诉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植树活动,我们也要加入到这一队列中,绿化家园,美化祖国。这样,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如第九册《迷人的张家界》,介绍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说明美丽张家界为什么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把收集到的张家界的风景图片用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张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学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旁敲侧击教育学生。
三、读中品味,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如《春晓》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又如学习《四季的脚步》一课,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也可以从一些基本字词去引申阐发与环境联系着的知识,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比如,与“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说明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盛产竹类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说法。
四、课外延伸,树立环保思想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保思想,自觉抵制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在教学《清清的湖水》一课时,可通过电脑课件显示湖岸景色:"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啊!"教师趁热打铁,美丽的环境需要人们来保护,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小洁爱护环境的事例吗?小洁的什么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人不讲公德,乱扔果皮,你又会怎样做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或文字报道,办一份"环境报",把自己对于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破坏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写在报里,全班开展一次"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展览。同学们都十分认真完成功课:现场观察了河道、公园、马路的情况;画漫画,设计环境保护小标语;与父母上网收集环保资料和探讨改善环境的措施等。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还可以用其他途径来加以补充开拓视野。
1.结合环保节日,利用各社会团体举办的有关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进环保知识,强化环保意识。一年一度与环保有关的节日有:3月12日——植树节、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至5月的一周——爱鸟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世界地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有意无意提醒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活动,并通过这些节日的到来,配合有关主题,利用黑板报,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环保知识竞赛等,逐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