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课外阅读好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好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好方法

第1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2-0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从“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巨大。课外阅读可以说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为目前语文研究性学习架起了桥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可以说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一)抓认识促阅读

部分学生的家长不能理解、不能支持,甚至是直接明确反对,家长的消极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阻碍,或者抑制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有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必须是“教材辅导书”,要孩子看的最多的书就是作文选。面对这种狭隘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沟通。比如利用好家长会或给学生家长印发有关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资料,让其逐步改变观念,从而使其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其次抓学生的认识获得其阅读主动性。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没有必要的,加上学习生活紧张,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引导好让其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让其从要我阅读向我要阅读转变。

(二)抓活动造氛围

1.每年开展一次课外阅读考级活动。针对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语文教师可以每学期给学生开列书单,要求学生分阶段阅读。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考级,考级合格的由学校发给课外阅读等级证书,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彰。

2.以班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心得交流。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尽量让学生课外有书读读好书。

(一)建立班级虚拟图书室。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好书登记在册,然后经过筛选确立班级虚拟图书室的图书目录,并打印发至每个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图书目录相互借阅,并做好借阅登记。

(二)建立班级间交流机制,让学生手中的图书不仅仅在班内流动,而是在年级内甚至校内流动。

(三)利用网络推行电子阅读。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阅读网站,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阅读。

四、利用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是启动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

(一)教学时从教材中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原著的阅读,读后在班内交流。如学完《最后一课》布置学生读《柏林之围》,学完《我的叔叔于勒》推荐学生读《项链》……

(二)教学时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三)课文教学介绍作者时,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介绍作者及作品时,推荐该作家的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拍有影视作品,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城南旧事》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第2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六年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其中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虽然小学语文课本是经过几代人努力编制的一套成熟的教材,凝聚了许多编者的血汗,并且能较好地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然而所选的内容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课外阅读要依托课本,抓住课文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浅谈一下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之会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揣摩写作方法。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

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读课文的“六字诀”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三、推荐好课外读物,使之有选择地读

小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良莠并存,教师应当结合课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建设大西北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图片及资料。这样,通过查找资料,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大了阅读量,增强了孩子们知识的储量。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系统的有目的的查资料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以激发,知识不断深化、系统,形成了各种知识链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堪称经典,学生非常喜欢。及时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与兴趣,结合课文介绍阅读原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之至,这时老师乘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呢?请你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好不好?教师亲自为学生读几个精彩片段,正当学生们热情高涨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这样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它著作。

历代名家的文章自成体系,各有风格,而选入课文的均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教学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要因势利导介绍作者背景、文章风格、作品的特点,课上或课下引导他们阅读相关课外书。如学了课文《桂林山水》之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漓江游记》,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用西湖的水来衬托漓江的水之美,并不是西湖不美,西湖的美同样是写不完,道不尽,令人神往,令人遐想,只是写法上与《桂林山水》不同;而《漓江游记》则可以让学生对漓江两岸美丽的风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课文中的作者涵盖古今中外,如果以这条线索引导读书,那将非常有利地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对全面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效益。

除此之外,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还有《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第3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内容选择 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肩上有不能承受之重,几本语文书又承载不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课标中这样定位语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为是基础,所以有不能承爱之重。语文素养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等。如果把课标的要求放到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实际中来衡量一下,就知道课标只是虚设了,现实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在令人堪忧。

以我的学生为例,我从调查中发现课外阅读无序、低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序的主要表现是:一是盲目地、没有选择地读,得到哪本读哪本。二是所读的书不是精品。阅读的无序必然导致低效。也就必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课外阅读内容。

为什么学生的阅读现状和语文素养如此令人忧虑,我所看到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课外阅读缺少意识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心只教圣贤书”,只对教材繁琐讲解和机械训练,很少鼓励、指导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我们的学生“一心只读教科书”,以课本代替作品,以习题代替阅读,以能力训练代替语言感受,从而弱化了阅读功能。家长也深受“急功近利”思想的严重束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效益,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不可能全力给予配合和支持。这样,种种淡薄的意识无疑使课外阅读缺少生机和活力。

2.课外阅读缺少选择

课外阅读内容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不成熟,心理不稳定,在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极易陷入迷惘,内容选择的不恰当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这和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理念背道而驰。

3.课外阅读缺少时间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需要时间,而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繁重,疲于奔命于大量的习题中。这样,在课外阅读具体实施过程中严重暴露出时间上的矛盾。学生一方面想要抽时间课外阅读,一方面又想要高质量完成学业,这样显然产生了一个时间上的碰撞。也就很少有同学能真正抽出时间潜下心来进行课外阅读。

4.课外阅读缺少方法

我们的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只一味追求内容的新鲜离奇,情节的生动曲折而没有深入本质,往往忽视作品本身的艺术技巧、价值内涵。同是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设计和出发点并不是真正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为本,而是为了提高考试时阅读题的得分。这样,学生失去了主动阅读的权力,无法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一些课外作品,尤其是世界名著、科普作品等,它们和广大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距离较远。复杂的背景、繁琐的情节、深奥的语言……使许多学生往往可望而不可及。

我认为阐述最为透彻最能触动我做这个选题的还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在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已刻不容缓。那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实践:

1.强化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个道理。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端正态度,明确认识。同时,初步了解班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想学生所想,尊重学生的喜好和选择,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物的时候,可有意识地介绍那些故事性强、情节有趣的书,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读的书。也可给学生朗诵一些作品中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共同欣赏。还可以积极有效地开展阅读评价,定期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也十分重要,只有老师、学生、家长共同提高认识,统一方向,才能使学生迈出课外阅读的第一步。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

2.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

课外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必然使课外阅读作品优劣各具,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正确选择和引导。总的原则是真正有的放矢地推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能增长见识、丰富情感、陶冶性情的作品,在作品中感悟情感的传递、心灵的共鸣,在阅读中拓宽视野,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坚信要想使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有所提高,必要读给学生读“打底子”的书,曹文轩认为:人类以多种姿态展示在造物主所给的空间里,读书是一切姿态的底子,而只有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才能给学生打上精神的底子。对中国的中学生而言,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来寻根来扎根来吸取营养无疑是不二法门。初一可以精选古典诗词,成语典故引导学生诵读,初二读精短的古文名篇,初三可以引入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很大,这个过程中筛选很重要,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主要以读为主,力争能背下来成为自己的一份坚实的积累,成为精神的底色。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如果用好和强化这些例子就可以实现阅读量的提升和写法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安排的特点或学习重点,搜集与此相关的课内外读物,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行探究创造,最后交流探讨,归纳总结。这种方式是课本的延伸,是探究的深入,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例如,在学完鲁迅的《孔乙己》后,给学生印发《药》,并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它小说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再如,初中语文七年级的人物传记单元基本都是节选,而本单元所介绍的伟大人物身上都有更多值得学生们关注和学生的地方,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其原著,像《伟大的悲剧》出自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而这部文集中的其它作品都可以做为补充阅读。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以阅读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比较其中的写法及写作角度、语言等方面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这个研究中我还走在探索的路上,但我会坚持走下去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阅读世界,我相信这应该是大语文的大路!

参考文献:

1.季江勇.《倡导“原典阅读”,打好“人生底色”》.《语文教学之友》.2002年第4期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41-1809-7

3.詹月花.《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报》.2005年第50期第7版

第4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语文大师吕淑湘先生谈及课外阅读作用时曾言:“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内三成,课外七成,可见课外阅读功效不菲。我国古代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1.1个性解读焕感渴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2.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总之,孩子读的应该是好书,有益身心的书。

2.2指导方法。

2.2.1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当然我们还应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法。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2.2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室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

3.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3.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3.2课外阅读要评价。鲁迅先生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确实,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接触点与课堂所学知识是相通的。

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我们可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恰当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强烈的成功欲,又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乐于倾吐,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也在认识课外阅读,从中获得成就感。

阅读让孩子进入书本,进入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他们接受人文情感的熏陶,受益匪浅。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追求的精神元素吧。

4.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第5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摘要:注重阅读是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及学生学习兴趣推进素质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没有辨别和选择、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进而达到提高阅读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千世界,丰富多彩,语文读本承载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包罗万象。如果学生阅读面仅仅局限于课内书本知识,那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了解的社会面也是狭窄的;同时,“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也决定了语文读本难以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而课外阅读正弥补了课内阅读的不足。尤其是处在当今信息密集、知识爆炸的时代,更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1]所以说,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阅读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尽管课内阅读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它在培养阅读能力、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占据阅读半壁江山的课外阅读却认识不够,甚至忽视其在培养能力、促进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此一来,由于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更缺少充足的文化积淀,学生手中除了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极少有其他的课外读物,致使学生习作中出现了情感僵硬、无病、缺少真情实感的现象,缺乏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同时也更多的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对较低。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根据现在过多的老师和学生重视课内阅读的情况,在调查过很多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那么针对于此,对课外阅读而言,老师的重视不能浮在表面,或者是不能口头上重视,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轻视。我们的脑子里一定要清楚,课外阅读天然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

一、扫除阅读障碍,激发阅读兴趣。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而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法,所以应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找寻美和欣赏美的旅程,再传授合适内容和恰当方法。内容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尽可能推荐符合学生特点的读物,着眼其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文要精,最好采用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激发其阅读欲望,赋予其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使之能在书海畅游。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是一种生活,或者说阅读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幸福的生活呢?语文阅读教学要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好,要有精读与略读。略读与精读是不同的,精读就是所有的细小的都要指导,略读就是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然后扶放结合这个例子,一开始是扶着的,后来是放手的,这样的读是略读。略读的“略”字有一个含义,就是“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是提纲挈领的指。就是学生的功夫而言怎么叫做“略”,就是他精读的时候要仔细的咀嚼,到略读的时候,可能做的功夫就稍微的少了一些。还要适当学会如浏览法、泛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掌握了这些方法,在遇到厚重的名著、自己写作的时候,学生才不会觉得头疼,当然在遇到一些经典美文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的体会。阅读和作文成绩的提高也会显著加快。

三、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个描述,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第一个重要的就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接着叶老继续强调说“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林语堂说过,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博学问、广见识、养性灵”。“读书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还在于对思想的启迪。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重知识的时代,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读书、热爱读书,学好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2]“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看似未成年人,但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需求,需要全社会共同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师身体力行,不断学习,坚持阅读,努力与学生形成相互促进的效应,达到教学相长、彼此有益的境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思想者、探索者”,经受文学名著的熏陶,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饱览群书、细心感受,让精神更加充实愉快,让心灵更加滋润丰富。”[3]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希望师生们热爱读书,坚持读书,走上与书为伴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洪.中学生课外阅读及指导办法[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8月第4期

第6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 项目管理 成本预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然而,目前农村小学不仅没能把课外阅读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而且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学校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很健康、很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中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近期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阅读兴趣培养》的课题研究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二、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参见下表:

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但现实与愿望截然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在阻滞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呢?不难看出,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任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时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少不了学生课外阅读。而学校的课外阅读情况开展如何,参见下表:

另一方面,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劲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学生被动地按照考试要求,读教材、背诵课文。这样长期下去只会扼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请参看下表:

从调查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了,孩子手中除了学校发的几本课本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可孩子手中有价值的图书几乎没有。原因是家长们认为那些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无用,与考试无关,会影响孩子学习。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一)丰富课外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象思维占主要,对枯燥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所以“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无疑是激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那么,恰当地选择阅读材料至关重要。因为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读故事、猜谜语、背儿歌、看漫画书等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及时向学生推荐这类书籍。如:《百岁童谣》、《洋葱头历险记》、《狐狸列娜的故事》……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评价文中的乌鸦是很爱思考问题动脑筋、热爱劳动、很聪明的。接着我便抓住契机给他们讲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共同生活在森林里。一天,乌鸦找到一块肉,叼在嘴里,准备给她的孩子吃。这时……狐狸说:‘你的歌声最动听,谁都没有你唱得好,你就唱几句吧!’乌鸦……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嘎然而止。究竟乌鸦有没有上当呢?狐狸能否吃到肉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时我举起手中的《小学生最爱读的一百个经典故事》。同学们要想知道‘乌鸦和狐狸的故事’结果就藏在这本书中呢!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下课后同学们都纷纷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本书。回家也可以叫爸爸妈妈去买。学生的阅读兴趣霎时间都被激起,纷纷要求借书。可见,从故事入手,通过情节的吸引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可以达到 “要我读”为“我要读”的效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单凭每节课中的讲故事、猜谜语、读儿歌等形式是远远达不到阅读量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燥。只有开展形式多样、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刚接替二年级语文课时,每一周都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深化课外阅读。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阅读卡片或资料袋,学生把一段时间内从阅读的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好故事以及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有趣的字、词等都放进课外阅读资料袋里。利用班上的读书交流时间进行展示。又如:利用周一的班队活动,组织 “我是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争做古诗大王”课外诗歌朗诵比赛,猜谜语比赛、手抄报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当然教师的课余时间也要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向学生介绍快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课外阅读模式,学生的阅读潜能能释放,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建立阅读评价机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对阅读有兴趣,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很难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师可选取精彩的部分进行朗读或评价。如:“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呀!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得到老师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励,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老师肯定,同学评价。当然,学生的水平各有高低,老师也要采用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也不错,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心志发展不成熟,难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但他们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时,应该引入竞争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课外阅读的成功喜悦。例如:我每周抽20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一周以来课外阅读的成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组员评价。学生可在该段时间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资料袋,评价出好的在班上进行展示。别看这是很小的举动,被推选出来的学生觉得无比自豪。因为学生的付出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又如:为了让家长参与和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我制作了《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孩子的阅读情况,并由家长写上简单评价语。这种方法老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能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课外阅读成功的乐趣。由于在课外阅读中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励了学生的继续阅读。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十分关键。要让家长知道,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创设条件,鼓励孩子加强课外阅读,并能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总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寻求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就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的最高阅读境界。

参考文献:

[1]邓世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先传研究.[J].快乐阅读.2012.6.

[2]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第7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师必修 学生内需

课改的春风让我们语文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只会“饮”教科书这一谭水。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我们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课外阅读就如一渠活水,会为我们阅读教学注入了更多新的活力,如何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渠活水?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诠释和演绎着我对课外阅读对我们阅读教学重要性的理解。

一、课外阅读:教师必修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换桶中之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我们教师自身具有“大文素养”,要有文化底蕴。那么我们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要成为一个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能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文化“血肉”,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当我们翻开新的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中,“感觉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内容的编排,无不让我们感觉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挑战。如果仅仅只读懂我们手中的教科书,是无法为学生拓宽知识面的。我们不去进行课外阅读,不去抓紧时间“补钙”,何以指导学生,又怎么能迎接挑战?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我们当代语文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该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但要让学生能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则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从课外汲取更多的“养分”,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内教学阅读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内的阅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外阅读:学生内需

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内在需求呢?孔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和能力的主动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了班级捐书活动,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心得体会,这样就会营造出浓浓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如今的课外书籍包罗万象,良莠不齐,而学生的年龄小,有时无法分辨书籍的优劣。这就要我们教师平时做好课外书籍的推荐工作。推荐有益读物要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习的实际相联系,要注意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阅读契机和阅读主题:探索人生的需求、信息填补、成就激励和社会需要等。教师要区分不同学段,分清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推荐的一些如传记、寓言、小说、散文等可读性强的文学读物。至于阅读的方法,虽然有人提出“读书无定法”,但对于中学生,使他们掌握精读、略读、游览、速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通晓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的阅读博览和精读相结合。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当然,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为宜。

“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因此,阅读时既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人生思考。”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告诉他们:读出思考,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比如阅读一部名著过程中,要学生想想文章好在哪里?读完后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以便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到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圈划起来,并学着在旁边写上一些简短的批注,阅述自己的见解、看法。让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读熟到背诵,而且多练笔或多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可见,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摆到教育的首位。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需而不是外压。

结束语:生活中无处不语文,学生应该学会走出课本从课外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去体会语文的独特魅力,去感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一渠活水中升华他们的人文精神,放飞他们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第8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氛围;方法;活动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精心营造氛围,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环境的优化。

1.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要积极创设开放的阅览室,添置种类丰富的图书,让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3.各班还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4.注重家校沟通,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二、精心指导方法,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内驱力

1.摘录与积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并内化吸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精读与略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精读与略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3.学写批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殊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与讨论。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利用课前开展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三、精心设置活动,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助推力

1.读书竞赛会。教师可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好,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其谓“一石三鸟”。

2.图书漂流活动。为了促进图书的交流,发挥图书的阅读效益,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3.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校积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积淀道德情操。

4.举办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里,我校学生可尽情享受读书的幸福时光,自由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第9篇:课外阅读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有关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左右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分明地感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此时,我想说,倡导课外阅读,是每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从我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亲近课外书籍,引导我们的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到课外书籍的世界遨游。基于此,我总结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如下对策:

一、以身作则带头“读”

对于小学生,榜样的示范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二、转变观念重视“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激发兴趣“我”要“读”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譬如:树立榜样,借助故事,阅读期待,成果展示等。

四、创造条件促进“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保证读物,保证时间,推荐读物,改善阅读环境都很重要。

五、介绍方法引导“读”

农村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等等。

六、开展活动强化“读”

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发扬下去,我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读书会、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落实检查,深化“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