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民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深入贯彻区委《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区政府《关于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镇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确保完成今年全镇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任务,切实起到减少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作用。根据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年余杭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经镇政府决定,现将《*镇*年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下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培训任务
*年区政府下达给我镇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任务为1021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4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培训30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350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31人。根据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各镇乡作为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的责任单位。我镇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承担相应责任。镇化技术学校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师资力量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各村、社区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镇化技术学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重点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训,突出“精兵”农业和“薪金”农民,全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道德的新型农民。
1、农业专业技能培训
今年计划培训340人。主要是根据我镇优势农产品特色,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经营一产的技能水平或能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工人。本类培训由各村组织发动人员,镇农办和镇成校开展培训。此类培训将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指导和实地操作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发给绿色证书或农函大证书。
2、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今年计划培训300人,其中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培训100人。主要是根据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各自不同的就业需求,结合本镇就业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农岗位就业技能培训,有序向非农岗位转移,成为二、三产业的合格劳动者。此项培训主要包括电脑、电工、电焊、缝纫车工、餐饮服务、冲压工、家政管理、车辆驾驶、机动车修理、农村经纪人、个人创业等专业。各村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使我镇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成为二、三产业的合格劳动者。本类培训由各村组织人员,镇经发办、镇妇联、镇总工会、镇团委等负责牵头,镇成校等实施。培训后,按国家有关工种考核要求进行考核,并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
今年计划培训350人,主要培训对象是目前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但因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文化学历,工作稳定性差而可能重新回流到农村的农民。同时,通过培训也可进一步提高我镇企业在岗职工的素质和企业形象。本类培训由各村和有关企业(单位)组织发动人员,镇经发办、镇总工会、镇妇联和镇成校负责实施,培训后,按国家有关工种考核要求进行考核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
今年计划培训31人。培训对象是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不含各类职高、中专、技校)未能继续上学的人员和各类高中的流生,年龄在16至20周岁,步入社会前应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相关就业技能培训。本类培训由镇教办牵头,联系各村和有关学校负责落实人员,镇成校负责实施。
二.培训经费安排
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对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给予资金保障,为广大适龄农民至少提供一次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培训机会。因此,镇财政也将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保证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区委、区政府把“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与转移就业”列为新农村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为此,各村、社区、镇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年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与转移就业工作,结合各自职责,专人分管,强化工作责任;要正确认识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镇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要做到培训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不定期地召开有关会议。
一是丰富“法制资料进农家”内涵,提高针对性。针对如何为农民学法用法提供方便实用的资料的问题,联合相关涉农部门编印成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农民学法用法100题》,为农民随时随地学法提供了的方便,被农民称为学法用法的“掌中宝”。围绕省司法厅提出的“对标找差,全国争先”的目标,积极探索现代普法的新方法,推出《普法信息卡》这一全新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该卡每周一卡,一卡一法,既方便携带、阅读,又可收集装订成册,集中查阅,深受农民喜爱。省司法厅专门就《普法信息卡》向省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司法部报送信息,将其作为全省普法品牌,作为“对标找差,全国争先”的典范予以介绍。
二是创新“法制文艺进农家”形式,增强渲染力。为了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县司法局、文化局和掘港镇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一起指导具有百年历史的地方群众文化团体“黄海剧团”,创作排练了一台专题法制文艺节目,到各镇进行巡回演出,观众已达20余万人。
三是建立“法制信息进农家”制度,扩大覆盖面。组织相关涉农行政执法部门,编制法制短信,利用现代信息传媒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每半月一期,向全县手机和小灵通用户编发法制短信,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对全县广大农民平时的法制教育。
四是加快“法律服务进农家”进程,建立顾问制。在全县基层法律服务所全面推行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对还未推行和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的镇,要求镇服务所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主动与村委会和村经济组织、规模较大的个私企业联系,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主动、热情地为顾问单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去年春,本县的3名收购商来到马塘镇,打白条欠款收购春茧3585、5公斤,欠下52个农户的茧款111150、50元,事后迟迟不付款给农民,52户受害农民准备上访。担任该村法律顾问的镇法律服务所有关人员立即启动了法律援助程序,协调法院对一名收购商的部分资产实行了诉前保全,终于迫使3名收购商兑付了农户的春茧款,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年,新店镇曹庵村的农作物受到临近县工厂有毒气体的污染,发生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县法律援助中心闻讯后,立刻派律师去当地取证,并入户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使广大农户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场民事纠纷的处理过程成了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带动农民学法用法的过程,《农民日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1.1“生产发展”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科技素质高的农民,一方面能够将新技术、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发展技术密集型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农民科技素质越高,从事非农产业就业能力越强,就业机会越多,获取的收入越多。
1.2“生活宽裕”要求农民有较强的经营管理素质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民生活宽裕、生活质量改善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农民的市场意识、经济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观念、竞争观念、管理观念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努力学习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经营和管理能力,才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增加收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要求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素质,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通过准确的市场信息,科学决策,合理进行生产经营,增强组织的经济实力,提升合作组织的凝聚力、生命力。
1.3“乡风文明”要求农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乡风文明是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体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乡风文明,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政治道德水准,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热爱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自觉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集体,积极从事乡村公共事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村民公约,维护乡村安定秩序。有科学创新精神,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崇尚文明、崇尚科学,不迷信、不封建、不信邪,依靠自身努力,通过勤奋劳动,实现家庭富裕。有诚实守信观念,建立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诚信社会。
1.4“村容整洁”要求农民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素质。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的应该是村容规划科学合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就要求新型农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爱清洁、讲卫生、重健康,勤于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既有比较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从事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1.5“管理民主”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制观念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体现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实现管理民主必须使农民具有公民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能够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就要求广大农民通过加强对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加深对自身权利、义务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守法、维权、参与、监督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农村事务管理。
2.当前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道德素质相对下滑 有些地方的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重权益,轻义务,主要体现在集体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方面,参加议事易,出工出钱难;个别地方宗族观念有所抬头,特别体现在村委选举中,只投票给本族本姓;有的青年农民追求享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地方存在求神信邪、聚众赌博等封建陋习和迷信现象。
2.2科技文化素质呈现多方面不平衡 地区之间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高;产业之间不平衡,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素质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农业委员会高度重视农民培训教材建设,及时成立了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编委会,统一领导协调农民培训教材建设工作。编委会分设综合政策、种植业、园艺业、畜牧类和环境及其他等5个专题组,明确省农广校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编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落实培训教材建设中经费支持、评优奖励、经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省农委从农民培训管理经费中专门划出45万元作为系列教材建设启动资金。系列教材编写工作得到了分管副省长的关心,亲自为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作序。
二、精心组织编写
系列教材紧紧围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注重内容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和先进技术,反映江苏农业发展要求。一是科学选题。省农广校依据全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菜单需求,向市、县农业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经过编委会、专题组及与相关省级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深入研讨,拟定60多个省级教材编写主题。二是规范编写。在确定编写人员时,注重吸收一线教师、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共同参与。各教材编写人员在第一时间召开编写会议,根据教材主题、培训需求等,充分地交流与研讨,拟定教材大纲,落实编写内容。部分教材还采取跨部门、跨地区大联合的形式组织编写。三是注重统筹。由省农广校与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等3家出版机构沟通协调,责任编辑提前参与编写过程,向编者明确体例、编写规范等要求,同步落实编辑、校对、封面设计等出版工作,保证教材尽早出版发行。
三、强化教材使用管理
在教材使用方面,每年省农广校都早部署、早安排教材选用工作,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基础上,明确农民学历教育全部选用中央校教材,2011年以来共征订25万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先选用中央校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为不断提升教材质量,省农广校认真开展教材反馈评价活动,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从适用对象、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图文并茂等方面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价;注重掌握各市、县农广校、农民培训学员等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跟踪了解教材使用效果,为及时修订做好准备。
一、农村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最早的、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教育环境,子女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模仿与学习的过程。父母的生活理念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方法与子女自身的成长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密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平衡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被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被教育者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农村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家庭素质教育是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素质教育水平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1.决定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能否得到实现,这与农民自身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有力扶持和不断改善的外部条件,更依赖于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政治观念落后,现代家庭观念淡漠,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的缺乏,不仅影响农民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农村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改变农民自身的落后思维与观念,需要从家庭教育做起。家长在家庭中应该用科学的理念与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农村青少年教育的层次与水平。如果农村家庭素质教育得不到实现,旧观念与旧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就难免大大降低,农村的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如果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淡漠的政治意识、传统的生活陋习,这些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无法得到彻底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
2.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现与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逐渐消除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旧观念、旧思维,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与要求的社会主体,以便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化的过程中,农民仍然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逐渐摆脱农民的身份。家庭素质教育得不到实现,未来新型农民所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新意识都无法良好地建立起来。不仅使农民难以融入城市发展的新环境,而且使创新性社会的建立面临巨大困难,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无从谈起。
因此,充分重视对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家庭素质教育的水平,对我国农村甚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农村家庭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理念及方式的落后,其中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观念及方式的缺乏尤为严重。面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农村家长存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缺乏责任意识。
“80后”、“90后”家长成长环境较好,不具有忧患意识,比较缺乏责任意识。这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年轻人建立家庭的年龄普遍较小,有些甚至达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一部分年轻人心智还未真正成熟,不具备作为父母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正因为如此,所以农村教育中其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部分年轻家长不是没有时间与精力照顾与关心子女,而是只追求自我享乐,把养育与教育子女的责任都交给老年人。父母在子女成长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父母作为子女的主要教育者,缺乏责任心不仅影响家庭的和谐,更会对子女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缺乏责任感的家庭子女成年以后通常对父母、家庭也缺乏责任感,自己很难获得健康与幸福的人生,父母亦成为自身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二)缺乏素质教育意识。
市场经济在给农村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而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农村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淳朴的思维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条件下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都使功利主义教育思维及其教育方式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影响家庭素质教育理念与活动的进行。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家庭普遍子女较少,子女在家庭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农村,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小孩物质需求的充分满足,但由于缺乏素质教育意识,对子女的道德成长、心理需求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家长的素质教育水平及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一是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仅制约自身对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的把握,而且很难成为子女文化教育的合格辅助培养者,间接影响子女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二是大多数农村家长亦缺乏作为现代家庭教育者要求的重要条件,例如缺乏青少年教育的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发现和重视及解决子女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三是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方式普遍落后。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心理关怀,惩罚与奖励的手段都较落后,父母很难与子女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不能给予充分重视,难以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建议与意见
(一)利用农村现有文化条件与设施,促进家庭素质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得到了良好发展,文化设施与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给农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层建有大量的组织与帮助农民学习的农业科学文化站。农村基层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条件,为广大农村基层文化站准备大量关于少年儿童成长的相关书籍,给家长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机会条件。引导家长认识到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巨大危害及素质教育对于子女成长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学习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发现并科学地处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了解社会发展对家长作为主要教育者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很好地提高家长的素质教育意识与能力。
(二)建立相应机构或创建信息知识平台,为农村家庭素质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农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发展。
1.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青少年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视,成立相应的机构,一方面对缺乏家庭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儿童成长给予帮助,帮助他们疏导或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家长在子女教育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子女成长的问题与矛盾,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子女自身成长的问题及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西北地区;农村;初中;辍学;控辍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32-01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教育欠发达,表现在西北广大地区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本课题的研究对掌握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提高人们对控辍迫切性的认识及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性,推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西北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分析
西北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方面,导致初中学生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由厌学走向辍学。“应试教育”对西北农村影响比较突出,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唯一指标也是升学率,多数县把各乡镇的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考试压力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
(二)观念落后、错位。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如果“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在这种环境下,有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文盲无害”的错误思想在农村很盛行。
(三)农村教育缺失。农村学校教育还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一句空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惟一尺度,作为奖惩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依据。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教师体罚学生使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
(四)经济困难。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西北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家庭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二、控制西北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策探讨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本国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加强西北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实现西北农村小康。同时,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西北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西北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力度,开发西部教育更好的为西部教育服务。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规定,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要进行重点查处。
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县、乡镇和学校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单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任务。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美术课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对于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都具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 :美育素质教育观察力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美术课作为一门“非主流”课程,似乎被人遗忘在素质教育的大门之外,尤其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然而笔者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美术课恰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
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美术教育是以美术艺术为手段,让学生的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在学习和欣赏中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无声的德育效果。它直接而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幅油画刻画了一个中国老农民的典型形象。当笔者在课堂上用投影仪把这幅画作呈现出来之时,不少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评论:好老啊!长得太苦了……笔者顺着学生们的议论作了介绍:“这幅油画运用超写实表现手法,强调真实面貌,从画面上人物的皱纹以及鼻子旁的苦命痣、卷耳朵来表现人物的温驯、沧桑、善良。画面上运用了多层画法,色彩饱和厚实,营造出面颊干裂厚重似土层的效果,表现了中国农民饱经风霜的脸孔。画面充满了人性关怀,将父亲那种承受生活压力之重以及对生活饱含希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听着笔者的介绍,学生们的表情已逐渐转为严肃。笔者顺势推进,介绍了画作创作的时代背景:“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父亲的皱纹是岁月的沟壑,父亲的肩膀是大山的脊梁……”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们严肃的表情中又分明多出一些肃然起敬。
可见,美术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创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明辨是非、感恩博爱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画作的欣赏与创作,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个观点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也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美术学科则以一门视觉艺术的固有特点,能最为直接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因为美术学习直接培养了学生形象记忆、整体有序、由表及里、由彼及此的观察能力。
比如,教学中最常见的写生是画校园一角。笔者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建筑、花草树木等景物的同时,特别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各种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好各景物的尺寸比例、位置关系、光线对比等。学生明确了这些对象特点后,绘画起来就有的放矢,不觉得茫然了。而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如何运用细节去体现人物特点就更考验的学生的观察力了。笔者同样以《父亲》这幅画为例提问:“画作体现的是新时期还是旧时期的农民形象?”学生们茫茫然。最后在笔者的提示下,终于有学生发现了夹在“父亲”左耳朵上的一支半隐半现的圆珠笔。透过这支圆珠笔,学生会得出答案:这是一个新时代有点文化的农民。
三、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核心。在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黑格尔说过:“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众所周知,美术课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绘画的宗旨就在于创作。
关键词 农广校;教师队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42-0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农广校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主阵地,做好职业农民的素质教育是农广校教师新时期的光荣使命。农广校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是时代的需要。培养新型农民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要打破旧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农民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灌输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农民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农广校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完成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任务[1-2]。
2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道德水平要比社会上一般人群高。教师的责任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其教育学生的手段主要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教师的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农广校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讲政治,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要热爱“三农”和农民教育事业。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农广校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农广校教师,面对的是广大农民,工作环境较艰苦、工作时间长,要做好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只有热爱教师岗位,真正把农民的需要放在首位,才能做好教育农民的工作,才能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发挥农广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确保农广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培养一大批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一线教师,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良好[3-4]。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民对知识的需求也在逐渐改变,农广校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逐渐变化的教育需求,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新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农广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教育,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知识,选择学生兴趣浓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重点进行讲解,做到教授的知识符合农民的需要。在课时安排上,要结合农业自身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和课程长度。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因材施教,按需授课。要根据授课农民的知识需求、知识结构,以实用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为原则,确定授课方式和内容。
要突出特色授课,采用菜单式方式,认真做好学员需求调查分析,根据需求设计班次、开设课程、确定教学专题、安排学习内容,采用差别化办学模式,实现培训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社会服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参加培训农民自身的职业需求和知识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广校是直接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机构,承担着培训农民的任务。农广校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农广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要积极接受来自专业方面、社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淘汰速率大大加快。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农民的经济观念都在逐渐改变,部分农广校老师的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改变教师的观念,鼓励在校教师再进修,形成不断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掌握岗位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时代对农广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农广校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农广校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包括职业素养教育、多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继续教育能够为教师提供补充知识、学习技能的机会。农广校老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教师要改变观念、积极转变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将继续教育作为自己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农广校是一所面向农村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部分教师学历偏低,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应当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在职、半离职等多种途径参加第二学历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具有一个工作文凭和多个辅助文凭。要通过参加成人高考等多种方式继续学习、深造,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期在知识层次和学历层次上有明显提高。专业培训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现代专业技术的培训。可以建立系统规范的教师培训机制,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除此之外,要转变培训观念,教师培训不仅仅是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补课,还要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加强科研,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教师获得综合发展,从而提高素质。
5 参考文献
[1] 郑东.浅谈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宝鸡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8):277.
[2] 王静.明确农广校职责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27-28.
【关键词】农业发展;职业教育;素质提高
【Abstrac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backward, cannot meet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y need to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he full display itself superiority, trains the massi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management talented person for the develop agricultur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improve the farmer quality to make the proper contribution.
【Keywords】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nhancement
搞好农业职业教育,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本身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出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为提高农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与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总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并加强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