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基础护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56-01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我院自2010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果
3 讨论
【关键词】 护士素质;护理质量;儿科
儿科护理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业务面广、技术性强,医院感染控制要求高,无菌操作要求严格等特点[1],儿童患者在解剖、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更不是成人的缩影,故不能单凭成人的护理知识来解决儿科患者的护理问题,儿科护士除了热爱本职工作,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儿科护理专业素质,如此才能做到尽职尽责,胜任儿科护理工作。
1 科学管理、人人做好小管家
护理工作绝大部分是管理工作。每个护士都是一个“小管家”,儿科护理也同样离不开管理,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生儿相关疾病诊疗仪器的增多,多功能监护仪、各种电子仪器的应用,给儿科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人、财、物只靠护士与总务护士是不可能管好的,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儿科病房的管理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2]。如治疗护士对各类仪器的一级保养;责任护士(组长)整个病房的头皮静脉穿刺;护理班对眼部、脐部、等护理;书写护理文书等单项进行全面负责就是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能力,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工作的忙乱,甚至影响儿童的诊疗效果。
2 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
儿科患者的诊疗、护理和抢救要求分秒必争,只有具有极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才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童患者一般不能陈述自己的患病过程,即使是年长儿,也因限于理解能力与观察力的不足,而不能正确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作为儿科护士,观察病情的技巧十分重要,要善于通过患儿的意识状态、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言量、步态、眼神等来观察病情,从中察觉病情变化。在病情观察中要做到及时,细致、准确,时间就是生命,不贻误时间、不贻误病情,是病情观察的主要原则;其次,观察病情时要十分认真、仔细、不遗漏、不忽视病情变化的任何细小环节;遇急危重症患儿时,抢救人员的到位,药品、抢救器材的准备,抢救中的配合,抢救中的各种技能快、准、轻、稳的应用,为此,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四勤”即眼勤、手勤、嘴勤和腿勤,积极主动,在保质的前提下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儿生命。
3 过硬的技术,扎实的基础
儿科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工作原理,简单故障的排除以及维修保养知识,避免人为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要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除了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关心体贴患者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要求对各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要以娴熟的技能完成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其技术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小儿患者血管纤细,脆弱,活动度大,患儿又因恐惧哭闹而不配合,给穿刺带来困难。儿科护士必须熟悉头皮、肢体、躯干各部位静脉的名称、位置、走向以及血液循环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在穿刺时,要结合不同患儿的血管特点或生理变异,看清血管走向,摸清其深浅粗细,然后选用其长短,大小及斜面均适宜的针头进行穿刺,要求部位恰当,目标准确,动作稳、准、轻快,力求一针见血,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和患儿的痛苦,尽量避免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引起的不良刺激。并不断加强三基的学习,掌握各种常见病的治疗、并发症及转归,了解常用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可能引起的不适。
4 掌握儿童心理特点,提高沟通能力
儿科护士除了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具备良好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儿童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按年龄段分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才能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患儿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全面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身心状态,运用各种新技术及健康宣教,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主动与医生、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完成治疗、护理,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支出。
目前,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技能,掌握儿童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外,还必须学习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甚至还要了解艺术,美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对患儿施行全面的、优质的身心护理,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系。“优质护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达到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
“小儿哭,大人烦,就医环境乱糟糟”是儿科真实的写照,儿科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必须一针扎上,因而我认为一个儿科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涵养,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娴熟的技术操作,思想敏捷,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根据自己十余年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体会,谈一些体会。
1严一律己,宽宏待人,无私奉献精神
护士长是护士的代言人,既是护士,也是一名护士管理者,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具备护理工作领导者的内在气质,热爱护理工作,一切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视 患者如亲人。
宽宏是在一定质量度范围内,不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身的行为带动同志,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我用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同志,关心体贴每一位护士,并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工作上的难题,使科室形成积极上进团结的工作气氛,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护士长能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沿。
2从细节管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服务是本,安全是魂”两者是密不可分,保证医疗安全一直以来是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主题。
2.1认真执行查对医嘱: 护士长每周开大处方时,亲自参与医嘱的查对,治疗班和值班人员每日查对医嘱。新收的病人交班者和接班者查对医嘱;如发现有差错者,由交班者负责。临时医嘱经两人核对后,上临时医嘱本和治疗单,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第二天治疗班再次查对并签名才能执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2从点滴做起: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上班后必须做到四看五查一巡四看:一看医嘱是否执行无误有无未执行医嘱,二看交班报告,掌握每日新入危重,及有特殊变化的患者,三看地面是否干净整洁,四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五查:一查病房管理,二查清洁工作,三查基础护理执行落实情况,四查病区环境是否干净整洁物质定位放置,五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一巡回护士对危重病人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与交班人共同巡视,进行床头交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后患平时工作中每看到操作要进行质量控制,使其达到标准化。
2.3发挥二级质控功能:把我科的护理质量分为六个组,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室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长为一级质控,随时检查这几项,二级质控为科室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每人负责一项,每周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用晨会时间向大家及时指出。每月开一次护士大会针对护理安全教育,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改进,集思广义,采纳合理建议,大胆实施,结合实际为病人创造尽可能完善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术操作
儿科是一个专业型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都要求第一时间为其服务。必须一针扎上针,因而儿科护士应具有较高的穿针水平,同时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疾病的分析的能力不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技术水平,作为护士长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精通本科专业知识新发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种模范。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对护士的佩服。
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和护理措施。晨交班同大家一起查房时随时提问,是大家都掌握基础知识,每周跟随科主任查房一次,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业务查房一次使同志们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每季度技术操作考核一次。这样才能提升科室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使我科成为年青型、知识型、奋进型的团队。
4要有公关意识,善于处理各种人际
4.1处理好护理部和科室关系:护士长既时护理指挥系统的中层骨干力量,又是沟通上下的桥梁。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的计划决策要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去执行。要团结在护理部周围,服从领导和工作,主动争取得到护理部的支持。对护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应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落实,并及时返馈科室信息、病人的要求、参与执行护理计划。
4.2处理好护士间的关系:在平时工作中,与我们的姐妹们和睦相处。①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特长:真诚相待,对老同志要尊重关心,多虚心向他们请教,从而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对年轻护士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给压力,多关心她们的生活,对缺点的护士多交流多感化,给她们成长的空间,帮助每位护士解决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困难。构建和睦的大家庭。②公平的对待每位护士:评优、进修、学习机会均等,正确处理护士之间的争执和工资的分配。③知人善用人,在工作中运用评价鼓励、商量、暗示、幽默和无声的行动之中。④处理好护患间的关系: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患儿与家属。以博爱之心和护患角色来体谅患儿和家长的痛苦。坚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要求把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存在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接触病人、熟悉病人、掌握病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的合作型护患关系。⑤处理好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 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对于医技、药剂、后勤等科室硬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不可得理不饶人或强词夺理僵化横向联系。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实践,我认为护士长应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反复强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 “三心”溶于临床工作中,在科室间相互总结、相互学习、互为榜样、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是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生带教 考核成绩 实习质量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要求高、变化快、风险大等特点,由于儿科护理对象为儿童,往往存在活泼好动、配合度差等现象,护理难度和工作强度相对较大[1]。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保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且现阶段医疗管理模式也不断转变,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以往常规护理带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护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仅安排护生接触最简单、基础的护理操作,很少接触专科技能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帮助护生学会识别护理风险,通过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风险案例及具体的预防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4-6]。本研究选取儿科实习护生60名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在儿科护生带教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总结阐述。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儿科实习护生60名,根据教学模式差异性均分为两组,各30名。对照组女29名,男1名;年龄20~25岁,平均(22.57±1.15)岁。观察组女28名,男2名;年龄20~24岁,平均(22.46±1.22)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开展常规带教:根据医院儿科实际情况,结合实习教学大纲,由教师根据临床经验和自身掌握的儿科理论知识为护生进行儿科护理知识讲解,安排护生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实践内容主要为简单、基础的护理服务,包括床单整理、口腔护理、保持患儿舒适等。⑵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1)护理风险的评估和识别:护理风险管理开展的基础是风险识别,识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并进行应急处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带教前为护生讲解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介绍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主要内容为:培养护生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缺乏预见性以及缺乏保护意识而产生护理纠纷,加强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能力,例如避免静脉穿刺失败、药物外渗、标本错误等,在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以及沟通的态度,避免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反感。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接受治疗以及护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避免出现打错针、发错药等情况,若出现则需及时报告给带教老师,反映患者的病情状态,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儿科大部分患者为儿童或者幼童,会经常出现哭闹不止等情况,严重影响护士的操作,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采用适当的方式调整儿童的哭闹行为,使自己的操作可以正常发挥。(2)护理风险管理:a.严格查对制度:在为护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培养护生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避免发生差错事件,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护生明白护士的各项操作与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是紧密相关的,不能出现大意、疏忽等情况,对于任何操作都要规范、及时、认真。指导护生采取多重参与双向核对制度,保证开展换液等操作时,双方确认无误后实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b.严格规范各项技术操作:带教老师在护生每接触到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时都要通过亲身演示、语言宣讲相结合的方式为护生进行一次完整、正规的护理操作,使护生在脑海中对该项护理操作形成一个正确、规范、完整的操作印象,逐渐练习直到能够熟练掌握。c.加强安全护理教育:对于刚进入儿科实习的护生而言,应组织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等,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预见性,吸取经验教训;为了提高护生抵抗护理风险的能力,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首先进行风险种类、情景类别以及预防措施的确定,实施风险案例情景叙述,启发式完成情景教学,讲解预防措施,分析发生原因以及经验教训分析,全程教师与护生应进行有效的互动;增强护士的责任感,由于儿科的患者人群较为特殊,因此带教老师需要培养护士的责任感,针对仪表、语言、动作等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全方位提升责任感。
评价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实习质量优良率。(1)出科前为护生进行考核,包括儿科护理学知识、儿科常见疾病、儿科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等知识,并进行技能考核,各项均采取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成绩越好;(2)根据护生平时表现记录平时成绩得分,实施百分制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包括优、良、中、差,得分<60分为差,得分60~79分为中,得分80~90分为良,得分>90分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儿科常见疾病、儿科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护理学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实习质量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护生实习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实习质量优良率比较[n(%)]
讨论现阶段,人们的医疗需求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医学模式也逐渐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管理模式也随之变化[7-9]。这就要求医务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还需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以最佳身心舒适度完成治疗。儿科所收治患者具有发育不成熟、年龄小、无法配合治疗护理、哭闹、天性好动等特点,而且对于刚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而言,如何适应临床、如何规避护理上存在的风险、如何应对产生的护理风险,大部分护生欠缺这种能力,因此护理工作易发生差错,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10-12]。儿科往往是护生实习的主要科室,而带教方法会对护生综合能力、操作质量等造成直接影响。
临床以往常规护理带教更加注重护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且在儿科带教过程中为避免护理纠纷或护理差错的发生,往往仅安排护生完成基础、简单的护理操作,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但综合护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13-15]。在带教过程中应注重给予护生多一些的关怀以及指导,使护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增强家属对护生的信任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使得带教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幼儿疾病作出诊断以及对幼儿身体作出护理是主要的服务流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多元化,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不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也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发展中,虽然一些医院受到经济等各类因素限制而不能做到完全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科护理实践体现人文关怀并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一是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对整体布局作出合理规划。如医院应当考虑到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的焦虑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流程效率。在此要求下,医院可以在儿科护理区设置专门用于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调度整个区域中儿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台,从而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护理的情况以及确保儿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医院中的儿科护理部门需要与儿科医疗就诊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协调,并在确保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是儿科护理部门有必要设置导医人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服务流程是否具有便捷性,不仅关系着患者所享受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情绪产生着一定影响,所以,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改进中,有必要在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上将减轻病人及家属焦虑、提高服务效率作为重要的出发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应用,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体验到关爱与尊重。
二、人文关怀在塑造护理环境方面的应用
患者所看到的儿科护理环境是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影响着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幼儿,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接受护理,而作为幼儿家长,更是希望护理环境能够体现出安静、温馨的特点。从对幼儿需求的满足方面来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的设计与塑造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作出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病室的采光、通风、温度以及湿度能够满足幼儿的舒适性要求,同时有必要在细节方面作出改善,如使用防滑地板、卡通笔画、动画造型,改变墙壁颜色、被褥颜色,增加电视并播放动画片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幼儿在接受护理中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将自身当作护理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通过使用文雅的举止、轻柔的动作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幼儿对护理工作者所具有的陌生感,并体现出儿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人情味。护理环境的塑造也应当考虑家长尤其是陪床家长的需求。在此方面,有必要在病房外以及病房内部的闲置空间设置座位,并在座位旁边放上报纸、杂志、故事书等,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看望病人的家属以及陪床家属的交流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以消磨时间的项目。同时,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幼儿,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从而可以让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带领幼儿外出放松紧张情绪。另外,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并保证有清洁的卫生,开水、针线包等物品不应当离病房具有太远距离。在对儿科护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中,医院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围绕幼儿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来对护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从而在提升护理行业形象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控制、组织与激励来对医院中的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作出调节,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儿科护理管理中对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精神和医院文化的塑造以及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医院精神是指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者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所具备的群体意识,其中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医院精神是推动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软文化,即医院在儿科护理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等。每个医院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文化会对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实践的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者采取奖惩机制,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并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四、总结
2019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2019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特制订2019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
1、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选最佳护士,进行鼓励。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3、严格新分配护士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准予上岗。
4、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解决问题。
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试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2、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以《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1、制定2019年训练计划,由科室业务能力突出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3、对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秀护士大力表扬,给予奖励,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患儿提供爱心服务。
四、加强基础护理,规范工作秩序。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操作前洗手;做好每天治疗室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业务查房等制度。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二)
为了使各项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院护理工作五年规划要点及三级妇产医院评审要求,将2019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实施措施: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三)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总旨,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
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长顾虑。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深入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
1.对各班职责进行修订,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力求新的职责更合理实用。
2、抓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四、护士实行绩效分配
分配原则:效率、质量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正、公平。
分配依据:病人满意度、工作量、存在的风险、护理质量、责任心。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1.由责任护士做每天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疾病的自我
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2.每月召开一次护办会,每位护士汇报工作情况与感想。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六、新业务、新技术
1.1一般资料
分析的对象中,对比组398例患儿中,男208例,女190例;观察组中,男184例,女18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年龄(6.3±3.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分析问题。组成专门儿科护理研究小组,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发生的55例投诉的细节,归纳其矛盾所在,并总结成几大类。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继续分析记录采取新的防范措施之后所产生的新的投诉案例矛盾所在,并补充到之前所总结的结果上。经分析归纳儿科医患矛盾冲突问题主要为:
(1)服务质量:包括护理态度、更换滴注点滴时间、技术的熟练程度。
(2)意外突发:包括患儿摔伤、烫伤、走丢等。
(3)其他:包括护理人员对患儿及监护人的医疗性质问题的回答、医疗人员对患儿信息的记录的全面性及时性等。
1.2.2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结合先前所总结的矛盾与护理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针对儿科医患之间的措施。
(1)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护人员经常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做好新生儿或患儿护理知识指导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日深入了解家长需求、意见和建议,解答家长疑问,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很好地规避护患纠纷的风险。
(2)提高医护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防坠床、跌倒、窒息、烫伤等评分表,对新入院的患儿进行各类危险因素的评分,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向患儿家长做好针对性的宣教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护士示范加护床栏正确使用方法并加强巡视,以防患儿坠床;将危险物品远高患儿如暖瓶、锐器等,以防烫伤或意外伤害;护士按分级护理的要求巡视病房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合理安排住院患儿床位,非感染和感染性患儿、新生儿和儿科患儿分开安置病房,儿科病房隔日1次、新生儿病房1次/d用人机共存的紫外线消毒车进行消毒并早晚各开窗通风30min,以保证病房空气的新鲜、流通。对出院病人及时做好终末消毒。
(4)建立全面的医护网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医患关系趋于缓和。
1.3效果评价
具体防范措施实施后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投诉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录用率表示,通过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投诉情况比较
对比组中责任心较差、技术失误是造成医患之间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技术失误是导致投诉的比例最大(30.9%),在采取防范性措施后总体上的投诉例数有了明显的下降,且投诉比例从13.8%下降到3.8%。采取措施后,观察组中的责任心差与技术失误依然是造成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但相较对比组来说,整改后有了很好的效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满意程度比较
对比组中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为84.7%,而在采取相对应有效的防范措施之后,患儿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达到了95.6%的满意程度。经比较P<0.01,两组的数据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儿科;优质服务;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为适应义务服务的需求,需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尤其是护理质量水平。儿科是护理工作中比较繁琐的一项,因此把儿科护理工作提升到优质护理的范畴是至关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把在医院儿科就诊儿童的家长或陪护人员、以及12岁以上的儿童作为护理服务反馈的特定对象,共收集分析100份护理服务反馈表格资料。表格选取采用随机的选取方式。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服务反馈表的形式进行调查,表格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护士评价6项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分为两次发放给调查对象,每次调查50名对象,分发日期间隔3个月(优质护理前后)。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
1.2.2统计分析方法用Excel表格和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将收集到的表格按照优质护理前和优质护理后分别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改革优质护理的措施
3.1.1提升护理人员思想,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优质服务理念的规章和条款。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安全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专科护理为工作理念,落实责任到人制,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相结合的护理理念。[1]在培训结束后,每位员工自己写下服务理念,张贴于病区文化墙上,随时鞭策自己,在科内营造了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让病人也对护理人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便于提高整体氛围。
3.1.2改变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改变护理模式,尤其是轮班模式,实行责任到人制。护理人员往常在进行轮班制的时候,由于交接班时,易造成很多情况无法及时护理,病患家属经常在交接班的时候找不到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因此,采用优质护理以后,我们采用延长下班10分钟制和提前上班10分钟制,让交接班的时候不至于出现空无一人的状况出现。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也便于及时处理。交接班的护理人员每天开始治疗前先对所管病人的口服药、特殊检查情况、晨交班医生护士特别交代的情况进行了解,再到病房给患儿及家属解释沟通,并介绍自己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区域,让每位患儿家属都有归宿感,知道有专人负责自己小孩的治疗及护理。[2]
3.1.3加强护理训练,提高护理能力护理部每年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1次,开展操作比赛1次,科内进行专科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每月1次,每月操作考试1次,并选出一针见血的“神针高手”,优秀者予以表彰,极大地提高了静脉穿刺技术,营造了人人争当操作能手学习氛围。坚持每月1次业务学习,每周小查房,每月大查房,查房不拘泥于形式,重在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查房从低年资到高年资护士,不同层次人员查找不同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年外派2-3人外出进修学习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将所学知识带回科内,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带动全科护士了解国内外护理动态,不断更新知识。
3.1.4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由于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患儿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很高,小孩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配合能力低、家属缺乏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容易发生医患纠纷。在这个时候,需要护理人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以护理儿童为根本目标,要学会换位思考,牢记“为一切病人,一切为病人,为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在与患儿沟通的时候,要学会从患儿的角度出发,多运用鼓励和赞扬的语气与患儿沟通。让患儿不在畏惧医院的陌生环境,感觉在自己熟悉的人的陪伴下,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营造一种患儿与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医患关系和谐的氛围。
3.1.5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设置独特的环境,设置防滑标识和安全防护警示。在病房、走廊、穿刺室的墙壁上贴上小孩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物画。每个病房配有电视机,让患儿身心愉悦,减轻陌生感,有家的温馨。
3.2优质护理满意度提升的原因
3.2.1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护理人员以患儿为中心护理人员、患儿及患儿家属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采用全面的护理措施,专业的护理水准,对患儿进行护理。避免了医患纠纷。同时,对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之后,让病患家属感觉到人性化服务。一些护理人员犯些小错误的时候,陪护人员及患儿也能够以己度人,换位思考,及时谅解,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3]
3.2.2实施责任到人,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把护士人员的信息悬挂于公告栏上,让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及专业能力有所了解。在交接班后,接班的护士积极地跟患儿或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状况,让患儿及家属都觉得心里有归属感。责任到人以后,发生突发事件时,患儿家属或陪护人员也可以及时的找到责任护理人员,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4]责任体系完整,患儿家属也会感觉该医院管理体系具有严密性的特征,不会出现纰漏。对护理工作表现出配合和极大的信任。
3.2.3积极提升护理技能,做到技术达标儿科护理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医患纠纷的产生。儿科医患纠纷多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达标造成二次复扎针造成的。经过培训技能以后,将各项比赛项目粘贴在展板上,提升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使其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减少了技术操作失误的出现。
3.2.4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加强与患儿的交流儿童由于年龄偏小,对医务人员及医院陌生环境都会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对医院环境的美化,造就温馨环境,与患儿沟通增加,减少其畏惧心理,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家长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达到了双赢的目的。4结论
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保持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田[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2]刘杰.病人满意度调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8(3):47-48.
【关键词】 质量持续改进法;儿科护理;成效
质量管理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到质量改进和质量持续改进的转变称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目标,也是如今医院发展和管理的侧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方向。我们医院对儿科的护理质量从2010年开始实行了一些改进方式,得到了一些成果,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医院选择2010年4月-2010年11月之间在儿科住院的患儿164例,其中女性占95例,男性占87例。年龄在5个月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个月。病程最长的为24天,最短的为2.5天,运用单盲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两组均为82例患者,其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些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 实验组 使用常规护理加上质量持续改进法,在日常的护理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并尽快地进行改善,最终提升护理的质量。
1.2.2.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士长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①时间估计。要准确的估计繁忙期的开始时间和继续的时间,在繁忙期开始前就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②人力估计。要估计好在繁忙期需要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当然,护理人员的数量肯定会不足,所以我们更应该把儿科护理人员的技能和责任感提升[1]。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最特别的就是需要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儿科的护士要进行岗位培训,让每个新入职的护士都能牢固的掌握这项技术。③物资预测。依据近几年发病聚集期的时间,把所需物品提前准备就绪,比如说药品的配备,生活用品的购买。以防进入高峰期后,由于缺少各种物品导致治疗的延误和护士忙中出错。④信息预测。仔细研究每年高峰期患儿发病的特点,实时监测疾病的变化。随时做好急救准备,以防紧急情况发生时手忙脚乱。
1.2.2.2 弹性管理是手段 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是护理人员的效率最大化和配置合理化。对管理适当的伸缩,对儿科的护士合理的安排工作,就是说在不忙的时候,安排一些固定的护士进行工作,等到工作繁忙时,就要增加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护士,以此来减轻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压力。
1.2.2.3 细节管理是关键 在高峰期时,护士的工作量很大,忙绿中就会总是会犯些小错误。第一,如果病床不够时,新增加的病床要及时贴上固定的床号和床头卡,方便后期的工作。在进行交接班时要认真检查,做好各项记录[2]。督促每位护士能够自觉地记录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护士长定期地进行整理、收集意见和建议、改进措施等,以此来降低同一个问题的发生率,以求做到最好。
1.2.2.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新的技术在护理方面的使用。在繁忙期护士做的最多的就是静滴,所以护士就必须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这样护士就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其他患者服务。
1.3 评价项目方法 护理人员设立一个目标,对现今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了解患儿的真实需要。在每个患者出院前让其家属和患儿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尽早找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或者隐藏的问题,进而确定护理质量的范畴。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比较采用K-WH检验。α=0.05。2 结 果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 82 68 11 3
对照组 82 40 23 19
3 讨 论
儿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室,它需要多个专业知识的辅助,其细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科的服务质量。护理的管理可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当中的具体方法就要好好斟酌一下。因为有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做基础,所以儿科护理的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护理患儿时通过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其全程进行实时监控,评价的标准是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依据的,对护理进行科学化管理。最近几年,我们医院在每年的聚集发病期前举行护士大会,制定出一整套持续改进护理的方法,确保每个在儿科的护士都能尽量配合院里的工作和人员的调动,并在忙绿期过后进行总结。要聘用一些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丰富的经验的人员,而且他们还要和患者能够很好的交流。好的工作习惯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发展。很多人都知道,儿科的护理是一项繁忙而且细致的工作,而且要求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要丰富。平时在工作中,除了要做好常规工作,同时还要面对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所以,对待平时的工作严谨认真是很有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改正错误,提高自己,总结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的基础是技术管理,关键是细节管理,手段是弹性管理,保证是预测管理。4 结 论
在护理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疾病的发病聚集期,儿科病房的护理人员仍然能够忙中有序地进行护理工作,而且表现得都很出色。在发病的高峰阶段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所以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