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公共艺术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公共艺术设计

第1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将公共艺术引入乡村公共环境改造能够提升公共环境人文方面的品质,成为乡村空间发展的一个基点,能直接促进我国乡村生活环境的建设,与此同时,公共环境的塑造将对周边街巷、住宅产生辐射,形成建设理念、施工技术上的示范,整体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品质。另外,乡村环境与公共艺术之间的相互对接和一般的公共行为艺术不同,更加不是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们能凭借现代的公共艺术具有的传播功能达到加强村落文化和信息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同时还能增强地区开放性、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得乡村自治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自组织的发展[1]。除此之外,当地居民协同参与才能完成制作大型户外的公共艺术建设。通过这一参与过程培训当地居民的相关协作能力,有效提升农村社区的自治发展能力。引入农村发展的公共艺术主要是以改造乡村公共的空间环境和建设农村的视觉文化为核心,提供一个“基核”和契机来发展农村的人居环境,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当前在这样的经济和土地制度下,要想整体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农村各家各户在建设自家居住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农村的环境、邻里和传统,农村社会的自组织的程度和水平要有一个整体的提升,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引入公共艺术,是非常科学和环保的,并将组成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与当地发展的条件相结合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能促进农村自组织的发展并改变已有的演化路径;设计一个与新公共艺术相适应的、长期和稳定的制度,能保障乡村社区和居住环境的演化进程;正确认识与运用乡村自组织原理,引入合理公共艺术,对推动我国乡村发展大有裨益。

二、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自从2000年以来,许多的年轻艺术家将他们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引入到第三世界贫民区及已衰落的欧洲老村庄。这些当代的艺术品与博物馆中收藏的艺术品有很多的区别,它们结合了摄影、绘画和大地艺术并处于行为艺术与新媒介的中间,通过运用现代媒体中蕴含的力量充分挖掘农村社区中存在的价值,同时提升居民自我意识。相比较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改造,引入当代优秀的艺术作品改造自建的社区,能让村庄更加的开放,加强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村庄平衡和均质状态的打破增加了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村庄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同时能让当地村民更加认同自建社区并提高他们的自组织能力,促进乡村可持续的发展。一是增强村庄开放,增加信息交换。引入村庄自建系统的公共艺术是比传统的艺术更具有张力的表现形式,通过加强与乡村空间环境的互动而形成。同时这种形式的艺术传播性更强,能很好的加强与外界之间信息和文化等的交流,扩大影响,吸引社会大众关注该地区的发展,使得信息和资金等流通更加快速,提高地区的发展潜力。二是破坏乡村均衡、均质的状态。当前乡村发展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外来文化侵入和缺失的传统文化等的影响表现出均质化的现象,乡村已经不再具备特色的社会文化。而这种创新性的当代公共艺术参与到乡村公共建设能打破这种均质化的农村发展倾向,保持农村人居内部环境的非均衡性,使村庄保持动态、可持续和具有特色的发展空间。总之,在村庄空间建设中介入公共空间艺术能创造出一种“无中生有”的村庄文化特征,增加新的空间基点,发展地区文化[2]。三是增加居民对地方的认同感和乡村自治能力。当代农村的乡土意识受到土地制度的改革、生产技术进步、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婚姻家庭的变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转型的国家基层治理方法等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淡薄,而农村社区逐渐消失的传统意识现象也不利于农村自组织的治理。另外传统农村在自建时所重视的血缘和地缘等关系也正在发生改变,因此我们急需寻求新组织形式来建设和演化乡村的人居环境。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公共艺术,对提高地区的认同感和社区的凝聚力以及居民自治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能有效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自组织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体现、尊重并关注当地人民平常生活的艺术作品,能极大的引起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四是当代乡村建设中引入公共艺术形式,不但能促使乡村不均衡发展状态的形成,同时有效改善乡村公共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乡土观念和社区意识;另外还能让乡村环境更加的开放,打破均衡状态,改变村庄周边已有的环境关系,促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向新的演化路径发展;再者,在乡村建设中实施公共艺术需求村民的大力参与,并且农户通过培训能掌握新的技能获得非农业的收入。公共艺术这种外部的干扰因素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乡村公共环境的影响是直接作用,而对农村居民建设自住房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并且能全面的影响村庄整个人居环境的演化。

三、未来乡村公共艺术建设的发展思路

第2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一、新型城镇公共艺术体系存在的必要性

新型城镇公共艺术设计不应只是修补城镇剩余空间、点缀公共环境的装饰物,而是应充分融入城镇规划中,作为城镇的“皮肤”与城镇规划密切贴合,同时展现出城镇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对城镇居民进行审美引导。公共艺术的鲜明特点是公共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价值,而非单纯作为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品。

(一)城镇公共艺术的基本类型

城镇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处于城镇空间结构中并且承载城市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它具有较高的民众参与度,可供城镇居民自由观赏并身处其间进行感知、体验。城镇公共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建筑外观乃至城镇公共设施等,主要的空间形式有:城镇主要出入口与城镇边缘、街道、广场和社区公共艺术区、城镇主题公园。城镇公共艺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城镇工商业规模较小,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相对大中型城市居民较低,因此城镇公共艺术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整体效果自然与大中型城市不可同日而语。根据新城镇建设现状妥善地取舍所需的艺术形式,进而进行整体性设计,是城镇公共艺术与城镇文化环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中部地区建设中的新兴城镇多为郊区、县和大型集镇,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常驻人口在10万人以下,处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中。新兴城镇居民保留了较多的农村生活习惯,离耕地较近、生态环境较好,但发展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基础设施较差。所以,在新兴城镇的公共艺术设计中,不可能采取较为超前的艺术作品形式,而过于简单粗糙的公共艺术作品,由于其体验感、艺术性的缺乏,也不能承载对城镇居民的审美引导与城镇精神内涵传递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城镇的公共艺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前,要对城镇居民的文化、审美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并充分研究当地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共艺术系统的设计。例如,针对部分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污染较少的新城镇,可以将中心位置附近的城市主题公园的园林景观、融合传统中式风格的雕塑、具有传统中式风格的周边建筑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公共艺术体系。而那些离城市较近、有产品集散功能、土地硬化率较高的城镇或可采取简约直接的工业化设计风格,主要通过公共设施、墙体处理、城市雕塑与壁画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匹配。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选取适当的公共艺术类型并加以灵活组合,可使城镇空间得到更好的整体视觉效果,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整体的精神体验。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公共艺术体系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零碎而缺乏系统设计的公共艺术设施的作用。

(二)公共艺术在新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环境问题始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工业化步伐逐渐加速、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在制造业集中的地区,拥挤不堪的“火柴盒”式的居住空间使人很难体验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这也是某些制造业企业员工不断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城镇的空间环境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公共艺术对城镇的空间环境进行介入,从而对城镇环境进行美化提升,使新城镇居民获得更适宜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慢性病”的出现,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提高新城镇的竞争力与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像是一个人缺少了信仰与灵魂,一座缺失了文化、艺术、城市精神的城市,是无法健康发展的。城镇的精神、历史、文化是城镇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系统的存在不只是单纯地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为新型城镇提供城镇文化的引导、积淀城镇发展的历史记忆,将城市精神通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镇公共艺术体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城镇居民,营造人们对城镇文化的体验,并形成人们内心的意象存留。总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通过公共艺术氛围的感染增强人们对城镇文化的认同感与居民的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将为城镇带来更强的凝聚力,增强市民的幸福感,是助推城镇发展的巨大动力。城镇公共艺术作为新型城镇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提升城镇竞争力、影响力,解决城镇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与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与认同感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镇公共艺术的系统性设计是指将城镇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与城镇文化、城镇规划、城镇建筑、城镇居民等作为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环境进行整体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塑造更具城镇文化个性、更适应城镇具体需要的公共艺术体系。这一体系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公共艺术媒介与城镇规划的相互作用,将城镇文化与城镇建设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得到更为整体、实用的城镇文化景观体系。

(一)文化特征的体现

新型城镇文化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文化,新型城镇多脱胎于城市郊区乡镇或集镇,在文化上对周边城市的依附性较强,地域性文化风格亦与周边城市有所呼应,但会存在如少数民族集聚区等较强的民族化特征,保留了更多传统民族文化因子。不同的城镇文化产生于不同的城镇背景与土壤,是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城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族群效应、地域环境、人口的多元性和周边大城市的发展等都会对城镇文化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工业化的速度决定了新型城镇的城市化进度。城镇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思想更新,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而随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的极大丰富与改变,新的城镇文化便会日渐形成。如何对处于形成期的城镇文化进行适当的引导,打造与城镇发展相匹配的城镇文化内核,是新型城镇建设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有针对性地研究城镇文化形成的基本元素并妥善加以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二)城镇空间的科学规划

前文提到要根据城镇规划的空间环境妥善选取适当的公共艺术类型进行整体设计,以得到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公共艺术体系。在当前国内中型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中,已经较多地出现了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随意设置与散乱搁置的情况,这也是造成公共艺术作品或公共艺术设施无法与城市空间有效匹配,进而充分发挥其作用,满足公众利益的主要原因。当然,城镇公共艺术的这种空间配置上的混乱,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新兴城镇在建设中,由于条件所限,缺乏严谨细致的整体规划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也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源。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城市规划的整体控制方能予以有效解决。将城镇公共艺术系统作为城镇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考虑,是有效利用城镇空间资源,使公共艺术充分发挥作用,满足公众利益需求,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重要前提。今后,在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的设计中,要“将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单体的形态中解放出来,以公共艺术配合景观营造为原点,介入城市整体区域与空间,将规划与城市设计、历史环境保护、城市的整治更新和交换纳入一个大的视觉系统加以考虑,甚至将规划本身作为造型加以研究。”[2]城镇人居环境的科学规划,需要在完整的城镇地理资料和工商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城镇文化的遗存以及导向需要进行完整、长远的规划,对新建筑区的整体空间结构、旧建筑区的处理、交通与公共艺术空间等方面进行妥善的规划处理,划定基本的城市景观架构,使整个城市的规划严谨有序、层次分明。“只有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空间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所确定的景观构架相吻合时,其整体性设计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从而保证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公共艺术作品实施的延续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与保障。”[3]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的设计。

(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

新型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具备一些大中型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更好的自然环境。而更小规模的工业基础,也使得新型城镇有机会通过科学长远的规划来规避城市建设中所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在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的系统设计中,要更为彻底地贯彻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或动植物资源,使城镇获得更好的绿化空间,并与地理环境更好地结合。公共艺术作品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保证绿色公共空间的完整性。公共艺术系统也可通过主题性设计,发挥宣传作用,如开展垃圾分类、旧物分类弃置等环保概念的公共设施设计,搭配简洁明了的宣传广告,在新城镇文化的重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入人心,并使其作为新的生活习惯融合在城镇居民的生活中。

三、结语

第3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常说和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是为人类提供各种日常所需的主要手段和控制方法。在当前人们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条文中明确的将环境定位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更是对当前各个成分的总概括,其中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各种古代遗物和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城市乡村概念都输与环境体系中。在这些体系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当前城市体系和乡村体系,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因素和各种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总体。在环境概念中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个概念和物质需求认识的不断加深,环境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心和重点逐步成为人们建设的前提基础,更是影响当前因素和自然保护的基础前提。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WWw.133229.COM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多次探究和研所,就当前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一项基本国策,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是将城市规划路线结合当前环境实际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转贴于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第4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第5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一、室内陈设艺术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

室内空间设计不但要满足使用者的各种功能需求,还要将室内的形、色、光、质等因素统一起来,加强室内效果的统一和协调,陈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在对现代室内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如下:

(一)强调室内空间内涵,营造环境氛围

室内陈设艺术是设计者的创造性的行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精神、内涵和文化修为,在对营造室内空间氛围具有基础性作用。不同的陈设品能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格调,从而形成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利用陈设艺术突出室内空间的环境氛围,强调空间内涵,比如:青花瓷瓶、古字画就能够营造古色古香的闲逸的氛围;纤维制品能够给人带来亲和感和亲切感;具有历史意义的壁画能够强调环境的内涵,庄严肃穆的纪念感。可借鉴的是,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在室内陈设手法上将诸多中国传统的语汇被当做元素贯穿于浮雕、壁画之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较好地烘托了中国馆主题设计的理念。

(二)创造多次空间,赋予空间涵义

一次空间是由墙面、地面、顶面围合的空间,由于它们的本身属性,不易对其改变形状,但是,通过空间陈设进行对一次空间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所产生的空间称之为二次空间,其中,在利用地面铺设、屏风、水体陈设所产生的空间不仅更加合理而且更趋于“以人为本”,对其空间更具层次感,达到了美观实用的效果。比如宾馆、饭店的首层门厅,提供旅客办理住宿手续、临时休息往往用地毯划分区域,用沙发隔出空间供人们休息、会客,而未铺设地毯的地面,往往作为流通的公共空间。通常一般的室内设计中主要要求室内设计的美感,而在拥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博物馆、纪念馆,就会要求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深刻内涵。

(三)强化空间环境格调

室内陈设艺术可以说是人类从愚昧到文明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由原始到现代文明,在漫长的文明史的进程中,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赋予了陈设艺术设计不同时代烙印。室内空间设计拥有颇多的风格,例如古典风格、现代风格、中国传统风格、乡村风格。陈设品的优化选择对室内环境风格起着强调和强化的作用。这是因为陈设品本身的艺术造型、色彩、质感均具有一定的风格特征,所以,它会对室内环境的风格氛围会起到加强的作用。

(四)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群耸立、建筑上大片的玻璃幕墙、反光金属材质营造了冷漠、沉闷的空间,使人愈发不能呼吸,人们希望着悠然自得的自然环境,强烈渴望个性化的展示。所以,装饰品、织物、家具等陈设品的涌入,无疑使室内空间充满了亲切感与生机感。室内环境的色彩是空间环境设计的灵魂,室内环境色彩对室内的空间感知度、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以及人的心理和生理均有较大影响。在生活中每每映入我们眼帘就是艳丽的颜色,所以色彩给我们的感受极为特殊和不同,其次触感,在材质也是颜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利用自然的材质会给我们亲切、舒适的感觉;它们本身的颜色更是无与伦比的。

二、结论

第6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 环境设计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1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2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贵阳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两湖一库”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舍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 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 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入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屡次等等);^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 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清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 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第7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情感;绿化;功能合理分区

1农村环境设计———内部氛围

1.1环境设计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质地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环境设计的内涵是很深层次的,而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却是环境设计中关于情感氛围的营造为中心,绿色带的分区以及突出农村地域独特珍贵的本质特征的小品设计以及合理功能分区。

1.2走进北方大部分的农村,首先是灰色水泥外墙带给人们内心冷淡以及缺乏感情温暖的第一印象,走进其内部,并未发现农村处于给大自然绿色植物距离最近所带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氛围,并且很难看到能代表其农村特色的小品景观所带给的喜悦和惊喜。这些是我们农村环境中最表面最真实的现象,这也是我们现农村环境设计最真实的现状。那么新农村环境中这几点的重视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根据问题的提出,我们在探索现农村环境设计中给予了方向。

2现农村环境设计中的重点

现农村环境设计中的设计的重点便是情感氛围的营造,色彩设计。通过农村的独特实际情况比如考虑到植被的运用比较便利,农田,绿化带以及建筑物(居住建筑)之间的协调以及色彩的搭配和不同村落主色调的主观差异变化给予人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不同特色小品设计给予人们的特殊体验的重新。居住空间,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小品空间以及耕作空间的环境功能设计给予明确合理的划分和具体环境设计是促进现农村走向新农村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关键作用。

3农村环境设计要素

3.1农村环境设计—整体色彩在整个农村环境设计中,设计一词需要根据现农村客观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及主观营造来呈现,那么色彩情感的运用就给农村整体披上了蕴含温暖美丽的情感体验。这种整体色调的设计在村落的环境设计之初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居民建筑不再是灰色的水泥墙而是色彩斑斓建筑在绿色花草的点缀下所给予人们的画面美,情感美,这种美不再是资本家的专属,而是每个村民都能够体验且具有特色大众美。怎样去协调色彩与农村现状是现农村环境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方向。

3.2农村环境设计—特色小品设计

既然是特色,那么就回到了设计本身,“回根”一词原来已久,怎样在农村环境设计中体现回根和设计,那么小品设计就越发显得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经济和村民收入已经很大发展的同时,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呈现城市化倾向,社区化,很多忽略了农村在历史给予他们的最宝贵和最特色的,最具代表的民族风情—特色小品设计便是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案之一。情怀,同根这些当下流行的词语其实在某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后的精神生活,那么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这种需求的满足就成为了人们的硬性要求,那么根据我们在农村环境设计中对于小品设计充分发挥其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的同时,把本地域的独特民族特点加以合理运用,是农村环境设计成为大众设计,人们的设计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满足方式。

3.3农村环境设计—功能分区

农村地域的功能合理分区是环境设计的基础的体现,一个美丽的乡村,它的每一块地域合理划分是呈现整体美,层次美和功能作用的重要方式。在环境设计中,居民区,公共活动区,小品景观区以及耕作区以及道路的合理设计相互协调,使之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是达到整体美感的基础,所以在农村的环境设计中把功能分区放在基础的同时加之小品设计以及居民区的整体色彩搭配的运用,给予新农村一个有情感有功能有内涵的美丽外衣,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所要达到的首要条件。

4总结

环境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的感受认识过程:个性离不开一般意义的、功能上的普遍性;现实性离不开历史上的延续性和发展上的未来性;诗性离不开实用性。环境设计的表现要尊重客观工作环境,准确且经济地应用设计语言。无论环境设计作品的个性有多强,只要是好的,必然是有条理、有秩序,与其文化和自然背景有着必然联系。让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前进,充分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同时,让美丽乡村一词充分体现,为建设21世界新型乡村迈出重要道路。

参考文献: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大师系列讲座[J].城市环境设计,2011年Z2期.

第8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白城师范学院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素有“鹤乡”之称的白城市,是吉林西部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迄今有56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培养了获得CCTV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特别关注教师”称号的杨富生式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6万余名。成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学校党委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确立顶层的引领地位,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树立科研的支撑地位,注重人才的关键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管理的服务地位,发挥党建的保障地位,本科教学体系逐步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化大学建设稳步推进,办学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办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学校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圆满完成“东迁西建”任务。2013年,学校与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签署的“学前教育”首个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获批设置并成功招生,2014年,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合作办学的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又获批招生。2011年,学校成为吉林省第一个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高校,也是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单位;2012年,学校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向全国高等教育界展现了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1.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2002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设有22个院(部),4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651人,教授59人,副教授156人,博士33人,硕士36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主讲教授和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省优秀教师2人。拥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基地1个,实习、实训基地186个。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在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遵循“实干兴业、实干兴校、实干兴教”的工作理念,弘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国际有合作、国内有影响、省内创一流、办学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早日步入省属重点高校行列而努力奋斗!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对在校读书期间为学校做出贡献或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大学生活动取得较好成绩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奖励;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优秀奖学金制度。具体奖项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白城移动奖学金、白城邮政奖学金、金辉律师事务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

美 术 学

培养目标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作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基础、色彩基础、书法、实用美术、解剖学、透视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学科教育论、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毕业创作等专业课程及国画、油画、水彩、雕塑、造型基础、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方向课程群。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美术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工作,能从事文化、宣传、科技、商业、出版等部门的美术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媒体传播和广告策划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与表达、设计史、计算机辅助、民间图案、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与印刷、广告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商业摄影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广告公司、出版发行单位、数字媒体、网络宣传与营销、品牌管理等。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设计与研究,具备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外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及园林设计规划等设计项目上的统筹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与表现、人体工程学、工程预算与管理、家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快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与实体、从事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公司与实体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设计及其项目经营与管理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影视节目编导、制作、撰稿、编剧、导演、摄像、音响设计、节目主持及后期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影视剧本创作、传播学、影视语言、导演创作基础、录音技术与艺术、广播电视市场管理、主持艺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电视栏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告学、电视摄像、Flash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电脑三维动画制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电视台、电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电影制片及发行机构、网络媒体公司、音像制作与出版机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各级各类报社出版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文字撰写、编剧、导演、制片、采访、主持、运营、摄像、播音、后期制作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 乐 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新型的音乐师资,并为其成为音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掌握多项音乐技能,具有一定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能力,既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又能从事音乐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钢琴及伴奏、声乐、舞蹈、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史及名作欣赏、器乐及合奏(民族、西洋)、影视音乐、中国现当代音乐概述、合唱及指挥、音乐专业教学法、音乐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能从事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的音乐编辑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艺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 乐 表 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较强的文化、演艺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干方向 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西洋、民族)表演、舞蹈表演等。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合唱、合奏、伴奏艺术、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理与视唱练耳、曲式、和声、音乐赏析与实践、艺术概论、表演学概论、舞蹈与形体训练、舞台表演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演艺活动策划、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企(事)业单位文艺活动组织、音乐制作与编辑及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实践能力的音乐制作与编辑、音乐管理及文艺团体演出的国际化人才。

合作学校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外音乐史、和声学、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合唱指挥、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音乐赏析与实践、舞台表演、表演学概论等。

教 学 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国际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群众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辑与制作及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的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2+2模式),前两年在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习,第二年结束时,通过俄方的专业及俄语考试,后两年在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如期完成学业者,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招生范围

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福建

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音乐学:总计划140人,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总计划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总计划6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

美术学:总计划180人,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总计划10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视觉传达设计:总计划8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广播电视编导:总计划1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考试科目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一、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二、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三、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四、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1、素描(100分)

2、色彩(100分)

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分) 2、才艺展示(40分)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报名手续

考生报名时须持当地招生办公室提供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课考试报名资格证》及本人身份证,同一底片的近期正面二寸免冠照片2张,填写报名登记表,领取准考证。

报名费用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200元/人

广播电视编导200元/人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150元/人

如考点有其它收费项目,以考点要求为准。

录取原则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并且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的考生中,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邮 编:137000

网 址:bcsfxy.com

电子邮箱:bcsfxyzsb@126.com

联系电话:0436-3555068; 0436-3555050; 0436-3555055(传真)

白城师范学院2015年在吉林省艺术类校考时间安排

一、招生专业:

1、音乐学

2、音乐表演

3、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4、广播电视编导

二、考试地点

1、白城考点:白城师范学院音乐楼;详细地址: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2、长春考点: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吉林省考生可选择白城或长春任意考点参加我院组织的校考

三、报名及考试时间

白城考点:2015年1月10日报名,1月11日考试。

长春考点:2015年1月15日、1月16日报名,1月17日考试。

四、考试内容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1、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2、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3、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4、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2、才艺展示(40分) 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五、报名手续

第9篇:乡村公共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A

1环境的含义

广义上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以及活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场地,出于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因此环境向人类供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资源。在我国法律规定下的环境被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其实这就是对环境比较精确而科学的概括,这种界定主要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城市和乡村等等。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以人类为核心的人们存在于生活所需要的环境,它决定着人们日常的生活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但是,这里所说的环境却又不是指所有的自然物质与社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全部,除了地球以外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特列。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第二层含义,无非就是第一层含义以外的界定,虽然现阶段虽然没有把宇宙环境划定为人类概念意识里的环境,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科学的深入研究,人类已经登上了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很可能将宇宙的环境也列为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产生的。比方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等等,这些常常都被我们称之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甚至一些自然资源分布不够均匀,导致一些地方性的常见病的发生。

另一类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各种污染物必然进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生活垃圾与污染只在挑战者大自然的承受极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城市建设,新农村改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资料,国家的一些能源面临匮乏甚至枯竭的危险,而发展的同时,有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对自然环境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空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白色垃圾泛滥,土地沙漠化严重,母亲河断流等等,都在考验着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一系列人类生存的问题再一次敲响了警钟。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的肺--刻不容缓”“别让你的眼泪成为世界最后的一滴水”“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种种口号的提出,人们环保思想意识的觉醒都告诫着生活在地球村里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家需要我们自己来保护。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出现,甚至会日益严重,主要是因为人类文明日益发展的产物,终结原因应该概括为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衍生品,具体分析可以简要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其次,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再次,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还有,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3 环境治理和保护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物质生活被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趋提上日程,特别是一些城市环境的优化问题与环境问题自身成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全世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也把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建设自然地被提上了日程,而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一部分的城市生态设计又显得不可或缺了,也恰恰成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口号的一个切实的反馈。从观念的转变到理论的形成再到设计的落实,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此设计过程中,许许多多被命名“生态”的词出现在各个行业中,比如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等,自然地,我们的环境设计中同样引入了“生态设计”的字眼儿,但是做起来总比说的时候难,城市环境生态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总是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那么城市总体规划就是他的基本法则,但是他又是比较独立的规划系统。从宏观到微观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点:

①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②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③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④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⑤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个地区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如此能更好的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