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五年级上册习作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上册习作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上册习作一

第1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一、借助示范,分类式整理

“交流平台”是对一个单元或学期教材的学习所学过的学法进行回顾、总结的板块。利用“交流平台”这一特性,借助教材中的范例,引导学生开展分类式整理学习,认真梳理编者所精心安排的阅读理解、习作表达方法,整合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的“交流平台”提出:“单元小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做卡片,也可以列表格。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由于“做卡片”“列表格”这两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示范如何利用卡片和表格来分类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卡片或表格的形式,回顾课文或课外书刊、习作中的例子,制作个性化的卡片或表格。最后让学生展示所制作的个性化卡片或表格,促进学生系统了解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资料等说明方法。

二、融合过程,链接式整理

“交流平台”中有的话题,指向本组相关课文课后面的“选做题”和“综合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交流话题跟相关课文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加以合理链接――或链接课后的“选做题”,或链接课后的“综合性学习,以增强训练实效。比如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的“交流平台”提出:“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教学时,可链接《窃读记》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来自由成立小组开展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或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名言;或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或去图书馆或书店看看,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或给自己的图书分分类,做个书目;或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开展哪些活动,订好计划,然后分头行动。在展示活动时,穿插学生采访、调查的故事,模仿中国好歌曲“导师点评”的环节,让学生在交流时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炼精读、批注、摘抄等读书方法,然后加以整理,以加深体验,增强学习的情境性和实效性。

三、转换话题,“变脸式”整理

“交流平台”中提供的话题,大多以指令性的语言进行表述,针对儿童喜欢游戏式问题这一特性,教学时可以将客观直白的话题来个360度的大转化,让话题充满童真童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的“交流平台”提出:“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你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为了让学习充满情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话题――制作“人物描写葵花宝典”。首先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品味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有的侧重描写语言,有的侧重描写动作,有的以描写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为主;有的是正面描写,有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让学生结合具体课文加以梳理、归纳,制作“人物描写葵花宝典”,具体呈现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例句。最后让学生充当动漫人物,模拟动漫中的角色介绍,向大家汇报自己搜集、整理、制作的“人物描写葵花宝典”的具体内容。这样转换话题,进行变脸式整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整理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也促进学生开阔视野,加深认识,较牢固地掌握学习方法。

四、课外延伸,拓展式整理

第2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那么,如何让“回顾·拓展”承载本原,有效发挥其作用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的“交流平台”为例,笔者谈以下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材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这个栏目,就起着总结反思、方法习得、能力迁移、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有些教师的眼里,“交流平台”食之无味,弃之不忍。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情感、表达的方法都已经在课文的教学中理解品味过了,语言文字训练也已完成,此处再次出现比较乏味亦有重复之嫌。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常常平行推移而不能深入,以致收效甚微。

“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编者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结合本组课文谈谈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二是让学生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其实,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须从以下几方面有所考虑:

一、整体观照 明确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编排设计紧扣语文学习重点,追求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因此,“回顾·拓展”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目标,为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

联系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体会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和在第七组课文的“导语”中点明的学习重点: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来看,“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提示的内容——交流文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并不是孤立地出现的。编者是要求教师要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和学段要求来确定“交流平台”的交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交流平台”之前,要有一个整体意识,关注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二、依托文本 回味品悟

“交流平台”是“回顾·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课文与读写实践的纽带,也是学生对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回顾·拓展七”“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起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预设,品悟运用。例如: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他会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生自由交流)

师:他给你的印象这么深刻,说明这个人的特点鲜明,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谁来说说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

(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预设的人物描写片断,学生再次入情入境品读体味)

师:大家读得如此有味道,可以看出作者把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运用的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深深地打动了你。想一想:这些描写方法是通过什么来刻画的?(生交流)

师:这组课文中有很多人物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浏览课文,自主交流,师相机点拨引导)

师:大家交流得不错。不过,我想考考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出示一个课外的人物描写的片断)请你认真读一读,仔细品味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生交流)

以上教学片断是围绕本单元的读写收获组织学生展开交流。采用“先放后收”的方法,先引导学生谈自己学习本组课文印象最深的人,老师及时鼓励点拨引导,接着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交流平台”需交流的重点。让学生品读范例,引导学生回顾本组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使学生体会到这种表达的效果。所预设的生发点为,体会交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的好处,再引进一个课外的人物描写片断,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就将“交流平台”承载的读写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促进读写知识从陈述性向策略性转化,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拓展延伸 迁移运用

第3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64-02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近年来,笔者紧扣“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主导原则,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优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下结合教学案例,谈谈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实际应用中的四种方法。

一、对文本留白的续写或扩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当“以用为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词句的品悟、美读逐步感受到了文本的深层内涵,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句,体味情感,还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宣泄自我阅读的情感。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们总有对完美事物追求的心理,当看到某些事物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时,大脑就会产生积极兴奋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在留白处放飞思绪,对文本进行扩写或续写,这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学习、宣泄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言、形成的价值取向等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与展示。而长期、有效的此类训练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在备课中发现,课文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起枪声……”这段话对老人们的叙述较简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留白处展开想象,对老人们惋惜悲痛的语言、行动等进行扩写练习。有了对前文的理解和对雨来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学生大胆想象,在习作中融入自己对雨来的敬佩、赞赏、痛惜之情。再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在反复阅读、理解、品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延伸想象:“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桑娜和渔夫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这样的延伸想象式练笔符合学生追求故事完整性的心理,促使学生书写内心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阅读情感得以延续,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以文为范的仿写训练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迁移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新课题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在提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基础上发生的学习的转移。模仿文本进行的仿写练笔正是运用迁移的原理,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仿写训练符合小学生爱模仿的心理特点,遵循从效仿到创作的语言学习规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持续发展。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注意寻找读写切入点,让学生模仿文段的某些特点进行语言运用训练,教会他们“描”得合情合理,“仿”得恰如其分。学生对范文中的遣词造句、中心思想产生认同感,自然能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助于为其语言风格的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介绍小艇的写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列数字等方法介绍一种新型事物――软性铅笔。由于课文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软性铅笔长、软的特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写出了一段介绍软性铅笔的生动文字。

三、角色转换的语言重组训练

语言的重组转换训练是一种形式多变的语言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这样的转换训练包括句式的转换重组、文章繁简的转换重组、文体的转换重组等。在阅读教学研究中,侧重于根据文本阅读经验所进行的角色转换的语言重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学习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教师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以参与自主、探究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的体验更为深入、深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新型玻璃》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创设推销产品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给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写一段新产品解说词。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抓住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对课文语言进行修改、加工、想象重组后,写出了具体、生动、有趣的片段。教师再次指导学生转换角色,以新型玻璃自述的方式描述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生在自述过程中创造性地为新型玻璃添加了人的个性特征,不仅使文本内容铭刻于心,更为课堂学习平添了几分生趣。

四、师生互动的学后感笔记

学后感笔记与一般的读书笔记不同,它侧重于记录学生学习后的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习作教学则强调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学后感笔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置的课堂延伸性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要注重师生互动的学后感笔记的积累,使不同的思想意识得以交流,促使新感悟的产生,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英法联军的暴行激发了学生的愤慨之情。课堂上,课文的知识点虽已讲授完毕,而学生的情绪仍未平复,教师可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下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写下了自己对此事件的评论、感悟或思考,课堂教学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学后感训练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语言能力,同时展示了学生个性阅读的体验与思考,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第4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特邀撰稿教师: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王忠明

要求:

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说心里话,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

快乐导航:

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对邻居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总之,一定要向对方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完以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

词语加油站:

魂牵梦绕 翘首以盼 归心似箭

心花怒放 胆战心惊 犹豫不决

心急如焚 胸有成竹 羞愧难当

心慌意乱 沾沾自喜 做贼心虚

我的心里话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五年级 潘宁意

去年八月,我从大丰转学到了盐城。我与亲人、朋友分离,只留下一片浓浓的思念与牵挂在心间。

说句心里话,我有些放心不下奶奶。奶奶非常疼爱我,我在大丰上学时,她每天不辞辛劳地接送我。奶奶的身体不太好,患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药。她不识字,也不知道有没有按说明书上讲的定时定量服药?会不会吃错药?这一切令我担忧不已。

说句心里话,我很思念昔日的同学和朋友,尤其是我的“死党”顾心怡。我俩在生活中是很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是不分上下的竞争对手。她在班级里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互相之间都有些依恋。回想起往日我们一起谈笑风生,一起“偷”吃零食,一起做游戏,我的心头便涌起浓浓的思念。

说句心里话,我真的舍不得爱我的亲人,比如我的干妈妈。每年我过生日时,干妈妈总是第一个送上祝福,并且给我一份寄托着浓浓爱意的精美礼物。当我考试取得好成绩时,她总是将我搂在怀里夸奖,让我心里甜滋滋的。于我来说,干妈妈虽然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但她给我的爱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她没能像父母那样朝夕陪伴我,但是她的爱总是滋润着我的心灵。

说句心里话,我不想离开大丰,离开我的故乡,离开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但我知道,无论我身在何方,亲情和友情都会伴在我身边,直到永远、永远……

指导老师 王忠明

第5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关键词:言语生命意识;言语表达;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56

当语文学科被视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教师便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的“工具”;当语文从实用和世俗的目标出发,使应需、应试成为语文最大化的现实利益时,学生变得功利,语文教师变得理性;当学生一年级时举手此起彼伏,三年级时对习作跃跃欲试,到了高段学生没了激情和冲动,不想说也不想写。师生言语生命的枯萎,使学生成为毫无生命气息的“工具”,广大学生对语文学科避而远之。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言语生命的养护,注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关注每个个体的天性和个性,激发言语生命潜能,引领学生获得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

言语表达包括说和写。说的能力有助于写的能力的迁移。言语生命即“写作生命”,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以说促写呢?笔者谈谈言语生命意识养护的有效策略。

一、生命化选题:心灵独白体习作

先生说:“学生平日做的笔记,杂志文章,长篇通信,都可以代替课艺。教员应该极力鼓励学生写长信,做有系统的笔记,自由发表意见。”先生的主张就是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有效的练笔。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需求,让学生进行自由而多样的习作实践。

1. 日记式习作

魏书生说:“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把日记比作自己的良师、伙伴、最知心的朋友、心理咨询教师。日记和他们一起同学习、同生活。有了欢乐告诉日记,欢乐便增加了一倍。有了苦恼向日记倾诉,日记劝说自己,心中便没有了苦恼。日记促成了学生的自悟。”

笔者鼓励学生写日记,文体不限、题材自定、灵活多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是生活琐事,可以是灵光一现,可以是滔滔言论。同时,笔者把自己的日记与学生利用QQ空间和微信进行交流,教他们对笔者的日记进行评论,同时教导他们应该怎样关注生活、记录事件。

【案例一】

温州创卫之际,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去清扫马路,回到教室,笔者当即为学生念了一首打油诗。那日有许多学生也用诗为自己的日记做总结,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起到了感染作用。

【案例二】

去年我们举行了精彩的足球比赛,球员勇猛拼搏,拉拉队呐喊助威,全班情绪激昂,当天我们都写了日记,并且师生互评,习作亦是精彩纷呈。

2. 书信式习作

书信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更为明确的读者对象。每一封信的读者对象都很明确,而且,每一封信的读者都不一样,这对培养习作者的读者意识尤为有益。笔者让学生多写信给自己或他人,可以是内心独白、建议、倾述、求助或呼吁。

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习作要求给西部结对的朋友写一封信,笔者借此展开了关于信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的价值和怎样写信,特地给学生上《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导读课,然后与学生共读,并交流读后体会。

【案例三】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对于封面上出现的这些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说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这本书一章是鲍雷伊给作家汉修先生的信,另一章是鲍雷伊以信的形式写给作家汉修先生的日记,并且都是这样贯穿起来的。

师:全书都以书信的方式安排故事。如果你也像鲍雷伊一样用书信体写日记,把汉修先生换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同学或者自己,试着给他们写信,记录自己成长之路上的烦恼、快乐、奇思妙想……你也会觉得写日记很容易,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或许也能成为一本书呢!

3. 发表式习作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其实,每个人都有对发表的渴望。因此,我们班创办了半月刊班刊《小荷尖尖》,设有新闻快报、本期新星、我们的声音、诗语花露、美文鉴赏、精题集萃等栏目。首先设计了特需的作文纸,设有编辑部意见、家长园地和学习园地栏目,倡议学生向班刊投稿。

采取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小孩管小孩”的思想进行管理,让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自我编排,全体成员参与出刊的形式出版。首先由编辑部向全班同学约稿,再由班里的几位写作小能手担任编辑筛选稿件并修改,接着排版、校对、打印、发行等都由孩子自行完成。学生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生活化选题:以说促写类习作

语文即生活,应提倡“生活化”习作,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论。在教学中,应根据写作实践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情境,使教学情境逼真于实际写作的情境,使学生不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次无谓的练习,而是一次真正的有意义的写作。

1. 札记式习作

“本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怎样做到课内外联系,把书本读厚呢?那就是“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它可以作为增进学识的必不可少的预备,这是对己的,无须给什么人看的,只言片语、一得之见都可以,无所谓成不成文;也可以写成正式的文章公之于众,把自己读书的感悟与思考和读者分享,与读者交换看法,这就要写得很认真,既对自己所读的书及其作者负责,也对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的读者负责。

【案例四】

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以读书为主题,开学初笔者就和学生到图书馆一起为班级图书角选书,开展“以书为侣”读书比赛,要求一边读一边与书交谈,也就是写读书“札记”。读毕,根据读书札记与教师“聊书”,向教师介绍这本书,共同探讨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写成读后感悟,上台介绍书。这便是以读促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孩子的阅读动力既是为了获得读书冠军,又是为了向教师和同学推荐这本书做好准备,无形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2. 辩论式习作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他通过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或放弃错误观念,同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教师应随时随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教材,并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环境开展辩论。辩论前要预设论证观点,并做好记录。辩论后要记叙,这都是习作的绝佳机会和素材。

【案例五】

在教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时,我们开展“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

主持人:我们班现在有一些同学沉迷于漫画和低俗文学,他们不但平时看,上课也看,严重影响了学习,请正方和反方同学就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开卷是否有益”。

正方生1:我认为开卷有益,我们不能只读一类书,我们要打开阅读视野,读科学、地理、历史有关的漫画书也没什么不好,可以引起我们的兴趣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做一个博学的人。

反方生1:那你在开卷的同时读到了有关暴力、低俗方面的书,如果让你沉迷,那不是要腐蚀你的思想,你也会变得暴力和低俗。

……

主持人:通过今天这场辩论最后许多同学都领悟到开卷要有度,要多看书,但要有选择地看书。

辩论时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文字推敲,其实也是为下一步更好地“说”,最终能更好地“写”做准备。

3. 演讲式习作

在小学阶段,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内心展示方式是说或读给别人听,要让学生明白“文”和“话”不同的,说要让别人明白,使人喜欢,甚至要富有感染力。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演讲前要写好稿子,演讲中要脱稿,注意肢体的表达,以及和观众的沟通、互动。

4. 剧本式习作

课本剧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从课文到课本剧关键是剧本,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课本剧的特点,课文中的神态和动作都转换成了提示语,要靠演员来演绎,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考验。表演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阅读的领悟。教授五年级下册剧本《半截蜡烛》后,让学生改编剧本《晏子使楚》,进行班级展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6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不少小学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生不喜欢习作,有时即使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写作也总想应付了事。但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这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内心情感的一项重要方式,是他们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去动笔呢?具体地讲,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灵活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更有效呢?简单地说,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直接培养。在平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让文章的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来感染学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除了可以让他们多读课外书,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还应让多他们动手写作来培养自己的写作的兴趣。二是间接培养。即通过老师、家长介绍一些古今作家和身边一些优秀作者怎样写好文章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学习写作的情感,鼓励学生像那些优秀的作者一样去努力写作,追求成功的目标。如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一文,课文就详细介绍了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学习写作的故事,就很值得向学生推荐学习。三是借鉴培养。生活中总有许多人因为条件困难,经过努力而实现目标的人。像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一文,文章介绍了霍金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然而他却凭着坚强的毅力,积极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坚强地挑战命运,并为未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老师们要多向学生介绍这样的典型例子,教育学生不要害怕困难、害怕写作,这也正像人们常说的“写好习作就是坚持的结果”。四是成果激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写作方面哪怕一个字、词用得好。教师都要多予以表扬,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办手抄报或者自己动手印刷学生习作,同时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向有关报刊投稿,或者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总之,只要能让学生爱上写作,迈开写作的步子,他们就会逐渐写出满意的习作来。

二、范文引路简化写作的难度

在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为了帮助小学生写好习作,在一些单元中都设置了习作例文,这为小学生学习提供写作参考的例子,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2 的例文《我的自画像》中,作者抓住了自己的整体的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的特点来写,用词准确,富有情趣。有了这样的范文,教师只要能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能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能写好这次习作。其实,说话也等于写文章。在写作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再相互补充、评价,他们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写作,教师可先写好范文让学生来参考写好习作。如五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在这篇习作的课本中已经展示了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的形象,因为这些人物的事迹、品质都为学生所熟悉,所以学生可以借助有关描写这些人物的文章学习其中的写法。此外,在引导学生选材时。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自己喜欢的人,或者崇拜这个的人原因,从这些人物中挖掘出优秀的品质。为了让学生自主写好这次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他的大黑骡子》等课文,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教师能从学生身边写出优秀的范文为学生参考,这样学生也一定能写好这次习作。

三、改变引导学生改变表达方式

一样话,两样说。在写作中,无疑那些富有感召力的话语更能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形象的语言呢?简单地说,一是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怎样写作去打动人。如在三年级下次习作1《脱棉袄》的例文中“松下对郑美荣说,天气暖和了,小树也该脱棉衣了吧?”在这段话中,小作者就把稻草比作棉衣,还说要给“小树脱棉衣”,这里就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这些修辞知识,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这样的写法,使自己的习作更生动,扩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感觉习作是有趣味的,而不是词语的堆砌。所以学生如能掌握了这些技巧,也一定会乐意去写作,并把习作写得更完美。

四、注意关注个体写作的差异

第7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关键词:原生态习作 写前指导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67

自从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省课题“小学生原生态习作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来,对原生态习作课堂教学笔者比以往更多了一些思考,觉得要让学生不再为习作苦恼,就要重视习作课堂教学时的写前指导。

1 写前阅读

儿童都是有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读到写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写前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习作前阅读与习作主题相关的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仿写到创作的起步。仿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有效,如果经常借鉴或模仿优秀片断、篇章,并加以消化运用,就会使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感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学生就不会再为习作难而烦恼。

1.1 写前阅读,激发学生搜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作文的强大动力。“写前阅读”能激发学生搜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与习作主题相切合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捡拾和追寻,引发他们对作家语言的趋同,唤起他们表现自我的欲望。在这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表面上教师是没教,实际上对学生已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在写这篇习作时,笔者就让学生阅读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学生从阅读回顾中得到新的体验,从阅读课文中感悟到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并在大脑中搜索自己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事,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重现在脑海。因为每个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个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选取的材料也就不一样了。这样把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了家庭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又为生活服务。

1.2 写前阅读,让学生知道如何选取原生态素材

“写前阅读”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而自己也要像作者那样以生活为源泉选取贴近自己生活的真实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还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学生在进行写前阅读之时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搜索有关父母之爱的事,然后把自己这些事进行权衡选择,最后把自己最熟悉的,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素材作为本次写作的素材。

1.3 写前阅读――让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写前阅读能让学生从品读优秀作品中感悟到写作方法、技巧,优秀的作文不仅是选材原生态――写身边的真人真事。而且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如:《老人与海鸥》抓住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跑进家来的松鼠》则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最后一头战象》对动物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金色的脚印》则是通过对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让读者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学生“写前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作文要如何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在谋篇布局、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也各有不同。这为他们写作提供了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就能更好地博采众长。

2 写前“聊天”,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

原生态习作倡导内容从生活中来,语言从自己心中来,真情表露自己的心声,以“聊天”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同学交流见闻,沟通看法,用平常的话说平常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课堂上,让学生敞开心扉“聊聊天”,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说得顺了,写得也就顺了。叶圣陶先生的儿子叶至善先生曾说,自己童年很调皮,喜欢做木匠活,不喜欢写作。叶圣陶先生就说:“也好,至少今后你能养活自己。”可是,学校里的作文还是要写的,父亲是大作家,很多人打听叶圣陶先生指导习作的方法,叶至善先生说:“方法无他,聊天而已。每当子女回家,叶老端从院中, 逐一与子女聊作文,其间夹杂一些指导,谁说通顺了就休息,不通顺的排到队伍后面,准备好再说。”

课堂上,作为执教者应该创设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乐于表达、交流,激发童心,促进表达。并且要维护学生的真情实感,及时鼓励和肯定,使言者自信,听者有方向。

当然,学生写前“聊天”不是漫无边际地聊,教师要怀揣“课标”,化课标于轻松的聊天中,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教学无痕,润物无声”,使学生的话题更鲜明,角度更新颖,视野更开阔,价值取向更明确。一到六年级都是有关于动物话题的写话、习作训练,可是每个学段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只是说话、写话训练,只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就是要“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到了第三学段则要通过习作,把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问题表达出来,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准了目标,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与动物相处的事例中选取材料“聊天”表达真实感受,又能从“聊天”中学会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并把生活经历转化为口头语言,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

第8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一)引导学生自主审题

审题,是小学生习作的第一步。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先要辨清方向,才可以顺利抵到目的地。我在审题环节,不怕耗费时间,不怕浪费精力,就怕靶子不明,学生无的放矢,一改过去重习作,轻审题的老做法。引导学生审题,我一般采取以下方法:读、讲、思、辨、导。

比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我先让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读过之后,我梳理了两个问题:1.事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生答:自己和父母。2.是哪方面的事?生答:不理解或者误解。

然后我让学生针对习作题目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可以写什么事,提什么建议。开始小学生颇有顾虑,我就让学生回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巴迪的父母是怎样对待巴迪的小诗的,无论母亲的慈爱,还是父亲的严厉,巴迪都勇于面对。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开启了记忆的闸门,一桩桩往事飞进同学的耳蜗。

接着我针对孩子们的心事,梳理了几个问题:1.怎样处理学与玩的关系?2.怎样对父母保守心中的小秘密?3.怎样帮着父母做家务?4.不管孰对孰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结合这几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小学生们在思辨中开诚布公,渐渐弄清了善恶美丑,榨出了皮袍下的小来。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找到了习作的素材,还提高了思想,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

童言无忌,同学们的交流更融洽。让学生们在沟通中审题,在沟通中选材,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增进互信,可以凝聚合力,可以突破习作训单兵作战的老格局,为小学生习作增添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习练

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我提倡学生打腹稿。学生自主审题以后,对照题目要求,通过回忆生活,基本选定了习作内容。根据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先列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以提纲为骨架,选取词语,表情达意,不断丰富习作的内容。

比如小学生写“槐花飘香”,就可以这样列提纲:1.没有看到洋槐树林,就有馨香扑鼻;2.走近洋槐树林,看洋槐花如雪似海,闻花香沁人心脾;3.回忆奶奶的话,联想洋槐花的功用。然后结合提纲,拉动思绪,添枝加叶,罗列腹稿,款款写来。

学生自主训练,是习作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依靠积累,展开想象,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意,是小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体现。

我针对小学阶段的习作特点,把小学生的习作分为两个训练模式:

一是日常训练,也就是小学生在课下进行的训练,可以称作慢习作,因为这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可以因题而作,边观察边写作;可以有感而发,即兴命题写作。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从容选材,以提高习作质量为主要目的。

比如,我们双休日或者假期的家庭作业,可以布置小学生写一处名胜或一处自然风景,这既可以鼓励小学生走进自然,又可以为学生观察生活创造条件,他们可以根据习作的需要,从容观察生活的每个细节,然后游刃有余地写下来。

小学生跟随爸妈去旅游,看到自然美景,很可能会心潮澎湃,萌发习作的欲望,小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命题,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二是课上习作训练,相对日常训练,应该是快习作,因为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要有速度,有质量,更注重实效性。30分钟完成500字习作,是我们的常规训练要求。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四,要求学生写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我们要求学生课上完成,就必须让学生围绕“感动”一词,回忆生活经历,过滤出适合习作要求的内容,然后组织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

(三)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小学生完成习作后,首先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揣摩,仔细推敲用词,分清详略安排,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借助语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尽力修改完善,可以写出自己的习作心得,与同学们分享,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再就是结合学习小组,同学间进行互改互评,小学生年龄相仿,爱好相近,易于沟通,便于交流。同学之间修改习作,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可以取长补短,可以见贤思齐。同学们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研讨论辩,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未必准确。小学生没有成人的世故,往往更真诚,评语更中肯,小学生评判同学更具有发言权。同学们通过互改互评,可以推出本小组的前三甲,供班级习作园地展示。

(四)引导学生自主欣赏

陶渊明早就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欣赏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欣赏习作,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涵养欣赏能力,同时需要学生伏下身子,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借鉴吸收。

对各学习小组推选出来的习作,我和小学生一起雕琢,进行点评,给出评语。然后由小作者在班上诵读,并简介自己的习作得失。最后照此分类整理,依次是原文修改稿修改理由修改心得,便于学生学习使用。

形式如下:

我把学生按要求修改的稿件,整理成册,分发给全班同学,让学生慢慢去品读,去学习,同时在班内的习作园地给予展示。同学的习作,无论选材,还是表达方法和思想认识,彼此都更接近,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吸纳。

我定期向报刊推荐学生习作,采取学生自荐和老师推荐的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有学生习作见诸报端,学生们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习作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成了小学生的快乐驿站。

第9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一、从人物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也有许多名人名篇。能让学生认识如巴金、冰心、老舍等许多作家,也能让学生认识许多名人,如、鲁迅等等。要想深入了解一位人物,仅仅看教材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查找人物的生平、作品等自己感兴趣的资料,阅读该人物的其他作品,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这个人物,让学生对他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主题单元之前,通过单元导学,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要认识的作家——林海音。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作者生平、重要著作等内容,便于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课文《窃读记》中主人公小林海音对书籍的热爱和窃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学习作者细致地描写及独特的写作手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从背景拓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文章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内容,对现阶段小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难度。例如,《七律·》、《圆明园的毁灭》等文章,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久远,历史背景复杂,理解和感悟上都有一定的障碍。课前,师生对历史背景的搜集和探究策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四周黑洞洞的”、“碰壁”等含义深刻的词语,只要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对鲁迅当时从事的事业的了解则不难理解。课上,有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的时代背景,查找与课文相关联的鲁迅的资料,以及教师的有效拓展资料的补充,难点不攻自破,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激发,课堂教学也显得别出心裁。

三、从题目拓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喜欢扣住文章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在出示题目时,能引导学生抓住题目进行拓展性阅读会更加“锦上添花”。例如:《詹天佑》、《少年闰土》等写人的文章,师生共同进行拓展性阅读,搜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在课文导入环节,交流这些资料,既减轻难度,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的信息分析人物,还原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个性化地理解和感悟。

四、从重点拓展

许多文章,往往可以找到可以统领全文的一个中心句,或关键词。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紧紧围绕一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不可估量”展开教学。她通过出示图片、文献资料等拓展材料,充分激发了作为一位中国公民的骄傲之情,用巧妙地引导朗读,把学生的情绪推向了一个个。但再到老师用一个个真实的史料记载,揭开列强们的可恶行径时,随着老师一次一次地边擦去黑板上那些值得国人骄傲的国宝名称,一边沉痛地重复着“……没有了”时,学生内心的愤慨之火被立刻点燃。但这还不够。更为经典的,窦老师在这似乎整节课戛然而止之时,反问学生:“什么都没有了,但你心中留下的是什么?”绝妙的拓展想象,再一次点燃了学生们的思绪,再一次激起了那份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