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职业素质是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基础,以旅游组织人员的的职业道德体系为标准的道德指标的衡量。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工作的旅游组织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其专业为第一首要因素,专业知识的高低决定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公司品牌树立的关键。对于接待外国游客而言,良好的职业素质也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
二、制约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因素
(一)知识教学体系不合理旅游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拥有广泛的旅游专业知识体系,对旅游文化如数家珍,对各地的旅游景点了如指掌,在具体教学中将自身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而现今的中职学校中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忽略学生的整体教育和全面教育。导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对旅游知识与文化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对课堂知识产生厌学现象,使其自身知识体系难以建立。
(二)缺少相应的教师资源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导致对旅游工作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旅游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在多数中职学校中对于由于新兴的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对其专业的师资力量配置薄弱。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师对于新兴的旅游业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力度,对旅游景点的描绘缺乏完整重现的能力,导致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景点不相符,进一步加剧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其职业素质的难度。
(三)学生自身素质较低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较低,在入学门槛的制定上,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低,使其很难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高,入学门槛高,使大学生在四年的知识理论教学中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考察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其旅游职业素质的形成。中职学校学生的普遍心智较小,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耐心学习,在对旅游景点的实践落实不强,导致其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职业素质难以形成。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校企联合力度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对于中职旅游类专业的教学,也应该充分体现今后就业的性质。在制定教育计划的同时充分考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的就业趋势,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后,通过稳定教师力量,加强教师的主页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还要与诸多旅游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制度,通过将优秀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工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弥补知识与实践脱机的现象,在逐渐的实习过程中学习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旅游管理的经验,从经验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学校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输送模式,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总结,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双主体”育人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教师、用人单位、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即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大用人单位监管教育力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关键词:
“双主体”;职业素质;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双主体”育人就是学校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共同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共同教育、合作培养培训,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以此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尽快地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换,便于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职业素质的涵义
关于职业素质的界定,不同的专家、学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定义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朱慧认为,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1]68。盖晓芬认为,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也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综合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通常可表现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能力、职业文化等[2]。可见,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从事相应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胜任相应工作岗位、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内隐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外显为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1]68,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既是高职院校的既定目标之一,也是社会赋予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学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用人单位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
(一)搭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充分发展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
教育部强调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3]”。
1.注重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教育即是培养学生职业认识、职业定位的教育。新生入校时,可通过专题讲座,使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方向,从而对自身的职业角色准确定位,根据该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符合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性,提高职业素质训练的自觉性。
2.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课程优势,确定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对该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分析,通过层级分解,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等;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课堂实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公共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强调素质教育培养目标,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分析引导等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3.构建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整体提升
首先,教务处(督导室、质量管理处)严格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把人才培养质量观。其次,二级学院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而且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最后,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要进一步拓展学生职业素质发展渠道,搭建各种职业素质发展平台,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活动中。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大用人单位监管教育力度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试金石。学生的知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体现和发展。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件精神,构建完善、科学的学生见习、实习管理机制,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教学见习、实习管理团队。以本校骨干教师做学生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用人单位有经验的技术骨干人员为实践导师,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学生的见习、实习、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去用人单位实习、顶岗实训,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互相选择的机会,为学生更好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彰显企业文化精神,突出隐形教育功能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精神,只有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被体验到、被领悟到。去企事业、单位实地演练有效地克服了学校理论教学、模拟实训与真实工作环境相脱节的现象,正好弥补了学校教育不足的缺陷。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了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熟悉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从中明晰了该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了本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懂得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优良的工作作风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是一个从业者必须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进一步加深了对职业、企业的认可、认同度,企业精神真正得到凸显,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修身养性,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社会对人才往往有这样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的是”。许多用人单位已经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职业道德的修养、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是指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等。只有形成了对职业的正确认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遵守国家法律、行规和职业道德;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参与竞争、迎接挑战,乐于创业,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第二课堂(各种社团、协会、各种技能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职业素质得到综合体现的场所,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培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团队争光的奉献精神;培养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的合作精神;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拼搏精神等等。学生自身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修炼,使之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在实践中锻炼各种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进一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力,从而缩短进入职业岗位的工作期。正所谓“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参考文献:
[1]朱慧.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3,(04):68-69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8):82-83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职业素质 培养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成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三项素质及能力。在个人基本素质方面,企业希望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在基本职业技能方面,企业认为学生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精神方面,用人单位尤其希望学生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把培养中职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来贯彻落实。
一、什么是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崇高的职业理念是职业素养的精髓,高尚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根本,高超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优良的职业作风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二、为何要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1.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这必然加剧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力报告》表明,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国民素质的竞争。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与知识的结合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知识型劳动者将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时代的主角。历史的实践、时代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国民素质,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1997年9月,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然而,当前我国的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却远不容乐观。在2002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参评4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总体排名第31位。可见目前我国国民素质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瓶颈之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宽厚的基础和最坚实的支撑。
据统计,“十五期间”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为社会输送了2200多万名毕业生。因此这些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劳动的毕业生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2.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就加大了就业压力。从目前劳动和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过去那种“一技定终身”的职业模式和“终身职业”已不复存在。要想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灵活的学习能力、正确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等职业因素。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谈得上学生个体发展,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具备这些素质,才是对学生负责。
3.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成功的标志。只有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才会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才会赢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走上良性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如何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实行校企联合,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也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车间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联合办学,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校能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减少学校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量身裁衣”,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企业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企业可以事先把所需要的用工情况告知学校。针对企业急需的人,学校尽早进行教学、储备,达到一毕业就能上好岗的目的,缩短人才的适应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赢。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新时期企业精神之一,“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干事创业,离不开攻坚克难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二战之后的日本国富民强,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根源,不在于其国民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的强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种弥漫于日本企业间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及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
目前,随着中职教育生源不断扩大,学生素质下降,加上这些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再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中不少人缺乏团队意识,为人处事,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而社会实践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预先踏足社会,了解将来所要走的路大致的轮廓,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适应学生劳动就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与时俱进,开创德育工作新路子。
【关键词】 新上岗护士;护理教育;职业素质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实践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知识的同时,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素质。
1 培养新上岗护士热爱护理专业,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
由于社会上对护理专业的一些偏见,使个别护士对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浓,专业思想不牢固。甚至个别护士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 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护士的专业思想教育,使护士明白护理事业的高尚,可邀请在护理岗位上工作多年且有突出贡献的护理工作者作报告,由此激发护士对护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2 培养护患沟通的技巧
新上岗护士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感到陌生,有恐惧感,带教老师应该根据患者的愿望和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带领新护士做好患者在医院各个诊疗环节的沟通,以规范的服务方式,赢得患者的信赖,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使新护士对人的行为有更深层的了解,更好地发挥护理专业内涵与精神,真正做到对患者关怀。发展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沟通过程中,适宜采用夸赞患者的方式,以保证护理服务圆满完成。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新护士的素质,使这种气质修养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1]。
3 培养新上岗护士的审美能力,保持良好的护士形象
良好的护士形象给人以愉悦及美的感受,能有效地调整病人的负面情绪,有益于病人的康复,有益于改善护患关系。形象不单指有较好的仪表,还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和得体的言谈举止,从而增加被病人接受的机会。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和场所都应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富有朝气、举止文雅、反应敏捷、步履轻盈、动作娴熟、沉着冷静、言语精炼,给病人以安全感、信赖感[2]。
4 培养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新上岗护士也应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行护,文明施护。所以,要不断学习国家的卫生政策、法律法规、院纪、院规,认真执行并规范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技能操作常规,有效地防范差错事故。
5 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
5.1 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练就娴熟的操作技巧 新护士应努力钻研业务,具备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工作起来干脆利落,得心应手;另一方面用最新、最实用的护理技术服务于病人,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
5.2 具备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扎实的礼仪学知识 护士只有具备了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等人文科学知识和扎实的礼仪学知识,才能全面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内涵,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3]。
6 小结
护士自身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能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健康的治疗氛围,而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飞速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护士素质培养应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及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护士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及修养,才能真正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崇高称号, 才能赢得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陶新玲,陶智玲,孔丹.谈临床实践过程中培养新上岗护士及实习护生职业素质技巧.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7(24):203.
1 美容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1 美容咨询师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经历:美容医学咨询师一般应具有正规医学高等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医学美容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科以上学历;有一年以上皮肤科或整形科工作经历,且经过各科轮转实习,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分析指导能力、懂得营销策略的专业人士来担当。
1.2 美容医学咨询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美容医学咨询师应具备广阔、适度的美容医学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美容药物学等生物医学基础知识,以及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口腔科、美容营养学、美容中医科、美容心理学、美容医学伦理学、美容化妆品学等其他医学美容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应具有医学人体美学、形象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2]。
1.3 美容咨询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美容咨询师应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沟通、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美容咨询师应具备健康正确的审美水平,对美有正确的认知并能对求美者给予正确健康的美容建议,同时美容医学工作者需要利用扎实的美容心理学知识,对美容就医者的心理状态、就医动机,作出较明确的分析判断,应筛选出适宜接受美容医学相应治疗、技术操作的人群,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医疗美容咨询策略及注意事项
2.1 非面对面美容咨询:美容就医者在产生求美愿望时,一般首先通过电话或网络咨询的方式进行咨询。在电话或网络咨询及非面对面咨询时,咨询师要注意咨询的两个主要方面:①介绍与引导:通过介绍美容方式、过程、激光或手术效果,引导美容就医者沿着咨询师的思路思考,避免在咨询中偏离美容的主要内容,模糊求美的主要目的;②沟通与信任:通过专业但温和的聊天语气和方式,经行必要充分的沟通,判断求美者的心理状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同时应初步了解咨询者的初步个人信息。通过专业但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和解释,获得咨询者对行医机构的信任与肯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疗依从关系。
2.2 面对面美容咨询:面对咨询者时,咨询师应热情接待,从服装及言语举止来判断咨询者个人素质及求美需求,掌握咨询者心理,此外,咨询师需具备以下多方面的能力。
2.2.1 面对面的沟通能力:神态、目光、姿势、表情,很多视觉信息都可以传递笔者对咨询者的理解和关注,作为咨询师应较好地把握美容就医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类型性格的咨询者,使用不同的谈话策略,要善用“共情”技术,与咨询者达到共鸣,理解并接纳咨询者,走进咨询者的内心世界。
2.2.2 美容治疗价格解释能力:虽然每一项美容治疗都已经做出明确的价格规定,但在实际美容治疗中,由于美容耗材的不同或美容内容的增减,在价格上存在一定的变化,在咨询时需迎合美容就医者的心理定式,从而恰到好处地议定合理的价格,其间应努力消除在美容咨询者心目中惟利是图的印象,让双方处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力求避免因定价产生矛盾。
2.2.3 美容医疗安全及风险解释能力:医学美容仍属于医学治疗范围,仍存在医疗安全问题,在向咨询者介绍美容内容的效果的同时应客观、全面、规范的向咨询者列举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医疗风险, 谈并发症时要观察美容就医者的表情,不可刺激美容就医者产生反感或恐惧情绪,做到详细、科学、客观。
2.2.4 医院内部协调能力: 美容咨询师应充满信心地向美容就医者推荐治疗医生,对医师要有必要的尊敬,向美容就医者说明医师的专长,同时应指派手术室护士全程陪同美容就医者进行体检和手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咨询师应掌控全局,同时要与医生、护士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3 治疗后咨询及定期回访:多数医疗美容后仍有创伤,因此在治疗后,应对患者经行必要的专业解释和安慰,告知患者需经行必要的休息和调整,同时交待治疗后注意事项,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在治疗后不同的阶段,求美者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咨询师应热情解答。对术后所有受术者应定期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建立在求美者心中专业周到的服务认可,得到求美者的信任。
3 结论
基于以上所介绍的美容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具体方法,是在长期的美容咨询师培养及教学中得出的经验总结。美容医学咨询是以人际沟通学、美学、医学、美容医学技术、心理学、营销学等学科为基础,使求美者达到对医疗美容服务信息的认知而进行的有效沟通过程[3]。作为专业美容咨询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医学、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医疗技术,他们还必须掌握跟人文、艺术、社会等相关的知识,譬如美容医学咨询,医学审美、营销学等[4]。美容医学咨询跟其他临床学科一样,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技能,在美容咨询师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外,更要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和演练性。
[参考文献]
[1]魏明.整形美容外科工作中的医患沟通[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1):25-27.
[2]刘菡,尹经民,唐宁.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3]周金娟.浅谈医学美容咨询对美容医学生的重要性[J].科学与财富,2011,7(1):91-92.
关键词 中职 旅游专业 职业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ourism Majo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ANG Fengqin
(Suzhou Industry Park Industry Technology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The traveling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ourist business job category requests the practitioner to have the good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Regarding the duty traveling specialized student, raises the good traveling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in the duty fresh psychological feature, proposed target-oriented raises its traveling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the way.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ourism major;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quality
1 职业心理素质内涵及养成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心理素质)占70%。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各种心理品质和素养,包括品德、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和能力等方面。在大众旅游时代,只有具备较高职业心理素质的人员,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只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锻炼,工作人员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意志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符的心理素质,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和个人价值,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
2 中职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
(1)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由于受家庭、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同认识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差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被动的、低层次的。
(2)实惠的择业观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职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讲求实惠、注重个人得失”的问题。一些学生以体面的、轻松的、挣钱多的行业和单位为择业目标,他们在物质消费、文化生活上日益追求高档次,讲排场,摆阔气,生活上喜欢安逸、轻松、舒适。因此,职校生普遍不愿去农村、集体企业或乡填企业,不愿干个体、当工人而愿当干部,愿到外商、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营企事业、外贸、外事等地方工作。
(3)理想现实化,兴趣定向化。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学专业的限制,兴趣、爱好表现得专一,大都以专业、职业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兴趣、理想的理智性不断增加。但他们的职业理想又具有反复性、动摇性,这一特征不是偶然的、局部的。部分学生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愿望不一致,便大失所望,很长时间不能安心于所学专业,厌学表现严重,学习消极,情绪低落,混日子,混文凭。因此,开展入学前、入学后的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定向教育,但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或专业思想教育。
(4)突出的自卑心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的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妨碍。许多中职生是在升高中分数不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走进中职学校的。不少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一些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以后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有不少学生不愿说自己是在中职学校上学,不愿戴校徽,不愿穿校服,不愿见在普高读书的同学。
3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针对中职生特有的心理,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培养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教会学生善于控制情绪和不良心境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和远大的生活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之情,使之树立为旅游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和信念。
(2)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正确的美感和理智感。例如,可推荐一些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如道德修养、艺术欣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籍;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教会学生分析和鉴赏美;可以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受到艺术作品美的熏陶,如听健康、优美的音乐,看电影、戏剧及评论,观看体操表演,参观古董文物、艺术展览,到风景优美的地区旅行,受大自然美的陶冶。
(3)教会学生控制消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旅游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象是复杂多样的,难免会遇到令人气愤和恼怒的人或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给自己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善于控制不必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中间很大一部分做事浮躁,脾气暴躁。所以平时可通过欣赏大自然、聆听音乐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大度处世,经常助人为乐;当不良情绪爆发时,应学会用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控制,如自我暗示法、延缓控制法、转移注意法等,还可以多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听听相关的讲座,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境。
3.2 塑造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以适应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需求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个性品质有着特殊要求,即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热情性格,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性情温和、热情助人。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
(1)通过气质、性格测量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及特征,让学生知道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2)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特别要注意鼓励内向型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诚心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3.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旅游行业艰苦工作的需要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进而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意志是有差异的,这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觉性、自制力、坚毅性、果断性等方面。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条件,就是有坚强的意志。旅游工作人员的意志是否坚强与工作关系极大。他们每天都要接待众多的旅游者,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在非常疲劳或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较强的自制力控制好情感,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平时没怎么吃过苦,如果将来要从事旅游行业,必定得好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
(1)帮助学生制订正确、科学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只有认准目标,才能在各项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坚持不懈,从而达到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
(2)指导学生掌握意志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布置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作业,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战胜自我,与各种困难做斗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不仅使每个人的意志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团队精神。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
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最基本的能力品质。
(1)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力是有差别的,有人好,有人差,但通过锻炼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首先,要提高注意的自觉性。如明确注意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分配工作休息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次,要扩大注意的范围,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全面掌握客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服务。最后还应培养合理的注意分配。如可让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可多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等。
(2)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对旅游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如导游要熟悉掌握政府的方针政策,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餐厅服务员要记住本餐厅的各种菜肴名称、特点和用料等。如何才能提高记忆力呢?首先要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集中注意,做到“五到”,即眼看、口读、手写、耳听、脑记。这方面可在课堂进行当场测试,然后再请同学们反思;其次,提供材料让学生练习记忆。如提供一些电话号码、人名、菜谱、导游讲解词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还可通过比赛的形式总结经验。再次,教给学生多样的复习方法。如再认与回忆相结合,将知识系统化,经常运用等等。
(3)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后的演讲活动等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性语言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优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并教给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养成平时多思考的习惯,老师和学生之间可经常互问为什么,平常还可有意识地应用比较,这些方法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旅游专业的学生还应注意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即社会认知能力。它包括:(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即通过对观察对象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气质、性格及行为动机等。(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即通过对人的行为特点、习惯的生活方式、写字笔迹、说话声音的快、慢、强、弱以及一个人过去生活的历史来判断其性格的特点。(3)对他人关系的认知,即通过对交住的频率、方式、深度、内容、时间长短等方面的分析,来认识自己与他人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中职生的终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更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团活动;职业素质
根据中新社2014年6月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获取信息显示,中国目前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万人,在校生973.6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5%[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氛围;在培养一技之长之时倡导重视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及价值观,全面提升职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在这一倡导下,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的解释
1)高职院校社团活动。高职院校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渠道”外的“第二集体”活动,是为了丰富高职院校学生课余生活,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展现学生专业才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及综合能力而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能够广泛联系学生,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参与者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思想道德素质。当今社会,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众多学校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关系分析
1)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职业文化接受能力较强。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学阶段积极参加社团的学生干部对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接受能力都比较强,这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例如,2014年6月《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广东校园调查发现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干部最具就业竞争力,这些学生从来不愁没有工作。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调查也显示,在进行初次选聘的时候,有超过半数的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有学生社团干部背景的毕业生,因为有相关经历的学生对企业的职业文化接受能力较强,更加容易适应企业要求。
2)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有较好职业人际协调能力。学校的社团就像社会的小缩影,由于社团中有各种各样的分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参加社团成员需要调动众多其他协会的参与,这就要求社团成员之间平时要多交流、沟通,这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
3)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有较强的职业综合素质。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比起单一的课堂学习,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参加社团活动,较容易提高综合能力。清华大学的一位辅导员在采访中表示,参加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及优良的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就业与竞争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大学社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至少,对大学生踏入社会参与职业竞争是很有帮助的。
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不足
1)太重视社团工作,而忽视学业。一些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后,尤其是社团干部,由于将自己精力绝大部分投入到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中,有些甚至“废寝忘食”,把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但却忽视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导致成绩一般,有的甚至挂科,使得其专业知识不过关,在实际工作中比起普通学生还不如。
2)思想意识偏差,忽视自我认识。在社团中众多会长、部长,这些“长”的职责之一是管理、约束其他同学。由于当上了社团干部,思想意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一部分社团干部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比其他人能力强,眼高手低;在实际工作中心高气傲,对同学指手划脚、摆架子;把那种所谓的“官僚作风”搬到了社团工作中。而这种思想做法易被其带到职业工作中,使之缺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精神。
四、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需培养职业素质方向
1)参加社团活动需提高学生职业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职业思想政治素质,在志同道合的同学团体中让学生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更容易获得正能量,能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通过社团活动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及人民服务的职业思想意识,将自己个人的追求与团队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个人思想修养,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2)参加社团活动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根据各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学生社团是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发组建的;同时众多社团都是以学生所学专业或学生爱好为基础,结合专业特色而建立的,这就需要学校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老师,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例如,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建立的英语星空俱乐部、舞龙魂双截棍协会、会计协会等21个社团都有非常专业的指导老师,在这些协会里面,指导老师通过指导学生组织知识讲座、参加竞赛,知识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3)参加社团活动需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据统计,有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属于一个或多个社团,同时很多学生表示,在参与社团筹办活动的过程能够促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社团内部工作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开展的,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把社团活动做好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建立社团时,各部门的分工要明确,这就有利于社团成员协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不同主题且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素质 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教学主体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无不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品质。也正因为高校和高效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任务,所以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社会对高校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教师群体,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所谓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所谓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根据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师德师风和相应的教学与管理辅助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层次上来说,它有别于一般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分为纵向培养和横向培养两个方面。
一、纵向培养
所谓纵向培养是指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素质培养,即在教师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培养既可以是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的素质培训,也可以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培训。纵向培养大致可以分为就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两部分。目前,我国高校引进教师一般都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且各高校都具有招聘教师的自主权。再加上由于我国没有专门培养高校教师的师范院校,因此,高校招聘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专业知识或者学术研究上较为突出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但他们在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1.职前培养。为了建设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学技能,同时又在科研和学术上有所专长的高校教师队伍,就要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做好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并建设相应的高校教师准入制度和考核体系。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但是,这类岗前培训的时间一般为2~3周,培训时间较短,并且大多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因此,要延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时间,加大培训力度,严格考查,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除了上述课程外,还应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案课件的制作等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
2.职后培养、提高及转变。就职后的继续培养、提高及转变是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高校要根据不同的培养原则,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指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贯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准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立足国内,在职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重的培训原则。”
就职后的继续培养、提高及转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一是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导师、同事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各项能力素质。二是通过各类在职培训、外出访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三是通过脱产进修的方式,使教师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从内容上来看,职后培养主要可以分为专业业务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等方面。
总之,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养,都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的理念与特点,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特征来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的最大化,从而实现纵向培养的最终目标——终身教育。 转贴于
二、横向培养
横向培养主要是指从培养的内容、角度和方向等方面来分析的,它有别于纵向培养,也就是指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面的宽度与深度。高校教师除了要承担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着教育管理、教化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责,这些职责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横向培养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和专业辅助能力三类。
1.专业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创新性、发展性的特点。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将科技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或社会效益的能力。
从传承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按照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培养和人才引进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较高,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方面仍存在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校教师以非师范类毕业生为主。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师教育课程,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训练。岗前培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始终并非长远之计。因此,除了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培训,通过系统培训、导师指导、个体实践等方式,多途径地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来说,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掌握和研究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
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高校教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服务社会的能力上。社会服务能力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学科知识、科研能力或成果,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生产价值或公共效益的行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准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指由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由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再加上物质主义的冲击,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人在人文素养方面是相当缺乏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物质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素质发展上来。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更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这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质量意识、组织纪律性;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富有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富有自信心,勇于承担风险、承受挫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具有学习能力,保持进取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开拓、创新等等。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部分,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任务。
从职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仅是智育领域的问题,而应把它放到“人格质量” 的大的德育范畴中去探讨、去发掘。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仅就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学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等心理成分的综合。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难免偏颇,对所选专业未必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平时可多搞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教学影像资料、出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班主任要从所学专业的角度做工作,严格要求学生。由于近年来职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与所选专业相悖的行为习惯,而且根深蒂固,要想革旧布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细致、全面、周到有序。
如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带脏字不会说话,坐立行走很随便,为了使学生符合职业要求,我在班上建立了语言文明积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比总结,并反馈给家长,使在这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处于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之下,一直坚持下去,可以养成符合专业要求的良好习惯,谈吐文明,举止礼貌。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方面,我们抓住每天的值日,要求达到检查标准。一开始,都做不到,作为班主任就要教他们做,逐步养成习惯。总之,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把职业教育渗透到每一件事物中去,并且贯穿始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发挥集体作用,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团队精神,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职业素质中,合作能力,即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等,都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在与人交往中养成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应重视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集体性强的活动,如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班级凝聚力。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实践活动。重视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实践活动应把握实践性原则,创设和模拟工作环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
五、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加强教育的开放性。职校学生由于其具有双重身份和角色,即学生和劳动者的特点,他们的思想行为更接近于现实社会,更讲究实际,更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能只限于老师的说教,而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成功的在受教育领域就业与发展的毕业生或行业模范人物到学生中间现身说法,这样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