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一体化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体化管理体系

第1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集中承载地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电子文件管理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并在顺应时展的趋势下得以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纸质文档的管理模式,形成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共存的一种新型文件档案管理方式,即文档一体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对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存在些许共性问题亟待探讨,以下将逐一分析。

1.1业务规范标准缺失

文档管理体制的分离将导致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这两个重要环节在工作中缺乏规范化标准,无法对二者进行统一管理。在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实践过程中,文档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规范标准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无法被各部门进行有效采用。因此,明确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标准,统筹规划文档一体化管理将势在必行。

1.2技术支撑力度不足

文档一体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建设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当前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虽然在技术、理论以及软件开发上可以满足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技术需求,但在软件采购、开发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文档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格式混乱、管理软件功能存在缺陷漏洞等,都会直接阻碍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管理意识,也是导致技术支撑力度不足的一方面原因。

1.3文档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建立文档一体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减轻文档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文档一体化的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短期学习成本易引起部分管理人员的抵制,尤其是一些资历较深的管理人员对此情况更加排斥。另外,文档一体化管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些许不完善的问题,加之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意识到维护的重要性,也是影响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2加强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全面推行高校办公自动化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办公自动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档管理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必须在办公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首先,要对高校办公自动化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全面升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满足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基本需求[1]。其次,扫除未进行办公自动化的工作部门和流程,使办公自动化进行全面覆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纸质文件和传统管理流程,实现电子文档流程。

2.2建立并规范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工作方式的逐渐改变,传统、落后的档案管理制度已无法顺应时展的潮流,无法复合现在所需的工作管理体系,因此建立完善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顺利开展文档一体化工作,而且还可以对高校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纸质文档的形成和管理主要在传统手工环境中严格按照顺序逐步完成。如纸质文档需要生产文档,再进行积累、立卷、鉴定,一切按照顺序完成之后,再将其进行归档、分类、著录等一系列步骤。整体来讲,纸质文档的过程比较繁琐、复杂。而电子文件是在电子文件保管系统内自动形成并进行流转。其中,部分程序和环节需要同步进行,也就使电子文件中的部分管理功能提前到了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这两种文档形式在计算机水平、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需要从职责方面、管理制度方面、理念方面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和管理。

2.3加强文档一体化技术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软件开发能力也在逐步更新,为了更好地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简化文档管理流程,就要加强开发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该软件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2]。由于文档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管理部门也不同,这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各高校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选择统一采购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也可以选择自主开发功能完备的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该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所需要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不同部门在使用过程中的兼容性,从而为文档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软件保障和技术支撑。

2.4提升文档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文档管理人员在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推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文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管理水平,这是做好文档一体化工作的必然要求。首先,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文档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专业性学习,领悟到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管理人员思想的积极性,还可以使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开展经验分享,从而提高文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其次,要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文档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另外,加大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宣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制订健全的激励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德和才二者不可缺一的原则。不能重用才高德寡的施工人员,会导致无法提高管理人员对文档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遵循其原则进行合理的制订,从而激发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科研和整体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培养文档管理的创新意识

文档一体化管理与传统的分离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新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来讲,文档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创新服务意识,要打破传统的档案观念和工作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文档一体化管理顺利的推行[3]。所以高校可以广纳贤才,招聘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对一些初级和中级档案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给高校的文档管理工作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和创新的管理概念,进一步转变管理者传统的管理意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摸索出一种顺应时展潮流的管理模式,才能推动高校事业的稳固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高校事业的稳固发展离不开文档一体化的规范管理、有效的技术支撑、德才兼备的文档管理人员和较强的创新意识。既要掌握专业的档案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更要掌握顺应时展的先进技术,从而为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荣.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7(12:上):123.

[2]王琳琳.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7(11:下):80.

第2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策略

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其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物资管理、资产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其涉及的多个部门,主要有药房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部门相对独立,导致经济与财务、财务与实务管理严重脱节,数据不一样、信息相对独立。出现管理效率低、劳动重复等问题。从医院当前的经济管理水平看,其管理模式不能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建立优质、高效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的含义

经济管理主要是由人员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组合在一起的系统,其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具有动态性、集成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其可以有效促进部门之间形成制约关系,提高管理以及核算的透明度,让决策人员清晰了解医院经营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并且对医院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医院整体资源。

二、构建一体化经济管理系统的策略

1.建立经济管理中心

我国已经有多家医院建立了经济管理中心,其主要负责医院经济管理的实施和组织,进行年度预算,对经济进行管理、分析以及核算。管理中心要根据医院的业务范围开设分配、核算、结算以及预算等部门,其中分配部门负责人员的补贴、津贴、奖金以及工资的分配;核算部门负责医院实物的价格管理;结算部门负责医院的与银行的业务以及医疗收费;预算部门负责医院预算资金的报领以及划拨。管理中还要根据管理职能设立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计划管理等部门,其中经济管理负责医院的物价管理、成本核算、收费管理等;财务管理负责医院的物资核算、资金核算等;计划管理负责医院的网络监控、网络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综合计划等。

2.建立一体化网络

医院的运行与所有职员都密切相关,因此,医院要建立全员参与的一体化管理网络,将经营目标分解到所有部门,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医院经济正常运行,实现既定目标。一体化网络包括医院经济管理的执行层、管理层以及决策层,其中执行层主要包括医院各个科室,要设立核算员,负责成本管理以及宣传物价等工作,收集职工意见,向管理层反馈经营情况。管理层主要负责落实医院经济的分配、核算、结算以及预算等工作。决策层由医院的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组成,负责对医院的发展进行规划,对医院年度决算和预算进行分析,对引进大型设备、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对医院一些重要经济活动进行论证和决策。

3.规范财务制度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核算,对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储存以及处理,并且对经济活动的科学性以及合法性实行监督。管理会计则是将会计基本职能与管理的职能和理念进行结合,同时增加了决策、预测、分析以及控制等职能,其报表和方式呈现多样化。这两种规范财务的方式都是医院实行经济管理的关键手段和方法,各有优点,因此应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首先,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当期的成本以及收入进行准确核算,改变当前成本核算不准确的情况,发挥数据的作用。然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其是为了掌握会计数据的质量,进而制定保护资源完整以及科学的控制程序、措施以及方法。其主要对医院的内部审核、风险控制、项目投资、成本费用、物资采购等进行控制。

4.做好数据管理

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关数据,不同的业务也具有各自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收集、存储以及处理方式。因此,医院要改变以往的业务流程与经济管理脱节的情况,要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以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动态的核算平台。同时利用该平台,进行数据的同步以及实时处理,进而生成核算的凭证,全面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化。

5.加强团队建设

想要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进而促进经济管理实现一体化,那就需要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团队。根据新时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一定要具备优质的职业素质,在熟知医院管理和财经管理的同时,还要具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熟练应用各种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以及科学性的意见和报告。

同时,医院还要从经营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对经济以及管理人员开展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结构,以适应当前医院经营的需要。其中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卫生经济、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医学基础等。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体系以及信息系统知识的学习,掌握经济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运用技术,进而带动医院全体职工整体发展,

三、结语

当前,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其经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需要建立一体化的经济管理体系,确保医院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淮涌.适应发展需要构建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6):77-79.

第3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MSOA;标准化;信息系统

1 概述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且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及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处理传递数据及工作,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各信息系统,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迅速,而且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2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项目背景及概述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管理对象是文件和记录。文件是企业活动的依据,行为的准绳,是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体系都是基于一系列可作为依据的文件和资料(如文件、表格、图纸等)来实现的,所以文件资料管理的好坏,对体系的有效运行尤为重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再次批准、回收和作废等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效率低、易出差错、文件更改、评审工作量大,造成不愿进行文件变更、评审工作,使得文件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记录管理一直是体系管理中的重点,如何对记录的产生过程进行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对记录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是记录管理中的难点。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目标是利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理念,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文件、记录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解决企业管理中常常出现的该要的文件没有、该存的记录没存、有效文件和作废文件并存、文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做事找不到依据等许多不良现象。最终实现企业文件、记录的有效控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减少差错,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功能架构

3.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管理系统功能

3.1.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性文件、技术性文件、程序文件、管理手册、记录格式等各类受控文件的起草、审批、发放、传阅、评审、变更、作废、查阅等的管理,它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对文件管理规范要求开发,能提高90%的文件管理效率。

3.1.2 自动生成文件管理规定的各类文件清单,较人工管理更为准确、快捷。

3.1.3 对文件的审批、发放、变更、作废、评审等文件管理过程均有记录。

3.1.4 支持文件的变更管理与版本控制,可方便地查阅历史版本。

3.1.5 时效性文件的自动作废和文件评审的提醒。

3.1.6 外来文件的识别登记、合规性评价、符合性评审功能全面实现体系对外来文件的管理要求。

3.1.7 管理记录归档功能将游离在各个专业系统之外的所有电子版文档进行分类管理、版本控制,为企业文件的全面受控提供了实用的工具。

3.2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系统架构

3.2.1 MSOA采用B/S结构开发,基于浏览器运行,客户端免安装,目前支持IE7以上版本的浏览器,以及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等浏览器。

3.2.2 MSOA可运行于winxp、win7、win8 PC操作系统,也支持在iOS、andriod、win8系统的平板电脑上运行。其中体系文件管理、表单管理移动版还可在iOS、android系统的手机上运行。

3.2.3 MSOA采用自主研发的三层架构开发,具备数据校验功能,能很好的防止地址栏和SQL注入攻击。

3.2.4 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作为数据服务器,科学的数据结构设计,优化的数据操作命令使得系统在大量并发操作的情况下,都能流畅地运行。

4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应用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应用的意义

4.1.1 企业建立管理体系后,文件管理流程大致经过文件的送审核、会审、批准、印刷、盖受控章、分发号等标识、填写发文登记、收文登记、受控文件清单或记录清单、转发、传阅等过程,表格填写工作量大,管理手续多,差错率高。

4.1.2 文件管理环节多、传递速度慢,文件往往制定好后要等待数周才能完全传阅至使用者手中执行,时效性差。

4.1.3 文件的修改、作废麻烦,造成文件主管部门不愿修改和作废文件,文件的适宜性得不到保证。

4.1.4 文件管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深化应用

文件是整个企业活动的依据,企业行为的准绳,是企业管理的基础。MSOA以文件管理为基础,通过文件条款化,将各项制度直接应用于日常的检查、考核中,开发了制度符合性检查、经济责任制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地。

5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系统实施过程

5.1 项目启动:约一个月。

5.2 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包括需求调研、详细设计、二次开发,时间约为一个月。

5.3 系统实施:包括现场安装、培训、试用、功能改进,时间约为两个月。

第4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

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近年兴起的现代管理制度。无论是事业单位、企业、政府都想要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本文就对实现三者的整合的必要性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和方法。

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必要性和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外的管理理念也随之传入国内,一些企业为了寻求持续发展开始改革,许多企业进行了人力改革、财务部门改革、奖惩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但很少有企业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和一体化方面改革。如果企业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和一体化改革会有什么好处?

1.1 有利于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节约成本

在没有提出将三者整合的概念之前,企业会设立三个不同的部门分别来管理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但此概念的提出后企业只需设立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在部门办公费、人工费、员工福利方面的支出,节约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办事速度、效率,就如前段所提及一样,在此概念的提出后,企业只需设立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就避免了像之前会出现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的办事速度、效率。

1.2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要求企业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这样就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促进国际化进程,实现三者整合的话,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1.3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了福利保障,这一举措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话,会增加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得企业依靠产品质量取胜,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

二、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程度不高

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体系建设意义认识不深刻,对体系文件理解不透彻,对体系运行监管不严格,致使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体系运行情况不佳,持续改进效果不太理想。

2.2 文件编写脱离实际,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大

一些企业的体系文件框架虽然已构建起来,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但从体系运行效果来看,存有职责界定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标饰募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体系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

2.3 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动态管理意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及时更新,才能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企业若缺乏动态管理意识,机械地更换日期而不变更内容,就会影响体系的运行质量。

2.4 对内审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绩效考核,或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致使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过程

3.1 坚持认真、严肃、科学、务实的态度

正如伊利牛奶的广告词一样:态度决定品质,其实,态度真的会决定一切,所以在建立该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态度。积极动员、争取实现全员参与,要问21世纪什么资源最可贵?那肯定就是人力资源了,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要想管理体系得到推广的话,就必须要得到员工的支持、理解。不仅仅得到普通员工的支持,更要得到公司高层的支持。争取做到全员理解、全员支持、全员践行的效果。

3.2 坚持全面考核,实行绩效管理,认真抓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队伍建设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是管理层与基层沟通的纽带,是体系持续运行的监管者,是第三方监督审核的联络员,在整个体系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体系内审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体系内审队伍建设,是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内审员培训计划与方案,使之深入理解体系文件,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本单位的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管理技能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企业还要对内审员加强考核,实行绩效管理,从而激发内审员参与体系建设的热情,使其真正以优化体系管理为己任,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3 后期企业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国外新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信息之间也实现了共享。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上该方面的信息,就此企业也能随时了解该方面的最新动态,不断地学习相关技术,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四.关于三体系数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4.1 坚持认真落实的态度

前文谈到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员参与度不高,对此,企业内部应建立一套监督体系,加强对内部员工、高层落实力的监督。同时建立建立企业文化,就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优秀的文化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效益不断的提高,光靠技术革新、缩减开支等是不够的,企业还应建立企业文化,就拿我们所熟知的苹果、三星、海尔、小米、华为等等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给员工一种精神动力,它对员工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着员工不断的为企业服务,形成一种企业认知。

4.2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国际管理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型的企业在我国建立起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效率低下、人员过多等现象,但不得不承认跨国公司一些管理制度值得我们去学习,跨国公司的管理制度大多是比较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能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型的人才,企业应加大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聘请专业人才到公司定期组织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为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人才保证。

4.3 了解、学习政府在此方面的政策

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为此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此,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了解、学习相关政策,积极响相关政策,利用好国家政策,发展自身。

4.4 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福利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在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完善福利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员工患上职业病的风险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也会提高,工作态度也有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此外,实现三者的融合有利于减少之前工作中会出现的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开支费用、办公费等资金的支出,也建立了一套高效管理体系。

4.5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起源于国外,所以说在方面,我们还是学生,要积极地向经验丰富的企业取经,可以派遣相关人员去这些优秀的企业学习,借鉴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早起源于国外,所以就经验来说,我们国内肯定比不上国外的一些跨国公司,所以国内的企业要想在此方面取得成就的话,就要积极地学习国外一些企业的管理经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4.6 深入调研,优化文件管理

认真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文件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体系绩效必不可少的依据,是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准确、不完善,则有可能造成体系运行失效,或使体系运行工作成本增加,影响体系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务必要把体系文件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规模、危害因素、技术工艺、职工素质等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易于执行、务实高效的文件体系构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简洁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系统。

第5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数据共享;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8-0100-01

本文是以建设单位角度分析项目管理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控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参与方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供应商等。由于以下原因使得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存在需要解决问题:建设单位实施目标管理需要掌握和解决各参与方的管理进度;建设单位处理不同施工参与单位的交叉施工协调事宜;建设单位对现场管理信息的反馈需求。项目各参与方都有各自的管理体系,且根据各参与方的实力不同,其管理体系的复杂成度也不一样,各有侧重。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单位的管理体系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在这两个管理体系中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主要侧重于其内部的材料、技术、物资、资金的管理,一般不与他人共享,而建设单位主要侧重于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细致可控。实施进行以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为主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其依据有: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实施细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项目清单、施工验收规范等。思路如下:(1)在招标文件及承发包合同中约定项目实施信息管理的条款①包括信息管理实施细则;②包括信息管理实施的责任;③包括信息管理实施与工程款支付的联系。(2)申请项目管理网站及设置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因项目管理可以采用租用服务器。(3)进行项目信息管理如何定义项目信息管理软件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环节,各参与方都需要登录项目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和反馈。

一、软件定义功能如下

(1)按类别设置用户权限①用户类别: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供应商;②用户权限类别: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权限、专业工程师权限、总监理工程师权限、专业监理工程师权限、施工(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权限、技术负责人权限、施工员(质检员)权限、供应商权限、各单位资料员权限。(2)根据合同定义各单位施工内容(3)设置以单位工程为基础的信息录入反馈机制①设置单位工程为一级目录;②设置分部工程为二级目录(参照清单计价办法);③设置分项工程为三级目录(参照合同清单);④设置定额为四级目录(参照合同清单、消耗量定额、施工规范。(4)设置目录属性①一级目录属性:单位工程名称、建筑形式、建筑面积、层数、(户号)、全部参与单位;②二级目录属性:分部工程名称、参与单位;③三级目录属性:合同清单编号、合同清单名称(含签证增加项目)、合同清单特征、合同清单数量、合同清单单位、合同清单内容、参与单位(审批权限、申请权限)、协调要求、照片上传功能;④四级目录属性:工序内容、工序做法、照片上传功能、参与单位(审批权限、申请权限)。(5)设置以三、四级目录为基础的施工人数、质量、安全、进度、工程款支付的提交、审核权限(6)设置目录管理项目①可以以部位设置:如地下室一区、地下室二区;②可以以楼层设置: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屋面层。(7)设置辅助工能①即时信息沟通功能(各参与方都可面对特定用户及特定人员定向、全员);②信息定时响应系统;③生成报表(含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重要节点报表)及打印功能。

二、软件功能实施路径

(1)建设单位单位工程的一~四级目录,且三、四级目录权限处于关闭状态;(2)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的工期节点由施工单位根据弃置的目录管理项目经进行申请(提交申请),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同意申请(打开关闭状态的三、四级目录);(3)按天由施工单位施工员权限(分包单位、供应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施工记录(同施工日记相),由施工单位按分部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权限或技术负责人权限审核;填写时间分上午填写、下午填写、完成填写(三、四级目录);(4)按天由监理单位根据现场按分部分项工程由总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填写记录进行复核、自行检查结果(三、四级目录)、及时复核;(5)按天由建设单位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权限进行复核;(6)打印报表保存。

三、通过软件功能可以实现的目标

(1)一体化信息管理协作平台:抽取项目参与各方数据需求的共同项目,简洁明了;(2)及时化信息反馈收集平台:按天收集项目实施工信息数据;(3)可视化信息管理统计平台:可供项目各参与方现场管理人员和公司管理人员掌握施工实际情况;(4)精细化信息管理控制平台:通过项目属性的设置,达到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所需要的深度和广度,有效调动各参与方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心;(5)项目实施信息的协调作用:通过定向和全员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处理各类问题,增加对重点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速度;(6)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的管理:质量和安全通过施工单位自检填写、监理单位复检(文字和照片)填写进行及时控制,避免了现场实际管理中责任单位忽视口头通知的弊病。

四、项目各参与方通过软件达到的目的

(1)施工单位:将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广播化,内部问题明确化,通过数据公开可以加强对班组的管理并提供详细的依据,并随时可查、可控。通过网络平台可随时录入数据,使得检查工作内业洁化。可将平台数据与本单位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便于项目管理各管理层对项目情况明了化,自身职责明确。可将需要其他配套单位协助的工作进行广播,便于相关责任主体、监理和建设单位进行主动跟进。(2)监理单位:通过软件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和控制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可以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反映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软件功能向施工单位的不同管理层级进行提示和要求。以平台数据对施工作业面、交叉施工情况进行协调,确保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可以对现场施工详细过程情况予以留存,为质量分析、安全检查、进度管控提供真实数据,避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和不同责任单位打嘴吧仗,无依据可查。可对单个部位和施工过程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存在问题、质量后果,以数据说服责任方。(3)建设单位:通过软件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和控制项目施工情况,通过指令系统明确下达各种指令,使得各种口头通知书面化,严谨化。

五、软件实施基础

(1)现场互联网的设置:由建设单位架设现场网络并维护;(2)软件应用的培训:由建设单位进行相关培训及应用服务;(3)个人联网设备的配置:建设单位在合同中约定由各参与单位自行配置符合软件运行要求的手持终端(平板电脑、大屏智能手机等)。(4)必须与责任单位明确进行软件数据申报的责任,与工程进度款挂钩。

六、结语

第6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于资金筹集及投资,资产购置,单位业务现金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涉及到的一切财务事项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进程,财务管理大体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私人作坊时期的财务管理。资本主义初期,社会的经济实体多是私人业主为主的作坊实体,这时的财务管理是记账,财务人员是账本先生,职能仅仅是记账、算账。这是纯粹的会计支付和账薄登记工作。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是最基本的原始形式,只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功能。(2)近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时期。自16世纪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的近代史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50年内,交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迅速庞大起来,产生了大量跨地区、跨国企业。企业管理架构庞大繁杂,层次多分工明细,组织管理环节多,规模跨地区、跨越国家,办公流程流转主要以纸质文件传阅为主。办公流程受到办公地点的限制,办公方式不够灵活。此时期财务管理得到了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更多作用,这段时期财务管理包括两种职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增加了财务管理功能,主要是财务计划预算、财务资金支付中监控、事后根据财务部门掌握的会计核算资料,总结分析企业财务事项及整体效益,提出建议及对策。此期的财务管理多通过纸质文档传阅审核审批为主。(3)网络时代财务信息化管理时期。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网络技术已运用到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现代网络创新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巨大变革,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的网络管理包括: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合约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等等企业一切管理中,网络是这个时期企业管理的基本支撑。虽然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现有企业中应用较少,但这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未来10年中,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主流模式。财务信息化管理特点:(1)网络办公流转程序大大减少纸张的使用量。(2)工作效率高,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随时办公。(3)管理更加严格及严密。财务管理网络流程设计缜密,管理监控执行更加严密,环环相扣,设计好的流程必须经过才能推进到下一步,杜绝了纸质审核审批方式存在的疏漏事件发生。是一种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4)办公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离开办公室出差出国照样可以批阅文件;(5)办公流程不再是面对面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电子审核审批程序;(6)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密切结合,利用网络技术对财务和业务一体化进行管理,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率。

3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财务管理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部分职能。会计核算利用网络技术化发展方面较早,目前国内会计核算使用的软件主要有用友、金蝶等等许多品牌,有单机版和网络版,会计核算电子化已有20多年历史,会计核算软件经过20多年的研发、实践及完善已比较成熟,比较完善,从单机版发展到集团网络版,完成了集团内会计核算的集成统一管理。但在财务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方面比较滞后,财务管理网络利用方面仍处于初期,而且应用也比较少。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划分,将国内企业分为以下三类:(1)财务管理没有使用网络技术大多数企业仍然习惯于纸质文件审核审批方式,计划编制及预算编制纸质,资金支付流程审核审批纸质,工作效率低下,预算控制管理滞后,数据信息反馈滞后,从而导致纠正计划偏差实施滞后。(2)财务管理部分应用网络技术主要是电子审核审批方面应用网络技术,提高了审批环节工作效率。但业务计划、预算编制、控制执行、预算执行分析方面仍然采用纸质办公形式,这类企业完成了财务管理部分职能的信息化应用技术。(3)财务管理全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趋势,是企业高效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及其非凡功能,将网络技术的瞬时反应功能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将财务管理推进到高效率、高效果运作的新时代。

4财务管理发展趋势-财务管理信息化

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是企业高效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势、新功能,将财务管理提高到高效率高效果运作的新水平。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网络技术将会全面运用于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中。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应用需求越来越强烈,将会出现许多更为综合性进行财务管理的办公软件。网络信息化财务管理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财务管理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

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是,不仅会计核算方面应用网络技术,财务管理方面也全面应用信息化网络创新技术。实现财务管理全部事项的联合管理。采用一个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统一管理,或者应用相互连接可转化多个软件完成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功能。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将财务管理的所有内容纳入网络信息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之中,优化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和管理功效,改变目前企业仅是财务管理中部分职能应用网络技术的管理模式。

(2)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一体化

将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将财务管理资金支付程序转化为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减少重复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一些企业实现了将电子审批单据转化为财务核算软件的会计凭证,已经可行,但仅此而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更进一步,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不单单是资金支付电子审批,还要应用于预算管理、制度管理、业绩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有效发挥利用网络技术实时反应的迅捷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效果。

(3)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一体化

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一体化,财务和业务管理密切结合,实时反应业务计划实施进度结果,使业务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共享性,按级别按照权限使用财务管理信息,强化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在预算执行程序阶段完成预算执行偏差的矫正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实施能力。企业管理财务信息有限制共享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压缩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链条,使得管理目标清晰可见,管理制度全员掌握,管理程序规范调理,总结分析更加及时,管理决策更加正确可行,更易更快实现企业愿景。

(4)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支付管理一体化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是预算管理-控制执行紧密结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资金支付、管理监督、预算分析、纠正预算执行偏差等财务管理的各个管理程序均应用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完成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摒弃了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的预算管理与资金支付管理相脱节、预算执行财务数据反应滞后、预算分析总结滞后、纠正偏差不及时、预算执行效果较差等缺陷。

(5)推行信息化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全面应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全面管理企业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②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③目前国内缺少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④财务管理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障碍重重。一种新管理模式的推行,是管理程序乃至部分管理办法的更新变革,需要全员培训学习,需要改变思维方式,给原有的管理方式及思维方式带来冲击,需要管理链条的每位员工付出时间、付出辛苦来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因此总会引起一些人员的不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层全力支持和坚决推行,雨过天晴,人们发现,走过适应期,步入正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程序,给企业的管理及运营效果带来无限的利益。

(6)关于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第7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建筑行业

建筑企业一体化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顺应着国际的标准化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建筑一体化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规范》等条例中均与国际的标准相同,这给企业提供了许多切实的管理手段,现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参考依据。这些在管理标准上达到的共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的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中,面临了许多比较现实的问题,本文就将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融入到建筑企业的管理中去,实现管理的一体化构架,尽量做到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同时还可以保护到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而建筑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问题考虑进去,明确管理的目标,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合理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分配和利用,最终使得建筑行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连贯的管理思路,在内部管理系统制定的过程中,结合各个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以整体的协调作用来完善对管理行业的补充;第二,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这一优势,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在对岗位的设定和职权的限定方面都比较严格。尤其是在建立单独的组织机构中,对人员的调整和整合都是较为重要的;第三,要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资源设备的运行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对文件和管理进行审批后,结合实际的标准进行有预防性的考虑,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第四,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员工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整合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切实做好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五,切实做到对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后,减少日常检查和审批工作,就可以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这样可以使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实施。

二、建立合理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质量体系管理

在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主要是着重与工程的设计方面,也就是在工程的产品质量上和工程项目的价值方面进行管理。在我国制定出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其中明确的指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制定了明显的规范,其目的是促进施工项目的管理规范和科学。在建筑企业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和技术的力量,做好全程的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在对建筑管理模式的建立中首先要掌握其框架的构成。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对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也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标的完成。在对质量管理的体系中,可以看出建筑企业的质量是管理的方向,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完整,企业也是在不断的引进管理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环境体系管理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样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增长,但是,对我国的环境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较为严重的了,其重点是在对水环境的污染。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明显受到污染,在城市居住的市中心明显出现扰民的现象,在我国的176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都处于中度污染地区。建筑施工行业虽然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因此,在对环境方面的管理就更应该受到重视,建筑企业可以调动组织来对污染进行环境的保护,改善环境的绩效。这样可以有利于对自身的约束,还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对建筑产品进行改造,减少建筑材料废物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废物的产生,进而减低生产成本。员工也可以自觉的对环保意识进行加强,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的对企业排放的物体进行检测和测量,对不合格排放物体进行在加工处理,直至符合排放标准后才可以排放,还要对排放物体进行严格的记录和审查,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有效的培训和交流,在对文件和文件的控制方面也做到严格、有序,对企业的应急设备也做到了如指掌。

(三)建立合理的职业健康体系管理

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是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所指定的。建筑企业在对职业的健康管理中,要明确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首先,作为建筑企业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的劳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贯彻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免劳动事故的发生,对从事有较危险性质的劳动者来说,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工作。在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义包括:安全生产当中的职责,安全技术方面的制度,安全生产教育方面的制度,以及安全卫生检查方面的制度。在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其核心就是实现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政策。同时,企业要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制定健全的安全教育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早在2002年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规范》中就将建筑企业的健康安全管理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该项规范的制定是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及要求》共同完成的,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三个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管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阐释,对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筑企业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一体化的构建过程中个,要考虑到思路、管理等方面的运用,给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对建筑企业质量的管理方面,要做到自我国评价和自我监督,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才有利;在对建筑企业环境的管理方面,要加强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根据质量的管理体系,建立起具有保护环境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雪荣,韩之俊,唐小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J].建筑经济,2004(02).

[2]瞿焱.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及运用[D].浙江大学,2002.

第8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急救一体化 救治 成功率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现代创伤以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为特点[1]。我院自2008年实施急诊急救一体化管理以来,在突发事件尤其是成批伤员的救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缩短了院内反应时间,显著降低了伤残率和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急救一体化的实施环节

1.1.1建立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分工明确,统一调配资源,自2008年我院成立急救中心以来,不断完善基础建设,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各专业学科科学布局,功能完善,形成了集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急救为一体的急救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完成急救任务、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前提条件。

1.1.2树立整体观念,成立急诊急救应急团队。

1.1.3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加强院前院内应急急救。

1.1.4重点发展急危重病急救专业,确立急诊专业特色专科,设备配备齐全到位,人人能用会用,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一体化”救治流程。

1.1.5加强内涵建设,注重人才队伍科研培训。

1.2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共抢救创伤危重病人4708例,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1816例;年龄3~93岁,平均(38.64 ±15.26)岁。按创伤主要部位分为:四肢骨关节伤950例,头颈部伤1442例,胸部伤387例,腹部伤1604例,复合伤325例。

2 结果

自2008年我院成立急救中心,实行急诊急救一体化管理以来,先后有4708例病人经过初步急救处理,转送各专科进一步治疗。与急救中心建立前3年相比院内反应时间(运用 检验)与急救抢救成功率(运用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急救一体化管理提高了伤员救治成功率 我院自2008年建立急救中心、实行急救一体化管理以来,高度重视对急救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有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急救水平,抢救成功率提高了4.25%。

3.2加强急救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化急救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队伍,能专注院前急救工作;准军事化的队伍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快速反应。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准军事化的急救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强化急救人员救援技能培训,熟悉创伤危重病人急救流程救命、保肢、预防感染和安全转送病人是院前救治的工作任务[2]。急诊急救的诊疗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诊疗的技术要点才能达到对患者准确、迅速、高疗效地进行抢效,真正做到急诊急救的安全和高效。我们急救中心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2次,开展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并模拟场景演习,通过心理训练、技术训练和抢救过程的演练,将过硬的急救技术和娴熟的急救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的急救护理队伍。

3.3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一体化”救治流程 自我院急救中心成立以来,医院急诊科配备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外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各种急救应急预案和程序及其启动的具体方法,各专业科室间密切配合,责任分工明确,统一调动,使患者在急诊的整个抢救、检查、住院及手术过程中实行优质、高效、快速、便捷的“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3.4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

3.4.1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使整个急救过程具有准确、快捷及连续性。

3.4.2确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

3.4.3加强抢救过程中的环节质量监控,制定一体化的抢救制度与流程。

3.4.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总之,急救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各相关专业进一步发展,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的急救一体化是当今急救医学体系极有可能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第9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预算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强有力的预算管理能较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及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资金链能顺利运转.当前,在企业的实际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大多较为弱化,使预算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服务.因此,建立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对预算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时分析,实现对财务管理程序化、标准化、透明化,以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等现象.从预算管理定义出发,分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预算管控下的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内容等,以期为企业的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

预算;财务;一体化;信息;建设

1预算管理定义概述

预算管理是指对企业的业务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筹资预算及财务预算等进行管理.业务预算是指企业基本业务活动的预算,它因不同业务类型而异.资本预算是对企业的长期投资业务及其他筹资业务进行费用预估的工作,具体包括资本支出预算和一次性专门业务预算等.筹资预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源进行预测和规划,具体包括长短期借款、应收款和股票和债权发行等;财务预算则综合反映了各项业务对企业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从而有效地规划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预算管理的环节主要包括:

(1)预算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具体的量化处理;

(2)预算审批,即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将预算申请提交给具有审批权限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和批准;

(3)预算执行,是各级预算负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各项调控和人的主动性努力完成预算目标,是预算的具体实施和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

(4)预算调控,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控制职能;

(5)预算评价,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估等.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预算管理系统较为独立,未与其他系统相协调

当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在企业各个部门开始实施ERP系统管理.但ERP系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企业在运用ERP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等进行关联与整合时,却缺少了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使得预算管理系统没有有效发挥其作为企业目标计划和战略实施及内部控制的重要管理作用.

2.2预算管理系统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持

预算业务的控制分布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与评价等各个阶段,企业在执行预算业务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关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使得预算管理在整个流程中明显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分析.企业的主要做法往往是综合过往的预算数据及当月的预支出情况,而未进行科学的模型计算.

(2)审批过程过于主观.企业对预算的审批主要是根据业务流程给予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审批,缺乏相应的技术审核,即对不符合要求的审批内容通过信息系统予以指正与驳回等.

(3)评价控制能力弱化.预算的评价控制主要集中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这样易导致经济活动事项与预算执行环节中状态的信息不对称,致使预算的约束能力弱化,无法有效地发挥预算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等相关作用.

2.3预算管理未覆盖企业全部运营经济活动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预算控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收支预算中,而没有覆盖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企业要提高预算控制成本和防范财务风险等能力,必须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项目,使得其支出与收入数据也存在一定的变动性,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时,无法进行准确预测,故这类领域的数据预测往往变成预算控制的盲区.如纵向的科研经费、在建工程、新研制产品的销售收入、捐赠收入等,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高发区.

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

3.1整合对接办公自动化,与其他系统相协调

要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必须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ERP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ERP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将企业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生产系统等协同平台系统进行相互关联,同时对采购、基建、科研、捐赠、费用报销等业务的审批权进行严格规定.让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审核时,能够通过相互关联的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来准确判断预算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而使预算能够真正起到实现企业目标计划和战略实施及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3.2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对预算管理从有纸化办公转变为无纸化办公外,还需精细化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详细分析企业所需参与预算的全部经济活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科学的理论知识设计相关预算模型,再利用相关预算模型进行不同经济活动的收支预测,确保预算数据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算审批系统.即根据相关联的部门信息,确定相关预算金额的最大化数据,再根据业务流程确定相关负责人的审批权限,对不符合标准的预算申请,审批系统在审核后予以驳回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再次修改,直至达到相关标准后,审批权限才予以开通,确保预算审批的权威性及严格性.最后,科学设计预算评价系统,整个预算管理的评价功能需贯穿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及时堵住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避免超预算行为,对违反预算管理相关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进而强化预算管理的约束能力.

3.3将预算管理覆盖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而预算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目标和战略顺利实现.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如果需要将预算管理覆盖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则需要考虑一些难以准确进行收支预测的项目.对于这种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建立风险防控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岗位管理职责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等,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来降低预算管理难以控制的领域.

4预算管控下的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内容

4.1预算维度设计

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预算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预算管理维度.维度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岗位职责、预算管理制度、基于信息系统的预算管理流程;预算管理工具;业务表单和管理方案.并将此维度贯穿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评价、调整等全过程,做到预算动态化管理,及时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超预算及其他违反制度等行为.

4.2建立费用控制平台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资金管控为主线,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费用控制平台,并将此平台与员工日常办公系统相连接,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轻松便捷地用日常办公系统登录密码进行登录.同时,对预算申请流程及审批权限进行统一,确保预算全过程能在内部控制环境下严格执行.

4.3实现预算动态监控预算监控系统

能够实现对费用申请及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预算超支情况及已超支但必须进行费用支出情况,系统一方面可以进行实时提醒及相应地干预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能够科学地判断已超支预算是否有权限能够继续进行费用支出及及时对相应预算进行调整,并在系统中保持调整痕迹,以便预算的评价工作有据可依.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企业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当前存在诸多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控制不严,预算约束力弱化等现象.这使得预算管理常常流于形式,对超预算行为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只有将预算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相互关联,将预算管理透明公开,采用科学分析和信息技术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过程进行实时、动态和严格的控制,对不符合预算标准的行为不予相应审批权限及执行权限,才能切实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丹枫,王琪.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J].中国卫生经济,2016,(03):89G90.

[2]李开军.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王化成.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