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公共环境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环境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环境艺术

第1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环境艺术除了包括日常环境美化设计的室内设计之外,还涵盖了建筑的地景艺术、景观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来说,环境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见的所有景观、事物都有关,它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市政设施和人文建筑等等,甚至连我们所穿的服装也都包含在环境范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工业开始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开始提高,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环境受到了历史上以来最大的伤害,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这些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在能源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人们逐渐的开始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各国的环境设计大师的作品开始趋向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一直对自然与环境进行融合,使之相互间处于和谐的关系,但公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的关注明显不够,甚至不能正确的处理自然与建筑功能间的联系与关系。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集中了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却忽略了自然资源在其中的比例,这就导致现在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不能有效结合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的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可以发现,不管是广告设计还是绿化设计,或者是建筑设计,他们都是由个人和私营单位进行设计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公众的意见与想法,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变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设计作品中个人意志较多,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近几年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日趋复杂,这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多方进行协调合作,让公众可以积极的参与了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从而达到公共环境美化的目的。在对这一方面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建议以及他们的审美需求,并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设计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满足对公共环境的美化,同时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正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充分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对人文背景和环境特色进行表现。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公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在扩大,涉及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还有着儿童老年和一些弱势群体,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所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更加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第2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关键词:陶瓷壁画;环境艺术;当代陶艺

随心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城市化程度的加深,环境陶瓷艺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陶瓷艺术能较好地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因此,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与环境雕塑相结合,美化了城市外观。本文主要讨论了当前环境陶瓷艺术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原因,并对其如何更好地在室外空间布置给出了相关建议与意见。

1 陶瓷材质在环境艺术(公共空间)中的优势

陶瓷艺术所选择的材料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陶瓷能更好地表现艺术家的想法,并且能很好地展现和谐社会,因此受到了艺术家的广泛青睐。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掌握了一定改造自然的能力。而随着二战之后人类社会经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物品出现在了人类社会当中。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诸如合金、玻璃、化学物品构成的材料,工业文明的产物可谓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越来越缺乏人情味,长期在钢筋混凝土当中生活的我们已经忘记了如何品味生活。

社会发展到了这一地步,人类萌生了极强的环境意识。由于对环境的过度开发,环保的理念深入到了每个人的思想中。而环境艺术也受到了这种思想形式的影响,为了达到环保的目标,环境陶瓷艺术的发展也向更加绿色和谐靠拢。而陶瓷本身的特点确保了它能达到上述目标。陶瓷源于火焰的高温烘烤,是陶土在高温下形成的美丽结晶。在人类还处于蛮荒的时期,陶瓷就成了主要的工具之一。直到当今社会,陶瓷都是十分重要的物品,代表着人类特殊的情感。现代人通过陶瓷来感受艺术,并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艺术细胞。作为培育万物的基础,人类将泥土看作母亲,是养育自己的恩人。陶瓷来源于泥土,这种艺术形式很容易在人群中找到追求者,能唤醒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这正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2 陶瓷材质在环境艺术(公共空间)中表现的特征与形式

(1)所有事物产生于泥土,泥土自身形成的艺术品也有质朴的风格。地球是个由泥土与水构成的星球,因此地球上的大部分物质最初的来源都是泥土。陶瓷艺术品直接由泥土经过加工形成,因此与人类之间有更加深厚的情感联系,相较于玻璃、合金等其他材料,能更加有效的勾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眷恋,表达的艺术思想也更加接地气,在城市美化当中使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由于泥土属于可塑性极强的材料,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构型,只需通过改造泥土的形状来实现。而玻璃、合金等材料可塑性差,要实现艺术思想的表达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途径,与泥土相比处于劣势,所以艺术家们偏好于通过泥土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想。创作者通过泥土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想象力,在对泥土的改造中提升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现代陶艺艺术的精髓所在――无拘无束,放浪形骸。

(2)泥土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特有的肌理美感。这也是长期与大自然相接触所导致的后果,泥土来自于自然,因此泥土艺术品本身就带有自然的气息。在我国,泥土艺术品自古以来就是鉴赏家所把玩的宝玉,不同的艺术品之间有不同的收藏价值。一个陶瓷制品,其自身釉面的烧制方式,烧制质量都有可能成为判断陶艺作品收藏价值高低的因素。而釉面的厚度直接影响了泥土是否能表现出自然美感,所以有的收藏家并不把土陶等粗劣的泥土制品当作艺术品来收藏。而最近随着地球各个国家之间的快速统一化,人们已经开始反思以前对陶艺审美的态度,并开始重视表现泥土本身的肌理,涌现出了更多的陶土作品。

(3)由于陶制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烘制成形,因此火焰就成了环境陶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过火焰的作用,泥土由原先可塑性高的物质变成了坚硬的物质,而有了其他化学原料的加入,陶器完全可能变成带有大量色彩的艺术品。陶器的色彩产生陶器本身所有的肌理,另一种方法可以产生于陶器被涂上的釉色。一般来说,我国的陶器烧制过程都会有釉面来调节颜色,釉面在烧制之前颜色并不突出,但是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反应,使最后得到的陶器有十分惊艳的色彩效果。最终成功的作品虽然效果较好,但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不是技术过关的工匠,就很难掌握釉面的涂抹,使整个作品毁于一旦。所以每一个环境陶艺作品都有其难以成功的原因。但正是由于釉面的色彩很难掌控,因此陶器作品就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也使许多陶器的没看起来浑然天成。

3 陶瓷材质在环境艺术(公共空间)中表现的意蕴

一个艺术品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诱人的外表,还有内在美。对于陶器来说,时间过得越久,其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含义就多大,而这个陶器的内在美就越多。一个公共场所的艺术品,不光有其本身的意蕴,只要处于外部空间,就要被路人欣赏,其所处的公共空间不仅仅为其提供了被欣赏的舞台,欣赏者的定位也是不能忽略的。艺术是拿来供人欣赏的,欣赏着看到一个艺术品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个艺术品的外在表现,然后再对这个艺术品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行理解。假若艺术品能与周围的环境较好的融合,就能最大化的表达出艺术品的含义。也能帮助人们对艺术品进行联想与理解。上述方法的使用在我国早有先例,西汉时霍去病的坟墓雕塑就恰当的表现了上述艺术构想。陶瓷与空间的结合使陶瓷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理念,而人们也能在这种方式当中理解文化更加深层的含义,陶冶自己的情操。这也正是当代环境陶瓷艺术所要追求的艺术目标。

所以,环境陶瓷应当被城市建设者所重视,并成为今后城市美化的重要发展对象之一。但是环境陶瓷的美化作用并不十分明显,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构造,放置地区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形态来实现。环境陶瓷的广泛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仅需要艺术家的无私奉献,还要有建筑工程师来设计陶瓷艺术品的摆放,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艺术效果。陶瓷艺术品的发展要与时代挂钩,要努力去适应在室外进行艺术创作的新形势,慢慢地普及环境陶瓷艺术,使之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表现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美丽.略谈陶瓷装饰中的材质运用[J].山东陶瓷,2013,36(3):4748.

第3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一、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范畴及特点

(一)范畴

公共环境艺术的产生与现代城市的出现密切相关,由于人类对城市环境的越发关注,环境中的一切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在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后,人们希望它更多地承载城市的文化、市民的意趣。从形态上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既包括静态的,也包括动态的。静态的如雕塑小品、街具、店面招牌、绿化种植等,动态的包括动态水景、行为艺术等。从功能上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可以分为功能性的与观赏性的,功能性的包括道路铺装、休息设施、消防设施、安全设施等,观赏性的包括景观小品等,而无论是功能性的还是观赏性的,都是审美信息的载体。它随时随地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艺术理念存在于人们周围,影响着城市的风貌,反过来城市的变迁也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特点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点是公共性,它不是私人收藏品,它归属于城市这个开阔空间,使用者和观赏者是所有的城市居民和游客,它是在用艺术的符号传递信息给公众,它所铸就的公共精神可以穿越时间被不同时代的人所共享。所以,不断在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构筑意义共识的桥梁,是当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关注的问题。美国著名城市学家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同样,看看城市的公共环境艺术,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公众的思想文化。

二、公共环境艺术的演变及出现原因

(一)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雅典城市的广场是公共环境艺术的起始舞台,那时大型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陆续出现,市民演讲、集会之风日盛,相应地产生了很多城市公共设施供人使用,公共设施的艺术性也就更增加了民主和参与的特性。

现代意义的公共环境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的美国,由于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与城市管理方法,人们增加了对城市环境艺术的理解,一些艺术家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出现了很多新的室外艺术,其中以雕塑为典型代表,公共环境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基金会实行“公共环境艺术计划”,从此,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广泛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二)公共环境艺术出现的原因分析

1.人文因素

城市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城市环境的变化,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与精神文化水平也必然会唤醒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在当今社会,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氛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指标。人们将这种文化投射在艺术品中,这就是公共环境艺术作品,它成为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作品代表了人们新的价值取向,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的新融合。

2.功能因素

公共环境艺术是建设现想城市的一种要求。现代城市需要给人们创造安全、便利、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城市环境中有这样一种特殊载体:它既是有艺术品味的,又能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它必须是公共性的,而非个人所占有;它不是纯艺术和架上艺术,但它承载着社会的文化功能。就是在这种功能性的促使下,现代城市的公共环境艺术产生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人们体会到生活在其中的美感和乐趣。

三、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其在城市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共环境艺术的理念在我国城市居民心中不断深入,其文化价值日益突显。在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是以城市雕塑为主要形式。例如,20世纪80年代北京修建了我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长安街沿线也汇聚了众多的城市雕塑,成为公共环境艺术出现较早的地方。后来,北京798地区逐渐汇集了众多艺术家,他们创作了很多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该地成为公共环境艺术比较集中的展示基地。

我现代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多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其中有的艺术水准较高,有的只考虑商业效果,对城市景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第二,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更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第三,由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引入,城市的环境建设更注重建筑与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从室外延伸到室内,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现存问题及对策构想

(一)关于原创性

我国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涌现出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总体来说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公共环境艺术作品经常被批量化生产,同一条座椅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中反复看到,雕塑作品缺乏原创性,基本都由工厂定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好的艺术作品被克隆到另外的城市。由于缺乏原创性,许多作品浪费了建设资金,难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甚至成为一处败景。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调动一些社会资源参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比如艺术院校的师生,通过公开竞赛、竞标等方式来进行公共环境艺术方案的确定,以此来提高作品的原创性,避免雷同。

(二)关于公共精神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的浓缩,是特定城市共有的地域文化的表现,因此在题材的选择和形式的塑造上都必须体现公共精神。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应该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研究当地的历史和民俗民风,不能仅凭着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偏好进行创作。虽然我国现在还暂时缺乏对公共环境艺术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但设计师应该有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公共意识,一味追求夸张的造型和晦涩的主题,就是置公众的需求于不顾,这样就会与公共环境艺术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关于艺术性

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多种艺术的有机整合,而不是随便的拼凑,它涉及的对象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具有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经常对环境与艺术的互动缺乏考虑,机械组合的多,有机融合的少。例如,在有的环境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广告“异军突起”,只顾自己的商业宣传,完全不管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有的环境艺术作品像是街边为应付检查的点缀品,无人欣赏,无人使用,无人维修,日渐生锈,完全不顾其对城市生活的影响。针对该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公共环境艺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不能让低级趣味的作品流入市场,对城市的风貌必须从建设之初就严格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不能批准其立项建设。

(四)关于功能的整合

现代城市是复杂的综合功能体,多种元素在此集合,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兼顾到建筑、景观、公共环境艺术作品的统一整合。然而,目前,这三者的设计、立项常常不是统一的平台,并且经常缺乏沟通,造成了其功能上的缺失和艺术上的不协调。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层面要加强立法管理,政府应从顶层设计时就开始干预,对环境中的各项功能进行整体协调后再进入下一层面的设计。

(五)关于人性化设计

人的需求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因为城市服务的最终对象是人,如果环境中的各种“艺术品”都无视人性的需求,那么就会使人与环境陷入对立与僵局,也会使人在城市中找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如广场上只有巨大的雕塑而无遮阴的场所,地面刻意追求华丽的铺装而让行人在雨雪天行走举步维艰,城市中只有巨大的不能进入的草坪而没有合理的休息设施,凡此种种,不管设计的如何“艺术”,都是失败的设计,因为缺少最基本的原则:对人性的关怀。我们应从艺术人才的培养开始,就多做一些实际的基础性的工作,比如测量人体及活动范围的基本尺寸,考察周边环境设施的尺寸与功能,随身携带尺子、记录工具等,踏踏实实从每个细节入手,真正做到对人性的关怀。

五、Y语

第4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关键词:公共艺术;陶艺语言;环境

所谓“公共艺术(Public Art)”,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存在于公共空间和环境中的、适合公众参与其中并对公众产生影响的、公开和开放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文化价值体现于“艺术性”和“公共性”两方面。艺术性是公共艺术实现其功能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公共性是公共艺术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核心体现,也是其终极的价值皈依。作为探讨城市空间与人类生活相互关系的公共艺术,其重要的物化形式:环境雕塑、壁画、壁饰以及多种媒材综合运用的装置艺术等都已成为一个城市提升自身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而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公共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陶艺语言的特点及其运用于公共艺术中的可能性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环境和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性代言形象,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有着自己鲜明的语言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

1.陶瓷的泥性塑造语言、釉色和烧成所产生的独特美感,是其它材质所无法代替的。创作时对陶泥进行揉、捏、搓、拍、挤、压、堆、刻、划、雕、扯等各种加工,可以产生不同的形态和肌理美感。而釉料在烧制时也会因窑位、火候、气氛、温度、烧制时间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肌理,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美感效果。从陶瓷坯体成型手法来看,又可分为拉坯成型法、泥条盘筑法、注浆成型法、模印法、泥板成型等,每种成型法有着不同的造型趣味和美感。陶瓷装饰方面,又可分为颜色釉、釉下彩绘、青花、刻坯、镂雕、镶嵌、雕塑装饰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视觉语汇和审美表达。

2,陶瓷物质媒材有着特有的亲和性和情感认同。陶瓷产生所必备的物质媒介水、土、火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东西,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制陶的材料黏上源于自然,与人有天然的亲和性。黏土与水交融、经火炙炼后产生的纯净质朴的美感,更能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陶艺的色彩变化丰富,既有天然的黏土色泽,又仃釉色的变幻及偶然的窑变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陶瓷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联系人与自然的情感化符号。

3.陶瓷材质具有恒久性。陶瓷是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的,具有耐磨损、抗腐蚀、强度高和耐久性等优点。陶艺作品长期安置于公共空间中不会褪色和失去光泽,这为其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使其成为了公共艺术中时常用到的表现形式。

此外,作为具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艺术,其材料和技艺所承载的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关怀的特殊魅力,也正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家选择这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为越来越多的公众所喜爱。这也使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进一步运用成为可能。

二、陶艺语言运用于公共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陶瓷生产以黏土为材料,要经过选泥、制坯、切割、上釉、烧成、安装等诸多环竹,这种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使陶艺语言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有着自身的规律。同时,要使陶艺语言在公共艺术创作中获得更有效的表达,又不能把艺术视角停留于陶艺语言的层面,而必须把陶艺语言的运用和特定的文化诉求有效地统一起来,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文化内涵。

1.陶艺语言的选择要与环境相协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又包括人文环境。公共艺术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唤起人们对自己民族历史,对该城市历史的记忆,并以自己的方式营造新的人文环境。公共艺术所涉及到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人为加工、改造过的次生环境,包括城市公共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有着自身鲜明的地域性。这些都要求艺术家在设计公共艺术作品时既要彰显艺术家的个性,又要与艺术作品所存在的环境相协调。

第5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是设计学科发展的需要以设计工程项目应用为主导,建立应用技术为支撑的学科发展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实现课程体系对专业知识和实训能力的支撑。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所涉及实际设计工程项目内容,精准定位是室内、室外景观设计范畴,围绕以建筑空间规划为母体的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岗位群为重点,以培养既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技能岗位培养,探讨学科知识架构、技能宽泛,保持专业知识宽度、深度,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明确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以设计工作室制式为牵引,建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工作室,即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空间为核心的三个实验工作室,建立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材料与施工实训中心、毕业设计及科技创新活动等平台,分别对应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实验技能、工程意识、实践技能、工程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无缝隙实践教学体系。环境艺术实训室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焦点仍放在课程理论创新研究,如何与市场需求联系。聆听市场客户需求进行学科课程建设和课程理论教学创新,找到自身办学特色和创新教育理念,正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第一要务。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改革由原来的单一“专业教育”转向多元化“素质教育”。而这一新型的教育理念使得设计教育教学注重创新观念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必将达到预期改革目标:

1)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业务能力,推动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创新、知识结构更新、实践技能熟练,确保课程教学、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同步或超前;

2)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课程授课前后衔接,同时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实验室实践环节衔接,提高实验室使用率,促进学生设计创意成果转化,优化教学资源;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运转架构实验设置与实验需要及现状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性质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设计工程项目,被公认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既需要扎实掌握学科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很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都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设计工程项目总是在已知的一系列限定条件下加以验证构想(设计)和实施(建造)的。具体说来就是将设计构想转化为生产实物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实验教学中,就是帮助学生将设计构想、设计创意一步一步演变为直观的“实物”过程,解决设计过程中各种出现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有助于学生去认识材料与空间造型设计、建筑与环境构成空间艺术、灯光与照明、节能与环保等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建造实验,并且需要去按1:1的实物建实验室,或按1:10的比例制作相应的建筑与环境模型。通过相应的实验来理解空间设计中涉及的概念性设计,受到材料、结构、技术等条件限定,以实施空间设计过程去体验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规律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对工具的使用及对材料认识、运用及加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实验项目覆盖现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达80%,使用人数分布本科教学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完成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则需要激光雕刻机、平面雕刻机、建材施工工具等大型设备及相应的手工制作工具。

2)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设置、教学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建设四个研究方向实训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建筑与环境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展示空间工作室。各个实训工作室教学目标取向如下。

①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方向,如小尺度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广场设计、步行街区设计等,大尺度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城市城镇规划设计等。

②建筑与环境设计工作室:中小型单体公共建筑设计、建筑形象造型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户型设计)、构筑物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

③室内设计工作室: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软装饰设计,分家装与工装等。

④展示空间设计工作室:各类展览展示空间环境设计与安装等,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专业工作室联合建设。笔者所在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四个年级在校人数1000余人,每年毕业生约250人(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60人),四个专业方向都有大量相应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需求。但目前四个专业实训工作室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有限,简单落后,不够完善,并且教学场地缺乏,能与本校其他专业共用共享的实验设备很少,严重制约实训工作室正常教学活动。随着笔者所在艺术学院各专业的发展壮大,人才培养规格提高,对大量补充实验设备、扩大教学空间场地的需求日益迫切,以满足学生实验和教学需要。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大实验平台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建设能满足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并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及设备的需求,在实验场地与实验设备的购置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根据目前的条件,首先需要购置能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工业设计专业250人左右的纯手工与手工及机械辅助模型制作设备的需求;其次,满足目前每年毕业生毕业设计模型制作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购置计算机辅助自动化综合制作设备,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毕业设计模型制作问题;最后,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专业的发展,扩容与更新相应的实验设备及产地,最终使实验设备和场地能满足办好、办强几个专业,同时也能够满足其他学院,如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旅游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实验需求,形成一个既能重点服务几个专业,又能较好服务整个学校的实验平台。合理配置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教学团队每一个实训工作室有一名学科带头人领衔负责,配置相应实训室专职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分别负责该工作室的课程教学、课程实验以及社会实践项目设计科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实验由该团队协商制订,课程授课时数、课程教学计划与进度按学期周数确定。各实训工作室教学团队由一个主管领导统筹兼顾,监督、检查、协调。通过校企合作,学科骨干教师、实训室专职技术人员定期到企业、设计公司进行相关专业的师资培训锻炼,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新材料施工技术等,形成稳定的师资培训机制。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机制,以增强教学手段,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设计技术领域教学和师资水平。

3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增加经费投入目前笔者所在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学校办学投入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学院自筹经费、部分实验工作室创收经费等,但始终是杯水车薪,仍然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设计专业领域广,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周期快,购置实验要求的设备、仪器、材料技术参差不齐,增加实验室建设周期的难度。因此,应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安排必要的实验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学耗材,教学资料采集,作品展演,教师短期培训或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设计从业人员开展学术讲座或专业,设备维护、修补等,需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实训工作室教学管理学科带头人与实训工作室专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实训室规范化管理,制定规章制度,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安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时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全面而系统地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技能评价体系,尽可能增加设计创意性的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实验,增设设计创意到施工技术实验,延长实验教学时间。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总的来讲,在实践环节教学中,突出一个“做”字,让学生在实训中去体会、去深化感性认识,在“做”中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基础实验室让学生在工程制图中手绘、计算机3D、CAD、PS、建筑动画课程学习中紧贴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到专业实验室验证设计的材料技术施工、工程管理等。学生从设计实际出发,体验设计构想到实施建造全过程,从中体验设计综合能力,享受设计带来的快乐。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和设计创意,得到社会认可,更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质量评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设计人才。实训工作室教学产、学、研等效益需要量化,确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验室教学团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成果展示、学生就业创业率、学术委员会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等多方考评,考核评价以年度或应届毕业生毕业为基准,客观、科学地考评各个实训工作室的业绩及教学质量,使实训工作室建设达到预期成果: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

2)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3)力争在近三年内将本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5)巩固或增加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6)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4结语

第6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类型 实用功能 艺术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方法,到目前为止,对功能的定义有着多项研究,从不同问题、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功能的定义和利用也不尽相同。环境艺术功能是给人在生活或者生产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交往环境,这种交往环境的利用为当前的生产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同时,创造了能够满足当前环境需求功能,及时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合理发挥。环境艺术在当前应用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工程以及利用相关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需求也不同,其中各个功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分析,确保建筑工程中能够因地制宜的提出环境艺术功能的援救模式,做到合理取舍或者侧重点研究模式。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通过多种艺术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贯穿于当前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的主要方式。随着当前社会技术不断发展中,不管是人为物质环境还是建筑等室内空间的设置中,都离不开环境艺术的应用方法。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这就决定了在其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艺术方式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化和门类的不完善化。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不断完善,形成相互依赖的循环应用方式,但是其在利用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 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1,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认知功能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第7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经从“知识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称之为“创新力经济”。有效利用人力与资本并鼓励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因素生产力”。在历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术发明的前提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经营与管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交融互促的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技术与理念的前提。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工业工程将人、信息、物料、设备、过程和能源集成到产品、服务或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把获利性、效率、适应性、响应能力、质量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贯穿整个寿命期做为目标。

工业工程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职能。

一、工业工程的内涵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生产事业,还可用于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由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它的内涵相当广泛。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样,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另外与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工程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坚信“改善无止境”――“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工业工程强调人的因素,它将影响人的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机――环境关系的最佳、最和谐状态。工业工程是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化,将系统中的各要素孤立考虑和仅仅将各要素简单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它追求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益,要产生1+1>2的效果。

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目标,是工业工程的功能之一。这里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其内涵可看出,改善是实现工业工程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工业工程的永恒目标,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而改善的结果是创新。

工业工程是一门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技术,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努力和综合创造的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管理,它需要不断探索改进管理系统与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外,就是创造性技术。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些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由此可见,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

三、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它的研究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集群性。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虚拟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创新技术的虚拟化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3)融合性。创新技术应当是多元、合作与共享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忽布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形成双赢或多赢的管理运作。

(4)模糊性。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没有明确的边界。

四、小结

工业工程是解决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研究领域,凡是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时纳入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为一种社会主题。而工业工程从一诞生起就强调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业工程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实践中,永无止境地改革、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1、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现状

进入9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方面各层次都对满足精神层面的环境美化有了更高的追求。景观设计经过在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拓展与流变,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与传统风景园林不同的,几乎涉及人类生活世界所有尺度和众多实践范畴的,有着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学科,从而也促使我国建筑学界和景观建筑学界对有关环境和景观设计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还开展了各种规模和层次的设计活动,如城市广场建设、街道亮化工程、城市景观道设计、小区环境设计、校园景观等等,各种设计思潮的此起彼伏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景观的价值判断与取向,同时也记载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科技、经济各方面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将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引入了一个新时期。

2、对景观改造项目现状分析

该项目位于东莞市石排镇田边村的红石山,有着良好的自然禀赋。现基于区域发展以及改善项目的人居环境,现保留原有的自然资源,将项目区域进行景观升级改造,打通各个鱼塘形成一个景观湖,湖心造岛,围湖造景,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型的生态滨水景观。项目为典型的鱼塘用地,周围被山体和农田所围绕,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现状周边环境呈现物理污染较为严重的状态且北边的红石山腰为殡葬用地;而且现状地块通达性差,整体呈现破碎状态。根据规划,地块周边所以路线的整治与环境的改造在这个项目中显得非常重要。

3、对景观项目的定位

对石排镇海仔湖的自然生态进行完善,改造为海仔湖生态公园。项目原先是做鱼塘所用,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这次的项目景观改造目标则是让项目区域达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通过改造所带来的益处是项目区域的长远发展,并且可以承载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4、项目改造设计方案及措施

石排镇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且深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恩惠,植物种类相当丰富。

(1)、保留项目原有的岭南特色以及建筑文化

除了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设施,还应通过保持地方传统风格的连续性和可识别性,共同形成传统岭南特色。项目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岭南风貌融入其中。对项目中原有的蓝色基底和绿色基底进行保护和完善,在打通大部分塘基的同时,保留一部分作为小岛。尊重本地文化,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既有美学上的共性,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其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都是以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来感染人的,并且适度改建基地上有特色的原有建筑。

(2)、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在景观生态建设中,做好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和营造,提高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绿地的多种生态功能,是以物种多样性为重要前提的。上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的研究表明:乔、灌、草复合结构以及阔叶、针叶混交林在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杀菌等方面,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的树种。同时,注意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不仅空间层面上多样,而且不同季相景观多样。因此,在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种植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配置,使之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又能形成完美的植物景观,成为具有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环境型的植物群落,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3)、方便的交通设施

车行道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项目区域内车行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车行道,环水一侧可设计2?D3m的人行道,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4)、创造景观体验空间,满足人们对绿色空间的需求

第9篇:公共环境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陶瓷;环境艺术;艺术性;个性化;应用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也随之丰富,人们不再满足于单调的文化产品,而更多的是追求艺术,追求个性,追求文化品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现代陶瓷产品应运而生,成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陶瓷工艺中,体现文化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理念。

1陶瓷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应用优点

1.1陶瓷的产品特性

陶瓷产品具有防雨、耐高温,使用周期长,可存放时间长且不变质等特点。陶瓷产品易生产,通常选用黏土和矿石材料,生产资料丰富,经济成本低。产品的原料提取对自然环境危害小,是一种低碳生态,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新型环保材料,资源可再生利用,产品稳定性高。

1.2陶瓷的文化属性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工艺,具有其内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现代环境越来越重视环境同视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念,陶瓷文化成为首选元素。同时,陶瓷产品本身具有语言特征,在生产设计中要注意发掘其内在文化价值。

2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环境艺术结合分析

2.1釉料釉色

陶瓷从最原始的无釉素陶瓷形态,到彩釉和彩瓷,釉样和釉配方一直在完善和改进。釉色的多样性是中国陶瓷种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究过程和结果包含了人类文明的结晶。陶瓷生产环节中,尽管釉料配方存在缺失,有些釉料找不到或资源枯竭,但经过现代陶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些难点都已被攻克。釉料种类繁多,在技术上都可以复制,只有极少数因配方丢失或釉料丢失而无法复制。近年来,陶瓷创造了新的釉色品种。如陶瓷表面上釉的方法,增强了陶瓷的实用性。釉色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一直是产品开发的技术关键。现有产品仍以釉色为主,发扬传统陶瓷釉品种,不断创新发展新陶瓷产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

2.2造型与装饰

陶瓷造型与装饰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具有借鉴价值,环境陶瓷造型与装饰应该回归到本土文化中来。陶器的缸、罐,瓷器的瓶、盆、碗、盘、壶,传统纹样中的缠枝纹、龙凤纹、瑞兽纹、婴戏图等,都是人们思维定式里陶瓷产品固有的文化符号。如何让这样的元素加入到现代陶瓷的生产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而经过对陶瓷工艺的造型、色釉、风格等不断组合协调,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可提高陶瓷产品的整体设计感[2]。

2.3工艺技术

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生产技术发展不断在现代陶瓷设计中走向成熟。如在选材、配料、坯料制作、上釉、装饰、烧窑等环节技术,这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繁琐、最具技术性、对工人经验要求最高的工艺,现代陶瓷生产延续了前人的经验手法。现代先进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比以前更好的技术、更先进的设备,生产效率成倍数增加,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技术在现代陶瓷生产中仍然起着关键作用。生产工艺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多数以陶瓷材料类型的产品为主。陶砖和瓷砖,墙壁或地板,有各种各样的元素的陶瓷。从某种程度上说,陶瓷代表了工艺技术水平。从捏塑到粘土条成型、坯料成型,再到各种模具的后续成型,再到陶瓷制品的模具制造。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现代技术已经实现了陶瓷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

2.4文化特性

陶瓷产品的审美标准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我国传统美学哲学体现在“诗经”中。例如,运用对称美,我国历代陶瓷大多是以对称的形式制作的,尤其是板坯成型的工具形,对称代表着稳定、平衡。陶瓷文化的审美趣味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它是由陶瓷制造业的祖先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形成的。陶瓷文化美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标准的具体体现,陶瓷文化以陶瓷产品作为载体呈现出来,工艺的改进要服务于陶瓷文化。

3艺术性与个性化陶瓷制品的研发

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是文化产品、艺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艺术性和个性为陶瓷产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力和活力。它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艺术性、个性化需求。艺术文化要以陶瓷工艺为主要媒介,陶瓷工艺的艺术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开发设计陶瓷艺术品的过程中,注重个性需要,才能研发出创新的作品。想要表达产品的艺术性和个性,必须加强在题材,造型、产品装饰等方面做出新创意和突破。

3.1艺术性陶砖与瓷砖系列

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性陶瓷砖和瓷砖的使用量最多。陶砖比较倾向于传统,而瓷砖则更具有现代感。艺术陶瓷砖和陶瓷砖应用广泛,根据不同的需求可用于电视墙等住宅空间,门廊和墙壁等,现代餐饮空间设计通常喜欢浓厚的文化色彩,艺术陶瓷砖和陶瓷砖则更好地满足了这一点。如建筑陶瓷产品根据环境空间的布局,空间结构,可以满足现代人不同的审美需求,比如它能通过瓷砖的颜色搭配,材料的风格样式调整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适应不同角度和视觉感官的需要。它可用于景观设计、现代园林、广场、公园环境艺术当中。

3.2工艺品陈设品系列

陶瓷作为工艺品和陈设品出现,于是有实用功能的意义。人们专注生产为生活服务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而产品展示是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在彩陶上作画,并在实用的基础上绘制各种图案,使陶器更加好看。东汉时期开始不断走向成熟,2000年以来,陶瓷成为中国普通人家具的主体。用艺术形式去装饰陶瓷的表现手法,是机器生产达不到的,特别是具有新颖造型和时尚装饰的现代陶瓷受到追求现代性和时尚性的人们的青睐。

3.3日用陶瓷系列

日用陶瓷作为大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性。与此同时,日用陶瓷的艺术性,个性化、精神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体现在它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服务的。如果一个好的设计,不能做到个性化,跟随市场大流,没有自身特点,就会影响产品的价值。因此,这种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个性化的,日用陶瓷艺术性和个性的体现主要在于不断创新、研发新产品。持续引进浓郁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艺术气息、新颖的造型、时尚的现代作品,这种不断提升的艺术性和个性才是陶瓷发展真正的价值。

4结语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陶瓷工艺的生产过程总结出来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应用。陶瓷行业市场的变化,也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陶瓷工艺要注重艺术的传承,注重发扬本民族陶瓷文化,不断以此为动力,创造属于自己特色现代陶瓷产品,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提升文化品位,是新历史阶段的一项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兵,闻袖君.浅谈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J].佛山陶瓷,2008(0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