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

第1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不可否认,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会计体系大都是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范式中发展而来的,较难体现具有中国情境的管理会计理论基础和方法工具等特征方面的要求。2014年1月,财政部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它标志着中国管理会计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上推进,并为高水平、本土化的管理会计研究指明了方向。

从这份指导意见中,可以归纳出如下的一些讨论议题,如:

(1)“意见稿”中的管理会计概念界定是否准确;

(2)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或基本指引应当如何设计;

(3)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边界应当如何界定;

(4)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5)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指引应当如何规范,体例怎样设计;

(6)如何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7)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8)管理会计应当具有哪些功能,如何在企事业单位中实现这些功能,怎样评价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

(9)有无必要形成管理会计报告,若有必要,一份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哪些标准,包括哪些内容,等等。

以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为例,“意见稿”中认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笔者认为,这一概念界定过于功能化,对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以及引导企业实践缺乏宽泛性、包容性与发展性。据此,笔者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企业组织围绕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以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这一定义可以简称为“一个目标,两个系统”,观点明确,便于记忆,延展性强。概念中的“价值增值”是整个会计系统共同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在联系;概念中的“两个系统”,无论是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还是管理控制系统,均以内部使用者为导向,这种对“两个系统”的表述较好地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作了阐述。总之,包括概念界定在内的上述这些问题,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开展讨论,且采用相同的研究范式或框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体现理论研究可理解性和效率性,进而对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以及对全球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由于人们对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的认识不统一,在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等的构建中表现出系统性弱或者稳定性差等现象,使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缺乏进一步深化的内在机制。同时,在外部复杂性增强的情况下,容易给理论界带来诸如“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这样的风险,使实践中应用的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以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经济组织理论(Economics-based of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和价值管理理论(Value-bas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framework)为基础来进行管理会计研究,并以此全面推进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由美国的弗德勒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理论的核心是,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必须随着环境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随着权变理论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世界不存在某种“普遍最优”的管理会计系统,即“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强调企业应对环境的“适应性”,即企业组织要有效运行,其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必须与其环境相适应。权变理论将这种“适应性”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性适应、交互性适应和系统性适应。权变理论有助于管理会计工作者认清当前所处的管理会计发展阶段,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工具。

比如,许多企业在现阶段提出了诸如企业“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多少资源”等观点,它表明目前的管理会计正处于以权变性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应当强调以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与效益。从管理会计的“两个系统”看,权变理论的“嵌入”,不仅涉及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如战略管理、业绩评价、预算制定和成本系统等影响因素,还关系到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效率与效果的评价与应用。譬如,可以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项的检验,并据此考察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经济后果等。总之,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完善与发展起着推动与促进的作用,并最终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目标服务。

(二)经济组织理论

经济组织理论是马克斯?韦伯对管理思想作出的贡献,该理论包括组织行为理论、组织变迁理论、组织关系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内容。组织行为中的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能力理论等对管理会计中激励机制设计以及控制机制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企业实践中的并行工程和精益生产、企业战略联盟、敏捷制造、虚拟公司和插入兼容式企业,以及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等丰富和

发展了组织变迁理论。 组织关系理论为管理会计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以企业组织的内部关系而言,一些企业探讨构建的小利润中心组织模式,如海尔的战略单元、上海汽车集团的“人人当老板”模式、日本稻盛的“阿米巴”模式等,均体现了组织变迁过程中的新型组织关系;而就企业外部的组织关系而言,由单一企业向多企业集聚的方向发展,则基于组织关系的组织间管理会计,如供应链管理会计、企业群管理会计,以及现阶段中央强调的混合经济型组织管理会计等开始形成与发展。

与此相关的研究课题还有:

(1)组织间关系与企业群成本管理;

(2)组织间管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3)组织间关系质量与战略成本管理;

(4)组织间关系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以及组织文化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认知等。

组织文化理论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譬如,当强调“企业成本转变为社会成本”这种文化理念时,延伸的管理会计课题就应运而生,即:

(1)注重轻资产经营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2)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合作经营,如从实体价值链转向虚拟价值链的组织间管理会计研究等;

(3)结合经济组织的经营特征,实施管理模式的创新等。以国内两房企为例,虽然万科与万达(简称“两万”)同属房地产企业,但其管理模式却各具特色。万科是住宅地产的龙头企业,而万达是商业地产的领导者。万科管理模式的组织文化表现为:借助于“标准化+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拓展组织的利润空间,并聚焦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此形成核心的细分市场(也在其他一些重要城市有选择性地进行布局),通过围绕顾客需求,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在组织管理手段方面,应用最充分的是通过资产周转率战略来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应用现金流量管理实现组织价值的最佳化目标。由于资金周转速度快,万科这家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变成了一家轻资产的公司,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并居于同行的先进水平。万达管理模式所体现的组织文化是应用“订单式商业地产”运作,通过事先筹集大量资金,并带动周边土地等无形资产增值来构建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具体的运作方式是“联合协议、先租后建、共同参与”,积极打造城市综合体,使“万达开在哪里,城市中心就搬到哪里”的商业文化成为现实。

(三)价值管理理论

价值管理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詹姆斯?迈天的“价值流管理(Value Current Management)”,以及汤姆?卡普兰提出的“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等,这些理论已成为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以波特的价值理论为例,其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从早期的企业价值链理论(《竞争战略》一书为代表)到行业价值链理论,即供应链关系(《竞争优势》一书为代表),再到国家价值链理论,又称菱形理论或钻石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为代表),以及后续在《哈佛商业评论》等杂志发表的系列文章,共同构成了波特的价值管理理论。詹姆斯?迈天价值管理理论中的“价值流”是一组作业活动的统称,它可以体现为外部顾客的价值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种价值流管理活动。换言之,它是企业为实现某一特殊结果所开展的价值活动的结合体。卡普兰的价值管理理论是以未来现金流为代表的现值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未来现金流贴现的重要性,即借助于贴现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可靠的计量与描述,并且认为现金流贴现与企业的市场价值密切相关。

价值管理理论是整体价值观与价值活动观,内在价值观与外在价值观的统一,它强调的是管理会计的战略视野和全局观念。首先,从整体价值观与价值活动观的关系来看,卡普兰所代表的价值管理理论是一种整体价值观,它体现了企业未来收益的资本化,即贴现价值。并且,它成为衡量企业绩效最全面的标准,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波特和迈天则是价值活动观的代表,他们认为作业产生价值,通过价值带来的作业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最终加总之和便可以累积出企业的价值增值数额,它是一种静态的价值管理概念。

其次,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来看,以波特为代表的价值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即努力创造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指的是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是感知利得(Perceived Benefits)与感知利失(Perceived Sacrifices)之间的权衡。彼德?德鲁克说过,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管理会计就是要实现“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ustomer Value Added Management:CVAM)”。外在价值代表的是由外部投资者认可的企业投资价值,就上市公司来讲,其体现的便是股票市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使企业价值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并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上加强价值的运筹。

以上述三大理论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础,体现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融合特征。如管理模式的研究便是经济组织理论与价值管理理论综合发挥作用的产物,当然也离不开权变理论思想的指引。“三大理论”是现阶段管理会计研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给出了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大致范围,也为人们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等关系问题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平台。

三、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式

从企业边界的视角考察,企业的动机是由成本动机与收益动机组成的,成本动机强调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而收益动机突出企业的能力培养,并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得更多的收益。管理会计研究范式就是管理会计研究者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或框架。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的关系

管理会计有两大研究范式,一是概念导向的范式(或称以概念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二是案例导向的范式(或称以案例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根据上述“三大理论”可以将这两种范式与理论基础的关系图示如下,详见图1。

图1表明,无论哪种理论基础,都可以为两种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或者进一步说,权变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内嵌于其他两种理论的活动之中。

结合财政部颁布的“意见稿”,可以从体系建设等若干方面对这“两大范式”进行总结、提炼与归纳,如表1所示。

(二)概念导向的研究范式

以概念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研究范式,往往是管理会计概念扩展以及由此延伸的内容创新为载体的一种形式再现。从情境角度考察,管理会计研究可以形成与“情境无关”和与“情境相关”的两种研究成果。概念导向所形成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往往是与“情境无关”的成果。

无论是图2中的理论规范模式还是理论实证模式,作为概念导向下的两种管理会计研究形式

,其成果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是与具体的情境不相关的,即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成果。以理论规范模式为例,通过将成本概念扩展为生产成本与协调成本,以及外部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可以形成新的管理会计概念,如产品的“自制”与“外包”这两个概念,从而对管理会计中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工具。 比如,对“环境成本”进行概念扩展,则基于环境保护成本视角可以形成“环境成本管理”,而基于物料与能源成本视角则可以形成“物料流量成本管理”等。再比如,将成本从“组织内成本”发展为“组织间成本”,则供应链成本与企业群成本等概念就会应运而生。理论实证模式主要考虑的是管理会计的影响因素,其基本框架是“影响因素――管理会计系统――经济后果”,具体如图3所示,其形成的研究成果往往也不具有特定的情境性。

(三)案例导向的研究范式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究成果一般与“情境相关”,并与“情境”具有紧密的融合性。这种“情境相关”的形式,可以分为“情境嵌入”与“情境依赖”两种情况。情境嵌入,即将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嵌入于管理会计实践之中,通过引进、吸收、消化与提高,以实现再创新的目的等,它一般需要借助于管理会计工具的指引。情境依赖,即围绕某一企业组织开展的原创性管理会计研究,它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并采用提炼、升华、普及与推广等方式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案例导向研究的实践中,目前主要有两大模式,即成本模式和收益模式。具体如图4所示。

图4中的成本模式主要依据的是经济组织理论中的交易成本等概念范式。日本的丰田经验亦即丰田管理模式,它包括拉动式的即时生产系统(JIT)、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Teamwork)、并行工程(Concurrent)、成本企画等内容,是一种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并贯穿始终的管理体系。收益模式主要依据的是经济组织理论中的能力资源等概念范式以及权变理论。日本的稻盛经验,即京瓷模式又称阿米巴经营方式,它有三大特征:一是实施权变式的经营,即构建阿米巴组织;二是要求各部门统一采用“单位时间核算”这一评价标准;三是通过速度链效应规避机会损失。与丰田经验强调成本降低不同,稻盛经验强调收益管理,体现管理会计中的“EVA理念”。

其积极意义表现为:

(1)基于可控性视角计算阿米巴利润,增强阿米巴组织经营的积极性。

(2)生产经费和销售经费中不含劳务费。因为劳务费不是阿米巴负责人能够管理的费用,因此在追求“经营的本质”,即“销售额最大,经费最小”的时候,不是通过削减劳务费,而是通过职工的创意来提高经营效率。

(3)生产经费和销售经费中包含“利息折旧费”。京瓷认为“资产需要花费利息”,员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和企业创造价值,它体现了劳动等资源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案例导向的研究范式中引入“经营权控制”与“剩余权控制”,能够将企业文化、行为动机等因素嵌入于管理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之中。一般的制造型企业往往通过预算控制、业务外包等形式严格实施经营权控制,因为它更注重市场份额,要求为顾客创造价值,丰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而有的企业由于规模过大,内部组织形式出现了不经济的情境,这时对于一些辅或相对独立性的工作或单位,本着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原则,可以采用剩余权控制的方式,这样可能更便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譬如组建一些小利润中心,如海尔的小微公司等。一般来讲,企业往往得两种控制权综合应用。尽管表面上看,京瓷公司采用的是完全型的剩余权控制形式,实际上其内部,如某个价值流组织中可能体现出的是极具代表性的经营权控制思想。总之,无论是经营权控制还是剩余权控制,管理会计系统的目标就是要能够权变地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确保企业管理活动的价值增值。

四、结论与展望

第2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关键词】 节能服务商; 合同能源管理; 会计处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模式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交易结构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此背景下,一种综合性的、专业的能源服务商(ESCO)应运而生。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节能服务商往往是设备制造商或者主要经销商,通过这种业务模式可以带动核心设备(或部件)的销售,还可以通过搭配技术输出,带来顾问咨询业务的额外收入,通过分享大部分的节能收益来获得除了设备销售与技术型劳务输出外的额外收益,该收益来自用能方节约的能源费用分享。

作为交易对手,用能单位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能在不增加企业支出的情况下实现节能改造,免费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用能单位还不承担项目资金、技术风险,安享节能收益,获得无风险回报;在双方约定的分享期结束后,还可以获得节能服务商原先安装的节能设备,免费独享设备余值及其带来的节能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节能服务商与用能方双赢的商业模式,在“十一五”期间起步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商已超过2 000家。“十二五”以来,国家重点以市场化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明确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宏观扶持力度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奖励、税收政策相继;企业节能责任进一步落实,继“十一五”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之后,国家又推出“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除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商业化内生动力增强,大型企业开始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望成为节能服务产业主流模式,市场逐渐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其会计处理规范化需求也日趋明显。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运营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发生在节能服务商与用能单位之间,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运营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由节能服务商全部或部分出资并提供服务,双方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及检测和确认节能量(或节能率)的方法,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商与用能方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用能方所有,用能方的现金流始终为净流入。

2.节能量保证型

由节能服务商全部或部分出资并提供服务,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节能服务商提供的设备与技术未能达到承诺的节能量,将由节能服务商赔付未来应全部达到的节能量方面的经济损失,或者由用能方向节能服务商支付服务费及其所投入的资金。

3.能源费用托管型

节能服务商按合同规定的标准,为客户管理和改造能源系统,承包能源费用。双方在合同中规定能源服务质量标准及其确认方法,不达标时,节能服务商按合同给予补偿,节能服务商的收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用能方的经济效益来自较以前能源费用(承包额)的减少。

二、会计处理难点与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上的难点

2007年开始执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但其中没有1项准则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业务模式制定相应的处理规范。自从近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蓬勃发展起来后,节能服务公司的会计处理开始出现混乱,缺乏横向可比性。

一些公司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类似于租赁,节能服务商相当于把设备租赁给用能单位,通过类似于收租金的方式获取节能服务收益,因而采用了租赁会计准则,但这种处理方法需通过折现法计算最低付款额并进行摊销,不仅计算复杂,也未考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分享金额不确定性特征。另一些公司认为根据节能服务商与用能方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一般要确保节能服务商未来分享的节能服务收益覆盖其投资并略有盈利,在技术可靠的情况下,一旦工程竣工,其应分享的收益就可基本落定,因此他们选择按照建造合同准则来进行会计确认,这种方法显然误将其投资于特定节能服务项目的投资成本理解为收益,既不准确也不合理。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本质及遵行的原则

1.业务的会计本质属性

采用租赁准则或者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节能服务商,其实在更深层次上没有把握住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本质属性与原则。

首先,在投资设备的所有权关系上,节能服务商往往是节能设备的唯一投资人,也是技术提供方,可谓是出钱又出力。通常在双方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中约定的节能收益分享期内,设备由用能方占有和使用,但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商,这就要求由节能服务商入账并计提折旧。

其次,在收入的确认方面,会计上要求节能服务商将所投入的设备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用能方;节能服务商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对该设备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应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节能服务商;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照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就可以知道,节能服务商事实上在双方约定的每一分享收益结算期末以前,一直保留有对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及主要设备的继续控制与管理权;同时,合同能源管理合同中往往并没有对节能收益分享期内节能服务商的分享收益进行确定,需等到约定的结算周期末才能通过特定的计量与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影响因素包括设备系统节能效率、实际运行时间、用能量等),也就是说,在分享期末以前,节能收益的金额不能可靠的计量,相关成本也可能不被可靠的计量,可见采用建造合同法来进行会计核算存在明显的瑕疵。

2.应遵循的原则

既然现行准则体系中未对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规范,就应该给予对该业务模式的会计本质判断,结合主要的会计原则分析拟定一个可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会计原则应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配比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根据合同能源管理的每一约定的收益分享结算期确定当期应当确认的收入或者营运成本,而不管本期是否实际收到应分享的收益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我们在判断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时,应根据业务的本质进行判断,而不是仅根据表象认定适用租赁会计准则或者建造合同会计准则;配比性原则即要求将每一分享收益结算期应确认的收入与其成本进行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就是要将节能改造过程中初始投入的设备与构造物形成的固定资产与竣工后营运过程中产生的损益区别开来,尽可能提供高度可靠与相关的信息。

三、会计处理过程应用案例

根据对合同能源管理交易结构、商业运营模式及其会计本质与应遵循的会计原则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在收益分享期结束前,节能服务商投资的所有成本应视作其固定资产,后续运营费用视作其损益,每一分享收益结算期末才能确认期营业收入,同时按照分享收益期为限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当期营业成本。收益分享期末,节能服务商将该相关固定资产进入清理,将残值计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例如,A节能服务公司为B用能单位进行工业三废燃烧炉改造(用于生产蒸汽)节能技改服务,技改设备投资3 000万元,人工及专家技术咨询费60万元,全部由A公司投资。根据合同约定,改造完成后实际产能为90吨/小时,每天保底运行10小时,B公司按照每吨蒸汽36元的价格向A公司购买蒸汽,远远低于该公司自行利用燃煤锅炉的蒸汽生产成本,A公司需派专人在B公司进行设备维护与监测,每月工资5 000元。该设备设计使用寿命8年,蒸汽使用费按月计量结算,双方合作时间为5年,期满后该设备免费由B公司所有,并由其自行进行生产维护。

(一)项目建设期的会计处理

由于在分享收益期结束前,A公司享有其投资的设备等所有权,因此应视作A公司自有固定资产管理,分别初始投资的设备款3 000万元与人工及专家咨询费60万元依次纳入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账户核算。

四、小结

采用上述会计处理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把握会计本质与核心基本原则,对新业务模式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该会计处理方法的好处在于摒弃了运用租赁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也纠正了运用建造合同准则核算对节能服务公司实际节能收入的扭曲。

作为用能单位,该业务模式对其原有模式影响不大,只是原先购买煤炭等燃料动力的费用从燃料供应商那里转移到了节能服务公司,仅仅是付款对象的变化,且金额还有小幅度节约,有利于降低其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吴迎恺.关于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的探讨[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4).

[2] 徐华新.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相关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企业节能效益分享型业务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24).

[3] 朱莲美,钟云龙.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2(2).

第3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关键词:财会管理 基础工作 财会会计知识

一、不断提高财会管理者的会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对于财会管理者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管理者除了应具有比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政策水平以及组织领导能力以外,还应树立起新型的会计、财务观念,具备一定的会计、财务知识,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以及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会计报表审核,内部审计和控制的必要性,财务管理的方法等等。从基础知识的范围上来看,会计、财务观念不但包含管理者在财会工作方面的重视和认识,以及普通职工对财会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而且还包括财会工作人员在财会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在企业中进行财务会计知识的普及,其主要目的为了让管理者对财务加以重视、了解、运用、宣传,并以此渲染到整个企业中,在内部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财会文化,以便于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不断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1.重视加强会计人员的财会管理工作

对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使得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是内控体制健全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为经济工作的基础环节,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服务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因此,应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出发,对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以充分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将这项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确保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够落实到处,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对会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进行建立健全

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再教育以及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在业务培训的过程中,一是应对教育培训的原则和目标进行明确;二是对教育培训内容加以确定;三是应对教育培训重点进行明确;四是对教育培训形式进行优化;五是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保证。通过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会计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3.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

在对财会人员职业进行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强化其政治的学习,努力提高财会人员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认识,教育财会人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应创建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评估的科学系统,针对道德评估成果进行科学的奖罚、通过道德榜样展示、大众交流等方式,确保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能够一直接受群众的督导;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体制、内部审计制度等财务管理体系,避免损失会计诚信,通过对会计行为环境加以净化,为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三、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加以强化

1.积极推进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促进会计信息基础工作,优化会计管理的信息水准,确保软件和计算机在会计资料形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方面与手工编制会计资料具有相同的效果,就应在会计的处理依据、原则、成效、方法、档案保管方面严格遵守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的规定。在采用软件和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单位,在处理业务、设置岗位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以及内部制约的要求,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是决定的因素,只有财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这项工作才能得到落实和推进。

2.创建协作体制促进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要求权责明确,不断强化协作,以形成合力,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应规定好计划,对指导监管加以强化;大型的会计师事务应积极采用信息化的办法来对财务报告加以审计,并向财政部门进行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及时反馈,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高等院校应将会计信息化的培育纳入发展计划中,实现人才共建的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化,不能离开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贯彻着内部控制的内容,只要存在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就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运行,不但能够起到错误预防的作用,而且能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对漏洞加以堵塞,从而清除内患,确保会计、财务信息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同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内部控制主要由会计系统、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控制环境能够对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上的重视态度进行科学反映;而会计系统的核心为结合公认会计来处理交易;控制程序则主要包括责任划分、交易授权、记录和凭证的控制、记录使用和资产接触、独立稽核等方面。当前企业应对控制程序进行大力完善,坚持量力而为、注意逐步展开、轻重缓急的原则,在以下方面进行基础工作:组织一定的机构控制,主要包括确保机构设置具有科学合理性;实现人员素质的控制盒岗位责任制等;对职务进行控制,比如稽核和出纳应由一人兼任,将物、钱财进行分管等。

五、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1.实现会计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归纳,会计是从满足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等方面的要求出发,提出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更是体现出了可靠性和统一性的原则,符合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只有确保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才能实现有法可依,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好的规范。

2.对于会计治理体制应进行逐级的完善,以企业会计整治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治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的治理基础和前提,其同时又是现代企业整治的根本方法和重要工具。采用与其他治理有机结合的模式,使得会计职责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确保会计整治作为企业整治的核心和关键。

3.对于综合部门的监督作用应予以强化,对会计在社会督导各级税务、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的功能进行调和,依据财政法的相关规定发挥其督导、整治的作用,同时严格执行《会计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应对企业整治制度加以完善,从宏观层面对企业进行调控,其中主要是管理企业在财经体制执行和缴税方面的状况,完全转变原先的以销售和产值收入为规划指标对企业进行考察的直接整治方法。

六、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进行强化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对会计的监督属于一种再监督,此外也是验证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和是否一贯遵守规章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内部控制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就算是最完备的内部控制也会因为管理者的不重视、粗心大意、执行者对控制指令错误理解、串通舞弊、内外勾结等原因而失去效力。而进行内部审计能够成功弥补这种缺陷,它能够通过协助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程序的监管来实现良好控制环境的成功建立,对于内部控制中的失控点和薄弱环节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利于采取针对性地措施,及时进行体制的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本质上属于经济效益的审计,其具体要求是审核企业以及各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部门相互独立,并且能够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会计、财务信息,以向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直接报告。

加强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财会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财会管理者的基础会计知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强化会计信息建设;确保内部控制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以此来确保财会基础工作得到执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培珍.浅谈加强高校财会档案管理工作[J].上海档案,2009.8

[2]韩秀华.财会人员电算化素质的提高与财会工作关系探析[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8.1

[3]黄岩.加强财会管理做好基础工作[J].大庆社会科学,2005.3

第4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一、世界各国对合并商誉的定性

    1.合并商誉是一种永久性资产。该观点认为,合并商誉是一项可为控股公司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资产,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种资产价值会永久地保持下去。因此,合并商誉应由控股公司以资本化形式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据调查,这种处理方法在世界主要公司中约占11%。

    2.合并商誉是一项可摊销资产。该观点认为,合并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源,能在合并主体产生未来收入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其本身的价值也会因此发生损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它应通过系统摊销的方法与未来的合并收入进行配比,以正确计算未来收益。据调查,这种处理方法在全世界主要公司中应用程度约占59%。

    3.合并商誉是一种权益抵销项目。该观点认为,合并商誉的价值不能独立于被控股公司而单独存在,在资产负债表上不能将其单独资本化作为一项资产,并且其价值的损耗也与一般的资产不同,没有充分的理由将其价值通过系统摊销的方法与未来的合并收入进行配比。因此,合并商誉应直接在控股公司的股东权益中抵销。据调查,这种处理方法在全世界主要公司中应用程度约占30%。

    二、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目前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

    1.可摊销资产模式。采用此模式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16号意见书规定:“所购入的净资产以其公允价值记账,购买价格超过所购入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记为商誉,并以直线法摊销。”当购买价格低于被合并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产生负商誉。负商誉按比例冲减所购入的非流动性资产(除可上市的长期股票和债券投资外),直至冲减为零后仍有余额的,则作为递延贷项在不超过40年的期限内摊入各期收益。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规定:“商誉应在其使用年限内系统摊销,这里存在一个允许推翻的假定,自初始确认起,商誉的使用年限不超过20年,如果这一假定不成立,企业应在最佳估计的使用年限内摊销商誉,并至少每年估计一次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减值损失。”对于负商誉,该准则规定:“如果负商誉与购买企业的购买计划中确认并能可靠计量的预计未来损失和费用有关,但并不代表购买日的可辨认负债,那么,这一部分负商誉应在未来的损失和费用得到确认时在损益表中确认为收益;如果负商誉与那些在购买日能够可靠计量的可辨认的预计未来损失和费用无关,那么,这些负商誉应按下述方法在损益表中确认为收益:①如果负商誉不超过所取得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根据所取得的可辨认应折旧或应摊销资产的加权平均剩余年限,用系统方法确认为收益;②如果负商誉的金额超过取得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就应立即确认为收益。”

    2.灵活处理的模式。墨西哥、印度以及除英国以外的欧盟国家对合并商誉的处理都采取灵活的规定,既可以将合并商誉资本化为一项可摊销资产,又可将其直接冲减控股公司的股东权益,其中瑞士还允许将合并商誉资本化为一项不可摊销的资产。如荷兰规定合并商誉应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若有足够理由说明商誉可合理地分摊至较长期限,可以按超过5年的期限摊销,但不得超过10年。德国的做法别具一格,允许企业合并可采用账面价值法或重估法。所谓账面价值法合并,就是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母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相比较,产生的差额先在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及其市场价值范围内增加或减少,将剩余的借方差额确认为商誉。至于重估价值法,是指子公司重估净资产不能超过其投资成本。这两种方法均不产生贷方差额。德国要求企业对合并引起的借方差额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商誉加以反映。

    三、我国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指出:“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产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抵销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此处的“合并价差”在美国被称为“未摊销差价”,其一般做法是按其具体组成分解到各项资产和负债(属于资产升值部分的,分解到各项具体升值资产上,使这些资产按公允价值列示;属于商誉部分的则作为商誉单独列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不出现“未摊销差价”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合并报表上所反映的合并价差的性质较美国的“未摊销差价”来得复杂。它不仅包括前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额与其占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含未单独列示的商誉),还包括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发生的差额。而且由于《暂行规定》未要求对合并价差进行摊销,这意味着合并价差(含未单独列示的商誉)将以原始金额始终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第5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会基础管理中的不足

1、思想认识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人员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经营与发展、忽略基础管理的错误观念,出于企业短期利益的考虑而一味地追求业务的发展,缺少对财会基础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导致一些企业中违规行为、有章不依的现象频繁出现,甚至有些企业出现财产失实、账目混乱、手续不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财会人员为了对财务状况作出掩盖而对经济业务进行弄虚作假,既阻碍了财会的正常核算也反映了财会基础工作的缺失。

2、制度不够完善

当下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重视技术投入而忽视规范的约束。在各项先进科技的投入下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出现了系统建设速度高于制度完善速度的情况,使得财会人员的适应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建设进度,导致财会管理、核算等工作混乱无序。同时企业人员对现有制度的执行缺少认真的落实,也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了资金损失。在这样的状态下财会基础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与办法亟待完善。

3、管理措施滞后

许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着重视财务控制而轻视业务督导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的飞速发展促使了管理机构对财务管理、经营指标等方面的重视,然而却忽略了财会基础工作的管理,针对财会基础工作并没有对相应的检查制度做出严格的执行,仅仅依赖稽核审计常规性检查的措施无法实现对财会基础管理工作监查、考核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没有将零乱的财会基础管理工作整理成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造成了财会管理水平低。

4、人员管理不足

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会计基础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员工的业绩而忽视了对人才的培训,管理时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制度约束,强调人才引进而忽视人员教育、强调工作业绩而忽视员工的综合素养、强调员工的经营业绩而忽视其行为规范等。新会计制度和准则等知识的培训不足使得相关会计人员无法形成全面、系统的会计知识结构,难以真正落实各项会计管理制度规章。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强财会基础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内部监查,促进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1、完善风险预警制度

首先,要对制度的执行加强监督,针对一些违章行为屡禁不止的财会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查处,必要时可将其调离岗位,确保制度对各财会人员形成有效的约束;其次,要对强化财会主管的监查工作,财会主管人员应当做好机构的定期检查与业务辅导,并通过事中操作监控与事后检查整改的强化来提高监督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最后,还要做好对往来账单的管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对账单进行每月收回并做好仔细的勾对与记录,确保责权的明晰。

2、做好内部监查工作

首先,要结合常规、专项与重点检查方法来对印、证、押以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工作进行强化,防止工作失误而引发事故;其次,要对会计、证、账等做好季末集中会审与定期的考评;最后,要做好微机专项的检查工作,确保检查结果、项目的规范与明确,通过记录来给年度的微机管理评先提供参考材料。

3、建立健全激励体系

一方面,要设立相应的财会风险抵押金,并在督促各财会人员缴纳保证金后对错账实行自赔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工作的质量考核,针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等需做出适度的惩处,并将差错金额退回到账目中;除此之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财会工作评比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奖罚分明,对成绩优秀的财会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对表现不佳的人员作出通报批评与适当的处罚。

(二)做好财务核算,促进财务行为的规范化

1、通过财务制度建设的强化来给财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利用企业管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等的完善来对财会工作做出规范,并对其他应收款项的核算管理工作进行加强,防止应收款项出现无章可依的情况,从而避免随意挂账、费用控制工作违规等问题的发生,通过会计核算工作真实性、可靠性的提高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

2、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

通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结算融资职能的良好发挥来给基层的营业网点计算资金头寸带来方便,并对现金库存、非营业性资金的占压做好合理的管控,利用应收款的清收来防止无效资金的占用现象。同时还需对资金的时间、地方与空间差做好科学的应用,利用银行业资金调剂或债券投资等提升企业的资金利润。

3、确保出纳工作的有效性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对相关的出纳制度规章、安全管理规范等做好严格的落实,并对操作程序进行认真的规范。同时还需加大对出纳的检查力度,根据相应库款安全管理规范做好自我检查与纠正,确保对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整纠,从而实现现金库款的安全。

4、提升贷款的收息率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通过功效挂钩的推行来加强相关信贷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心,灵活地采取多种方法对贷款应收利息做好积极的清收,避免出现人情收息以及漏、滴、冒、跑等情况,给会计基础管理创造一个积极、生动的工作环境,推动会计基础管理的有序进行。

5、做好资金成本的降低与负债结构的调整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低成本资金的组织工作,立足于增加存款总量的目标制定好合理、有效的资金组织策略,通过对负债结构的逐步优化来促进资金成本的降低。此外还需加大低息存款的考核力度并把对公存款的组织纳入到财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当中,实现市场份额提高和存款付息率降低的并重。

第6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关键词:企业 会计管理工作 综合方法

一、引言

所谓会计管理,即是指企业围绕一定的经营目标,根据会计的特点,利用会计所提供的全面的信息资料,借助会计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经济的组织、指导、核算、分析、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活动。其基本原理是:会计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量的显示和一切质的表现最终都可以在会计资料中体现出来,其次,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是由会计进行记录和反映,并始终接受会计的指导、监督和调节,第三,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是由会计通过核算,分析、计算出来的;第四,在企业的众多资料中能够长期有效,并能据以动态分析来实施管理和控制的是会计资料。简言之,企业管理离不开会计,会计即是管理。由此可见,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综合方法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一)建立价值标准体系

会计管理首先要建立价值中心,如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通过制订一定的标准,如成本标准、消耗标准、国家规定和制度等,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中心,这样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以价值为尺度,以标准为依据的价值标准体系。

(二)及时反映和总结价值的变化情况,为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价值的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通过记账,算账和成本核算揭示这一运动过程,并通过计算、分析找出各中心、各项业务实际脱离目标的差异,为管理提供完整的资料。

(三)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协调企业各种关系

首先,会计管理必须依据拥有的会计资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各中心的工作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其次协调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把企业内各环节、各中心和每个职工的工作统一到总体目标上来。

(四)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理财的会计管理队伍

企业总会计师协助企业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企业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知识培训,经常进行实地指导,使企业有一支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善于用会计方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问题,懂经营,善理财的会计管理队伍,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五)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因素的关系

会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借助会计的方法,通过价值分析和对比,更为合理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各要素,以达到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价值的消耗过程和价值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个因素、各项经济活动,都可以纳入价值的范畴加以考核和计划。通过制订标准(如成本标准、消耗定额等),分析,比较价值消耗(即成本)和价值获得(即收入)来判定某一经济活动或某一部门的经济效益,并从局部和全局加以考察,确定其是否在企业经营目标的轨迹上运行;是否对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以确保总体自标的实现。

(六)自觉地遵循和维护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政策和制度

会计管理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一方面企业生产诸因素是否得到了合理组合,要求从价值量上加以分析和判断。企业决策的优化原则,实质上就是使价值最大化,这一工作必须由会计管理来完成,如产品生产与否的决策问题,只有在进行了各项产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多寡的分析以后,才能决定取含,另一方面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会计管理,只有始终为维护和完善在这一生产关系服务才会有意义,才具有生命力。如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负效应,即使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再好,也是行不通的。因此会计管理只有自觉地遵循和维护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政策和制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重视会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搞好国有经济,强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管理处于企业综合管理的地位,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会计管理将综合运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手段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所以,只有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才能帮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走上正轨,使其在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英.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4期

[2]吴秋霞.会计管理体制若干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2007年10期

[3]王淑.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9期

[4]黄丽霞.赵玲霞;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N];黄河报;2005年

[5]祝捷.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第7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职能;会计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再认识

从会计内涵的角度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别完成的两大职能是核算与管理。核算职能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职能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二、如何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会计体系中源于同一母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企业会计的有机整体,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都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出的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参与分析、修订经营计划,并为企业经营战略方案的实施、控制、评价和修订提供信息和依据。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直接约束。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的同时,首先要将财务会计的核算、收集、整理数据的工作做精做细,以此为基础,发展管理会计,使企业的财务部门真正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带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如何在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挥企业会计的管理职能?首先是一个组织落实问题。目前我们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一般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计划统计,可以先将财务管理的一块搞大,使其承担管理会计的职能。公司财务部为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大胆调整人员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及补充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在财务部内部原有岗位的基础上补充设立了专职预算员、经营分析员,将财务管理职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专职预算员主要负责编制预算框架,汇总平衡各部门预算,形成财务预算,分析财务预算、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提交报告,考核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及时性、准确性;经营分析员主要负责研究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指标体系,提高分析质量,做到反映科学、分析到位,高质量地完成每月的财务经营状况分析工作,做好相关专题分析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跟踪解决;除上述新补充岗位外,财务部原有的会计岗位职能也有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从传统单一的“只核算”的“报账型会计”逐步向集核算与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会计”转变,在日常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更注重整理分析核算得出的数据,把它们与预算的控制、分析紧密相连,做好费用开支效果的评估,最终为预算编制的滚动调整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使我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更为科学健康地实施。另一方面,在各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专职预算管理员,负责本部门预算控制、执行、分析工作,并在每月末做出预算执行差异报告,上报财务部进行分析查找差异原因,进而找出不足之处。

其次,是系统落实问题:建立一个数据搜集、整理、报送的完整体系。在内部,我们逐步建立了一个“衔接紧密、流程严密、任务明确、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根据目前人员状况结合公司制订的岗位职责,充分协调内部人力资源,做好人员分工,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了内部业务流程,使内部数据传递更为流畅。同时不断加强财务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部门之间的联系,使资源共享,逐步建立数据传递流程,从而打造一个数据搜集、整理、报送的完整体系。

最后,是职能落实问题:对数据比较、差异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去伪存真、得出事实结论。管理会计的工作源于财务部门,又跳出了财务部门,它的成果为企业各职能部门提出了管理课题和工作要求。因此,财务部门首先必须提出问题,如果提不出问题,一切力气都是白花的。如果财务部门能够向各业务部门提出问题,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也就确立了。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必须迅速跟进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市场研究、营销策划、投资效益分析等业务管理过程,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前移到“事前参与策划”、“事中参与控制”、“事后参与评估”的业务运营管理全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财务部注重加强财务、统计分析,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力求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为公司的经营、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的偏差和问题,为企业经营提供预警;扩大视野,紧密联系网络、经营、投资领域,从深层次挖掘数据背后的连带关系,认真做好对投资政策、促销行为等方面的专项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撑;充分利用每月经营分析会的机会,提供有较高水平的分析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分析工作渐上轨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进一步整理和分析,反映公司营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异常情况和重要事项进行的专题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加强会计职能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企业要加强对分管财务负责人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把握住重要环节;控制住重要工作岗位,加强对现金、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的管理;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严格控制电算化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享有的操作权限;对软硬件、文档资料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快速转型的基本条件。

尽管近年中国企业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会计管理、核算、分析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内控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已大大突破了会计工作的范畴,远远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多方面知识的融合。企业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要真正担当起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任,履行会计管理职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增加知识能量,提升会计综合素质,这已成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第8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关键词】猪肉;价差亏损;会计处理;思考建议

中央储备肉是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和调控肉类市场的重要储备物资,由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以活畜储备为主,近年逐步加大了冻猪肉储备力度,2009年度完成12万吨冻猪肉储备任务、2010年度完成17万吨冻猪肉储备任务。

中央储备冻猪肉采取政府管理、企业承办的方式组织实施,财政对承办企业的冷藏保管费、收储资金贷款利息、价差亏损进行补贴,价差盈余上缴中央国库。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975,以下简称新五丰),成立于2001年,2004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以畜禽养殖、农副产品销售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自繁自养生猪及活大猪出口和内销、猪肉产品生产和销售。

2009年度和2010年度新五丰通过电子竞拍方式,共获得10,000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承储任务,两年各5,000吨。两批冻猪肉入库采购金额16,325万元、出库销售回款9,390万元,财政部驻湖南省地方监察专员办和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核定价差补贴6,935万元,增值税进销差价798万元。

现行会计准则下,上述价差补贴收入作为政府补助计入了营业外收入。现行税法下,上述货物购进金额大于销售金额并由此产生较大的增值税留抵额,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即:(1)巨额价差在企业报表中体现为主营业务利润部份,导致主营业务利润波动较大;而相应得到的补助收入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体现在利润总额部份,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特别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2)在没有其他业务来消化的情况下,增值税留抵额形成的利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笔者正是从上述这两个问题出发,对国家冻猪肉储备业务会计处理和税收的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中央储备冻猪肉储备业务介绍

(1)与本文及所涉冻猪肉储备业务的相关方及其职能:①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中央储备肉政策管理单位。②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中央储备体操作单位,以下简称华商中心。③财政部驻各地方监察专员办:费用审核及监管单位,以下简称财政专员办。④承储企业:经批准承担中央储备肉收储任务的企业。⑤储存冷库:符合国家冻肉储备冷库资质条件的冷库。⑥竞卖成交方:通过电子竞价方式取得供应储备肉资格的屠宰企业。

(2)冻猪肉储备业务流程简介:①收储采用电子竞价方式进行交易,成交后,竞卖成交方与华商中心、承储企业签定《购销合同》。②华商中心、承储企业、储存冷库签订《中央储备肉储存保管合同》,以下简称《保管合同》。③承储企业按照批准的储备量申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收储资金贷款。并在华商中心指定的时间内组织储备肉入库。④竞卖成交方按合同确定的数量向承储企业供货,承储企业组织验收并支付货款,竞卖成交方按合同单价向代储企业开具供货发票。⑤华商中心根据调控需要确定出库时间,各地财政专员办根据出库期间的当地市场行情及调控目标核定出库价格,承储企业按照华商中心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储备肉出库,并按核定的出库价格向购货企业开具销货发票、收取销货款、偿还银行贷款。

(3)冻猪肉储备业务物权、补助款特点分析。以华商中心为甲方签订的《保管合同》第二条储存方式及三方责任中规定“中央储备肉是国家应急救灾的物资,其所有权、调动权属于国家”,明确了中央储备肉的物权不归储存企业;第八条入库结算方式约定“供货方(即竞卖成交方)在入库结算价扣除入库费后与乙方(即承储企业)结算货款”,明确了竞卖成交方与承储企业之间是实质上的交易主体。华储综字[2009]第86号《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关于收储12万吨国产冻猪肉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条件规定收储冻猪肉的价差亏损由中央财政承担,盈余上缴中央国库;《保管合同》第十一条规定储备费用补贴申请方式规定“冷藏保管费、利息等费用系国家财政拔款”。由此看出,收储冻猪肉的价差补贴与冷藏保管费、利息等费用补贴有所区别。

二、承储企业在该业务中的会计主体角色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关于收入的概念描述:“本准则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冻猪肉收储虽然是一种市场调节手段,但还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行为,储备冻猪肉可以理解为国家参与的价值交换物品,具备商品的属性,其实现的收入应当确认为收入。从所有权的角度分析,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应当是华商中心(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承储企业仅是代国家支付和收取款项,不应当作为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从上述业务实践中可以看出,无论收购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参与交易的双方都是企业,商品销售发票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凭据,因此,华商中心指定承储企业作为交易中间商,取得进货发票和开具销货发票。承储企业由此而“被动”地成为了该项业务确认收入的会计主体。

三、价差亏损补贴对承储企业的税收和会计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由财政专员办核定的冷藏费补贴、贷款利息补贴、价差亏损补贴符合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作为一种市场价格调节手段,冻猪肉储备往往是以高于同期市场价组织入库以托起猪肉价格,以低于同期市场价组织出库以平抑猪肉价格。价格调节强调时效性,按冻猪肉收储的相关规定,收储的冻猪肉,要求以经核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入库和出库。对承储企业影响重大的是价差亏损补贴的税收和会计处理,本文以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和2010年冻猪肉储备业务为例予以说明。为便于分析,以下业务数据为2009年和2010年合计数,并假定冷藏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与国家拔给的补贴金额一致,也不考虑承储企业除本业务以外的其他费用、损失、收益等。以下金额均四舍五入到万元位。

项目 单位 2009年 2010年 合计

冻猪肉收储量 吨 5000 5000 10000

核定差价补贴 万元 3480 3455 6935

核定费用补贴 万元 225 286 511

核定利息补贴 万元 197 267 464

上述10000吨冻猪肉按通过电子竞拍产生的《购销合同》价格组织入库,投放资金16,325万元、承储企业储藏一段时间后(一般6个月左右),按财政专员办核定的价格和时间组织出库,回笼资金9,390万元,增值税率13%,入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库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冻猪肉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14,447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1,878

贷:银行存款 16,325

(2)冻猪肉销售出库。

借:银行存款 9,3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31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1,080

(3)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447

贷:库存商品 14,447

以上冻肉业务的进销差价为收入8310-成本14447=-6137万元

(4)发生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 511

财务费用 464

贷:银行存款 975

(5)收到政府补贴(6935+511+464=7910)。

借:银行存款 7,910

贷:营业外收入 7,910

由此编制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如下:

简明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 8,31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4,447

经营费用 511

财务费用 464

=营业利润 -7,112

加:营业外收入 7,910

=利润总额 798

减:所得税(25%) 200

=净利润 598

(6)支付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 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简明资产负债表

货币资金 -200 应付税费 0

存货 0 …

其他流动资产 798 未分配利润 598

为便于理解,未列示所有者权益或短期借款等,故货币资金用负数表示。增值税留抵额从应付税费科目重分类到其他流动资产。

简明现金流量表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9,390

收到的税费返还 7,910

购买商品支出 16,325

支付的所得税 200

利息支出 464

费用支出 511

净流量 -200

从上述会计处理中发现:a)承储企业产生了798万元的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这需要13%税率的其他商品经营额外产生6,137万元的进销差价来消化。与该笔冻猪肉储备业务对比,毛利率需要达到74%,这对处于农林牧渔产业链中的承储企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短期内实现的事。b)价差、费用在收支完全平衡的前提下,承储企业产生了798万元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实现净利润598万元,从上述会计处理过程和分析中发现,利润主要来源于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对于承储企业,这是一项有问题的流动资产,该项资产未来变现的可能性不确定。c)价差、费用在收支完全平衡的前提下,现金净流出200万元,很显然,因为上述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形成的利润产生了企业所得税现金净流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其他延伸的收益产生,冻猪肉储备业务价差亏损在会计上的影响远大于税收上的影响,体现在:a)造成营业利润亏损7,112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86%,对企业的银行信用评级、财务形象等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b)承储企业用200万元现金净流出赚得了未来现金流入不确定的598万元报表净利润,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值还是不值?

公司经过与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沟通,达成一致处理意见:①鉴于该公司暂无明确的除储备冻猪肉以外的业务可以抵消增值税留抵额,并且预期以后还会有类似的储备业务发生,将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全额计提减值准备。②基于业务的实质,将与冻猪肉储备相关的政府补助所得归于经常性损益项目列报。

这一处理结果,一是在本期消化掉了上述增值税进项留抵额形成的风险资产的潜在损失,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二是将冻猪肉政府补助未列入非经常性损益可以避免该公司主要会计指标进一步恶化,在新五丰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体现2009年、2010年合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上述差价亏损补贴如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影响该指标减少0.44元,该指标将变为-0.35元,结果可想而知。

四、冻猪肉价差亏损补贴的税收、会计处理建议

与冻猪肉储备模式相似的其他储备商品也同样会存在本文前面分析中提到的价差亏损补贴税收和会计问题,因此,对于这种特殊物权下的企业经营行为,本人认为,商务部可以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专门的税收和会计处理办法,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价差亏损补贴作为承储企业的收入确认而非政府补助确认,如此,承储企业在会计上,收入与成本相等,不会产生营业利润的亏损,在税收上,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等,不会形成进项留抵税额,也不会产生企业所得税问题。

仍以上述10000吨位冻猪肉储备业务为例,价差补助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确认,补助收入会计处理建议如下:

(1)利息和费用补贴会计处理:经营费用511+财务费用464=

975万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975

贷:营业外收入 975

(2)价差补贴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6935

贷:主营业务收入 6137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798

简明利润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主营业务收入 8,310 14,447

减:主营业务成本 14,447 14,447

经营费用 511 511

财务费用 464 464

=营业利润 -7,112 -975

加:营业外收入 7,910 975

=利润总额 798 0

减:所得税(25%) 200 0

=净利润 598 0

简明资产负债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货币资金 -200 0 应付税费 0 0

存货 0 …

其他流动资产 798 0 未分配利润 598 0

简明现金流量表调整前后对比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9,390 16,325

收到的税费返还 7,910 975

购买商品支出 16,325 16,325

支付的所得税 200 0

利息支出 464 464

费用支出 511 511

净流量 -200 0

笔者认为,如此处理才真正体现了业务的实质,解决了承储企业报表质量问题和税收困扰。

五、延伸思考:关于价差盈余的处理

从前面的业务介绍中,我们知道价差亏损由政府补助,价差盈余上缴中央国库,虽然出现价差盈余的概率极低,在一项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所有的可能。当出现价差盈余时,同样可以遵循上述处理原则。否则,承储企业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承储企业因为有向购货企业提供销货发票的义务,价差盈余同样要缴纳增值税,承储企业是按收到的价差盈余全额上缴还是扣除应交增值税后上缴呢?在相关政策文件里并没有明示可以扣除增值税后上缴差价盈余。二是承储企业收到的差价盈余又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会计处理无非是两种可能,即将收到的价差盈余确认为专项应付款或确认为收入,两种情形的会计处理如下:

确认为专项应付款: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确认为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从上述两笔分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确认为专项应付款还是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要求全额上缴价差盈余,则资金来源不足,也显得没有道理,承储企业需要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差盈余部份因需缴纳增值税而造成现净流出。在确认为收入时,按价差亏损得到政府补助对等原则,上缴的价差盈余应该列入承储企业的营业外支出项目,同样对承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反映不真实。

六、结论语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国CPI与湖南生猪均价走势对比图

CPI指数来源于东方财富网()、湖南生猪均价来源于新五丰对湖南省内栏边价的历史统计。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国CPI与湖南生猪均价走势对比图上发现,生猪价格与CPI呈正相关关系。虽然2011年的生猪销售价格比较好,但这也是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结果。近年来生猪周期越来越短,市场价格巨幅波动。在07、08年以前,中国生猪周期(猪价从谷底到谷峰)大致为5年。而近年生猪周期呈现出“期间短、幅度大”的特点,相邻的两个年份价格波动甚至超过100%,比如生猪出栏价从2010年6月的9元/公斤到2011年6月达到罕见的历史高位——22元/公斤,仅12个月即完成了一个周期。近几年来,猪价涨跌过快,导致要么猪贱伤农,要么猪贵伤民。尽管国家出台众多补贴政策,却没有出现供需平衡、价格平稳的理想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生猪产业尚处于不规范的市场环境,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并存且规模化处于较低水平,产业信息极度不对称,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生猪价格缺少统一的指导机制和预警机制,生猪养殖存在巨大的盲目性,周期波动较大。一方面,猪肉商品在我国仍然是主要的肉食消费品,生猪价格对物价指数的影响越来越深。另一方面,生猪产业集中度还很低,盲目的市场行为会造成“猪贵伤民、猪贱伤农”。冻猪肉储备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在猪价太低时,通过收储集中屠宰以托市,提升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在猪价太高时,通过冻猪肉集中出库以平抑市场物价。这种手段,在近两年的调控过程中作用明显。

第9篇:管理会计和初级会计范文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实质重于形式”观对纳税调整内容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除了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外,还对原准则体系下的会计原则体系进行了重构,主要表现为不再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作为会计原则,并进一步强化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也体现着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具体运用。

我国对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1993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直到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才正式地列上了这一原则,作为十三项基本会计原则之一,并将其应用于会计主体的确定、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定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划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划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及其应付租金的资本化、收入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间界限、关联方关系的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或有负债的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以及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等方面。在新准则体系中,在《企业会计制度》应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扩大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范围。如在借款费用准则中,新准则允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其所占用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另外,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所生成,对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而且,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可见,新准则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比以前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关注。再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对于换入资产的确定,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具备商业实质”作为采用公允价值入账的前提条件,若满足其他各项条件,但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备“商业实质”,同样要以账面价值入账。

而税收制度强调的法定性原则,即税收制度的各类构成要素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均不得征税或者减免税。法定性原则可概括为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和依法征收三个具体原则。按照税收法定性原则,要求对任何事项的确认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可依,不能估计。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纳税人滥用税法条款,防止税收流失。

因此,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强化将进一步加大“税会”之间的差异,增加纳税调整内容。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如果所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则会计处理与税务规定基本一致,均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或所得;而如果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则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上则根据法定原则,仍然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因此应进行纳税调整。

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一些结构复杂、性质特殊交易的会计核算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也更加符合交易的经济实质。比如,新准则要求企业把发行的复合金融工具中包含的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别按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处理;要求企业把符合条件的混合金融工具中的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分拆出来,单独按照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核算;要求企业把符合条件的套期保值项目与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税法中并没有对这些特殊交易事项进行单独的规范,所以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仍需按照普通交易事项处理,这时就会与会计核算产生差异。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资产负债表观对纳税调整会计处理办法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另一重大变化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限制企业短期行为。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体系的设计如果片面侧重于利润表,容易为一些企业追逐短期利益留下托词和利润操纵空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只有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企业的价值增加了,股东的财富增长了,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有助于促使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避免眼前利益和收益超前分配,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资产负债观强调对现有资源的公允反映,而税法则更关注企业发生的各笔交易的法律实质,故此资产负债观必然会产生会计规范与税收制度之间出现更大的差异。

此外,采用资产负债观还要求企业对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相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是:1.对收益的理解不同。损益表债务法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而注意的是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认为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财务报表,该种观念可促使对企业在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作出恰当评价,提高预测的价值。2.损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注重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包含了时间性差异)。3.损益表债务法使用“递延税款”的概念,其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代表预付税款和应付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采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将“递延税款”的外延大大扩展,并且更具现实意义。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应与其他资产和负债分开列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应与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区别开来。

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同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