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诊疗常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1]。临床治疗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研究,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系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经心电图临床确诊为心律失常。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6.5±13.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3±0.7)年。临床表现:38 例患者室性早搏,12例为交界性早搏,30例为房性早搏。排除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全身疾病,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入院治疗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分组在患者年龄、病情、病程表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照标准。
1.2方法 80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的常规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等。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剂量为10~20 mg,2次/d,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剂量为9g,3次/d,口服治疗[2]。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 3疗效评定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具体疗效标准为:①显效: 患者经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24 h 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 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气促等临床症状所有改善,24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 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心悸、胸闷、失眠、气促等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出现了加重,24 h 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减少50%以下[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研究组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分组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5例,表现为腹部不适2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有15例,表现为心动过缓4例,头痛4例,低血压7例,不良反应率为37.5%。在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发作时体检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治疗上,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4]。本文研究中,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上,联合用药组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针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要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判断,治疗上应联合用药,及时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并给予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朱元州, 李婧, 田莉, 等.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009): 1034-1035.
[2]张桂华,杨崔领.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0,17( 3) : 179.
[3]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 ( 6) :405-413.
[4]王廷涛,张俊,张效明.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 6) : 489.
[5]MERIF-HF Study Group.Effect of metoprolol CR/X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RIT HF)[J].Lancet,1999,253:2001-2007.
关键词:“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急诊医学;渐进式教学
急诊医学是在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边缘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样,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急诊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做一简述。
1现阶段急诊医学教学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1]。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2]。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3]。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4]。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5]。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见案例1~2)。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案例1:急性腹痛。病史:李某,男,33岁,因“上腹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且持续性胀痛,初始尚可忍受,至次日晨加重,并出现左腰背放射性痛,进食后加重。遂急送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资料不详),腹痛不能缓解,故急送我院急诊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极差,近两天未进食水,小便偏少,大便未排,体力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精神差,自主,急性面容,面部无红斑,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无溃疡。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感。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平,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7.9×109/L,N:0.88,L:0.10,Hb:117g/L,Plt:88×109/L;ESR:63mm/h;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8U/L,AST:10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4.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65mmol/L,Mg2+:0.92mmol/L,BUN:18.14mmol/L,Scr:110.40umol/L,UA:470.1umol/L,Glu:12.69mmol/L,HCO32-:18.80mmol/L,AMs:1147.0IU/L。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考虑感染;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局部液体积聚,建议CT检查;腹部平片:肠腔气体积聚,余无明显异常。
(1)根据现病史,请学生学习和思考:①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②该患者上腹痛的病因可能是什么?③上腹痛的诊断思路是什么?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⑤作为急诊内科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哪些治疗?
(2)根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请学习并思考:①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②该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③该病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④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⑤作为住院部接诊医生,如何开出治疗患者的临时医嘱?⑥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案例2:案例1中患者李某入院后的病情汇总如下。
病情发展:患者入院12小时出现神志不清,极度烦躁,胡言乱语;呼吸困难;无尿。体格检查:T:38.5℃,P:140次/分,R:38次/分,BP:13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发绀,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干音、痰鸣音,双肺底有湿音,心率140次/分,律齐。肠鸣音消失,余腹部查体不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8.9×109/L,N:0.89,L:0.10,Hb:117g/L,Plt:68×109/L;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6U/L,AST:11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5.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55mmol/L,Mg2+:0.92mmoL/L,BUN:31.14mmol/L,Scr:340.40umol/L,UA:510.1umol/L,Glu:21.69mmol/L,HCO32-:16.80mmol/L;血气分析:pH:7.31,PaO2:52.1mmHg,PaCO2:28.3mmHg,BE:8.9mmol/L,SaO2:83%。(1)根据上述信息,请学生学习并思考:①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何考虑?②试分析该患者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原因及机制?③目前的诊断?④目前的处理?(2)通过对案例1、2的分析应达到的目标要求:①掌握腹痛的常见原因;②掌握上腹痛的诊断思路;③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④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⑤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6]。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以症状为纲,形成急诊医学的诊断思路;以疾病为重点,掌握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急救技术为关键,掌握常规的急救技能。夯实急危重症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急危重症的诊疗思路、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对急诊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采用“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以症状、疾病、急救技能为核心,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此教学适应现代教学和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医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在处理临床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亮,熊建琼,刘明华.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技术培训[J].中国急诊医学,2005,25(10):744-745.
[2]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3):53-54.
[3]唐子人,李春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病案,2013,14(11):65-67.
[4]王长远,秦俭.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757.
[5]赵威,李俊杰,尹文.EBL联合PBL综合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1):9-13.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第一场所,是疾病种类比较混杂,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的科室,也是危重症患者入院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急诊患者的来诊通常具有难预见性,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样,而且复杂多样,预检分诊是第一关,如果预检不足,或者过度预检,都会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出现拥挤的现象[1-2]。传统的分诊方式主要是按照挂号的先后诊断,新的采用分级诊疗的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进行评估分级,安排就诊的先后次序,保证危重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2月的120名儿科急诊患者,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的120名儿科急诊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方式以挂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诊。观察组患者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分级,将患儿分成五个级别,红、橙、黄、绿、蓝,红色(Ⅰ级)为濒危病人,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呼吸衰竭、休克、惊厥、昏迷、全身过敏反应等,需要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干预措施,就诊地点为抢救室,给予立即安排患儿入室抢救,立即呼叫医师接诊。橙色(Ⅱ级)为危重病人,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到Ⅰ级,或者可能导致严重致残的患者,就诊地点为抢救室,患者五分钟内入抢救室并给予监护,十分钟内安排医生接诊。黄色(Ⅲ级)为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者严重致残的迹象,就诊地点在诊断室,病人在黄区候诊等待,三十分钟内安排进入诊室就诊。绿色(Ⅳ级)为次急症病人,患者有急诊情况,但是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有惊厥病史,同时有发热者优先就诊,持续高热不退(四小时内服用退烧药体温仍然大于39度)需上调一级,就诊地点在诊断室,在绿区候诊等待,1-2小时内安排进入诊室就诊。Ⅲ级和Ⅳ级病人安排到黄色和绿色区,并做好解释与候诊期间的定期反复病情评估,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更改就诊区域与就诊顺序。每班下班前对本班分诊情况统计,记录急诊总数及Ⅰ级,Ⅱ级,Ⅲ级各级人数。蓝色(Ⅴ级)为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者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就诊地点为诊断室,患者在蓝驱候诊等待,需至少等待四小时以上,才能安排进入诊室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对病情的识别、就诊秩序、提供抢救措施等,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进行计数资料间的检验,计量的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当P
2.结果
根据病情轻重分级诊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5%,传统分诊的对照组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急诊分诊诊疗是通过对患者的主诉、以及观察整体状况、呼吸做
功、皮肤循环从而快速进行综合评估并分级,再依据患者级别安排就诊地点和时间,确保能在最短时间里合理安排医疗资源,缩短危重病人的就诊时间,减少部分潜在危重患者因未分流至抢救监护区而引起的医疗风险;而部分不需要抢救监护的患者反而分流至抢救室造成过度处理,医疗资源的浪费。分级诊疗能够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按照病情的轻重有序就诊,使病情危重的患得到优先抢救,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3-4]。本次研究显示,分级诊疗的观察组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
综上所述,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能够为危重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分级就诊将不同级别的病人^别开,使患者能够有序就诊,避免了交叉感染,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得龙, 邱建清, 吕毅,等. 分级诊疗前某市各级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6, 33(3):127-130.
[2]马婷, 马红, 白光英. 急诊科分级诊疗护理的优点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63).
关键词:急诊外科;漏诊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37-01
诊疗规范,知识全面,对来诊的患者可以快速评估,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急诊外科医师必备的基本要求。尤其急诊外科患者区别于其他常规门诊的患者就是一个“急”字,患者初诊时就伴有出血或疼痛难忍等症状,倘若不及时诊疗,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笔者对2003年~2012年10年间我院发生的157例漏诊(missed diagnosi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了造成患者漏诊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漏诊157例,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为3~69岁,平均为45.82岁,患者死亡2例,急腹症72例,创伤83例。因患者自身因素造成漏诊者19例,查体不全者91例,询问现病史不详者47例,未询问既往史者25例,语言理解错误者9例,过分依赖影像检查者17例,医师责任心不强31例。
1.2 漏诊原因
2.1 个别患者因精神疾病、酗酒、无家人陪护、年龄偏小或经济条件等限制,不遵从医嘱配合检查及诊断治疗。有些患者害怕X线辐射或是畏惧疼痛,拒绝搬动检查,或者不提供显性骨折的体征,有些患者怕花钱,故意隐瞒症状及病史。这种现象容易分散医师的注意力,降低警惕性,最终引起漏诊发生。
2.2 造成急诊外科漏诊的主要原因就是医师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差、诊断治疗不规范。由于我院急诊外科医师多为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外系的轮转大夫,其对本专业的疾病会有良好的认识,但对于其他专业的疾病就会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询问病人病史不详细,不询问既往史[2]。其次,检查不规范,流于形式,而规范的查体是作为一个临床医师的基本技能,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急诊外科患者就诊原因无论为急腹症或者创伤,还是心脏疾病首发症状,多为腹痛,此时,有些年轻医师缺乏经验,只对患者描述的疼痛部位进行检查,忽视了疾病的演变过程,故误诊或漏诊,以致延误了患者的诊疗时机,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者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2.3 过分的依赖影像检查也是造成漏诊原因之一,有些患者骨折由于位置关系或者断端无移位等一些因素,不易显示骨折线,导致一些患者定期复查拍片的摄片不规范,尺寸偏小等情况[3]。
2.4 医师的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患者漏诊的主要原因,往往医师在诊断疾病时麻痹大意,忽视了患者的其他复合伤。而复合伤会涉及患者多个脏器和部位,因其损伤区域广,患者伤后引起的创伤反应也比较持久、强烈,也容易使患者体液丢失过多或者失血过多,引发休克等,有较高的致死率。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应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完全依靠想当然的主观臆断,临床诊断时,需认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检查,将不合理的假想剔除,进而接近患者疾病的本质,防范误诊、漏诊的发生。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对医师进行急诊外科基础知识的培训,不断的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治疗水平。合格的急诊外科医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外科的两个基本功:一为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即(局部)麻醉、手术切开、止血、打结、缝合技术;二为急救基本功,即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人工呼吸等。
3.2 急诊外科医师要明确对患者的诊疗思路,应该掌握四点原则、两个观念及四个主要步骤。
3.2.1 四点原则:一为要有轻重缓急原则;二为要有分清主次原则;三为尽早明确诊断原则;四为要有全局原则。
3.2.2 两个观念:一为患者的整体观念;二为患者病情的变化发展观念。
3.2.3 四个主要步骤即一看二问三查四治疗。一看患者状态:①患者进入诊室方式(自己捂伤口、别人扶进来或昏迷被抬进来);②患者情绪(平静、紧张、大呼小叫等);③通过以上两点医师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决定患者诊治去向(检查室、诊室、换药室、手术室、抢救室、)。问、查、治疗三项同时进行,急诊医师应该按照“CRASHPLAN”(C=Cardiac心脏,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部 ,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leries动脉,N=Nerver神经)[4]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时的用药,完整的保存医疗资料,若有医疗事故发生,可提供有利证据。
4 总结
漏诊是指初、再次检查,复苏室和手术室初始检查、探查而遗漏的所有创伤。漏诊的发生会进一步的延误患者的救治时机,从而加重患者病情,重者导致死亡。因此,急诊外科医师在日常医院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以及对非专业的疾病知识要有一定了解,能迅速并且准确的做出诊断与治疗,而在诊疗或者急救过程医师应该采取诊断、观察、抢救三者同时进行[5],若条件允许也应反复进行评估检查,降低患者漏诊的发生率,提高急诊外科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参考文献:
[1] Janjua KJ,Sugrue M,Deane SA.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early missed diagnosis and the role of tertiary trauma survey[J].J Trauma,1998,44(6):1000.
[2] 胡 博,吉训明,费晓璐,等.北京某医院2007-2008年急诊患者就诊及付费行为模式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07):108~110.
[3] Teixeira PG,Inaba K,Haijizacharia P,et al.Preventable or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mortality at a mature trauma center[J].Jtrauma,2007,63(6:1338~1346.
我进修的单位是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诊疗护理流程; 时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85-02
Evidence-based Nursing Application in Optimizing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dur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IU Gui-rong,CHEN Mei,YANG Ku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4):85-86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pplication in optimizing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dur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We draw-out 219 patients who suff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at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as our research object.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er group(n=117) and the control group(n=102).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cess,and the observer group was set up emergency team,24 hours on duty,after the patients entering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immediately notified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to treat the patients together.The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dications were taken into intervention operating room directly,and been taken to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when finish the operation.Result:The time that patients were being delivered to th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in the observer group was (25±4)min,it was shortened than (46±10)min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u=19.3306,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procedures; Time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Yulin No.2 People’s Hospital,Yulin 537000,China
沈某,女,45岁。2009年6月8日18:00,因半小时前晕厥1次,到某二级A医院就诊。急诊病历记载:患者半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神志不清,5分钟后自行清醒,伴大小便失禁,无双眼上翻,无口吐白沫和四肢抽搐。否认药敏史,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诊断“晕厥待查,上消化道出血?”给予血常规检查、心电监护,患者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对症治疗。9日凌晨1:00,患者诉饥饿,医师嘱服用牛奶。晨3:00,患者主诉胸口疼痛,5:00,患者突然出现呕血,从口鼻喷出,患者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医师立即予以侧卧并吸引口、鼻分泌物,行气管插管,吸引气道内容物,见大量血块堵塞气道。10:00,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鉴定结论
①患者有晕厥、胸闷、胸痛等表现,医方未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嘱患者进食,存在医疗过失。②患者的死亡系上消化道大出血,血块堵塞气道窒息所致。医方的上述过失未能为抢救治疗创造条件,与患者的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③患者自身病情严重,因未行尸体解剖,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不明,不排除与食道异物损伤大血管或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等有关。
本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
律师点评
《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条款中“诊疗义务”是理解和掌握该条文的核心。
通过这起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医疗行为的特点是以履行义务为主,即以确保过程、程序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为主,即使有了最高级的设备,采用了最新技术,有些疾病仍无法治愈。所以,医疗行为应确保诊治的正确和规范。医疗行为要履行的诊疗义务有:
注意义务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诊疗水平应与医院相当
该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检查等表现,并未引起A医院医生足够重视。首诊既然考虑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就应做相关检查来验证或进行鉴别诊断,以此来分析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在急诊环节,A医院医生应当采用多种临床方案,包括隐血试验、胃镜、CT、禁食等,来进行规范诊治。但是,遗憾的是,A医院医生采用的方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注意义务2
动态追踪病情
捕捉稍纵即逝的临床信息
从18:00患者入急诊,到次日1:00、3:00,患者主诉均有不同。作为医生,应捕捉这稍纵即逝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而,A医院医生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并一错再错,在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嘱其进食。所以,增强临床医务人员的动态观、整体观非常必要。
注意义务3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让患者了解病情并配合治疗
很多规章制度和法律都规定了医方有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的义务,这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医患沟通。毋庸回避的是,如果要求临床医务人员不间断、不分主次地和患方进行沟通是不现实的。所以,医患沟通必须把握尺度和标准。从本案来说,当患者的病情超出一般程度,也就是曾经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晕厥,可能有生命危险――大出血致死,病情随时有恶化可能,检查治疗需要有特殊方式等情况的时候,医生必须和患方密切沟通,进行告知,以使患方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疗。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医生自我保护的需要。但在本案中,A医院医生没有任何沟通和告知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定义务,也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良机。
注意义务4
方法:以某院儿科急诊室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惊厥患儿194例为研究对象,调取计算机病例资料,结合诊断记录,对并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194例患儿伴有发热147例,病因以颅脑病变、热性惊厥为主;不伴发热47例,以癫痫、中毒为主。
结论:惊厥病因因年龄分布其特点各有不同,新生儿主要病因为窒息,婴幼儿主要病因为颅脑病变、感染、癫痫、脑发育异常,3岁以上者病因以颅脑损伤、中毒、癫痫以及其它系统疾病引发的热性惊厥为主。
关键词:儿科急诊惊厥病因分析颅内感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6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18-02
惊厥俗称抽风、抽经、抽搐,是儿科常见急症,表现为阵发性肢体、面部肌肉抽动、眼皮上翻、眼角扯动,发病时多神志不清,或伴有口吐白沫、呼吸暂停,频繁发作或持续发作可危急生命,产生后遗症的几率较大,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本次研究就小儿急诊惊厥的病因进行探究,为诊疗提供借鉴。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某院儿科急诊室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惊厥患儿194例,其中男117例,女69例;年龄分布:新生儿(
1.2方法。利用医院病例管理计算机系统,在取得患儿家属同意的基础上,调取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案例中问询内容包括病因推断、诱因、出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家族病史、治疗史、既往病史等。可选择性进行脑脊液、头颅影像、心脑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检验,对病因进行判断。
2结果
2.1资料分析。患儿主要症状:伴有发热147例,高热38.5℃以上37例;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咽喉痛者89例;消化道异常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腹胀者10例;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者9例;泌尿系统症状如尿痛、尿频、尿血者1例。
发作情况:发作前即伴有意识障碍者2例;癫痫13例;持续惊厥者10例;发作持续时间从0.9min至3.9h不等。
检查情况:神经系统病症阳性者59例;血常规检查异常者97例,其中显著增多50例,细菌培养后细菌阳性者8例;对疑似神经感染者如头痛、呕吐者29例进行脑脊液检查,异常者14例;头颅检查10例异常,颅内出血者3例,出现颅内钙化病灶2例。
2.2病因分析。新生儿(
2.3治疗与转归。194例患儿,其中106例进行急诊观察87例治愈,其余又转收入院治疗。治疗以抑制惊厥发作为主要目的,在充分确诊明确病因的基础上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对危重者行ICU救护,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抑制并发症发生;对于发热者给予降温措施,采取药物或物理治疗降温;对脑部病变颅压过高者,给予降压措施,多选用甘露醇;对感染患儿,给予抗感染治疗;对发育不良者,给予补钙治疗[2]。平均治疗时间(3.6±2.51)天,痊愈166例,好转27例,死亡1例为新生儿窘迫合并颅内感染;出院后复发18例,其中1例死亡。
3讨论
对婴幼儿来说,因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健全,分析鉴别与抑制功能不强,神经纤维外包裹层发育不完全,绝缘性和保护作用差,受激反应后易串线,又因免疫功能较差,发生感染、中毒的几率较高,诱发因素较多,总而言之婴幼儿引发惊厥的因素较多,成为惊厥的高发人群[3]。
本次研究儿科急诊惊厥主要病因主要为热性惊厥、脑部病变、中毒、癫痫,有关学者研究认热性惊厥、脑部病变、癫痫是引起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对婴幼儿来说热性惊厥、感染等脑部病变是惊厥的主要原因,病例中脑部发育不健全引起的惊厥也集中在此年龄段,研究中热性惊厥占60.45%,略高于有关学者统计的30%至50%。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来说,其免疫功能不断完善,身体各项机能已经有很大的提高,热性惊厥、颅内血肿、头颅损伤、中毒等成为治病的主要原因。
引起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为颅内病症以及颅外感染造成的发热引发热性惊厥或累及神经系统引发惊厥,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致热的病因较多,既可以是颅内感染,也可以是颅外感染,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病症引起的功能紊乱,研究中发热147例占75.77%,致热的原因涵盖感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以说致热与其它病因有相互促进作用,因此治疗惊厥主要任务便包括降温[4]。此外中毒也是引起小儿惊厥的重要原因,小儿自控能力不强,好奇心较强烈,又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中毒的几率较大,中毒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影响脑部功能,引起惊厥[5],本次研究因中毒惊厥者20例占10.31%比例较高。
综上所述,小儿惊厥病因复杂,在诊断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症状、病情进行初步的推断,进行相关检查,确定病因,对症治疗,控制惊厥,针对病危患儿应以保障患儿生命安全为目的,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0-402
[2]吴琼.王华.儿科急诊惊厥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4(27):308-309
[3]陈书平,李艳平.儿科急诊惊厥病因分析[J].临床医学,2013,26(15):2062-2063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2013年11—12月中国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和2013年7—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科两家单位的道路交通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纳入标准为:≥18周岁的道路交通伤患者,包括涉及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工程车等交通事故患者。
1.2调查方法与内容双方合作设计《MVCSurveyQuestionare》(中英文版),供两家单位开展问卷调查。选取急诊医学科医生或研究助理作为调查员,采用标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的方式及交通工具、是否系戴安全带或安全帽、车速、救护车上紧急处理情况、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情况、会诊情况、转归等。
1.3质量控制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大,基本保证了研究时段内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入组的连续性,减少了抽样误差。在调查问题设计方面,由中美双方急诊医学专家充分研讨,最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调查项目,并明确定义每项调查内容,确保双方理解一致,在答案选项设计上重视封闭性。英文版的调查问卷由美方专家根据共同研讨结果直接设计制定,避免了由中方翻译而导致的理解误差。同时,双方对调查员进行了标准化的调查方法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强调调查员运用口语化的方式向患者进行解释,并要求调查员能够识别被调查者的礼貌偏误和迎合偏误。数据录入前核查遗漏或逻辑错误等问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合格问卷399份,有效率为93.9%,其中中国有效问卷155份,美国244份。中国调查对象中男97例,女58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2.0±5.2)岁。美国调查对象中男143例,女101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33.0±5.8)岁。
2.2调查指标比较到达急诊医学科的方式:美国道路交通伤患者救护车使用率高于中国,自备车使用率低于中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交通工具:两国摩托车、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自行车、电动车、行人交通事故发生率低于中国,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率高于中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损伤类型:两国道路交通伤患者腹部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颅脑、皮肤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中国,胸部损伤、骨折发生率高于中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影像学检查:美国道路交通伤患者X线、CT检查率均高于中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两国住院率、病死率、救治成功出院率、入住ICU比例、急诊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道路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本研究发现,道路交通伤发生后,80.3%的美国患者选择救护车,而只有56.8%的中国患者选择救护车,而中国42.6%的患者选择自备车,美国仅有6.2%的患者选择自备车。可能主要与美国完善的创伤急救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的各级创伤中心设置以及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险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有关。而在中国,由于院前急救点分布不够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患者支付能力有限、部分居民尚未充分认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的作用,患者及家属往往根据受伤患者当时情况选择自备车等其他交通工具转送患者到医院。而对于严重创伤或者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患者,居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到现场采取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紧急处置,并选择救护车来转运患者。两国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中国道路交通伤患者颅脑损伤发生率(27.1%)明显高于美国(11.1%)。这可能与美国发生道路交通伤患者大部分发生于汽车内(62.7%),而中国只有14.2%的道路交通伤患者发生于汽车内,而电动车患者、摩托车患者和行人均占较高的比例,分别为32.9%、20.0%和16.8%。因此大部分受伤患者暴露于车外而得不到保护,导致颅脑损伤发生率较高。该现象不仅说明基于目前中国社会和经济现况,驾乘汽车比例尚不如美国高,同时也表明在中国,骑电动车、摩托车、甚至行人的道路安全问题堪忧。因此,对中国骑电动车、摩托车及行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佩戴安全帽比例,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美国,胸部损伤和肢体骨折的比例较高,分析胸部损伤比例高可能与美国较高的驾驶汽车患者比例所导致的方向盘相关性胸部损伤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每位汽车驾驶员开展系安全带预防胸部损伤知识的普及与培训。
本研究同时发现,美国道路交通伤患者影像学检查率明显高于中国,包括CT和普通X线检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伤情特点,中国组数据中小的软组织损伤患者占第二位比例(25.8%),部分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但中国组数据中仍有较多量的颅脑创伤和骨折患者(27.1%和23.9%,分别占第一位和第三位),同时美国组数据中软组织裂伤病例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5.6%,占第三位),因此仅从疾病谱的差异尚不足以解释该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更重要的是由两国急诊医务人员的诊治思维与习惯的差异引起,美国急诊医务人员可能更多的从诊治常规和标准程序出发,对所有创伤患者给予标准检查与处置,这势必会导致较高的影像学检查率,但优点是诊治标准化和规范化,能根据ATLS的要求,对患者伤情进行客观地动态评估,尤其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全身CT扫描对早期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而中国急诊医务人员在诊治道路交通伤患者时,在采用客观思维分析判断患者伤情的同时,有时会应用经验思维来评估病情,尤其对于轻症创伤患者,通过简单评估遂做出伤情判断和处置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像学检查的比例。然而对严重创伤患者实行全身CT扫描而导致患者过多放射线暴露等弊端也是当前学术争论的热点。
因此过分强调影像学检查或过分强调根据经验决策诊疗计划都有失片面。希望下一步继续对美国阴性影像学检查率情况及中国误诊率、漏诊率与影像学检查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一个合理的影像学检查率参考。近年来,循证医学(EBM)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知识指导医疗实践,不仅仅是经验医学的延伸,也是对经验医学的超越,是医学模式质的飞跃。在道路交通伤患者处置中,应用EBM的思维与方法,能规范诊疗行为,充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目前在ATLS实施中,已有较多医院开始使用Checklist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做到标准化与同质化。但患者均有其个体特异性,其受伤机制、疾病史、伤情和具体经济条件等情况均不同,因此临床医师根据自己的创伤救治经验进行诊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仅凭经验进行道路交通伤的诊疗具有漏诊、误诊及延误治疗的风险。然而,中国医务人员在诊治患者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患者的保险情况、经济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及配合程度等其他非医疗因素,最终决定患者的诊疗方案,虽然中国医生运用了ATLSProtocol,但非标准ATLS诊疗程序,可能删减了部分检查、检验等程序,这些个体化的“改良ATLS诊疗程序”可能是导致影像学检查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改良的ATLS诊疗程序确实能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患者诊治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让部分患者受益。但该现象是否会导致整体误诊率、漏诊率的升高和诊治成功率的降低,由于本研究未设计该方面的调查项目,目前不得而知,但数据分析显示两国患者在住院率、入住ICU比例、病死率、急诊手术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未来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改良的ATLS诊疗程序”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被“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