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高中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有生活中的压力,也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在思想与情感上走进死胡同。这不仅使他们无法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与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直面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保障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怀着爱心帮助学生疏导思想和解决困惑,以此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精心搜集素材,让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当广泛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与思想情感状况,尤其是要精心搜集本校、本地区高中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自身的思想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的触动作用和引领效应。笔者在开展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时,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搜集本校高一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从小处入手进行疏导与化解,将心理健康的防线与环节前置,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如部分学生从以前初中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到现在的高中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不再具有优势,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如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将会逐步演变为自卑、自闭等消极情感。笔者在教学疏导中以“新起点、新标准、新征程、新希望”为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一级的平台上,不再是以前的竞争层次,而是强者之间的较量,现在每一步的竞争要付出过去若干步的努力,要重新定位自己,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前面的路更需努力向前,让学生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重新定位自己、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现在的学习之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走出了角色调整的困惑期。
二、运用典型案例,让思想疏导更具针对效果
当今的一代高中生,更多的是生活在几代人关心、呵护的“蜜罐”之中,较少经历生活的风雨与社会的历练,一旦出现挫折,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高中生跳楼、离家出走等案例,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社会典型案例入手,以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这样的疏导效果更为明显。例如笔者选取了本市一位高中生因为成绩下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的惨剧,引导学生在惋惜青春早逝的同时,细致地分析这个悲剧中的主人公思想与心理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其“人生观念偏激、缺乏耐挫能力、不能正视自己的挫折、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得出了高中生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经常调节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结论。这样的思想疏导过程,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教育分析更深刻,对学生的警示、告诫作用也更为显著。
三、开展讨论交流,让正确理念成为学生共识
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事物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是广大教师以及家长应当关注的方面,较为典型的莫过于和老师、家长的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问太多,自己缺乏自由与独立,也有的将家长、老师的关心认为是婆婆妈妈,不领情,甚至还会在言语和行动上采取对抗方式。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课内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认识老师与家长关心、关爱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消除逆反、对抗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表现,如认为“家长与老师的管理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和社会上流行的内容出现差距,是老古董”等等。笔者引导学生逐一进行深刻分析:老师与家长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学生和社会不良青年接触,将来会怎样(学生交流之后穿插播放青少年犯罪忏悔纪录片,听取案犯声泪俱下的忏悔)?社会上流行的都是正确、正面和有益的么(此处播放房祖名等星二代涉毒新闻)?在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也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对于存在差异的观点则引导进行辩论,辅之以影音资料补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交流、辩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关心认识更为深刻,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面对,这对于缓解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增进了家庭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提高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高中生
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无疑将有助于个体在未来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机会。在人生的成长中,高中阶段是较为特殊的,该时期的学生升学的压力较大、学习较为紧张,并且有着叛逆的心理,学生精神上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在学习上出现了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生活上表现为自我约束不强、心理承受弱等。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说是接触高中生时间比较多的,那么如何在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之路。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优势分析
在高中阶段班级的大部分事物都由班主任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和时间是较多的,所以其在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先天的优势。
1.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在班级群体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班主任通过观察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焦虑组织一些活动,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针对性的、速度较快的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另外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别学生作用并不大,而班主任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待某个没有恒心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其没有学习恒心的原因,以班主任的权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弱点。
2.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及时性: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高中生心理需求上有自己的特有性,作为班主任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较为繁重,并且情绪焦躁,都喜欢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之后能够更为实际的、切中要害的去解决,这就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方案设计
(一)整合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其必须要具有全体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班主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遗漏任何的受众对象。特别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会表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心理状况方面的关注。
2.差异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性格、经历等都不同,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等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保密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候避免不了的会触及到学生的隐私,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保密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隐私,同时班主任只有做好保密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更放心的将心理的想法吐露,也更利于其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整合目标。
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心育校园。
(三)整合过程。
依据高中教学实际,并且遵循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t,整合将从当前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为起点,针对班主任开展循环的整合模式,从而实现整合的不断完善,整合效果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整合实践。
1.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班主任实际上是校园中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心理自卑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制定出心理疏导的方案,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其在展示的时候将唤回自信,从而体验成功和快乐。
2.心身共育的心理疏导方式: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抽出身来,在活动中体验如何去调控自身的情绪、如何更好的承受挫折,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有效的干预学生的心理构建,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更多的心理体验,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转化为自身的心理素质。
3.爱要分明,护要适度。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找他谈心,要让他走出思想误区。引导他明白: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没有了爱,但他们对你的爱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爷爷奶奶疼爱你才依着你,不等于你的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老师、同学爱护你,但不等于说你有错我们还“包容”你。还可以利用一些恰当的机会,对其进行挫折适应能力的教育,引导他学会正确认识和接纳父母亲的行为,理解父母,适时调整心态,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另外,还要和家长常联系,请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因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这一点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多关心爱护孩子,这样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大大减少。对于孩子的祖辈人,要让他们明白正确疼爱孙子、孙女的方式方法,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只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多让孩子和同龄人相处,对孩子的保护要适度,因为他们迟早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她)们的人生路本就不平坦,我们的爱护更要适度,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勇敢地面对。
总结: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末期,同时在加上学业压力大等问题,使得高中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单纯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最为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把握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疏导教育
高中生心理发展速相对缓慢,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不和谐、不平衡,使得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
1.1 坚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工作是学生养成良好心态的有力支撑。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要寓教于乐地帮他们扩展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下发现自我心理盲区、误区和心理行为偏颇。让心理健康知识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审视自我心理行为。
1.2 调动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高中生辨别真伪能力不强,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易出现毫无根据的争论,看问题易掺杂感彩,固执任性等,与人相处会出现过度争执和心理诱因现象,易导致身心受创,触发心理反常。教育者应消除其抵触情绪、矫正其急躁性情和做事草率甚至不虑后果的心理行为反应。
有时他们放纵自己,我行我素,教育者要把握他们放纵行为的思想心理误区、症结,循循善诱,晓以利弊,并结合身边典型例子进行心理调试,心理教育咨询,心理沟通等,使其能联系自身,对自我心理行为有所觉察,能配合家长、老师等身边人认识放纵自我的心理危险,改变自己的心理放纵表现。
1.3 改变心理偏差行为
掌握高中生心理的一般特征,教育者首先应认同他们在青春期心理发育存在的脆弱、矛盾与偏差;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具体表现的心理倾向、心理问题做好咨询、分析和帮教,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行为存在的较普遍性,降低他们因心理烦恼而产生的不良行为, 调动他们向青春期心理偏差挑战,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化解心理矛盾,改变心理偏颇导致的行为异化事态。
1.4 促进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当前高中生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培养其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正确评价。增强高中生的承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1.5 完善人格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规范,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的正确性,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言行准则。
2.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践行策略
2.1 合力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教育者自身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潜意识地在育人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学校应注重将学生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学校整体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行为中享受快乐。
2.2 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科教师应探求有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方式方法、渠道,走进学生心理表现实际,采用课件拓展、师生讲心理问题故事、问卷调研分析、个体咨询等多种可行的施教途径,拉近师生距离,友好地交流,使他们愿意反映自我心理困惑和纠结的心声。
班级要进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多让学生组织"说说心理话"的畅说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级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也是班级管理走进学生的育人举措。班主任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制订计划,合理用时,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教育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娱乐,以健康的心理交往,能共享成功的快乐。
年级可以组织"家校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可以统一下发"学生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掌握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教育侧重,把好序列心理健康教育关。
德育处应重视对典型违纪生的心理分析鉴定,把握事态实质,做好对严重违纪生的妥善教育工作。
从九月开学到现在,学生基本改掉了假期综合症,不再那么懒散,大部分学生都已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再加上经过入学测试,月考,周测各种考试,面对自己飘忽不定的成绩,学生们开始焦虑。虽说一直在强调“双减”,可事实上高中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承受父母和社会等附加的升学压力,心理负担明显加重。由于高中生的性格还处于形成期,面对超负荷的心理压力,高中生极易出现心理疾病。故对高中生实施有效疏导,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通过添加适当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发达的自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消极的情绪,加上高中生特殊的心理历程,使得高中生的价值观会出现偏差。纵观古今,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人才。教书和育人紧密相关。因此,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学课程,培养高中生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取向及价值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教育方式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效果不明显,而采取幽默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不但能通过风趣的语言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能博得学生欢笑,舒缓其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率,促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而幽默也分很多种,比如社会性幽默、自励性幽默、敌对性幽默和回弹性幽默这四种。其中社会性幽默是指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运用的幽默,其主要作用为活跃气氛、促进交流、维系融洽的交际关系;自励性幽默指的是当人们处于比较尴尬的场景下,进行自我嘲讽和自我赞美等,以改变自己被动的场面,掌握主动发言权;敌对性幽默是指充分利用某个人的缺陷或过错,活跃气氛且打破尴尬的场面,消除在场人员的负面情绪,调动主动性;回弹性幽默指的是利用富有智慧的笑话或故事等,嘲讽他人,而缓解自己所处的尴尬场景。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充分利用以上几个幽默技巧,让学生学会通过幽默的言行,缓解自身的压力或者尴尬场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观。
我是采用举例子的方式,拿自己说事,当我在高中的时候,考试考的不理想的时候,是怎样采取自励性的幽默的语言,化解此种状态下的各种情绪的。制造契机为学生设计尴尬的场景,让其也通过幽默方式,缓解自身压力和尴尬心态。也会用把学生做为讲解单词短语造句子的“主语”来提高课堂效率及课堂参与度。
2010年11月1日,安徽省泗县汴光花园小区一名中年妇女被人杀死在家中并被抛尸楼下,凶手竟是她的儿子勤勤(化名)。这名少年痛下毒手的原因,则仅仅是母亲又一次把自己从迷恋的网络世界中拉开;2011年10月,某高中两名学生因姓名谐音开玩笑,引起一名学生持刀向另一名学生连捅数十刀,导致这名学生当场死亡。这一幕幕的悲剧无不在提醒我们,部分高中生心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高中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学习类的心理健康问题
(1)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经常导致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性格多疑、敏感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高中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讨厌学习。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
2.人际交往类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高中生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和睦良好的家庭环境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长期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家庭的不完整也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或父母离异,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和极度的内心矛盾冲突。
3.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高中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高中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
1.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高中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高中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设立心理服务室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高中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高中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以专门的方法和理论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的教育,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冲突,使受教育者得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人格的成熟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它们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现总结如下。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理论基础不一样,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路论基础也有所不一样,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而德育工作则是以理论为基础,其次,两者的评价标准和目的不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以社会共同的品德、行为标准为参照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是否健康、是否积极来作为参考标准,再次,两者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同,心理教育强调宣泄与疏导,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德育工作则强调教育和灌输,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强制性,最后,两者的工作人员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求更加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并取得一定的资格方能胜任。
2、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两者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有具有一定的联系,矛盾统一,相辅相成,首先,两者都要面对学生这一受教育的群体,其次,两者都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即培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育者都是朝着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最后,两者遵循共同的规律,如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重视学生自我意见的表达,尊重人格,维护人权等。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更需要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只有内心够强大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内心懦弱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德育教育的现状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由于两者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德育教育强调教育和灌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讨厌这种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但是心理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体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弥补了德育教育的不足,扩宽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渠道,也是德育教育发展现状的需要。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
1、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负着教育学生、培养全面人才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队伍,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并对教师队伍进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2、加强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课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开设一些心理学的课程,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应对方法等,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3、建立高中生心理档案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高中生心理档案,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展普遍存在于高中生中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
4、建立心理辅导站,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在开设校医室的同时开设心理辅导站,由专业心理辅导员针对在校高中生各个时期的思想特点、生理特点 和心理特点,为学生们提供个别辅导,进行心理疏导,但是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鉴于有部分学生对心理问题会比较害羞,学校也可以开设咨询专线或心理咨询信箱,由心理辅导员耐心解答,帮助高中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5、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家访、电话互访、年级的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并就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全面的掌握,也使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动向,教师和家长积极配合进行各种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只有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够使两者优势互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关心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3(5):65.
关键词: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高中生 心理健康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63-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研究者及时去了解更新最新的研究结果。为当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为此,本文试图以江西省2331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测试资料,对全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与比较,并做了相应的分析,以为当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指导。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人群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江西省行政区划的11个地区分别取样,每所中学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共计3000名学生接受本次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2331份,其中男生1142人,占总人数49%;女生1189人,占总人数51%。高一年级共785人,占总人数33.7%;高二年级908人,占总人数39.7%;高三年级638,占总人数27.4%,见表1。
1.2 测查工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1.3 实施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使用统一指导语集体施测,采用匿名的方式,问卷当场回收。
1.4 统计处理
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MHT性别、年级各因子得分
2.1.1 高中各年级男女学生MHT各因子得分
2.1.2 高中各年级MHT各因子得分
2.2 MHT各因子性别、年级方差分析
表4年级、性别方差分析表(见文后)
从表4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孤独倾向(P=0.28>0.05)、身体症状因子(P=0.098>0.05)和冲动倾向(P=0.098>0.05)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焦虑(P=0.008
不同年级除了在学习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40.05);孤独倾向(P=0.07>0.05);自责倾向(P=0.127>0.05);过敏倾向(P=0.124>0.05):身体症状(P=0.37>0.05);恐怖倾向(P=0.83>0.05):冲动倾向(P=0.62>0.05))上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多重配对比较发现在学习焦虑因子上高一与高二(P=0.001
除了在冲动倾向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外(P=0.0020.05);对人焦虑(P=0.41>0.05);孤独倾向(P=0.76>0.05):自责倾向(P=0.08>0.05):过敏倾向(P=0.299>0.05);身体症状(P=0.069>0.05);恐怖倾向(P=0.4>0.05))上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2.3 结果分析
方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焦虑在中学生仍是主要问题之一,且这一问题在高二年级的严重程度要甚于其它两个年级。女生的学习焦虑严重程度高于男生。在这也就是说,在当前中学生的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在要尤其关注高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焦虑有效的得到疏导。而对于女生则要比男生更细心与仔细。笔者认为高二学习焦虑问题突出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高二正处于文理科分班的时期,环境的变化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心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学习。
(2)此调查的时间正值是高二学年末,江西省内很多中学为了为高三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在高二期间就开始学习高三的课程。也就是说,高二是整个高中学习任务最重的时期。
(3)高二是男生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身体的巨大变化必须会影响到心理状态。
此外,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的程度均比男生严重。这与许多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如俞静等对福州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在性别比较上,女生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几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里“男尊女卑”的思想虽然已然被解因,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却依然受文化传承的角色期望的影响。其次,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也会对心理上产生影响。此外,由于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大部分女生的学业成绩都有所下降,再加上高中学业的繁重及家长的期盼,因而易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的,甚至冲动的不良情绪。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江西省高中生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高于高一与高三年级,其次为高一,最低的为高三:
(2)江西省高中生女生较之男生问题程度更高,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的程度均比男生严重。
3.2 建议
(1)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不仅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的形成,而且影响其学习成绩及其智力的开发。因此,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聘请有关专家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学生的经验,提高教职员工科学育人水平;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矫治。同时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调查中发现,学习焦虑是目前困扰各类高中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这表明当前高中生主要的心理负担还是自己的学业问题。要消除学习困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肯定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关键词:心理激励 教育 学生 成绩提高
一、高中教学中心理激励教育的作用
心理激励是指通过某种原因和行为激发人产生行为动机的过程,它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在高中教学领域中,心理激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教学方式和目标。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心理激励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正向的推动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保持活力向上的良好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养成学生高尚的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心理激励教育的实施对策
(1)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些偏执、焦虑、人际关系差以及学习压力大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说话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就是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所引起的。其中教师当众采用一些尖刻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批评,那么就会深深的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可能引起学生敌对、情绪不平衡以及抑郁等问题;教师带着一定的偏见心理,学生感到老师明显的不喜欢自己,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适应能力差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再加上如果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没有心理辅导老师,那么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一定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进行提高,注意自己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还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其心理支持和鼓励的语言,从而不但可以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一定的保护,还可以让学生找到一定的自信。并且教师自身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情绪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将心理疏导教育普及,防止不良的学习风气和社会风气影响学生,从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工作[2],学校还要配备必要的心理健康咨询条件,各班级或各年级配备专门心理辅导员,以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2)在各学科教学中可以对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渗透。
高中生这一年龄段,正处于叛逆期,不管是师生之间的相处,还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处,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被归于人际关系差。那么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依照高中生实际心理特点进行,从而对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始终朝着良性方向进行发展。首先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足够重视,对其相关活动进行关注和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靠站;其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逐渐的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实施心理激励教育,这样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还有助于逐渐的提高师生关系的融洽度,教师能够和学生真诚相待,必然有助于提高师生关系的处理[3];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心理激励教育活动,对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健康成长。
(3)学生家庭要对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影响比较大,因此家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中生心理存在的学习压力大、抑郁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差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和家长对于和孩子之间的处理方式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6]。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过分严格要求学生,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们智力的投资越来越大,从而不断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不愿面对父母的高压政策,甚至产生逃避、敌对心理,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台学习的机器,学习压力非常大,从而产生抑郁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并且高中生的心理非常敏感,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4]。因此,家长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重视,常和学生进行交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在高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自身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激励教育,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以提高高中学生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霞. 关于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8): 15-16
[2]王茂利.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25-26.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生物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时,不仅能学到生物基本知识,还能认识到生命现象、了解生物学的特征以及生理健康等。生理健康作为人们身体发展的基础,让高中生物与生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能够保证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健康发展。如今,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内容还无法充分体现出生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不能满足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需要。所以,学校应该贯彻新课程理念,开发高中生物生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进而弥补高中生物课程在生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生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如今,我国已经明确了对高中生生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规定,很多学校都已经建立了咨询室、生理健康辅导活动等心理教育部门。但是,由于高中生日常学习的压力大,特别是高考来临之时,学生在面对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极少有时间参加心理教学活动。由于高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观念理解不深,很少有学生会关注生理健康的有关问题。再者,由于生物生理健康问题有些过于敏感,有很大部分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难表达出自身内心的心声及困惑。所以,学校想要使生理健康教育能够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就必须进行生物生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生理健康教育。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涉及生理健康问题也能降低学生的排斥感,进而充分体现出生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生理健康教育课本课程开发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要将生理健康与高中生物有效融合,生物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既能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基本知识,又能教育好生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并且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应该针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情况进行课程设定,让校本课程开发能够符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想要充分发挥好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内容,教师必须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理现状。对于极端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化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扰,只有做到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树立基本的教学目标,对于生理健康课程内容也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中,这节课能够有效将生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正常生物教育中,可以将人类生理现象与同学共同分享。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两性知识比较好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将正确的两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告知如何正确与异往等问题,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早恋现象。另外,生理健康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问题。在生物课堂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身的生理困惑,进而进行教育解答,解除学生的困惑,并正确引导学生,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3.在生物教学中寻找生理健康教育问题
生物不仅涉及生理健康问题,而且也涉及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将生理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日常生物教学中,要更深入地挖掘生物知识中的生理问题及心理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走进细胞》一课中,当讲授到人的生殖与发育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通过生物生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摆正学生对生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心理能够健康发展,避免学生心理扭曲现象,正确看待两性关系。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营造课堂和谐气氛
生理健康不仅仅是两性问题,同样也包括身体健康问题。在一些不够敏感的生理健康问题上,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授《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时,在讲授细胞组成以及一些有机物、糖、脂之外,可以让学生通过日常饮食来构建食物搭配,教师可以讲授如何正确饮食让身体发育更加健康,通过学生的日常饮食给予饮食建议,让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都能够健康发展。并且在课堂教育中营造和谐气氛,让生物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进行得更加自然,特别是对于敏感话题,通过活跃课堂气氛能有效避免学生哑口无言的现象发生。
由于我国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高中教育中,教师很难提及关于生理健康的课题,更别说生理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生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生物生理健康驾驭校本开发也成为一种趋势。在日常生物教育中,教师要摆正教书育人的观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勇于面对生理健康问题,并且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