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第1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一、引言

财务问题对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更是影响到农村建设成效的关键点之一。随着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他们更加渴望建立起一种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真正为群众服务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必须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正视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方能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地区特征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主要有三种常见模式,即村账村管,村账镇(乡)管,村会计委托,本文着重以村账镇管为例展开阐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部分农村自行管理账务时会计业务水平较低,造成了一系列财务问题,故改由镇专职会计负责各村账务。各村只需将负责人签字后的开支票据等定期交与镇会计进行审核,并由镇财务对所辖各村财务进行统一公示,以供群众监督。村账镇管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更好地将民主监督融入到财务管理之中。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透明度较差

多年来我国虽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但透明度问题仍旧是目前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以村账村管模式尤为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兼具盈利性与服务性的群众组织,其财务账目的管理会计通常会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指派人员担任。当牵扯到金钱利益时,部分会计甚至村委会便会出现仅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不良现象,不能够完全真实的把财务收支呈现给群众监督,而是出现不公开甚至造假账等现象,严重降低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2.村民监督权力落实不足

无论是目前常见的何种财务管理模式,村民监督权力落实不足均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地区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缺乏健全的财务公示平台,导致村民无法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信息,无法行驶监督权力。此外,部分村民监督意识不强,不愿或不知主动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进行了解、监督。

3.“村账镇管”财务信息不对称,实时监督缺乏

实行“村账镇管”后,会计对于各村集体的核算职能得到强化,但仍不能保证镇财务管理所呈现的财务情况与村实情完全一致。乡镇会计要同时负责辖区多个村的集体经济财务,信息处理工作量较大,且无法做到对每个村具体实情十分了解。加之各村财务与乡镇之间总存在复杂的关联,而实时监督执行较差,故难免导致镇、村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4.委托协约中权责关系不明确

“村账镇管”属于各村将财务委托于镇专职会计进行核对处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委托之前需签订相应委托协约。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协约签署流于形式,具体细节不甚明确,故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出现权责关系不明确的现象。该现象将导致各级责任人之间互相推诿责任,降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改进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体制,促进财务管理有法可依

法律是国家事务管理的先行,法制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便会趋于混乱。因此,尽快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制,是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开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仍需要各地依据法律、结合当地实情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例如化念镇推行了适用于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办法,只有不断地优化制度、完善制度,方能确保财务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2.优化财务控制流程,确保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科学完善的财务控制流程能够避免信息处理量过大时出现的财务混乱现象,依流程办事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财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这便要求乡镇会计人员依据各乡镇实际、在总结长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财务控制流程,并且落实责任到人,具体任务指定具体人员承担。同时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及业务考核制度,加强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务处理与管理,从而避免部分职能工作人员之间推诿责任、责任心差、消极怠工等现象。

3.明确委托权责关系,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

一方面,在确认委托关系时,需避免旧有的“形式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每条委托细则,并进行必要的条目增减,将能够预想到的权责细节全部落到实处。再结合以严格的责任到人制度及业务考核,确保权责关系明确且落到实处。其次,在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必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各村账务需定期制作电子、纸质公开单,一方面以展板形式张贴于固定公示区,公示一定时间后回收展板并统一管理;同时,建立起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平台并设专人进行管理,定期使用电子信息平台进行财务公示,且在群众中普及平台使用方法。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化,以供群众监督,在落实群众监督权力的同时也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第2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一、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1、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形式

(1)转包。转包是指土地承包方作为转包方在与发包方继续保持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以向接包方收取转包费为条件,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营的土地流转行为。据统计,我县采取转包形式流转的农村土地面积为9184.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2.2%。

(2)出租。出租是指土地承包方作为出租方在与发包方继续保持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以向承租方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出租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经营的土地流转行为。我县采取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为3637.1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30.7%。

(3)互换。互换是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间为了耕种和经营的需要,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他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而形成流转土地的行为,俗称“地换地”,即在承包期内承包户之间交换承包地的使用权。其特点是:只要在签订流转合同时约定了不涉及土地权属的条款,就可以使两个不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互换土地具有了合法性。目前,我县以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面积为1196.5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0.1%左右。

2、土地流转的基本用途

我县现有土地流转面积中有10117亩用于生产效益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其中,7425亩用于保护地生产,1572亩用于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1120亩用于裸地生产的特种植物、果品和绿化苗木等。

3、转出土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情况

(1)将家庭的承包田部分流转,获得流转收益,剩余部分仍由自己经营种植大田,获得粮食等实物收入,保障全家生活口粮和养殖饲料等;有的还同时从事保护地生产,获取现金收益。这类农户大多数家中无人外出打工或有人在外打工,但家庭其他成员有较强的劳动和经营能力。将承包地部分出租的农户,有的是男劳力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家中老人、妇女在家耕种经营剩余部分的承包田。这类农户收入虽然不高,但收入稳定,风险较小,其收入在人均6000-7000元左右。

(2)将承包地全部流转,获得流转收益作为家庭的补充收入,这类农户主要家庭成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务工收入为务农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职业稳定,并在务工城市中拥有住房或近期准备买房。坤都营子村某村民,本人依靠娴熟的木工技术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外地为项目经理带工,已举家迁出多年,年均收入4-6万元,是单纯务农农户收入的3-5倍。将承包地全部流转给他人的农户有的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家庭成员中有退休职工的,对土地依赖程度较低的半农户,土地流转后对家庭收入保障影响不大,获得的土地流转收益只是起到生活的一种补充作用。这类土地流转户人均收入约7000元以上。

二、推进和指导农村土地流转需注意的问题

(一)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二轮土地延包政策,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在推动和指导农村土地流转中把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作为前提和基础。土地流转的年限不得超过流转土地承包合同的年限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法定的物权属性,是承包方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可借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强迫承包方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要充分尊重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流转。严禁以任何方式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3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22-01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区的全体成员享有共同的劳动果实,通过共同劳动,获取共同的生产资料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许多农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大大提高了收入。r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是确保农民发财致富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保障。因此,高度重视三资管理,可以促进农业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1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主要指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统称为三资管理。三资管理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农村经济建设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摆脱传统的观念,迎合时代的发展[1]。这也就意味着三资管理的价值在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之下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而且各地对于三资管理十分重视,尽管如此,还是会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利益。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很难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不过,在我国许多偏远地区的三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样就会造成三资管理十分混乱。如果管理不完善,就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也难以得到相应的改善。还有一些地区的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可依然不够完善,比如管理呈粗放式,或者干脆不按照制度开展管理,这样就无法保证三资管理走向合理的发展轨道。

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传统的三资管理制度逐渐落后,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问题越来越多,各种管理漏洞接二连三显示出来,三资管理的发展现状十分尴尬。从管理人员角度来看,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样也会造成三资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多。除此之外,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三资管理就会呈现出更加混乱的局面。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监督也呈现出十分疲软的状态,相关数据混乱,这样也会增加三资管理的难度[2]。

1.2 重视度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和传统思维的限制,许多三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思想均十分陈旧,不了解时代的趋势和发展,也不了解相关工作内容,无法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仅仅从事一些十分浅显、简单的工作,认为管理好集体的资产,将相关账目算明白即可,对待工作漫不经心,工作频频出错。由于缺乏专业的态度,不了解三资管理的真正含义,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比如,因土地资源归属权缺乏明确记载,就会引起争端,缔造不和谐的气氛。

2 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

2.1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为了促进三资管理更加规范,实现科学化管理。三资管理的完善,将会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鉴于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制度入手,能够真正约束、监督三资管理。制度要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改善旧思想和旧观念,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清查工作,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彻底检查,不要错过每一个环节,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开展工作。制度的落实有助于明确集体资产的每一次去向,防止公款私用。每一笔交易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了解其用途,并做好相应的账目抽查工作。三资管理涉及到农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建立民主化管理制度,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执行各项规定,使三资管理透明化,公平公正。总之,完善三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规范三资使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提高重视程度

三资管理需要高度重视,这不仅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农村经济是否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的关键在于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三资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了解三资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了解三资管理的深层次含义。只有了解三资管理的真正意义,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共同改善三资管理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三资管理的质量,使其不再拥有尴尬的发展现状[3]。

2.3 加强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飞跃,需要加强三资管理。首先,三资管理关系到农民的利益,是农民发财致富的保障,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三资管理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建设,为农民争取了更多的发言权,使农村经济不断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所带来挑战。再次,加强三资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端,使三资管理透明化,并能够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由此可见,加强三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3 结语

加强三资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由于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管理质量。中国的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正是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的最好时机,抓住这一时机就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由此可见,加强三资管理势在必行。通过改善管理制度,提高觉悟,重视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就能够带动全体农民发财致富,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朱丽. 浅谈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6,07:193.

第4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自从解散以来,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作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其他的承办单位取代,来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正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善之中。这正是当前中央直接对农村居民颁发政策的形势。要想在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资方向以及经济收益等。在考虑时也要注意掌握其带来的利益与风险,有效把握其内部实行模式,使得农村经济展现出一种多元化与多样化共同实现的经济发展常态。在改善期间,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并不能够被看作实行的根本阻碍,应该保证自身对土地私有制与土地产权做到全面的认识,使得农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针对以上几个方面作出详细的介绍与见解,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农村建设

目前,农村社会的发展形势已经从有税费的时代向着无税费的时代转化,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减轻,但是农村的部分运转情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农村集体经济要在保证村民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用品的前提下,提高村民的收入。然而多数村级组织单位都普遍面临着发展水平落后,发展道路匮乏的情形。只有保证了自身的努力,才能够发展集体经济使得劳动力效率提高,从而进一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开展。大量现象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传统发展模式以及现有体制的约束,不能够快速适应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更不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进行,因此,针对这些方面,本文将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形式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与建设现代农业时代要求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被寄予了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合作互利的经济状态。在现代我国经济体系发展的基础下,在市场风险面前,农民的小型生产规模显得十分渺小。在市场各方面的竞争情形下,农民被迫必须要学会合作。主要涵括两种合作,一种是纵向,另一种是横向,这就要求学会要素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理性投资是合作的基础手段与方法。要想实行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还要求村级组织单位的组织形式全面合理且具体有效。主动向着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形式转变,充分利用一切劳动力与资源。要求有效的一部分非农业主体积极加入合作,还需要一些集体组织机构的产生,积极建立一些农场、产业园、基地等农村集体经济机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保证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更好实现。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的方向与风险预算

(一)从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资源管理大致分为六种:人力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供方与合作伙伴管理以及知识技术管理。这六项管理都在资源管理中充当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要想真正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充足,人才素质高尚;基础设施方面要全面且有效,保证各项指标达到合格的预测;环境得体,办公起来舒适方便;财务状况充足;合作方稳定且有信誉;内部知识技术灵活且达标。但是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相对一些风险,比如:人力匮乏、财务缺少、技术落后等。因此,必须要针对性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够保证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从资金管理角度分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金的管理、流动资金的管理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基本资金一般情况下是由国家或者政府财政拨款,因此,使用机构可以无偿性使用。对于大部分补充固定资产损耗的折旧基金,要全部上交于政府,少许用作使用机构的更新改造基金。机构的流动基金应该根据预计的定额,全部由政府财政拨款,但是机构内部实行有偿性的使用。机构的专项资金应该全额交予银行贷款,到期后应全部交还银行。机构内部财务人员对资金进行详细预算与及时的记录,以保证资金到位且合理使用。在此期间,会遇到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风险,应该根据机构发展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分析,确保资金的及时清还与发放,保证机构资金方面到位且合理。

(三)从资产管理角度分析。资产管理通常分为三项:办理定向资产服务,办理集体资产服务以及办理专项资产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必须要保证资产管理的三个方面及时到位,无论任何一项服务有需要时,要及时处理,处理方式要合理得体。根据每一项资产服务的特定合同的具体操作方式、约束要求以及不同条件,为每位客户进行详细的经营运行,保证为客户提供各项基金、证券及金融产品方面的资产管理需求。

(四)从投资方面进行分析。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中,合理的投资也是为机构带来收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投资的定义主要指某种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得到利益,而向其他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的行为。对于农村发展来说也是一项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合理的投资能够为农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盲目的投资只会减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进行。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投资对象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式出现失误的风险,面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首先将自身经济稳定,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求理念进行合理谨慎的资产投放。

(五)从经济收益角度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收益是指某个人或者机构在保证自身的期初财富与期末财富同样富裕时,能够消费的最大限度,其中既包括已经实现的收益与还未实现的收益。经济收益往往指的是期初期末的净资产,农村集体经济要想达到某个巅峰,一定要保证这一净资产达到一个合理充足的数额,使得农村经济不再受到制约,而且能够根据这一角度准确衡量农村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促使农村能够快速找到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的手段与方法。

三、官民合作在共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性

从我国农村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社会上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许多农村面临着劳动力无处使用,发展前途渺茫的现状。面对这种情况,官民之间应该建立合格有效的合作关系,积极设立一些集体机构或组织单位,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也可以互相努力,寻找有前途的发展道路,保证所有村民都能够参与进来,既有效保证了村民的各项权益,为村民的各项服务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变得更加美好。

四、结语

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在如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形下,我国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在资源、资金、资产、投资以及经济方面的计划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导致我国集体经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因此,根据这一现状一定要从根本角度出发,建立和谐的官民合作关系,保证农民充分意识到集体经济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所有较为落后的村级组织单位,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来保证及时满足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的一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洪猛,黄诗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王景新,余勇亮.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广西农村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2

[3]韩松.论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2011,6

[4]高飞.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运行研究———以湖北省田野调查为基础[J].农村经济,2012,1

第5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49

1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其中最关键的是三农问题,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审计工作处理困难

在农村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审计工作属于重要内容。严谨规范的审计工作既可以监督与管理农村的集体财产及经济活动,又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村级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然而,部分村级财务工作人员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在理解与执行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

1.2 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

近年来,农村干部中出现的人心不稳、转岗外流现象逐年增加,使当地的村干部队伍逐渐分散。农村的工作比较琐碎,一直存在面广量大的问题,再加上各方面引起的矛盾,使村干部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十分辛苦;工资待遇偏低,尤其是退职后的生活补助以及养老保险,无法满足村干部的退职后的生活保障,并逐渐成为农村长期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只有15%的村干部办理了相关的保险,仍有85%的村干部在退职后得不到生活保障,这将严重打击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1.3 村集体经济状况参差不齐

农村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是农村集体经济,也是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只有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才能确保投资农村新项目和公共物品的资金。当前,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推行,使集体经济的发展出现良莠不齐,农村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发成立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进而提升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农村则将集体的固定资产变卖 ,这样虽然获得了短期利益,但是,固定资产一旦耗尽,就会切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在今后的新项目发展或添置公共物品时,因为资金的短缺而表现出有心无力,无法继续开展工作。

2 原因分析

2.1 村级财务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

通常村级财务人员主要来自于当地村民,其不仅需要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还需要兼职其他的政府工作,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当地的农民对本地的资源非常熟悉且有经验,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管理,但是,这些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因此,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经常无法保证其公平、公正性。

2.2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

国家虽然非常重视三农,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家政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的扶持政策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相关政策无法落实;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且农民对市场竞争的意识相对较差,导致农民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同时这些变化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使农民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深。

3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科学合理绩效评价制度

坚持实施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制 ,根据村人口、经济和工作大小确定报酬基数 ,并依据完成任务的情况按绩计酬 ,奖优罚劣 ,激励村干部有所作为;完善群众评议干部制度。量化干部考核内容和标准 ,每半年一次组织村民代表 、村民小组长 、党员代表、离职老干部代表等群众从政策水平 、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办事效益、工作建设、团结协作、群众关系、廉洁奉公等8个方面内容对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做实绩进行评议 ,让群众评价干部优劣,决定村干部去留 。

3.2 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素养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紧急任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工作人员的以下几个方面,应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理念水平;培养审计人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要很好的解决,才能使国家得到真正富强、繁荣。但是,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我们继续努力,对今后的发展模式、解决措施仅需探讨,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第6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民主理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也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的大力推行下,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以前“统一经营、集体所有”的格局,在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合理融合的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逐渐衍生出了诸如股份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财务管理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和健全,比如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合理、总账与日记账不分等,甚至有些比较落后的农村连正式意义上的账簿都没有,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村级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农村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比较低,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工作的最新需求,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改革;

再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很多公开的内容都是避重就轻,实质性的财务内容却公开的不够具体,而且很多报表都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制定的,不利于发挥出财务公开的真正作用。

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1.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说明,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必须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与需要,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与账簿,做好规范性的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设置工作,并且相关内容要具体、合理,让一切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工作都能够记录在案,保证财务信息内容的条理清晰、数字真实、有据可循;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村级财务的决算和预算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和问题,所以,村级财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在每年的年初,要积极地召开村民民主大会,对收入的预算和决算工作进行探讨与抉择,尽可能地使其内容更加可靠、详实、实用,继而根据所决定的制度的内容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有需要调整的重大项目,必须再次通过村民表决大会进行决定,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2.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体现,强化农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展的重要活力。其一,要严格财会人员的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对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一经任用就不得随意进行替换和更改,将财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性的说明,如此以来不仅可以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促使相关财务工作的合理发展,而且提高了财会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二,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财会人员属于特殊性的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养,又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政治理念,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借助于法制讲座、专项业务技能培训、专题宣传会议以及学历教育等多种合理的方式,逐步地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其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所带来的各项新挑战和新任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三,要扩大优秀财会人员的队伍,通过考试、面试以及待遇优化等手段,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力。

3.强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的建设

杜绝村级干部的良好手段就是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因此,要结合村级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对民主理财的相关工作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的指导,通过进村宣传、与村民沟通等方式,让村民认识到他们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地强化村民主动参与财务管理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为民主理财工作提供活力;与此同时,乡镇主管部门要逐月的对农村的财务公开工作进行认真的核实与审查,一经发现形式主义的财务公开,要予以严肃的警告,让其尽快改正。除了认真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之外,村级干部也要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公开宣传栏等村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农村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以及最新的财务管理情况等内容曝晒出来,让村民能够对财务管理有着更加清晰的动态性了解,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开和透明性。

三、结束语

农村是人民的生活之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为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催化剂成效。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方式和对策,让财务管理在农村集体经济乃至国家的繁荣等方面发散出更多的光芒。

参考文献:

第7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首先,苏北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农民也得到了更多是收入。其次,苏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也有了新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遇到问题也较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苏北农村“三集中”后村集体经济承担的社会职能过多。在苏北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对农村社会职能承担过多,主要是指村级行政组织承担了许多公共管理职能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开支,导致村级行政组织的办公管理费用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费用支出占据了大部分的村集体经济,许多本应由国家公共财政负担的费用,实际情况往往是由村级集体经济承担了。

(二)苏北农村“三集中”后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苏北农村“三集中”后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前的一些乡镇小企业改制后都成为了民营企业,从而使得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于大量青年外出求学打工都留在了大城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多,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用人才太少,严重阻碍集体经济发展。

(三)苏北农村“三集中”后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发展资源。虽然通过“联产承包”重新赋予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然而,农民并不能以产权主体的身份行使职能,农民集体资产中集体经济所有成员共有的产权关系在制度上没有根本上得到改变。现实中,许多农村社区行政管理层过多干预取代农民集体经济发展职能,乡镇政府、行政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领导者既是国家基层政权的全力执行者,同时也是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权主体当家人,这些人与本管辖区的土地权益都有着直接联系,也有的是间接联系,还有的则根本没有联系,严重的造成农民的产权主体错位。

二、苏北农村“三集中”后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未来

第8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股利分配;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7-0020-06

一、引言

近年来,为数不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佛山南海、东莞虎门、河北保定等,因征地拆迁赔偿而获得的高额分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股利分红有助于巩固现任村委会班子的地位,为他们争取连任,但分红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后续发展、减少投资机会、降低村集体经济未来收益的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以平衡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与村民的现实利益,不仅是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监管机构需要重视的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珠三角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一路高歌,股利分红自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村民对股利分红的期望却是只增不减,这就导致超额分配、举债分红。至2011年初,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全市32个镇区中31个出现超额分配,且收不抵支的村组达329个,占全市557个村组的比例高达59.07%。前广东省省委书记因此提出“村经济靠举债分红,警惕出现东莞的希腊”的观点,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监管机构由此开始控制分红规模,至2012年底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整体才开始出现扭亏为盈的局面,有了积累。为此本文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关键性指标、关键性影响因素,以便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有关股利政策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利政策是否影响投资者决策;二是如果股利政策相关,则如何影响投资者决策。关于股利政策是否相关的理论,除Miller和Modigliani(1961)持股利无关论之外,大多数学者认为股利政策ν蹲收呔霾卟生影响。而在股利政策如何影响投资者决策的研究中,又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发放现金股利具有正面效应。比较典型的是理论和信号理论,认为现金股利能够降低管理层道德风险,减少逆向选择,有效控制上市公司内部人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问题。“在手之鸟”理论也认为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另一种观点则不认可股利发放的正面作用,如Black的“红利之谜”理论认为,现金股利的增加会带来资本利得的减少,最终使得投资者并没有从现金股利中获得真正的收益。同时,剩余股利政策认为股利分配应当建立在保持最佳资本结构、满足企业内部资金需求的基础上。

(二)国内研究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由于治理机制的不完善,股利政策更多体现了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强制性要求,特别是对需要再融资和配股的上市公司。尽管证监会和上交所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以推动和引导上市公司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但仍然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大差距。

国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股利政策:(1)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如汪洁和张燕君[ 1 ]、王傅强[ 2 ];(2)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盈余持续性等因素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如王月溪和孙玲玉[ 3 ]、韦玮和周晓博[ 4 ]、冯慧群和马连福[ 5 ]、高克智等[ 6 ],其中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研究,也有学者从“迎合理论”进行研究,如郑蓉等[ 7 ];(3)针对房地产、保险、高新技术企业等特定行业研究股利政策,如王佩等[ 8 ]、孙之涵和张晨光[ 9 ]、闫华红和孙明菲[ 10 ]。

(三)文献评述

由于国外特别是美国处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其治理机制较为健全,而中国属于弱式资本市场,因此很多理论特别是理论和信号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股利分配政策现状和环境。尤其是随着对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管理层持股数量的增加,现金股利的发放反而不能对管理层起到良好的制约作用。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是针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的,鲜少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国证监会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多次干预导致股利政策具有明显的迎合政策性的倾向,尽管有学者收集长达10年的财务数据,但由于政策的变动性和非一贯性,其得出的结论很难体现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质。

鉴于此,本文拟研究农村集体经济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股利分配政策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施提供依据,为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贡献新的内容。由于2011年以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借债分红、超额分配现象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具有极大的不理性特征,且与其经营状况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与2011年后的股利分红思路具有显著不同,因此基于维持股利分红政策一贯性和制度化的考虑,以2011―2014年农村集体经济数据为样本,使用Logit模型来验证农村集体经济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为数不少的超额分配问题,因此本文在研究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利分配的特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分配政策与上市公司相比,有显著不同。(1)股利分配的主动性。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比例不高,且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为了融资配股等原因被动发放股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分配比例则较高,且往往是主动发放股利,甚至借债发放股利。(2)股利分配方式的单一性。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转股、送股及它们之间的组合等多种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分配表现为单一的现金股利分配。(3)股利分配规模的难衡量性。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高低往往用每股收益或股利支付率来衡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股份制改革并不彻底,导致部分村组无法用每股收益来衡量,且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村组存在集体股和个人股之分,因此很难用每股收益来衡量。

同时由于为数不少的村组存在超额发放股利,即股利发放金额超过盈余的情况,这就出现股利支付率超过1甚至盈余为负、借债发放现金股利的情况,导致股利支付率为负(股利支付率介于0和1之间为正常支付股利,股利支付率大于1或小于0为超额支付股利)。

(二)农村集体经济股利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1.盈利能力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盈利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营收益率上,即经营纯收入与经营总收入之比。由于股利分红支出主要来源于经营纯收入,因此一般来说,农村集体经济的盈利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分配股利。由此建立假设1:经营收益率与股利支付呈正相关。

2.资产规模

一般来说,资产规模往往跟经营水平呈正向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规模是以往经营的累计体现,且资产是获利的主要来源,相应也是股利分配的重要源头。以东莞为例,虎门镇和长安镇的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基本盘踞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的前两名,股利分配力度相应也高于其他镇区。因此建立假设2:资产规模与股利支付呈正相关。

3.公益福利支出

由于各村教育、治安、环卫等公益福利费用大部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因此公益福利支出水平就成为制约股利分配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福利费用往往跟各村的人口、地理范围、教育机构多寡等因素有关,但就各村而言整体差别不大。尽管公益福利支出总额相差不大,但占可供分配收入的比重却相差悬殊。公益福利支出占可供分配收入的比重越小,说明村集体经济的实力越强,越倾向于分配股利。由此建立假设3:公益福利支出比重与股利支付呈负相关。

4.上年股利分配

从农村集体经济监管机构对股利分配的审核方式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的股利分配方案一般是在上年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情况调整确定的,因此,上年股利分红与否成为影响来年股利分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假设4:上年股利分配与股利支付呈正相关。

5.经营总收入增长率

经营总收入的增长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速度的重要体现,是股利分配的重要动力和因素,因此,股利分配与否跟经营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休戚相关。通常限制股利分红无限扩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限制股利分红增长率,如东莞农资办规定各个村组的股利分红增长率不得高于经营总收入增长率,特别是限制个别村出现收不抵支依然借款分红的情况。因此建立假设5:经营总收入增长率与股利支付呈正相P。

6.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风险。通常来说,经营情况较好的村组往往资金充裕,负债水平较低,倾向于分配股利;而收不抵支甚至资不抵债的村组往往负债累累,无现金可分配,除非借债分红。因此建立假设6:资产负债率与股利支付呈负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选取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为556个,基于保密原则的考虑,从中选取21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11―2014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东莞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由于东莞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已实现联网,所有村集体经济已全面采用电算化软件,因此可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本文的数据借助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检验。

(二)变量定义

本文首先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利支付的影响因素,因此因变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支付现金股利(虚拟变量Y):支付现金股利,则Y=1;不支付现金股利,则Y=0。其次,为体现股利分配的合理性,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正常支付股利(虚拟变量Z):正常支付,则Z=1;非正常支付,则Z=0。

自变量的选取为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利支付的多项财务指标:(1)经营收益率,该变量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纯收入与经营总收入的比率,综合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盈利能力;(2)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该变量用于检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关系;(3)公益福利支出占经营纯收入的比重,该变量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益福利支出的负担水平;(4)上年股利支付情况,该变量用于检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支付是否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上年股利支付是否会影响本年度股利支付;(5)经营总收入增长率,该变量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长性,经营总收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股利的源泉和保障;(6)资产负债率,该变量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安全性和偿债能力。

以上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选择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0-1二项选择的离散变量,大部分学者如宋福铁、王傅强、毛志艳等均构建Logit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由于Logit模型本身是判断概率的模型,较符合解决离散变量问题,因此选择多元Logit回归模型。因变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支付现金股利(Y),发放股利时取1,不发放时取0;自变量为经营收益率、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公益福利支出占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上年股利支付情况、经营总收入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建立模型1:

ln(■)=?琢1+■?茁IXI+?孜1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超额发放股利的情况,即现金股利发放额超过盈余,甚至出现盈余为负、借债发放股利的不正常情况,且涉及的村组为数不少,股利的超额发放可能导致模型1不能真正解释发放股利的内在因素,因此,将支付股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为正常支付股利组和非正常支付股利组。为反映正常股利支付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模型2:

ln(■)=?琢2+■?酌IXI+?孜2

其中,因变量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正常支付股利(Y),正常支付时取1,非正常支付时取0;自变量为经营收益率、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公益福利支出占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上年股利支付情况、经营总收入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11―2014年210个村的840个财务数据,将所有样本分为支付现金股利和不支付现金股利两类,其中4年中发放现金股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725,不发放现金股利的为115。两类集体经济组织各变量数值的对比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发放股利的因素中,支付现金股利组的经营收益率、资产总额的均值和中值均显著高于不支付现金股利组,而公益费用占经营纯收入的比重、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和中值均显著低于不支付股利组。这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效率要优于不支付股利的集体经济组织,因而累积了较高的资产规模,其资产的安全性好。同时由于经营纯收入高,公益费用负担小,因而可以发放现金股利,这与预期假设一致。上年股利支付的均值和中值均与本年股利支付情况接近,这说明农村集体经济的股利支付具有连续性的特征,与预期假设一致。但支付现金股利组的经营总收入增长率却低于不支付现金股利组,这与预期假设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支付股利组的经营总收入基数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由于变量之一上年股利支付属于虚拟逻辑变量,由这六个变量组成的样本不可能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这六个变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利支付的影响,即这六个变量与股利支付是否显著相关。由于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对样本分布没有要求,因此选择Mann-Whitney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且除经营收益率外,显著性水平均低于0.01,因此说明这些变量均显著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支付。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

一般认为,相关系数在0.8以上的变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特别是相关系数超过0.9的变量。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5,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这些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模型回归分析

本文建立Logit模型,以股利支付为因变量,所有自变量一次性全部进入方程,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度上显著的变量只有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和上年股利支付,且从检验值Wald即该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程度上看,上年股利支付的贡献程度远高于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而与股利支付显著相关的经营收益率、公益支出占经营纯收入比重、经营总收入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均未能进入模型,说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分配更多地考虑股利支付的连续性,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水平和效益无明显关系。从预测结果上看,准确性高达98.6%,这与表3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存在极大的矛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超额发放股利的问题,即是否因为超额发放也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导致检验结果对上年股利支付的依赖过高。

(五)股利发放正常与否的模型分析

1.股利支付正常与否的对比

从表6对2011―2014年正常发放股利和非正常发放股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数的对比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超额l放股利的情况从整体上来说是比较严重的,高达40%。其中2011年最高,达48%。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研究农村集体经济股利发放与否的影响因素时,进入模型的只有上年股利发放和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但从超额发放股利的趋势上看,呈下降态势,说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机构亦意识到超额发放股利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抑制这种不良倾向。鉴于此,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股利发放的影响因素比股利发放的影响因素更为重要。

2.股利支付正常与否的影响因素模型

以股利支付率为标准,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支付分为正常股利支付和非正常股利支付,建立虚拟变量Z。当股利支付率介于0到1之间时,为正常股利支付,Z为1;当股利支付率小于0或大于1时,为非正常股利支付,Z为0。将六个自变量一次性代入多元Logit回归模型中,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除资产负债率外,其他变量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预期的假设基本一致。变量资产负债率未通过检验,原因可能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整体上来看,负债比率均较低,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表2中可以看出,支付股利组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21.62%,可能对正常股利支付与否并不产生影响。

六、结论

从以上建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现金股利与否的模型及是否正常支付与否的股利模型对比可以看出: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利支付具有典型的连续性特点,而不取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上年股利支付对本年股利支付产生决定性影响,股利支付与否存在极大的不理性特征。这也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有关,村民往往倾向于支付股利;村委会出于取得继任及自身利益等动机的考虑,也赞成股利的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机构出于稳定村组局面的考虑,对发放股利的控制并不严格。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正常支付股利与其经济效益、规模、负担水平和成长性休戚相关。即经营收益率、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公益支出占经营纯收入比重、经营总收入增长率对正常股利支付产生影响,同预期假设一致。但负债水平跟股利支付正常与否并不显著相关,这可能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整体负债水平均较低、没有显著差异有关。

(3)从2011―2014年正常股利支付村组与非正常股利支付村组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机构一直致力于非正常股利支付现象的控制,使得非正常股利支付的村组数量呈减少趋势,避免持续侵蚀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现象发生。尽管如此,非正常支付股利现象仍需引起监管机构的持续重视。

(4)从模型的运用价值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该模型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股利支付的影响因素,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合理制定股利分配方案。同时通过对股利支付内在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股利分配方案的制约机制和评估机制,有效引导股利分配方案的良性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汪洁,张燕君.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232-236.

[2] 王傅强.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生命周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2):74-77.

[3] 王月溪,孙玲玉.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实证研究:基于股权结构视角[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2.

[4] 韦玮,周晓博.资本结构、所有权性质与现金股利分配: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4):67-76.

[5] 冯慧群,马连福.董事会特征、CEO权力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11):123-132.

[6] 高克智,王辉,王斌.派现行为与盈余持续性关系:基于信号理论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98-105.

[7] 郑蓉,雍天荣,干胜道.基于“迎合理论”的A股分配新趋势的实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8-123.

[8] 王佩,蔡安辉,高海梅.金融危机下房地产企业现金股利分配倾向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4):158-165.

第9篇: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范文

一、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现状

(一)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基本构成

一是我国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劳动群众共同占有土地的一种共有制形式。二是我国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用益物权除地役权外分三个部分:农用地;宅基地;集体企业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集体公益事业用地。

(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现状

截至末,全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覆盖率66%,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覆盖率46%,宅基地登记发证覆盖率80%。

(三)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和流转中的收益分配现状

目前,我国集体土地的收益主要产生于征收和流转过程中。国家对农村土地进行征收后,政府通常得给予四种补偿费用,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主要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设定的收益分配和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收益分配。

1、农户的承包地被征用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这两项主要费用是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个人承包经营户在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却不能直接作为受偿主体,而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或基层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那里受偿。

2、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政府-集体分享型、集体独享型、限制性集体独享型、政府-集体-农户分享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型。对于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再转移收益分配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增值收益由集体和土地使用者分享型;增值收益由土地权利人和政府共享型;土地权利人包括集体和集体建设用地原使用权人、再转移收益由原土地使用人和政府分享型。

(四)我国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现状

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以第一轮或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的承包地或划地人口为依据;以现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在册人口为依据;以第二轮土地承包日期起为时限的年龄段为依据,包括死亡人员、新生婴儿、迁出、迁入人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成员资格界定越来越困难,一是部分地方的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的迁移变得相对容易和简单,使原来单纯以户籍作为判断集体成员资格的标准难以适用;二是身份变化所引起的农民集体成员资格取得和丧失界定难。

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的虚位

“农民集体”只具有抽象的意义,很难成为实践层面上的所有者主体。而事实上的“集体所有”则表现为无实际内容的集体“空壳”,集体所有使所有者处于“虚位”状态;同时,农民集体常随行政村组的存废、变更而存废、变更的状态,产权主体的地位极不确定。

(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残缺

国家只是在名义上和法律上承认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而事实上可以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征用集体土地。实践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权能事实上由土地使用权所代替,“农民集体”只能是有限的土地所有权人,国家才是农村土地的终极所有者。因此,作为集体的农民和“农民集体”实质上都没有对土地的最终处置权。

(三)征地补偿标准低,使用和分配也不规范

一是征地补偿标准低,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所获收益比重过大。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无法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三是征地补偿收益使用、分配不规范。四是集体土地流转中国家与集体、集体与农民利益分配关系不确定、不规范。

(四)产权的激励功能不明显

由于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没有长期化保证,土地承包期短,政府又可以对已经用承包制承包的土地随意调整、限制土地使用权的继承以及采取行政方式更改土地承包经营,使农民难以形成长期的生产积极性,限制了经营预期,结果对农民而言没有形成必要的土地投入激励机制,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框架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应当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农地资源及人地关系的特点,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寻求建立以新型的产权关系为特征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构建和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显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使农民拥有有效的土地产权。

(一)明确农民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

首先是农民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关系。农村集体应当是为一定物质、经济的利益而聚集形成的,集体的意志应当是其成员的共同的意愿指向,农民集体的成员应当能够享有所在集体的权益。其次是村民委员会与农村经济组织的关系。村民委员会具有管理组织的性质,具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及其相关产业组织之间的自愿合作或者联合,不应成为带有行政化色彩的组织。最后是政府管理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应当侧重于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行政监管;而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则应侧重于对本集体内部土地资产的具体管理和对农户行使土地使用权的监督。

(二)确保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的实现

要充分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必须要以法定的形式赋予农民集体真正的所有权和农民个人真正的使用权,要保证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充分体现,要维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要在服从国家或集体全局利益的前提下保持集体土地所有者对其所拥有的土地的处置权。

(三)逐步建立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首先要明确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内涵,创新保障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其次要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解决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问题,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合理分配收益。

(四)拓展国家宏观调控权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外,还包括规划权、管理权、发展权等。国家应强化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权、规划权、发展权。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不断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使相关土地政策落到实处。

(五)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框架

根据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

(一)明确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在法律上界定产权主

体,保障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主体地位,是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关键。一是应对集体成员的资格予以确认。允许各地以户籍为基础、经由严格的村民自治程序自主决定,并承认所有成员有平等占有和使用集体土地的权利。二是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并以土地所有权证书这一法律形式予以体现。三是明确农民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稳定农村土地关系。四是明确村民小组与村委会的关系,保障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二)集体成员享有平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可以考虑把集体土地所有权细分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以及农民个体成员权益,两者产生连带法律关系,成员人的权益依附于所有权,所有权由各成员人的权益组成。集体成员在征地补偿安置、集体资产处置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相应的、平等的收益权、表决权等。对承包经营权的处置,由三分之二以上集体成员表决决定。

(三)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

一是承认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排它占有权,以便有效抵制对土地的侵权行为。二是推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物权化。将农民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法定化、固定化、可继承化和市场化。三是强化权利主体对集体土地的收益权能。国家只有因公共利益才能征用农村土地。四是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处分权能。

(四)依法保障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

一是配套改革国家土地征用制度。严格控制政府征地行为,强化集体所有权主体地位。二是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对集体土地参照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有限地流转的制度,并对其出让、出租、转让、抵押等加以明确规范。三是放开并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显化农民财产权价值。四是合理分配集体土地流转收益,保护国家、集体、农民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