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康复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护理措施

第1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康复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66-01

在现代社会中,精神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较大的社会性问题,精神病患者患病的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复发可能性。所以,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以防病情的反复发作,现对我社区筛查出的16例精神病患者通过护理与管理取得的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6例均为我社区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 男9例,女7例,年龄17~76岁,平均40.3±4.1岁。通过对所有患者的病理情况、生存质量水平等进行基线测量,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1.2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 (1)药物治疗:在整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药物治疗,它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作为社区医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去精神病患者家进行家访活动,与此同时给予药物的发放。在药物治疗之前,必须要向患者家属讲明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使他们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好处,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患者才能良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叮嘱家属监督患者的及时的服药,对患者藏药的现象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社区要安排专门人员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定期进行家访活动,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同时叮嘱家属和患者不要随意对用药量进行更改,更不能随便的停止服药[1]。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形,要将患者及时的送到医院就诊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防疾病的复发。(2)心理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逐渐的树立患者的自尊自爱意识,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心理治疗部门,安排心理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咨询,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人发病的原因,逐渐树立起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积极的鼓励患者与病魔做斗争。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让患者参与简单的劳动中,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3)工疗、行为治疗措施。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那些病症不是很严重并具备劳动能力的病患,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劳动如养花或简单的家务劳动。此外,在整个社区中还可以建立工疗站,通过集体的培训改善患者的病症。(4)家庭护理措施:在家庭生活中,精神病患者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改善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规律以及读一些具有愉悦身心的读物等,帮助病人恢复。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院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并建立康复记录。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为25.00%(4/16),护理与管理后的病情改善率为56.25%(9/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将社区作为整个精神病患者治疗的基础工作点,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定期的培训,积极的寻找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恢复的力量,为患者的康复创造各种条件。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定期的康复治疗,减少患者身边的不利因素,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在病情的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不仅与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有关,其他相关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态度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以及各个医院的调查资料表明[2],现在社会中医院的专业化治疗措施不能满足医院中所有精神病患者的需求。所以必须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设置专门的管理和护理机构,该机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社区参与的

时,相关专业人员还要与患者亲密接触,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况,在患者病情恶化时进行及时的治疗。

总之,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管理和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精神病患者康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病症,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提倡在各个医院中设置管理和护理精神病患者的专门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1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老年人群中表现尤为显著,持续存在气流受限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1]。由于患者气流受限呈现进行性发展,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症状,防止病情深入发展。综合康复护理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较多,主要是通过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治疗,改善患者肺功能。本研究对5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62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6岁,病程在3年至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年。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综合康复护理包括:①功能训练,通过将训练方法以通俗易懂方法介绍给患者,包括呼吸训练、全身性护理训练、氧疗等内容,同时进行准确的示范指导;②运动指导,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参考依据,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如打太极等,每次运动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每天一次,同时保证患者运动安全;③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程较长,预后情况并不理想,而且病情迁延不愈,致使患者易产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得到舒缓,增强患者治愈信心;④中医护理,于患者背部肺腧穴轻柔点按,每次持续20分钟,每5天为一个疗程,持续4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消失,且6个月内未出现复发状况,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痰量明显减少,肺功能得到改善;无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剧,肺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有效39例,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优于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经过现代医疗和康复锻炼,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3]。所以,对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综合康复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品质[4]。本研究采用功能训练、运动指导、心理护理、中医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扬,张建华.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0(10):4-5.

[2] 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第3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综合护理

    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伴恶心、头晕、颈项强直及活动受限,个别患者可出现谵妄、抽搐、意识障碍等,意识障碍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致死率极高,存活者多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6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措施,旨在探讨脑出血患者康复的最佳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大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平均(57.8±7.6)岁。所有患者均按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枢性偏瘫、头痛、舌瘫、失语及感觉障碍等。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评估病情,确定护理重点,配合医生抢救,尽快使患者脱离危险期,进入最佳恢复状态,同时对观察组实施如下综合护理措施。

1.2.2 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病,头痛难忍,担忧预后,常恐惧害怕;当患者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时常烦躁不安、悲观失望,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康复。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主动热情的关怀、体贴入微的护理,及时疏导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1.2.3 生活护理:选择半流质饮食或软饭,避免干硬、粗糙、辛辣的食物。无吞咽功能的患者可给鼻饲,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半卧位喂食,保证患者每天水分及营养的摄取。饮食中酌情添加粗纤维素成分,餐后1~2 h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肠道剂。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关节僵直、足内翻及足下垂等后遗症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5例;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有1例发生肺内感染,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无压疮发生,对照组12例发生压疮,5例发生肺内感染,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后遗症情况:观察组6例出现后遗症,对照组18例出现后遗症;观察组并发症、后遗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出血是内科、神经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中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等容易发生脑出血,青少年个别也会发生,多为血管畸形破裂其他疾病所引起[1]。综合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及时评价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确定护理重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相互沟通、共同努力,以最优质的护理,最大的情感支持,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健康。康复护理可明显恢复患者肌力,减少后遗症[2-3]。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出现足内翻及足下垂的病例仅3例,而对照组有13例出现该后遗症,说明综合护理对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躯体功能恢复都有良好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

    总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提高存活率,增强患者生存的信心,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卢彩云.脑出血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9):20.

第4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戒酒 康复 复饮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酒依赖和酒滥用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酒精滥用与高离婚率、暴力犯罪、交通事故、自杀明显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依赖、酒中毒、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1年国内12地区调查为0.1%,2004年国内7地区调查为0.68%,而2005年国内9个城市15~65岁四种职业人群的调查平均患病率为37.27%。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戒酒疗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大部分嗜酒者通过系统的治疗告别了酒依赖,但也有少部分康复出院后一年内又复饮而再次入院。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7年5月间在我科收治的戒酒患者40例,进行出院跟踪随访。4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慢性酒中毒后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因我科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1岁,平均(40.5±7.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人(占20%),初中20人(占50%),小学及以下12人(占30%),其中农民24人(占60%),工人及其他16人(占40%);饮酒史5~45年,平均(19.8±9.2)年,每日饮酒量0.3~1kg,随访中未复饮者28例(占70%),复饮者12例(占30%)。

2 复饮原因分析

2.1 缺乏有关酒方面的知识 酒精系神经物质,是一种麻醉剂,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或大量饮用,易出现依赖、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甚至引发心脏、肝、肾等器官的功能损害及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如神经组织慢性病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变性等,但绝大部分病人及家属尤其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

2.2 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 病人出院后,未按医生指导去做,一是不能坚持服药,二是不能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家属只知道怨天尤人,殊不知酒精已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及神经,个人饮酒的方式及对饮酒量的控制能力下降,若听到的是家属的一味指责,势必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而重新饮酒。

2.3 心理因素及人格特征 嗜酒者病前人格特征常为被动、依赖、自我为中心,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心,对人疏远,有反社会倾向。嗜酒者中反社会人格可达50%。有人饮酒的目的是借酒浇愁,通过饮酒缓解现实困难和心理矛盾引起的焦虑。

2.4 与病人的饮酒史及初饮年龄有关 从以上资料分析,病人饮酒史越长,初饮年龄越小,越容易复饮。

2.5 与病人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事件有关 相当一部分患者嗜酒是因为生活上遇到坎坷或不近人意的地方,出院后这些事件和矛盾仍然存在或出现新的矛盾,病人又缺乏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饮酒麻醉自己来逃避现实。

2.6 与家族性饮酒有关 部分病人家庭成员有每天饮酒的习惯,而病人出院后未脱离此环境,又缺乏自控而复饮。

2.7 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 以上资料可见,病人文化程度越低,复饮率越高,务农者明显高于其他。

2.8 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 由于长期过量饮酒,病人的性格改变较大,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大多 出现抑郁情绪,若出院回归社会后,周围对其不理解,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均导致他们借酒浇愁而最终导致复饮。

3 应对策略

3.1 明显的酒依赖患者必须要住院戒酒,且要将病人与酒源完全隔离,其目的主要是对抗容易出现的戒断反应,对抗早期戒酒阶段的艰难、痛苦的而易重新复饮的渴求。

3.2 教育戒酒者家庭成员要理解酒滥用是一种疾病,只靠一般治疗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病人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要教会家属正确的应对技巧,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病人才不会受到孤立和拒绝,相反会得到理解,彼此沟通,使病人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持续戒酒,从而达到控制复饮的目的。

3.3 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 了解病人的饮酒史及生活处境,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明酒中毒的原因及危害,帮助病人排除对抗治疗心理,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继续饮酒对生活质量的危害,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影响,努力提高患者戒酒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患者适应不能饮酒的生活模式。

3.4 出院后,要求家属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后,让家属了解复饮的相关因素,使患者尽可能脱离以往不利康复的生活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感情上同情关心,工作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鼓励他们的微笑进步,用工作、休息、体育、娱乐充实其身心。鼓励其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有条件时可组织各种戒酒活动,由十名左右酒依赖者及戒酒者参加,让有成功戒酒经验的依赖者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教训传授给参与者,激发其持续戒酒的愿望和信心,促进其家庭功能、职业康复及社会适应。

3 护理措施

3.1 做好住院时支持性的心理护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酒依赖患者大部分是在强迫下来住院戒酒的,首先护士要向病人讲明酒依赖的病态发展趋势及住院治疗的必要性,戒酒的治疗经过。护理人员在生活上给于关心照顾、心理上安慰,减少或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并安心住院。

3.2 人格障碍的心理护理

患者表现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执拗、易激惹、常无理取闹时,护理人员应有耐心,要有控制自己情感的自制力,在感情上接纳包容他们,把他们当亲人对待,用温暖和关心的语言、坚定沉着的态度、宽容理解的胸怀取得他们的信任,缓和他们的情绪,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决不能因患者的粗暴无理使自己流露出厌恶鄙夷或恐惧情绪,而引起患者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低自尊者,他们一方面缺乏自尊,另一方面又需要自尊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其内心充满矛盾和顾虑。此时工作人员应尊重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设法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

3.3 戒酒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戒酒过程中运用生理性厌恶刺激疗法,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厌恶行为心理治疗原理,积极配合医生并给予有效的语言暗示。在此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和情绪变化,从心理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当病人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易激惹、四肢震颤、行走不稳等戒断症状时,护士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戒酒方面的知识,关心体贴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如看自已喜欢的电视剧、打乒乓球、打扑克、玩跳棋、象棋、听音乐等等转移注意力,减轻或消除其负性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

3.4 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家属的支持与合作对患者戒酒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家属宣传病人入院后有强烈的饮酒欲望,在戒酒期间病人如果复饮会对其身体造成损害并影响戒酒效果。所以要求家属配合,不要给病人偷带酒喝,并要求家属遵守病房规章制度。酒依赖患者多产生自卑、脆弱、孤独等一系列负性心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亲人、朋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故亲朋好友多陪伴患者精神上给予鼓励。患者出院后仍需要家属亲友的监督和帮助,反复解释戒酒需要一个过程,会有一定的痛苦,个人的决心和毅力是戒酒成功的关键,外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告诫病人要勇于面对困难,树立戒酒的决心和勇气,最终达到戒酒的目的。

第5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 目的 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和患肢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基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疗效。结论 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身症状,采用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康复治疗进程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 目的 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和患肢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基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疗效。结论 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身症状,采用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康复治疗进程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青年乳腺癌;护理;干预

我院2003年3月~2006年6月共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手术30例,通过对术后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3月~2006年6月收治的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5~35岁,平均30.0岁,左乳腺癌12例,右乳腺癌18例,Ⅰ~Ⅱ期患者20例,Ⅲ期患者10例,接受改良根治术20例,根治术1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6例,小叶癌11例,髓样癌3例,全部病例均于术后第三周开始进行CAF方案联合化疗。

1.2 方法 随机抽样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观察其心理护理前、后的表现及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等。

2 护理措施和结果

2.1 患者的心理支持疗法 首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对其心理动态进行了周密的观察和了解,坚持出院后的家庭随访,掌握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时期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1,2]。

2.1.1 实施保护性护理 在患者患病初期,不要急于纠正其否定心理,只对他们讲肿物性质还不能最后确定,需要手术后做病理检查确诊,这样缓解了患者的压力,情绪、饮食、睡眠就较为正常。以便手术顺利进行。

2.1.2 采取诱导和暗示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谈,用婉转和暗示的语言向患者介绍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向她们介绍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使之对手术充满信心。

2.1.3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本组患者中有9例感到失去使她们很难堪,经及时开导帮助她们,向她们讲解救命第一,保形第二的道理,有意识地为患者做类似的填充物,放在胸罩内,弥补了外形的缺憾,使患者求美的愿望得到满足[3,4]。

2.1.4 取得配偶或恋人的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和关爱。帮助其建立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家庭并没有把他们遗弃。将使患者的心态更加平和、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 术后护理措施 (1)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指征,平稳后每1~2 h监测1次,鼓励患者在术后24 h后下床活动。术后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及时有效地吸出创腔内的积血、积液,按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每30 min一次由内向外,轻挤压创区,保持有效负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并加以记录。(2)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分三个阶段进行[5],术后至拔出负压引流管为第一阶段;此期间,患侧上肢采取屈臂内收姿势制动,可指导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指导患者进行屈伸手指、屈腕、旋转等腕关节运动。在术后7天左右进行肘关节运动为第二阶段;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可行患侧手洗脸、刷牙、拧毛巾、端碗等生活自理行为,此阶段应注意活动力度和时间,不要急于求成,要注意消除患者因锻炼可能出现影响切口愈合的思想顾虑。手术后15天左右,进行肘关节运动为第三阶段;进行前后左右摆臂、前臂上举、外展、摸对侧耳运动,两肘在前方开合运动等,爬墙运动可充分地锻炼患肢的伸展运动,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而放弃此运动,应及时发现注意督促和鼓励,并坚持出院后继续进行此运动,以恢复到术前水平为远期目标[6]。

2.3 结果

2.3.1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治疗的效果比较 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乳腺癌患者特别渴望得到心理安慰和关怀。因此,我们对患者应多给予理解和心理上的支持,并通过康复期的行为干预和护理,教给患者有关行为和认知的自我管理策略,并鼓励其加以运用,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创造生命的奇迹。另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患者的态度。

2.3.2 三阶段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 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院时25例上肢能抬高,肩关节功能无障碍,能独立完成吃饭、洗脸、涮牙等日常活动。4例上肢肩关节活动受限,日常生活活动部分需人协助。1例有程度不同的上肢水肿,生活大部需人协助。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达到术前水平无患肢水肿的发生,强化训练达到了明显的效果。

2.4 康复期的健康指导[7] 患者出院前,指导其对术后锁骨上及对侧的自我检查,应每日进行1次,坚持终生帮助患者继续坚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计划并指导其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避免在患肢进行医疗行为,预防患侧肢体水肿,继续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强调化疗的重要性,使之减轻对化疗的恐惧及不安心理,从而完成化疗计划,建立长期的护患关系,随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3 讨论

3.1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单纯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只能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和恢复也成为评价疗效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和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患肢功能损害对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 青年乳腺癌患者因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活动较多,在心理上常将上述功能损害视为致残,因此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3.3 青年乳腺癌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健康指导 在宣教中,应指导其对自查目标、随诊时间及内容等有所认识,加强对疾病的警惕性,形体重塑的问题常常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指导中应帮助其选择合适的配体,有条件的可进行再造术。

【参考文献】

1 左文述,徐忠法,刘奇.现代乳腺肿瘤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2 黄涛,魏林生,新红宇.青年女性乳癌90例临床分析.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9(6):457.

第6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液冷湿敷 贝伐单抗 痤疮样皮疹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2

冷湿敷是一较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为冷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1]。在中医亦作为皮肤病治疗的常用措施之一[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为分子靶向治疗的一类重要药物,贝伐单抗即属于EGFRIs中的IgG1类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广泛用于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癌等实体瘤治疗的一种主要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为痤疮样皮疹[3]。国内外研究显示,皮疹的出现一方面是治疗获益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干扰正常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治疗中断[4]。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传统中药液冷湿敷处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所致皮疹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处理EGFRIs类所致皮肤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支持患者完成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病区首诊治疗的鼻咽癌以及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共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治疗前做知情告知,自愿合作并签署知情治疗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Ⅱ-Ⅲ型(UICC分期)[5]或其他头颈部鳞癌;KPS评分[5]≥8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入组前30d内参加过药物临床试验;有>1级的外周神经病变或皮肤过敏反应史;有严重心肺疾病史或糖尿病。

1.2 方法

1.2.1 分组

42例均按照纳入时间,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患者不知试验组别,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同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同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放疗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根据肿瘤情况,分别给出肿瘤区、临床靶区1、临床靶区2及颈部淋巴结剂量;各部位均为1次/d,5d/周,共5-7周。化疗为同期单药顺铂。顺铂为80mg/(m2.d),3周为1疗程,放疗结束化疗即结束。靶向治疗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静脉滴入2h,以后250mg/m2,静脉滴入1h以上,每周1次,共7-8周,于放疗前1d首次使用。预处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给药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每瓶50ml/100mg,静脉滴入输注速度从30ml/h开始,每10min增加10ml,30min后如无过敏反应出现便可调整至所需速度,同时予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2.3 配制方法

水煎液的配制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药师及中医医师的指导,将100g加水1000ml常规文火煎沸10min,过滤装瓶冷却后放入 0℃冰箱备用。

1.2.4 皮疹的护理

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施行,将液温度调试好在(2±2)℃。(1)观察组在患者面颈或前胸后背等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直接出现痤疮样皮疹时,即给予10g/100ml浓度的水煎液冷湿敷皮肤患处,每次10-20min,每日2-5次。冷湿敷次数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级别确定,1级每日2次,2级每日3次,3级每日5次。每日两次者分别于9:00、21:00进行;每日3次者15:00增加1次;每日5次者除9:00和21:00外,分别于中午12:00和18:00各增加1次。1周为1疗程。痤疮样皮疹较重者,同时给予克林霉素软膏外擦患部。涂擦方法:液冷湿敷结束1-2min后,给予克林霉素软膏0.01-0.02g/次用棉签均匀外擦痤疮样皮疹处,每日2-3次,分别于9:00和21:00进行外擦,严重者15:00增加1次,直至感染消退。冷湿敷间歇期出现皮肤干裂感,予以清鱼肝油外擦以润肤保护。同时指导患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搔抓、撕脱皮肤。(2)对照组湿敷采用(2±2)℃的生理盐水,其余护理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6]

1.3.1 皮肤反应观察指标分为0-5级。0级:无症状。1级:轻度或局部瘙痒或痒感;可出现斑疹、丘疹或红斑但无相关症状;出现痤疮样皮疹但无需治疗;有轻度或局部的色素沉着;指甲改变表现为变色、凹甲、孔蚀;可出现稀疏或斑片状脱发。2级:颜面潮红,强烈或广泛的瘙痒(痒感);出现斑疹、丘疹或红斑,伴有瘙痒或其他症状,局部脱皮;出现的痤疮样皮疹需治疗;有显著或全身的色素沉着;指甲部分或完全缺失,甲床疼痛;可出现毛发完全脱落。3级:瘙痒(痒感)强烈或广泛并影响日常生活;有重度、全身性红皮症、斑疹、丘疹或疱疹,>50%体表面积脱皮;痤疮样皮疹伴疼痛、毁容、溃疡或脱皮;指甲改变致影响日常生活。4级:出现全身性剥脱性、溃疡性、大疱性皮炎。5级:皮疹或痤疮样皮疹致病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评定,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7d进行评定。

1.3.2 疗效评定标准[7]

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显效:皮疹消退60%以上,痒感明显减轻;有效:皮疹消退20%-60%,痒感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20%或加重,痒感同前或加剧。本研究中将显效和有效合并为显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分别于干预3d、7d后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表1)

(2)两组患者干预3d、7d后临床疗效比较(表2)

(3)痤疮样皮疹发生分级干预前及干预7d后两组比较(表3)

3 讨论

(1)实施痤疮样皮疹干预的需求性

贝伐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单克隆抗体,它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EGFRIs类重要药物,在相应实体瘤治疗中已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到广泛关注[3]。经临床证实,EGFRIs类不引起细胞毒药物相关的传统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亦少有毒性叠加作用[4]。但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发生率96%-100%,其中尤以痤疮样皮疹最为多见,Ⅲ级以上反应者须中断治疗,伴随的瘙痒、颜面潮红等症状亦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4]。本研究显示,痤疮样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为患者的主要痛苦和不适。目前国内外仍缺乏针对EGFRIs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进行治疗的对照研究及结果报道。放疗对射野皮肤亦存在一定的损伤。本研究中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对皮肤反应的处理具有较高的临床需求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2)实施液冷湿敷干预痤疮样皮疹的可行性

1)实施痤疮样皮疹干预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

免疫组化发现,磷酸化EGFR高表达于皮肤的基底及基底上层,EGFRIs治疗可抑制基底角质化细胞EGFR磷酸化,从而导致角质化细胞调亡。大量调亡细胞堆积于真皮下层,进一步导致皮肤损伤。中医认为[6],痤疮样皮疹等皮肤疾患属风、热、毒邪等所侵,为肺热血热等所致。治疗上应凉血清肺冷解毒为主,用热则会导致皮疹加重。为《中国药典》2005版收录的常用传统中药,其味甘性寒,归肺、胃和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挥发油、皂苷、黄酮类等化合物,他们含有大量的还原基团,具有抑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多种感染、痈肿疔疮、风热感冒等疾病的治疗。的水煎剂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多种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体皮下含有丰富的血管,局部用药容易吸收且有渗透作用。将药之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于津液,发挥药物归经功效。本研究中将水煎剂用于冷湿敷治疗痤疮样皮疹及其伴随症状,对皮疹较重者联用抗生素,以协同加强杀菌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2)实施冷湿敷干预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冷湿敷是冷疗法的一种常用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1]。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均对该方法熟悉,易于接受和掌握。皮疹的病变部位表浅,且多为暴露平坦处,为冷湿敷的实施提供了方便。水煎液中水溶性成分含有明确的抗菌消炎的药效质量指标,药效稳定。本研究通过冷湿敷直接将药液作用于皮疹局部,皮下血管丰富,收敛作用好,易于发挥药效;较之于口服给药,能避免加重放化疗患者的胃肠道负担,也避免诱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

(3)实施干预研究的效果及结果本研究显示,液冷湿敷皮疹,治疗3d即出现明显效果,颜面潮红和痒感缓解最为突出;7d疗程则皮疹消退明显。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未向深发展,原有2例Ⅲ级反应经处理后转为Ⅰ级直至痊愈。对照组2例Ⅲ级反应7d后转入观察组治疗,10d后痊愈。表2提示,7d疗效明显优于3d效果,说明疗效与时间疗程有相关性。在实际护理中,应指导患者坚持足够疗程。本研究结果同时还显示,两组患者痤疮样皮疹消退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提示贝伐单抗所致痤疮样皮疹有自限性变化过程;但两组患者干预7d后皮疹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显示,本研究中贝伐单抗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单用放疗加单药顺铂化疗患者相比较,其特有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指甲改变,其中尤以痤疮样皮疹最为多见。两组患者皮疹最早出现于用药后第2天,大多于用药后3-7d出现,多见于面颈部、头部、前胸后背等部位,4例同时还出现于四肢,其中2例还出现于腹股沟会阴等处。男女患者面颈部皮疹均为痤疮样皮疹,无性别差异。皮疹伴发瘙痒和(或)痒感,大多数同时出现颜面潮红等症状。指甲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甲沟炎、指甲沟处皮肤裂开,多累及大拇指和拇趾;及时给予2%碘酊外涂,每日3次。涂擦碘酊前给予液局部浸泡,能明显改善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本研究中均为头颈部鳞癌及鼻咽癌患者,放疗射野皮肤均为面颈部皮肤,与贝伐单抗所致皮损好发部位相重叠,特有皮疹依然出现,但其皮肤干躁、脱屑、发痒等反应较其单纯放疗患者加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予以冷湿敷对射野皮肤亦起到了良好收敛保护作用;有感染表现者加用抗生素外擦,均未见对射野皮肤有损伤作用。本研究同时还提示,放疗射线对其局部特有皮疹无明显抑制作用。

(4)液冷湿敷给药需注意的问题

液冷湿敷给药,经济安全,易于患者接受。在临床实施中,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此方法的原理、优势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在湿敷前,应先调试好药液温度,以(2±2)℃为宜,尤其是面颈部的放射野皮肤,敷处皮肤应感觉微冷舒适,或以患者皮肤能耐受为度。将3-4层纱布全部浸湿药液,轻轻拧干至不滴液为宜,直接贴敷于皮疹处,3-5min更换1次或加药液。药液纱布外可覆盖一层干毛巾,以保持药液温湿度。面部贴敷时注意避开眼睛。湿敷时间应注意避开病员放疗时间和不影响病员休息为宜。湿敷过程护士应加强巡视,注意有无皮肤过敏等意外发生,定期观察并记录皮疹变化情况。居家自护患者,应在全面掌握方法后方可实施,护士需加强访视与指导。

4 小结

分子靶向治疗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关注肿瘤综合治疗所带来的副反应是临床肿瘤护理的一个方向。EGFRIs药物治疗实体瘤带来较好疗效的同时,其高发生率的皮肤不良反应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本研究显示,液冷湿敷护理贝伐单抗所致特有痤疮样皮疹,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易于病员接受。建议可将此方法作为贝伐单抗所致各类皮疹的常规处理方法。液冷湿敷联合抗菌素是否可以作为其他EGFRIs所致皮疹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恩溥.消肿片内服配合祖传消核散外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144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7,34(5):425-427.

[2] 张光翔,李易霞.自拟蒲地安肠汤结肠灌注治疗慢性结肠炎4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7,11(2):337-354.

[3] 梁晓平.自拟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9(2):104-105.

[4] 芮桂凤,顾和亚.61例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18:605-612.

[5] 张涛,李伟莉,陈丽娟.中医药治疗免疫性流产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30:218S-219S.

第7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胰腺炎;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61-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加之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很容易出现急性危重症。有研究显示,最近十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胰腺炎的发病率上升了将近3成,而其中高血脂症性胰腺炎就占所有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的2%左右。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如果抢救不及时,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急性胰腺炎病因较复杂,但如果不去除病因,患者即使康复出院,也极易复发。根据相关研究证据,生活习惯与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复发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观念,会使患者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比常规人群高出数倍[1]。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了生活习惯对于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病程进展的重要性,并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从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及饮食干预三方面,就在高血脂症性胰腺炎中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问题和经验做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第8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脑血管多发病,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堵塞引发脑血管痉挛, 进一步导致脑缺氧等产生, 如头晕、头痛、四肢瘫痪等临床表现[1]。该疾病突发性强、病程较长且不易恢复, 临床致残、致死率均较高。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脑卒中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 但仍有部分患者留下诸如瘫痪等后遗症状, 因此, 如何控制或降低其致残率仍是目前针对脑卒中疾病的关键问题。脑卒中恢复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是其康复的基本内容之一, 与基础护理相比较, 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躯体、精神、社会等的全面康复[2]。在临床工作中, 明确康复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护理措施, 对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实施与完善意义重大。现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5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8.5±6.9)岁, 15例患者左侧偏瘫, 18例患者右侧偏瘫。对照组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60.7±7.1)岁, 17例患者左侧偏瘫, 15例右侧偏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基础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 其主要包括如下。

1. 2. 1 心理康复的护理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其临床症状包括肢体偏瘫、失语等, 常常给患者增加很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所以医护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患者病情及相关症状的出现, 消除患者消极的情绪, 从而增加患者的信心, 使患者更加密切积极的配合进一步治疗, 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

1. 2. 2 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3] 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需要医护人员给予适当护理:①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及时吸痰,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或呼吸道阻塞而致患者窒息。②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导尿管通畅与否, 同时观察患者每日尿液颜色及导尿量。③预防应激性溃疡。④患者应常翻身, 预防压疮等。⑤提醒患者合理加强下肢活动, 注意抬高并适当进行恢复训练,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炎发生。

1. 2. 3 肢体的康复护理[4]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肢体的康复是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因此康复护理应及早进行。近年来, 卒中康复护理重视早期进行。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 如重症脑出血患者, 在监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介人康复护理(保持良好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多数意见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 对护理技术要求高, 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 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首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 合理配合针灸、理疗等康复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其次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按摩, 或根据肢体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行一定程度被动或主动的活动, 锻炼四肢活动, 发病4 d后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此外, 对于并发高血压患者需给予有效科学的降压治疗, 在康复出院前, 叮嘱患者, 定期检测血压, 注意低盐饮食, 长期高血压还需坚持服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1. 2.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在临床诊断中约有51%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会影响到患者进食, 进而导致脱水或者营养不良等现象, 严重者可能会因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或发生窒息。对于中、重度的吞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咽部冷刺激、喉抬高训练及吸吮训练。针对轻度吞咽障碍者, 需选择合适进食, 另外主要采取摄食训练。患者在进食时应注意:①取坐位或半卧位, 头略前倾。②为了有利于咽部等部位的感知, 宜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③食物有一定黏度但又不致粘附口腔为宜。④患者进食需集中精力, 食速宜慢。

1. 3 疗效评定 于护理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质量控制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度为基本痊愈;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程1~3度为显效;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④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以内, 甚至恶化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3个月治疗及康复护理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同。康复护理可在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基础护理相比较, 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躯体、精神、社会等的全面康复。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加快其康复, 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除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外, 脑卒中预后常会出现肢体功能偏瘫等后遗症状, 其实部分患者肢体的障碍并不是瘫痪所致, 而是在疾病早期未进行康复护理措施或者未介入合理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 从而导致性痉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残疾。因此, 有效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 能显著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以及有效控制其发展程度[5]。

本研究显示, 在6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也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和沟通, 可有效消除患者消极情绪, 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积极性。同时应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关注导尿管护理、配合针灸、理疗等进行的肢体康复护理均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伤,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6):342-343.

[2] 何英,吴忠文.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 2013,(11):316.

[3] 许金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康的临床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1(4):504-505.

[4] 王桂碧,金燕,李燕玲,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14(2):113-115.

第9篇: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人员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49-01

脑卒中是由于某种突发的原因而引起血液正常流通受阻的疾病。进入新世纪,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逐年升高。临床治疗是治疗脑卒中的基础,有效的康复护理又是治疗脑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显得就尤为突出。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康复护理认知的调查,发现在这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漏洞。总结分析,找出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出适当的改进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50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她们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医院现如今康复护理的状况。过程如下:

1资料调查与结果

1.1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名未曾进行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选取的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学历要求不能全部相同,其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要求15人,其余为中专以及大专学历;要从不同的职称中,选取一定的人员参与认知调查,选取护士30人,其余为护师。护师、主管护师、以及副主任护师按5∶3∶2的比例分别选取10人、6人、4人。

1.2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是由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设计,内容包括脑卒中一些知识以及有关对脑卒中患者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等。问卷的回答采取选择题的方式进行,每个问题都有“清楚、不确定、不知道”三个答案,参与调查人员只能从中选择,且只能选择一个,否则视为无效。问卷采取现场回答的方式,在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要求被调查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填写。

1.3结果。

经统计现场发放50份问卷,均真实有效,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对康复护理与自我护理的概念,脑卒中护理理念、措施以及介入时间、康复标准等缺乏有效的认识。

2调查结果分析探讨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对康复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清楚的分清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还停留在一般护理的认识上。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的理念是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逐渐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让脑卒中患者能够逐渐的掌握生活自理能力,达到康复的目的。

除此之外,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护理的介入时间认识不清,不能及时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延误一些治疗时机。要把握好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越早,一些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就越低,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患者及早的康复。

加强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这些认识的缺乏将极大的影响康复护理的效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康复护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由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指出在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让她们及时进行改正。

3结语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我们要加强对康复护理的重视。针对现在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过少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对康复护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脑卒中的状况有详细的了解,认清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区别,把握好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让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蒋文静.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J].中外健康文摘.2011,8(8):244-245

[2]韦明兰.基层医院开展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难点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56-557

[3]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