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纠纷数量剧增,社区矛盾变得多样化和新型化。
一、社区及社区管理的概念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系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在其1887年发表的经典著作《社区与社会》中首次使用该词。他认为,社区较社会而言,人与人的关系更积极,人们之间相互更熟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词汇就已传入中国,但官方提出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国家民政部提出,之后社区这一概念才为广大群众所知晓。
由于学者立场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社区的界定亦有不同见解。一般而言,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构成了社区的四个要素。官方文件即中法办[2000]23号文件将社区界定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由此,我们看到社区这一概念从其产生伊始,所强调的就是社会生活共同体,正如这一概念的首倡者滕尼斯所言“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亲近”。
(二)社区管理的概念
社区的形成必然带来相应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所谓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内各机构、单位、组织、团体和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完善社区管理方式,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区管理的现状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居民稳定社区就稳定。故法治进社区,对社区进行法制化管理成为当前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笔者现将法治社区的背景及必要性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目前社区逐渐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2)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法律需求不断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的社区纠纷与过去相比,具有复杂性、难调性、易激化性等特点,例如在社区内占用公共绿地的纠纷、乱打乱建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纠纷、物业管理与业主的纠纷、遗产继承和赡养纠纷等等,这些纠纷仅仅依靠说服教育、行政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进稳定。因此实现社区有序管理,需要法律进社区。
其次,社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城市居民和单位居住、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场所,它既要满足居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又要全面发展,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等,致力于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规范有序的管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舒适优雅的环境等。而社区工程的有序运作,需要法律进社区,通过社区法治可以发挥其教育、规范、引导、惩诫功能,依法保障社区健康发展。
最后,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除担负着物业、治安、环境、绿化等等,还担负着低保救助、出租房、暂住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轨道。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进社区。
三、“无讼社区”理念的现实可操作性
(一)“无讼社区”的概念及提出背景
“无讼”来源于《论语》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是一个社会因没有纷争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虽有法律而搁置不用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社区,人与人之间同质化弱、松散性强、追求独立诉求的“陌生人社会”特征愈加明显。将社区作为载体,把“无讼”和“社区”两个源于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有机融合,寻求解决纠纷的新思路,在动态平衡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当今法院因应时代变化的全新实践。
(二)目前“无讼社区”的运作模式
“无讼社区”就是要争取在社区化诉、少讼、最终实现无讼。为此,法官要转变思维,走出法庭,司法服务前移,深入社区从矛盾的源头着手,化纠纷于萌芽中。实践证明,无讼社区不是空中楼阁,建立起一套高效、便捷的化讼机制,是我们实现社区无讼的制度保障。我们和社区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等职能部门联动,搭建灵活多样的化讼平台。同时,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发挥合力优势,提升社区自我修复、自我管理的能力。群众参与无讼建设,从外部引导,到自发、自觉,需要我们将无讼理念广为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社区法官,顾名思义,就是法官要走出法庭,走进社区,从而缩短法院、法官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改变过去上法院打官司的单一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共建法律服务网,力争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社区法官工作机制,是通过发挥社区法官“1”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派出所、人民群众等“N”个综治资源的作用,共同预防和减少纠纷,营造无讼和谐社区,同时也缩短了法院、法官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法院和法官在百姓心目中的亲和力。
“无讼社区”向社区派驻法官,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法院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浪费资源”,其实却神似“自塞一眼”,实际运作的效果有如虚竹大破珍珑棋局。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法官、社区工作者、专家学者或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得到有效化解。“无讼社区”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一招妙棋,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厦门样本”。
“无讼社区”的做法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很多矛盾纠纷当事人都认同一个观点:如果没有“无讼”调解,他们的纠纷只能决断于法庭。正是有了法官的源头介入和社区工作者的“人情化”调解,他们最后才化“干戈”为“玉帛”。
的确,化解矛盾纠纷最关键要注重源头预防,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无讼社区”有机融合了法院、社区、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畅通了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改变社会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四、“无讼社区”的发展
无讼社区”的创建从根本上说就是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基层,充分发挥社区法官和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前端,及时发现、掌握和解决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社会问题,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当然,创建“无讼社区”,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如何进一步推动“无讼社区”的发展,笔者建议:
(一)拓展“社区”概念的外延
将传统意义上的居民居住区拓展到具有同类性质、同一地域的人群中,从小区拓展到景区、校区、厂区、商圈、港口等。精心培育“无讼社区”、“无讼校区”、“无讼商圈”、“无讼行业”、“无讼交通”等“无讼”品牌,以点带面,拓宽“无讼”内涵,充分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作用,营造出“少讼、化讼、无讼”的良好氛围。例如厦门市思明区法院,着力培育鼓浪屿“无讼景区”品牌。2009年12月,思明法院鼓浪屿法庭与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启动“无讼社区”创建活动。作为全区创建“无讼社区”首个试点单位,内厝社区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份协议、一个平台、一道程序”的运行机制。社区法官每双周三下午到社区“法律诊所”坐镇,为辖区居民和游客提供司法服务和纠纷调解。2011年“法律诊所”成功调处民间纠纷21件。在法律诊所基础上,鼓浪屿法庭与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签订协议,共建“司法馆家”平台,引导家庭旅馆业主诚信、依法经营,第一时间化解旅游纠纷,保障旅游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思明区法院还培育出厦门大学“无讼校区”品牌。2010年11月,思明法院滨海法庭、厦门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白城社区、演武社区五方签订共建协议,启动全国首个“无讼校区”。法院选派法官开展巡回审判、司法确认、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厦门大学法律事务办联同社区及时掌握纠纷信息,协调各部门化解矛盾;共建“阳光法律服务站”,依托法律援助平台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对校内和社区纠纷预先排查,审判机构诉前介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和诉外。2011年“无讼校区”共举办3场法律咨询活动,受众达千余人,化解校区周边邻里纠纷112件。
1.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目标相互交叉
物业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对“物业”的管理实现对“人”的服务,满足业主物业服务消费的需求,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实现以下工作目标:小区秩序有条不紊、保持小区卫生清洁、物业得到必要养护维修以及营造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社区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对“人”的管理,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区和谐、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构筑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是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共同目标。
2.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可以实现有效结合
物业管理主要从“管物”入手,对小区内的房屋、设备、设施、场地等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为社区内的居民创造安全、整洁、舒适、优美、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良好的环境为社区管理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居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参与社区事务。而社区管理则从“管人”入手,建设文明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并逐步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参与意识,为物业管理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
二、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相互协调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着各自的职责,在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重叠和交叉,在目前的相互协调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管理盲区
目前的社区管理大都由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地推进,属直线式的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体制。对于财力、人力资源有限的街道办事处来说,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繁冗的工作内容使其疲于应付,降低社区管理的效率。小区的管理主体是业主委员会,但其只是一个松散的自治机构,无经费、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上级主管部门,对内管理上没有硬制约手段,对外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地位不对等,处于业主维权与物业企业发展的夹缝中。市、区政府管理部门是按照政府划定的职权范围履行各自职责。街道办归属区政府管辖,其与市、区各行政职能部门并无行政隶属关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导致社区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例如小区内私搭乱建、毁林改绿、房屋出租等。
2.协调机制不畅,管理效率低下
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有各自独立、成熟的运作机制。社区管理中街道办事处是主体,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是一种自上而上的线性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则是一种经济行为,通过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确定商品交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产品交换的方式介入社区管理。银川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是物业行业的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对物业企业无监督考核权,同时其做为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社区协调解决物业管理方面的事务,只能上报辖区政府与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同样,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在辖区“短腿”,与街道办事处不相隶属,协调解决问题还得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解决。目前,银川市直管公房普遍分部在老旧小区,由于建筑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又存在物业收费低、收缴难问题,均缺失物业管理。
3.社会认同度存在差异,影响物业行业发展
社区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基层行政管理,历经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广大居民在意识和态度上认同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管理,在实践上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对社区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物业行业属于第三方服务业,由于广大居民认同度不高,行业偏见普遍存在,舆论导向存在一定偏差,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物业管理服务消费意识淡薄。部分业主会搭其他业主的便车,只享受物业管理服务却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物业企业也坚持“收费即管理”,凌驾于业主之上,无视侵害业益。
三、在社区管理中推进物业管理的思路
综合以上分析,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的作用,需要从社区入手,通过制度引导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实现有效对接,解决现有的问题,理顺各种关系。
1.明确社区管理的主体是街道办事处,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辖区住宅小区按物理硬隔离设立若干社区,实行网格管理。将小区业委会撤并为居委会,一社一居或一社多居,居委会是物业管理的主体。街道办事处(市民服务中心)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物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物业企业行业管理,监管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定物业管理规范、标准,参与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优选先。
2.小区在规划建设初期,前期落实物业企业物业企业参与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功能设置、施工建造、建筑质量、监理验收等方面。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物业行业主管部门缴纳一定数量的“保修质保金”,质保期结束后退还余额。业主入时须到居委会填写基本信息,并签订合同,缴纳2年的物业服务费为“责任保证金”,待业主变更后退还余额或经居委会研究后可提前支取。对已建成较为规范的住宅小区,在质保期内的由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向开发企业追缴“保修质保金”。对有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居委会与物业企业与签订聘用合同,收取一定数量的“履约保证金”,聘期结束后退还余额。以上保证金专户专存,经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居委会出具证明同意后存储人方可提取。
3.尊重契约精神,居委会与物业企业、居民签订的合同要明确权力义务和免责条款。对恶意欠缴物业费在2年的,凡缴纳“责任保证金”的,经居委会出具证明直接扣划。没有缴纳“责任保证金”及“责任保证金”扣减不足的,由居委会上报街道办事处研究,录入政府诚信系统,在银行信贷、用工招工、低保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记入不良记录。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体育文化建设;管理途径
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们重要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一。进行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国民体质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1.单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参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社区体育参与意识”的产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单位制的组织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部分人不再就业于国有单位,他们和工作单位的关系已变得以经济关系为主。即使是在国有单位,单位对职工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职能正逐渐淡化,同样变为以经济关系为主。这些组织性、结构性的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位意识”和“组织参与”的社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然而,旧的“行政本位”和“单位本位”所形成的参与体制和参与规范无法在短时期内彻底清除,人们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依然更习惯于“单位意识”和“单位参与”,社区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还有待时日。
2.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内容远不能满足居民个体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造成居民社区体育参与热情不高,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方法规划和管理社区体育,社区体育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讲究声势、忽视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情况。如社区体育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虽说丰富,但明显是以老年人和居民家庭为主,涉及青年个体需求的内容不多。社区体育活动也是如此,这些活动一是为应付检查,走走过场,没有考虑到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每年的内容、形式都如此,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导致居民的热情普遍不高。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少数热衷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其余的人大多是在单位的组织下不得已而被动参加的。
3.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现代都市活动场地缺少的现实客观上不利于居民社区体育参与行为的增加。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中,市民的搬迁和流动加剧了,人们离开原先熟悉的体育生活环境,居住到新的陌生的社区中;在同一社区中,住宅区有低、中、高档之分;居民异质化程度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对于培育居民自觉主动的社区体育参与意识在客观上产生了障碍和困难。改变居民社区体育参与不足,当务之急,应从两个方面努力:(1)确保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的决策,通过自治,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居民参与意识来自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体育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这种确认要在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才能实现。在目前居民自治能力不强,自治意识不高且缺乏惩治经验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可以从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居民深切关注的事务入手,引导居民围绕该事务开展自治参与。(2)创造条件,引导居民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社区体育建设参与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它不仅仅是参与公益性或有组织的活动与事务,在目前居民异质化程度高,参与意识高低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让每个社区居民从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出发,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内容。
二、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的需求,可通过以下途径,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机构。目前,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组织管理大多依靠各级群众体协、街道体协、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和辅导站等。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大量群众性的社团体育组织,对进一步合理利用体育活动场地,吸引不同层次的人群参加锻炼,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少城市和地区没有健全的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对各类群众性的社团体育组织缺乏应有的组织领导,管理不力、放任自流。同时,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城乡相应的社团组织很少;或者缺少开办社区体育的经验,使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相对显得贫乏和单调。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文化活动,要建立和健全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将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应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转贴于
2.大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目的和意义,然而现在的问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本身奇缺,也就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培训及技术等级职称的评定和授予工作。在进入新世纪时,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高涨,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急剧增加,自发、自治、自由的群众群体活动已经普遍开展起来,而且还会继续发展。但开展这些体育活动因缺乏体育指导员的有效指导,使之得不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即使有少数业余体育爱好者自发进行指导,由于他们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训练,其组织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以及难免存在的随意性和不稳性,同日益发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需求自然相差甚远。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必然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因此,尽快建立一支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指导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3.依托大、中、小学校,解决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 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仅0.85平方米,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的需要,体育场地缺乏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此外,由于我国城市体育设施的规划重点放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上,而未能充分考虑一般群众从事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的需要,不利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民群众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的矛盾相当突出。
而学校由于多年的积累,体育场地等设施还是较完备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2006年8月6日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宣布表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需要。学校体育场馆是全国体育场馆的一部分,并且占到全国体育场馆的2/3。如果学校的场馆设施在满足学生体育教学和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无疑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元锁.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杨卫民.健身请到社区来[N].中国体育报,1998-10-31.
[3]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5).
[4]吕树庭.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1997,(6).
>> 社区警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警务创新展望 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的警务改革实践 社区“大党委”制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社会管理绩效考评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以社区平安稳定助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城市社区统战工作与价值的张力 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安全社区建设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创建安全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探索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区 立足社区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区党建 工会组织依托社区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发展社区“草根”组织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麻宝斌,王洪军. 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G].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2004:674―685.
[10]詹肖冰,马勇军. 浙江:公安机关开展社区警务建设综述[EB/OL]. [2002-10-3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4
孕产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孕产期的保健质量不仅关系到妇女群体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以及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保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为贯彻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广西省南宁市各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始为辖区孕产妇提供5次孕期基本免费产前检查和两次免费产后访视服务,以达到保障母婴健康目的。
孕产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孕产期的保健质量不仅关系到妇女群体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以及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保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为贯彻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广西省南宁市各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始为辖区孕产妇提供5次孕期基本免费产前检查和两次免费产后访视服务,以达到保障母婴健康目的。
管理成效及面临困难
管理成效及面临困难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指孕13周前有过早期检查,孕期至少5次产检、住院分娩、产后28天内接受过1次及以上产后家庭访视。目前广西南宁市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孕前免费增补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缺陷、怀孕后满13周前第1次初检,第2~5次产检、高危孕产妇的追踪、产后访视2次、产后42天健康体检,均按照社区地段的划分由地段妇保人员负责,如果因为人员或设备原因没有条件开展产检的社区中心,由辖区的医疗机构协助承担。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指孕13周前有过早期检查,孕期至少5次产检、住院分娩、产后28天内接受过1次及以上产后家庭访视。目前广西南宁市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孕前免费增补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缺陷、怀孕后满13周前第1次初检,第2~5次产检、高危孕产妇的追踪、产后访视2次、产后42天健康体检,均按照社区地段的划分由地段妇保人员负责,如果因为人员或设备原因没有条件开展产检的社区中心,由辖区的医疗机构协助承担。
近年来,社区逐渐凸现为社会运行过程中基本的又是重要的单元,各种社会问题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区之中,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内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解决社会问题以缓解社会冲突。其中,大力推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施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是一个为人们所生疏或忽视、但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专业方法[1]。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了妇保人员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有些医院原来的保健科,包括妇保科、儿保科以及计划免疫科一起搬到了地段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承担社区服务项目,与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在必要时弥补社区社会保障的不足。
近年来,社区逐渐凸现为社会运行过程中基本的又是重要的单元,各种社会问题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区之中,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内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解决社会问题以缓解社会冲突。其中,大力推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施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是一个为人们所生疏或忽视、但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专业方法[1]。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了妇保人员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有些医院原来的保健科,包括妇保科、儿保科以及计划免疫科一起搬到了地段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承担社区服务项目,与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在必要时弥补社区社会保障的不足。
南宁市六县六城区统一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加强孕产妇的信息管理。2011年1~9月南宁市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地段产后访视432人,早检率99.5%(430/432),产后访视率99.1%(428/432),系统管理率96.8%(418/432),均达标。高危孕妇筛查率48.8%(211/432),新生儿男女比例平均121/100,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人口的性别正常比例103~107:100。广西是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省份,因此,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呼吁社会在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流动人口在本地产检,但分娩后又回外地坐月子,不能享受免费的产后家庭访视服务,也影响了本辖区的系统管理率。目前,南宁市六县范围内可以将出院产妇的信息转给当地妇保人员或村医去家庭访视,但是六县以外的产妇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全区、全国都能够共享同一个妇幼卫生的信息网络,特别是跟社区计划生育部门、婚检部门联网共享孕产妇信息,就能够更好地做好孕产妇的全程追踪管理。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外来人口进行孕产妇保健,选择住院分娩。依法打击非法家庭接产,并且实时给予社区卫生保健部门以回馈信息,需要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2]。一些社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化,通过社会服务机构的力量,引入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卫生培训和宣传计划,来提高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增强服务效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南宁市六县六城区统一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加强孕产妇的信息管理。2011年1~9月南宁市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地段产后访视432人,早检率99.5%(430/432),产后访视率99.1%(428/432),系统管理率96.8%(418/432),均达标。高危孕妇筛查率48.8%(211/432),新生儿男女比例平均121/100,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人口的性别正常比例103~107:100。广西是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省份,因此,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呼吁社会在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流动人口在本地产检,但分娩后又回外地坐月子,不能享受免费的产后家庭访视服务,也影响了本辖区的系统管理率。目前,南宁市六县范围内可以将出院产妇的信息转给当地妇保人员或村医去家庭访视,但是六县以外的产妇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全区、全国都能够共享同一个妇幼卫生的信息网络,特别是跟社区计划生育部门、婚检部门联网共享孕产妇信息,就能够更好地做好孕产妇的全程追踪管理。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外来人口进行孕产妇保健,选择住院分娩。依法打击非法家庭接产,并且实时给予社区卫生保健部门以回馈信息,需要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2]。一些社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化,通过社会服务机构的力量,引入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卫生培训和宣传计划,来提高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增强服务效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广西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的省份,特别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据统计,来南铁辖区居住的产妇中,流动人口几乎占一半的比例。省内流动的产妇回外地坐月子相对较多,系统管理率最低(仅81%),省外流动的产妇系统管理率84%,而南宁市户籍的产妇系统管理率98%。为了加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目前政府规定凡在本辖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只要有居住地居委会开的居住证明,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对农业户籍的妇女,住院分娩给于经济补助。双方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的农村夫妇做地贫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广西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的省份,特别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据统计,来南铁辖区居住的产妇中,流动人口几乎占一半的比例。省内流动的产妇回外地坐月子相对较多,系统管理率最低(仅81%),省外流动的产妇系统管理率84%,而南宁市户籍的产妇系统管理率98%。为了加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目前政府规定凡在本辖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只要有居住地居委会开的居住证明,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对农业户籍的妇女,住院分娩给于经济补助。双方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的农村夫妇做地贫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措施: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措施: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要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首先要提高产科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提高筛查率和管理率。今年统计辖区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中,患病率从高到低排位依次是:早产、乙型肝炎、中重度贫血、高龄、人流≥2次、瘢痕子宫、巨大儿、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母儿血型不合、梅毒。在产科医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要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首先要提高产科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提高筛查率和管理率。今年统计辖区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中,患病率从高到低排位依次是:早产、乙型肝炎、中重度贫血、高龄、人流≥2次、瘢痕子宫、巨大儿、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母儿血型不合、梅毒。在产科医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早产是发病率最高的因素11.6%(50/432),与新时代女性孕期照常工作和外出有关,部分夫妇因不适当的性生活造成早产。有个40岁高龄初产妇,是大学本科学历,竟然忙于生意,从来没有去医院产检过,造成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不良妊娠结局。另有一名辖区孕妇,分娩前回老家贵港分娩,羊水栓塞母婴均死亡,在南宁市的孕产妇信息软件中查不到这个孕妇产检的资料,说明这个孕妇没有定期在本地产检,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孕前、孕期和分娩期的保健知识。
早产是发病率最高的因素11.6%(50/432),与新时代女性孕期照常工作和外出有关,部分夫妇因不适当的性生活造成早产。有个40岁高龄初产妇,是大学本科学历,竟然忙于生意,从来没有去医院产检过,造成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不良妊娠结局。另有一名辖区孕妇,分娩前回老家贵港分娩,羊水栓塞母婴均死亡,在南宁市的孕产妇信息软件中查不到这个孕妇产检的资料,说明这个孕妇没有定期在本地产检,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孕前、孕期和分娩期的保健知识。
乙型肝炎在高危孕妇中发病率位居第2,7.6%(33/432),除可引起孕产妇肝功能损害,因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的后果外,可通过母婴传播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下一代。为了降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目前南宁市已经开始为乙肝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免费提供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结合乙肝疫苗联合接种,保护婴儿不受乙肝感染。随着育龄妇女梅毒跟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艾滋病孕产妇死亡人数也增加,母婴传播几率也相应增加。要求阳性上报个案表到市妇幼保健院,督促做好孕期母婴阻断工作。开展免费孕产妇咨询检测,艾滋病在定点医院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住院分娩补助1000元,产后提供免费婴儿奶粉人工喂养,婴儿免费体检6次,随访到18个月,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健康,目前要求梅毒孕产妇跟艾滋病孕产妇一样的管理,免费咨询检测,孕期有效母婴阻断治疗,婴儿出生后预防性治疗,随访到18个月,追踪是否感染。今年南铁辖区未发现艾滋病孕产妇,梅毒产妇有4人,发病率0.9%(4/432),婴儿是否感染仍在随访中。因此,育龄妇女要加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主动有效母婴阻断治疗,降低母婴传播率。
乙型肝炎在高危孕妇中发病率位居第2,7.6%(33/432),除可引起孕产妇肝功能损害,因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的后果外,可通过母婴传播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下一代。为了降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目前南宁市已经开始为乙肝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免费提供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结合乙肝疫苗联合接种,保护婴儿不受乙肝感染。随着育龄妇女梅毒跟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艾滋病孕产妇死亡人数也增加,母婴传播几率也相应增加。要求阳性上报个案表到市妇幼保健院,督促做好孕期母婴阻断工作。开展免费孕产妇咨询检测,艾滋病在定点医院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住院分娩补助1000元,产后提供免费婴儿奶粉人工喂养,婴儿免费体检6次,随访到18个月,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健康,目前要求梅毒孕产妇跟艾滋病孕产妇一样的管理,免费咨询检测,孕期有效母婴阻断治疗,婴儿出生后预防性治疗,随访到18个月,追踪是否感染。今年南铁辖区未发现艾滋病孕产妇,梅毒产妇有4人,发病率0.9%(4/432),婴儿是否感染仍在随访中。因此,育龄妇女要加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主动有效母婴阻断治疗,降低母婴传播率。
中重度贫血是高危因素的第3位。贫血可造成孕产妇营养不良,产后出血,伤口愈合减慢等,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水肿,甚至死亡等。缺铁性贫血是孕产妇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但两广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不能盲目补铁治疗,每个孕妇都要进行地贫筛查,排除地贫后才能补铁治疗,否则高铁会加重地贫症状。地贫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可计算,夫妇筛查双阳性者要进一步做基因分型,经遗传咨询后有必要再行羊水或脐带血产前诊断。发现重型地贫及时终止妊娠,避免重型地贫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轻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中重度贫血是高危因素的第3位。贫血可造成孕产妇营养不良,产后出血,伤口愈合减慢等,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水肿,甚至死亡等。缺铁性贫血是孕产妇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但两广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不能盲目补铁治疗,每个孕妇都要进行地贫筛查,排除地贫后才能补铁治疗,否则高铁会加重地贫症状。地贫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可计算,夫妇筛查双阳性者要进一步做基因分型,经遗传咨询后有必要再行羊水或脐带血产前诊断。发现重型地贫及时终止妊娠,避免重型地贫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轻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高龄产妇、流产两次以上的高危因素,跟目前女性生育年龄晚相关。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3~29岁,高龄孕产妇孕期合并症跟并发症相对增多,围产儿不良结局增多,因此建议女性尽量在30岁前生育并亲自哺乳,利于母婴健康。
高龄产妇、流产两次以上的高危因素,跟目前女性生育年龄晚相关。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3~29岁,高龄孕产妇孕期合并症跟并发症相对增多,围产儿不良结局增多,因此建议女性尽量在30岁前生育并亲自哺乳,利于母婴健康。
疤痕子宫也是常见的高危因素。有人已经连续第3次剖宫产仍然不同意结扎术。疤痕子宫会引起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疤痕子宫也是常见的高危因素。有人已经连续第3次剖宫产仍然不同意结扎术。疤痕子宫会引起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虽不算高,但并发症比较严重,是常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辖区有1例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后婴儿合并先天性胃发育不良及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另有1例足月因胎盘早剥重度窒息死亡。2例死胎,1例是脐带扭转引起,1例原因不明,均未尸检。母儿血型不合以ABO血型不合较常见,严重者会引起胎儿水肿甚至死亡。从孕16周开始定期检测抗A或抗B滴度,孕期预防性用药,可减轻患儿黄疸和溶血症状,改善预后。
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虽不算高,但并发症比较严重,是常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辖区有1例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后婴儿合并先天性胃发育不良及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另有1例足月因胎盘早剥重度窒息死亡。2例死胎,1例是脐带扭转引起,1例原因不明,均未尸检。母儿血型不合以ABO血型不合较常见,严重者会引起胎儿水肿甚至死亡。从孕16周开始定期检测抗A或抗B滴度,孕期预防性用药,可减轻患儿黄疸和溶血症状,改善预后。
建议和思考
建议和思考
虽然目前政策是按照辖区管理孕产妇,而且只有本地段的居民才享受免费产检服务,但是来自己地段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还是少数,南铁社区辖区产妇中来本地段辖管医院分娩的产妇只有24.5%(106/432)。因此,医院应经常下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本辖区居民更多了解地段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社区居民相互的支持、联系网络,方便医务工作者传达和收集信息;妇保人员每个月下社区跟居委会计划生育负责人联系沟通,交换孕产妇信息,追踪高危孕产妇,更好地做好本辖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
虽然目前政策是按照辖区管理孕产妇,而且只有本地段的居民才享受免费产检服务,但是来自己地段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还是少数,南铁社区辖区产妇中来本地段辖管医院分娩的产妇只有24.5%(106/432)。因此,医院应经常下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本辖区居民更多了解地段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社区居民相互的支持、联系网络,方便医务工作者传达和收集信息;妇保人员每个月下社区跟居委会计划生育负责人联系沟通,交换孕产妇信息,追踪高危孕产妇,更好地做好本辖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
关于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调动妇幼保健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已经下拨专项经费到各个医疗机构,医改的文件也规定不能以收入来跟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挂钩,但是目前有些医院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仍然比较低。因此,每个项目都要设立一个业务院长做领导小组的组长,领导也应该熟悉项目的工作内容,首先要领导重视,给予各项工作经费的支持,给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应有的待遇,才能更好地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的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关于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调动妇幼保健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已经下拨专项经费到各个医疗机构,医改的文件也规定不能以收入来跟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挂钩,但是目前有些医院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仍然比较低。因此,每个项目都要设立一个业务院长做领导小组的组长,领导也应该熟悉项目的工作内容,首先要领导重视,给予各项工作经费的支持,给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应有的待遇,才能更好地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的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沛.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J].江海学刊,2003,2:83.
1 周沛.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J].江海学刊,2003,2:83.
2 陈莉萍,毛红芳,曹敏.嘉定区外来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39.
1.社区概念及其特点。
社区管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它发挥着为促进社区的宏观发展及和谐繁荣,对社区正常秩序的维持和创新起着管理协调作用。联合国在1955年发表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上对社区管理模式的定义进行了论述,是指在一个地域里,组织和教育群众从社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社区内的居民与机构共同参与,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地利用社区的资源和外来援助,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社区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围绕社区居民日常的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有效地利用社区内的有限资料,使各种资源发挥其最佳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社区管理全方位,居民的民主自由程度不断加强,最终实现民主自由最大化,真正体现社区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2.社区的德育功能。
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浓缩着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功能逐步健全,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各类基本服务。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情感交流却日益减少,物质条件的充裕并未使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信仰危机、诚信危机、任性自私、思想偏颇、公德缺失等在社区生活中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社区是个人在家庭、学校、单位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人格教育载体。社区德育的发展影响着社区风气、社区人际交往氛围以及社区的和谐环境。将德育纳入社区社会管理之中,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伦理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实现社区居民伦理价值的认同感,促进社区居民邻里间的和谐相处。大学生作为社区居民一员,同样也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包含着的社区群体普遍的爱好、习惯、要求、行为等许多约定俗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对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并未延伸进现有的社区管理中。现有的社区管理中更多地关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需求,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机会的增多,德育内容的贫乏性、方法的单一性、与信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很不协调,这与国家制定的德育理想目标,产生的社会效应有了一定差距。
二、大学生德育生活化路径在社区中的选择
1.大学生德育生活化选择理论基础。
一直以来,大学校园成为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针对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这一问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被教育者忽略或者不太关注的社会公共生活实际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德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离开了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和必要。倡导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应植根于生活当中。在杜威看来,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单纯依靠学校的教学变得日益困难,而是应该强调发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这将是新时期德育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就是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学生的生活,通过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
2.德育生活化路径选择与高校德育的契合性。
高校德育生活化需要选择适当的实现路径,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生活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式生活化。社区能够有效地实现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现场环境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优势互补。再则,社会能为办学主体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这种人力资源不仅能够弥补学校人才培养力量的不足,同时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社区将大学生主体纳入社区创新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到很多学校、课堂、书本无法学到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获取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学生毕业后缩短过渡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奠定基础。德育生活化提倡要积极拓宽德育领域,使学校德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真实的现实生活当中。
三、社区管理中大学生德育生活化路径的建设
1.社区德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利用。
德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要重视教育理念,更要采取多种途径,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教育内容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的生动教育资源,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德育的有效环节。通过整合使社区中的各项教育资源互相沟通、互相渗透,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补充。不同的社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资源,根据社区特色开展社区服务,将大学生纳入其中,在大学生为社区服务的同时,也接受相应的教育。我们的社区服务,可以从开展犯罪预防的讲座入手,让大学生去帮助犯罪人员的家庭成员中增强个人法律意识;可以以培育社区精神为核心,吸引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公益性活动、互帮互助,增强大学生的“社区意识”;结合当地的民风和习俗,进行尊老爱幼、孝亲敬长、互相帮助、团结和睦等传统美德教育;以社区特色文化为纽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2.建立由社区管理者与高校教师组成的导师队伍。
目前,在社区中德育的工作力量还达不到高校德育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开展德育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社区所涉及的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高校可以与社区管理者共同组织一支导师队伍,针对社区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不断细化和调整,增设教育内容,依托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来保障和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的服务性学习课程就是由社区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该课程有三分之一的课程在社区中完成,由学校导师和社区导师共同制定授课内容,在社区的课程中由社区工作人员完成实践授课,社区导师根据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同学会深入贫困家庭帮助他们的孩子辅导作业,帮助这些家庭申请政府补助,甚至有的同学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进行职业训练等。学校专业教师在社区课程结束后,会更深层次地与学生一起挖掘导致贫困的原因,从社会福利谈到社会治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3.将大学生德育纳入社区管理制度化。
社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窗口。把大学生作为社区群体中的一员,将其纳入到社区德育的建设活动中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能更快速有效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提供软实力。目前社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多为单向性的,虽然不少社区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的成立基本是当社区有需求要开展一些活动时,由大学生自愿者做出的相关支持。实质上,随着社区工作覆盖面的增加,社区需求的单向性应向多向性互动转变,社区活动的多元性、丰富性也需要高校多方面的支持,需要大学生的介入来注入活力。社区教育是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将大学生德育纳入社区发展管理的目标中去,依托社区,由社区搭设平台,使社区内各社会团体达成共识,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社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形成社区各方共同参与的大教育格局,并建立起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促使大学生学会参与思考、决定和计划社区内的各项事务;参与增加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社区与社会的整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社区同步发展。
4.建立社区管理中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评估机制。
[关键词] 社区;医院;相互转诊共同管理;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b)-0011-03
Effects of tertiary hospital-community management style o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CHEN Fang YUAN Yong-feng LIAO Mei-xia LU Si-qi CHEN Rui-zhuang
Huangpuji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of diabetes disease,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rtiary hospital-community management style o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300 case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2013 and January 2014 in a community.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ure community physicians manage of patient educ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he tertiary hospital-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with type 2 diabetes for patient education management.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s and blood pressure,the compliance rate and cognitive level of improvement were tested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Results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s and blood pressure,the cognitive leve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as well as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rat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ertiary hospital-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with type 2 diabete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munity;Tertiary hospital;Integrated management;Type 2 diabete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迅速;与此同时成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0.0%[1-2]。伴随高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年轻化等因素,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与三甲医院相互转诊共同管理模式(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逐步得到了应用。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本文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社区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31~77岁,病程3~16年;对照组男75例,女75例,年龄29~79岁,病程4~18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均需符合以下标准:①在本社区生活≥5年;②2型糖尿的诊断必须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分型标准,即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③经患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患者无其他重大或慢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社区中心全科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日常健康管理,每月进行1次监测随访,并实施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每2个月组织1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
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三甲医院糖尿病专科医生对社区中心全科医生进行统一的糖尿病知识培训并通过培训测试。主要内容包括。①监测和随访:社区中心全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实施每月的随访,血糖波动的患者需要增加1次随访(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参与随访1次)。②药物治疗: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社区全科医生负责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诊疗。患者连续2次的血糖均达不到标准,患者则需转诊至三甲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调整治疗方案后继续追踪随访。③营养及锻炼:依据糖尿病饮食疗法,为每个患者制定饮食结构和营养需求方案;体育锻炼主要以散步等有氧运动为主,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④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专题讲座、宣传栏、健康教育等基础上,增加网络及大众媒体的力量,全面投放影音视频等健康资讯[4],在三甲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并随时记录相关情况,以便后期跟踪和随访。三甲医院糖尿病专科医生定期参与社区门诊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
测量指标:患者接受教育管理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2 hPG等,患者前后的遵医率及对糖尿病等认知水平。
1.4 疗效评价
测定比较建档时和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FPG、HbA1c等临床指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遵医率(遵医嘱服药、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和起居规律等)和认知水平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TC、TG、HDL-C、LDL-C、HbA1c、FPG、2 hPG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BP、SBP、TG、TC、HbA1c、FPG、2 hPG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遵医行为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遵医嘱服药、合理膳食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遵医行为的比较[n(%)]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糖尿病认识水平均较治疗后的对照组有所改善(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水平的比较[n(%)]
3 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疾病之一[5]。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产生的危害,良好的血糖控制显得极其重要[6]。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及时治疗和定期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危害,提高患者生质量有重要意义[7]。
目前,国内对糖尿病的长期治疗基本依靠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社区-医院一体化共同管理模式仍在起步状态[8-9]。因而找到适合我国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对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做到“三早”,提高人群生活质量显得极为重要[10]。社区-医院的一体化管理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模式,其特点为动态的、连续的和实时的对疾病进行综合管理,同时该模式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患者为核心,从而开展社区与三甲医院共同管理疾病的合作,相互补充不足,对于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效果较为明显[11]。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方式是依托社区机构开展防治工作[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PG、HbA1c、2 hPG等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P
[参考文献]
[1] 欧阳素琴,高Z,陈晶华,等.容桂地区糖尿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效果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37-40.
[2] 陈德英,邵海龙,卢箴劬,等.在郊区农村建立医院-社区全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6):466-469.
[3] 胡明,李富娟,任洁娜,等.双轨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3.
[4] 谢菊艳,沈越超.老年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效果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5):542-544.
[5] 叶会玲,孙秋华,沈翠珍.授权理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12(3):233-236.
[6] 刘颖.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D].杭州:浙江大学,2011.
[7] 姜颖,徐风杰.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9):238-239.
[8] 李红云.“三化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40-141.
[9] 杨斌,王志忠,王晶,等.社区2型糖尿病路径化表单式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198-4201.
[10] 张淑英.浅析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4):68-69.
[11] 陈应军,傅汉菁.全科医生-专家团队管理社区糖尿病模式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330-331.
[12] 任丽,苏建彬,王雪琴,等.三级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3,27(1):53-55.
[13] 姚盛思.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0):175-176.
[14] 江丽,和建冰.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135-137.
宠物、家禽与家畜饲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区内的宠物饲养与管理活动,建设良好社区环卫环境,预防宠物扰民、伤民及宠物疾患引起的人畜交叉感染而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省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借鉴其他省、市及单位社区管理经验,根据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反映与强烈要求,结合社区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内的宠物管理职能部门为物业管理部门,宣传、水电、房屋管理及社区委为协助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宠物,目前仅指:宠物狗、猫等可供观赏、逗乐玩耍的法律允许私人饲养的四肢小型动物;家禽、家畜包括猪、马、牛、羊、鸡、鸭、鹅、食用鸽等依法可食性动物。
第四条、本社区内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饲养宠物,个别执意饲养者需按地方政府有关宠物管理规定办理理相关手续并在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社区内禁养大型犬、烈性犬及家禽、家畜。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社区内所有常住户、暂住户及门面经营等工商业主。
第二章 分 则
第六条、本办法许可饲养的宠物必须在自家户内饲养,不得在户外饲养与遛、放,且出入社区区域不得着地。
第七条、饲养宠物者必须保持环境卫生,不得随意在社区内丢弃宠物与宠物粪便,不得扰民。
第八条、未办理宠物饲养手续并在物业登记的宠物一律不得进入社区,进入社区必须提供相应证件接受物业管理部门检查。
第九条、物业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违反本办法者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条、社区内流浪狗由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扑捉处置。
第十一条、饲养人或管理人每月需要向物业管理部门交纳垃圾清理费30元,交款期限为每月底前。
第三章 罚 则
第十二条、对宠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社区委不予低保评审申报并不给予任何困难补助、补贴,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由社区委报经主管部门予以取消。
第十三条、凡在社区内不按规定饲养或饲养禁养犬只、家禽家畜等,一经发现经劝告拒不改正的,对该户水电、物业等费用一律市场化收费并取消各种补贴;住房承租户违反规定的一律处罚住房出租户,同时由物业等部门对禁养犬只、家禽家畜强行清理,所有处理结果均在社区内张榜公示。
第十四条、确定市场化收费对象后,对其拒不交纳费用的,采取停水停电等措施。
第十五条、社区内鼓励、提倡居民对职能部门、饲养或管理的宠物进行监督,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职能部门接到举报后必须立即落实处理,并公布查处结果。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者,除给以上述处理外,取消其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评比、评选、奖励等活动资格(公司员工参照此执行),并载入不良记录名单。
第四章 附 则
一、社区卫生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当前情况下,社区卫生的服务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运营结构和系统。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经费投入还是有所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区的卫生机构只能从一些药品,或者是医疗上进行相关的创收并以此来进行弥补,而且还有一些社区的卫生机构必须依靠医药的昂贵收入来进行维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药养医”这样对于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甚至只会进入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进而导致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根本就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而是放在的谋取利益上。
(二)社区卫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的卫生经济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服务理念也表现的较为滞后,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相关的服务态度和治疗技术也不尽如人意。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些得到了政府的相关支持,但是在力度上仍然不够,其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客观,进而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这样一来,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出现职责、相互关系的模糊。虽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是在当前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我们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来进行管理,也就是加强经济的管理和完善,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也许我们的卫生机构就很难进一步的维持和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卫生机构中,还会有一些个体的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到位,对于经济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甚至变相的追求经济利益,这些都需要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以便更好的协调这种情况,最终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关于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当前社区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其中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有效措施来予以解决。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要深化对社区卫生经济服务和管理的认识,加大投入的力度。社区经济的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那么其本身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和经费来进行社区的完善和改革。对此,就要积极的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对社区的投入,进而来积极构建一套覆盖面广、运行成本低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所服务。所以,我们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的管理就要重视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经费投入。在这方面,要根据实际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进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调配。与此同时,我们那就要依靠政府来承担社区医疗的相关费用,使得其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降低病人的就医费用。
(二)加强政策的扶持,有效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需要有政府的有效参与,并协同制定相关的长期发展规划,以便更好的依靠政策和制度来对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在这方面,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的扶持,同时依托综合性医院来有效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及社区、医院之间有约束性的双向转诊制度。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好的实行社区医院和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的配合。而大医院也就可以对社区转来的患者进行相关优惠(如减免一定比例的检查费、化验费)等,这样,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充分的利用了医疗上的相关资源,并且实现了更好的社区服务,达到医疗资源共享。但是,在进行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积极的依靠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来进行统一有效的监管,其中这些卫生行政部门不仅对医疗机构进行公益性的财政支持,进行相关的统筹补偿,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对双方利益进行合理地分配,以便更好的对社区医院进行管理,促进社区医疗能健康地发展运行。
(三)国家医疗保障必须与社区医疗挂钩。我们知道,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对于我们的社区医疗卫生经济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社区医疗体系,按照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要求来进行管理,其中要做好和社区医疗的有效结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社区医疗费用由医保报销,如果社区卫生机构不能很好的按照政策规定执行的话,那么就会给社区居民的看病造成困扰和麻烦,造成社区医疗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对当前社区卫生结构进行调整,完善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不断的降低药品价格,实现对医药的科学化管理。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知道,在当前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是呈现不但增长的趋势的,而在这其中,药品费用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当前社区卫生经济管理就要充分的重视该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和完善。首先的一点,我们要明确造成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如药品成本提高给费用所造成的影响。对此,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可以控制的环节,如价格管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如果医院相关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的话,就会出现医药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甚至进行不科学合理的用药等。所以,在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就要通过完善相关监控制度来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避免社区医药经济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中去,实现其健康的发展。
(五)对于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说,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财政补偿资金,并通过较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管理。其中,我们要进一步的强化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力度,最好是推行全程成本核算。我们知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和管理也有相应的模式,其中需要考虑到利润和效用的问题,对此,也就需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投入、价格以及成本和产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综合的考虑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优化与投资者的运营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社区卫生机构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就要对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各项经济费用进行记录、汇集以及计算和分析,并且需要我们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关于不同项目和不同范围情况下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最终通过科学化的计算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及总体的成本水平,通过这样的成本考核,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反应不同医疗服务项目所产生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催相关医疗费用进行分配和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医疗结构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