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的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不但要有好产品、好人才,而且更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没有生命力,没有竞争力.
如何才能营造好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潜入默化形成的,中国企业起源于计划经济,成长于市场经济,成功于知识经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商业时代,而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企业的特殊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观的延伸,有人说做企业机会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关系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人才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产品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资金最重要;也有人说做企业销售最重要.反正每家企业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做法也各有各的成功之道.有的是靠机会成长到今天,有的是靠关系发展到今天,有的是靠销售竞争到今天,到底企业什么最重要呢,谁对谁错呢?如果你说人家不对,人家的企业就是这样做起来的,效果比道理更重要;如果你说人家对,而你没有按照他的做法,也做起来了.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家族企业不好,而有人说家族企业很好,他就是这样做起来的,有人说多元化不好,而有说多元化很好,他就是这样做起来的.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行业准则.思维习惯.制度不是企业文化,口号不是企业文化,标语不是企业文化,凡是企业内摸得着、看得见的,可以复制的东西都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说不清、道不明、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一种行为准则,思维习惯.而且企业文化更多地源于老板的个人价值观.如果老板会做关系,那么他会吸引一群会做关系的人才.如果老板爱学习,那么他会吸引一群爱学习的人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将军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士兵,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没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是很难走到一起.因为工作需要合作,所以合作者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就形成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感悟或感觉,只要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得长,慢慢地就会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然后融入这种文化.如果你不能融入这种文化,自然就会被排斥.因为在同一家企业内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文化.虽然这些人可以是不同学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但是他们必须统一文化.如果企业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无法合作.无法经营.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清。很多的国有企业错误的认为竞争就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唯独忽略了企业文化。技术是可以学习的,人才是可以高薪聘请的,但是植根于全体员工中的企业文化是无法复制的,是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而企业文化给企业所带来的正面的促进作用是人才和技术所无法赶上的,因此对于企业文化认识不清,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企业文化缺乏个性。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兴起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自己的个性,往往是照搬其余企业的口号,甚至只是口号的简单的不同组合,这样对于企业员工完全缺乏吸引力,就不能起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凝聚企业员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企业文化表面化。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存在于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对于企业员工也没有普及,更没有通过制度建设来把企业文化落实。企业文化不仅仅是精神层面,还有制度层和物质层面,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由于不重视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往往造成企业员工没有动力和激情,同时只重视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口号,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建设。
二、创新与发展企业文化的途径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以人为本。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企业必须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源泉,实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必须要热爱员工,对员工进行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员工真实的感受到被关注和关爱,让员工自发的从内心热爱企业,并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行为准则,进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性的完成工作。
2、培养四有队伍。通过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等的培训教育,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开展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各种荣誉活动。对于企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人物,要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为了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还要经常的组织和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让企业员工真实的感受到实惠,从而振奋企业员工的精神,鼓舞了全体员工的斗志,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探索新途径。加快进行企业的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企业的改革来促进企业文化的探索。企业要通过灌输来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制度上要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制度,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让企业员工真实的感受到实惠,并充分的发挥其自身主人翁的地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形成良好的习惯来爱岗敬业,实现创造企业文化。
4、解放思想。要充分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除陈旧的思想观念,抛弃企业单纯的重视经济而忽略文化建设等的观念,要养成经济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而言是同等重要的,是缺一不可的。解放思想,利于企业员工进行接收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和新事物,对于企业员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设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今我国的职业教育难以对校园文化进行全面建设,主要表现在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简单地把校园文化归结为学生的文体活动、照搬照套普通教育的模式、没有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等方面。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及其他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和,是企业精神的深化和丰富,是一种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延伸。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跟企业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无法顺利适应企业新型的管理模式。他们所感受到的企业文化,跟原先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校园文化也有着天壤之别。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文化。这样势必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2、是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而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3、是职业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由于社会上存在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许多误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缺少品牌学校。这既是问题,也无形中使一些职业学校从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此时学校可以引入企业文化,凸现学校形象。这样,有利于凝聚师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也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如何做到“出口畅,进口旺”,除了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
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渠道和途径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样两种文化的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1、环境引领。一是将学校建成“准企业”,将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即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习室,并在实习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使学生踏进实习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要求统一着工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二是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在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我们根据专业实际改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在学校建成“企业文化墙”,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业质量标准,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2、管理接轨。贯彻先进管理经验,引入科学管理模式。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制定教学区、实训区、宿舍区三大区域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以便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之中。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我们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3、课堂渗透。一方面,我们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学科教学渗透,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4、活动对接。我们在课内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以班内业已形成的班组为项目组组织教学活动,鼓励班组内相互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学习项目;鼓励班组间有序竞争,营造赶超氛围,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企业文化融合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贯彻落实这一教育理念,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就必须探索出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子,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现状
为深入了解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现状,笔者先后走访了沈阳市直属8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区职教中心及5家企业,以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和企业需求为切入点,了解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情况。
从学校调查结果看,沈阳市各中职学校多数都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开设企业冠名班及工学结合等模式进行校企融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局限在简单的层面上。从企业问卷结果看,有76%的企业需要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有24%的企业需要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企业一般需要的人才类型68%为专业技术人才,高学历和管理人才仅占21%和11%;企业认为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是道德诚信占38%、责任心占26%、团队精神占22%及学习能力占14%。可见,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有了重新审视,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和技能型,对学历文凭因素的考虑逐渐淡化。
二、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1.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现代企业文化包含价值观念、思想作风、思维方式、奋斗精神等,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必须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充分适应企业文化的熏陶,将学生最终的价值及行为取向引导到今后企业确定的目标上来。这样,学生在成为企业员工之后就能够很快融入企业文化氛围。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施企业文化教育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质量;二是有利于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感受并认识蕴含在企业文化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是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3.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的客观要求
虽然中职学校在企业文化教育上有一些探索,但由于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之间存在着偏差,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竞争、合作、奉献、创新的现代企业精神传递给学生,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模式
1.环境育人
学校将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校园环境布置也要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如沈阳市化工学校的“企业文化广场”等。
2.管理育人
“8S”管理是现代企业采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沈阳市装备工程学校积极引进这一管理模式,收到较好效果。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如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的“宝马班”、外事服务学校、旅游学校的“小哈津班”等,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
3.课程育人
一方面,中职学校通过德育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如沈阳市服装艺术学校的德育课和礼仪课就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上能尽早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重视学科教学渗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4.活动育人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的最好载体。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的拓展训练和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的“四生”教育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到学生活动中,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5.合作育人
关键词:企业文化 国有煤矿 价值观
1.企业文化对国有煤矿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等,它被企业大多数
成员所认可,成为教育新成员融入企业的一种精神理念。企业文化能够不断改进企业成员的不良行为,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煤矿企业人数不断增多,员工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如果还依靠以前强硬的管理制度,是无法使员工心悦诚服地为企业尽责。小企业可以依靠人情来管理,中型企业通过制度可以管理好企业,然而大型企业的人员众多,人情与制度已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依靠文化来管理企业。国有煤矿企业是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员工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不用为未来而担忧,在管理中用制度无法更好地约束与管理员工,而只能用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想行为,使员工认可企业的发展准则与方向,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如家,愿意为企业尽职尽责。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说:“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对国有煤矿来说,建设企业的文化也同样重要,也是提升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的需要。
2.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国有煤矿在长期的发展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认识不够,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2.1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落后
我国很多国有煤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煤矿的产量与质量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无法更好地凝聚企业的员工。一些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根据企业的特点建设适合企业的文化,而是生搬书本知识,建立员工不认可的所谓的企业文化制度。一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很有效果。有的国有企业即使有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也是非常地不系统,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1]。
2.2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不当,把握不住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企业与员工等方面辩证统一关系,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特征。企业文化可以无形地影响每个员工的意识与行为,把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但是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口头上总说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感受,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使员工感受不到应有的待遇。
3.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煤矿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好国有煤矿的企业文化,更好地约束与影响员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转变观念,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俗话说“思想决定高度”,国有煤矿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了解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通过领导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所有员工;其次,中层管理者也要知道怎样科学地建立企业文化,并不是建立企业制度那样简单;最后企业人力资源与各部门管理者要加强培训员工,让员工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与意识,为建设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有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坚持学习知名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管理者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领导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3.2加强企业文化价值观建设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企业评判事件的标准,是企业的员工认为的对企业来说最具价值的精神因素。国有煤矿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注重从价值观方面进行建设。
3.2.1坚持“以人为本”
国有煤矿企业的员工众多,每一个员工都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力量,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国有煤矿企业也要努力建设和谐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理解企业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重要性,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企业不断培养有用的人才。[2]国有煤矿企业要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到企业的所有制度中,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以人为本”融入企业的发展精神,不断形成一个尊重员工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3.2.2创造学习型企业文化
知识是对企业对个人的发展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国有煤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每个员工不仅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还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企业要经常外聘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来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对企业的认可度,从而使员工与企业不断进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创新是实现组织价值的手段,只有当企业的员工坚持学习,他们才有能力更好地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员工的能力与企业的竞争力。
3.2.3增强员工幸福感
员工在企业里工作与生活,企业其实就是员工的第二个家园,企业的员工之间要建设相互的信任与理解,员工之间要相互尊重,真诚处事,这样才能给员工安全感。国有煤矿企业不仅要建立员工之间的信任,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为员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园。随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快乐地从事工作,在工作中能感受到幸福。国此,国有煤矿企业在以后的管理中要多关心员工,要关注员工的心里所想,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当员工感觉在企业幸福了,他才会愿意长久地为企业工作,企业也会减少人才培养的成本,因此企业要注重管“心”,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归属感,建设科学绩效与薪酬管理,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4.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是联系企业员工的内在精神力量,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引导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因此,我国国有煤矿企业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建设,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这样就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 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 引进融合
高职教育正在开展的校企合作、学结合的改革实践中,有意识地把企业文化引进高职教育,进而积极影响高职教育文化,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客观性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和保持、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为文化决定着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表现为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现实运作过程的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选择在价值理念上的表现;从作用上看它注重于解决企业存在的实现问题,并用来规范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凝聚力、员工行为等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富有生机与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如何引入融合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内容
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文化发生碰撞,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必然的。融合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在宣传、引进企业文化,展示企业文化元素上,要力求做到实际、可行、有用,避免流于形式,做到润物细无声。基础设施文化元素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我院新校区建设的“工业中心”。环境布局文化主要体现在利用空间,如教室、走廊、黑板等,将某个企业文化作为专题展示,或将几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走进的是教室,看到是车间”,通过环境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教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制度是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中具有重要功能。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规章制度,结合我院特点和实际,建章立制。要求学生无论在实验、实习、实训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与生产,在工作中形成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与管理。
体现高职特色的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最高境界。在研究工作中,将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引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如通过开设《企业文化概论》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调查、聘请企业管理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等,对学生进行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关内容的教育,使全院师生理解、内化企业文化精神的内涵、实质,实现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在精神层面的融合。
2.高职院校引入融合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
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和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下做法来促进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
(1)开展适合高职教育的企业文化教学活动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与基本政策。为适应企业对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改等诸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基本上完成了在知识和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但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对接却远远滞后,这对校企全面、深层次合作十分不利。事实上,很多员工被企业淘汰,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让学生逐渐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并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完成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对学生进行一定企业文化的教育成为校企合作研究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设计中要体现企业文化的内容,我们编写了《企业文化概论》教材。教材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本质特征、结构、企业文化基本功能、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的最新成果是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阐述说明。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之上,又编写了企业文化讲义,制作了企业文化课件,并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春季在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中开课。通过《企业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论知识,认识到怎样尽快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平稳转变。
(2)结合专业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企业文化调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将企业文化教育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学生深入到企业及其生产实践中,亲身感受、认识并感受实习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增强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学习比学校里间接的书面材料和理论更生动更形象。2011年我们组织2009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到辽宁宝华集团进行企业文化调查,学生通过企业文化调查,了解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文化特点,了解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早一步接触感受企业文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面向企业,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水平,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这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汲取企业文化的养分。高职院校可以与合作的知名企业共建学习实践基地,增强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学习的针对性。
(3)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
学院实训基地的建筑和布局应以现代先进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为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并增添企业元素与色彩。实训室在建筑、布局和标语牌方面应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学院宣传橱窗定期展示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或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学院资料室要增加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相关书籍。通过环境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自觉将企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电子商务实训室为例我们具体做法有:1)实训室的企业仿真环境的建立,在物流仿真实训室悬挂企业文化理念标识如5s:即整顿、整理、清洁、清扫、修养。2)实训室环境布置:遵循企业工作流程及体现企业岗位设置,每个岗位都挂牌标识,实训中学生模拟企业工作岗位进行业务操作。3)建立了学生物流与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即学生超市:超市管理体现店长负责制,设立了店长助理、人事部长、宣传部长、店员等多个岗位,建立了与企业一致的管理细则、管理制度、促销方案、考核细则。4)“厂中校“的建立。与丹东乐购生活购物有限公司深层次合作,学生在企业轮岗实习,主要实习岗位有理货员、仓管员、收银员、客户管理员,学生在企业真实体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参加企业的专项PK赛,参与企业竞聘,六名学生获选了储备干部。与北京友谊宾馆深层次合作,学生到企业锻炼,培养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5)在校内开展技能竞赛,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大赛是对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进行的教学改革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的有益探索尝试和实践,是课堂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现有能体现技能大赛要求的实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赛促教,锻炼学生专业技能、身体素质、精神素养等多种能力。
(4)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塑造良好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
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课堂上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在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感染。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将结合,潜移默化地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是开展高职院校学校特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可以围绕企业文化这一内容核心,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桥梁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动。为此我们搭建了校园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校园网和行业网、企业网页(站)双向友情链接;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座谈、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帮助高职学生正确定位,树立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成长。
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在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文化交融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文化吸纳已经成为校企合作的一种相互追求。也唯有校企之间进行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并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才能够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只有在高职教育中全方位的融入企业文化,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快速地适应现代企业,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学校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2
[2]余兴国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07)
[3]言意文.高职德育引入企业伦理文化的“三段式”教育模式构想[J].科技信息,2009(13)
[4]肖剑。姚奕.浅谈“订单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和企业文化相结合[J].政工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张利颖 (1962—),辽宁丹东人, 学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教授,研究方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悦(1981—),辽宁丹东人,硕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讲师,
关键词:企业文化;细微之处;品牌;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48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它是企业的灵魂,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只是企业文化的表象,企业文化的内核是企业或企业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自然形成了一整套经营理念,包括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这些内容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根本。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企业的“硬文化”,也就是表面层的物质文化,它由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构成;第二层次,企业的制度文化,也就是中间层次的管理文化,它由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构成;第三层次,企业的“软文化”,也就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它由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构成。通过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的企业文化,是群体产生的某一种行为自觉,这种行为自觉来自制度上的强制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散发的企业魅力,因此,对于一个品牌的企业,它的品牌特征会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各种细微之处。
一、产品包装体现品牌的真诚
产品的包装体现着企业文化的风格,如果说企业的外观是企业的第一张脸,那么产品的包装就是企业的第二张脸。对产品包装的重视,不是简单的要不要、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很科学的是不是合适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常常被普通的经营者忽略。有些经营者会简单地把这个问题看成一个成本问题,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总是消费者埋单。只有特别注重品牌文化的经营者,才会在包装上下一番工夫。比如,将包装分成简装和豪华装,这完全是考虑到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简装当然适合普通的购买使用,而豪华装可能要用来作为礼品。
对于产品包装质量的高低,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成本问题,在这种细微之处,体现着品牌的内涵。比如,表里如一、内外相符的问题。如果一种产品很高贵,而包装很廉价,那自然是一种遗憾,影响了产品的品味;但是,如果消费者打开豪华的包装,里面却是很廉价的产品,这就不仅仅是一种遗憾,消费者会有一种被无辜消费的感觉,很显然哪一个消费者都明白,这些包装肯定也是自己买账。在这里,脸面问题很可能就会自动上升为真诚问题。
所以说,恰到好处的包装,体现着品牌贴心的真诚,体现着经营者的表里如一。对包装的重视,并不是一味地投入成本,只有投入真诚,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体会到上帝的感觉。包装的外形、材料、大小,并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漂亮越好,而是越真诚越好。那种花里胡哨、虚张声势的包装,只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甚至不如没有更好一些。
二、售后服务体现品牌的智慧
很多品牌都特别注重售后的服务工作,并且经营者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售后服务进行管理,所以在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比如,像海尔这样的品牌,很多用户一直选择海尔,就是因为愿意享受它的售后服务。在购买前,钱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占主动;在购买后,服务权在经营者手中,消费者已经被动。所以,售后服务的问题,实际上是生产者和经销者的品德问题。很多不到位的售后服务,都给品牌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比如,有的电器产品,买的时候答应三包维修,待到消费者的产品出现问题,承诺维修的网点已经遍寻不见,消费者都大呼上当,对品牌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事实上,售后服务的好坏还能直接折射出经营者的智慧。聪明的经营者都知道口碑的重要,与其花大价钱去做广告,不如多花些精力、多投入些成本完善售后服务。通过售后服务进行宣传,面对的都是重要的目标客户,好的口碑可能会直接带来新的客户。凡是有远见的经营者,都会在售后服务方面花力气管理,不惜成本完善售后服务网络,从维护消费者这个源头入手,维护自己的市场形象,保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售后服务还反映着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经营实力,一个不起眼的城市,一个简单但正规的售后服务网点,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前景。如果一个企业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消费者是不可能对这个产品有信心的。长此以往,企业的前途可想而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最终的结局不言自明。
三、促销大潮体现品牌的淡定
每一轮促销大潮中,都有一些品牌淡然处之,“这个品牌不打折”的背后,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首先,体现了这个品牌的实力。一个不需促销的品牌,虽然会失去一些消费者,但却让品牌本身在无形中升值。对于已经购买了本品牌的那些消费者,无形中是一种激励和吸引。而且这种状况,对于促销过后的销售是一种品牌保证。就利润来讲,因为没有在促销中出让,利润的损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其次,体现了这个品牌的努力。所有的促销,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价格的大战,那么,如果说一种产品想不以价格战来抢占市场,它必然会以更加努力的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在生产、科研、设计、开发等方面,它必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最后,体现了这个品牌的个性。同类产品的竞争相当激烈,对于消费来说,往往难分伯仲。富于个性化的品牌,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宣传效果更利于品牌的成长。
企业文化之于消费者,最直接的就是一种感受,正是这种感受,或者使某种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或者使某种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厌弃。消费者是上帝,因为品牌最后的评定,要用消费者手中的金钱来说话。细节决定成败,企业文化的细微之处体现着企业的真诚或伪诈,这是每一个经营者不能不深思的问题。
产品的魅力来自企业的魅力,企业的魅力来自企业文化的魅力,这些魅力就体现在与产品相关的诸多细节中。
参考文献:
[1] 徐大佑.企业文化与品牌个性的塑造[J].中原市场大观, 2002(1):44.
企业文化在各种文献中,已经有学者进行过细致地探讨和论述,但是,企业营销文化还较少有人研究,偶有提到,也极不详细,这对我国企业构建营销文化的实践工作有很不利的影响。本文着重于营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读者展现营销文化尽可能真实的方面。
关键词:
企业营销;文化探析
1企业营销文化的概念
企业营销文化是指企业营销人员在商品营销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各级人员共同遵守的营销价值理念,并为大多数消费者认可和识别的各种营销意识符号。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营销以人为本”,“营销创造价值”等。这些都属于营销文化的范畴。
2营销文化的特征
营销文化犹如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一样,也具备文化的一切基本特征并具备自己独有自我识别特征。
2.1营销文化的意识性特征
营销文化是属于意识领域的范畴。它产生于人们的头脑,是由人的头脑在接受外界事物反复刺激下创造性产物,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象。
2.2营销文化的凝聚性特征
营销文化向人们展示的是营销理念、营销态度与营销信仰,它对营销人员的世界观与处世哲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营销人员的思维方式的展示。在营销组织内,相关人员总是为自己所信仰的哲学所统驭,当人们有相似文化时,其凝聚力得到体现。
2.3营销文化的长期性
营销文化一经形成,就对营销行为具有较长时期的影响。基于营销文化的创造不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所以其发挥影响的时间也是长期的。
2.4营销文化具备导向性特征
营销文化产生于营销实践,也会对营销实践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让人们在这种文化的指引下,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营销工作。
2.5营销文化的系统性
营销文化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比如营销主体、营销对象、营销的各种制度环境、营销路径等,这些不是割裂的,呈现一定系统性。
3营销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关联
营销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了的细化了的企业文化。营销文化更细致地揭示出营销领域一些理念与共性的东西,而企业文化范围较广,是整个企业的信仰、理念、意识形态的存在。企业文化则是指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经过企业各级领导者长期倡导和经营参与者积极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对人们的外在行为产生内在影响力的强大意识。是企业各级人员共同打造并极力遵守的一套思维方法和行为规范,它体现为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并作用于企业的每个领域。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优化企业人文素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企业文化思想、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处于核心位置。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经营理念起到引导与培育,并通过企业员工行为方式的提高和改进来展示。企业制度则是企业所制定的领导体制、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员工行为方式和企业规范活动的集成。营销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细化和完善补充,代表着企业文化向高层次发展。
4企业营销文化对企业营销的促进作用
企业营销文化对企业营销具有较有效地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营销文化的职能上。营销文化职能是指营销文化对于企业营销发生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营销对营销促进的作用。营销文化的功能主要在于提高营销组织的承诺,影响营销组织的每个成员,有利于提高营销组织的效能,对营销绩效有良好的催进作用。营销文化是在营销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营销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参与主体、各种行为的效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得出来的,虽不一定是规律性的科学本质,但一定是对营销活动的效果效率起着影响作用的意识领域的文化成果。人们的营销活动,不能总是在低水平状态下的反复重复,必须不断得到提升,营销人员的工作也不能总是在反复试错中前进,他们渴望有所积累,并把这些积累用于对自己各种工作的指导。实践是理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又反过来对各种产生这些理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最初的营销活动只是追求把产品或者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并不太考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及服务过程中的个人感受,营销人员认为,只要销售的产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消费者就会喜欢。实质上,在现代商业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商品的同质化很严重,人们的购买和消费更多地从追求功能满足这种简单地追求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需要享受购物的过程,和那种在购物过程中尽可能对自己的内在需求的极大满足。人们需要获得快乐,获得尊重。怎样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这需要营销人员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找出比较有共性的东西,这就是营销理念的创新,营销价值观的提炼与坚守。事实证明,这些可归属于文化领域的信仰、价值观等有利于人们反复在购买与消费过程中得到商品功能之外的满足感。营销文化也是一种识别元素。这种识别性更多的是对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营销文化的学习识别与感受,对形成载体的产品或者服务给予重新的价值定位。消费者会当然的认为一种没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可能蕴含着一种看不见的瑕疵,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商品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他想要的那种心灵的满足感,一种没有文化显现的营销行为或者不考虑的不一定是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的适当满足而仅仅是营销人员只是执着的想把一件他们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卖给他们而已。这在他们心里会造成一种抵触,这种抵触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当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受到一种具有亲和力和巨大感染的文化在其中时,他们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他们会认为,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就是企业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佳品,他们欢迎这样的产品,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他们会更加热衷于购买并消费着重产品。比如,我们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在中秋节期间吃那些又甜又腻的月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在中秋节期间吃不到月饼。可以不喜欢吃,但是一定会买,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人们喜欢团圆的感觉,人们追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种氛围,那种感受。吃的不再是月饼,而是月饼文化或者中秋节日文化的内在满足感。同样的道理,富含文化的营销活动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把营销文化巧妙地融入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中去,其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文化的共同识别,理解销售行为,支持销售行为,并用自己的实际购买成为这种文化的拥有者、受益者。
5营销文化结构分析
营销文化具有企业文化的类似结构,可资借鉴,但营销文化又有自身独特的构成。营销文化的结构划分可以参照企业文化的构成,本文把它们大体分成传统营销文化的继承、法治层面的遵守、消费意识的倒逼、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外来文化的引进几个方面。营销文化是一种整体,是一种系统,是一种不可以清楚分割的意识构成。但是,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营销文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营销文化。
5.1传统营销文化的继承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商业文化有悠久的传统,积累和流传下来大量优秀的营销文化元素,这一些,我们可以继承。继承并有效地传承前人留下来的文化,是我们现有营销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包括我们营销的历史、我们祖先营销的各种典故,营销的各种技巧,诸如“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就要求我们在销售产品时,一定要讲究产品的质量,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是可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与消费的。又如,冬卖棉衣夏卖纱,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明白消费者的需求是有时令限制并受其影响的。要想销售做得好,不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靠夸大商品的效用来吸引顾客,要了解他们的具体需要。
5.2法治层面的遵守
经营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必须要不折不扣的遵守。一个合法经营的企业,一些在销售活动中时刻以法律为规范的营销人员,也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方面。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不要坑蒙拐骗,不短斤缺两,不以次充好,永远将成为法治时代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基本营销文化。
5.3消费意识的倒闭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益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营销人员不要成为伤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注解者,应该作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领先者和倡导者。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再是弱势一方,他们已经成为买卖双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营销人员必须明白其中的厉害,并把这种意识上升到营销文化的高度,形成信仰一样的遵守。
5.4竞争力提升
销售不再仅仅是销售产品,其实也是在销售文化,营销文化。
5.5外来文化的引进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先进的外来营销文化对我们形成冲击,也在丰富着我们的营销文化,形成我们营销文化的重要组成。如国外企业的产品召回制度,就大大冲击着我们的文化。这种制度,更加尊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精神有更高的要求。也对营销有极大的长远的催进作用。
6营销文化的几个主要符号分析
6.1“童叟无欺”
解释: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在营销中讲究诚信而不欺诈,不因为你是一个涉世未深孩子就在交易中欺骗你,给你短斤少两,也不因为你是一个老人就对你实施欺骗,以伪劣残次的商品充好的商品糊弄你,也不因客户的缺乏产品的相关知识就蒙骗他们。这样,消费者就会对该企业的商品给予良好的评价,对他们的销售行为产生信任,这就是口碑。
6.2“货真价实”
在营销中,提供给顾客和消费者的是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和商品,不是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品。不把地沟油当做好油卖给食客,不把掺了三聚氰胺的奶卖给孩子。明码实价,既不会因是熟客就有折扣,因是新客就索高价,也不会漫天叫价,等着顾客就地还钱,使那些没有购物经验的吃亏。让他们买得放心,用得开心。
6.3“营销以人为本”
人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更是营销活动的主体。在营销中,要体现人的价值和对人的尊重,包括尊重自己的营销人员,让他们可以自豪地努力地为顾客服务。也包括对顾客的尊重,为顾客创造价值。让顾客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物有所值,感受到愉悦。让他们有良好的购物体验。
6.4“营销创造价值”
营销创造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为企业创造市场,创造利润,创造客户,另一方面为顾客创造价值,这就是营销中的客户让渡价值,让客户的总体获得价值超过其在购买行为中的付出的总感觉成本,包括让其感受到方便、时间节约、交谈愉悦、受到足够的尊重等。
6.5“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这一个我们都比较好理解。就是在营销中,让客户感受到营销组织的诚意和可信度。
作者:刘忠印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
参考文献
[1]刘忠印,尚永庆.管理学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邢以群,叶王海.企业文化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6(02).
供电文化本来所具有的行业特殊性,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圈。但是供电企业的文化交流多限于供电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他们共同分享和促进供电行业的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进步,对于其他行业则关注度相对较低,与其他行业进行企业文化交流则相对不足,这种行业间的文化沟通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行业的文化与全社会的整合产生了影响。
文化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不断进行创新的重要的内在动力之一。在经济全球的今天,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企业,还有来自国外优异的企业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企业拥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一)推行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所处于的大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的面临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企业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战略。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企业的外部环境也是不断的发生变化了,尤其是在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之后,大环境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之后,也从计划经济走向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道路。经济的增长方式也从粗放式向集约型发展,更加的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同时市场的竞争更加的激烈,竞争也从国内行业的竞争向国际同行业的竞争发展。开放型和经济性的企业文化对原有的企业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强化供电企业领导的文化意识和能力
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也是变革企业文化的变革者。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领导者想要获悉企业的文化就需要对员工的经营活动和日常行为进行观察,通过这些表面活动,观察其背后的体现的企业文化。二是企业文化的感受力【2】。领导者在感受到企业文化之后,还要理解企业文化,分析企业文化,并且引导企业文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是,文化整合能力。之所以要整合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化整合,让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领导者的职能之一就是管理和引导自身企业的文化,从而更好的促进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创立与众不同的目标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