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档案管理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管理实践报告

第1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必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既有各种规章制度,也有统计数据、研究报告,还包括卫生监督相关资料,其管理的规范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信息公开期望的增强,这种规范化管理将为信息的公开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各种法规制度的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法规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规范其管理,既可以便于政府决策者、相关监督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查阅,而且这种系统性的存档可以为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便于制度法规得到执行。

1.2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中包含大量的调查报告、统计资料以及疾病材料,这些调查报告与材料既包含对以往数据的一种统计,可以发现各种疾病预防事件的发展规律,从而便于人们从规律中得到启示,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尽可能的推动疾病预防与控制,也包含当时针对疾病预防控制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可以为类似疾病出现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1.3有利于强化卫生监督与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还包含对学校、对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资料,截止2012年,全国被监督学校达到22.4万所,78.2%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的管理对于预防疾病控制,推动卫生监督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要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推动其应用开发,必须把握好其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规范化管理与利用水平。但从实践来看,目前这种开发应用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的发挥,这为未来进一步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方向。

2.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包括档案的建立、档案的保存、档案的查阅以及外借管理、档案的销毁等内容,其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三条。首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即要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的、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执行。其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在实践当中,涉及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要规范,如档案的存档要有责任人签字审核后依照一定的规则分类存档,在档案的借阅中要有负责人的签字才能查阅,如果要外借必须履行完善的手续。通过流程的规范化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再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即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电子档案等方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以更好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同时这种电子化管理还可以为档案查询等提供便利。

2.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包括供卫生、疾控部门利用,还包括供研究者、统计单位利用,其规范化的利用途径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统计软件或者统计手段,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找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内部规律、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个体提供参考。其次,对疾病预防控制经验的对比总结,通过对同类疾病不同预防控制方案的比较,对不同疾病应对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各方案的优劣,从而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应对方案,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再次,对疾病预防控制问题的查摆,通过对档案的查询,可以发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

3.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疾病预防控制不仅事关政府部门各项工作,而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规范其档案管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实践当中,要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以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利用的创新为导向,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1完善基础设施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奠定基础

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为保障,首先,要积极构建档案管理场所,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单位,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办公场地开设专门的档案室,并购买档案架、档案袋等配套设施,通过设施的完备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档案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其次,要积极开发各种软件设施,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通过与档案管理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出符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实际的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实现档案数据的查询与管理。特别是,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将纸质档案进行编码,并与电子档案相对应,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3.2创新渠道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贯彻执行《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等要求,制定出台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归档制度等,以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分级管理体系下,要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明确归档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避免由于工作衔接失误导致信息失真。再次,要创新性引入档案管理新理念,将服务等理念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第2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系部教学档案 管理心得 工作建议

一、教学档案的重要地位

教学档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全方位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参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系教学秘书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档案工作是秘书工作的起点,通过对档案的利用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系部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档案工作是秘书工作的终点,各种办理完毕有价值的文件最终都会作为档案信息加以整理和保存,并通过各种途径服务于各项工作。因此,掌握档案工作理论和技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档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周期性、分散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其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重大。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讲授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

1.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及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文件材料,这些是具体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2.自编教材、讲义和全国统编教材,采用外来教材的目录和间接、典型教案、试题试卷分析、专家来校讲座、录音、录像等材料,这些材料能够真实反映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3.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系部有关教学工作的批示等指导性文件。

4.教学研究活动计划、总结、典型材料、重要经验交流材料、教学检查等材料,本校出版的学报等,这些都是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真实反映,并对今后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5.招生、学生的名册、学生成绩表、学籍变动、毕业、结业等资料,学生实习报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等资料的收集,这些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专业文化知识的情况。

6.学生、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的荣誉及奖项等资料,这些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教学档案的整理

教学档案整理可以分为专业建设和管理、课程建设和管理、教材建设和管理、实验教学、实践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务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改革、教学奖励、招生管理、上级文件、其他需要保存的档案等大约10余大类,100余小项。其中,根据档案的存放年限又分为永久性、长期性和短期性。根据上述总体原则及日常整理归档的习惯,我将档案归档周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一学期为一周期。平时的教学管理等档案大多数是以某一个学期为一周期进行整理归档,如学生的学期成绩、试卷、课程设计报告、试验报告等。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开始整理归档。2.以年度为一周期。有些档案主要是一些按照年度编号的文件等基本是按照年度进行归档的,即该档案的整理要贯穿两个学期。如教务处或其他相关部门下发的一些执行性、指导性文件等。我一般是按照学期整理好但暂时不装订,等两个学期都整理好后就按年度进行装订存档。3.以完成某一事项为一周期。这一特殊周期可以从几个月到几个学期不等。如国家或省市等统一的大型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我一般是按照考试周期归档,即从考试报名开始一直持续到考试成绩公布。而有些科研项目及教学改革等档案的周期则是从准备开始之时一直跟踪到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周期。

关于平时档案的收集方法,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但是如何做到,需要平时做“有心人”。举例说,我将日常工作文件所用的文件夹按照归档的要求分门别类,按每个文件夹单独成档,平常相关文件就放在相应的文件夹内,到一定周期后即可整理归档。这样既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又节省了档案整理的时间。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制订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案。把教学档案管理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系内档案工作相关制度,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主要工作制度包括:档案的编目分类制度,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的存储借阅制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等。

2.转变观念,强化全员档案意识,切实认识教学档案的重要性,改变片面抓教学而忽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面。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系部各项工作和改革中发挥作用,是为了服务学校教学工作。教学秘书作为系部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予以重视。

3.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对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数字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方便广大师生迅速检查和查询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校及系部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

第3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项目建设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1. 前言

近年来,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实践活动中,档案资料在填写环节缺乏真实性、项目建设档案和工程建设之间缺乏协调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在执行力度方面缺乏有效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对高速公路项目档案建设档案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分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问题应对策略显得极其关键。

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问题

近年来,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如下:第一,档案资料在填写环节缺乏真实性。工程建设环节,部分企业将重心放在工程项目的实体建设方面,觉得档案管理属于附属项目,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因此在检查环节通常会临时填写各项资料,以至于测量资料、土方填筑资料、实验数据以及开工报告等资源出现错填或者漏填等情况。

第二,项目建设档案和工程建设之间缺乏协调性。档案管理内容涉及到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归纳资料等程序,然而当分项工程正式完工之后,纸质资料却无法与之同步完成[1]。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一些施工人员在记录各项资料时并非以填表的形式进行,而是将其直接记录于施工日志上,再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并对测量放样数据、试验检测数据等补充,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资料归档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在执行力度方面缺乏有效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环节,通常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建立起各项管理机制,并详细陈述各项奖惩措施。尽管如此,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这些管理机制与奖惩措施都未得到有效落实,始终流于形式,在保质量以及赶进度等借口的直接影响下,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活动的实施难度被无限加大。

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3.1 创建档案管理专项责任机制

在工程项目开工以前,施工企业、业主以及监理等机构分别创建起档案管理专项责任机制,并委托专业咨询企业创建档案编辑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公路项目建设档案剪辑指导等任务。同时,配设专业档案室,确保档案管理各项机制都能得以真正落实,而所有参建企业都需要派遣专业人士参与至档案编制、档案管理等程序中,配置专业管理人员,确保其工作的有效性[2]。除此之外,还需不断完善临时档案的日常管理机制,把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以及立卷等工作都纳入至项目管理程序中。

3.2 合理调整项目建设档案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协调性

由于项目建设档案和工程建设之间缺乏协调性,已经对其管理水平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还需要合理调整项目建设档案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协调性。首先,基于档案编辑指导企业来说,需要结合各单位、各分部以及分项等情况划分表,对主体工程、装号相关预立案卷目录进行合理把握。其次,基于档案人员来说,需要对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与进度进行实时掌握,待各项工程顺利完工之后,都需要及时收集档案,并进行分类与归档。再次,始终坚持立项建档原则、材料归档原则、材料齐全原则等,档案编制活动应当保持及时有效性,确保各项档案信息的精准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此外,为了保证项目建设档案整体齐全性,当《高速公路工程中间交工证书》正式签发之前,就需要监理企业联合项目建设档案编辑指导企业初步审查各项档案材料,确保档案资料均已齐全之后,才能正式签发《高速公路工程中间交工证书》[3]。最后,对网络管理专项系统进行合理利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实践活动中,可以考虑借助各种专业管理系统,以运输部门所颁发的相关文件为指导性意见,创建八个模块,实现对各种动态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归档。与此同时,各项管理系统还可以直接审核开工报告、施工记录以及检查记录等信息资料,以电子化的权限模式对其进行审核,确保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能够同步形成。

3.3 给予档案编制定期检查

首先,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正式施工期间,需要给予档案编制程序全过程、动态式管理,对各企业内部原始激励信息、电子文件整理编制信息以及资料整理状况等进行不定期、定期检查,同时对竣工文件收集情况及编制情况等进行及时检查,最大限度提升其美观性、时效性、精准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其次,基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活动来说,还需要将其纳入至建设管理机制内,将档案编制水平与移交时限和计量直接挂钩,有助于提升工程整体质量,防止后期档案移交程序出现拖延等问题。而当工程正式交工之后,各个参建企业还需要配合完成档案汇编、档案完善等工作[4]。再次,给予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专业人士定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加强日常指导,及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确保竣工文件资料的收集程序与编制程序得以有效完善。而在培训环节,应当保证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以参加专业培训、业务讲训班、现场讲解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档案培训实践程序应当经历以下阶段:在开工初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活动;在施工阶段,开展档案预立卷的培训活动;在施工后期,开展案卷装订、案卷编码以及案卷汇编等培训活动。

4. 结束语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实践活动无疑是确保工程项目得以顺利施工的重要手段。而为了提升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整体水平,需要相关部门与机构创建档案管理专项责任机制、合理调整项目建设档案和工程建设之间的协调性,并且给予档案编制定期检查,实现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实践活动存在价值的有效提升,从而为施工企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蓝晓燕.浅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22):207-208.

[2]林丽媚.浅谈高速公路工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23):36-37.

第4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煤炭企业而言,搞好安全培训是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很多煤矿事故发生都是由于煤矿工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而导致的,究其根源是因为企业没有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因此,各煤矿企业都应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煤矿安全培训内在发展规律,这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煤矿安全档案的内涵

在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过程中,煤矿安全档案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记录、宣传教育培训的资源、安全管理的基础、事故抢险救援的经验、安全管理创新的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延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煤矿安全培训规章制度及文件: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内蒙煤炭工业局的有关文件规定开展各类培训班,根据不同培训班的需要建立各类制度。

2、煤矿安全培训教师相关档案:

每期培训班开班前由培训科及各分校按照提出培训计划,经审核后,由培训科及各分校报有关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开班申办程序存档。每期培训班根据教学计划,由教师填写每期授课计划,主管教学主任签字,授课计划存档。煤矿安全培训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至少听课一次,并把听课记录存档。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写好教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制定教案,教案存档。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一周的现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存档。

3、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质量相关档案

煤矿安全培训每期培训班配备专职班主任,由班主任认真填写学员考勤表,组织学员填写教师授课效果评价表等存档。每期培训班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座谈会记录存档。组织学员参观,班主任认真填写现场实践记录存档。培训班结束后,由班主任对培训班进行分析总结存档,要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调查,听取学员及所在单位对培训质量与效果的意见,跟踪调查表加盖学员所在单位公章存档。

4、煤矿安全培训学员相关档案

煤矿安全培训以上档案备齐后,交教务科进行登记存档,办理各种证件。证件办理完毕后,清点清楚进行登记,由各分校及班主任领走签字。教学档案一期一档,装订成册,分类编号,内容包括:办班计划表、办班通知、学员名册、考勤表、课程表、教师讲义、教师评估表、考试成绩表、培训班总结等。学员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学员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考试卷、实际能力考核表、补考记录等。

二、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学籍档案管理

1、增强对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的意识

首先,必须让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高度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者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对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确保安全培训档案收集的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提高安全培训档案的质量。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安全培训档案是煤矿企业培训部门在培训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档案资料的归档是否达到标准,档案资料是否真实有效,不仅有有关档案的完整性问题,而且关系到煤炭企业对煤矿工人的了解与提拔。

2、健全安全培训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煤矿安全培训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归档材料包括申请鉴定报告、报名花名册、考务管理资料、鉴定结果报告、成绩单、考试卷、鉴定考评情况表等。试卷管理切实做好保密、保管、存档工作。资料管理《报名登记表》、《课程表》、《考场安排表》、《考勤表》等入微机存盘长期保管。认真执行安全保密制度,确保档案资料安全,杜绝泄密、失密。非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拿取档案、资料,更不能随意复印。档案管理程序,首先由部门负责人按批次、分职业工种、等级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材料立卷、归档、签字。其次由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办公室档案管理员按规定验收合格后存档。对培训的学员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研讨和调研等方式,听取广泛意见提高培训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工作者是煤矿企业档案管理的核心人员,学籍档案按分类编号保存,设专人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其判断、分析、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科学技术也广泛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档案管理工作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这就要求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和装备,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档案管理自动化和信息载体新型化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另外,安全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从整体出发,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录用时,要坚持选择遵循德才兼备的理念。安全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树立进步发展的观念,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

4、让安全培训档案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接轨

首先要配备充足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创造有利的硬件环境。比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机和传真机等,是煤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早日实现煤矿安全培训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其次,煤矿企业应当依据本身资源情况,依赖于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全面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利用率,对档案信息开发并提供高效率多途径充分的利用,让档案信息可以更快捷地实现实时传递,以便更好地为煤炭企业服务。最后,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思想创新,不断进取,使其管理理念跟上档案信息化的节奏,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但应当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而且必须掌握计算机通讯技术。可以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其知识和技能。

结束语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实现企业高效管理的保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煤矿安全培训。所以,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并且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创新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21)

第5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档案编制现状问题方法见解

目前多数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存在与工程实体进度不相符的局面,要做到两者同步的状态,那么在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就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从管理上着手,从制度上、源头上抓好工程资料的形成,在后期竣工档案编制时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并为日后公路项目营运时的使用、养护、改建、扩建等工作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依据以供查询。因此作为工程建设单位,不但要做好实体工程质量控制,在建设过程的各项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应当在施工内业资料方面,去掉以往“重进度、轻内业”的管理误区,建立一套经验成熟、归档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本人多年从事工程档案编制,现利用实践经验得到的一些方法和见解,供同行们作参考:

1目前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

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通常公路工程档案编制都普遍滞后于工程实体建设,工程资料形成后质量也不高,并且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实现工程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进行。个人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重视工程实体建设忽视档案编制

近些年,各有关部门对公路建设中实体工程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建设项目往往是抓进度,抓质量,抓关键目标的实现,因为质量和安全、进度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对于后期较为重要工程档案却忽视,通常是一份编制办法往施工单位一发,就不再关注进行与否,到了实体工程要交工验收,甚至有的是通车后才开始对竣工档案的管理和编制。此时,由于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离岗,导致部分施工记录只能是补充记录,真实度不高的状态了。

1.2日常的档案管理不规范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从业主方到施工、设计、监理单位,虽然在资料管理方面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主要侧重于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并未将它与最后的档案编制工作相结合,造成在日常资料管理上深度不够,规范程度较低,到编制竣工资料时,往往是要重新编排一次,近似于返工,造成工作量倍增。

1.3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建设方和施工方均对竣工档案管理重视度不高,没有一方有健全的项目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因此难以保证资料整编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也不明晰,缺乏有效控制竣工文件质量的具体措施;对资料的保管与移交没有专门制度,由于建设周期长、人员变动较大,人员变动时资料交接手续不到位,往往造成资料的遗失,给归档工作造成的损失不可谓小,但这种例子仍经常重演。

1.4欠缺懂工程档案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

长期以来建设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工程档案的重要性从认识上就薄弱,也缺乏专业知识。目前多数施工单位的内业资料由现场专业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培训少,管理水平差的一些人员来完成,是造成施工过程中工程原始记录资料不规范、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理单位人员正规参加过国家监理工程师培训和持监理工程师资质证书人员也少,特别是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有专业技术但对现场签证工作把关不严;部分单位也配备了一些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事工程档案的管理,但这些人虽然具有较好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基本不懂工程技术。而工程技术人员又不熟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缺少相关的知识,极少有具备两方面的人员在工作。

2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和见解

首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从思想(特别是领导层)上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制度,落实人员,建立严谨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成立以单位领导为负责人,部分负责人监督指导,档案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的档案管理。同时在各项目部和监理组成立以项目经理、监理组长为负责人,有专职档案管理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小组。管理体系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规范有序,并强调出现滞后要追究责任,才能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第二,制定、下发统一档案编制办法。

建设单位没有制定、下发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建设过程中形成文件材料,特别是施工资料,应明确、正确指导如何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编目、装订以及形成档案后的管理等项目工作,使档案分类整理有章可循,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切实做到档案宏观管理,保证项目档案的整理、收集、归档符合专项验收的要求。注意要杜绝在编制过程中反复更改编制办法,会造成资料编制后不整洁,增加工作量。

第三、加强施工资料管理,确保记录的数据真实。

工程档案是反映实体工程全貌,可为以后的公路改造、维修、扩建提供基本依据。因此必须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包括了各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报告、测量、试验检测记录、报告;工程设计变更申请报告、批复;开交(竣)工申请、报告批准文件;竣工图表等等,只有建立在真实、完整的施工资料基础上,才能为工程质量评定与质量查询提供简洁有效的信息。

第四、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培训。

目前在职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水平不足,难以对档案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无法保证工程文件资料的形成质量和档案整理质量。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应对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工程质量标准知识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对竣工资料编制办法的学习,认知,以达成统一思想,使今后工程项目施工一开始就用规范化、标准化来严格记录施工过程,提高施工记录质量,杜绝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规范的原始施工记录资料和文件出现。确保工程档案资料源头质量。

第五、多渠道开发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科技做好档案工作。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的大幅增长,相应的工程档案数量急剧增加,给馆藏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大规模的档案数量,采用通常的手工检索管理已经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应用。公路工程档案专业涵盖面多,档案数量巨大,对公路工程的运行安全、日常养护有直接影响。

结束语:

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要将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档案编制管理工作做好,并非朝夕之事,需要从业人员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实践、日积月累,以及积极学习和借鉴其它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发挥我们已有的优势,在工程建设中逐渐积累更好的编制办法和不断总结工程档案管理的经验;一名专业的档案人员还应不时关注新颁的规范和标准,才能使编制好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与现行规范要求一致,并且更规范、更科学,质量更高,更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J];中国档案;2003年05

[2]《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6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26-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奠定科研基础和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档案管理则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档案,是正确全面地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过程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判断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1-2]。因此,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对学校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范畴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提出具体方法。

1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1实验室实施管理、决策的依据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准确地反映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等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可以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1.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愈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数量、水平和层次也必须快速发展。实验室档案是反映实验室工作、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真实记录,对于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3]。

1.3 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对实验项目、实验方法、手段、实验考试办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档案,都有助于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4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科研离不开实验,实验为科研提供财、物、场所的保障。

1.5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配置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实验室档案可以提供实验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用途、价格、质量、使用说明及仪器使用记录,可真实反映仪器的性能状况、使用效率、商家售后服务、实验科研对仪器的综合评价等,可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开发及仪器的合理整合等提供参考资料。

1.6实验室及教学评估材料的有效积累

实验室档案的真实记录是对该实验室的客观、正确、全面地反映,所提供的可靠文字、图表和数据等,保证实验室评估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实验资料的长期保存。

1.7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实验室档案建立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室档案进行比较、鉴别、研讨等方式,吸取经验和教训,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其他教师从事实验提供学习的机会。

1.8考核实验室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凭证

实验室档案记录着实验人员的基本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职称、学历、简历、资格、科研论著、表彰获奖等)以及个人工作日志,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兼职实验教师及实验员的在职、流动、职务职称变动、业务考核、进修培训、奖惩情况,实验室主任任命文件等,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德、勤、能、绩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

2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范畴

2.1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类

包括实验室的建立、整合、转型、搬迁的记录和文件,实验室平面分布、空间布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所承担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情况等文件。

2.2实验室管理类

一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档案。如实验室建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实验室环境管理档案,如实验室平面图,水、电线路图,实验室使用面积,学生人均使用面积,实验室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检查措施和检查记录,三废处理措施和记录等。

2.2.1岗位职责。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实验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实习报告等。

2.2.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赔偿管理制度,仪器调剂报废制度,仪器设备采购领导机构,购置计划、论证报告、维修和使用记录,仪器设备总值、明细表、配套率、更新率等资料。

2.2.3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领用、发放记录,药品招标采购情况记录,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物品保管制度。

2.2.4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包括实验室建筑环境,室内水、电安装布线情况,防火、防盗措施,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检查记录等。

2.3实验教学档案

一是实验教学文件及资料,如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指导书、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的各种文件。二是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实验考试成绩。

2.4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的领导机构及工作人员分工,申购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申购报告的各级审批文件;仪器设备购置招标记录,供货合同或协议书,招、投标的中标文件;安装调试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学校审计、监察结论;设备购置材料、使用说明书及维修卡、使用维修登记册、赔偿记录等。

2.5实验室资金投入档案

其主要包括实验用房、配套设备设施的投资情况;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投资情况;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日常实验经费开支情况。

3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主管领导重视不够

主管实验室的领导缺乏对实验室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对建档工作支持不够。

3.2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较差

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淡薄,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往往记录不全或者零乱,建档不规范,导致有价值的资料流失而不能及时服务于实验教学。

3.3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同时年终目标考核没有对实验档案评价的内容。

3.4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未经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懂档案的归类、整理及收集,即使积累了一些实验资料,在查找、调阅、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3.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的载体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还包括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实验室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及科学的管理系统,实施电子档案的网络检索,优化电子档案的利用服务。

3.6档案工作环境和设施缺乏

档案管理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档案室,设立专门的防潮、防腐、防火、防盗设备。只有在档案管理用房、设备上配置完备,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有序,真正做到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正规化。

3.7实验室档案信息开放力度不够

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类、归纳、研究和开发使用体系,采取封闭管理方式,查阅利用范围小,利用率过低。

4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室档案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实验室档案在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实验室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职责范围,加大领导对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支持;将其列入高校档案工作和实验室工作计划;详细规定归档内容、归档时间、归档类型和统计、保管、使用制度等[4]。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如《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实验设备采购制度》《实验物品领取制度》等。对实验室档案组织机构、职责权利、利用及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4.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关键,领导对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室档案管理研讨和开发工作,加强交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4改善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硬件设施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经费许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为实验室档案管理投入一定的资金,创造必需的设施保障。

4.5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手段

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意味着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档案管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5]。利用电子文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档案管理已势在必行。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的命名规则,逐步将手工操作的纸质文件分批向计算机操作的电子文件转化,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络扩大信息量和服务范围。

4.6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

开展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源,因此,档案是一种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源。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片、录像带,实验方法的研究,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扩展与整合等资料,都会为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但不能将这项工作简单化,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真正的为教学、科研服务[6]。

4.7加大实验室档案的开放力度

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历来是高校的重要办学理念。因此,实验室档案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大与兄弟院校、生产厂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其他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5参考文献

[1] 马斌强,袁超,李聪,等.高等农业院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04-206.

第7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科研档案整理 归档范围 规范化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是科研部门及科研工作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一定整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随着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高校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科研档案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新界定高校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

借助于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因此,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科研档案具体可以包括:科研课题管理档案、科研文书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等。在整理科研档案中要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可用成果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而记录性则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在科技加速进步的进程中,档案管理应不断丰富高科技实用信息,不断拓宽档案的利用范围,集中各方面信息,加以利用整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积极界定高校档案工作范围,以科学的态度管理该项工作,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1.高校科研课题档案

科研课题材料档案是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直接表述。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的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下达书、项目计划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构。后两个阶段中的材料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2.高校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计划、科研总结、学校制定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各项科研管理制度,以及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并有计划地、有顺序地进行课题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高校科研成果档案

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是检验高校科研实力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和服务意识

这就要求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使其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要开阔思路,着眼于由内转向外,扩大科研档案资源共享,参与科研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第一手资料,确保科研档案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以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本单位、社会,主动为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信息,利用各种服务途径传递科研档案管理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科研档案服务,为科研档案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使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

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的现象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两者协调统一的发展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输入,科研档案规范化管理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各种科研档案资料的工作中,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系统化。

总之,要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8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一、计量标准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1.无专职管理员。计量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由一线检校人员兼职,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业务不够熟练,并且技术人员日常检校工作量比较大,任务重,无法保证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此外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计量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2.缺乏建档意识。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重视日常的检校任务,通常认为只要按期将仪器设备检校、检测完毕,正确出具证书、报告就可以了,而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存档,导致计量标准档案资料的缺失、不完善,更新不及时。3.档案涉及内容广泛。根据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计量标准的档案应包括证书档案、技术文件及管理制度档案、技术指标档案、设备档案、人员档案及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多方面资料,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归类不明确。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室形成档案资料的特点,从收集、分类、排列、编号、归档等方面加以规范,要求一线检校人员、二线管理人员养成在日常工作中分类管理各种数据资料的良好习惯,明确所属部门需要整理和归纳的内容,力求保证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连续性,为实验室开展检定、校准等工作提供可靠资料依据。具体保存方式见表1。

二、计量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是做好检校工作的重要保障

如何实现对计量标准档案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检定、校准工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计量标准档案中涉及的各项内容录入计量标准管理系统,在系统中设置预警机制,实行统筹管理,实现计量标准器具按期送检提醒、计量标准证书到期复查提醒、检校依据更新或换版提醒等。计量标准管理员根据系统提醒,进行跟踪、收集、更新各类信息,及时归档。这些归档资料真实地反映了计量标准所涉及的设备、人员、技术文件、数据资料等在管理和使用中的详细记录,检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疑问时,通过登录系统查询相关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或调整工作方法,可有效避免错误、过失的发生,确保了实验室出具的证书或报告数据结果的准确、公正、可靠。此外有助于实验室探索出一套更为合理、适用的检校方法,为开展日常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和选择。

2.有利于提高日常工作管理效率

根据JJF1033规定,每一项计量标准文件集中均应当包含18个方面的内容(如表1所示)。在实际工作中,这18类文件的存储方式采用了纸质档案与电子存档相结合,编制清晰的文件集目录,注明各种文件保存的地点和方式。在日常工作中查阅、使用、修改等极其不方便,严重影响了检定、校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计量标准负责人、管理员利用扫描、拍照等方式将各类需要保存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上传至计量标准档案管理系统。一是使检校人员查找资料、发现问题、上报复查申请、更新信息时更为方便、快捷、高效;二是对比较大的计量检定机构来说,所建计量标准数量多且往往不在同一时间,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每年需要申请复查的计量标准归类到一起,同时递交申请材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所有计量标准档案资料的有效性;三是方便了用户的查询使用,如查询计量标准证书的有效性、可开展项目的规程/规范、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的历年证书、检定或校准人员持证情况等,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

三、计量标准档案信息化的具体步骤

1.建立完整的计量标准档案

如上文所述,计量标准包括18个文件,归类为三种档案:一是证书类,主要包括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二是表格类,主要包括申请书、技术报告、更换申报表、封存(或撤销)申请表、重复性试验记录、稳定性考核记录、履历书、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三是其他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计量标准操作程序、计量标准器或主要设备使用说明、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文件。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计量标准档案管理系统

我院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综合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人事信息、质量体系、计量标准、技术文件、业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计量器具、证书/报告管理、供应商及合同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管理模块,其中质量体系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我院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管理手册及我院授权项目及实验室检测能力、检定/校准、检测依据、计量标准证书等档案资料。系统中各模块资料均为现行有效版本并全部输入计算机,计量标准管理模块与该系统中各相关模块链接,计量标准档案所涉及相关内容在该系统中均可查阅,并可依据系统使用权限进行使用、修改,保证了计量标准档案的连续性和历史资料的完整性。一线检校人员、二线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单位内部局域网进行资料的查询、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使计量标准档案较全面地实现了内部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时也使档案发挥出最大利用价值。

3.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第9篇:档案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项目 档案 管理

河南煤化集团新疆公司自2008年进疆以来,发展迅速,在伊犁、准东、吐哈、库拜已形成四大产业基地,目前正有序的向克州和塔城地区拓展。产业涉及煤炭开采及洗选、煤化工产品开发、电力、物流贸易等。笔者在参与的130万吨/年焦化项目、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及2×1000MW煤电一体化等十余个大项目的建设工程中,逐渐领悟到,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对于促进项目的健康发展的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的意义

项目档案记录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项目建设的历史见证,是维护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同时项目档案也是项目建设后生产、管理、维修、维护、改建、扩建的重要参考文件;这不仅仅是建设单位单方面的工作,它从形成、收集、整理、审核到移交,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与安装等参建单位共同来完成,具有不可再生,很难办理,经手人员多,人员变化大等特点。因此,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确保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

计算机的出现,不仅给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的引入,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总体形势让人乐观,但是项目档案管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进行改进。

2.1 项目文件管理的职责混乱

各参建单位之间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工不明确,对范围内应收集、归档的文件材料不清楚,没有正确地执行文件形成部门整理文件的规定。

2.2 项目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特别是项目建设处于初期阶段时,人员框架还未组建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调动频繁,资料管理没有统一的流程,一般由临时指定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保管各种会议文件及初期的审核或批复公文。待项目走上正轨时,项目档案已几经移手,难免有重要文件出现缺失遗漏。

2.3 项目文档资料收集不齐

建设项目前期文件缺失较多。如:项目委托书、重要的会议纪要等;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不全,如:方案、设计等文件的优化方案;建设项目施工文件不全,如:质量监督检查报告、竣工报告及竣工签证书、设计变更通知单、竣工图纸等;建设项目监理文件不全,如:工程进度计划报审表、设计变更报审表、特殊工种资质报审表等;设备文件不完整,如:无设备开箱记录、无检验报告等。

2.4 存档文件不规范

文件格式不规范,文件材料没留装订线;签认手续不完整、不真实;使用不耐久字迹材料记录文件;文件材料的内容自相矛盾(竣工图与设计变更不符);部分重要文件存在代签等现象。

2.5 文件材料整理编目不规范

文件的组卷不合理,如:施工文件中的安装记录文件与相关文件(工程质量报验单)等分别组卷;案卷标题拟写不规范(名称、内容、文种);案卷题名没有提示卷内文件的全部信息等。

2.6 建设项目文件整理归档不及时

平时对文件资料不注意收集,工程收尾临近工程达标投产验收时才突击整理,很难保证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准确。

3、如何加强项目档案管理

随着河南煤化新疆公司项目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壮大,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项目档案更好的服务于项目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档案管理的责任感,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制定适合项目实际的制度,使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工作有切实可行的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项目各参与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所负的责任,使档案管理自始至终贯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档案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3.2 加强档案知识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随着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档案人员知识过于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因此档案人员要适应新形势,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做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不仅要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还要熟悉所属项目工艺流程,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的转变。

3.3 及时收集档案资料,合理分类归档

在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每个阶段形成的材料,严格把关,认真进行核查验证,剔除不真实不规范的材料,根据档案建设的要求及时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完整、规范的材料,杜绝后记、补记、伪造等现象的发生。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要明确立卷归档材料的重点,区分不同类型,并按短期、长期、永久三大保管期限准确把握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审核、完善、整理、归档、移交等方面的工作。

3.4 档案工作现代化

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须加速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只有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档案人才队伍,档案事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

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职责,有义务将接收的所有档案运用计算机管理,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计算机管理档案既提高了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也促进了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巧存.浅论如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J].科技创新,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