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培养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外阅读的归宿点和立足点。但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坚持每日阅读,保证不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读书笔记,重摘抄,少感悟,以应付的心理来对待……面窄、不得法,更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和指导工作,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有“趣”乐读,让读书成为流行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走近阅读的首要,只有使学生对课外阅读“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才能让学生自主去阅读。
1.教师插柳,学生成荫
记得我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小橘灯》时,自然地引入作者的著作《繁星・春水》,兴之所至,我满怀激情地背诵了其中的五首小诗。我想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懂这些小诗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并没有发动学生去背诵。直到一个月之后在班级举办的“好书分享会”上,我惊喜地发现有六个学生分享的是这本书,而且这六位学生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背诵PK,有一个学生竟然背诵下了这本书中一半的内容。之后,在这几个学生的带动下班上竟然掀起了背诗热潮。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我们意识到,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学校在中高年级推行了名段、名篇推荐活动。教师利用文本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作家作品,包括林清玄、毕淑敏、张晓风、萧红、林海音、黄倍佳、曹文轩、史铁生、铁凝等现当代大家的作品。或引导学生品读某一文章的精彩片段,然后抛砖引玉;或给学生讲述书中某一个人物的事迹,点燃追读的热情;或只说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猜想结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简介某一作家的写作趣闻或轶事等,当学生以“我想读”的态度面对书籍时,阅读会更加专注、更加用心。
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外,我们有计划地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课堂上某位爱读书的学生完美地回答完某问题,教师有意表扬:“知道他为什么能回答得@么精彩吗?博览群书!”这既是对读书者的肯定和激励,也能够向其他学生传递积极信号,不知不觉中便营造了群体读书氛围。
2.活动激趣,分享快乐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进行读书比赛奖励。提前对本学期必读名著和选读名著篇目进行公示,规定每个班级读书最快的小组,可以集体获得教师赠阅的一本图书。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特别是小组同学的读书兴趣,也营造了一种竞相阅读的积极氛围。
我们还推行了阅读时间拓展制度。除每周一节阅读课外,在布置某些基础性的家庭作业时,让学生在保证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少写或不写,把时间用来读书,这样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
3.链接当下,同频共振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会引起他们共鸣的书籍。低年级我会推荐绘本系列丛书、拼音读物,这类书籍中配有大量的图画,对于初涉阅读的孩子来说会非常感兴趣;到了中年级我会推荐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小女生金贝贝》等,鼓励学生尽量脱离靠拼音来阅读;高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有刘墉的《离合悲欢总是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三毛的散文,学生中有阅读基础的还会喜欢《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佛女孩刘亦婷》等。
4.联系写作,学以致用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铺垫。如在练习描写一种动物的写作前,我推荐给学生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姜戎的《狼图腾》等描写动物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去捕捉名家们的笔触,感受如何抓住细节来描写动物。而这样的链接,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既开阔了视野,又满足了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需求,提升了阅读的热情。
二、有“法”会读,让读书避免盲目
1.浏览性阅读与吸收性阅读结合
《水浒传》《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名著,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局限,不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提倡学生进行浏览性阅读,如看看作者是谁,了解一下写作的背景,读读序和跋,最好能知道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书籍的大体故事情节,能够区分人物。浏览性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而是要与吸收性阅读相结合,一本名著中可以让学生主要感知一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2.口动与手动相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要从低年级抓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采用“摘抄”型笔记法,即照抄好词、好句;中年级采用“摘抄、归纳相结合”型笔记,摘抄的对象可以是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片段,但要做好整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引导高年级学生做“摘抄+感想”型笔记。为了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同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展览中要求每个同学选出一本自己最心仪的笔记,用红笔在该同学笔记上写上自己的评价,然后选出一位做自己的读书笔记“师傅”。在接下来的读书活动中,可以和“师傅”随时沟通交流,在借鉴师傅笔记的基础上自己有所创新。
3.一题多解,鼓励拓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
古人也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继续;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独立获取、自觉探索知识等多种能力的重任,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校虽然地处繁华地带,但生源差,尤其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周边学校,致使学生知识面窄、语文综合能力差,为了逐渐缩短差距,近几年来我在课外阅读上下了很多心思,也做了许多工作,我和我的孩子们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二、课外阅读读什么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把好关,推荐适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的书。
1.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了法布尔的《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可推荐读他的《昆虫记》。学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的《卡罗纳》可推荐读整本书。学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可推荐读海伦?凯勒的传记……还可推荐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如: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可推荐“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其他作品《狼王梦》《第七条猎狗》……
2.另外每册教材中的“课外书屋”也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书目,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都是说明文,单元后就向学生推荐了《森林报》、《细菌世界历险记》等世界科普名著。如六年级上册“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了加拿大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我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这些中外名著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而百读不厌的,我们怎么能不向孩子们推荐呢?
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科普、小说、天文、历史等书藉进行阅读 ;还可结合作文教学的需要,推荐内容上、形式上有联系的读物;或者结合节日、纪念日、班级、学校、社会开展的活动等推荐。
三、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
首先,要保证阅读的时间。为此我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安静的读书氛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感染学生。每周最少布置三次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老师做到及时批改读书笔记,既可以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同时起到监督学生阅读的作用。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在课外阅读时,要继续运用课内阅读中所积累的阅读方法,如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如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还有好词佳句品析法 、有感情地朗读法??????
另外,不同作者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选择的阅读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主要指导学生学会四种阅读方法。一是整体读,在全面理解文章时运用;二是朗读,精彩片段、著作要朗读、诵读;三是浏览读,了解文章书刊大意时采用;四是跳读,寻找部分信息时运用。
四、阅读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为了实实在在地搞好课外阅读,我和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或每读完一位作者的书,我都会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这样,既交流了读书心得,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得上学期我和孩子们读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后,我们开展了《沈石溪,我爱你》的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孩子们向大家介绍了沈石溪的十几本动物小说,孩子们喜欢他的小说,喜欢他笔下那些充满人情味的动物们。与此同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这对孩子们的作文也是有帮助的。
在全体学生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如读了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后,在读书交流会上我和学生评价了五个孩子的性格及命运,还试着学习罗尔德?达尔的语言风格,大胆的想象后来的事,为他续写故事,孩子们的续写非常成功,我还把他们的优秀作品张贴到班内作品栏和学校的读书推荐栏。
另外,我会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览。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了差距,达到互相交流、鼓励进步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⒉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⒈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⒊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⒋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⒌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就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⒉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⒋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关键词]图书馆课外阅读素质教育 乐读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他坚信图书室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每个学生的爱好和才能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图书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小学图书馆是小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着实堪忧:快乐的阅读在学生的世界悄然淡出,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造成阅读兴趣的丧失;方法不当,造成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不注重对图书的选择,如幽默笑话、卡通题材、漫画书籍等被学生热读,而有关名人名著、祖国文化底蕴、世界风情的书籍则被束之高阁。那么,如何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调动孩子们对读书阅览的兴趣和爱好,达到书香浸润学生心田的目的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前人的眼里,读书是快乐无比的事。一杯好喝的饮料、一朵美丽的花、一曲优美的歌等,都会带来很多的乐趣,但是这些快乐中,没有一种快乐,可以和一本好书所带来的快乐相提并论。快乐阅读就是让孩子亲近书本、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孩子只有在阅读中享受到这种快乐和幸福,才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才能让童年弥漫书香。
笔者认为,创设温暖童年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内涵指向三个层次:一是老师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精彩的阅读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三是丰富的阅读活动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师本身对阅读的热爱。工作之余,教师要多读点好书,读各种各样的中外名著,读大大小小的社科期刊;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愿。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其次,做好图书宣传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感动和快乐,教师要做好书目的推荐,让学生从找到自己喜爱的一本本书开始,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图书园地宣传张贴,及时向广大师生出示新书目录,介绍内容摘要及精彩片断。师生竞相观看,以先睹为快。
此外,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创设一个浓郁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引领正处于“游戏渴望“状态的学生走近阅读,对学生作出积极暗示,让学生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进而把这种兴趣变成一生的热爱。如举行好书推荐活动、读书汇报活动、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等。这样,既推动了学生读书的进程,又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读书,多读书。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好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笔者认为要让书籍能够占据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和空间。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读书计划。充分利用好早读课和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按预定计划读书,保证学生每天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双休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其次,选出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让学生“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有益学生形成健康思想,树立高尚品格的书目。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挑选阅读材料,倡导学生自主选书,并将自己的好书借给大家分享。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又注意引导学生面对众多的书刊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在挑选的过程中提高辨析媒介信息的素养。
第三,要让全体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我们要动员家长一起参加读书活动,作好他们的宣传、动员工作,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进行“书香之家“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读
苏霍姆林斯基以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多读书,不能放手不管,而是要指导以好的方法去读书,使学生在读书中有所收益,有大的收益。
1、学会速读。新课标对于阅读方法、阅读速度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因此,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适当地采用速读法。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可以略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数量和质量;阅读是听说写的综合训练,能够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喜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阅读,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学段特点的差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年级以阅读童话、小故事、短小诗词为主,中年级以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以小说、传奇故事为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阅读知识使学生感受美的熏陶,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收获快乐,从而使学生喜欢上阅读。
(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可以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地安排学生谈感受的机会,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感受,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信心。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让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学业余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古诗背诵比赛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争强好胜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阅读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从而在班级中形成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生也是一样,希望自己是最好的。根据学生模仿性强,又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或是身边成才之人的生长历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认识更多的人物。平时,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家老舍、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用这种名人“效应”去带动学生的实际阅读行动。古往今来,但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因此要教育学生多看书。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当学生讲述到跟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时,教师应及时激励表扬,这样不仅是使受表扬的学生信心百倍,也激励了其他同学,久而久之便在学生中营造了浓烈的读书气氛。
(三)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现在的小学生可以说伴着故事长大,一提到讲故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望眼欲穿,迫不及待,甭提有多高兴。随着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渐渐地把学生的心带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正当他们听得津津乐道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己去阅读追寻故事的结尾,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发挥故事本身的魅力,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想去读书。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外阅读书籍种类繁多,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常用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逐句地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要分别做上标记,停下来时可以翻阅工具书、查看资料或向人请教,另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内涵;略读则意在了解大概内容,速度较快,个别重点的句子仍然需要把握其内涵;浏览则一目十行,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摘抄精美词语和句子,不宜太多,更注重的是兴趣和习惯的积累;中年级摘录名人名言、精彩句子及片断等;高年级摘录时需要注明出处,或写读后感受或写收获体会等,做好读书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尝试,反复应用,逐渐熟练,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关键词】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留守学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对于留守学生教育关怀的研究有很多,但是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细致研究的却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试图剖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指导策略,以提高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书目少,阅读量小
农村家长本身就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少去给孩子买一些书籍来阅读,而农村留守学生更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去帮助他们购买阅读书籍。他们一般除了课本以外根本没有课外读物,而阅读书目之少又大大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阅读量偏小,读过的书比较少,见识就比较狭窄。这是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阅读意识不明显
其实,留守学生的阅读意识不明显,正是因为他们的阅读书目少,阅读量小,所以渐渐他们习惯了课后没有书去读,养成了课上读书,课下做家务、干农活的习惯,即便是没有家务、农活可干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学生也没有去阅读的渴望。缺乏阅读意识使得这部分留守学生缺乏了求知欲,对于其他学生的课外读物他们也很少去借来读。
(三)阅读目的不科学
留守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的阅读目的,他们中很多的学生都是为了好玩去读书的,所读的书大多数是一些故事类、童话类的书,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多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读,为了看热闹,或者仅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可以在教师提问看过什么书的时候能够回答多一项内容。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不科学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四)阅读方法不正确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远远不够,还需要家长在课外进行辅导与指导,尤其是阅读教学,学生很多的时间都在家里,需要家长参与指导。然而留守学生的父母有时候长达一年才能回家团聚一次,爷爷奶奶又没有文化知识,难以辅导学生阅读,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阅读方法在课外得不到强化,渐渐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了。
二、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一)利用多种方法拓展课外阅读资料,扩大学生阅读量
不仅仅是留守学生,农村中小学本身基础设施就较差,缺乏图书资料,因此我们要想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就要首先解决学生阅读资料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西方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以后是两种思想”,其实对于图书而言,就是一种思想,学生如果将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来进行交流,互换,那么他们的阅读量就会翻番。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互相交换着看。此外,对于比较好的阅读读物种类,我们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一些,将这些图书资源尽量的补充进来,如果客观条件实在不允许,那么教师便可以上网查找一些阅读资料,进行打印,放到教室里共享。总之,要不遗余力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一切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课外书
现在的书籍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分不清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对书籍缺乏科学的选择性,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可以读什么方面的书,不可以读什么方面的书,什么方面的书可读可不读,什么方面的书必须要读,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课外书。
(三)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会记录。在读书的时候,书中会有很多优美的词汇和有特色的语句表达以及流畅的段落、感人的情节等等,如果将这些都记录下来,做读书笔记,那么对于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对于学生写作的素材也会大大丰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书里可以借鉴的东西记录下来,以便于后期的写作教学的开展。
(四)不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
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教育关怀,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通常只是打电话问问孩子学习成绩,很少对他们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而我们教师的精力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可以不定期的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利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读过什么书,对这些书有什么感受,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方法,对于好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发给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三、结语
以上我们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策略,仅仅是笔者关于指导留守学生阅读的一部分心得,并非阅读教学的全部,还有很多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究,去发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与进步吧!
参考文献
一份小报上刊了这样一则小幽默: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对一位家长说:“您家孩子的学习成绩近来提高很快。请您向大家介绍一点教育孩子的经验,让大家学习学习。”那位家长毫不迟疑地站了起来说:“我家的电视机已经坏了一个月。”这虽是笑话,但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孩子们过度迷恋电视势必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尤其是影响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管益杰告诉记者,尽管孩子看电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视野,但与阅读相比,电视不利于儿童的想象力发展;若因长时间看电视而减少了与父母、朋友的交流机会,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和性格。有位作家说过:“如果让我们的孩子,长期地泡在这五光十色的屏幕前长大,他们将敏于图像而讷于文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对此,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他们带入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2、谈读书感受 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激起学生对读他们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介绍读物梗概 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草船借箭》教学后,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1、选读法 它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它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浏览法 浏览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利用浏览法,在于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4、摘录批注剪贴法 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做到“手脑并用”。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引导学生根据个人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建立图书角 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也可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用一、二节课时,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读物。读物应以思想内容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
四、树立榜样,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如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我是书香孩子”“我是阅读大王”等树立课外阅读榜样。并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个人的进步往往是他人效仿的范例,这样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总之,“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作为语文教学者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让学生在书香天地中遨游,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研究的课外阅读主要指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读物,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求落实的阅读。我们学校和其他一些优质校一样,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学生阅读的量与质难以控制。
课程标准格外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通过课外阅读训练,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阅读思考感受中获得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段特点推荐了一些选读和必读书目,并在期初等合适时间加以检测。但是,这样大的阅读量,且是课外完成的,难免有的学生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即使拿起课外阅读材料也是装装样子,很难全身心投入其中。于是一目十行,跳着读;随便翻翻,随意读等情形出现,使学生阅读量与质大打折扣。
2.学生阅读方法能力缺少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是“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习得方法的巩固和运用迁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抓手。但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读得怎么样,是怎样读的,获得了什么知识与能力,有什么实质性提高是很难真实有效检测出的。根据问卷调查和分析,学生阅读获得只停留在读了什么书,看到了什么故事,深层次的吸收,如语言积累、写作技法没有主动关注和吸收。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是建立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基础上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是学生在写作环节有内容可写的必要要求。因此,阅读活动需要老师组织、指导甚至督促。
另外,虽然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但是,平时学习时,还是重视课内学习。一旦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任务发生冲突,课外阅读就要让道。
二、课外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外阅读,指课堂阅读、学习和训练之外,依据学生爱好和兴趣和阅读能力而设计的独立阅读活动,可以是书籍报刊等。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1.家校合作形成自主阅读的磁场。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工具性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质量提高意义重大,人文性对学生思想素养、品质情感,也就是个人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语文老师要和家长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建议家长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老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加强阅读指导。如《安徒生童话》阅读中,每周让学生阅读两三则故事,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他们谈谈阅读收获,老师适当加以指导,激发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班级设立图书角,组织学生经常到阅览室、图书室阅读,建立班级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多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每学期或者每个月都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多交流彼此喜爱的课外阅读图书,并与其他学生积极讨论,相互沟通课外阅读的经验及课外阅读兴趣,完善学校内的课外阅读管理体系,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之后,学生会喜欢上阅读课外活动的。但是他们的阅读方法还需要我们指导。因为,不少学生喜欢走马观花式阅读,不知道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因此,可以要求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仔仔细细读、圈点批注、好词好句摘录,理解、感悟体会阅读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指导阅读方法,还要注意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如学习《三顾茅庐》时,让他们谈谈对三国时期人物的认识,复述三国故事,摘取原文中有趣又浅显的内容,如“青梅煮酒论英雄”章节让学生读读、品品,谈谈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这样,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应该怎么读;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动笔、标注、点评和记背一些好词佳句及精彩段落等。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不仅是掌握常规阅读方法,更要全身心投入阅读,联系自己和生活体验进行阅读,学会精读,读透读懂略读,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关键词:语文;激趣;课外阅读
新课程一直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如何利用课堂阅读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能够“读书破万卷”呢?笔者这几年都在教高段,努力实践的也正是“加强课外阅读,把知识教活,把学生教活”这样一个理念。
一、扩大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阅读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心灵得到放飞。
背古诗是有教材可依的,但古诗背完了后,我们又应该向学生推荐什么呢?于是就想到了宋词。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是胜于唐诗的。可宋词的范围太大,学生能利用的时间又太少,所以我们需要精心挑选宋词。有时与课文衔接,如学完《将相和》后,我想到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有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于是,我找到了这首词,顺便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有关廉颇后来的故事,一起出示,W生很感兴趣。
二、合理规划,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人生有涯,书海茫茫,谁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何况,书品如同人品也是有上中下之分的。由于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自己选择课外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刊。有选择地读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
我布置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两大内容,一块是家里的课外阅读,主要是我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去读,如每周周末,我都布置一个阅读两小时的作业,要求家长签名,有时为了检查阅读情况,我会安排一次知识竞赛,有时,为了检测阅读效果,我还会从网上寻找一些题目,让他们先做再讨论。关于这部分阅读,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课外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现代著名作家的文章被选入课文中。如:六年级有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鲁迅的《少年闰土》、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等文章,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还读过这位作家的哪些作品,如果感兴趣课外还可以找一些文章来读读。于是,我便推荐沈石溪的《狼王梦》,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等。有时我也事先推荐,如为了配合学习课文《詹天佑》,我会课前推荐阅读美文欣赏《我要比洋人强》,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推荐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书籍
杨红缨、秦文君等作家的作品反映学生校园生活,如《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等,已经成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小说,这些校园作家的作品主角都是中小学生,小说描述的是校园内时常发生的事情,文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和孩子们相似,孩子们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与朋友相处的技巧,书中主人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可以给孩子们很多提醒。此外,文章语气诙谐幽默,一些语言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新新语言,因此这一类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看。
三、开展活动,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能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举行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课本剧的表演、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教师要对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尝试和认同,并且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去组织。最后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作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且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使用的比较多的是知识的展示,如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情境诗句填空,模拟电视中猜一猜节目,说一段书中人物介绍,学生猜测是哪位人物,这种展示趣味性较浓,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开展活动也要因人而异。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是为“厚积而薄发”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作为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走进书的王国,吮吸书的芳香,探求知识的奥妙,着眼于孩子们一生的发展来为他们积淀文化底蕴,相信孩子们将一生受益无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