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是严厉打击不稳定因素。国家的执法机关依法对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给予应有的惩罚,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减少犯罪活动,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是强化法制管理、规范执法力度。首先,加强户口管理。户口管理是管理的中心,人口的管理是户口管理的核心,对人的管理是治安管理的重点。加强户口管理能有效地维护社区治安秩序,保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主要包括:加强对公共交通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加强公共娱乐、体育、游览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商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集会、游行示威场所的管理。再次,加强特业管理。特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旅馆业、刻字印刷业等的管理。加强对特业的管理,有利于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特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正当经营,有利于推进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落实。最后,加强对危险物品管理。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是社区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这些物品往往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凶器、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危险物品本身也有社会的能量,管理不好,就会对社区治安造成巨大危害。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防范于未然。防范,指治安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个范畴,具有特定意义。通过防范,达到减少犯罪、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防范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的积极措施,是一项治本的措施。对社区治安实行综合治理,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
四是规范法制建设。加强综合治理的组织、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实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律化。使综合治理经常化,首要一条就是要有正规化的各级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没有组织保证,就不可能达到经常化;要使综合治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既科学又合乎实际的规章制度;使综合治理科学化,必须加强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使综合治理法律化,必须立法,把综合治理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人们遵守实施。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系列平安建设中的职责,深入开展了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平安工地、平安村等创建活动,把平安建设向更多的部门和行业延伸,扩大了平安建设的覆盖面,提高了平安创建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各类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和调解员、信息员等工作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以司法所为依托,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定期排查、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协调调度、领导包案、跟踪督办、定期回访和考核奖惩制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组建乡镇维稳应急处置分队,同时在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建立应急处置小分队,每季度对维稳应急队员进行集中培训,维稳应急处置分队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对维稳信息实行研判机制,实行每周一排查、一月一研判,按不同性质和轻重缓急梳理并建立涉稳纠纷档案。健全善后处置工作制度,对有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完善了保障考核制度。
协调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清查活动,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机制。继续开展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努力探讨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高危人群、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管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注重发挥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矛盾化解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区综治维稳办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作制度,整合力量,建立了综治维稳中心,形成全镇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合力。加强村组综治维稳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村(居)警务机制建设,健全规范治保、调解等组织,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适时开展村居综治干部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组织开展赴先进地区考察取经活动,开阔了工作视野。
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重点防范和打击非法传销以及骗农坑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经济犯罪,适时开展对非法采沙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xx村地处xx县东面,距县城2公里。天白线穿境而过。全村有耕地面积1514.6亩,516户,2231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但是xx村有丰富有山林资源。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xx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几年来,桥坪村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建设成了xx乡“文明生态富裕村”。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桥坪村两委在充分调查了解本村的前提下,决定利用本村丰富的山林旱地资源,发展种植业,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但是该发展什么呢?通过到各地学习考察,并结合渡马乡的气候条件,决定在桥坪村大力推广柑桔种植。在党员干部杨天光、罗安定、蒲光福等的带动下,桥坪村的柑桔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100多亩发展到今天的1200多亩,年产柑桔70万斤左右,每年实现经济收入40万元左右,仅柑桔一项人均收入就达200余元。涌现出了许多的柑桔大户和种植能手,有杨天光、蒲光福、杨顺东、罗安定等,他们每年来自柑桔的收入多的达3万余元,少的也有万余元。
尽管柑桔给桥坪村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可是村两委并不满足于目前的发展,而是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发展路子。近几年,又发展脐橙、奈李、金秋梨等400余亩,建成一个120亩的脐橙基地,推出“清水江”脐橙品牌。
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在县农业局及农办等上级部门的扶持下,2001年,桥坪村开始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大力推行“三改”(即改水、改厕、改灶)。经过几年的推广,桥坪现已建成沼气300余口,生猪存栏1800余头,改水、改厕、改灶300余户。通过“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桥坪村的卫生条件大大改善,生活环境日趋转好,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加大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由于桥坪村人多地少,产生许多富余劳动力,如何使这些富余劳动力找到就业渠道成为村两委的头等大事。村两委采取先对富余劳动力技术培训,然后将这些受过培训的富余劳动力输送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通过他们又将在家的富余劳动力拉到沿海地区打工就业,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到现在为止,我村共输出劳动力1000余人次,长年在外打工者达270余人。每年,该村在外务工者邮寄回的汇款达60余万元。
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桥坪村具有丰富的山地牧草资源,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最佳区域。桥坪村两委在县农业局牧草站和乡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大力发展引草入田,并利用荒山荒坡大量种植各种优良牧草,发展牛、羊、鹅、鸭等节粮型养殖业,彻底改变传统养殖方式。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粮食30余万斤,产生经济效益110余万元。
通过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桥坪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上升。2005年,全村人均农民纯收入达1756元,居渡马乡之首。
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全面实行村民自治
严格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是桥坪村两委工作的重点。村两委采取书记主抓,主任、会计配合,并分片负责的方式抓好本村计划生育工作。2004年,在各个自然寨设立一名育龄妇女小组长,对本自然寨的计划生育对象进行督促,了解掌握计划生育对象的生活及流动状态,并定期向村两委汇报该自然寨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通过这些措施,自2000年以来,我乡未出现计划外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全面实行村民自治。对村里的大小事务,村两委都要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组干会议进行讨论,只有在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或村组干同意后,该项事务才能付诸实施。实行村务公开,对村里的财务、宅基地审批、一孩二孩审批等内容实时公开,并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呼声。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在社会稳定方面,坚持把开展“平安村寨”活动作为稳定工作的抓手,按照“健全调解队伍、完善治安网络、加强思想教育、落实领导责任”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切实夯实各项基础性工作,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连年被评为全乡综合治理先进村。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村两委为抓好本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立了各种组织机构,负责本村的治安、维稳、民事调解工作。组建义务消防队伍、治安联防队伍,对本村的消防、治安进行巡查,并大力开展宣传,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村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意识得到提高。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村两委与学校、村民小组、自然寨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要求学校、村民小组、自然寨必须落实一名负责人主抓本责任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户。
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每月都对本村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对发现有矛盾纠纷苗头的及时进行化解,将各种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村里无法解决的,及时将其上交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控制事态发展,将矛盾纠纷化解到基层。
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各级组织依法执政水平。村两委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不定期地开展对村治保、调解、妇联等组织学习培训各种法律法规活动,提高这些组织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政策理论素质,提高他们依法办事、依法执政水平。利用各种民族节日,大力开展法制宣传。自2000年以来,村两委共开展法制宣传活动20多次,开展各种学习培训150余期次,出宣传栏40余期,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余份。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破旧习、树新风”。村两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旧的封建迷信活动,鼓励开展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文化生活需要。完善文化娱乐设施,使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多样化,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这么多年的建设,桥坪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有: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大,工业企业基本为零,经济增长还不够快。
二是群众计划生育意识有待提高。
三是基层各级组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
四是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偏低,依法执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维稳”政策的转型
长期以来,犯罪治理部门面对利益冲突加剧、突发、严重犯罪高涨的复杂局面往往通过应急处遇和突发问题解决机制而“被动维稳”,以“严打”、专项治理等为形式的运动式犯罪治理为主要路径依赖。所谓运动式犯罪治理,是指以“运动治理犯罪”为理念、以群体性犯罪治理运动为内容的犯罪治理运作形式和组合方式。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社会矛盾的持续多发期。学界对传统“维稳”政策及其运作方式产生了质疑,开始研讨“维稳”问题。以往的被动维稳政策亟待改善的原因有三:
第一,被动维稳政策强调事后的应急犯罪处理机制,对引发犯罪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关注不足。被动维稳是一种应对导向的犯罪处理模式,关注犯罪的打击与控制,关注民意与舆情的平复;但忽视对引发犯罪的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等原因的考量和关照。这样容易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犯罪治理困局。
第二,被动维稳政策的实施成本较高,但未必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被动维稳出于“稳定压倒一切”或“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问题”的思路,动辄出现“天价维稳”的乱象,“维稳”所需的高昂成本也成为各界质疑的焦点。这种维稳思路往往仅是将问题、矛盾、冲突暂时控制,但一旦类似诱因出现,犯罪高发和暴涨的局面仍将再次出现。
第三,被动维稳政策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有违法治精神。被动维稳往往关注打击犯罪,但对犯罪治理中的人权保障关注不足。无论是深圳“治安高危人群”的清理活动,还是各种打黑扫黄专项治理,都频发侵犯相关当事人基本权利,违反法治精神的事件。
实际上,法治精神下的犯罪治理模式,不以消灭犯罪、消除冲突为目标,而以构建治理犯罪和冲突的制度化处遇方式为目标,故“维稳”就是“维权”。
二、运动式犯罪治理的式微与日常性犯罪治理的兴起
当前,以运动式治理为代表的被动维稳政策开始出现松动和嬗变,以日常性治理为代表的主动维稳政策获得更多的认同和践行。运动式治理是传统体制之下行政主导和政府统包统揽的,以群体性犯罪治理运动为内容的犯罪治理运作形式和组合方式。作为社会转型期的非常之举,一旦“维稳”处置不当,其本身就可能成为社会动荡发生的诱因。而日常性治理,是指以对犯罪进行日常治理为理念,以国家和社会的常态机制打击、控制及预防犯罪为内容的犯罪治理运作形式和组合方式。这属于国家和社会对待犯罪问题的一般性和惯常性应对方案。
作为学理范畴,日常性治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犯罪防控模式,但在实践中理想的日常性治理模式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人类治理犯罪的历史上,在某一特殊历史条件下日常性治理不完善或部分失控的局面也并不少见。如由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情势变更和“”对日常性治理的毁灭性打击,我国改革开放后日常性治理遭受第五次犯罪浪潮的冲击而显得力不从心和部分失控。我国运动式治理的再次兴起正是为了弥补上述日常性治理出现的失控,但囿于运动式治罪与法治相悖等诸多致命不足,重振日常性治理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三、日常性犯罪治理的完善
第一,从基本理念上看,犯罪预防应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框架中的重要环节提升为日常性治理的核心环节;在预防工作中,眼光不能仅局限于具体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具备战略的眼光和深邃的犯罪学理论基础,从弘扬主文化与压制犯罪亚文化的维度出发加强犯罪预防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的规定,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而防范仅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综合治理的基本发展路径,日常性治理应该注重预防犯罪在犯罪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提升预防犯罪的地位,将犯罪预防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框架中的重要环节提升为日常性治理的核心环节,进而取代打击犯罪首要环节的地位。毕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目标不在于片面打击犯罪,而在于将犯罪控制到社会所能容忍的限度之内,尽最大努力防控犯罪。同时,在综合治理规定的打击、防范、教育、改造、建设、管理六项工作范围中,教育、改造、建设、管理均是预防犯罪的应有之义。正如有学者指出,“从综合治理的宗旨以及治标和治本的关系等方面考虑,预防犯罪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和根本环节。”
作为日常性治理的核心环节,犯罪预防的着眼点不应仅局限于细枝末节的具体措施,而应优先考虑如何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上治理犯罪这种整体策略,即弘扬主文化与压制犯罪亚文化。对社会和国家来说,主文化通过法律、道德、价值观念、文本等因素表现出来,主文化是其得以自足的根本,也是其和谐、稳定、发展的深层保障力量。对于个人来说,主文化是其思想与行为的基本准则,主文化天然能够发挥纠正、矫治个人不良行为,评价个人越轨行为的作用。因此,主文化及其所蕴涵的规范性能够有效地防范、控制犯罪等社会越轨行为的发生,能够保障个人和社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生活和发展。由于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存在激烈的文化冲突,因此,主文化的加强就意味着犯罪亚文化的削弱。在日常性治理中,弘扬主文化既需要从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大力提倡和宣传主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否定和谴责犯罪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全面落实和贯彻主文化的规范性,加大打击和清理犯罪及犯罪亚文化的生存土壤和外在环境,还需要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措施维护主文化的权威性,瓦解和控制犯罪亚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从治理类型上看,立法反应具有间接性,司法反应具有事后性,行政反应能够最早介入犯罪和犯罪亚文化,因此,弘扬主文化与压制犯罪亚文化不仅需要在立法反应和司法反应中进行,更应该改变以往“重司法惩治轻行政治理”的做法,切实加强行政反应。
官方的日常性治理包括立法、司法及行政反应,这三种反应体现了主文化的规范作用,也是对犯罪及其亚文化的控制与瓦解。在治理实践中,立法反应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直接否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宣扬主文化的权威性,司法反应通过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追查犯罪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这两种反应长期以来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常性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相关的行政反应则受到忽视。在对犯罪有组织的反应中,立法反应具有间接性,司法反应具有事后性,只有行政反应才能最早介入犯罪及犯罪亚文化,因此,日常性治理急需大力加强各种行政反应工作。
行政反应中的警察机构直接面对犯罪与犯罪人,这种警察反应需要改变以往单纯事后打击犯罪的做法,而应坚持预防优于打击的原则将警力部分转移到社区,开展社区警务预防等预防犯罪的活动,通过警察日常性的巡逻、检查等工作提前发现治安隐患,与潜在犯罪人保持有效沟通,深入体察有关潜在犯罪人的生存方式,与管区内居民和社会组织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事先监控和瓦解犯罪亚文化,将犯罪的危险消除于萌芽之中。因为犯罪与社会其他现象均有广泛的联系,行政反应中的其他机构在行使职权治理社会时,必将与犯罪亚文化中的各种致罪因素发生各种接触,如海关部门对各种走私犯罪的早期审查、城管部门对流动人口和复杂区域的监控、工商部门对各种诱发经济犯罪的经济违规经营先期管理等等。加强有关机构预防犯罪和社会越轨行为的职权,充分将犯罪亚文化所孕育的各种致罪因素控制、瓦解与压制在社会容忍的范围之内,必将有助于从社会整体意义上促进犯罪防控工作。
第三,从治理主体上看,目前亟需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日常性治理的观念,应大力保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在日常性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扶植以及促进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犯罪与犯罪亚文化开展被害预防。
日常性治理的主体本质上涉及日常性治理的依靠力量问题。与运动式治罪相比,日常性治理不仅依靠国家有关部门治理犯罪,还要重视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的能动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社会分化程度在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成为必要。因此,日常性治理不仅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更需要扶植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对犯罪和犯罪亚文化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被害预防工作。如企业和公司需要加强自身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将本单位内部诱发经济犯罪的犯罪亚文化事先加以控制;再如居民社区需要加强社区内部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通过自治组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可疑人群的监控,加强社区内部安全防卫措施的实施,加强对社区居民违法行为、越轨行为的改造和教育,进而消除社区内部的治安隐患和犯罪亚文化赖以形成的土壤。
第四,从治理方式上看,作为建立在科学与理性精神基础上的日常性治理,不仅重视法律和社会政策的防控作用,更应注重专业机构的专业防控对犯罪及犯罪亚文化的压制作用。
犯罪亚文化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及个人原因,因此犯罪亚文化的瓦解不仅需要法律与社会政策的防控,还需要专业机构的专业防控。犯罪学研究较为注重对犯罪、犯罪人与犯罪亚文化进行专业性防控。如需要大力加强心理矫治机构对服刑人员、潜在犯罪人危险人格和扭曲心理的诊治和辅导,进而使更多的人摆脱犯罪亚文化的控制;加强专业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医疗控制(吸毒是引发诸多犯罪的根源),进而瓦解吸毒这个犯罪亚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便于防控犯罪,注重增强新建社区、建筑物的预防犯罪功能,注重改善旧城区在设计上的治安隐患,进而消除犯罪亚文化赖以滋生的外在客观环境。 同时,需要大力加强由公安或专业保安公司提供的技术预防犯罪服务。这主要是运用科技手段依赖各种技术装置,进而防控犯罪。“这种专业技术防控犯罪包括以报警装置和监视、监听装置为代表的监测装置,以防盗锁、保险柜为代表的保护装置以及各种自救装置。”这种技术预防能够有效的为犯罪亚文化和犯罪形成设置障碍。此外,上述专业预防仍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执行,因此,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教育也是日常性治理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五,从治理策略与趋势上看,日常性治理并非意味着完全排斥运动式治罪模式,运动式治罪走向没落并不意味着今后完全不运用该种模式;由于速效性和社会影响巨大,“严打”等运动式治罪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够起到有效压制犯罪亚文化和弘扬主文化的积极意义。因此,有限的运动式治罪配合基本的日常性治理应是我国今后犯罪防控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当前我国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2]单勇,侯银萍.《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
一、上半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局对综治创安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社会管理稳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审计保证率,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工作,避免重大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平安,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单位成立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责任,建立综治创安一票否决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单位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与全单位其它工作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不断提升防控网络建设的力度,整体推进综治创安活动向纵深发展,社会治安成效显著。
(一)社会管理稳定宣传有力
年初,我局努力增强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维护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治安普法教育,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增强服务改革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能积极配合县综治委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觉参与各项活动。
(二)社会政治稳定良好
我局以“不进京、不到省、不上市、不出事”为目标,深入动员,全面部署,强化不稳定因素排查,确保审计干部全身心投入审计工作中去。上半年形势总体较好,无一例越级上访。
(三)社会管理状况总体平稳
我局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活动,没有发生治安灾害事故、无、确保社会治安局面稳定。
二、当前我局治安工作形势分析
(一)社会治安形势总体情况分析。
我局积极做深做细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全面的掌控力度。从加强治安宣传,树立群防群治观念,强化不稳定区域控制和监督上着手。整个上半年我局辖区内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刑事、治安事件,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
(二)“三个排查”等工作情况分析
我局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上半年共排查调处成功率为100%,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我局社会管理工作重点治安环节
1、局重点整治领导小组和重点整治工作队要全面督促、指导整治工作的开展,针对已经拟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督促开展工作,重在抓落实,避免出现走过场现象发生以及出现整治死角和盲区,单位内部要加强干部职工日常性法制教育,增强预防抵制违法犯罪能力,提高本职业务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和查处纠正在建工程中违反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杜绝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2、突出重点,务求实效。重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广,对全局乃至全社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深入分析当前局势,举一反三,查找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长效机制,把整治工作与平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迎接年末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目前,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较好,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仍然存在,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继续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法治教育,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坚持对职工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科技文化、法制”等内容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综治意识。
(二)继续开展“文明股室”、“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检查评比活动,做到移风易俗、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帮互助、文明交往,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实行一定的经济处罚,不断提升单位文明细胞的创建水平,有力推进文明建设的开展。
(三)建立安全检查制度。经常性组织对建筑工地、财务室、办公室、档案室、现金票证、贵重物品等重点要害部位开展安全保卫大检查,并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落实“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四防防范措施。
(四)建立节假日安全值班制度。凡有重大活动和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局领导轮流进行带班,股室负责人值班,并积极稳妥处置好各类突发性事件,防范于未然。
(一)以建立学习型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主攻方向,突出重点抓学习,狠抓培训强素质,为矿井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以建设“文化管理型”矿井为目标,注重创新抓文化、健立完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不断积淀矿区的文化底蕴
今年以来,矿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确保了矿区“四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保持和巩固了全国文明煤矿和省级文明单位成果。矿党委通过狠抓“四有”职工考核、“五好”班组评比、“六好”区队竞赛、“优秀员工”评选等,保持和巩固了全国文明煤矿和省级文明单位成果。
二是省级安全文化示范矿井建设顺利通过验收。一年来,矿党委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创新管理理念,狠抓培训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增添保障措施等基础工作,大力发展机械化,在实现矿井本质安全上取得了骄人成绩,去年12月,我矿顺利通过省级安全文化示范矿井的验收。
三是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大力宣传了达竹公司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了矿区职工,营造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尤其是大力宣传和弘扬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达竹精神,为“争创全国同类型一流煤炭企业”和“敢为人先争当达竹公司科学发展排头兵,和谐发展 争创全国同类型安全高效矿井”鼓劲加油。
四是全面提高职工文明素质。一是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达竹职工道德公约》,继续倡导“八心”道德观,进一步规范职工行为,培育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二是狠抓职工素质教育,加强了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和科学文化知识及政治理论的学习,使职工队伍素质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水泥企业自查报告【1】
我公司地处繁昌县XX镇杨山村,成立于20**年5月,是由芜湖市杨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的以生产优质水泥为核心的芜湖市第一家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的民营企业。自20**年4月投产以来,现年产水泥生产能力达75万吨,总资产达1.6亿元,拥有员工37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2人,并拥有二座优质石灰石矿山,储量丰富。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根据上级部门平安建设工作的要求,我公司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等防范措施,较好地保证了XX水泥公司治安保卫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管理工作,确保了一方平安,保障了XX水泥公司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就我公司平安创建工作报告如下: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根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自XX水泥公司成立以来,我公司便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组,公司设置了保卫科,配备了内部治安保卫队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二、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1、在治安保卫方面,制定完善了《XX水泥公司务有限公司值班巡查制度》等几十项制度规定。
2、消防专项管理方面,制定了《XX水泥公司消防管理规定》、《XX水泥公司动火管理规定》、《消防器材设备管理规定》以及《XX水泥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各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社会治安管理网络。
3、每年年初,公司与各部门车间均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具体规定了各部门及生产车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明确了全体职工的安全责任。并根据本公司特点,明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难点,并且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行绩效挂钩,每月进行考核,将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与工资直接兑现。
三、治安保卫工作具体做法
一是由公司保卫科每天对辖区重点部位进行夜间守候和巡逻,门卫人员对进出厂区车辆和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公司管理层每月不定期到辖区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各执勤点做好值班执勤工作,确保了公司治安稳定。
二是公司每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安全、卫生等综合工作检查,了解并掌握公司内部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防范重点,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汇总安全信息,分析安全形势,根据需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在拟定整改措施,强化预警落实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宣传与教育,以达到维护公司财产和人员安全以及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促进了公司稳定和平安。
三是通过对人防、物防、技防硬件改善,堵塞了公司管理漏洞, 20**年5月份,公司投资近8万元对厂区重点部位安装了16个电子监控探头实行24小时对公司动态管理,并对重要部位进行同步数字录像,及时发现各类违章与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反馈解决,并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证据。
四是为了解决厂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特别是在厂内安全通道上乱停乱放车辆,严重堵塞交通,影响厂容厂貌的现象,公司通过规范设置自行车、摩托车棚,规范车辆停放,严禁在安全通道上乱停放车辆,严格整治和管理,教育违章人员,确保了良好的厂区交通秩序。
五是开展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加大了对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黑板报、班组会议等形式,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员工安全防范能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增强创建意识,调动大家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20**年平安创建工作努力方向
20**年至今,虽然本公司未发生一起盗窃、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但与上级各部门对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和建设"和谐企业"工作的要求,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0**年,我们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镇政法委、镇派出所的联系,在镇政法委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到整体联动防范工作中去,立足防范,常抓不懈,我们会不断提高综合治理工作水平,确保公司的长治久安,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泥企业自查报告【2】
公司在建设之初即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认真做好了各项环保工作,公司环保制度建全,各类烟尘、噪声和污水处理环保设施运行平稳,所有废气、废水均达标排放,有效的保护了周边环境。
一、20**年的经营情况
20**年,全年计划生产水泥110万吨,20**年1-12月份,公司实际生产水泥108.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98.36%,实现销售收入190426万元,上缴税金2343万元。单位产品标煤耗83.49kg/t,XX年单位产品标煤耗86.54kg/t,同比下降了3.05 kg/t。20**年1-12月份,累计节约标煤0.33万吨。与20**年省政府下达给公司的节能目标0.29万吨标煤相比,超出目标值0.04万吨。由此可见,公司顺利并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二、节能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和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强化企业节能主体责任, 20**年初,公司在去年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能源管理工作,调整了能源计量、节能领导小组和节能工作小组,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等,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工作。
(一) 进一步完善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标准体系。
公司责成一名副总具体负责节能管理和领导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管理和领导小组,设立了公司节能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单位明确了节能专、兼职负责人,形成了三级节能管理网络,由生产综合处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节能工作,同时,建立了节能工作机构和管理体系,成立了节能工作管理和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在完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法规及标准,组织贯彻、制定能源管理标准,编制节能规划及计划,贯彻执行能源管理中的技术标准,负责组织节能检查,对用能计量、统计进行监督,组织节能技术培训和宣传,发出节能倡议,进一步完善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二) 分解节能目标,落实节能职责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并对各部门进行考核。
对生产中各项工序、产品的能源消耗进行定额管理,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任务目标层层分解,把能源消耗与工资薪酬、效能挂钩,力争吨熟料、吨水泥能耗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节能技术管理部门建立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成本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有关车间、部门、责任人,定期评价和考核;制定车间消耗指标,考核指标执行情况;设立能源统计岗位,专人负责建立能源消耗和成本台帐。对现有生产工艺系统进行优化平衡改造,窑温热效率利用、单机台时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在立窑安装变频器,对磨机选粉系统进行改造,制定消除跑、冒、滴、漏的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三)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源的管理和节约离不开计量,能源消耗以计量检测为基础,而能源计量检测以能源的消耗和供能为服务对象,两者密切结合,互相协调。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erp网络通信技术和dcs集散控制技术实现对诸多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统计,并在重要计量岗位安装监控系统,保证计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通过公司电脑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制定了《能源测量和监控装置管理制度》,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配置计量器具,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和测试及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计量部门采用一级管理的管理机制,由公司专门成立组织机构承担公司的生产、办公所需要的能源及载能工质的节能降耗的管理和推进工作,实行对供配电、煤炭的统一调配和计量统计。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主要耗能岗位、设备的计量器具配备,以满足能源计量和管理考核的要求。加强了计量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完善了能源计量器具、原始记录、基础台帐,加强用能的计量和检测,提高企业计量检测的能力,充分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计量部门负责能源计量器具测量的适应性配备、检定、校验、计量确认工作,计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由节能办公室统一制定,通过有效实施,不但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能源计量意识,提高了员工对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能源计量的地位。
公司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协议与能效对标活动。
(四) 加强能源统计管理。
完善能源统计管理体系,对各种能源的消耗进行统计。设立能源统计岗位,建立各种能源消耗台帐;按照上级和能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填报能源报表;按照国家有关的统计管理规定,进行能源统计管理。统计部门对数据报送涉及部门、时间、内容、计算方法等做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范围,与个人绩效挂钩,提高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公司还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各类相关制度与规定,掌握相关信息,利用电脑使信息实现共享,对各分厂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确认、汇总、整理,登记统计台帐,编报能源报表。建立健全各种能源的购入量、消耗量、库存量等记录,能源质量的化验记录,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台帐。
(五)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能源计量和统计的培训工作。
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精神,深入开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活动,将节能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强力推动,同时对职工加强节能宣传,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节能降耗,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真正意识到节约能源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0**年4月份,公司从市安监局聘请专家来公司,对看火工煅烧理论和现场操作技能进行直到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看火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了能源管理、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公司先后两次安排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人员外出学习,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了能源统计管理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能耗定额、能源计量与统计、节能奖惩、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四、层层分解节能目标、逐月考核和落实。
公司将年初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分厂,分厂又层层分解到车间和班组,使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有责任,并逐月考核,优奖劣罚。
三、建立节能专项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1)公司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力度和节能研发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工艺配方,采用无烟煤、天然焦搭配配料,立窑采用小料球、浅暗火煅烧,熟料煤耗由原来的160g/t降至150kg/t左右。熟料台时产量也明显增加,出厂水泥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节能也较为明显。该方案经过试验达到优质、高产、节能之目的,目前正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年可节约原煤近0.3万吨;
(2)针对各分厂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南分厂安装2台水泥大磨∮3.2×13m替代原∮2.2×7m水泥磨;20**年初,公司投资144万元,在南分厂1#、2#窑安装砖混收尘器,由南京旋立集团设计安装;20**年7月至9月,投资358.2万元,将原3#—11#窑使用潍坊除尘设备厂,型号:fscm8*127,大布袋除尘器,更换为先进淄博鑫鹏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除尘器,型号:ldc-442-1000;与此同时,对两磨和窑底熟料破碎收尘设施进行更换和改造,投资210.4万元。以上技改工程于20**年10底全部安装完毕。
在“平安广州”建设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提升基层社区的公众参与度,广州市天河区政法系统进行持续、有益和系统探索,其中涌现中不少优秀研究成果,最终汇集成《法卫天河广州市天河区政法工作调研文集》,该书分为“平安建设篇”、“创新管理篇”、“实务探析篇”、“自身建设篇”和“媒体视角篇”,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在实证基础上系统展示广州市天河区政法系统自2011年以来的优秀研究成果,实为近年来政法工作调研方面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此文集的面世,不仅为政法工作研究提供来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鲜活范本,还由平安建设、创新管理、实务探析和自身建设等维度开拓天河区“法治+综治+善治”新境界。
建立于1985年的天河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目前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第一经济大区。经济迅猛发展,外来人口众多,是天河区的重要特点,也是基层治理的一大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善用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让“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天河区政法系统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推进平安天河建设的关键枢要。
如《平安天河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对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着墨甚多,由平安建设的角度总结出三方面经验,即完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标准与考评体系,使平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强化法律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化律师业发展环境。法治轨道离不开法治观念,而法治观念是否深入民心,则成为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
法律要发挥作用,群众信仰法律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时常发生,而化解社会矛盾,固然离不开党领导下的政法系统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群众自觉树立法治观念,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政法系统应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增强群众法治意识。首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其次,以实际行动树立法律权威,让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例外。只要诉求合理合法,经由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再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赖于政法系统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在源头上落实风险评估与预防,在矛盾化解过程中开展诉前调解、畅通申诉渠道和强化内外监督机制等,在体制上推进涉法涉诉的改革,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天河区基层治理能力的法治化,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平安天河离不开社区的综合治理,而要提升社区的综合治理水平,社区群众工作十分重要。《关于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给读者提供不少有益启示。
密切联系群众,要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比如,“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通过党员同各阶层人士的交谈,通过各种会议、报纸和群众的来电来信等等一切能听到人民呼声的渠道,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的意见。”《关于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的思考》认为,社区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需要在社区群众工作方法上有所创新,还提出了五种社区群众工作方法,这不但有益于提升社区工作民众参与度,还有利于密切警群联系,增强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更为重要的是,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创新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凝聚社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民警推进社区综合治理的要义。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告诉我们,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总量或某些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增能”,即获得一定的竞争力和较为公平的竞争机会,“服务群众贵在诚”,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
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就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不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固有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因此,党的十报告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密切党群联系将有助于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200*年,某某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全市的部署,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综治办、司法所的业务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打防控一体化规划落实、禁毒、刑事治安案件处理、“四五”普法工作验收、“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验收,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教育、反警示教育工作、民事案件审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
今年年初,村上全面调整了综合治理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反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全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嘉峪关的工作大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开展工作。
二、加大“四五”普法宣传力度
今年是“四五”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年,也是检查验收的关键之年。6月初,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村上上报了《某某镇某某村“四五”普法工作自查总结》,并就近年来的普法宣传工作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了归档整理。通过第四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了农村公民特别是我村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在市推进了基层依法治理,全面提升了农村依法在治理水平,各项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精神,落实嘉峪关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嘉峪关市司法局、嘉峪关市民政局、嘉峪关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嘉依法治市办(2005)3号文件,把创建工作作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摆上议事日程。认真对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十标准》,健全各项制度,及时上报实施意见、自查小结。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充分利用市司法局下发的《农村常见法律知识问答》,通过广播宣传、集中学习,基本达到读本持有者能学会懂。通过持续的创建工作,健全了村民自治机制,规范了村级事务管理。
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参与重大民事纠纷调处,热情接待群众来访。
由于连续几年狠抓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调处及时、回访到位,今年的个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率又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村上,继续加大落实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报工作制度,发现纠纷宜调则调、宜分则分,按时上报综治工作月报表。对待民事纠纷,全镇上下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落实,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力争使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深入持久开展禁毒斗争,巩固“无毒村”禁毒成果。
在全镇的禁毒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禁毒工作方针,把“三无三显著”作为禁毒工作的长远目标,按照《巩固无毒镇三年规划》和《某某镇巩固无毒镇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禁毒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要求。今年,“6.26”世界禁毒日,适逢集市,我们在镇政府门口布置了以“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板报,并悬挂了大幅标语。并协调镇派出所、司法所、巡回法庭在6月初对全村进行预防原植物种植的抽查,没有发现一例违反禁种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