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经典教育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教育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典教育案例分析

第1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近年来,国内各个高校在增强《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实践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做了许多新的尝试。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已经被广泛运用,案例库的研发和建设也成为这些学科领域重点支持的研究内容之一,有专门的教材和期刊介绍案例教学新方法。然而,案例教学在“原理”课中的运用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形成模式化的案例教学方法和体系。如何将抽象的原理和理论转化成具体事例和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掌握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让“原理”课成为学生真正热爱的课堂,需要结合“原理”课的特点,设计“原理”课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形式。

一、“原理”课的总体特点

“原理”课通过系统的讲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大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什么是基本原理,了解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原理”课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阶段,逐渐具备更强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带有这个年龄阶段青年人特有的叛逆特征。同时,“原理”课的内容是中学政治课程的扩展和深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前经验”[2],他们对于“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表现出抗拒,更希望能够掌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①“原理”课教??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包括专题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叙事性教学、案例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3],它将抽象性和学理性较强的内容用具体、直观、通俗和真实的案例表达出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通过案例分析,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原理的程度。同时,理论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分析对象,案例教学与理论的特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原理”课是以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由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大板块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向当代大学生重点讲授唯物论原理、唯物辩证法理论、认识论原理、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八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内容丰富而宽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性和理论性最强、也是最抽象的一门课程[4]。

二、“原理”课案例教学的目标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对事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教学目的。

1.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强迫他们接受一种理论观点的结果。运用案例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外高等教育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实践理论体系。在“原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研究《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和思考性,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讨论,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点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并自觉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思想问题、社会问题,包括认识各种社会思潮,以及理性辨别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出现的各种社会言论。

2.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原理”课的强理论性特征,使其看起来远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有一种“我学不学这个课程,还是照样过我的生活”①的想法,加上理解难度较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将传统的老师“教”,转化成学生的“思和说”并行,将抽象的原理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案例本身也传递着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和实用性。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物质与意识”“联系与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原理”课的内容。由于应试的需要,许多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更是熟记于心。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料,随着自身知识储备的增加,具备了更强的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很难激发学生对“原理”课程的兴趣,甚至先入为主地理解成这是一门强迫他们接受“一种理论观点”的课程,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案例看到问题的本质,并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解析某个问题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导演,学生则是参与案例研讨的主角。

3.增强知识点的融会性

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启发性和客观性特征。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许多思想、理论和观点是由“具体论断”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相信这些论断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经验式”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识别、判断各种案例场景中的议题,通过与其他观点的交锋和磋商,不断重建自己的认识并形成新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学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基于案例研究的教学案例编写,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可以实现相互转换,从教学案例起步,逐步加深和扩展研究范围,进入更高更深层次的学术型案例研究。案例库建设要体现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联系,内容最好杂而精,有侧重点。

“原理”课包含的理论知识点宽泛而丰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做面面俱到的讲解,“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理论知识点讲解多反而重点不突出,而举例说明和讨论时间少会给学生留下空洞说教、乏味和枯燥的课堂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两个案例讨论的素材为宜。

三、“原理”课案例选择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和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结合“原理”课的授课特性,以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点”为主线,以“学生导向、时代导向、教学导向”三个基本原则研究和建?O适用于原理课堂的教学案例库。

1.学生导向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首先要体现“学生导向”的原则,多选择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成才实际密切联系的事例[5],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果只选择一些宏大叙事的案例,学生会认为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难以充分展开讨论,从而让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比如,讲授“资本主义的本质”时,请同学们分析当下广受青年人喜爱的新兴科技软件Uber、Airanb所推动的“共享经济”,通过让人人成为资本的所有者是否从根本上冲击了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模式,分析其是消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突破口,还是资本主义形式的一种变形。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上述问题,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对资本、商品、商品生产和交换、私有制等基本概念做进一步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抽象的概念其实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日常案例的导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以达到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的授课目标。

2.时代导向

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要求将的经典论断放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此外,追求实用、时尚、个性、新颖成为95后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时代感”,结合当今社会的新发展来选择案例。教师平时应该多留意和积累当下发生的时事新闻,扩充案例教学的素材库。例如,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许多虚拟现实的新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人预言人类未来的社交方式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来实现。同时,2016年3月16日发生了震惊哲学界和科技界的“AIphaGo战胜李世石”的事件。这类题材是探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现实案例,可以让大学生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理论,同时破除那种认为“理论已经过时”的偏见,调动大学生学习基本原理的主动性。

3.教学导向

以法学、商科等实践性学科案例教学中使用具体的企业管理、法律事件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训练的是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原理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大领域[6],其教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相关视频资料、时事资讯、名家经典、思想实验均可以成为案例教学的素材,但是需要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每一个案例素材使用的目标,设置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案例建构的“现实场景”中思考问题。有的案例使用是为了佐证,有的是为了进行一次思想实验,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时,笔者课前要求同学观看《宇宙与人》《时间简史》等视频资料,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起源有一个基本认识。在课堂上再讲古代先民是如何探讨这个问题的,他们又做出了哪些具体的解释。结合课堂讲述和视频资料请同学们思考:人类社会对于宇宙的形成有哪些观点?你更赞同哪种观点,并用3~5句话阐明你的观点;认识世界的本源/本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在同学们充分打开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回到什么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客观实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上来。科普性视频资料的使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哲学物质观的科学内涵。

四、“原理”课案例教学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案例教学的形式通常包括案例呈现、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五个基本环节。由于“原理”课课堂的“课容量”比较大,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原理”课通常为90~100人,也有的学校达到了200人左右的规模。如此规模的课堂,给案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要求教师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时间度”。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过长,学生认为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充分,是否是教师“投机取巧”有意缩短授课的时间;案例教学时间过短,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90分钟的课堂,案例教学所占比重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为宜。例如,案例呈现的时间无论是阅读文字材料,还是观看视频内容,应以3~5分钟为宜;学生分组讨论时间应控制在8分钟以内。如此规模的课堂,不可能每次案例分析都能让所有小组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以首先选择2~3个小组,由小组代表用尽量精练的语言(3~5句话)阐明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决定是否再由其他小组做补充发言,学生发言环节控制在5~8分钟以内。教师对于讨论的情况需要做总结性的点评和知识内容的补充,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下一步学习的兴趣。

2.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改变以教师和内容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是导演和总策划,将现实场景引入课堂,学生则是场景中的主角,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小组讨论的情况,及时介入偏离主题的讨论,有意向地将讨论重心引导到理论点上去。学生分析案例的方式可以是陈述式和辩论式,前者重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后者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点评,并且表明教师对案例内容的看法,此时可以引证经典进一步佐证教师的观点,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教师的观点进行比较,激发学生主动去经典原著中寻找答案。对于分歧?^大的观点,教师需要做进一步的延伸讨论,了解分歧产生的原因,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水平。

3.理论知识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案例教学要进行系统设计,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线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呈现经典原著中的话语体系,实现知识性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去反思马克思解析某个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实现价值观上的引导。案例教学可以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做理论讲解之前的“导入式”案例教学,也可以做课堂讲解过程中的“佐证式”教学,以及在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的“总结式”教学,旨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2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在20世纪二十年代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以对企业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最大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这一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高校试行以来,在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引课程,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西方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差异比较大,经常会让学生有种“所学非所用”的感觉。同时,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加之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难以掌握。用案例刺激学生,既能吸引注意力,又有知识性,还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二)案例分析有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之一。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机械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其后果是学生只是靠死记硬背学习经济理论,尤其是在考试前突击背答案,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则与之不同,案例教学往往是让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经济生活,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综合决策能力及表达能力。一个案例交给学生,学生必须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别是非,找出“病根”,最后还要开出“药方”。一套案例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案例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使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寻找和编撰恰当的案例。教师要不断地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编撰恰当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扎实雄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对现实的经济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并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深刻认识。教师应经常更新案例,可适当引入新闻案例。因为新闻案例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与现实更贴近,通过对新闻案例的分析,能激发学生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关注。例如,在上宏观经济学部分时,可以结合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新闻,让学生分析国家政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2、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案例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导演”的角色,必须对讨论的问题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做出统筹安排。如果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3、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千方百计地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案例讨论或辩论能够有序进行。

4、及时总结。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总结。由于学生来自大江南北,生活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案例得出结论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都是可能的。因此,教师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为了搞好归纳总结,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预测学生可能给出的各种可能的结论,除在关键时刻予以正确引导外,还要善于归纳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也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

二、“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具体形式

(一)穿插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适当穿插一些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原理。穿插的案例不宜过于复杂,尽量简洁明了,以免学生对所要说明的经济理论问题产生歧义。例如,在解释机会成本的涵义时,教师告诉学生:就是当你选择了上大学而放弃了就业,使你失去了四年就业应该获得的最大收入,这个被你放弃的最大收入就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再例如,在2011年3月,全国很多地方出现食盐涨价风波,教师给学生上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时,就可由这个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问题,进而引出该章要介绍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论。由于从身边的热点新闻入手,学生们学习兴趣得以调动,会主动地学习后续理论知识。

(二)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某一章节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通常的做法是,提前把案例资料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预习案例。上课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5~1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讲完货币政策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2011年度由于CPI居高不下,尤其是至2011年5月CPI创34个月的新高,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讲完失业理论之后,可以引入“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原因及应对措施。采用这一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案例要紧扣所讲的理论问题,难度要适中,过分复杂会使学生难于解决案例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专题辩论式案例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综合性重大案例,可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以专题辩论会形式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在讲授完福利经济学理论后,就“我国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比例下降是否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下降?”问题进行专题辩论。通过专题辩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专题辩论会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除了准备案例资料、设计辩论问题外,还应维护好辩论秩序、激发正反双方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表达观点。由于该案例教学方法耗费师生大量时间,不宜经常使用,建议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各举办一次为宜。

(四)专题讲座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邀请一些专家、企业家或政府官员来校开展一些专题讲座。通过该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能够加深他们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尤为重要的是,在讲座结束后安排学生通过提问等方式与专家直接对话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力求传统的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传统理论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优点也不容忽视。比如它的连贯性,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既存在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又存在着数学上严密的逻辑推导,其中的连贯性是案例教学所不能体现的。在教学中只有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教学。

(二)力求经典案例与本土案例的有机结合。现有西方经济学案例大多数选自国外的教材和资料,来源于国内的案例则比较少。国外经典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国内出版通常存在一定的时滞,这导致国外新的案例、新的经济政策等不能及时从教材上体现出来。并且西方社会在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等方面与中国经济现实存在一定差异,照搬西方的教学案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对一些经典案例一定要讲。同时,也需要教师收集编写以我国经济发展为背景的本土经济学案例,更多地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以便较好地将所学“西方经济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在案例选择方面要以国内为主,国外案例为辅。

(三)力求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由于现代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分析为主体进行构建的,因而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严守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作用的基本原则,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而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科学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性人才。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艳丽.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9.10.

第3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4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经典诵读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诵读文化经典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又可以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经典诵读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出发,分析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将经典诵读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1.经典二字是针对儒家书籍以及其他有重要权威的著作而言的。在古代,“经”即规范、常道,“典”即重要的文献、著作。现在,我们所理解的经典书籍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后,留下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2.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吟诵和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文言文方面,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文章,来理解和掌握文中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诵读是一种结合心、口、眼、耳的学习方式,在进行诵读时,这样的方式让人很容易进入状态,同时利用想象、表达和观察力来便于理解。

二、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全面培养语文素养

要想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就要先学会结合听、说、读、写的学习方式,并且将学会融会贯通。恰好诵读就巧妙的结合了这四个方面,对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基础,经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积累素材,善于借鉴,提升写作水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语言素材的积累对提高语文作文能力是很重要的。在积累的过程中,通过诵读的方式,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诵读经典佳作,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文学知识,更能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模式和文章结构,这就解决了学生在面对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经常诵读经典著作,可以真正帮助学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理想状态。

(三)承接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是单一的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健全人格。如今,我国在教学标准上已经有了新要求,特别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能力,而且要学会恰当应用。通过诵读经典,学生不但能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运用到21世纪的今天。

三、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校园人文环境

改善校园环境,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来建立起校园人文环境。在精神方面,注重校园宣传活动和制定人文校园的相关校训和理念传输。例如,学校可以借助自身资源开展各种校内活动,举办“朗诵比赛”、“校园读书节”、经典诗词书画展、经典国学作品剧场、古诗词配乐表演、古诗词创作比赛等,带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点燃他们的激情,从精神层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物质环境方面,可以着重从校园的一些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组织各班级制作开办经典文献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每天定时定量选取一些吟唱古诗词的流行歌曲,例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王力宏的《花田错》,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总所周知的歌曲。通过音乐的传播,让学生更能理解其中意境,在诵读经典作品时更加富有情感,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二)整合经典诵读的资源

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人类历史的瑰宝,不能完全将它纳入我国的教学范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学会结合教学标准选取合适的资源来帮助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课本教学模式。通过整合经典诵读的资源,可以增添语文教学的色彩,将教学活动生动化。

(三)遵循经典诵读的教学原则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时,教师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确保经典诵读实施的科学性。具体有四个原则,即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其中,全面性原则是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情感、认知、实践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诵读经典的整个过程里,要让学生充分占据主体地位,真正按照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来开展活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多样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选择经典作品时不能局限在某一个种类,要对作品进行多方面的筛选,从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针对性原则就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诵读,为各个阶段的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让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也能共同进步。

(四)充分利用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载体,充分利用好这个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一般语文课本中收录的经典古诗词,都是相当富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课堂上,教师避免运用枯燥无味的语言来对文章进行讲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经典文献的见解,教师要带领学生打开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互相进步。

四、教学案例

教学概况。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教学题材,在教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后,要求完成诵读,并进行评比。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难点。然后教师在开始教学前播放现代歌手所演唱的《水调歌头》的版本,以王菲演唱的为例。播放完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分别说出自己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最后教师再正确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诵读步骤。教师可选择在配乐情况下,对该词进行朗读,然后再带领学生读,最后在学生完全理解后,要求背诵。可以将诵读评比放在下一堂课,这样比较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吸收。

成果调查。在进行完以上所有教学后,开展一堂讨论课,询问学生对该文章的理解程度,鼓励他们自由发表见解,对苏轼及该词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当延伸课题,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作为一项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经典诵读的解析和实际案例分析,表明经典诵读能够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探究经典诵读,是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武聪.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经典诵读”[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3):76.

第5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

经济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进行实践的经济应用型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故此,其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经济学起步较晚,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专业课程的开设大致都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案例质量不高。目前,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还有些案例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目前除少数高校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第6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行为导向 公关礼仪课 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这一概念已成为欧美职业教育中追求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代名词。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个体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这种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具有自我判断能力、懂行、负责及可持续学习本领的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从业者。这种指导思想恰好也是公关课教学所追求的境界。行为导向教学法使用了一整套既可以单项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几年来,根据自己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解和研究,在公关礼仪课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不同的内容和环节采取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应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培养学生正确地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而迅速进入角色,并圆满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目的就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工作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结合其专业领域的角色扮演法,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更加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法的训练程序: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情境,认定或提出问题,使问题明确起来;解释问题,探讨争端;说明角色扮演经过。

2.挑选参演者:分析角色;挑选角色扮演者。

3.布置场景:划定表演的行为过程;再次说明角色,保持气氛轻松;深入到问题情况中去。

4.培训观察者:决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观察任务,作好分工或指定观察记录表。

5.表演:开始角色扮演;继续角色扮演,可作好记录,亦可作录像;中止角色扮演。

6.讨论和评价:回顾角色扮演的表演(观点、表情、体会);观察情况的反馈(态度、表情、演员);讨论主要焦点。

7.共享经验与概括: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现行问题联系起来;观察者提供结果报告;探索行为的一般原则。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让理论和实践得以结合,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

典型的公关案例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并蕴涵着一定公关学的基本原理。因此,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讨论、分析,从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择优处理途径,领会公关学的精神实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并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公共关系原则及职能”等内容时,针对“全员公关”、“实事求是”、“互惠互利”等理论,精选了一批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尝试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支持公关理论的教学。

1.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步骤。⑴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发有关案例材料,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材料。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展示,展示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完善、提升自己。⑷主持人(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⑸主持人(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非要准确,要重视分析思维的过程,表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简洁。

2.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师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在案例教学中,师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一方面,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洞察力。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就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一般情况下,运用案例教学,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选择。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和工作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亲身经历,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案例教学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7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各中小学要利用两课教学、班团队会、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列出课时计划,组织学生观看教育部下发的形势教育课光盘。要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二、狠抓常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效果,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上,把组织学生尤其是新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十要十不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活动载体:“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市征集和网上投票,市教育局制定了沈阳市中小学生“十要十不要”。各校要认真组织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三、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要建立学校在校常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学校一日联检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班级内务管理、文体活动、课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有监督、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真正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有效的监管下,并逐渐把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活动载体:第五届德育巡礼活动。本届德育巡礼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德育督导和班主任技能大赛。

德育督导主要包括:

(1)升旗仪式,各校要按照要求和规定步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积累工作。

(2)检查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每日联检制度的落实情况。

(3)德育特色校验收。四、夯实德育基础,抓好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1、加强德育主任队伍建设,实行德育主任月例会交流制度,推广“一校一品”。轮流在各校召开主任例会,为主任提供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的工作能力。组织德育主任培训,提高德育主任的理论水平。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考评机制,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对全区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

3、丰富德育科网页的内容、完善功能,为各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活动载体:

(1)班主任话细节案例电子版整理上传工作

(2)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将分四个内容进行,分别是教学技能、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五、固本培元,深化国学教育

1、推广普及国学示范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国学教育现场会、特色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学教育示范校的成功经验,普及以固定时间诵读为基础,以校本课程、思品课为主渠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

2、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各校尤其是国学教育示范校要认真梳理国学教育经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争取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活动载体:

(1)国学教育工作调研。根据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德育科将组织调研小组到各校进行国学教育工作调研,为创建示范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2)传统节日经典诵读。各校要利用传统节日等有利教育时机,举办校内国学经典赏读会。通过赏读会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典素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学修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2009年,教育局将举办国学经典赏读会,希望各校能够在下半年积极筹备、组织经典赏读会,选拔优秀节目,为区内经典赏读会做好准备。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9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载体:(2)奥运精神教育,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完美的组织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明、和谐、友善,展示了体育健儿顽强的拼搏精神,各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精神,使学生在文明礼仪、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方面受到教育。

第8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72—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国学经典。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笔者所在学校也开设了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课程。

一、以诵读经典为载体,接受传统文化滋养

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从中汲取精华,受益终生。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在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包括依赖感强、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不懂合作、无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等。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小诵读经典的习惯,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古人的道德标准,影响自己的言行。如,开展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活动,在学生熟读经典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班上举办的背读竞赛、配乐朗读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会读会背这些经典,而且还能弄清像“解、仇、区” 等字作为姓氏时读音的变化。开展诵读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感受到语言美、音律美,使学生增加识字量,增强写作能力。

二、以道德典范为榜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经典诵读虽然优点颇多,但毕竟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对这些经典读物所蕴涵的思想不知所云。对此,教师可以将专家引进课堂,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等名人名家解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的视频,通过专家通俗易懂的解读,使学生读懂国学经典的教育思想,使学生领略到名人名家讲课的风采。如,《弟子规》中描述的孝道楷模 “卧冰求鲤、黄香温席、鹿乳奉亲、毛义捧檄慰母心”,悌道典范“孔融让梨、赵孝争死、陈昉百犬、程门立雪”等一系列的传统育人故事,都能给学生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著作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使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这对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内化学生文明言行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自律、懂得感恩。当学生不认真学习时, “幼不学,老何为?”等话就会浮现在头脑中;当学生和父母顶嘴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话就会萦绕在耳边;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话就会让学生明白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学经典能让学生懂得体谅父母、感恩他人;能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回报;能够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中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礼让他人;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举止文雅,语言文明,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四、 以家庭为辐射点,净化社会道德环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时,应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内容背给父母听,把典故讲给家长听。当学生在家里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著作时,能够使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事理,提高道德素养,明白为人处事的原则。千百个孩子走进千百个家庭,能够影响千百个家庭的道德意识,这千百个家庭中的人又会以良好的道德素养,文明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到那时,我们就能看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景象。

第9篇:经典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物流学概论 应用

物流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从物流学概论课程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教师采取单纯的讲解也会使课程变得非常枯燥,因而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应用就被提上了日程。

1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1.1 案例教学可以扩展视野并开发学生潜能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流学概论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物流相关理论的理解,从而启蒙并引领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入门与认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与获取,学会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与评论,进一步地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并进行主动的自我学习与研究。例如我在讲授物流管理的意义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加入了关于北京现代汽车物流管理的案例,使得学生不仅理解了物流管理的意义而且也扩展了对于汽车企业物流运作的认识,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时视野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1.2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物流理论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与他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的阅读分析,把抽象的原理、概念进行具体化。比如我在讲授物流流通加工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展示了关于阿迪达斯公司物流流通加工的案例,使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物流流通加工的运作,使得流通加工这个物流的专业运作变得异常的生动,易于理解,好与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反响非常好。

2 案例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典案例太少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料比较少,其中适合做课堂教学的物流案例不多,尤其是经典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物流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大多是通过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而得到的,案例的数量有限且经典案例太少。例如,我在讲授装卸搬运运作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查得到的案例就非常的有限,没有非常有针对性的企业案例,若查得到的案例也是运作不专业,没有体现物流学概论中的相关理念,并且多数装卸搬运的案例介绍得很简单,这就造成了案例教学法在该知识点中不能很好地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就有了很大的难度。有的案例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专业术语太多,过于生硬,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热情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局面。

2.2 案例的时效性差

目前物流学概论教学中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时效性比较强的案例,其可靠性比较差,数据不是很准确。并且企业实践的发展非常快,尤其是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课堂讨论的陈旧案例已经过时,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已经不能反映物流管理与运作发展的实践,对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的指导性就显得不足了,不具有指导性与前瞻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比如我讲到一个有关于沃尔玛配送的案例,案例中所述沃尔玛在中国大陆地区只有两家大型的配送中心,其实目前来看已远远不止两家,所以在时效性上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运作,对学生们造成一定的误导,不利于学生全面而真实地理解沃尔玛的物流运作,明显具有滞后性。

2.3 案例介绍残缺不全

由于案例介绍不完整,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案例的详细内容,断章取义,进而在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上存在难度。比如我在讲授物流配送这个知识点,引用了一个在互联网上查到的有关于“送鲜花一样送啤酒”的案例,因为相关的企业背景残缺不全,且没有深入过这些企业,就不能灵活运用这个案例来分析抽象的物流配送理论,从而使得这个案例在课堂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师不能深入理解案例的情况下,案例分析课就变成了案例讲解课,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读案例是没有效果的,从而也使得案例教学法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 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3.1 深入物流企业搜集最新素材

物流专业教师应该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多深入到物流结点企业中去,有针对性地在企业实践中搜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最新案例,专业教师到企业运作实践中去,搜集物流企业中最新的案例资料。同时学校需要加大力度搭建企业实践平台,加大投资,建立相应的物流企业见习与实践基地,使得教师有机会、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中去,更好地充实教学,做到教学相辅。比如我们学校就建立了大量的物流实践基地,不仅专业教师有机会去深入到物流企业,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上的见习,五·一、十·一的社会实践深入到物流企业中去,在做中学,达到一个教学相辅的效果。

3.2 定期邀请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到学校做报告

学校邀请物流结点企业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走进课堂,将其多年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向学生做以介绍,让学生直接和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面对面地交流。物流管理人才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专家们在管理过程中的亲身体会,会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物流管理理论对物流企业的物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强。例如我校在每个学期都会邀请知名的物流企业经理与中高层管理者到学校来做报告,学生可以通过听讲座更多地了解到物流管理实践,在与专家一问一答中更深入地体会到课堂上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效果很好。

3.3 科学且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物流学概论课程案例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在物流学概论教学案例选择上,要与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关系密切,尽量避免泛泛而谈或过于冗长的内容, 以防止案例讨论中出现达不到应有效果的局面。在案例资料上应注重丰富和详尽,要有相当份量的材料,案例中的数据资料应当基本符合逻辑和规律,防止因材料不足或不当理解将分析与讨论引错方向。

②在案例资料的表现形式上要做到简洁醒目。可采用统计图表、流程图等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深入且细致地分析案例资料。

③在案例结构上,可以按案例资料的原有状态做简单陈述,但不要对学生做太多的限制,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案例的探索与理解。教师最好按相关的顺序对资料做结构编排,使资料本身具有规律性。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长度适当,否则学生的兴趣会大为减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4 培养学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

物流学概论课程案例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尽量将案例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要仔细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次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发言,进行辩论与分析。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参与中可以从中得到训练,加深理解。

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物流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波兰.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的运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2]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辩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32.

[3]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