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英语组将围绕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新学期的工作要求展开教研活动。教研组加强教研内容的计划性、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把教研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坚持教师自我反思,在新课程理念框架下,形成个体行动理念。同伴互助,教师间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提倡个人反思,写好课后札记,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

2、继续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并把工作做细做实。

4、开展英语周,ji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3、搞好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努力使英语教研组成为一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充满生机的教研组。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等专著,并其中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成员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开展“滚动式”上课的教研活动(2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教研组要定期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次教研活动要定负责人,定活动主题,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

3、以英语周活动为平台,ji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将开展校第一届英语周,我们英语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课外英语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ji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培养兴趣。本学期主要展开以下活动: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在校园开展英语小广播,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ji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布置英语走廊或英语角,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风采的机会。

(3)开展系列活动: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画报和英语手抄报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等。

附: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滚动式”上课安排表

沙城一小第一届英语周活动方案制定人:项蓉蓉

沙城一小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1

预备周

2

通读教材,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初期英语教研组会议、区“小学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作业与批改”主题征集活动

3

2.25—3.2

区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 、区教科研论文评比

4

3.3—3.9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培训活动、布置英语走廊和英语角

5

3.10—3.16

教学抽查、组内理论学习

6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7

3.24—3.30

市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8

3.31—4.6

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9

4.7—4.13

准备期中考复习、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10

组织期中考、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11

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集体备课

期中考试后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12

4.28—5.4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国庆节

13

5.5—5.11

区小学科“教学规范达标”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学科现场“命题”评比

14

5.12—5.18

校英语周活动、教学教育理论学习、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活动

15

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16

5.26—6.1

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市小学新课程现场“命题”评比

17

6.2—6.8

市首批农村小学“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验收

18

6.9—6.15

区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19

市小学新课程学习质量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口语考查

20

6.23—6.29

准备期末复习、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区期末教学质量监控

21

第2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研究 新途径

新疆伊宁市从2000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当时我市小学英语教育与其他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在教材、教法、师资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和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构建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2006年我市已从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程,伊宁市有1万五千余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小学英语教师已达到一百五十余人。几年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符合本地区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制。

一、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为了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要求,我们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提出了加强乡以下校本教研的行动策略,加强乡中心校建设,实现联片教研,促进城乡教育互动与交流。组织由专家学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送优质资源下乡,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伊宁市的英也尔乡界梁子小学、阿拉木图亚小学、潘津乡的江阴小学深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教学条件差,教师很少能有机会参加全市的教研培训活动,还有一些农村教师是转岗的英语教师,亟需指导与培训。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利用送教研、送培训下乡的契机,挑选在全国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观摩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通过说课、上课、教学反思与互动式研讨等形式,与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对话活动,就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讨,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农村教师。每次活动结束后,农村基层教师都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以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完成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在送教研、送培训下乡活动中,把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在教研中突出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培训中彰显教研的方法与理念的传播和交流。在培训中,注重培养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传授适合农村教学条件、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困惑和疑难点;注重对新教材、新课程与新课改精神的解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课程改革在农村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送教下乡活动受到当地教师的普遍欢迎,对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农村小学课改的深入实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

小学英语学科具有特殊性,根据小学3-6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及课标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一级与二级目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更应该掌握适合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英语口语表达、板书、简笔画、歌曲演唱等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并能将教学技能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大练教学基本功的活动,促进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强调教学技能展评活动的开展是以提高全市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促进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为最终目的,而不是单纯选拔在某项教学技能方面突出的教师,要重过程、重推动以及重提高,淡化评比,特别强调培训的全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各学校层层宣传、层层落实,做到全员培训,全员提高。以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为中心,以英语口语表达、板书、简笔画以及英语歌曲等几项技能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校本教研及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与评估为主要方式,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员评估,重点研究怎样将所具备的教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赛事选拔和锻炼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每年选拔出优秀的教师代表伊犁州参加自治区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全市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在全市内涌现出一大批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秀人才,做到校校有骨干,校校有先进,形成了我市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有力的带动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在以网络为依托的教研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并积累了大量网络教研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操作性强的网络教研方案。

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从2007年始创建了伊宁教研网络平台,各校开展的特色教研活动上传到教研网上,让校校之间有联系,特别是给农村薄弱校带来了新的气息,通过在论坛中全程呈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深度研讨与实施过程、反思性说课、答辩等环节展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成果。

第3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一、师资情况

1.英语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

据调查,市直小学和条件好的县城中心小学基本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但农村师资情况不容乐观。泰安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共1292人,其中英语专业660人,非英语专业632人,近半数的教师不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而是各类高校其他专业多余的教师临时培训出来的,还有部分是中专生(未经过英语师资班培训考试合格,甚至没有接受上岗培训)。在这些临时培训、借调出来的教师中,大多数英语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远达不到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

2.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工作量大、课时多。

许多教师每周授课14―16节,有的教师每周授课20节,甚至更多。另外,小学英语教师跨年级教学、跨校教学或兼教其他学科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师资数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不能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对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不明确,教法不当,难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为以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埋下了隐患。

3.教师资力不高。

泰安市的小学英语教师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占60%左右,从事英语教学的时间大多在5年以下。从小学英语教师学历达标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具有中师以上学历。近年来,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明显增加。年龄结构上,城市小学英语教师呈现年轻化,农村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上,县区、校际之间差距较大,而且男女比例失调,男教师所占比例不到8%。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泰安市小学英语教师的总体素质还不近人意,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农村小学骨干教师严重不足,教学能手、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在农村的比例极低。农村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1%,但90%的获市级以上奖项集中在城区教师身上。

4.教师基本功较差。

首先,很多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知识面狭窄,不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其次,由于外出学习的机会少,部分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是打好语音基础的阶段,小学生具有听觉灵敏、辨音能力强、善于模仿、不怕犯错等特点,这是他们学好语言的优势所在。但是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无法模仿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其后果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来纠音。再次,有些教师上课时面无表情,有的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差,调动学生参预课堂活动的能力和语言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在小学就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那将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悲哀。

二、课程设置情况

1.城乡差距较大,造成学生发展不平衡。

目前全市的小学英语开课率基本达到100%,但农村小学因为师资、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相当一部分学校也只是开设了英语课,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2.课时少,学生遗忘率高,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3―4课时的安排;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每课时二十分钟,五、六年级采用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原则。我市没有一个学校安排二十分钟的短课时,仍然是四十分钟的课时,大多数小学每周2―3节课,有的学校在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但课时长短没有加以调整。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周课时太少,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开口讲英语的机会。语言输入量太少,不符合记忆规律。从课时安排上看,小学英语多是在上午三、四节课或下午一、二节课,此时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精神不振,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科研情况

教研活动很少。大多数乡镇小学和部分中心小学没有英语教研组,英语教学管理及有关活动被纳入“副课组”,他们很少组织专门的英语教研活动,活动形式单一,大多以集体备课为主,其次是听课和观摩教学。同时周课时量偏少影响了英语的教学质量。

四、教材情况

原来泰安市所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主要是两个版本:人教版PEP和外研版《新标准英语》,现在全市统一版本为人教版PEP。但是学校选用教材时忽视了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导致知识衔接不起来。

五、对策

1.开展各种培训,努力培养小学英语师资队伍。

首先是加强理论培训,请专家作报告。其次是以县为主,利用暑期开展培训,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基本功过关培训。主要包括语音、语调和课堂口语的培训;简笔画、教学方法的培训,还包括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再次是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基本能胜任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函授、电大、自考等业余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

2.加大教研力度。

一是成立中心教研组,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的不足,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深化教学经验,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召开教学研讨会,相互促进提高。开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组织教师上课、听课、议课,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英语课堂。学校应进行论文、教学案例评选,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教材及课程设置。

在教材选用上我们要解决好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以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协同督促有关部门,根据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在低年级逐步做到长短课时相结合。市县教研室应联同有关科室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检查督促,保证课时开足开够。不能把开英语课当成一个摆设,仅仅作为招生的一个条件或一个摆设,既然开了,就应该对家长、对学生负责任。

4.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研。

由于经费紧张,多数教师不能外出学习,应在泰安教研网上开通农村小学英语教研专栏,把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经验介绍、好的案例挂在上面。同时,开通县区教研员、名师博客,使它成为教师们的学习园地和交流平台。

5.树立培养典型学校、名师,发挥带头作用。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打造典型学校和名师。以典型学校为网点,辐射带动周围的学校,把榜样树在老师们身边。市教研室应经常到典型学校调研,督促帮助他们上层次、上水平。组织部分县市区的城乡小学结对子活动,提倡城里小学和农村学校结对子,城里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充分发挥城市小学的人才优势,帮助农村小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第4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 低段英语 新课标 评价措施 童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17-01

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方法途径上,都有了更为可以借鉴和比较的材料。在评价方面,更有了新的理念和具体方法。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同学是我所教英语班中的一员,平时对英语非常感兴趣,在班级英语综合表现中占中上水平。在去年的英语口语测试中,以出人意料的不及格成绩,让我和班主任以及家长都出乎意料。

案例二: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喜欢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队,在课堂竞争和评价过程中,往往男孩子输的次数较多,女孩子对这样的竞争乐此不疲,男孩子却表现出羞涩、退缩,甚至逃避。

案例三:在低段英语读写评价中,学生们对一些基本的题型往往没有独立完成的习惯,经常在做题的时候,依赖老师的读题并习惯等老师告诉答案,特别是在期末的英语笔试中,一些口语测试很出色的学生却达不到理想的成绩。

反思教师:从案例一中所出现的状况,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口语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和焦虑。教师应先从自身入手,在测试过程中,面带微笑,消除学生紧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时刻鼓励学生、给学生勇气,在回答过程中,也应避免急躁、敷衍了事。

反思学生:低段的孩子有特殊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他们好奇心强,学习动机多以外驱力为主。刚接触英语不久的他们,对英语学习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评价方面,就更需要老师怀着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能喜欢英语、喜欢老师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男女生评价中,应考虑倒他们的性别特征。同样年龄的女生在语言智能方面要比男生更突出,也是在案例二中出现的问题的症结。

反思评价:新颁布的课标建议我们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为主等等。对照这些要求和建议,我认为,在以往评价中,我们需要时时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为引领,想方设法促进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而不是一次考试或是简单的一个A、B或C。

改进措施:

1.注重评价过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时时反思自己在评价中的方法和过程是否合理,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感到快乐,充满成就感,真正达到评价的真实有效性。在评价中,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口语测试此类较正式的评价方式中,让学生尽量保持放松的形态,在选题和表现形式上,多采用开放式、灵活性的评价手段,打分以鼓励为主,适当能有所区分。

2.加强学生的笔头练习,让学生尽快适应读写评价

小学低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动机主要以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在课堂上,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潜移默化地进行笔头练习既能使孩子获得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又能在听说读写方面多管齐下,达到练习的最优化。

3.分层化的小学英语低段评价

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要有科学的认识,做到作业中分层评价、过程中分层评价。教师仔细分析不平衡的原因和学生们的差异度,不轻视差异。教师重视男女孩子之间的性别差异,在口语评价中,区分对待。另外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饶有兴趣地踏上每一层知识的台阶。

【反思后再反思】

通过对评价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分析,使我知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评价理念,又适时渗透了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为教学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于是我总结了教学案例,对低段英语教学评价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反思一:教师对学生评价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大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相应的评价,而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小组评价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并发挥了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反思二: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我尝试了在形成性评价中采用“累积积分制”的方法来评价,督促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1.每天认真完成作业者可获得小红花一朵。(小红花可以是小印章,或是教师自己动手剪的。)

2.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朵。

3.同学们用英语表演节目,如唱英文歌曲,表演对话,都要给予小红花奖励。

4.课堂练习、作业得优者,也要给予小红花奖励。

5.我为他们在英语书封皮的背面,印上小红花或贴上小贴纸,学期末一枚小红花是一学分,累积得到多少个小红花,就是多少学分。以二十枚以上为满分,全班同学基本全部都能达标。

第5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主题式教学研究正是遵循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自主发展的理念,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和自主成长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体验,全面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主题式教学研究,是以主题为支架,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英语学习平台,为的是让课堂学习既能成为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能成为让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一、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架构

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设计,是对课堂教学中轴(主题)的真实突显,是以文本为主题的基本载体,以真实情境去表达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去表达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要求去刺激和满足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需求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以主题为核心将语言知识有机组织起来的语言教学架构如图1所示。

二、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开展过程

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第七册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为例。这一课的主题为Invention(发明),紧扣本单元的目标语言“People invented …”教师设计了明暗两条教学线路:明线围绕“发明”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暗线则围绕情感教育,不断向学生渗透“发明源自生活,发明就在你我身边”的意识,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多动脑,多创造。以下为具体课堂教学过程。

1.主题导入

在热身环节,通过歌曲、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发明”这一主题,同时由发明与人脑的关系引出本堂课的“大脑评价图”(将在评价时用到),激发学生认识其他发明的兴趣。通过让学生看卡通视频理解“invent(发明)”一词的意思,考查学生“读视频”的能力,并明确本堂课要谈论的话题“发明”。

此后,教师由“发明”这一主题引出中国古时候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和课文里面的老朋友们一起来上这一课,自然导入本课课文。

2.文本阅读

课文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听课文,圈出课文主人公所谈论的是四大发明(A.Printing;pass;C.Gunpowder;D.Papermaking)中的哪几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认识。第二层次要求学生自己阅读,通过划出重点句、圈出重点词、判断正误,并试着通过小组合作、改正错误的句子等,训练学生无声阅读的能力,并渗透阅读策略,为接下来的拓展阅读做铺垫。利用文本中提到的Sam制作的班报,设计一张关于Invention的报纸,让学生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巩固重c句式。并进一步和同桌讨论人们还发明了什么东西,开展头脑风暴,真正运用语言。同时感悟到发明无所不在,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3.交际活动

比较古代与现代的印刷技术,让学生思考人们除了书和报纸,还印刷了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发散思维,为接下来的阅读做铺垫。此后,选择与当下最新的3D打印技术相关的阅读题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既能享受到乐趣,又能巩固知识点。

4.表达运用

教师采用“四色阅读”,选择生活中有趣的发明,为四人小组每人分配不一样的阅读材料,造成信息差异,使学生通过开口介绍、分享,获得更多信息,最终写下自己最喜爱的发明。这一活动使学生从阅读输入积累语料,到开流,再到笔头输出,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的发明者,用事实告诉学生:这些发明家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农民,有的甚至也是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只要热爱生活,富有创造力,他们也会是下一个发明家。

5.主题评价设计

这一课的评价设计融入了文本主题,设计了“大脑评价图”,将人的左、右脑画在黑板上,分别代表A、B两组,组员所得到的每一次奖励都可为自己的小组获得一件“发明”纸贴,小组间开展竞赛,看哪个小组可以让自己所属的“大脑半球”贴满创意发明。

三、对主题式教学案例的分析

课例充分运用了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主题导入―文本阅读―交际活动―主题表达运用”的基本模式。

一是围绕主题,创设大语境。此案例根据主题“Invention”,运用整体大语境推进教学。在教材文本语境基础上,补充与主题相关的学习材料。学生从听读(语言输入)到说写(语言输出),在完整的语境下自由“切换”,充分运用学习资源,获取知识,锻炼语用,享受成功,分享友情。而贯穿整堂课的动态式“主题评价”也是语境创设的一部分,体现出了课堂的生成性及学习的渐进过程。

二是依托主题,巧设“任务链”。围绕主题设计了任务――“写出你最喜欢的发明”,以此为基础产生“任务链”:通过谈论身边的发明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初步感知“发明”主题;阅读关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教材文本为拓展阅读做准备;通过拓展阅读、交流与分享,获得更多信息;最终写出自己最喜爱的发明。从阅读输入积累语料,到开流,再到笔头输出,“任务链”的设计环环相扣且贴近生活,学生参与感较强。

三是深挖主题,培植核心素养。以“发明源自生活,发明就在你我身边”这一创造意识的培养为主题渗透的隐线,设计了与Invention相关的情感线,通过谈论分享教材中的发明、古代中国发明、身边的小发明、高科技发明等,让学生对发明创造的好奇心以及发明让生活更美好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通过向学生展示发明者,让学生了解发明家大都是平凡的劳动者,因其在日常生活中勤动脑、爱思考,才有了发明创造的灵感,以此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发明创造的热情。

四、发现、启示与反思

1.在英语主题式教学实践中的发现

一是英语主题式教学,使英语学习更加生活化、情境化了,它营造了友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是由于主题式教学具有相对完整的语境、语用目的和语意功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形成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即“主题导入―主题信息阅读―主题交际活动―主题表达运用”,这种模式可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融合,可运用整体推进策略、多元整合策略和任务驱动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2.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是教学观。基于主题式的小学英语教学应从整体着手,同时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丰富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环境里,让学生主动地逐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加以培养,以塑身心,使其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人。

二是学生观。以儿童为本位是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因此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目的和兴趣,除了要让学生感到语言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要让学生拥有使用语言的自,使他们能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

三是教师观。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主题为架构,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构建,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3.实施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四点建议

一是目标的“整体性”。围绕主题以单元为整体设定目标,要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兼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是内容的“主题论”。利用主题将语言知识“统领”起来,引导学习者依据主题开展任务或学习活动。

三是语境的“整体性”。围绕主题创设大语境,将每个语言点的练习都融入大情境,形成一条清晰、完整的教学主线,为整个语篇的教学搭桥铺路。

第6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我区现存不同层次的学校近一百所,各校的综合水平强弱分布不平衡,学生差异面较大。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后,转岗成为英语教师的人较多,形成师资水平差参不齐,从而造成各校教学水平差异大。新教材改革后,教学内容深、密度大、知识广,对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对教学、教研活动的要求更多广。广大英语教师面对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学教研活动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传统的教研模式,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新时代、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不能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各种教学中的突发性问题。

广州市一些兄弟区英语科在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师协助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也有一些探索性实践,我们不仅着重探索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模式、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还乐意研究建构一种人文关怀、丰富生活、开阔视野的角度去体验英语教师的生活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陶冶教师审美情操和健康的心理,从而使我们的工作的生命之树常青。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为广大师生和学校实现了教育、教学网络化,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提高。为此,区内的教学、教研活动也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形成具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网络教研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实效性更大、可操作性更强的教研的途径。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将网络技术作为促进英语教研改革的物质条件,探索一种适于英语教师交流与互动建构的教研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探索应用网络技术,在促进英语交流与互动建构时的技术条件,作用方式与实现途径。

“引领型”的网上学习组织,在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组织、策划和引领下,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自发型的”学习群体,教师之间专业与情感交往、同伴互助、展示自我提供广阔空间,特别是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能实现更充分、更广泛的知识共享和协作。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在网络环境下,更新教师的教学、教研理念。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正是因为当前教育具有多元性,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要求,要高效、高质地完成教育任务,就要依靠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具备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学习新的知识理念,掌握有效的途径进行教研学习,让新的教研理念深入人心。具体的做法:可定期上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组织教师学习,并让教师们写写学习的体会。

(二)在网络环境下,探索科学的教研管理体制,形成教研网络。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我们要为广大教师创设浓厚的教科研学术氛围,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1.由于在网络教研的教师分别来至区内的不同学校,在组织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制定“教研考勤制度”(每所学校和教师都要成为网站论坛的会员,并附予帐号,每次教研活动检查是否参与。)2.为增强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会制定“教研奖励制度”。如定期在教研网站上发表评论看法,写下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对做的好的老师进行表扬,如:参与网络教研的次数,组织各校开展教研博客的设计、维护及应用等,上传优秀文章的篇数,精华帖子的数量,论坛发表篇数等,评选“网络教研之星”、“网络教研积分子”、“优秀网络教研博客”等。3.为促进各级间、各层次间、各学校间、教师间、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为专家组、教研员、校长与教师、学生间创设网络交流环境,与网络同步同时为各所学校的教师探讨、指导教育教学问师。还可以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可将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初拟以下三种网络交流模式:1、发展“区教研员--学校--教师”间的联系;2、发展“专家---教师”间的联系;3、发展“教师---教师”间的联系;4、发展“教师---学生”间的联系。以上四种模式可通过教研网站留言、论坛交流等形式实现。

(三)在网络环境下,优化、整合全区的教学、教研资源和资讯。一个区的教研工作与一个学校的教研工作不同。在一个学校里,老师们很容易走到一起进行研讨。但在一个区里,就没有这么方便了。但学校教研和区教研相比,劣势也很明显,资源比较单薄,尤其是区里的薄弱学校。而网络教研,就消除了两方面的劣势,一个区的老师,甚至是区外的老师,借助网络走到一起十分方便。而且有利于优化、整合全区的教学资源。具体做法:1、分组、分级、分学区,开展网上集体备课。2、推广、分享优秀教学经验(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3、推广、分享优秀学生作品等。4、推广、传播最新的教学的信息和资讯(通知等)。5、推广开展各种赛事、活动的网络报名、投票,并能即时呈现、查询各种活动的参与情况。“天河部落”这网站也有博客这部分,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一个博客,我们希望我们的网站能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每位老师都能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

(四)在网络的环境下,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网络论坛的特点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同步的讨论交流的平台,在思维的碰撞中,探讨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英语教师难到种种的困难:要研究新的教材、要学习新的理念,要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要改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负担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为此,区的教研工作更应以教师为本,紧随教改的步伐,提供一个与时俱进、研讨实效的网络教研空间,与广大英语教师一定探讨新的教学策略。具体分以下几部分开展研究:1、研讨教材。2、探讨教法。3、探索评价方式。4、公开课例分析与评价。

(五)在网络的环境下,研究、学习支持网络教研的软件和网站的使用。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宋成栋说过;“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教师,要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区开展网络教研,会先组建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研组,该成员定期收集、整理网络教研的资料,创建及维护支持教研的网站。另外,为了让更多的英语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推进网络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将定期开展学习讲座:如:电脑系统基本知识、局域网应用知识,病毒的防病毒措施,文件上传、的技巧,教研论坛和网站的结构、功能认识等。

五、课题研究思路、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会、网络研讨等形式了解教师们对教学方面需要帮助解答的疑难,了解教研活动更实效的形式,了解老师的电脑网络技术水平,了解老师对网络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建议。

(二)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通过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网络评课、网络集备、网络资源共享、网络报名、网络理论学习等研讨的实验,并做好及时的总结反思。

六、课题技术路线和研究步骤:㈠准备阶段(20**.1-20**.10)尝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了解、总结教师参加活动后的态度和意见,收集网络教研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吸收、整理教学工作和网络教研活动中最需要处理的问题。了解各所学校开展网络教研的能力及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网络技术、电脑技术及教学理念。

㈡研究和实践阶段(20**.1-2010.3)研究研究在网络支持的环境下分享、交流教学心得、经验,开展课例评课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等教研活动的组织模式。探索建构网络教研的途径:建构教研网站,学习网站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框架,学习网站的功能特点与活动方式,学习支持新型教研模式的网络软件。

㈢总结阶段(2010.3-2010.9)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基本条件和保障

(一)研究工作基础

本次课题组负责人赵诺嘉是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英语科教研员,一直致力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曾指导多所学校主持课题研究,她所主持的网络教研课题获省二等奖;另一位负责人曾敏莹是学校的英语科科组长,在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一定的经验,她撰写的《巧用课堂评价,让学生并发学习激情》获得“广州市中小学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论文三等奖,《浅谈对新教材的整合运用》获得第二届“学英语报”杯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师论文一等奖。两位负责人设计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研》通过了广州市小学英语教研会科研课题的审批,并被立项为“重点研究项目”。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区内英语教研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英语教学教研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较强。他们有志于研究教育实践,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通过研究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得到省电教馆专家陈文红、李杭州老师、区教研室张惠顺老师的大力支持,区内先进的校园网络、各学科网站、各学科资源库、一批科研活动爱好者也为课题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7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8月5日至8月7日三天的时间,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xx一小齐聚一堂,共同享用暑期培训的精神大餐,本次培训和以往的每一次培训一样:收获多多,感想多多……

  8月5日,首先由县教研室李老师作了“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的报告,并详尽的讲解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网络大集体备课在我县是首次推行,对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许多的教师和我一样从操作到运用都有着多多少少的困惑。此次报告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聆听中豁然开朗。李老师分别从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含义、与以往集备的联系与区别、大集体备课的意义、内容与范围、形式与要求、基本程序、树立的三种意识、几种误区等八个方面,结合生动的例子和她多年的经验对网络大集体备课作了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入的领悟到了大集体备课的魅力所在:大集体备课是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们县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我们县同一学科的教师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结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通过个性备课、教学反思,来超越、优化原有的备课,以此,不断推进我们小学英语的进步发展。

  8月6日,由xx一小的朱老师为我们作了“抓好集备务实教研,立足实际养好习惯”的经验介绍,他首先分析了当前集体备课的状况及弊端所在,又分析了我县集体备课的作用,以及怎样开展大集体备课和大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等几个方面风趣幽默地结合他们学校自己的备课经验,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手把手的传授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宝贵经验。为暑期的培训送上了一份清凉,一份收获。

  8月7日,xx三小的龙老师为我们讲解并现场演示了“ppt的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许多教师想用却苦于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于简单。龙老师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流程,文字动画的添加效果,图片的进入、强调、退出及动作设置,如何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动画等几个方面详尽地为我们做了解说并现场操作演示。从龙老师的娓娓解说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善于从日常的一点一滴中积蓄能量的有心人,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后,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图片的剪切、录音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平时,我们没有条件给学生训练听力,单元检测都是老师读听力材料,听力训练的.效果不是很好,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我才想到平时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录音软件,自己制作录音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

  今年的培训中多了一项往年没有的靓丽而又实用的风景线:互动、讨论、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坐在一起就如何开展大集体备课以及大集体备课的困惑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使得今年的暑期培训给人更加亲切、实用的感觉。

  三天的培训很短暂,三天的收获却是沉甸甸的。相信在县教研室的正确引领下,在我们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

  三天的学习,我不仅知道了网络备课的意义还学会了合作交流的意识。

  网络备课就是借助网络平台,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和学校团队等一起就某一单元、某一课或某一个环节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以学校学科为团队认真优化,形成一个大体一致的教学设计,全县共享,帮助一线老师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而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是现行集体备课的继承和发展。它的交流的形式变了,交流的范围广了。网络备课体现的是团队的合作交流。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整理教学资料,学习他人的长处,再提升、再优化、再运用,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这不仅提高了老师教学水平还更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大集体备课的意义长远,大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小组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不少人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大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大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优化教案—网络共享—个性备课——课后平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大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大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另外,能发扬教师、教研员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

  总之,网络大集备培养的是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好平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利用好这个网络平台的。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或通过网上交流),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能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根据学科特点,(一名教师任教一个年级),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就可以说是打造经典课例、解决课堂疑惑、进行专题研讨的最佳时机与途径。针对今天的观摩,根据过程的顺序,我把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安排人员;

  第二:研讨阶段————针对课题,集体研讨;

  第三:实践阶段————同课异构,凸显创意;

  第四:反思阶段————评课议课,交流反思。

  在开学初,教研组长首先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对活动目的、集体备课内容、集体备课过程的要求做了仔细的思考,并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上进行了宏观性问题的讨论:例如,根据教材编排体系确定本学期各年级教学时间安排、教学重点研讨内容,中心发言人的顺序安排等。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安照集体备课计划,在每次集体备课前两周再次公布课题,提醒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稿。

  也就是说在准备阶段,教研组长要做好三定,暨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校有两名教师或以上就应保证每周有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间周进行,时间保证两个小时,在活动前确定主题,利于参加教师有备而来。中心发言人根据组长的工作安排,认真研究教材,按照小学英语基本教学设计体例,形成规范具体的教学设计,准备发放给各位参与教师。

  中心发言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1)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2)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暨准备怎么教,用什么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3)对设计意图的说明,暨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如何。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为备课组教师“留白”,供大家进行质疑、建议和意见的书写。以便更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为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到了第二阶段,备课互动研讨阶段,老师们应形成习惯性意识,准时到达固定地点,并应有“备”而来。在这个活动中由组长主持,针对中心发言人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研讨要做到:学目标、考虑学生学情、确定突破难点的方法。中心发言人发言将自己的教学设计采取说课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思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研组成员轮番充当每一次的记录人员。

  在互动研讨阶段后,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入教学实践阶段,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对教学设计践行,通过直观地感受课堂,让备课组其他教师旁观者清,暨备课组通过上课、听课的过程体会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便于进一步的评课议课与反思交流。

  最后进入反思阶段,通过评课议课过程,共同发现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

  这些过程中切忌唱“独角戏”,缺乏合作。集体备课时通常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除了主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还上实践课。备课组其他成员,就会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不是中心发言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心发言教师按照教研组活动安排,为大家提供研讨的课例和素材,大家拿到材料后,再充分发挥彼此的聪明才智,对中心发言教师教学设计结合自己教学设计思想和对教材的理解,通过二度处理,在主备教案的"留白"处,对主备教师进行帮扶,完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经验做法、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进行有理有据的评析、质疑和建议。因此,集体每个成员在自主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帮扶别人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提高和进步的过程。所以说是分享教学资源的平台。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是如图所示在集体备课中的合作链:

  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中心发言人———集体———中心发言人———集体

  总之,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分享资源的平台,修正个人备课的途径,提高有效教学的载体。希望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提高自我,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为期六天的初中英语学科骨干培训已经结束,经过国际大都市——上海顶级大师、上海师大的多位教授、博导、名师、名院长的熏陶、教育、影响下,在与金老师的每次交流中,我对教师师德、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听课技巧、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新的认识。具体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有心才有新

  有心是指上课要专心,教改要恒心,教研要细心,教学要耐心。有新是指在原有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有新的长进。

  在上海师大附属龙华中学,我用心听了一堂英语课。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地做了笔记,该堂课重在落实课堂每个教学环节,感觉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平常课和公开课”。“平常课与公开课好像家常饭与酒店饭一样,尽管酒店饭色、香、味俱全,但一个人的营养决非取决于酒店饭,而是家常饭”。我想,做为一名教师,课上得好与不好,其实决不是靠那一两节或几节“公开课”,应该从随堂课中看,随堂课上得好,才是真正的好。今后,做课改研究,打造新模式的课堂,应着眼于家常课,而不是精心打造“公开课”。作为教学工作者,专心上好每堂课是教师的本分、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善心研究,细心品味每堂课,耐心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不断地使自己在教学专业方面有新的长进与突破。

  二、有劲才有进

  劲是指干劲、韧劲、勤劲。进是指进步、进展。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教师要干劲十足,上课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蔡龙权老师,在为我们讲授题为《英语教师的素养》的讲座时,那优美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诙谐的语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讲到想提高自己学生的素质,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高修养、高素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平时教师除了要有十足的干劲外,还得有韧劲,干不累,不放弃,持之以恒,任劳任怨,才会激活教材,激发学生;课堂效果才可能有所进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此有激情、如此热爱教育事业、如此勤于学习、如此勇于钻研的一位老人,我将永远记得他。在听他讲座的.过程中,如果不是穿插一些中文解释,很多时候对一些内容是一知半解。这时,我切实地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的欠缺,倍感惭愧。

  三、有研才有言

  研是指研究,言是指发言、言语。教学离不开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改作、听课、命题、写论文等等,没有研究就没话好讲。例如,平时写教学叙事、教学论文等感到无从下手,听了潭卫国教授的《英语写作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后,感触颇深。写论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原来是因为自己平时的积累不够,沉淀不深人。以后要细心观察、博览群书、多写随笔,为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规范的教学论文作好充分的准备。

  再如听课,自从踏上讲台开始,没有哪位教师没听过课吧!但有做过研究吗?若没有,在评课时你就没话好说,只能听人家说。因为说不出好在哪里?说不出不足在哪里?更说不出一、二、三来。仔细想想,我们听课的老师一般犯有一个通病是:听课时手忙脚乱,拼命把上课老师的板书记下,材料记下,学生的答案记下,但忽略了学生答题情况、答题生数量情况、老师追问情况、学生合作交流情况、独立思考情况、老师巡视流动情况等等。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是因为对“听课”没有精心探讨过,没有专心研究过,以致于评课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或不痛不痒的“批评”几句或假模痛痒的“奉承”几句。

  四、知识也有保质期

  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蔡龙权老师在讲座时讲:若你教了5年,你就堕落了5年;若你教了15年,你就堕落了15年。这句话引起了我们在座很多老师的共鸣。这也就说明“知识也有保质期。”平时,我们总是忙于备课、上课、改作,很少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在日常的生活中又没有督促自己坚持学习,所以我们的专业水平可能一直在倒退。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六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另外,在参加工作二十年后,自己又当了一回学生,感到当好学生真的挺不容易,无论听课还是听讲座,要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详细地记录笔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脑要不停地运转。将心比心,相信自己的学生也是要如此高密度地思考、被提问、练习、测试,学习压力真的很重,况且他们还是个孩子。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获?如何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尽量少留机械作业,多点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将是刻不容缓的。尊重学生的发展,研究学生的心理,他们需要什么给予他们什么,做一个真正有心的教师,这是真正热爱学生的一个实际行动。我相信,只有终身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为人师的根本。希望能够多参加各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锦上添花。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走上教育事业1年的我来说,一直呆在农村小学,我热衷于数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语文与英语教学,也常常为工作中的难题而绞尽脑汁。这次,有了难得的“国培计划”学习机会,我报了小学英语学科,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每天下班之后,我就扑在电脑之上,虽然觉得生活一下子忙碌了许多,但同时又觉得那么充实,那么开心。每一天学习不同的课程,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我震撼了,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知识的充裕及思想火花的冲击。

  虽然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我的大脑真正得到了洗涤。作为一个并非专业的英语教师,我从国培学习中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一直在教学中头疼得我,也转变了认识,重新开始挑战自己的英语教学。

  回顾自己的国培学习经历,感受颇多,拿到学员卡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的开始注册,完成注册程序,好像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样,我终于成为湖南隆回县小学英语班的学员了!

  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

  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我也在英语教学中尝试过“听做、说唱、玩演”教学法,往往是想的很好,组织过程出问题,不是没效果,就是无法把学生从游戏中收回来。学习之后根据理论指导、活动范例,结合自己的英语教材,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和自己教材的活动,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比起原来,进步多了,我想在实践中不但学习,不但反思,一定会有所收获。

  理论上得到加强和提高,具体的教学方法受到启发,学习之余又用于教学活动,找到问题,仔细反思,用心解决,这是本次培训最大的成效。虽然是短短的三个月,但我们能够与专家进行面对面学习,节约时间成本,十分方便快捷,真正达到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这对农村教师来说,的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是,作为教师的提高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相反,这是继续教育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今后希望能够多参加类似的培训。

第8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画;插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35-06

一、研究的缘起

渗透多种感官的感知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儿童的空间智能想象能力去亲历语言的存在,已经备受中外教师的关注(贾萌、周琳2014;曹伟华,2014;刘雨田,2014)。课文中的插图将陌生的语言符号转变成具体真实的画面(李宝庆,2014),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对课文内容的主题、脉络有大致了解(朱利芬,2013)。但从课堂实践中发现,由于教材部分插图的不到位,也给学习者和教师造成实践上理解的多向性(石鸥,2010)。

其实,任何教科书的设计编排都有一个心理上的预期目标和既定对象,但大都指向普适性,而教科书的普适性必然忽视地方和个人的特殊性(石鸥,2010)。要使教材的插图符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除了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进一步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探索。因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并非主体对于客体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英语教科书插图分类及不到位现状分析

宋振韶(2005)对教科书的插图从组织形式上分了四类①独立图:即,一张画面上相对完整的单幅图,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受其他图的影响,可以让读者体验图画带来的感受。②发散图: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用多幅图来共同表示一个主题。③序列图: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排列起来的一组独立图,每幅图表现事物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幅插图连接起来,即为文章的主题。④多层图:表达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插图,多数是由一个独立图展开,层层递进,深入表达主题内容。

以关键词“教科书、插图”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共查到26篇文章,其中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有12篇。通过梳理一线教师的文献发现,插图不到位最多的现象集中在发散图和序列图的内容和形式上。具体表现为:图文不匹配,容易引导学习者偏离本单元主题;图片内容表层化,学生仅用寥寥数语就可以描述图片,失去了进一步讨论的兴趣(张发芹,2014);有些图片数量繁多,但文字相对单薄;有些插图提供的信息多于教材,导致教材内容的编排杂乱(陈华萍、姚宝梁,2014);石鸥(2010)在对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及其实现分析时指出,教科书中对设计意图的背离现象之一就是插图问题:有些图片过于复杂难于理解、有些图片安排过密或过于松散、部分插图摆放位置不恰当、缺乏连贯性,甚至出现一些设计错误。

除此以外,笔者也仔细阅读了义务教育阶段现行英语教材(小学以陕旅版、初中以冀教版为主)。结果发现,教科书中的有些编排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如在小学教材某单元Part 1导入环节,先列举出16个单词,让学生从中挑选,并画出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draw your likes, or dislikes)。这样的画图就会失去画图原本的用意。如果小学生都知道了每一个单词的意思,画出相应的图片就没有多大价值了。应该是先有图,再有文,因为小学生最注重看“图”说话(levis)。

其次,还出现了一些插图用意不明确,凸显不了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在冀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6课:Happy Thanksgiving Day,这是一个对话,对话前半部分讲述了在感恩节这天,奶奶在做一道代表感恩节典型菜―火鸡, 但相匹配的插图则是一幅家人(三个人)团聚的场面。在Unit 4, My neighbourhood, lesson 21: Eat a Donut & Turn Right,主要讲了去买Donut 时,需要向右转,但文中对中国学生并不熟悉的Donut 没有任何图示;但在后面第六单元,第34课中则出现Flying Donut,这是主人公Danny 对于将来交通工具的一项创造发明。如果学生在前面一课中对于Donut 的形状没有任何概念,那么很难想象他们会能理解Danny发明的叫做“Flying Donut”的交通工具。

面对教科书中图文不匹配、图片安排过密或过于松散,对中心内容的表达出现混乱状态(实践上的多向性);或多幅图在组合排序上出现次序的不到位现象。研究者和一线的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石鸥通过对教科书设计的意图及其实现的现状分析指出,要提升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品质,注意设计意图的可操作性、适切性,意图表达的明确性;宋振绍(2005)从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既要对文字进行加工处理,也要对插图进行加工处理,来增进信息理解的准确性和延长保守时间。一线教师朱一平(2007)和杨震(2010)建议教师使用“语言增补”法,即给教科书中的插图补充相应的文字材料,以语言作为主要载体。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教材的插图符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除了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进一步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探索。在此,Tomlinson总结的视觉想象策略中的课堂绘画活动,对上述教科书中插图不到位现象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经历,辅以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其具体实践步骤,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教科书中插图不到位的问题。

三、视觉想象策略

(一)视觉想象策略

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或话题,用插图表达一个中心主题,或让几幅插图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给予学习者引领、或插图能凸显人物和事件的特征?Tomlinson(2011)总结了一些阅读教材中充分利用视觉想象,来激活学生大脑中图式的课堂活动。如,一边读一边可以将内容想象成或绘制成画面,且随着所读内容的深入不断改变想象的画面;也可以首先聚焦于根据熟悉的内容所形成的画面,然后在此帮助下理解课文中不熟悉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每一节内容读完后即刻形成概括性的画面,全篇课文读完后想象出总结性画面。

其中,Tomlinson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绘画活动可以在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 3 个不同时段进行。阅读开始前的绘画有助于学习者开始阅读时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能够激活相关的图式或百科知识,使学习者能够顺畅地阅读下去。阅读中绘画(边读边画)有助于学习者将课文内容与百科知识建立动态的互动联系;阅读后的绘画主要促进学习者产生经验联想,将课文内容与学习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促使学习者自动形成视觉画面。

(二)视觉想象策略与英语教材

视觉想象策略与富有视觉化特点的英语教科书理念一致,都是基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认知需求,以形象化、视觉化等显现学习(explicit learning)为主要学习方式,来促进学习者的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等认知作用和兴趣、情感等非认知作用两个方面。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材图文并茂,里面编排了许多小学生熟悉的画面,本身就带有明确的视觉化教学指导要求。如,Listen and number; read and color(circle);Say and match;Look and complete 等,主要通过视觉手段(听、做、说、唱、玩、演)等符合儿童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其题材也为学生非常熟悉,有朋友、学校、食物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句型。

Tomlinson建议的课堂绘画活动聚焦于具体的语境,基于具体的文本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学习者的视觉想象,绘制出自己熟悉的人物和事件画面,首先和目的语学习建立一种视觉想象上的联系;然后通过这些熟悉的画面,让学习者亲历语言的存在、体验对于语言的需求,以实现意欲的结果。即使学习者会生成一些超越文本内容的画面,但都是基于同一主题内容,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具体体现,画面不会游离于主题以外。

另一方面,学习者生成的绘画可以提供给学习者足够的机会来产出语言,产出的活动也是语境化。因为学习者要回应的是真实的语言刺激,同时互动对象是特定的,心中的目的也是明确的。这可以解决教材中图文编排不匹配、内容松散或紧密等现象,以便促进学习者在情感和认知方面能更充分地投入。这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1~2级所提倡的学习策略,即小学生应该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汇(教育部,2011)。

(三)视觉想象策略与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

视觉想象策略中提倡的绘画课堂活动符合低年级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绘画是小学生最熟悉、最擅长表达思想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早在母语学习的最初阶段,他们就是通过涂涂画画来表情达意的。他们通常会采用心理想象(mental imaging)、自言自语(inner speech)、情感反应,设身处地与自己的生活、评价、预测、个人观点等建立联系等(何 岚 刘正光2014)。

在外语学习中,特别是最初阶段,学习者往往受目的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限制,他们用英语可能不会说,但他们丰富的思维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启发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回忆想象,画出生活中所亲历过的熟悉的人和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聚焦于教科书所提供的插图,或当插图出现不匹配现象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边读(听)边画,构建起对文本理解的框架;课后的绘画则可以放飞学习者的想象思维,促使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这样学习者在体验语言材料之前、之中和之后,可以通过绘画、分享交流等,首先体验语言的真实存在,体验自己对于语言的需求,从而在情感与认知上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研究已证明,学习者在体验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隐性学习,并在随后学习中重新体验或反思其语言体验时,有意注意其语言特征,产生显性学习(何岚、刘正先,2013)。

四、绘画活动例析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绘画活动按照Tomlinson所建议的分三个时段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导入活动,可以让学生建立“绘画-词语”关系,来激活相关的词汇或句型,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视觉建立一种对本主题初步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接下来阅读或听力中的绘画,可以使“图-文”对应,构建一个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框架,而不受教科书中插图的限制或影响。学生可以边读(听),边画;也可以读完一遍或听完一遍后,再画出自己对于文章理解的画面来。画面可多可少。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利用绘画将自己脑海中保留的零散的感性材料进行再整理、再组合,形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

以下是笔者设计并在课堂中进行实践的一节课。本节课教学内容:陕旅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第3单元:What’s for breakfast?

第一阶段:图-词对应:做好有效的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小学教科书中的词汇和句型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对于熟悉事物的命名和表述转换,通过画来激活学习者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首先在学习者大脑中初步建立与现实生活所指的目的语对应的词句。

教科书中Part A 是一个导入课,在编排上首先布置了这样一个画面:给出了下面16个单词,要求学生:draw your likes, or dislikes

Milk, egg, apple, banana. Ice-cream, fish, bread, cookie, cake, grape, orange, tea, candy, vegetable, pear, juice.

笔者认为,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文献)。如果学生对于词汇都非常熟悉,而且知道自己喜好的东西,再绘画意义不是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按照Tomlinson所建议的课堂绘画活动,先让小学生从绘画入手,建立“图-词”对应的关系。教师可以从一开始直奔单元主题,设计一个导入性的问题:What do you often have for your breakfast/lunch/supper, 来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堂上学生画出了这样的图画:

在学生呈现的不同画面中,几乎包括了上述教材中要求学生熟悉的单词,还出现了一些以前没有学过的但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食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然后教师顺势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画面,用英语进行介绍和交流,对于可能出现的生词,教师随时给予帮助。

这样,通过学生手里的绘画,首先语言的学习从真实生活情境入手,和对应的词语或句型建立联系。这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掌握的情况,为新知学习做好有效的心理和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图画的绘制打破了他们以往被动地顺应文中的插图或要求机械地表达内容的模式,唤醒了学生自觉表达语言的欲望,自然就从心理上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

而且,语言输入首先从学生自己的视觉想象和联想开始,不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从课堂一开始,就将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里。与此同时,师生还能共同体验绘画所带来的愉悦情绪,便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做好了相应的知识铺垫。

第二阶段:图-文对应:建构起对文本内容理解的框架

导入前的画面已经从心理和知识上为学生理解文本做了铺垫,接下来的学习就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如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Part A 中的let’s talk 和Part B中的let’s learn more放在一起。以下是这两部分的具体内容(Tom和父母亲围绕一日三餐来进行的对话)

Part A: Let’s talk

- Good morning, Mom and Dad! What’s for breakfast?

- We have eggs, bread and milk.

- What’s for lunch?

- Look! We have rice, chicken, vegetables and soup.

- Very good.

Part B: Let’s learn more

- Hi, Kitty. Dinner is ready!

- Mom, what’s for dinner?

- We have dumplings.

- …

对于这个对话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听)边画,或在原来画面的基础上,只需要填写上:breakfast, lunch, supper或This is his breakfast/lunch/supper等标签;也可以重新绘制画面。在这个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互相交流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些将自己绘制的画面与文本插图进行对照,与同伴进行比较讨论;有些则自言自语,说着自己画面的内容。

边读边画的课堂活动不但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紧跟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随着画面的形成,自然会引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根据心理学现象,图像在脑海闪现之后,头脑会形成当前语言信息的暂时神经联系,而神经系统的协调,使学生自然就产生将图像语言翻译成口头表达语言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或讨论的过程就会使目标知识不断以听说和视觉呈现的画面形式循环重复出现,让学生从“画面 ”到“内容”,进而转换到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上。

第三阶段:图-经验联想:加速语言的输出

这是一个想象思维的再加强、再刺激阶段。一般的课文学习随着文字内容和插图释义的结束,学习也就戛然而止。但基于视觉联想策略的课堂绘画活动则会为学习者打开一扇更大的大门。这时候教师可以“放飞学习者的思维”,让他们将课文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或以前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时候要求学生绘制的画面不仅仅只是文本内容的具体呈现,而是学习者个性化理解的展现。

因此,笔者围绕本课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If you grow up, what dinner would you like to make for your Mom and Dad? (本文内容是爸爸妈妈给我做一日三餐)

课堂上,学生的兴致也非常高,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也在回忆爸爸妈妈所喜欢的食物。笔者摘取了以下几个学生的画面:

显然,这样的画面已经超越了文本的内容,使语言学习的过程充满了真实的个人意义。这不但使学习变成一个充满活力、趣味和激情的过程,同时也解决了日常教学中,“教师未能很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之间的信息差来设计语言教学任务”的现实问题。(陈柏华、高丹丹,2013)。

五、结束语

如果说教科书对“图文并茂”的意图没有具体化,有些地方出现了图文不匹配、图片过于复杂难于理解,或造成理解上的多向性等现象,那么借鉴Tomlinson总结的视觉想象策略,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绘画,就可以起到连接的枢纽作用、形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再加上形象生动画面所激起的语言表述的欲望,更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只要学会则可长期不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 萌,周 琳.瑞士小学英语教育概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4).

[2]曹伟华.小学英语教材插图在复习单元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5).

[3]刘雨田.空间智能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5).

[4]李宝庆,李 静. 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5]朱利芬.浅谈‘插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5).

[6]石 鸥,吴 驰.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之研究―以X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

[7]宋振韶.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8]张发芹.利用教材图片提高文化教学实效[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5).

[9]陈华萍,姚宝梁.中瑞小学英语教材基本结构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2).

[10]朱一平.培养文化意思,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2007,(4).

[11]Tomlinson, B.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2011.

第9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范文

关键词:英语;素质教育;情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83-02

2008年11月,笔者赴连云港参加支教活动,当时担任的是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因此,带去的教材是《3A Unit9 on and off》。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能听懂、会说Close/Open…及其应答语All right./OK等。②能听懂、会说常见物品a door, a window, a box, a basket。③能使用简单的祈使句表达“请别人干某事”的意思及进行应答。其实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除了open和close之外,还有turn on和turn off,但由于支教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有限,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规律,又考虑到 open和turn on、close和turn off的意思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两节课上。又因为open和 close比turn on和 turn off容易上口。所以,第一课时先教open和close,第二课时再教turn on和 turn off的句型。

在上课之前,笔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来讲可能只有书包和笔盒能够操练到open和close的动作,因此,准备了一个包,包里有一个篮子和苹果,同时篮子里放笔盒和盒子,笔盒里放着各种已经学过的文具,另一个盒子里放了一只小玩具狗。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想、打开和验证,来不断体会open和close,增加了趣味,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包,让学生猜里面的物品。

教师:Look,this is a bag.What’s in the bag?Guess!(苹果和篮子)引导“水果、文具”。

学生1:A pear?

学生2:A pen?

教师:Let me open the bag. OK?

学生:OK./ All right.

教师:An apple. ×× is right.(Give the apple to him/her.)给小组加星。

教师从包里拿出篮子:And there is a basket,too.

教师板书单词:basket.

教师:What’s in the basket?Guess!(笔盒、文具和盒子)引导“文具”。

学生:guess.

教师:Who wants to open the basket?

学生打开篮子。逐个展示物品,把物品奖给猜对的同学,同时给小组加星。

教师:Look.this is a pencil box.That’a a box.

教师板书单词:box.

教师:What’s in the box?Guess! 学生:guess.

教师:Who wants to open it?

教师板书单词:open.

学生open it, show a green box.

教师:What’s in the green box?Guess!(animals)

学生 open it,show a dog. (Give the dog to him/her.)给小组加星。

教师做动作,学生说词组:Open the ….

指一名学生发口令,师做动作,并用All right回答。

教师板书并教授:All right.

指一名学生发口令,另一名学生做动作,并引导用All right回答。

指一名学生,教师:Open the book/box/pencil-box. 学生做。

学生1:Open the door,please.(教师指指门,引导学生去开门)

学生2:All right.

教授单词:door 和 please.

用同样的方式教授window.

教师做出很冷的样子:Oh,it’s too cold.

指一名学生,教师:Close the door,please.

教师板书:close.

学生跟读close,Close the door.Close the door,please.

再指一学生,Close the window.Close the window,please.

教师做动作,学生说词组: Close the ….

指一名学生发口令,另一名学生做动作,并引导用All right回答。

一节好的英语课要注意鼓励所有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在适当的机会就用一些小礼物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在新授部分结束之后,笔者又设计了几个小活动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1.玩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同学之间用所学的口令, Open/Close the book/ pencil-box/bag来比赛,看谁反应快。

2.一个学生抽字条,表演动作,其他同学猜短语。出示一个盒子,内有字条,学生抽字条表演,其他同学说词组。

3.听口令画画。低年级的学生对画画是很感兴趣的,用这个内容来反馈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形象生动又不乏味。

【分析与反思】以上的教学案例是笔者所预想到的,在此之前也试教过多次,虽有些许差异,但三年级的孩子在接受新知识的课堂表现上差异不大。之前在呈现物品和教授Open/Close时有不理想的感觉,调整之后,通过一个包的不断打开,不断呈现新物品,既吸引了学生,又使新授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在设计最后的复习巩固教学活动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简单且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