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三学生 考试焦虑心理高考
高考对高中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改变考生的人生,牵动着众多家庭,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带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考试焦虑是指在学生意识里对考试潜在的一种威胁产生焦虑心理,是内心情感的一种体验。当这种焦虑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更集中精神,从而提高考试效率。但如果过度焦虑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妨碍他们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笔者多年高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学生本体因素分析与对策
从学生本体方面来看,焦虑心理主要是一种主观的、内存的表现因素。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心理负担明显加大,影响了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11届班里杨通,平时升学目标明确,但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一般,学业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心理失衡。为达到升学目标,他给自己制定了月计划,要求自己一个月内在班中进步10名,于是他在学习上加倍努力,但几次考试结果都停步不前,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失败感,自信心遭受巨大的打击,对未来感到迷惘,每到考试便出现焦急不安、烦躁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精神崩溃。
又如,12届我班的李顺,学业成绩一般,但自己给自己买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每天埋头在题海里,任务繁重与日益减少的复习时间让他感觉内心极度不安。他常常会自言自语地说:“如何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与时间?”,“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加上以前学习成绩不如他的同桌小明这两次小考成绩都超过他,让他更加烦躁,焦虑情绪不断增加,最近想逃避考试。
针对上述两个案例,笔者认为目标过大、学习效率不高、复习时间紧迫、外部竞争是造成学生本考试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应当让学生从生理、环境、心理、复习安排、情绪宣泄等多个方面进行调适。因此,笔者对小张、小李进行对策辅导,引导他们多加强体育运动,注意休息与娱乐,尽量减少夜来挑灯复习,经常用不同的复习形式,避免机械式的复习带来厌恶心理;努力克服周围环境的干扰,在同学当中形成良性竞争,理性对待同桌的进步;让他们俩客观地评价自己当前的能力与成绩,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定好可实现的目标。对于每次考试提出合理的期望值,正确对待考试成绩,考出自己水平就要满足,心平气和地对待考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让复习进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还鼓励他们多向老师倾诉,通过倾诉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降低对学习的影响。一个月之后,他们基本能克服考试焦虑心理,心态变得从容,成绩比较稳定,排名上略有提升。
二、家庭因素分析与对策
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的产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家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往往非常注重学生的分数,从而导致学生唯成绩是论,没能正确对待考试的检验作用,一旦成绩出现退步就会遭受批评甚至责骂,导致考试紧张心理;二是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得孩子产生恐惧与挫拆感,一旦失败就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害怕成绩的结果,从而有逃避考试的心理;三是学生反感家长唠叨,当学生的能力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在考试中产生厌烦、忧虑与失望心理,甚至不想见到父母。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孩子可以找到温暖与归属。因此,家长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愉悦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宜一味给孩子施加压力,多关心孩子的成长,理解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点努力:第一,充分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注意营养补充;第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考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树立良好的考试动机,避免焦虑的产生;第三,注重对孩子毅力与自信心的培养,让他们遇到困难要勇于克服;第四,经常性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使良好的情绪在考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五,要多与老师沟通,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学校与社会因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故事法;高中;考前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0-0013-03
考前心理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少教师对考前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通过心理咨询、情感教育和人际沟通训练等进行减压增效;从积极自我暗示训练、体验和积累成功的经验、学科学习档案和调整心境等方面矫正考前不良心理;通过心理讲座、师生对话和考后分析进行辅导;通过分析高考形势鼓舞学生,通过赞赏来增强自信等辅导方式。这些方法和策略不同程度地缓解了高考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将“故事法”运用于考前辅导,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故事法”就是运用读故事和讲故事的途径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它是美国品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往对故事法的研究多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其在学校德育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较少,应用于心理辅导和教育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更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命题思维”(Vitz,1990)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恰当灵活地运用文学式语言、故事,以事喻人、以情动人,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知识的内化、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调节以及意志力的训练,创造性地开展高中生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
一、“故事法”在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故事法进行心理辅导符合高考生年龄特征
高考学生具有高中阶段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识增强、认知不平衡、意志情感不稳定、社交圈扩大等,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不能容忍对自己的任何轻视、斥责、压制和嘲讽,特别是在同龄人面前;他们希望能和异性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建立深刻的友谊,但是矛盾、担忧的心情时刻存在,遇到冲突或不如意往往束手无策;他们的道德判断往往不明确、不稳定、不成熟,常常把一些对立的是非概念混同,譬如将固执当作顽强,将逞能视为勇敢,将自傲错当自尊,将思维的极端性片面性理解为深沉等;他们的情感表现十分丰富,但意志却相对薄弱,因此外显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大起大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头脑发热,遇事缺乏理性的冷静思考。临近高考的学生更是会出现敏感、彷徨、怀疑、困惑、易激惹等不良表现。
近两年来,笔者在高中开展了近20场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发现,影响辅导效果的因素有以下两点:第一,以情绪调整为先,认知调整为主;第二,以信服为先,以体验为本。其中,要改变学生在考前的诸多认知盲区和认知错误,使用的手段或者载体十分重要。以往教育者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的灌输、说服、纪律约束、行为训练、奖励惩罚等,其效果甚微,在考前的这段时间极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无法触及高中生的心灵深处,教师的一些言语损害了其自尊心,潜在的不信任不仅使学生的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反而越积越多。笔者认为,改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用高中生所能接受的、喜欢的方式进行辅导才能达到改变学生认知的效果。借助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传说、名人经历、成功案例等来进行讽喻和说明,可以启发他们去思考并改正缺点。
(二)应用故事进行心理辅导,能给高中生营造安全、自由的空间
1.故事具有榜样性,满足了高中学生自主和自强需求
故事提供了榜样模仿和学习的机会。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珍视,即重视那些能改进心理机能的良好行为模式;二是联结,把良好行为模式或榜样与心理词汇进行积极联结;三是转换,认知转化与积极心理相一致的适宜行为;四是融汇,即动机过程对认知和行为的连接。以上是故事里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学依据。
榜样学习是一种选择学习,不具有强制性。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学生自主性和自尊水平都迅速发展。他们讨厌不信任和强制要求,具有批判意识,表现为对教师和家长批评的不满、对学校制度的有意违反等,喜欢用“对着干、反着干”等行为表现自己的自主性和成人意识。而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情节的展示,学生自动被吸引,产生对榜样的移情,认同其行为的途径,是一种内在的模式认同过程,在不触及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强和自主性的发展需要。
2.故事具有感染性,满足了高中学生的情感需求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超速时代,高中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丰富性和波动性强等特征。一项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调查发现,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出现了发展愈加丰富和多元的需求和趋势,以及现实生活中进行情绪培养和调节时间比例越来越少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高三阶段达到了最高峰。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情绪状态显著地影响认知发挥。一项对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影响高考发挥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考场心态、考前心态和知识准备,即考前的紧张程度、自信水平等对高考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时有必要对考生的情绪进行适度调节。
故事具有感染力,情节完整、情感充盈,具有生活的真实情境性。广泛的题材、生动的情节,能够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稳定和升华。聆听故事能够使学生更自由地思考和想象,能够对好的、有价值的行为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依附,在心灵中植入一种对良好心性的珍视和想象。
3.故事具有情境性,满足了高中学生的人际需求
用故事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具体的人物(榜样)身上来看某种心理特质、价值观或行为规范的具体运用。这不是一种抽象的推理或者概念的学习,而是一种回归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它提供了一种具有丰富的时间、空间和人物的多彩画面,以及价值选择和行动建议等。故事的结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陈述和隐喻的余地,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
事实上,高中生形成积极心理的过程具有人际性、情感性、想象性等特点,与故事的特征相匹配。故事的叙事思维呈现了具体的人物和人际背景,能使学生产生迁移,有利于心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故事法在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实践
笔者在考前心理辅导实践中,探索总结了如下辅导内容:焦虑的普遍性及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心态对考试的影响、增强自信心的技巧、体验放松和深呼吸等技巧、睡眠和父母期望、坚持和自控等。
心理辅导的途径很多,包括知识讲解、方法传授、现场体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故事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以下分别从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心理实验和成功人士四类故事来解读“故事法”在高考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用故事解读焦虑的存在和作用
焦虑是一种紧张状态,也是一种情绪表现,对认知的影响很大。给高中生用故事解读焦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说明焦虑普遍存在,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不是特殊的个体,从而放下对焦虑的焦虑。一般采用“强人策略”的故事,即给重点高中的学生举高考状元也焦虑的例子,给普通高中学生举重点高中的学生因为焦虑屡次找教师咨询的例子。二是焦虑对行为决策存在重要影响。弗洛姆独木桥的实验说明,对事件本身的担心、害怕等情绪直接导致不良的行为结果。
(二)用故事说明信念就是力量
同样一个事件,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产生不同的行为后果。面对落花,林黛玉发出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而龚自珍感悟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积极情怀。通过故事促使考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面对高考,面对模拟成绩,面对失眠,面对难题,积极的信念会促进良好结果的出现,消极的态度会阻碍考试的发挥和快乐的体验。秀才遇到棺材的故事、牛仔大王发迹的故事等都能很好地说明信念就是力量的道理。
(三)用故事说明失眠的影响
考试之前如果睡眠充足,有利于考试时头脑清醒,高效发挥。但是考试前如果过于兴奋或者担忧,常常导致失眠,使人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会出现类似于“昨天晚上整夜都没有合眼,完了,卷子肯定答不好了”(绝对化要求和消极暗示)的非理性思维,担忧不已。其实,对失眠的担忧远比失眠本身危害更大,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真的影响不大。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时候由于工作投入,连续几个夜晚不睡,也没有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和创造成就,这充分说明了偶尔的失眠是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除伟人的故事外,心理学家的睡眠剥夺实验也证明剥夺睡眠并不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功能及其在智力测验上的表现(刘儒德,2010)。
(四)用故事说明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性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特质,包括克服困难和持续做两个维度。高中生面临高考,距离高考时间越近,坚持性就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很多考生开始茫然(“高考成功就意味着人生成功吗”)、变得沮丧(“这次模拟考试没有考好,我完啦,我不想参考高考啦”),出现情绪激惹(妈妈刚问了句“今天学习咋样啊”就大发雷霆)、人际敏感(总觉得某某学生看不起自己或者觉得某某学生自私),越发浮躁(学不进去,翻翻这个,看看那个),还有一些学生出现各种躯体表现(头晕脑胀、困倦、发汗、手脚凉等),有些考生甚至直接和家长说“我不参加高考了,受不了了”。
因此,除了高考心态调节和考试技巧外,坚持走进考场也应该成为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坚持性辅导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一个是“执着勤奋就会成功”,鼓励学生直面高考,勇往直前就是胜利。笔者多次引用“韩国泛业汽车公司总裁的故事”来说明,人世间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遇到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三、考前心理辅导应用故事法的注意事项
(一)找到故事和学生年龄特征的切合点
选取的故事应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进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而高三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处于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在自我的认识评价、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层面上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他们有高考、上技校或者直接就业等选择,对事件和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据此,在运用故事法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故事的理念分析必须透彻,事件发生的背景、条件,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价值选择等都要交代清楚,增加逻辑性,促进同一性,避免学生断章取义走入极端思维;
第二,故事中渗透的情感要丰富、多元,根据辅导目标可增加矛盾的情绪情感,也可以通过背景音乐和视频等增加故事的渲染度,学生能沉浸在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促使其明白有些情感的存在虽然不合理,但是合情,打消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顺其自然和稍加控制即可;
第三,故事中事件的进展和不同结果的出现,是故事中人物对不同价值进行选择和对行为进行控制的产物,不断选择和控制自我是个体能否成功的要件。同时,传递“没有完美,只有尽力”的理念,转变高考学生普遍存在的“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和“完美主义”倾向。
(二)提升故事的迁移效度
“故事法”的效度,即一个故事到底在说明什么道理,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理清和辨析对“故事法”的应用效果有很大影响。很多教师讲故事“云里雾里”,学生听故事“月朦胧鸟朦胧”,不知道教师要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即使专家报告中把所有的核心理念和技能技巧都呈现给学生,在现场答疑环节仍会有学生不知道如何做、辅导者不断重复主题报告内容的现象,即知识和道理在学生的应用环节出现了脱节。因此,不但要明确故事的核心概念,更应该通过学情调查和咨询实践,结合考生考前出现的问题表现进一步阐释故事所倡导的心理和行为,提高故事的迁移效度。
(三)提高讲故事的技巧
“故事法”主要分为讲故事,读故事,编、演故事三个阶段。但是,在面对全校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中,让每个学生读故事和编演故事基本无法实现。为了提高故事的影响力,提高辅导者讲故事的技巧迫在眉睫。除了故事本身,辅导者还应该收集主人公的相关成长经历作为背景材料,以便于拓展和补充说明;故事呈现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采用课件呈现、学生自读,事先做好配乐朗读,插图、辅以背景音乐和辅导者现场讲述等多种形式;讲述时注重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身体和神态语言的运用等。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运用舒缓、励志的背景音乐,以多媒体配图呈现故事内容,并辅以生动幽默的讲述方式效果较好。切记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
主要参考文献:
[1]关尔群,董光恒,李凤杰.谈“故事法”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2005,21(1):44-46.
[2]何善秀.运用故事法优化批评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6:89.
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每天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容易失去控制。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上狭隘的听不得批评的个性,使得他们的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班主任面对一些自控能力差并且和自己又有代沟的学生,有时感到很棘手。而朋辈式心理辅导和干预却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二、 概念解读
“朋辈”即朋友同辈,朋辈辅导就是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朋友之间进行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以积极的心态来进行心理帮助;帮助者就象“阳光使者”一样用个人气质和成功实践带动他的伙伴走出误区。
三、 方法和实施途径
中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矫正离不开环境、同伴、老师和父母。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孩子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在师长的督促下逐渐改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控,想改改不了,心里很苦恼,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惑和负担。他们常常回避与老师沟通,私底下却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针对这些特点,我在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具体操作中矫正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同伴干预、集体影响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和成功的。
案例一:升旗仪式与国旗下“讲话”
案例介绍
开学第一天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校长在讲话,一切是那么严肃,秩序井然。我站在班级队伍的后面,发现有几位学生耷拉着脑袋在小声讲话;有一个女生在用手帕擦试着眼镜;还有一个男生将手伸到别人腰间挠痒痒……所有这一切与周围的环境和气氛那么格格不入。
辅导方法
我利用中午时间开了个班干部会议,目的有两个:(1)因为是新接手的班级,我要熟悉一下原来的班委会成员,并检测一下他们的管理能力;(2)引导班级干部进行自我管理。于是,我就把升旗仪式上部分学生的种种表情和动作列举出来,征求大家的看法和意见。
“黄某是我班有名的‘捣蛋鬼’,每次参加升旗仪式或集体活动,不是拉拉女生的衣服,就是交头接耳讲话。”纪律委员首先发言。“张某,我看他有多动症,前任班主任也拿他没办法。他只要不讲话,已经很给你班主任面子了。”学习委员这样说。“他们就是要看看新班主任有多大的能耐。” “我和他们聊过,他们也想改,但熬不住……”大家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讨论也进入了尾声,最后我坦诚地说:“这个事情我并不想用什么班规纪律等措施强制执行,因为这是一种基本礼仪,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它是个人教养的一面镜子。我建议大家在明天的班会课上,让全体同学充分讨论:能不能改?难在何处?你们分头准备准备,我相信你们班委会有这个能力自我解决。
第二天下午第四课,我拿了张小方凳,一声不响地坐到了教室的最后面。班会课由班长主持,黑板上写了“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一切按计划进行着。突然一位女生头晕呕吐,考虑到既然是讨论解决问题,就要让学生们把真实的想法讲出来,我不便参与,于是就说:“我送李某去医务室,你们继续讨论。相信这样的事情,班委会自己就能解决,我信你们。”
等我从医务室回来,班会课已经结束了。第二天我找了本班较憨厚的陆某和严某了解情况,陆说:“老师,你走后,讨论可热闹呢!展某的话给我印象最深,他是这样讲的:‘面对国旗在阳光下冉冉升起,我暗暗地告诫自己,我的语数外成绩要像这国旗一样从300分升到350分,最后登顶;我的选修科目也要像升起的校旗一样一升再升,直到伴随国旗左右。’”严抢着说:“我最佩服体育委员,他说:‘国旗下讲话一般才短短的5~8分钟,怎能与高一军训时站军姿一站30分钟相比。每当我蠢蠢欲动时,我就提醒自己,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升旗仪式结束了,我也就成功了;今天成功了,这一周成功了,这个月成功了,最后我相信高考也会成功的。’原来他们都有各自的秘密武器,就是这样练毅力的。他们行,我也一定行!”
在以后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班的表现像受过特别训练一样,整齐划一,多次受到年级部的表扬,从其他学生和老师赞叹的目光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高峰时期,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师长的话不再言听计从,因而出现严重的敌对倾向。如简单地用班级纪律压制,他们往往不服进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你对着干。如果我们及时采取朋辈式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游戏规则由他们定,老师只是裁判员和监督员。让同伴说服同伴并影响同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高三优秀学生参加学生与家长座谈会
案例介绍
由于普高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上学都比较早,渐渐地有许多学生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课间却抢着去学校商店买零食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除了在班里制造舆论氛围之外,还通过家校路路通给各位家长发短信,告知其利害关系,但收效甚微。
辅导方法
如果强制执行会遭到家长、学生反对,我想让学生自我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坏处以及吃零食等不良习惯给学生身心和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自觉改掉这个陋习。最有说服力的人物就是我们身边优秀的高三学生。
高三(10)班是我校常规管理优秀班级,他们班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我校是有目共睹的。我和他们班主任及10班的几位班干部商量后,他们欣然同意为学弟学妹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周五下午,除了本班学生外,我还邀请了5位家长代表,座谈会如期举行。“听说你们班主任准备不让同学们课间到学校小店买早餐和零食吃,你们意见很大!”“就是,变态。”不知谁小声插了一句。“其实我们跟你们一样,在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最恨的就是那个第一节拖课的老师,因为他直接影响我们课间吃早餐的时间。”“理解万岁!”不知谁带头鼓掌。“不过,我们后来戒了,现在也习惯了。不信?让我们脑子里回放一下这样的镜头:一下课老师还未出教室门,几个男生比赛着向小店冲;这边几个女生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掏出牛奶和面包;那边两个男生从口袋里拿出大饼油条;还有几个动作稍慢的同学,拿着泡了一半的方便面在抱怨:饮水机的热水这么快就没了。整个教室弥漫着方便面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上课铃响了,向老师问好时,有个同学嘴里还含着尚未咽下的麻团。于是同学们的作业本上就有了牛奶泼湿后的奶香,讲义和试卷上残留着油条大饼留下的污渍,脚底下还有几颗因慌张而掉下的朱古力。请问大家,这就是我们的教室吗?这是我们的学习环境吗?在这样的教室里我们能有好的学习效率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室不该这样,那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原因有三:(1)不愿意,因为很想睡懒觉;(2)不会安排时间,生活自理能力差;(3)自制力不强,抵制不住诱惑。”
“我们的建议和做法是,晚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早10分钟就寝,早10分钟起床,逐渐养成在家吃早餐的好习惯。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和父母是理解和支持的;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在学校商店吃完后进教室。如有谁违规,就建议下次班团活动他请客,也要给他点压力,是吧!作为高一高二的过来人,我们始终相信:播种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共同努力,祝学弟学妹们马到成功!”
那次座谈会后,我们班课间在教室吃早餐、零食等现象少多了,班委会又讨论投票通过了几条奖惩措施和帮助对象,实践还是比较成功的。
案例分析
学习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富有,使中学生过早享受到金钱带来的便利,也助长了他们懒惰的习惯。课间吃零食吃早餐,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要彻底杜绝绝非易事。只有通过理解关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榜样引领与同伴激励相结合,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症下药,常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四、 意义和展望
良好的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正气和谐的班风养成绝非一朝一夕。朋辈式心理干预和辅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心理教育的主动性,倾听同伴的心声,解开同学的心结,在帮助成长中收获情感;它不仅有利于同伴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而且还带动和影响周围学生,从而与人分享成功和快乐,使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开发。因此,只要我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粗暴和简单;让同伴认清利害,互帮互学,防微杜渐,相互激励,就能让“问题学生”很快走出阴影,感受到共同成长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钟志农,刘鹏志.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崔丽娟.了解你的学生(高中教师必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辅导目标:
学会调整不合理的认识;正确认识焦虑对于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和高考自信心;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放松的方法。
辅导对象:
正处于高三阶段的全班同学,若人数超过50,建议分为两个小班分别开展活动。
辅导时间:
50分钟左右。
辅导地点:
搬开桌椅的空教室或室外空地均可。
辅导过程:
一、暖身与分组(5分钟)
请大家拿出一张A4纸,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指令完成以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提问,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操作即可。指令如下:
1 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2 把纸整齐对折;
3 再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4 再把纸整齐对折;
5 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6 在纸的右上角撕去一个1厘米左右见方的正方形;
7 再把纸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8 在纸的左上角撕去一个半径1厘米左右的扇形。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展开手中的纸,并请迅速找到结果与自己大体一样的同学,并和他(她)组成一个小组。一般分出五个左右的小组。如果有极少数折法特殊的同学可以自由加入到其他小组中去,确保每个小组8~10人即可。请每个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并给小组确定组名。
二、闪亮登场(10分钟)
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走到中心位置一起喊出自己小组的口号和组名。之后,请每个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用3分钟时间一起分享在刚才的折纸游戏中的收获与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指令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结果?通过这个游戏体会到了什么道理?小组长负责记录大家的发言并整理,待小组内每个成员分享完毕后,请各小组长到台前用1分钟时间总结本小组的感悟。
老师总结:在刚才的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一开始就没表达清楚,到底是怎么个折法,我们可以长边对折,也可以短边对折,甚至对角对折。由此可见,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双向的沟通就会产生很多种不同的想法。
三、盲人探路(10分钟)
先请每个小组中的一位成员到距离场地50米左右的地方等待召回。让每组为下面即将进行的活动分别设置一条有障碍物的盲道(盲道上放一些障碍物,如课桌、椅子)。然后将本组离场的成员叫回参与活动,要求他戴上眼罩沿通道从前面走到后面去。先请他看好要走的通道,然后给他戴上眼罩。这时让其他成员悄悄搬开通道中的障碍物。这位成员会小心翼翼、摸索着向前走,因为害怕碰到障碍物。
各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以下两个问题的经验分享:
1 被蒙眼睛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想法?
2 其他成员的想法是什么?
老师总结:以往考试失败的经验有时会成为我们心中的障碍物,削弱了我们的信心,阻碍了我们的行动。请把心中障碍物搬开,放松心情去努力和奋斗。
四、我看考试(10分钟)
面对考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想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最近经历过的一次考试的情境,并填写下表:
现在我们进入小组讨论交流阶段,请每个小组成员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可能导致的结果,然后其他成员帮助他找到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最后由小组长将小组成员的不合理认识全部归纳出来,并站到活动场地中间向大家介绍。
老师总结:从大家归纳总结出来的这些不合理认识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存在诸如大家所列举的这些不合理的认识,那么必然导致我们不理想的学习结果。综合大家的意见,不合理认知大概有以下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请根据各小组总结填写,此处省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我们的不合理认识呢?让我们继续下面的游戏吧。
五、直面焦虑(10分钟)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这些是不合理的认知,那么大家认为最合适的认知是什么呢?现在我们要学会将每一种不合理的认识都换一个角度写出新的认识,比如:
不合理的认识:高考一旦失败,我就没有前途了。
反驳:升学考试不理想,人生前途必定黑暗吗?
合理的认识:高考不是非胜即负。人生漫长,一次机会没抓住,怎能说以后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呢?
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并由小组长总结记录在下表中:
老师总结:从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我们并不是为考试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对考试相关问题的看法所困扰。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们往往不快乐,是因为被“绝对化倾向”、“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认知束缚了心灵,导致了情绪困扰。要想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用合理的认识来取代不合理的认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大体上了解了如何转变不合理信念,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和考试情境中去实际应用。
六、结束辅导(5分钟)
老师将下面几句话写在一张小卡片上,请每个小组长随机抽取一张,然后用1分钟的时间和小组成员一起根据所给的格式把每一句话写完整。
例句:
1,高考越来越临近了,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因为__________。
2,这段时间我们有些紧张、烦躁的心情是很正常的,因为__________。
3 虽然在模拟考试中我们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是_____________。
4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所以___________。
5 模拟考试中我们的成绩不错,我们相信_______。
待写完后,请每个小组走到中间大声读出自己小组所补充完整的句子。
最后请老师和同学一起喊出下面的人生誓言:
自卑、拖延、抱怨、懒散、没有目标
我坚决与它们势不两立
困难的存在让我体会到征服它的喜悦
我要点燃心中那将要熄灭的希望之火
三年的高中之旅
三年的人生突破
我发誓:
全力以赴
无论遇到任何阻碍
我决不退缩
我要真正体验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快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全员参与 多形式多渠道 寓教于乐
一、高度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新疆精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靠艰苦创业的职专人在戈壁绿洲崛起,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有中专部、电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脑中心、驾校和高中部等多个部门、多种学制并存。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一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我校多年来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中专学制的学生每周两节,高中的每周一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教育系列活动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心理剧、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
二、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
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2007年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首届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聘请自治区专家为骨干班主任、学校中层领导授课,并组织学员参加国家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考试。此次培训,我校要求全部班主任和担任心理课的教师参加。我校有近二十多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辅导员”结业证。2008年派出教师参加“自治区中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师资培训,这些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我校设置心理教师岗位。心理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保证。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渗透到教师教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心理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落实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充分地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学生;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骨干心理教师为更多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
三、建立咨询室,多渠道多形式,寓教于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
首先心理咨询室利用校园网、广播、心理小报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精心布置心理咨询室,排出接待时间表。为全校师生营造一处宁静温馨的心灵家园。让大家意识到:当你需要帮助、渴望交流时,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作为你真诚的朋友,会为你提供帮助,帮你修复内心创伤,与你共享人生感悟,使你面带微笑走进现实生活,坦然从容行走人生之旅。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能做到真诚保密,并会用心聆听你的心声。
1、心理讲座及团体辅导。
针对中职生、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及时控制与恰当调适。
针对中职新生自卑自怨自哀情绪,举办了“抱怨不如感恩”的讲座。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唯独无法选择父母;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唯独无法改变成长的经历。那些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生活,但是我们还有机会认识到它们,并且修正它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让自己重新走上成长之路。即便生得不漂亮,也要活得漂亮。
针对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青春期性心理讲座:《十六岁走向成熟的开始》;《与青春对话》等。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学会自立自强;做好自己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从情感处理方面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友情,如何面对情感挫折。
针对高三学生面临毕业,择业等问题,开展的心理讲座。有“考试前的心理调节”等,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绝版,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个体差异,每个生命都有获得价值和幸福的权利。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上水平,我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由心理咨询室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
2、创办心理小报,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灵有约。
我校创办了面对学生的心理小报《心苑心语》,受到学生的欢迎。小报上介绍成功的心理调节案例、介绍心理学的一般知识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心理小报《心苑心语》由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排版,每期的插图都是我们的心理志愿者设计的。这些同学一起参与了学校心理小报的编排工作,分享了参与学校工作的喜悦。这些同学在工作中展现了他们的认真、细心和热情。“心灵有约”播放的心理音乐和“心灵鸡汤”故事及利用晚自习播放的心理电影学生们都很喜欢。
3、心理征文、征画及心理游园活动。
心理征文、心理漫画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稿件。获奖和参与将为本班赢得加分,按获奖等级依次是5、3、1、0.5分。系列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各班累计分数评选出心理系列活动最佳组织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与班级活动经费。学生投稿踊跃。活动还收到了许多老师的文稿和画稿。
心理游园活动,通过条幅、展板等多渠道宣传,心理游园会的信息,吸引同学的眼球。提前将活动分配好,让各班同学在游园会开始前几天为游园作准备。各班装扮林荫道划分区域 (彩色气球、彩带),各班游戏道具自备。让学生自主管理。游园活动的全过程都由学校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志愿者的同学组织实施,其他各部协助工作。在现场服务的同学均来自学生会成员,凸显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内部的凝聚力。
心理游园活动贴近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进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心理游园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在学校董事会和管委会的领导下,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以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学生习惯养成为重点,加强老师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队伍建设
1、中层干部坚持每周一次的交流学习制度,主要是交流上周情况,商量下周工作和全体教职工会的主要议程,提高了学部领导的集体领导力。
2、利用周一学习会议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领导干部专题培训。每次由一名主讲人,校长、教学处主任、教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分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或领学先进人物事迹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2)经验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向全体老师介绍自己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经验。
3、生活老师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校长与分管主任定期参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认识高中学生的特点,了解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的生活。
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了解学部德育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增强教育效果。
强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以及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改进了《班级量化考核办法》。
4、利用周一全体教工会时间,强调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礼仪知识,从工作、生活、交往中的每一细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5、定期进行教研组长会和年级组长会,及时传达布置各项任务并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加强了班主任培训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学生管理培训,注重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管理后进生的能力,善与学生沟通、能与家长交流。
7、每周三进行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为双语上课作准备。
8、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9、学期末进行了学生评教活动和教师互评活动,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10、组建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11、组织了“我对学部做贡献活动”,学期末每人把取得的成绩和对学部的贡献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来,存入业务档案,并作为领导考评教师的依据之一。
12、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经常找老师谈心,特别是对情绪有波动的老师,请他们吃饭、座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生活中困难,和谐教师间关系,努力使全体老师达到“累但快乐着”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
1、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进行集体备课、评课、课题研讨、业务学习等活动。
2、组织了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示范课,和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语文组开展着市级研究课题,数学组、英语组、理综组、文综组也都进行着区级课题的研究。
4、教研组开展了各种活动:英语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比赛活动、英语节演出活动、编写了部分英语短剧。语文组的书法小组、太极拳协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正常进行活动。生物组的绿野协会,在校园东北角上种植各种蔬菜,并两次去校外考察。能力组的电视台录制了三期节目。各教研组齐动手,较好地组织了“科技节”活动。
5、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各自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突出了“自学研讨”、“成果展示”、“巩固练习”三个主要环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 大增强,逐步向“乐学、会学”迈进。
6、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除了组织“论坛”,进行“案例”交流外,每个教师还建立了个的博客网页,记叙反思性教育教学故事,大家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
7、配合市区要求,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走班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着手对配套的排课系统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教学管理软件进行学习研究,并初步完成了学生选课工作。
8、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全面实施课程方案迈进了一步。
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力度,增加成绩分析通报透明度。教研组下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考后及时召开分析会,通报情况,比较对比,对成绩不达标的个人、班级、备课组及教研组,将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原因、查摆问题、制订措施。成绩分析至每一班级、每一备课组、每个学生、每个教师。
2、落实会议学习制度,每周三次培训会。全体教师培训会、教研会、英语培训会。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学部领导、校级领导、教研组长不定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
3、各项检查制度化。1)考勤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正常出勤。实行上班签名制,中间进行抽查,以防出现个别失控现象。2)每月一次考核检查。作业、教案情况月底检查,并将其它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在教师会上预警。3)重点检查了 “五环节”教学法的落实情况。4) 从办公纪律、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加大了经常性抽查和常规检查力度。5)加强检查,及时反馈。每周对各班的教室卫生,学生仪表,学生出勤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做到勤检查、勤反馈,及时公布结果,督促整改。
4、组织提倡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推动班主任努力摸索教育规律,不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有四名班主任老师撰写的成功教育案例被推选到博山区参加班主任优秀案例评选。
5、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课课,并将班会公开课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6、重视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工作。指导学生会同学开展工作,在卫生、两操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6、实施行政管理承包制。班教育组成员负责一个班的全面管理,级部组长、包级主任负责级部管理。班教育组的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共同召开班会,做好班级稳定工作,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落实“导师制”,班主任向各任课教师明确转差培优任务,建立跟踪卡,由任课教师记录具体工作内容,在培优辅弱工作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7、加大了对高三级部的管理力度1)召开了师生誓师大会,调动起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了师生的工作和学生心态。2)认真组织了市两次模拟考试,开好每次考务会,作好每次考试的成绩的统计和成绩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找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基本做到一步一个台阶,为高考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认真组织好高三考前心理调节工作,班教育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稳定工作的同时,特别邀请了总校心理辅导教师为高三学生做心理调节,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从住宿、饮食到自习、上课都为高三学生创设了适于高考的氛围。4)认真组织了高三送考、高考各种材料的征订和分发、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等工作。5)为实现总校制定的必须有考入清华或北大学生的升学指标,把高考任务分解到每个班,确定重点学生名单,分析到每一科,要求哪一科必须提高多少分,以确保尖子生总分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6)与市教研室保持经常联系,争取获取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指导,避免在备考中走弯路;要求老师们经常登录淄博教科研网、英才苑、金太阳等教育网站了解高考的最新信息;要求老师们仔细研究20__年各地高考试题,写出分析报告,预测20__年的命题方向,编写一套模拟高考试题,并传到学部网站上,最后与高考题做一对比,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还提高了教师本人的知名度。(有的老师没有及时传到网上。)
8、加强了宿舍管理,坚持日检查、日反馈和日公布制度。对严重违纪和屡教不改者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宿舍区的生活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9、做好高考分数统计及填报志愿的工作。组织安排六辆大客车运送学生高考,分管领导和班主任跟车带队,每一场为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细心关注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点一滴,保证了每名学生轻松进入考场。
10、计算机老师调整网络、下载程序,确保网上填报志愿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当好每名学生志愿选择的参谋,力争让每名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每一名家长放心满意。
四、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三月份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四月份组织了以“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师生,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五月份组织了 “感恩教育月”活动,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到万杰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为母校绿化种树活动。六月份组织了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2、开展班级 文化建设,各班级发动学生,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对各班教室进行美化装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部宣传橱窗进行了多次更新,学部内部的教室走廊上增加了对毕业的优秀学子的宣传材料,配以座右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班级都有班级誓词、班歌,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班歌比赛。
3、重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处多次召开班主任会、生活老师会、宿舍长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事宜;并在有的班级开设了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了逃生演练。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手足口病、腮腺炎,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的知识宣传;做好接种疫苗工作。
4、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篮球比赛。利用周末时间,联合体育组,在高一和高二组织篮球赛,活跃了学生校园生活。
5、绿化美化校园、培养爱校、保护环境意识。学部各级管理干部带头义务植树,他们去校外山上把过于稠密的火炬树苗移栽到校园南面的荒坡上,从此拉开了高中部师生捐款植树的序幕。各教研组、各班级都捐款从集市上买来树木,种植在操场东侧的荒坡上,并按时浇水养护,所有树木都基本成活。有的班级还制了不锈钢牌子挂在树上,标明班级、树名,很有纪念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成立了多个社团,比如:文学社、篮球社、书法社、绿野协会、沙画轩、电视台等,通过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两名教官对09级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训,使参训学生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通过军训,使大家更加互助互爱,礼让谦恭,相互关心,真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准军事化管理以它别具一格的方式改变了同学们的面貌,开拓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五、取得成绩
1、20__年因高考成绩突出,我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今年我校高考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普文普理高考的学生共有147名,其中有57名达到了一批本科线,120名同学达到了军检线。无论是一批上线率还是军检上线率均达市第一名。更可喜的是邱崇同学以682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3、08级学生王振宇和09级学生孙鹏昊在指导教师张谡的带领下于20__年6月8日参加淄博市教育局举行的淄博市首届中小学虚拟机器人竞赛中获得高中组第二名,并取得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资格;在博山区20__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吕胜同学获市一等奖,李蒙、饶纳新、孙鹏获市级二等奖,魏玉清、李冠运、张乾、谢江涛张丕沛获市三等奖;20__年5月在博山区第14届百灵艺术节上由谢可学老师指导的太极拳表演队获一等奖。
4、曹载武老师获20__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三等奖;高占和老师获20__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二等奖;20__年10月高占和老师撰写论文《体验式教育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初探》在全省生物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高占和老师《做学生“亲”的老师-----浅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于20__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曹载武老师20__年在淄博市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辅导工作中执教公开课两节;孔圆圆老师的《爱,就是责任》20__年在《英语周报》第11期第6版上发表,并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孔圆圆老师指导学生孙艺、丁铭在20__年12月13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高二年级组一二等奖;郑彦刚老师撰写的《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究》于20__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王新旭老师在09年10月博山区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5、文宣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积极撰写稿件一百多篇,其中十多篇被省新闻网采用,五十多篇被区教育信息网采用,既锻炼了师生的写作能力,又宣传了我们的学校。
6、07级学生杨华东、孙军、周风雷在20__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二等奖;07级学生王海峰、焦凯、赵秋涵、王子文、李建伟、姬生兰在20__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三等奖;07级学生王鑫、于闯在26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指导教师王强获优秀辅导员;20__年4月我校09级张文鑫、肖庆李虹希、谢明君等4名学生参加淄博市“卓越杯”青少年双语大赛初赛顺利过关,全部进入复赛。
7、在20__年博山区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活动中,谢可学老师辅导的太极拳《太极神韵》获一等奖,韩冬萌老师辅导的校园剧《农民才艺秀》获一等奖。
8、认真宣传发动,做好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动员会、和招生经验会,激发起教师们的招生热情,全体教师投入到招生工作中,有的老师招生数量达十几人。通过招生工作,使每个老师体会到招生的艰辛、家长的嘱托和身上的重担,从而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和谐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的学风还不够浓厚。许多老师只是满足写好教案或研究试题,而在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方面动力不足,在学习、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尤其欠缺。
2、还没有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存在“说做脱节,做查脱节”的浮漂现象。尤其是对学生仪表检查和要求还存在不严不细的地方;准军事化管理遭遇瓶颈,明显表现出领导和筹划方面的不足。
3、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符合“生本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要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题海战术、死记硬、作业质量不高、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关键词:高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92-02
一、思考
(一)知识基础薄弱
大部分学生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缺乏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学习能力欠缺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能力方面:不太喜欢探究和讨论问题,不善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异同点,不能经常冒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思考问题逻辑不够严密。
2.理解能力方面:不能正确领会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不想法能迅速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解决问题时不能抓住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灵活多变,思路不够清晰。
3.自学能力方面:尚未形成独立自学习惯,日常学习缺少计划性,不能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三)学生内部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的意志和毅力,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学习的自信,缺乏求知的欲望。
二、解决步骤的逐步实施过程
基本步骤:建立班级日志―明确自主管理目标―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学会自我管理―反思自主管理的成效―学生参与班级日志管理―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日日清,周周清―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统一。
(一)建立班级日志(班干部)
班级日志是记录整个班级一天的整体学习情况、纪律和卫生的表现,建立班级日志是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的第一步。最初的班级日志是由班干部轮流负责,每人记录一天。从早到晚实行全方位班级观察,晚自习结束前20分钟进行一天记录的点评反馈。
班主任做好以下几点的引导:班级日志记录准时、翔实;一天的记录找关键点(比如课前、饭后、两操、自习等);好的方面表扬具体到人,树立典型,鼓励本人;班级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具体点评并能提出改进措施。
(二)明确自主管理目标(班主任、班干部、学生)
这一步分两步实施:集中班会和分散渗透。
首先,班主任组织专门的主题班会: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最终目标。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白:班主任的工作是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导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管理,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纪律;班干部的任务是凝聚班级,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促进学习;最终目标是提升每个学生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实现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统一。
其次,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结合班级日志管理,提醒学生每个时间段的自主学习安排,使学习生活更加紧凑有序。班主任要多到班级,多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每个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反复指导,及时鼓励。
(三)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学会自我管理
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包括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意识,实现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
1.切实有效的计划不能少,可以为学期建立一个日程表。
2.课前复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三步走策略要完整不能丢。
3.每次练习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视基础,不无限地占用时间攻难题。课后向老师提问时,把要问的东西列在本子上,以免疏漏;所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不钻牛角尖。
4.语文、外语等记忆较多的知识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背诵,但要每天坚持。
5.在做知识的系统梳理时,可以用集中一些的时间。
6.找到适合的学习场所,学会利用在等待中浪费的时间。
7.学会整理。整理宿舍内务、整理书桌、整理资料。整理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
8.根据个人情况,找到一天中状态最好的学习时间,这个时间段一定不要浪费。
(四)反思自主管理的成效(每周主题班会)
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反思自主管理成效的主阵地。现阶段主要分成三部分:一是班级日志的总评,总结一周内班级的进步、学生的良好表现,找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二是学习优秀的教育案例和优秀的教学模式,通过和自身的比较,学生能具体感受差距和不足,找到改进之处;三是进一步明确自主管理的个人目标,每个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自我反思。
(五)学生参与班级日志管理(小组合作)
这一步骤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深化和延续。全班分成7个组,每一组有7~8人,每天各组有一名学生参与班级日志管理,这样每天有8名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一名班干部+各组一人)。
小组长(班干部)具体分工一天的管理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观察和发现本组其他人闪光点的机会,以善意的眼光了解他人,帮助他人,感受其他同学或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中的付出和不易,体会自我管理对个人和班级带来的正能量。
(六)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在形成自主管理的良好基础上,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很多学生学习仅仅依据课表安排,这对高效利用时间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课表只是明确了全天的大致学科教学顺序,并没有对学习的环节,尤其是将自主学习的环节合理细化。为此,还应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安排,一一细化落实,才能够完成高效的自主学习。
1.早自习。早读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如果只读记一科,大脑往往容易疲劳,效果不好。建议安排二三项诵记内容,这样在早读时,每一个时段均有明确的记诵任务,避免单科学习的疲劳;而每一个需记诵的任务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落实兑现,早读时人就紧张起来了,有条不紊,避免了早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散漫性。早自习的最后,还可以安排3~5分钟,复习回忆整个早读诵记内容,对所诵记的内容进一步归纳、整理和巩固。
2.课堂时间。一节课45分钟,很多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多少收获。原因之一就是时间利用不充分,有效时间少,无效或浪费的时间较多。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精力准备;物品准备。
(2)弄清上课的环节与教学重点,主动跟进。导入时应明确本堂课的任务与目标,学习新课时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小结归纳时要弄清关键知识、核心方法、解答要点,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听清记明。
(3)多管齐下,眼看、耳听、口念、手划、脑动结合;理解、辨析、掌握、复习、巩固、归纳、整理同步进行,老师授课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很多地方需要重复讲授,反复强调,可以充分利用重复与强调的时间,用来及时同步复习掌握,节省课后复习巩固时间。
(4)应自觉避免和排除各种分心与干扰,杜绝“开小差”,最大限度减少无效时间,避免浪费时间。
3.课间时间。原则上,课间时间应该让大脑放松休息,但应关注“积极的休息”和“高效的休息”。所谓“积极的休息”,也就是争取在休息中获取知识,增长见闻。所谓“高效的休息”,就是讲究休息的质量,讲究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大脑更为有效地放松调适与休整。
4.晚自习时间。晚自习时间的学习,是拉开学习差距的一个重要环节。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对需识记的内容安排识记;二是完成当天未完的各科作业;三是向辅导老师请教解决疑难;四是预习第二天复习的学科;五是有能力的学生做课外练习,拔高训练。
(七)日日清,周周清(时间和效率的保证)
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学习新知识之后如果不加复习就学习新知识,结果只能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学习后及时复习再复习,随着新知识的学习逐渐降低复习的频率,这样就能学得快,记得牢。学生的学习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落实对于所学知识的梳理和积累。
日日清主要由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落实,时间利用班空、饭前饭后等闲散时间完成(有效地预防了闲散时间学生无事可干的现象),学习小组长对于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要认真填写好“日日清小组日志”,每天晚自习后汇总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认真审核小组日志,对于每个学生当天的日日清情况及时反馈,出现问题抓紧完善。
周周清的内容主要是以本周所学课本的识记内容为主,适当地拓展延伸,各学科检测题量控制在45分钟,题目严格控制在中、低档题,以落实基础知识为主。规定具体的收交时间,收交之后当天完成批阅。周周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各学科教师组织好二次过关,直至掌握为止。
(八)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统一
自主管理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保障,而自主学习对自主管理有着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学习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有自我分析的能力;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问题的原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这样,学生就能够做到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统一。
三、转变效果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付出过的人不会畏惧失败,因为曾经为此努力过,就算失败了,自己本身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工初级考试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社工初级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工作者卢虹与前来寻求帮助的失业者瞿颖进行接案面谈后发现,瞿颖更大的问题在于她的婚姻问题,而卢虹这时也正在与丈夫闹离婚。
此时社会工作者卢虹需要考虑的是(
)。
A.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B.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C.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D.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2.“决定介入策略”这一步骤处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
)阶段。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
3.覃爽由于对生活充满困惑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在制定目的和目标阶段,社会工作者认真询问了她的愿望,并与她讨论协商,最后她们对希望实现的目标达成了一致意见。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制订服务计划时应遵循(
)原则。
A.详细和具体
B.平等和协商
C.计划与宗旨相符合
D.要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4.圆圆今年4岁,在这个阶段她既需要父母的养育,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此外还有(
)的需要。
A.发展
B.生存
C.社会化
D.自我实现
5.社会工作者小陈一年来一直在协助C社区的居民就搬迁安置和补偿标准与开发商进行谈判,在小陈的努力下,社区居民组成了维权小组,他们参与了社区重建规划的修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得到了增强。
此时小陈因工作调动结束了在C社区的工作。在解除与C社区的工作关系前,小陈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
)。
A.肯定社区居民的能力,增强其信心
B.告诉社区居民自己与他们不再有关系
C.向居民承诺随叫随到,减轻居民的忧虑
D.悄悄离开,免得社区居民伤心
6.社会工作者李娟从事社会工作将近十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发现有些服务对象在结案阶段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
具体的表现是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这种情况属于服务对象负面反应中的(。)。
A.忧郁
B.依赖
C.倒退
D.否认
7.李静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考试都必须排在班级前5名,否则就要进行各种惩罚,而且还经常拿她与小区中的同龄孩子进行比较,这让李静感到很烦恼。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一心想要考第一名的李静动起歪念作弊,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其科目被记零分。父母知道后对其破口大骂,尽管李静诚恳地承认了错误,但是其父母觉得很丢人,根本不听她的解释,这让李静感到十分伤心。社会工作者张菊了解情况后,决定走访李静的家庭,对李静进行个案辅导。张菊的服务属于(
)服务。
A.替代性
B.支持性
C.保护性
D.补偿性
8.牛牛今年12岁,母亲在他6岁时因病去世,他一直与父亲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在建筑工地上打临工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而牛牛却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艰辛,在校不好好学习,经常与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进出网吧、酒吧,为此常常受到父亲的痛打,而此时奶奶都会护着他,并且平时对他也是有求必应。这导致了父亲与奶奶之间严重的矛盾冲突,甚至关系日益恶化。每次看着父亲和奶奶激烈争吵,牛牛也感到很难过,但是自己也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前来向社会工作者郭胜求助。那么在下列选项中,郭胜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争取学校的支持,建议老师在学习上给予牛牛帮助和支持
B.对牛牛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牛牛的责任感、对生活的信心
C.与牛牛的父亲沟通,建议他改变现行教育方式,给予牛牛关心,增强牛牛改变自己的动力
D.与牛牛的奶奶沟通,告知奶奶不要过多干涉父亲对牛牛的管教,父亲的管教才是第一位的
9.社会工作者张丽在对社区10岁女孩玲玲开展个案辅导时发现,玲玲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了解这种情况后,张丽首先应该(
)。
A.向公安机关举报
B.通知玲玲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玲玲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10.社会工作者张莉对某社区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有一些青少年整天游手好闲,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
为此,张莉设计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小组,招募到11名社区青少年参加。通过两个多月的小组活动,这批青少年的态度和行为有了改变,自信心明显增强,家长和邻居也给予充分肯定,且每个人都制定了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张莉在上述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
)。
A.协助者
B.咨询者
C.鼓励者
D.领导者
11.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而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练书法、学画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
以上这些需要属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
A.经济保障
B.就业休闲
C.居家安全
D.健康维护
12.改善青少年家庭及学校生活环境,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
)内容。
A.发展性青少年服务
B.创新性青少年服务
C.预防性青少年服务
D.治疗性青少年服务
13.小李所在单位的女职工比例达80%,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单位工会为了使哺乳期的女职工既能正常上班,又能方便给孩子喂奶,特出台了相关措施,比如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设为哺乳室,调整怀孕女职工的工作岗位、减轻劳动强度等。
该单位出台的这些措施满足了妇女(
)的需要。
A.性别平等
B.权益保障
C.特殊保护
D.自我实现
14.李霞所在的社会服务机构专门为受暴妇女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在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正确的做法是(
)。
A.将受暴妇女问题个人化
B.分析受暴妇女行为与暴力重复的因果关系
C.接纳受暴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她们
D.协助受暴妇女在家庭和个体角色间取得平衡
15.吕女士两年前因与丈夫感情不和协议离婚,5岁的儿子跟着她生活。
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她只能将儿子托给母亲照顾。周末的时候,她不仅要到大学听课完成硕士学业,而且还要到母亲家中看望儿子,因此一旦社区单亲母亲小组活动在周末举行,她都无法参加。社会工作者贺秋林发现这一情况后,说服小组成员将小组活动时间改为工作日的晚上。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协助有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小组工作时,严格遵循了(
)原则。
A.兼顾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
B.兼顾妇女实用性性别需求和战略性性别需求两种基本需要
C.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
D.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自己的心放到小组中去
16.张奶奶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今年72岁。
按照我国老年阶段的划分标准,张奶奶的年龄属于(
)老人。
A.低龄
B.中龄
C.高龄
D.长寿
17.军人小兵为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此时离他复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小兵父母年事已高且只有小兵一个孩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使他们悲痛欲绝。小兵的父亲一病不起,母亲神情恍惚,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几次试图自杀。这时,社会工作者应为这个家庭首先提供(
)服务。
A.精神支持
B.经济援助
C.危机干预
D.心理辅导
18.花园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常年推出“关爱老人”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残疾、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
该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属于(
)。
A.居家养老
B.家务服务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顾
19.有一天付大爷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覃说:“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
”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线索。
A.直接
B.间接
C.行为
D.主观
20.小组工作有个主要原则就是“小组中说的事留在小组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
)。
A.尊重自决权
B.尊重保密权
C.尊重选择权
D.干预小组动力
21.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
上述工作采用的方法是(
)。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22.张涛是现役三级士官,在某次部队执行抢险任务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随后被追授为烈士。
对此,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优抚安置服务是(
)。
A.抚恤
B.安置
C.优待
D.优抚
23.刘某三年前退役后接受当地安置办安置,但是这么多年来,安置都没能稳定下来,他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造成的,于是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也不愿意与他人来往。
面对刘某的这种情况,安置办人员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让刘某的家人多照顾他
B.向上级单位反映刘某的情况
C.对刘某进行全面评估,以便确定根本问题
D.继续为刘某安置相关单位
24.刘虎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受伤致左脚截肢,因此被迫退伍,后被安排到县残联工作。
平时他工作积极认真,但是每当碰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他总会失去耐心而抱怨自己残疾的身体。社会工作者蒋敏决定接受他为服务对象,在沟通中了解到刘虎自受伤退伍后,内心非常自卑,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因此平时在工作中他很少与同事交流,生活中喜欢一个人独处。鉴于这种情况,蒋敏首先应解决刘虎的(
)问题。
A.身体康复
B.工作技能
C.沟通技巧
D.非理性信念
25.老王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从日常生活开销到照料都靠家人帮助,很少与外界接触。
在照顾老王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支持。针对老王遇到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是(
)。
A.赠送轮椅和支具
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开展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26.社会工作者小吴刚到残疾人服务机构时,督导刘老师就告诉他,在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时,要努力针对附近伤、病、残者的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争取就近就地进行服务,大力开展家庭康复活动,服务于社区的所有服务对象。
这一工作方法遵循了社区康复工作的(
)。
A.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B.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
C.因势利导的工作原则
D.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27.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设计中,都会专门铺设盲道,这是(
)的体现。
A.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
B.建设无障碍环境
C.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D.社会对残疾人观念转变
28.院舍服务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和学校教育,使之在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是院舍服务中的(
)类型。
A.感化院
B.教养院
C.中途家庭
D.寄养家庭
29.行为治疗法是以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有许多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与策略,当出现近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
这种技巧属于(
)。
A.惩罚
B.连扣
C.塑形
D.正增强
30.为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介入行动,主要应满足矫正对象(
)的需要。
A.基本生活保障
B.教育权益保障
C.就业培训
D.再社会化
31.李丽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照看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由奶奶照顾,奶奶对她百般疼爱,造成了她娇气、任性的性格。
尽管她现在已经15岁,但是每次班级安排的值日她都无法完成,遭到同学的讥讽,因此她向父母提出不想去上学了。针对李丽的这种情况,如果由你介入其中,你首先应该做的是(
)。
A.培养李丽的独立能力
B.批评讥讽她的同学
C.批评李丽太娇气
D.帮助李丽转学
32.2005年5月,林斌因打牌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将对方打成重伤。
2006年6月,法院判处他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执行,由此林斌成为社区矫正对象。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以林斌为服务对象,恰当的做法是(
)。
A.找来与林斌发生纠纷的邻居,对其进行批评
B.对林斌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防止他情绪波动
C.劝林斌在缓刑期间少管闲事,好好反省自己
D.安排林斌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同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33.某社区服务中心,对犯罪性质相同的罪犯采用同一矫正模式,这违背了矫正社会工作的(
)原则。
A.普遍化
B.个别化
C.可塑性
D.区别对待
34.帮助优抚对象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增加优抚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优抚对象尽快适应大集体的生活环境,更好地融入“大家庭”,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这是(
)在优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A.家庭治疗方法
B.个案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小组工作方法
35.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
上述工作采用的是(
)方法。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
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36.孙女士有个患自闭症的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顾女儿上。
对于自己的丈夫,孙女士很有意见,觉得自己付出很多,而丈夫对女儿漠不关心,致使夫妻之问经常吵架,孙女士感到既疲惫又无奈。社区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始积极介入,他们对孙女士夫妇及其家人进行辅导,让大家彼此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中孙女士渐渐知道丈夫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夫妻俩逐渐互相理解,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和生活中。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
)。
A.哀伤辅导
B.危机介入
C.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D.处理焦虑、抑郁情绪
37.医务社会工作者小陈为烧伤儿童、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增进同辈的交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活动被称做(
)。
A.出院计划
B.外展服务
C.危机介入
D.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38.两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自愿性的合作协议开展一门“居民教育”课程,一个社区出场地,一个社区找授课教师,形成一项完整的课程计划,这属于社区(
)。
A.资源节约
B.资源整合
C.资源优化
D.资源共享
39.育溪小区不少居民反映社区中因排水管道老化,下水道经常堵塞,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多损失和困扰。
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代表们在座谈会上反映:除了下水道经常堵塞,社区还存在其他问题,如路灯时常坏了未能及时修理;垃圾收集不及时,常常倒得满地都是,影响环境卫生;社区内绿化少,刮风时灰尘很大,影响居民外出。代表们所反映的是居民的(
)需求。
A.比较性
B.规范性
C.表达性
D.感觉性
40.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指的是(
)介入。
A.综合
B.混合
C.直接
D.间接
41.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四川某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
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
)特征。
A.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B.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42.小磊在过13岁生日时,因和朋友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为此,他与父母爆发了严重冲突。
之后小磊从寄宿学校逃到省城,在车站一带露宿了一个多月,并结交了一些不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磊后,将他送回了家。在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磊属于(
)类型的服务对象。
A.受虐儿童
B.问题儿童
C.特困儿童
D.流浪儿童
43.社会工作者秦强负责宝盛里社区的社会工作,他利用暑期成立了为困难家庭提供服务的。
“少年义工队”。秦强向所在社区的几家单位“化缘”,得到了大力支持,有的单位赞助了义工队队服,有的承担了活动宣传栏的工作,从而确保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实施,社区困难群众从中受益不少。在此过程中,秦强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
A.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B.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C.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D.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44.某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
这种方式称为(
)。
A.慈善服务
B.公益服务
C.志愿服务
D.外展服务
45.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
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
B.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C.寻找组员感兴趣的其他主题,延长活动时间
D.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
46.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服务中要遵守(
)原则。
A.家庭普通化
B.家庭处境化
C.家庭个别化
D.满足家庭成员需要
47.社会工作者张洁在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时经常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
这种方法属于改善亲子关系服务中的(
)。
A.家庭生活教育
B.家庭主题活动
C.家庭心理辅导
D.家庭救助与帮扶
48.家庭结构图是社会工作者在家庭评估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工具,它用图形方式来显示家庭的内在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
)。
A.家庭内部的压力
B.家庭内部的资源
C.家庭的重大事件
D.家庭与环境的界限
49.当外在压力与危机来袭时,个体自身和环境中拥有的保护因子会作出自动反应,与外在压力构成交互作用,有些人会出现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杀企图。
按照抗逆力理论,这种表现属于(
)。
A.功能失调
B.抗逆力重构
C.丧失性重构
D.平衡性重构
50.曾佳6岁以前一直在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总希望有个孙子,就把曾佳当男孩养,7岁时,父母把她接回市里与他们一起生活。
母亲开始没有在意曾佳的行为举止,直到进入初中后母亲才察觉曾佳的表现与女孩子极为不符,为此她刻意要改变曾佳的行为,母女俩为此经常争吵。在学校,同学们对曾佳的穿着和行为也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遭到一些同学的嘲笑。曾佳感到非常沮丧,前来向社会工作者陈洁求助。陈洁评估曾佳的问题后,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曾佳(
)。
A.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B.改变人际间的冲突
C.加强自我的同一性
D.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
51.彭峰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无法照顾他,因此他由奶奶一手抚养长大。
奶奶的溺爱导致彭峰养成任性、偏执、冲动的性格,因参与群殴被判缓刑两年。社会工作者安然决定为其提供矫正工作服务,但是彭峰对安然的好意却视而不见,甚至消极抵触,但是安然还是很耐心地从生活琐事开始与彭峰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是真心实意在帮他。通过近一个月的接触,彭峰逐渐对安然产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安然坚守了(
)的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A.接纳
B.保密
C.个别化
D.评判
52.季某在部队曾是一名指挥员,在一次例行演练中因公致残,后安排到某军休所工作。
季某性格一直内向,到军休所后也不愿与人沟通和交流,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针对季某的情况,如果社会工作者要介入,恰当的介入方法是(
)。
A.政策宣传
B.个案工作方法
C.小组工作方法
D.社区工作方法
5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是(
)社会工作的内容。
A.烈士褒扬
B.军供
C.军休
D.光荣院
54.在我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街道办事处
B.社区委员会
C.社区学校
D.社区服务中心
55.肖斌是社区社会工作者,老赵希望他帮助自己申请社会救助,肖斌首先应该了解老赵的(
)。
A.家庭关系
B.家庭背景
C.疾病情况
D.家庭经济状况
56.布雷德绍认为,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进行评估而决定的需求是(
)。
A.感觉性需求
B.表达性需求
C.规范性需求
D.比较性需求
57.社会工作者小张为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对居民参与态度和参与能力进行了调查,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问和经费的保证
B.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具备参与知识和技巧
C.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居民愿意参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区活动
58.社区服务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基本的任务是(
)。
A.维持社区治安
B.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C.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D.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服务
59.邱俊的父亲是一名大学体育老师,邱俊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喜欢上了三级跳远运动,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邱俊曾获得过省运动会的第一名。
但在今年的市级比赛中,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发挥失常,邱俊没有拿到名次,这让他备受打击,于是自暴自弃,甚至不想再练三级跳远,也越来越不想学习了。父母看到他这样很是着急,但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于是前来寻求学校社会工作者谭琳的帮助。谭琳介入此案的策略不正确的是(
)。
A.个案辅导
B.采用小组工作方法
C.让邱俊放弃三级跳远,全身心投入学习
D.协助邱俊学习对抗压力的方法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60.某小区有几位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多次反复,照料他们的家属感到心力交瘁。
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李通过走访了解到,家属们普遍感觉自身照顾患者的能力和技巧不足,希望获得帮助。小李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活动,一同分享体会学习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这类小组属于(
)。
A.心理教育小组
B.家庭治疗小组
C.家庭支持小组
D.家庭互助小组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在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可以终结服务的情况有(
)。
A.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
B.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
C.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
D.服务对象不能为机构带来经济效益
E.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
62.李娟,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
一直以来父母对她管教都非常严厉,但是教育手段十分单一,每每李娟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只会打骂,造成现在李娟对父母敬而远之,内心既脆弱又孤单。最近她认识了没有稳定工作的小张,并逐渐喜欢上他,于是李娟开始逃课跟小张约会,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彻夜不回家。父母对她加强了管束,而李娟却起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打算和小张到另外一个城市一起生活。父母对此很无奈,只能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李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
A.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B.与李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倾听李娟的内心想法
C.与李娟的男友交流,建议其男友劝说李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D.对李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现阶段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
E.与李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跟李娟交流、沟通,使李娟感到集体的温暖
63.以下哪项属于治疗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
)
A.提供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的保护服务
B.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以帮助有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正常成长
C.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务,提供青少年父母亲职教育机会,以增进父母教导青少年的技巧
D.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服务
E.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对不适应学业之学生的学业辅导、技艺训练、发展补充性课程及相应活动
64.下列各项属于老年社会工作对象的有(
)。
A.健康老人
B.孤寡老人
C.处境困难的老人
D.老人的亲属
E.老年人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65.单亲母亲家庭常常面临的问题有(
)。
A.亲子关系
B.就业困难
C.再婚困难
D.贫困化
E.老人赡养问题
66.老年社会工作者苏丹准备对社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开展小组工作,(
)情形的不宜采用小组工作方法。
A.有严重行为问题
B.患有器质性疾病,头脑混乱
C.正处于紧急的危机状况中
D.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出行有实际困难
E.老人被虐待
67.妇女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面很广。
以下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有(
)。
A.开办婚姻家庭小组
B.增加妇女维权意识
C.建立“打工妹之家”
D.对家庭暴力受虐者进行救助
E.倡导开展女性健康普查
68.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常琳要为服务对象陈晨进行职业康复的服务工作,在了解案主的情况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后,常琳进行了综合考察,以帮助陈晨解决职业中出现的问题。
然后,常琳又对陈晨进行了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评定工作,进而有针对性地协助陈晨掌握一些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了相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和就业意见等。在这一服务过程中,体现了残疾人职业康复的(
)步骤。
A.职业咨询
B.职业评估
C.职业培训
D.就业指导
E.就业分配
69.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的特点是(
)。
A.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B.有效利用调解方式
C.满足残疾人的所有要求
D.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E.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70.矫正社会工作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可以达到(
)的目的。
A.通过定期汇报的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
B.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C.重新融入社会
D.通过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的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
E.家庭关系调适
71.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处于生活困境的学生时,可以从(
)方面人手。
A.情感支持
B.经济援助
C.发展支持系统
D.挖掘社会资源
E.开发学生潜能
72.下列各项属于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角度的有(
)。
A.如果社区存在问题和冲突,当前是如何处置的
B.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扶持,内容如何
C.人口分布和人口数量如何
D.社区与外部是否有严重的冲突
E.该人口群的共同属性是什么
73.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包括(
)。
A.家庭生活教育
B.公民教育
C.安全教育
D.健康教育
E.成人教育
74.方园为有厌学症的学生童欣欣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已进入结案阶段,要确保童欣欣的改变,方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与童欣欣解除专业关系
B.强化童欣欣已有的改变
C.结案后减少与童欣欣的联系
D.给童欣欣以积极支持
E.帮助童欣欣回顾她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75.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包括(
)。
A.服务过程研究
B.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C.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D.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的相应政策
E.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76.社会工作者马琳为陷入婚姻问题的妇女提供服务,她发现很多案主在结案前的一段时期尤其是结案前一周时间里,都会变得很反常,总抱怨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对自己的服务也表示不满,甚至会批评自己。
这些案主的行为表现出了结案时的负面反应有(
)。
A.忧郁
B.抱怨
C.倒退
D.愤怒
E.讨价还价
77.当前,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内容主要包括(
)。
A.求学问题
B.就医问题
C.社会救助问题
D.劳动就业问题
E.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78.陶非是一名高三学生,因为临近高考,他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对于父母关心的询问感到很烦躁,而每次学校测验的成绩也让他情绪非常不稳定。
对于陶非的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叶林对他进行情绪管理的辅导,可以使陶非(
)。
A.提高学习成绩
B.能够辨别情绪
C.懂得掌控情绪
D.正确处理情绪
E.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79.张杨十年前患上某种慢性病,导致无法正常上班,近年来只能在家养病,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中,他向社区负责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者李强寻求帮助。
李强应为张杨开展的工作有(
)。
A.评估张杨的需要
B.为张杨提供就业辅导
C.了解张杨的需要
D.呼吁政府创造就业机会
E.帮助张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80.孙先生平时工作繁忙,鲜有时间去医院进行体检,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肝衰竭,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医务社会工作者小王要对孙先生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应包括(
)。
A.孙先生的情绪支持
B.孙先生目前遇到的困难
C.孙先生的家庭史、生活状况
D.孙先生过去有关肝衰竭的经验
E.孙先生家庭的沟通状况、家庭关系
社工初级考试真题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很多时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故需要协助他们理出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能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使服务能有效果。
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优先次序。瞿颖目前面临的既有失业问题,又有婚姻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是与瞿颖一起商量需要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答案】B【解析】预估的基本步骤有:(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后者包括: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
3.【答案】D【解析】制订服务计划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即在制定目的和目标时,社会工作者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愿望,要与服务对象分享对目的与目标的期望。如果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双方的目的与目标不一致,双方就要进行讨论与协商,直到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否则,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工作起来很可能是相反的方向。由此可知,本题所述符合要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原则。制订服务计划时应遵循的其余三项原则是: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详细和具体,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4.【答案】C
【解析】A、B项是重复选项,不选;D项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不选,故选C。
5.【答案】A【解析】安排结案时,社会工作者应鼓励服务对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肯定他们有能力这样做,但服务对象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应对其他问题。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使服务对象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并通过表达这种信息来支持服务对象的努力,以强化他们的信心。
6.【答案】D【解析】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接触,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
其中,否认是指服务对象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
7.【答案】B【解析】支持是指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通常是指其家庭)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题干案例中,张菊主要应做的是对李静的家庭功能进行提高,而且面临亲子冲突问题,这些都是支持中需解决的问题。故答案选8。
8.【答案】D
【解析】根据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D项的做法会加剧父亲与奶奶的冲突,因此是错误的。
9.【答案】C【解析】由于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
在本题案例中,玲玲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部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辨别玲玲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玲玲。
10.【答案】D【解析】社会化小组的目的是改变组员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更易被社会接受,发展基本的社会技巧,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制定发展规划等。
在这类小组中,小组领导者常常由社会工作者担任,领导者要有较强的运用小组的技巧和知识来促进个人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本题中,张莉所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属于社会化小组的类型,同时其为社会工作者,因而张莉扮演是领导者的角色。
11.【答案】B【解析】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这属于就业需要;
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无暇休闲,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这属于休闲需要。两者符合老年人需要中就业休闲的特点,所以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解析】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务,提供青少年父母亲职教育机会,以增进父母教导青少年的技巧。
(2)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对不适应学业之学生的学业辅导、技艺训练、发展补充性课程及相应活动。(3)改善青少年社区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各组织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合作,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为青少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4)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5)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13.【答案】C【解析】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应受特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该单位针对哺乳期女职工而出台的这些措施满足了妇女特殊保护的需要。
14.【答案】C【解析】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有:(1)接纳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
(2)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3)关注受害妇女的安全。(4)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15.【答案】C【解析】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尤其是针对农村妇女和流动人口群体以及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群体而开展的妇女小组,如单亲母亲小组等,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需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方便妇女参加。
16.【答案】B【解析】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把60~69岁的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称为高龄老年人。
故答案选B。
17.【答案】D【解析】烈士褒扬社会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协助烈属做好悲伤辅导和心理疏导,倡导完善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待遇,缓和相关矛盾纠纷;
策划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应为小兵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18.【答案】C【解析】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支持涉及了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
它依据的是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与服务、老年卫生、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它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为老年人中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本题中,花园社区的“关爱老人”服务项目属于生活保障。
19.【答案】B【解析】要评估老人的自杀倾向可能要比年轻人更困难,因为老人不大愿意说出自杀打算,并且实际实施自杀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可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间接线索是指比较间接地表明有自杀打算的说法,例如本题中“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问接表明厌世情绪,故本题选B。
20.【答案】B【解析】以前从未参加过小组的老人会接触到许多其他人的新奇的私人经历,对他们来说要抗拒诱惑,不跟他人讲小组中发生的事是个挑战。
所以,开办小组自始至终都必须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要在对小组造成损害前就对破坏保密原则的人提出质疑。
21.【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行政也称为社会行政,它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从宏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这种政策变动过程应该是双向的,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本题中,先根据政策法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又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22.【答案】A【解析】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我国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指对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的抚恤金优待,分死亡抚恤和残疾抚恤两类。
23.【答案】C【解析】在本案例中,刘某的问题首先在于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也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因此,安置办人员首先要对刘某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的根本问题,然后才能找到合适的介入方法,故选C项。
24.【答案】D【解析】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
由现职到离职、由军队到地方、由军人到老百姓,尤其是由健全人到残疾退役军人,在实现角色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对新旧角色认识不清、理解不一,往往造成心理失衡、角色失调、行为失范。对个人身份地位的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较普遍的心态特征,他们往往将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由军队到地方,认为军队和地方都把他们当成了“包袱”,两头不管,普遍“带着情绪在生活”。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可以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导致情绪不适和问题行为的有缺陷的思维模式,推进适应角色转变。本题中,鉴于刘虎目前的状况,蒋敏首先应解决其非理性信念问题。
25.【答案】D【解析】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维持和恢复正常的生活,再加上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冲击,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的身心伤害,妨碍了残疾人享受社会权利与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活动的参与,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答案】D【解析】社区康复应针对病、伤、残者的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家庭康复,服务于社区所有伤、病、残者。
这体现的是社区康复工作中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27.【答案】B【解析】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如铺设盲道、坡道,设置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包括影视字幕、盲文、手语等。
28.【答案】B【解析】收容具有不良行为和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和学校教育,使之在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改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院舍服务中属于教养院类型。
29.【答案】C
【解析】当出现近似目标的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这种技巧属于塑形。
30.【答案】D【解析】矫正对象的需要包括:(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再社会化的需要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31.【答案】A【解析】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力和独立能力。
针对本题,应帮助李丽培养独立能力,改善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32.【答案】D【解析】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以形成有利于罪犯改过自新的社会氛围。
但是,由于矫正对象过去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伤害,社区居民对矫正对象还有戒备、恐惧、防范、排斥等情绪以及行为,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可这些反应对于矫正对象而言,却是融入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障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B【解析】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要遵循个别化原则。
每一个接受矫正的犯罪者,不管他们的犯罪性质和程度是否相同,他们被判处的刑罚措施是否相同,由于其家庭背景、所处环境、个性特质及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各不一样,接受矫正的生理、心理等基础条件也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先人为主的观点和态度来判断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实施矫正。由此可知,本题中社区服务中心的做法违背了个别化原则。
34.【答案】D【解析】
根据题干所述,没有涉及“家庭”“社区”及“个案”的内容,强调的是“大集体”,故答案选D。
35.【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宏观上,既要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要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
本题中,先根据政策法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又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36.【答案】C【解析】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家庭的干预,通过对孙女士家庭关系的调整,协助其家人处理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因此,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为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37.【答案】B【解析】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外展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者扩展医院的有关服务,走进社区开展活动,如肿瘤科的社会工作者到学校开展教育性活动,帮助学校理解患肿瘤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善学校的管理。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烧伤儿童、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增进同辈的交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38.【答案】D【解析】资源共享是指相邻社区都有资源,但资源的种类不同,如一个社区有丰富的场地资源,另一个社区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了改善社区环境和促进社区发展,相邻社区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获得各自的利益或达到各自的目的。
39.【答案】D【解析】感觉性需求是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
本题中,居民代表们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是居民的感觉性需求。
40.【答案】C【解析】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
直接介入也指针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以及直接提供服务和介入。
41.【答案】A【解析】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2.【答案】D【解析】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本题中,小磊只有13岁,且离家出走,并在车站一带露宿一个多月,符合流浪儿童的特征,故选D。
43.【答案】B【解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形成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资源共同使用,问题共同解决,成果共同享用。
随着单位制的衰落,社区的社会组织功能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中,社会工作者秦强向所在社区的几家单位“化缘”,并得到大力支持,运用的就是整合驻区单位资源的措施。
44.【答案】D【解析】在社会工作中,外展服务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有些地方在外展工作中发放联系卡或优惠卡,鼓励目标人群主动寻求救助和咨询以及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和服务等。
45.【答案】B【解析】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往、不断加深彼此了解的过程。
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如果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比较满意,需要处理的是正面情绪,比如感激、满意、自信等;反之就是负面情绪,比如悲伤、失落、痛苦等,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社会工作者的过分依赖,或者过去的毛病又反复出现,或者出现新的问题等。本题中针对一些组员在结束阶段出现的依赖情绪,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46.【答案】C【解析】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通过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而要求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要求,并且根据受助家庭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介入计划。
47.【答案】A【解析】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活动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
这些家庭服务活动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问的情感联系,促进社区和谐。家庭生活教育是一种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增强家庭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48.【答案】C【解析】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家庭结构图作为评估的工具。
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49.【答案】A【解析】心理扭曲、生命瓦解意味着个体保护因素作用不利,没有抵御和应对压力与逆境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混乱之后的生命仍然需要重构,会出现四种可能:一是功能失调,比如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杀企图;二是丧失性重构,如自我价值感丧失、低自尊、自卑、自我否定、能力缺失等,这些都是非适应状态的重构,不利于个体走向良性发展;三是平衡性重构,个体保持稳定状态,继续拥有安宁舒适的生活;四是抗逆力的重构,激活生命潜能,积极应对,体现胜任力,战胜逆境,健康成长。由此可见,A项正确。
50.【答案】D【解析】在本案例中,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起点,因此,社会工作者陈洁的介入点是帮助曾佳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故选D。
51.【答案】A【解析】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
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社会工作者同样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案例中,正是因为社会工作者安然坚守了接纳的价值理念,才使得彭峰逐渐改变了态度,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
52.【答案】C【解析】在本案例中,季某个性内向,不与周围的人沟通,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他建立支持小组,参与沟通交流活动,故小组工作的方法比较合适。
53.【答案】B【解析】军供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工作。
(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供保障任务。(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情绪疏导和问题解决。(4)开展研究工作,提出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54.【答案】C【解析】
在我国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包括社区学校。
55.【答案】D【解析】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社会救助所规定的条件。
政府相关部门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的过程,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因此,社会工作者肖斌应该首先了解老赵的家庭经济状况。
56.【答案】C【解析】社区需求分析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布雷德绍提出的四种需要类型:(1)感觉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
(2)表达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3)规范性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要。(4)比较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要。
57.【答案】C【解析】社区居民是否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对参与价值的肯定、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
其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兴趣关键在于这些事务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是否有密切关系,如果参与对其生活质量改善不大,他们就不会参与。居民参与意愿受参与者的主观因素控制,有时候也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58.【答案】D【解析】弱势人群是指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种种生活困难的人群。
把弱势人群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基本的任务,也集中体现了社区服务的福利性本质。
59.【答案】C【解析】
C项不符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原则,故是错误的。
60.【答案】C【解析】家庭支持小组由不同的患者家属组成,在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各组员分享照顾患者的各种苦和乐,学习照顾的方法,建立相互之间的支持。
本题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小李将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组织起来,开展小组活动,一同分享体会学习照料技巧,建立相互支持,这类小组显然属于家庭支持小组。
二、多选选择题
61.【答案】ABCE【解析】影响决定的因素是机构的功能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当存在如下情况时,即可终结服务:一是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其问题不在机构的职责、使命或功能之内,社会工作者认为其他机构的资源、素质更优越;服务的数量适于其他机构,其他机构具有处理特定服务对象或问题的特权(如社区矫正服务的专门机构)。二是当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功能不符合服务对象需要或已经解决了问题时。三是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或者是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是服务对象没有充分的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力量和资源。
62.【答案】BCDE【解析】针对本题所述案例,社会工作者不仅应该与李娟本人及其父母进行沟通,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还应该与其男朋友及学校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但是不应该直接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故正确答案为BCDE。
63.【答案】AB
CE【解析】项属于预防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D项属于发展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
64.【答案】ABCD【解析】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处境困难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很多时候老年人周围的人,如家庭成员、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工作人员等也会成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更宏观地看,如单位和服务组织也有可能成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65.【答案】ABCD【解析】单亲母亲家庭是指因为丧偶或者离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只有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
单亲母亲家庭常常面临的问题有: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化、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以及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
66.【答案】ABCD【解析】在有些情形下,社会工作者不宜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比如,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出行有实际困难,患有器质性疾病,头脑混乱,有精神疾病,有严重行为问题,正处于紧急的危机状况中等。
67.【答案】ABE【解析】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
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由此可见,只有ABE三项属于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
68.【答案】ABCD【解析】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中的重要环节,是为残疾人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使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方式,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特殊方法。
其程序包括四个步骤: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69.【答案】ABDE【解析】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方式。(5)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70.【答案】ABD【解析】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矫正社会工作者被法律授予依法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职责。
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目的,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作出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71.【答案】ACDE【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处于生活困境的学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情感支持。
(2)发展支持系统。(3)挖掘社会资源。(4)开发学生潜能。
72.【答案】BCE【解析】社区问题分析包括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和社区内共同性问题分析。
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包括社区中的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失业者、贫困者和低收入者等。分析的角度有:该人口群的共同属性是什么,人口分布和人口数量如何,群体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政府是否有相关政策扶持,内容如何,民间和社区组织是否提供服务,内容如何等。而共同性问题是指社区所有居民都卷入其中的,带有明显的“集体性”。而AD两项属于社会内共同性问题分析。
73.【答案】ABDE【解析】教育的理念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不断学习,并且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从这一点看,社区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社区教育的内容可分为:(1)家庭生活教育。(2)公民教育。(3)成人教育。(4)健康教育。
74.【答案】BDE【解析】确保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巩固下来并能够用于日常生活中,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
社会工作者要尽力帮助服务对象保持在助人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巩固和增强他们的自我功能。下面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达到这样的目的:(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给予服务对象积极支持。故正确答案为BDE。
75.【答案】ABCE【解析】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工作中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第一,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第二,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第三,服务过程研究;第四,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第五,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76.【答案】BD【解析】
抱怨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故选BD。
77.【答案】ADE【解析】当前,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因各种意外伤害致残的人数与日俱增,社会工作者在开展这类特殊服务时,首先要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同时要适当进行转介服务,协助有关的调查工作。(2)劳动就业问题。由于残疾人自身难以克服的身心障碍,需要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社会工作者应当研究残疾人就业这个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开展咨询服务。(3)求学问题。对于广大残疾青少年来说,求学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适龄的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正在上学的青少年因意外事故而伤残,能否继续学习问题,因运动致伤的大、中学生医疗待遇问题,以及涉及残障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问题等。
78.【答案】BCD【解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辅导时,可以采取学校宣传的方式,也可以开展小组工作或个案工作。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旨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学会认识情绪。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辨别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了解情绪对个体身心造成的影响。(2)能够辨别情绪。应该使学生学会如何辨别理性和非理性信念,并了解非理性信念的由来与形成过程,从而能拒绝这种非理性信念对自己的困扰。(3)懂得掌控情绪。使学生了解情绪来时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思考有没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控制情绪。(4)正确处理情绪。学生应学会一些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使其不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
79.【答案】ABCE【解析】从事贫困救助的社会工作者要着眼于大的社会环境的改善,倡导制度和政策的完善,要成为救助对象的“代言者”和“呼吁者”,将贫困群体的生存状况、问题与需求反映给相关社会救助行政部门,争取社会政策的制定和修改能更有利于贫困群体的困境改善。
因此,针对张杨的情况,李强应评估张杨的需要,为他提供就业辅导,了解张杨的需要,帮助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