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第1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数据库;应用分析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施,进行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储存和维护,从而为企业提供事实依据,提高企业决策效率的一种集成化系统。考虑到企业商业信息的安全,对集成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程度较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系统故障的诊断、报警和处理效率。文章以CA公司的UniCenter TNG为例,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分析。

一、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

目前,在系统管理方面,CA、IBM等公司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尤其是CA公司的产品Unicenter TNG,它采取Manager/Agent结构,在被管理机上只需要安装比较小的Agent,即可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全面管理。相对于其它同类产品完全依赖于对等结构的Framework来说,它在性能、占用资源及可伸缩性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成为该领域的实际标准。下面,我们以Unicenter TNG为例介绍系统管理的情况。

1、Unicenter TNG管理系统的功能

UnicenterTNG是一个综合的开放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用户企业IT资源的紧密集成管理。这些资源包括:网络设备(路由器、集线器等)、数据库、桌面系统以及系统主机的业务应用,以及其间的所有服务器。它可以将用户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也可以将整个企业划分为多局部或功能域,每个局部拥有自己的流程图或需求。

UnicenterTNG是一个开放性的产品。不同的组件,分别提供了网络设备的自动发现和识别,网络流量管理,系统性能管理,事件管理、存储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组件。同时,可以将符合Unicerter规范的第三方管理软件集成进Unicenter TNG系统中。Unicenter TNG的目标是通过任一远程地点或控制台实现全企业范围的端对端管理。

2、Unicenter TNG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原理

管理层的管理机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对于事件管理、性能管理、作业管理、安全管理等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通过来实现。管理机把监控的资源及其关系作为对象存储在公共对象存储库(Common Object Repository)中。一旦发现资源的状态或资源间的关系改变,管理机即对存储库中相关对象进行更新。世界视图根据公共对象库中的各个对象(包括软件、硬件等实体对象及关系、连接等非实体对象)的属性值,以二维地图或三维地图的可视化形式提供企业的资源视图。

二、系统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系统应用证明,Unicenter TNG管理系统在企业市场信息采集、内部决策控制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任何管理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瑕疵或缺陷,从系统功能上看,Unicenter TNG管理系统过多的重视系统软件的控制,而对于应用软件的管理则相对较弱。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工作任务的复杂性,直接提高了对系统组成设备和集成线路的数量要求,从而变相增加了信息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而是企业工作任务的多样性,使得管理系统不同功能模块间的连接存在一定障碍,是系统信息的流畅运行受到影响。

例如,Unicenter TNG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查看某个应用是否正在运行,也可以根据控制需求查看该应用对整个管理系统CPU的占用百分百,从而决定是否关闭该应用。但是Unicenter TNG管理系统不能查看该应用下属的各个功能模块,对于该应用在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也不了解。如果随意关闭应用程序,很有可能导致企业正常的工作受到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攀升,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和应用程度逐渐增加。而当前的多数系统监控仍然停留在系统级别上,很难做到具体功能、具体分析,不利于保证企业运作安全。

传统的系统管理程序,其功能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对采集数据的合法性和适用性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在较高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有用性。而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虽然也采用了类似功能的数据检验标准,但是由于系统组成成分过多,而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衡量标准有差距较大,因此数据校验规则很难做到统一适用。正是由于内部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可用数据量大大减少,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也就不能为企业决策、控制和管理提供事实依据。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很有可能因为系统决策数据的不足而导致企业重大经济损失。

三、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策略

集成管理系统以企业网的各种网络交换设备、广域网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及应用系统为监管对象,进行集中统一的监视管理。为此,集成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实时监视企业网中出现的异常事件,以便做出快速及时反应;依据监管信息提供故障定位措施,使影响安全的事件降至最低。使信息系统日常管理工作计算机化。

本系统在逻辑上由底向上分为两层:企业管理层(Enterprise Management)、用户视图层(User View)。被管理对象分布在网络上不同地理位置,管理层的管理机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可以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管理机把监管对象及其管理策略存储在监管对象库中。监管机一旦发现被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管理机即对监管对象属性库中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更新。用户视图根据监管对象库和监管对象库中的各个对象的属性值,以图形、表格或主页等多种可视化形式提供企业的系统运行状态图。企业管理者通过该视图,对企业资源的运行状态在全局上进行把握。

结语:信息系统在企业运作中的具体运用,提高了企业决策、控制和管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考虑到企业信息的特殊性,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要在提高数据收集、加工效率的同时,兼顾信息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全方位的保证企业经济安全。近年来,信息系统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朝向智能化、复杂化发展,运行成本更低、管理效率更高,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第2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设计原则

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传统的办公形式相比,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指导性,能够对机关单位的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利用,避免工作中的混乱,实现资源共享。通用信息管理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能够切实提高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为机关单位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1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1.1 设计原则 在进行具体的开发工作之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设计标准,这些设计标准统称为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对设计方案的优劣进行衡量的标准,能够对设计进行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数据服务平台,以统一格式的原数据程序为基础,根据开发需求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个性化功能。技术平台应该具有操作简洁、适用性强、开发灵活度高的特点。因此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操作便利、设计简单。②切合工作实际,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③各项业务之间具有独立性。④在标准化框架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细节。⑤业务与技术相分离。

1.2 设计思想 在整个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中,设计思想处于核心地位。首先要将指导思想明确下来,才能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要能够提高单位电子工作的普及率,以此为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设计思想。①模块化思想。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将程序接口设置在不同的模块之间,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②人性化的思想。要充分的考虑用户的习惯和工作的实际需求,使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更加具有个性化。③专业化思想,要将数据知识提供给管理人员,使其能够使用专业化网络来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④规范化思想。要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实时监控单位的信息数据,将更加全面的动态信息提供给单位[1]。

2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功能和实践架构

2.1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组成部分 该开发平台的技术框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模块和平台。在整个系统中,模块是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对用户的体验进行直接的影响。平台主要是对各模块进行运行、控制和开发,对各模块的工作进行统筹。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平台和模块分布在不同的部分,属于总线式结构,在开发设计中平台和模块是互相独立的。然而,平台要对模块进行控制,才能启动模块,使用户的需求命力得到完成。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具体实施平台中没有模块,也难以达到相应的功能。从编程系统的角度来看,系统的安全稳定是实现开发平台性能的基础,因此要尽量对模块设计进行细化,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尽量使页面清晰友好、美观整洁,模式下的接口、类和函数运行迅速,关系清晰。

2.2 开发平台的具体框架 根据开发平台的主要功能;规范化解析数据、规范化形成数据、系统管理数据,将其分为三大模块:数据解析模块、数据形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解析模块又称为运行器,主要对模块的运行实践进行负责,具有多个通用部件和业务部件,能够解析和修改模块数据,从而实现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模块运行。数据形成模块又称为应用管理器,主要是对分散的模块进行整合,对软件开发功能进行完善。数据管理模块又称为设计器,也就是帮助和指导体验用户和开发人员,为了保持用户界面的风格统一,主要使用统一的XML格式元数据[2]。

2.3 建立数据库 作为一个资源系统,数据库的主要作用就是集合相关联的数据,在设计数据库系统的时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具有较大的容量的特点,能够将所需要的数据快速的查询到,还可以修改数据。空间数据库具有很复杂的模型,而且以不同的关系等级为根据将整个数据库划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数据层,平台数据库在对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存储的时候采用的是数据库格式,在数据库中可以存储全部的属性信息,并且还具备相对应的空间数据。两者在数据库中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利用可以使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得以维持。同时,在ADO系统中对OLE DB程序进行了应用。作为对ODBC的一种扩展,OLE DB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将数据库编程的OLE接口提供出来是OLE DB最大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ODBC而言,其灵活性更高,而且错误处理能力更加显著;②作为一种底层数据库,OLE DB还将非关系型数据库访问的数据库编程接口提供了出来。

2.4 实现应用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器在通信的基础上将相关的信息传输到上位机中,然后以通信导航为根据对系统的功能进行综合优化,主要包括5个层面:首先是物理层,现位流的传输能够在物理层上得以实现,物理层可以将特定属性的信号向数据链路层进行传输,保证了消息传输形式和总线通信功能的实现;其次是数据链路层:其主要是调控物流信息的传输,而且还可以在系统的运行中对通信数据的传输情况进行检查;第三是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整总线系统的传输;第四是驱动层:其主要是将所需要求提供给系统的不同通信设备;最后是应用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通信导航对系统的管理、外界通信功能进行识别和优化[3]。

3 结语

总之,相关单位完善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就是开发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业务人员将各种数据交互难题很好的解决掉,由于其功能设置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因此可以对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极大的简化。

参考文献:

[1]刘鸿旗,王海龙.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资讯,2011(33).

第3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字: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 相关措施; 重大意义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ower system is to ensure grid stability in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afe, reliable, effective way to ensure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China.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be set to th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chanism, a unified command, scheduling,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Key words: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electric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dispatching automation; networks IT; related measures; great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所谓电力系统通信,则是相关部门和人员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管理、维修和运行的要求,而进行的信息交换和传输的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通信技术以及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我国电力通信工业取得了众多成就。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系统通信,为燃料调度、继电保护、远动、电力调度、水库调度、计算机通信等方面提供了各种通道,使相关信息得以交换,在保证我国电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我国电网实现管理现代化和调度自动化的重要保障。此外,我国的电力系统通信不仅在电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还为我国的防汛、基建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众多贡献。

伴随着新设备的大量涌入,新功能、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使我国的电力系统通信日益强大,设备种类朝复杂化方向发展,这便使我国电力系统管理难度增大。此外,我国电力系统的行政划分是由各地区自行调度电力,电力通信网也同样需要被划分给不同部门,设备维护往往由上级部门安排下级部门进行管理,管理相对分散;另外,我国电力系统规模庞大、数量众多,但电力系统通信管理都是集中统一的方式,并没有进行专业区分,网络中的交换、传输和终端各个环节的设备都要由通信维护人员进行管理,还必须调配电路,任务重大。由此可见,加强对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的控制势在必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对电力系统的电能供应“优质、可靠、安全、经济”的四项指标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电力系统越来越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运用各种具有自动控制、检测和决策功能的装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和信号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局部系统、单个元件或是整体系统进行实时自动调节、监控,以保证供应电能的质量,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健康、稳定和安全。加强电力系统通信控制要与建立自动化系统相结合,提高综合管理控制水平,逐渐改变当前采用的变电值班模式和操作运行模式,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逐步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以及配电网自动化。

在加强电力系统通信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实现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则是相关部门及人员利用远动、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使我国电力系统逐步实现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实现调度自动化能够在电网运行条件出现异常时,立即发出自动警报,指明并启动相应的纠错措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与电力系统通信都是电网管理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首先,电力系统数据通信的技术是调度自动化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为电力调度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步,则又促进了电力系统通信的发展,其作用不容忽视。其次,为实现电网系统调度自动化,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调度、大区网调、省级调度、地区调度和县级调度的五级管理体制,这又与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管理体制相一致。

加强调度自动化控制有其自身特殊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控制过程中,首先应该严格坚持适用可靠的原则,按中央、地方或多方共同集资的方法,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并与电网发电、供电、配电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同时进行,从而使我国电力质量指标得以保障,系统事故有效地被处理,电能可以被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其次,凡是新建或扩建水电厂、火电厂等工程,需要建设与之相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分析其可行性,并将其发电、送电和变电工程有关计划和建议任务报告一并编报,由我国电力调度规划设计总院和电力通信局进行相关核备。再次,引进的相关电网系统通信以及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必须要由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调度通信局等机构进行审查,检查其系统功能、质量指标是否达到相应要求。只有当审查通过了,这些设备才能够被投入使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是把传统技术改造和现代技术融合于一体的技术提升过程,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现在正处在网络时代,电力系统也不可抗拒的进入到信息网络时代中来,计算机逐渐成为一种高水平、高效率、高科技的使用工具,渗透到了电力系统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现些紧急、正常、崩溃和恢复的多种状态,相关工作人员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通讯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数据进行研究和处理,经过分析判断后的命令通过相关通讯系统发送给执行设备,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有效控制。

要进行电力系统通信的自动化控制,必须要将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现如今,我国电力生产逐步朝着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迈进,信息化基础设备日趋完善,建设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监控信息系统SIS。这两个系统,对外是电网调度和运营系统,对内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这两个系统,对我国电力系统通信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控制。当然,促进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涉及到原有工作方式、计算机设备、用户等方方面面,不仅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必须相应的运行机制,培养一批网络技术人员,建立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框架。此外,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的自动化控制必须要有统一的制度和规定,不能急于求成,违背发展规律。

电力系统控制准则主要集中在业务技术、工作任务、规章制度、维护质量以及报表资料等方面。第一,业务技术准则规定,各级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相应上岗培训,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检查其是否将实际应用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掌握,考核及格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业务技术准则,定期检查和讲评。第二,工作任务准则规定,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命令,严格进行日常维修和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要求合格率以及完成率均达到百分之百。第三,在规章制度方面,则要求规章制度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健全和落实,特别是通信机房值班制度、通信机房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应被装订成册,并由相关人员进行保管。第四,质量准则必须符合我国电力调度的等级标准,电气特性以及机械设备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得到高效迅速的运行;主管部门还应协助设备达到相应的特性要求,使设备质量符合专业管理规定的标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发现的问题,注意细节,防患于未然。

总之,电力系统通信在保证我国电网稳定、安全、经济运行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国电网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电力系统通信的自动化控制意义重大,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⒈王义春,齐广波;《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探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4年07期

第4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computer technology,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human society is striding from the industrial age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e-commerce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me into being,so thoroughly changing the mode of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E-commerce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not only have many similarities,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oints,of course,they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Here,the issues are discussed.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同点;区别

Key words: e-commerce;businesses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the same point;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08-01

1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同点

1.1 技术基础相同,即它们都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一般地它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从1946年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五展历程。现代计算机迅速向两极发展:一是大型机、巨型机的发展;二是微型机的发展,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等,种类繁多,其功能(从芯片到外存)每年甚至每季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Web技术和Java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

1.2 应用的目的相同。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创立和应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加强信息交流,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改善决策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利润。

1.3 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共同作用,首先,改变了商务活动的方式,人们不再需要必须面对面而是通过网页、网站就可以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其次,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1.4 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随着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互相渗透,它们必将走向统一。

2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

虽然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就目前的实际应用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2.1 系统实现的方式不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等。物理系统的实施包括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的目标是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效率。常见的软件开发工具有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套装软件、可视化编程工具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的实现对企业来说主要是内部网的实现,与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的过程类似,不同的是网站的实现过程。网站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申请域名、建立服务器、系统的代码化和测试。

2.2 系统的运行不同。电子商务网站建好以后的运行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时有所区别的。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是宣传企业的形象,利用网络传输的优势带来更多的效益。因此,需要站点管理员、企业的业务人员时刻维护网站,或者说经营网站、管理网站,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工作。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电子商务网站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宣传、监测、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应答与复函。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日常运行的管理、系统文档规范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系统维护与系统运行始终并存,系统维护所付出的代价往往要超过系统开发的代价,系统维护的好坏将显著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系统的适应性及系统的生命期。系统的维护不仅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必需,也是使系统始终能适应系统环境,支持并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2.3 系统的设计不同。一个企业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企业内部网与Internet的集成,因此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内部网的设计和Web站点的设计。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有: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选择、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3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

第5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 物业管理 系统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都需要大量的高等级办公区域以满足日常办公需要。而伴随着高等级写字楼出现的,往往还有业主对配套的高规格物业管理的要求。

由于物业管理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管理内容繁杂,加上政策性变动因素,日常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为了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对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技能,并且为减少人动给公司带来损失与降低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规范化的手段多种多样,而采取现代计算机管理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业管理公司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通过适合公司情况的物业管理软件来协助物业公司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我国物业管理信息化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深圳,当时的物业管理软件基本上都是物业公司自行开发的,仅限于业务处理层次,功能上主要是用于房产资料登记、客户资料管理等。系统功能相当简单,而且都是在DOS平台下单机运行。此阶段的物业管理系统都是模仿手工管理的方式,只能用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物业管理软件专业开发商。物业管理软件的功能极大增强,出现了基于微软windows平台的单机版、网络版等大型管理软件。这类物业管理软件结合当时计算机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C/S模式,能够提供数据综合处理功能。但是由于客户端承载着过多的工具软件和应用逻辑和业务处理规则软件,使得系统管理维护很不方便。

就现代企业而言,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灵活的、易于扩展和维护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基于Web的物业管理系统通过构建一个面向公众的操作环境,克服了传统物业管理系统功能单一、难以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紧密集成的缺点。本文中的物业管理系统研究技术和工具就是基于J2EE平台,运用MVC设计模式来实现基于Web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1 系统设计目标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知识化、科学化管理要求,系统功能不仅需要完成各种事务性管理任务,而且需要逐步形成“管理神经网络”,有效沟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实现将数据组织成为信息,将信息提炼成知识,将知识融入整个管理,全面支持事务管理、决策分析、制定战略过程的目标。即:(1)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J2EE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各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2)借助于“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通过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先进实用的使用手段,满足对信息共享和利用的要求,并为各级领导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服务。(3)人机界面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友好。(4)确保系统可靠、易于维护。

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结构上采用三层B/S结构,由用户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层和数据库组成。前台用户显示层使用JSP和Servlet在浏览器上实现,逻辑层使用JavaBean组件实现企业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分为三层,分别实现业务逻辑控制、业务逻辑接口和业务逻辑实现,业务逻辑控制选择用户操作对应的接口,业务逻辑实现对接口的具体功能进行实现,实现了控制、接口和实现的分离。持久层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ORM映射,使业务逻辑层直接面对数据库对象。

3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首先涉及对软件需求的理解,从而涉及对功能定位原则的理解。通常是把功能理解为一种结果,然后根据功能划分子系统,再重复这一过程,即确定子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

系统模块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将一个系统划分成多个子系统;(2)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3)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4)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物业公司商业化写字楼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包含了管理、服务、财务等多项职能,本文研究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应该能够给物业公司内部管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还应能从不同层次满足大厦的发展商需求并方便服务于业主,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维护、资源管理、入住管理、收费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文件管理、投诉管理等八个主要功能模块。

4 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方案设计

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还要进行计算机物理系统具体配置方案的设计,要解决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配置、通信网络系统的配置、机房设备的配置等问题。计算机物理系统具体配置方案要经过用户单位和领导部门的同意才可进行实施。

第6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配电管理;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配电管理系统是电力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涉及供电运行的管理、电力设备的管理以及相关的用户服务等。配电管理系统依托地理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等以实现配电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使系统能够优化配置,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电力事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配电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改善,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配电管理系统逐渐的迈向现代化。

一.GIS使用下的配电管理系统信息化模式。

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方便电力设备的管理和用户的需求,优化供电业务的流程,强化系统的自动监督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迅速快捷的查询相关数据和资料图片。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稳定性和可靠性。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电力行业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下建立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使配电管理系统具备了基本的稳定性[1]。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多次输入,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能够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并且可以有效的保护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实时性。在配电系统的工作中,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得出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系统能够及时的采集信息,并且能够不间断的监管,了解信息的动态变化。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了对相关参数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性。

3. 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覆盖面广、系统接口全、传输的信息量大、并且系统管理全面等特点,可以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庞大复杂的电力系统,实现了广阔领域中分散性和多样性的管理。

4. 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几何网络的分析能力,有着较强的连通性,能够有效的整合网络运用的信息,并且开发有效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 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具体的目标

实现电子图片以及地图的准确、详细,并且能够及时的更新,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对配电设备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数据处理要及时准确。拥有合理、简洁的拓扑结构,实现点、线、面的优化,使拓扑操作更加的丰富。能够有效的维护设备的信息,方便准确的查询设备,在数据的传输上,要具备与变压器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及SCADA 系统通信的及时[2]。同时也要实现系统运行的快捷方便,降低工作的出错率。

(二)系统设计的原则

1.通用性和适用性。能够对实际作业中的每个程序和步骤进行分析,使操作规范、标准。系统中预制的数据信息要适用电力行业的相关标准,数据的类型、结构要规范,并且要及时的更新,方便数据的整合,系统的制度要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便扩展系统的功能,更好的适应突况[3]。

2.系统的容错性。系统具备丰富齐全的信息错误提示,能够有效的删除和管理错误信息,要有备份和数据恢复系统,能够有效的对系统信息进行备份,有时需要恢复已删除的信息。

3.系统应该有适当的分层。

4.设计必须面向对象。系统根据需要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就是系统的对象,系统要根据这些数据的功用,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输入相对的程序,做到对象划分,并且分别处理。

5.构件个性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插件方式,有各种不同的业务插件,也有固定的地图插件,他们运用一定的函数进行处理和运算。

三.GIS配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由上图可以看出,GIS配电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和五个子功能。(1)基本功能,主要是配电系统中的分层显示,地图的缩放和修改、更新,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2)系统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保证各个环节的正常、有序的运行,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系统修护。系统的管理和升级都属于系统维护。(3)设备台账管理,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中设备台账管理其它功能模块正常工作的基础,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基础输入,完善和修改电子地图,达到对各种电气参数的管理。主要对变电站、变压器、隔离开关、分支线路等进行管理[4]。(4)设备运行管理,设备运行的管理主要是对配电设备进行检测,掌握线路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配电设备的隐患,防患于未然。设备运行管理在进行线路的巡检时,会结合GIS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GIS系统可以准确的描述设备的线路地图,为设别管理的巡检提供了方便。设备运行管理主要是负责设备的缺陷管理、检修管理。(5)实时监测,实时监测功能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管理,该设备可以收集相关信息,以信息的方式把结果传到监测的服务器上,服务器接受数据,及时的把信息反映在电子地图上。(6)综合分析,在一些列设备都完善后,就需要对整个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并且能够帮助或者替代工作人员完成工作,这就是综合分析的功能。

GIS配电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配电设备中的图形信息和其它的台账信息进行多样的查询,并且能够使用多种目标图形,在目标图形上还可以任意的拉伸和折叠,在对台账信息查询时,可以选用关系符号和逻辑符号,并且可以在地图中准确的定位。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中各种网络设备进行统计,并且类别不同可以有相关的分组和组合,其中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接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可以对供电的电源和供电范围进行分析,可以准确的找到地图中的任意一条线路的供电电源点,如发生某些线路的断路或者烧损,可以及时的找到控制电源。如果选定某个变压器,就会在图中清晰的展现出该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和线路走势,可以方便对供电区域的管理[5]。GIS配电信息管理系统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能够模拟停电,电力网经常会出现停电的状况,并且造成停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变压器的原因停电的,也有可能是卡关停电,线路中断导致的停电也时有发生,所以准确的找到停电的原因比较困难,而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管理系统能够模拟停电,因此无论是哪种停电,经过模拟后,就能根据停电的状况和具体反映来判断,这样就能准确的把握停电的范围,从而在地图上渲染。

四. GIS配电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规划。

在GIS的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可以分为地图数据和电网数据,这两种数据在系统中都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地图可以作为系统运作的背景图反映线路运行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地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电网数据能够对电网设备进行管理和分析,电网数据可以对电网设备准确分析,如变压器、开关、线杆等。

1.地图数据。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不仅要考虑系统的需求和相关的资金限制,还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轮廓,对系统的信息做基本的汇总,来决定地图的详细程度和包括范围,同时要考虑到系统软件的更新和扩展,不能只顾眼前的使用,要意识到整体电网的发展,以及设备的增加导致地图的变换,因此地图数据的设定和使用要符合实际,同时要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2.电网数据。电网数据是GIS系统的重要组成,电网数据在图形中包括供电使用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有线杆、变压器、开关、线路等,电网图形能够在图示上准确的反映出这些数据,并且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和修改[6]。根据电网中电压的高低可以将电网分成四层,其中区分点为220 kV、110 kV、10 kV。

五.GIS配电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

GIS配电信息系统在每个程序中选用的技术软件和支持都不相同,系统的支持平台选用的是ArcGIS,这种技术来自于ESRI公司,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主要采用了开放的主流艺术,并且工业标准合格,在地图平台制作这个领域是首屈一指的,ArcGIS技术中ArcSDE可以有效的解决空间数据的合成操作和数据的一致性研究,因此此技术也被地图平台所使用。市场上对于SDE技术的开发有两种组件,ArcObject 和MapObject,由于在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中,对象使用量少,操作简单,因此多选用MapObject组件,该组件对于地图不复杂的操作十分快捷,并且地图的显示效果良好,可以满足系统的开发需求。

基于配电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容量要求不是很高,却需要较稳定的数据量的考虑,在数据平台的选择上,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0,此技术的数据量相对比较的稳定,可以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准确度,此外SQL Server 2000也是Windows平台上最为流行的数据库,在稳定的前提下,具有高速率的反应特点,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收缩和放大,可以达到数据储存的一系列要求,并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7]。

GIS配电信息系统使用Delphi5 以COM的方式进行开发,其中系统构架是C/S 模式,服务端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可以准确的提供数据和台账数据,MapObject 通过SDE 来管理GIS数据库,同时客户端可以直接访问属性数据库。

由上图可知,GIS配电信息系统在技术的使用上,主要是对MO进行封装,然后具体到每一个模块,地图操作使用相关的函数对应,其中同名函数可以通过模块操作地图的接口进行输入,模块相应的会被封装,这样主程序能够通过函数来读出模块的信息,信息会在系统的主菜单上显示。每个模块都具有数据传输的接口,主程序可以读取每个模块所反应的信息,只要启动程序,数据连接口就会接通,从而模块中的信息就会准确、及时的传送到主程序中,菜单就能显示对应的业务功能。如果出现新的设备或者有其它设备的更换,只需要加入新的模块或者把模块的设置调整即可,然后度文件夹里的原文件进行覆盖,并在数据库中添加相应的传输路径,这样就能实现系统的升级和扩展,十分方便和快捷。

结束语

GIS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目前GIS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测绘、农业、灾害预测等,尤其是在配电管理系统中运用,实现了配电系统的信息化,方便了配电设备的管理和监测,提高了配电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明.GIS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2] 冷伟.基于ArcGIS的电力配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8)

[3] 陈伟忠,秦开明,郇嘉嘉,黄少先.基于Web的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 电气应用. 2009(21)

[4] 陆鹏.基于MapInfo的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线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8(09)

[5] 海天舒,朴在林,宋野,常滨.基于GIS的可视化配电网线损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1(01)

第7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 书业物流管理系统 集成构架 层次结构 系统接口

一、 图书发行模式

国内出版行业的发行模式及流通渠道仍然主要沿用旧的流通模式,图书购销的主要形式有征订包销、经销包退、寄销等,其中以经销包退为主要形式。图书发行渠道有新华书店发行系统、出版社发行系统、其他国有书店发行系统、集体和个体发行系统、中外合资发行机构等,其中以新华书店发行渠道和民营发行渠道为主,这两条渠道又存在相互交错的情况,我国图书供应渠道是纵向一体化形式。

新华书店发行渠道发行方式是: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发书给新华书店总店,总店再发给各省级新华书店,省级店(也称为发货店)发给各所属市级店(销货店),市级店发给县级新华书店,层层向下,最终送到读者手中。市级店(销货店)负责图书销售。省级店是图书一级批发的机构,负责图书的总发行,同时承担图书的储运和调剂工作。目前新华书店已经完成由传统分销向连锁经营业态的改造和整合,由地区性出版物发行分销商成长为全国性出版物连锁集团,全国范围内出现跨区域的集团,成为国内书业的主力。

二、图书业物流中心的特点分析

书业物流中心系统的设计要遵循书业发行的特点。图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除了常备书外,一般图书都有很明显的发行周期快、经营的品种多的特性。在一定的时期内库存的品种约8万种,全年经营的品种在20万个品种。

“逆向物流”比例大大超过其他行业,退货物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向供货商退货,二是零售商的退货。零售商的退货从码洋角度来看约占13%~25%,若从品种的角度来看则远远超过这个比例。处理好“逆向物流”的退货管理是书业物流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类的图书具有不同的发行特性,从图书的销售特点来看分为:常销书、畅销书、时节性图书。畅销书有明显的销售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销量逐步降低,这类订单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要求配发速度快.时节性图书是指学习文件、教材教辅的发行,其特点是订单数量大,对订单数量完全满足的要求高,要求按时发货,这类图书具有很强的时节性特点,处理突发物动量峰值的也是图书发行物流中心要主要考虑的。

书业发行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具有其传统的物流体系,在物流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物流体系,中转发运在书业物流中是延续多年的一种业务方式。并且中转发运的结算方式也已形成。

物流中心“存储”与“分拣”区域界限不能严格划分,因为经营的品种多,特别是对于一般书的订单,其品种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分散性,数据分析表明在每天图书零售中对相同品种的销售只占每天品种的10%。这两个特性就决定了除了异地存储外,物流中心的库房的每个区域既可能是“存储区”又是可能是“分拣区”。不能照搬一般物流中“存储区”(缓存区)与“分拣区”的一般划分方式,应以自身行业发行的特点进行库房的存储与分拣流程的设计。

三、书业物流中心系统方案的目标

1.物流作业的无纸化及部分自动化。利用无线移动设备、电子标签技术实现物流作业的无纸化、物流信息系统与设备控制系统无缝连接,实现部分作业的自动化。

2.满足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求。物流中心不仅为本企业的商流部门提供物流服务,同时为企业外出版单位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这要求新华物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要满足“第三方物流”的设计理念。

3.物流作业流程最优化、高度信息化。结合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特点设计一套最优化的物流作业流程,流程优化的重要体现为由原来的“人找事”转变为“事找人”。用信息指导每个作业流程;每个物流作业实时反馈到物流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物流作业的高度信息化。

4.高效的作业调度及实时的作业监控、设备监控。物流信息系统应根据不同物流作业的要求及特点实现对物流作业、物流资源的合理调度,使物流作业高效有序。并能实现物流作业、物流设备的实施监控。

5.实现物流企业的全方位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应为企业提供全面管理手段,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结算管理、商务管理等。

6.实现从“品种管理”到“效益管理”的飞跃。提供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为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打下坚实基础。设计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从“资金流”的角度分析控制各个物流业务环节,进行科学的利润分析,从而达到“效益管理”。

四、书业物流中心管理系统集成构架

1.书业物流系统的层次结构。书业物流系统层次分为物流管理层、调度监控层、设备执行层和决策支持层。

(1)物流管理层中包括:到货作业管理、退货作业管理、库房管理、运输管理、物流结算管理、任务总调。此部分直接面向日常事务处理和交易作业,及时处理每天的各种作业数据,将各种作业的数据及时、准确地采集到系统中。主要解决基本业务层面的数据录入、处理、查询和输出。

(2)调度监控层中包括:人员管理、作业调度、作业监控、设备监控。此部分提供业务负责的战术管理信息,根据系统的运行信息,监测物流系统的运行状况。建立物流系统的特征体系,仓库的作业计划和作业调度通过这部分实现。主要任务是设计各种物流作业的应用程序,实时执行各种作业任务,实时与调度指挥层通信将任务执行情况实时进行反馈。这些程序包括各作业流程应用的微机终端程序、RF作业程序、电子标签应用程序等。

(3)设备执行层中包括:电子标签系统、RF作业系统、拣选车作业系统、传送和分拣设备作业系统。此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的各个物流设备及作业实施部分的协调控制和执行。

(4)决策支持层中包括:信息管理、采购决策、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业务分析。此部分提供经营目标的战略管理信息,提供各种分析和预测功能,辅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决策。

2.书业物流系统集成架构与设计

(1)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可以看作是面向信息技术和组织的企业业务流程和关系集成的解决方案。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信息集成的程度。从整体上看系统集成的实现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集成为基础的。工作流程的集成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将整个企业的各部分流程集成起来,使管理者可方便地跟踪跨部门活动,更好地支持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工作决策。另外,在业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再设计,从而实现再集成。

系统整体集成架构见图所示。

调度指挥系统全程管理调度进货作业、存储作业、退货作业、配送作业等整个物流作业过程。其更重要的是根据人员情况、工作任务情况全面指挥下达各类作业任务。这些作业任务包括:收货作业、分拣作业、运输作业、转移作业、退货任务、补货作业、货位调整任务。并监督任务的实现情况。

物流执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各种物流作业的应用程序,实时执行各种作业任务,实时与调度指挥层通信将任务执行情况实时进行反馈。这些程序包括各作业流程应用的微机终端程序、RF作业程序、电子标签应用程序等。

书业物流中心的业务与商流系统的各种业务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考虑书业物流中心的信息管理时要与商流系统整体集成。书业物流管理系统与物流设备的接口和通讯是整个集成构架的第一部分,作为物流设备正常运行的控制部分的物流执行系统是系统集成的第二部分,系统管理和指挥系统完成系统的基础设置和物流计划管理和维护是物流系统的第三部分。

整合物流系统与商流系统有接口,可以将采购计划、审批信息传入物流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将到货数据传回商流系统,订单数据和配送模型从商流系统传入物流管理系统,发货数据从物流管理系统传入商流系统,商流系统将退货指令和退货规划出传入物流管理系统,并将实退数据和结算计划传回商流系统,商流系统将最后的结算信息传回物流管理系统。

实现物流设备层与物流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图书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主要引进的设备为水平传送设备及垂直传送设备,以及包件分类设备、品种分类设备。数据交换原则本着简单、偶合度低的原则交换数据;数据交换只限制在数据库交换数据方式;物流控制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时调用管理系统提供的存储过程。

与传送设备及包件分类设备的集成,传送设备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将上架的物料箱准确的传送到目的货区;二是将按件拣选的物料箱按货区的先后顺序传送到各货区进行拣选。包件分类机作用是按照发运方向进行下线包件的粗分。物流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的主要接口为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得到管理系统的物料箱路径即可。

为了实现物流作业的状态信息实时更新,物流信息系统与设备的控制系统实时进行通信,与控制系统的通信处理采用如下方式:若是简单数据通信则调用通信过程直接取得;若是复杂需要多次获取数据的则将通信数据存放在数据库表中,并约定表字段的格式。数据接口要求通信过程由管理系统提供,控制系统直接调用;所有有关的业务数据由管理系统修改;作业状态,物料状态各自维护;RF、电子标签的每个操作都实时回告系统。

从信息系统角度设计的物流设备及通信方式如图2。物流设备扫描物料(箱)的条码后,根据扫描的条码通过调用管理系统的存储过程或是通信表得到物料(箱)的路径,从而下达相应的设备动作。例如,在拣选过程中,通过分拣机进行分类,为减少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的通信次数,设计中将包件的拣选路径及分拣格口信息在管理系统的调度程序中形成并记录在通信表中。

(2)物流中心管理系统部署。物流中心管理系统的部署分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FTP服务器、设备服务器。这样有机的将物流中心的业务终端、异地商家、自动化物流设备RF,以及配送店集成在一起。

五、结论

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融入了RF技术与系统集成,使用户提升其库存管理与客户服务水平。书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包含了与商流系统的数据交换,与物流控制系统的信息交换,进行完整的系统集成设计才能够达到系统各部分有效结合。物流控制系统各层次负责自己的主要任务相互协调实现整体业务功能。书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在物流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提供给书业企业物流业务支持,实现企业对物流作业的监控管理,为企业的运转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华等编著: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科学出版,2005,(3)

第8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管理信息简介

1.1、管理信息的定义

管理信息就是人类社会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而综合采用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的活动。

1.2、管理信息的过程

管理信息,总体来说,就是在对信息实施管理过程中人类做的一系列活动,即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四个动作。而信息管理的过程,则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1.3、管理信息的特征

因为管理信息是管理的一种,所以管理具备的一些基础的特征,比如其职能是预先的计划、精准的控制、有效的领导、可控的组织。

2、系统分析

对于系统分析来讲,其在实际运用中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原有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判断与提高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对人员进行分析时采用了现代的管理理念、技术、科学方法和工具,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使用环境以及企业的经营销售活动、生产计划的编制和优选、资金投入和人材需求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决策方式。由于HMMS中的子系统在实际中已经开始使用,而在系统中采取的是软件工程设计的理念和层次分布结构的设计方式,还利用了先进的开发工具,让系统整体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分明的层次性,在每个子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接简洁而规范。

现行系统调查分析根据相关人员对现行企业现状的分析调查,其主要的目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体过程、管理水平等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开发新系统的原始数据。调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如下:主要调查的方向是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第一,企业生产的具体方向、生产的主要方法与特点、管理机制与职能结构的设置。第二,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与辅助过程、生产准备与技术准备以及库存管理等。第三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有市场预测、物资供应、产品销售与服务等。第四,企业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第五,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第六,企业产品的主要组成。第七,企业计算机设备和人员的分配状况、资金、厂区总图等。第八,对企业信心管理系统发展的约束条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现行系统调查分析

根据相关人员对现行企业现状的分析调查,其主要的目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体过程、管理水平等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开发新系统的原始数据。调查的具体范围和内容如下:主要调查的方向是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第一,企业生产的具体方向、生产的主要方法与特点、管理机制与职能结构的设置。第二,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与辅助过程、生产准备与技术准备以及库存管理等。第三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有市场预测、物资供应、产品销售与服务等。第四,企业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第五,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第六,企业产品的主要组成。第七,企业计算机设备和人员的分配状况、资金、厂区总图等。第八,对企业信心管理系统发展的约束条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2.2、绘制现场工作流程图

现场工作的流程图是根据原系统的某项具体业务工作来进行阐述的过程,经过各机构以及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与信息流向和工作特点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从而显示出实际业务工作的详细处理过程和处理方式。

2.3、绘制事物流程分析

图事物流程分析图的实质是业务流程图,其使用的是预定义的符号,对工作中的业务执行过程和工作情况进行抽象的描述,这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

3、系统设计

目前常见的MIS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A&D)、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其中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是面向功能和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具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成功的应用实例。而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法都是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存在着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的问题,不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阶段确定的系统逻辑模型,具体设计出运行效率高、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且经济实用的系统实施方案。

(1)功能建模

功能模型是对规划系统功能结构的概括性描述。功能模型的构建可以参考企业模型的“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各层次处理,它们之间有着大致的对应关系。也可用业务系统规划方法使用(CRUD)矩阵进行子系统的划分。MIS系统在企业模型和处理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的层次结构建立了功能模型。整个系统划分为.-个应用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事务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文档管理、资产管理、工程设计管理、工程动迁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管理。前九个子系统与企业模型中的九个职能域相对应,最后一个子系统“系统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特有的而且是必须有的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对上10个子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为相应的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

(2)数据建模

数据模型是表示现实世界的一种方法与工具,是一种描述数据结构的专门技术,它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与基础。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看,数据模型所表示的是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建立的数据模型分为两层:概念数据模型(CDM)和物理数据模型(PDM),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规律。提供可视化的E-R图绘制环境,实体通常由文档或访谈中的名词表达(地点、人物、概念、事件、设备等)抽象而成,用户视图是主要的实体来源,实体与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有大致的对应关系。数据建模的艺术性更甚于科学性,但对CDM进行检验能提高模型的质量,与现实世界更相符,可用的校验方法有:

1)利用工具自带的校验功能进行语法检验;

2)利用各种可能提出的对模型所指的数据库结构的查询来检验模型是否能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

3)用生成的PDM来修正CDM;

4)根据1NF、2NF、3NF来检验CDM。

根据CDM可自动转化成PDM,避免了传统手工设计数据库表单的繁琐,可以根据CDM生成多种数据库的物理模型,包括基表、建立索引、主键、外部键、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生成相应的Scripts语句和完整的设计文档,包括PDM、实体与数据元素列表等。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信息流量估计每个物理表单在信息系统运营期间产生的纪录数,根据记录数可计算出整个数据库的大小,给信息系统硬件存储容量的规划打下基础。

(3)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分析苏建公司网络现状和信息系统对网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整体最优的基础上再分别提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群件系统的选型方案,最后给出升级方案和费用概算。

(4)分步实施规划

分步实施规划就是规划各个应用子系统的系统实现时间表,必须考虑急用先上的原则、CRUD矩阵中各子系统与数据库的关系和每个子系统的难易程度,SSRCC_MIS经过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巨大的开发空间,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与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云.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2014,09:87-89.

第9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设计;B/S;C/S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23-03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ZHANG Zong-li

(Jiamusi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College,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 In his paper,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that based on C/S and B/S mixed model is offered. It analyses the business process, structure, basic fun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s’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analysis; design; C/S; B/S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高校外事工作得以大力发展,外国来华留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 外国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开放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标志之一。随着中国留学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国来华留学生来中国接受教育的形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这给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 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要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原有的教务管理方法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进行教务系统研究开发,对于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系结构的选择

C/S模式即客户/服务器模式,它是一种成熟的开发模式,它通过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运行应用程序来完成任务。它在客户端安装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因此交互性很强。由于是点对点的通讯模式,故存取数据时安全性较容易得到保证。C/S模式只有两层逻辑结构,占用网络资源较少,网络间数据通讯量较少,传输速度很快。

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它将C/S模式中的服务器又进行了进一步划分为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这样就形成了客户端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比较这两种模式可以发现:

1) C/S模式在逻辑上比B/S模式少一层结构,因此C/S模式的网络通讯量要低于B/S模式。对于相同的任务,C/S模式在速度上相对于B/S模式要快。C/S模式在客户端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交互性强,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很多方而都有强大的功能。C/S一般而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

2) B/S模式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之上。B/S模式在客户端只需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不需安装应用程序,用户的界面都统一在浏览器上。浏览器易于使用,相对于C/S的客户端,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使用,不须再学习使用其他的软件。B/S模式其应用逻辑由Web服务器承担,这不但可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而且可以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维护工作也简单易行。

通过系统分析,本系统将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数据处理量大且要求处理频度高的范围内使用C/S模式,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数据库,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要求不高的子系统中采用B/S模式,以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势。如学籍管理子系统运行于校园网,采用C/S模式,只有教务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务处各用户凭账户、密码访问;网上成绩查询和公共修选课子系统在广域网上实现,采用B/S模式,本校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凭学号和密码访问。

2 系统的分析

本系统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实现制定教学计划、排课、选课、学籍及成绩管理等等留学生教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2.1系统的功能要求

留学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1)通过智能化资源调配管理优化教学资源,高效调配和合理利用教师、教室、实验室、时间等,解决留学生的合理排课和高效率管理等问题。2)随着学分制的教学改革,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系统要充分考虑学年制、学分制以及过渡阶段的不同软件需求,并充分结合不同学习方式和类型的留学生的具体教学安排特点来实现课程的设置,并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课程库、成绩库、学生库、教室库的数据迁移问题。

3)强化基于Internet/Intranet面向师生的服务和互动管理,使留学生教务管理更加高效,同时也方便了学生,是管理服务化、人性化。

4)系统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学历规范标准和相关的留学生管理条例,规范课程代码、教师代码、学号等编码,避免学生重复等不合理现象出现。

2.2 系统的性能要求

本系统的性能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 时间经济性

优化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使系统运行效率高,反映速度快。

2) 可靠性

能连续准确的处理业务,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3) 可理解性

用户容易理解和使用该系统。

4) 可维护性和适应性

系统应易于修改、易于扩充、易于维护,能够适应业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5) 可用性

目标系统功能齐全,能够完全满足业务需求。

6) 安全保密性

保证系统的物理安全、数据存储和存取的安全与保密、数据传输的安全与保密,做好使用人员的授权管理。

2.3 系统设计目标

留学生教务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

1) 系统功能完备、实用,界面友好清晰。

2) 系统要有强健的平台构架,体系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应能接纳已有的系统且在今后系统软硬件扩展时,能有效地保护已有的投资。

3) 具有多种数据源的存取访问能力,基于Web的和表现能力。

4) 规范化的信息管理。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将各种教务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5) 安全保密、可靠运行。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根据留学生能够教学的特点,结合我们对高校留学生教务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留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描述如图1所示。很明显,学籍管理和排课管理是整个教务管理的核心。

3.2 系统功能分析

留学生教务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的功能:

1) 具有学籍管理功能

能打印留学生信息核对表、打印新生分班名册、输入修改学生信息,管理毕业生信息、检索未交照片的学生、管理学生欠费记录。

2) 具有成绩管理功能

能新建学生成绩数据库、输入修改成绩、分学期打印成绩、分课程打印成绩、查询修改打印成绩、打印成绩通知单、输入重修成绩、生成成组统计报表、打印学年平均成绩、统计期末考试成绩,为不同学习形式和类型的留学生出具各种语言的成绩证明。

3) 具有教学管理功能

具有教学计划管理功能(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开课计划),能新建、修改教学课表、打印查课登记表、查询打印课表、安排期末考试课程。

4) 具有系统维护功能

能备份、还原数据库,可设置系统使用用户名称,添加删除开考教室。

5) 能划分用户的权限

只有Admin可以添加、删除用户、修改各项参数,设置不同的工作人员用户,对系统的不同管理业务进行权限分级设置,并使他们能对自己所管理范围内的业务进行有效的录入和修改。其他用户查询。

本教务管理系统由基础数据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教学测评、选课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网络查询和管理、系统管理十大子系统组成,其中,基础数据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教学测评、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采用C/S结构;对学生的网上选课、信息查询、信息修改、教师的成绩录入采用B/S结构。

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

4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4.1 服务器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是为服务器开发的操作系统,可提供web功能和通信等服务,并提供一些用来配置和维护软件的向导工具,使构建一个网站轻松易得。

4.2 Web服务器:IIS

IIS信息服务器是Windows NT系列的一个组件,也是允许在公共Internet/Intranet上信息的Web服务器,通过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信息。

4.3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0是一个可伸缩、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将数据填充到Web服务器,同时提供了对数据的快捷访问。

4.4开发工具

C/S结构采用Visual C++6.0开发,客户端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visual c++6.0具有友好的集成界面、可视化的开发模式、良好的数据库支持以及高效的程序开发和程序运行效率。B/S结构采用ASP开发,Web浏览器端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

5 结束语

本系统在具体实现时,要在充分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特殊性,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资源,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来提高留学生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充分实现留学生教务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史宇清,黄文学.基于CORBA/Java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制开发[J].计算机工程,2003.29(2):210-212

[2] (美)Roger5.Perssmna.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