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养老保险的含义范文

简述养老保险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养老保险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养老保险的含义

第1篇:简述养老保险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律援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56-01

现今,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分层情况严重,“金字塔”式的经济发展情况使得社会中涌现出了“弱势群体”这一类人群。他们的权益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保护,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也会日益加重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对弱势群体施以法律援助,合理的帮助其维护其自身利益,不再运用暴力手段解决争议,不仅能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其自身的基本权益,也在一定程度加强了人们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1.弱势群体的含义与特点

弱势群体一般是在社会结构不平衡,社会关系不协调的情况下产生。目前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有很多,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以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弱势群体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弱势群体有时被看成一种相对的概念,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相互转变,但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乡贫困人口、下岗工人、残疾人等。这一类群体普遍具有经济收入处于社会底层,生活质量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导致经济和心理压力大等特点。这一群体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难以适应快节奏生活,表现出对生活环境适应力差,进而产生一些社会矛盾,这已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

现代社会的法律是以人权作为价值核心,通过各领域的法律保护公民享有自己的权利。在不断改革完善的法律中,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在一些社会热点法律问题中,弱势群体往往会得到大众的同情,进而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此类法律问题,处理结果相对更公平合理,但在全社会监督之下处理的问题毕竟只是少数,要实现弱势群体充分利用法律维权,既要提高维权认识,还要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由最初的形式平等发展到实质平等。以往,弱势群体享有形式平等时,很多情况下某些权利根本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权利平等实质在法律制度中是赋予每个公民的,但到个人实现程度上又是显著不同,这使得这种平等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概念。同时,没有国家对弱势群体平等权利的实现制定全面合理的举措,弱势群体始终处于无保护的状态。这样的法律制度会使强者更强,弱者的生活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也加剧了强者和弱者之间的矛盾,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现今,我国社会对这种形式平等进行了修正,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已有改观,出现了新的形式即实质的平等,这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实质平等一方面是要限制强者的自由,一方面来保障弱者享有均等的机会。这也在一定程度要求国家积极介入公民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其中,在保护公民的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时,还有促进其能公平公正的实现的义务,因为这些权利的实现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保护,是国家发展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并且对于提高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实现过程中,有些困境甚至需要国家直接提供帮助,帮其摆脱这样的一个弱势地位。立法上的特别保护是一个可以试行的方案,建立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会为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最终为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达到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完美结合。

3.对弱势群体保护存在的问题

3.1法律援助的问题

从法律援助的理论上来讲,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行为,要求国家对需要援助的人提供减免或减缓法律服务费用等帮助。目前,国外法律机构已经在实行这样的处理方法,而在我国法律援助还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对这一法律制度仍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义,并不了解法律援助的涉及范围。这也需要我国法律援助加大其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公民懂得如何使用法律援助来保护自己应该享有的权益。不能否认的是,我国也一直存在着面向社会,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各种组织,它们的积极服务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些社会团体以及法律援助机构并不受到法律规范的明确保护,在很多方面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严重影响了援助的效果。

3.2社会观念及政策的问题

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对弱势群体的产生并不意外。随之而来的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等问题,也不能得到广泛关注。加之国家和政府的宣传力度小,致使整个社会对这样的一类群体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社会观念的不与时俱进,公众对弱势群体法律权益的维护不足,进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稳定以文明中国的构建。另一方面,我国今年来出台的很多政策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类问题,但是在现实中,包括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权利受到侵害却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并不少见。同时,包括妇女,未成年以及残疾人的相关法律保护政策也亟需实现

4.完善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建议

4.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无论通过任何方法解决社会中弱势群体的问题,法制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对弱势群体提供权益保护和法律援助的核心。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我国制定的关于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已达到1000多部,这其中包括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等等。在这些已经建立的基本保障体系构架上,不断丰富完善这一社保体系,来减少层次单一,覆盖面狭窄等缺陷带来的弊端。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及必要的医疗保障,落实养老保险和工商保险等社会保险等。这些社会制度可以不拘泥于一种形式,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来满足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

4.2健全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是一项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认可的司法制度。我国的法律援助尚处于摸索阶段,仍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当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大多数弱者由于无法支付昂贵的诉讼费用而得不到司法的保护。简化民事诉讼程序,减少诉讼费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弱势群体减缓此方面的消费压力。

4.3建立特定的法律保护

为了能够全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制定特殊的保护法律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弱势群体是一个广泛概念,它包含的人群类型各种各样,所以仅靠某一部法律就能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定出一部只属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只有从各个方面共同人手,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援助体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到侵犯,才能真正的维护社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