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典型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典型案例

第1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场景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场景案例的影响,将生活中的场景案例迁移到中职语文课堂中,就是中职语文的场景案例教学,它可以协调情感与认识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对中职语文场景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场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场景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阅读、调查、分析、讨论及交流,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下图是两个体系的比较区别),而场景案例教学的方法属于行动体系,并具有独特之外,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要真正地做到“以育人为本”,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场景案例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对场景案例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然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之后提交或展示最终的成果。在场景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与进度等实际情况去整理、组织场景案例,设计讨论的问题和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会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组织学生体会阅读场景案例,并让学生或个人或分组讨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学生为主体是场景案例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二)以场景案例为基础。场景案例教学法是以交往为基础,案例为线索的教学活动,它紧紧围绕着各种场景案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场景案例。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蕴含在场景案例中,是学生与案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的过程,即通过不断地深入交往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职学生性格活泼,语文又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的艺术,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

(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场景案例教学法所选用的场景案例一般都来自真实客观的生活之中,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职学生们生活经验的不足,还缩短了实践应用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它有助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中职语文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比如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等,可以让中职学生在学习、工作及日常的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场景案例教学法的实用性目标则刚好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相符合。

(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场景案例教学法注重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收集语文案例互教,分析交流讨论场景案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其搜集、整理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掌握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等一些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场景案例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二、场景案例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语文场景案例教学的选择设计。中职语文场景案例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因此中职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来选择相应的场景案例,并且选择的场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场景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符合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及对语文信息的理解接受程度,否则场景案例教学法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中职教师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根据应用文写作标准化、规范性及严谨性的特点要求,选择以“通过接受、获取、遵照而取得”“企图说明成功而非问题解决”等实例取向场景案例较为合适;而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比如“交谈”这一课,则可以根据“掌握交谈技巧、积累语言经验”的要求选择具有“引导讨论、协助学生发展以多元观点分析问题的技能”的特点的反省取向场景案例等。另外,场景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要注意适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体验和实践”的中职学生的特点。

(二)中职语文场景案例的组织实施。首先是场景安全的呈现方式。场景案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媒体、分角色饰演等方式,它的选择要符合与内容相容、服务于目标的原则,比如场景案例是体验式的,则可以选择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它的设问质疑要有层次。有层次的设问质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及实现教学的目标。设问质疑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可以针对场景案例中的文字内容或情景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透过现象思考本质。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设问质疑就像铺台阶一样,由下而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对其进行评价点拔引导。场景案例教学的效果都体现在学生展示出来的成果中,它体现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引导教学的节奏,引发学生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第2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内容;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70-04

?本文系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立项课题“中职语文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ZZZ6)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沈彬,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3)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与职业教育管理。

一、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开发的原则

1.职业系统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指向中职语文教师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的系统,即课程内容的设计追求的是教师工作需要的新的理念、教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学科系统的完整性,即服从语文教师职业的系统性。这既是由网培课程的学时决定的,更是由受训对象的学识、成人特点等决定的。

2.内容针对性原则。课程内容的开发依据当下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难,即教师们在工作中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定,在情境分析梳理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等,通过大纲解读、教材辅导、教学实施三大模块,使受训者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能力,获得专业发展,使课程内容贴近教学实际,而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灌输艰深的理论。

3.对象发展性原则。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新教材的全面使用,文化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对我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广大教师面临新情况。对此,教师必须积极面对,认真学习,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必遭淘汰。基于以上分析,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内容的开发应坚持面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发展的取向,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创设教师发展情境,丰富教师发展内涵。努力使学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4.案例典型性原则。有专家说:“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这样的坐标里:横坐标是学养的积累,纵坐标是经验的增加。”[1]课程内容的开发倚重省内相关专家以及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借助他们的学养、智慧,更借助他们的经验,选取教学工作中一个个鲜活、典型的案例,“写真”教师教学生涯,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5.资源丰富性原则。作为课程内容,其集聚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培训质量的高低。开发过程中应整合视频、PPT及教案、作业等丰富资源,为学员受训提供蓝本。准确、科学、直观、丰富是课程内容资源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模式及其开发方法

根据“江苏省首批中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行动学习”理念为指导,紧贴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典型案例等学习资源,提升教师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我们将课程发展史中四大经典之一的情境模式及其开发方法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模式与开发方法。

情境课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劳顿(Denis Lawton)首先提出的。劳顿认为课程开发研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文化分析的基础上,其立论依据在于课程要致力于最普遍意义上的知识传播,发展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使学习者善于适应社会与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情境,并能对其施加影响,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支配。斯基尔贝克(M.Skilbeck)在对劳顿的课程模式改进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了情境课程的研制模式,被称为经典的情境课程研制模式,共分为五步:(1)分析情境;(2)确定目标;(3)设计方案;(4)解释与实施;(5)评价与调控。情境课程模式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课程研制模式之一,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研制理论,不失为一种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课程研制模式。[2]

分析情境。研究分析江苏省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现状,梳理出当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语文教师的培训需求后,确定了教学内容与课程形式。设计包含7个选择性话题、1个建议性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苏北、苏中、苏南15家职业学校283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获得课程开发的第一手资料:(1)需求与方向。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语文课程改革理念。(2)内容与形式。内容上偏向优秀课例展评、教材教法、大纲解读。形式上偏向结合实例的讲座、学术沙龙、案例评析。(3)师资与资源。培训师资偏向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课改专家、教材主编。培训资源偏向课件、视频、教案等。(4)过程与评价。偏向于在线学习,提交教案与现场说课、完成相应的作业。调查分析显示了培训对象的所思所需:一是关注能力的提升和理念的更新;二是讲求实效,注重实战训练,真正得到实惠;三是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多讨论、多交流,资源共享;四是学习过程中能建立学习小组(QQ群),相互讨论,互相提高。

确定目标。广泛听取意见、我们调查分析、反复论证后,在对相关培训课程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程观是:课程目标以培训对象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培训对象职业内容为主线;课程实施过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教学以培训对象为主体;课程评价以教学能力素质为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为:遵循职业教育语文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利用省语文专家、骨干教师及教师培训中心等资源,按需施教,研究、开发、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努力培养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省语文教师,促进江苏省职业教育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江苏省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力图集各家之长,概括共同规律。

设计方案。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设为三个模块:大纲解读、教材辅导、教学实施,课程结构遵循从国家要求――大纲到现用教材再到课堂教学的逻辑顺序。每个模块设置若干专题,专题下有若干话题。这样的模块式培训方案呈现的特点是:适应性强、目标明确、选择灵活、资料丰富、合作交互性强。

开发实施。网培课程的开发遵循如下六个环节:确定教学内容系统框架的总体设计和原型实现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开发教学环境、教学活动设计。其中贯穿始终的是团队人员的研讨,在反复研讨中不断修正,在集思广益中不断创新。课程开发后,在专家论证、上级部门审核、平台测试的基础上,即可实施培训。由于受训者面广量大,地点分散,层次不一,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管理便捷的培训制度,从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考核方式、奖惩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网培的效果。除了上级部门的宏观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团队或者在聘辅导员必须及时跟进,配合上级部门在实施中做好三件事:一是及时了解课程的优劣,以利修正完善;二是掌握受训者的培训情况与效果,为上级部门管理提供依据;三是悉心辅导,为受训者释疑解惑。

评价调控。课程评价主要考察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开发的效果,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员、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中职语文教师的发展。参与课程评价的对象应该由下列成员组成:(1)语文课程专家;(2)受训者;(3)电教人员;(4)课程开发者,等等。诊断、总结需从量性和质性两方面作出评价,为课程的调控提供依据,更好地达成课程培训的实效。

课程开发的五大环节既是具有逻辑性的链路,又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只有重视每一环节,才能保证课程的整体质量。

三、中职语文教师网培课程的内容架构

课程内容的整体架构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制定的工作方案的适合省中职语文教师需求的能够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成体系的要求,设计了大纲解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实施三大模块,从大纲、教材及课堂三个维度设置,既具结构的逻辑性,又具内涵的丰富性;既关照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又突出教学能力提升的重点(见图1)。

(一)“大纲解读”模块的设计

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2009年大纲”)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2000年大纲”的修订。“2009年大纲”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及中职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追求。我省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急需转变观念、明确任务、理清思路、提升教学能力。

大纲解读模块的设计思路是:以我国职业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为背景,以江苏省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2009年大纲”制定专家解读为主线,引导职校语文教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员的原有基础、培训的起点及课程内容的重点,大纲解读模块不作逐词逐句、面面俱到的辅导,而是针对中职语文教师在理解大纲或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疑惑分专题进行设计。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为什么要修订大纲”“修订大纲的背景、定位、思路各是什么”“修订大纲要达到什么目的”“新旧大纲课程性质的比较”“如何正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是什么”等当下中职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二)教材辅导模块的设计

教材辅导模块的的设计思路是:以语文课程目标和江苏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主编辅导教材为主线,立足江苏省职业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围绕职业院校当下语文课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专家访谈等形式,辅导广大职业院校语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规范的课程目标,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特色及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使本模块的培训更具针对性,我们梳理了学员们关注的使用教材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围绕“新教材编写的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元方式”“新教材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等话题展开。

(三)教学实施模块的设计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我们依托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优质课评比、“两课”评比及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开发了“教学实施”培训模块。

本模块的开发重点考虑四个向度。一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调查问卷中梳理了当下中职语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围绕学员们关注的“活动串联促教促学的设计”“以学定教聚焦目标开展教学”“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等话题组织教学案例;二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本模块形成了课例与点评、信息化语文教学与点评、微课与研讨三个专题。以“主持人概说教师课例介绍点评”“主持人概说信息化教学设计点评”“微课实录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呈现。三是教员区域的覆盖性。教员从历年来省级优质课比赛、“两课”评比及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优秀选手中遴选,兼顾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四是教材文本的全景性。所录案例的教学文本涵盖江苏省语文新教材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大板块,文体上覆盖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从实例出发,组织学员参与体验,真正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依托“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学习平台”,按照教学设计、课程制作、网上教学、网上作业、互动答疑、网络考试、学习评价等环节进行。除了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学识的养成外,特别强调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学员搜集课程改革信息,了解中职语文教学动态,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总之,本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和独特性,希冀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培训,能有效提升江苏省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Online Training Courses

SHEN Bin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33, Jiangsu Province)

第3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他人学习中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案例教学法开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完成小学语文的知识积累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当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开展评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实现呈现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快地进入案例的情境学习中,先要对案例中的材料细细研究,比如古诗《锄禾》,教师带领学生先要逐字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写作大环境和作者当时的意境,在信息渗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列举一些案例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讲孩子剩饭的故事,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能剩饭?”答案是因为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后期学生能够适应案例教学法以后,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案例中的因果联系,逐步地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担任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任

务,所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要避免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扭曲,同时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案例教学开展中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

第4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语言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52

对语言的品味与运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只关注让学生阅读课文、研究课文、总结课文、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把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模仿文本语言、创造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关注句式训练,让表达在模仿中起步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句式典型,是小学生模仿的佳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本中典型的、精美的句子进行挖掘,发现其在表达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依照这种句式去模仿、去创造、去表达。如此一来,在模仿中起步,在模仿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定会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珍珠鸟》一课时,文中描写小珍珠鸟是如何与我亲近起来的过程,主要通过一系列表示连接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先,后来”等,将小珍珠鸟由胆小变为胆大的过程逐渐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课堂教学时,针对这种句式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出关键的词语,然后仿照这种构段形式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一来,由于有了文本中的范例作为依托,学生表达的兴趣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在表达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轻松从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文本语言中句式构成的鲜明特点,先让学生找出句子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训练,这就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指明了方向。学生在模仿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文本内容,让表达在复述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站在整体把握的角度上进行复述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

如苏教版语文《卧薪尝胆》一课,主要描写了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反败为胜,打败吴国的故事。在课堂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文章所要描写的主人公是谁,围绕着主人公描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明白文章主要描写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学完课文以后自己有什么收获。就这样,学生围绕着文章的关键词语述说着全文内容。在述说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而且他们也从中学会了复述,学会了表达,促进了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文中的关键词语“卧薪尝胆”入手,引领学生系统的、完整的对课文进行复述。如此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文本留白,让表达在想象中驰骋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文本中的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在行文过程中预留一些“空白”,这就给学生创设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关注文本中留白的部分,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尽情地去想象、去创造、去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还可以在想象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苏教版语文《第一朵杏花》一课,课文主要通过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表现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文中在写了竺可桢爷爷与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以后,直接跳跃描写:“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在这一年中,竺可桢爷爷和孩子是如何度过的呢?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结合这处留白,教师鼓励学生尽情想象,想象一下在这一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并写下来。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写道:“在这一年中,孩子牢记着竺可桢爷爷的嘱托,不间断地跑去观察杏树开花了没有。妈妈对她说:‘孩子,杏花还不到开放的时间,你歇会儿吧。’可是孩子坚定地说:‘妈妈我不累,我不能错过……’”就这样,在学生的补白中,文本内容显得又饱满又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语言中的留白部分,让学生尽情去想象,尽情去驰骋,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5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程 中职教学 旅游专业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职业中学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笔者以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解剖,并针对现状探讨了教学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者,他们在进入职业学习学校旅游专业后认为只要学好旅游专业课,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因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专业的学习上,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语文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加之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与职业学校的所有学生一样,语文学习惰性较大,无平时积累、大量阅读课外材料的好习惯,因此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表现在写作时词语贫乏,口语表达能力差,甚至有时词不达意。

(二)教学方面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师大多来自普通的师范学校,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普教的影响很深,教学中仍以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十分严重,且多数教学模式只为应付考试,而对于无升学压力的中职学生来讲,考试也已无法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何况教学内容陈旧,无特色,脱离旅游专业的特点,学生也看不到所学知识与专业的联系,自然远离了语文的学习。

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特色

首先,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应具有旅游专业的特色,强调实用性,教给学生用得到的语文;其次,要强调浅显性,教给学生学得会的语文;再次,强调实践性,教给学生能用得到语文,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和旅游专业的职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旅游专业特色。

(二)突出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内容更贴近旅游专业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听说的基础训练中,训练学生听清、听会,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训练学生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说的能力,使学生灵活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旅游专业的特色,整合现行教材资源。在现有的教材中有大量与旅游有关的课文,如《边城》中淳朴的凤凰小镇、《三峡》中雄奇的长江三峡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与旅游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运用导向教学法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模拟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我指导教学法等。所谓模拟情境教学,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模拟社会场景,这些场景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通过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较为具体和综合的全面理解,缩短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所谓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讨论,把一个证实典型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即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助学习的一种模式,任务驱动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并巧妙创设情境。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可设计一个“我带黛玉游贾府”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担当导游角色,从而完成对贾府环境的解读,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又具有实践的作用,是一次很好的专业能力训练。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还应注意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无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首先应找准合理的切入点,即教材的哪些部分可以用行动导向教学完成,而哪些使用传统语文教学法会更好等,只有真正的适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中职旅游教学任务。

(四)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更贴合旅游专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今的教学评价标准应立足发展,体现立体多元化。对于旅游专业而言,旅游专业教师、景区的导游人员、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都可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来,来自这些专业人员的评价可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的成绩来作为测量学生的标准,还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对学生形成立体化的评价方式。

总之,作为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师,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并针对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改善,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牟秋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困惑[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9).

[2]黄杨和.“面向就业”的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开发方案[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第6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教研组为依托,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

1、联系实际,深化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改革

我校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年。六年来,我校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让课程改革更加深入,我们善于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具体看语文教学是不是体现了语文的本质与规律,在新学期里,我们将对这一问题作更深入研究与探讨,具体体现以下工作中:

(1)举办两周一次的“课改沙龙”研讨,对教学中涌现出的好教师,好教法及时交流推广。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开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语文读写结合”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探索“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统一”的路子,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实践“务本、倡简、求实、高效”的语文教学。

(3)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研究,打造一批“精品课”,让语文教学走过浮躁,走出困惑,跳出误区,走向理性和成熟,使语文课堂杜绝形式主义倾向,回归语文本色,理出清新朴实的面貌。

2、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复习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全程关注,建立政党的调研机制,及时了解情况。

3、挖掘教材的精髓,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利用本校每周二、三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加强各年级备课组的管理,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好语文学科资源,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共享。每组选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进行研究、讨论,指定中心发言人,谈教法谈学法,其他教师进行修改补充,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挖掘教材的精髓,集思广义,进行教研活动,把课文吃透、吃准、。使课堂变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充满语文魅力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4、掀起我校“读课外书,写规范字新的”。

一本书,创生一个特色班级,一个故事,创新一次特色活动,丰盛的阅读大餐,激越我们的才气,丰富多彩的活动,焕发了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本学期,配合教研室组织开展“读课外书,写规范字”的教研活动,为培养学生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着想,从学生长久发展着眼,引导教师从本学期开始着手,在小学阶段长期抓两点,“读课外书,写规范字”。

5、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使教师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7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范例教学 ; 教学设计 ; 技工学校语文课堂

一、范例教学及其产生的背景

范例教学产生于二战后的德国,当时学校间升学率竞争激烈,学生忙于死记硬背片面的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智力活力和创新精神被扼杀。在此情况下,范例教学理论应运而生。1951年的图宾根会议提出,必须加强教材的基础性,通过对“范例”的主动学习、探究和归纳推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

“范例教学”通过组织教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主动地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获得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和自决能力,获得独立性、批判认知和自觉进行继续学习的态度。实施范例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统一

范例教学的关键是对“范例”的精心筛选和组织实施。范例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生的兴趣、认识基础和关心的问题为纽带,寻找对学生生活有意义的,蕴涵信息导向的典型范例。

(二)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范例教学要求在技工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习过程包涵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所掌握的一般知识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新的重要的联结点;二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通过“范例学习”改变“自我”,受到教养。

(三)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范例教学”从观察现象出发,追溯其发生的原因和道理,使所要传授的内部逻辑关系逐步地显示出来。这就对实施范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又要了解学生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

三、范例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一)语文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的适用性

(1)课程特点决定引入范例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范例教学正是切合这一特点,在精选的范例中体现知识的有用性;语文作为交流工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知识综合。

(2)学生特点适合范例教学的运用

学习语文课程的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素中提取“个例”,并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概括出“个例”的本质,再演绎推理出“范例”的知识。

(二)语文教学案例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教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范例,运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典型范例的学习,了解文章的本质和特征。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让学生领会文章内涵,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作为范例,在教学组织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实现为知识迁移创设必需的起点。

(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

从对第一阶段“个”的认识出发,探讨一类文章结构的共同特征,从而达到对同类文章的更本质的关系——规律性的认识。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在对个案学习基础上,对同类文章进行归类,对其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诸多现象加以分析、综合,从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抽象。

(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

通过对“个”和“类”的分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是关键所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技校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和修养,而且也为其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因为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任何一种知识性的作业,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

(4)范例性地获得知识与经验的阶段

根据学生基础与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进行迁移,可先在相似情境中迁移,然后扩大到不同情境中去。这一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追求。教师给学生展示教学课件及规范答案,帮助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及文章主题思想。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范例教学法,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技工学校语教学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1999年

[2] 巨瑛梅, 刘旭东.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第8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中职语文课常被视为一门与职业发展无关的课程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新的思路:语文教学也可以职业行为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语文课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都可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笔者结合在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举例说明如下:

1.1案例教学法案例

教学法指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与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非专业性的。专业型案例教学:比如,讲授合同文书,针对护理、药剂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医药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相关语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讲授应用文“便条、单据”部分时,教师可针对生活中部分学生写单据时马虎随便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适当选择有代表性、适合教学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总结出正确应对办法,引导学生牢记单据写作的四点要求。这些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即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文书知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前瞻性的辅助作用。非专业型案例教学: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和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公益活动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辩论或作文,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展现基层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的伟大精神,加强学生对责任、诚信、奉献精神等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与感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文、职业素养。

1.2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学习、生活、职业活动等不同场景,由学生模拟某些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大大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训练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并逐渐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新教材中的“实用语文操练”部分大多可用此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个人简历、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相关的实用文体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人才招聘会的场面,招聘会需具备的各种元素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者、应聘者、招聘岗位、就业推荐表(本校使用)等都与现实生活相近,只是过程是模拟的,由于模拟情境的形象性、真实性,学生在身心投入、高度关注的状态中自觉参与和完善角色,在情感上、认知上获得深刻的体验,对所学知识、技能及时消化,切身体会,记忆深刻,高效掌握求职信与应聘信、个人简历等文体的写作规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在面试时如何自如得体的和招聘者交谈,充分落实学习目标。

1.3项目教学法

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项目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结合专业需要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普宣传栏的制作》。具体步骤为:①分组分工,以每4到5名学生为一小组,自选负责人1名并协调分工,让善于交际协调的学生任主编,阅读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编辑,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撰稿较稿,擅长美术设计的学生任美编等。②主题制定:教师课前提供“医学科普天地”、“畅想未来医药新发展”等科普宣传栏主题及相关问题,学生也可结合专业自拟感兴趣的主题。③活动准备:教师导读科普宣传特点、制作基本步骤与要求。小组讨论制订项目计划:整体设计、收集信息、文章编辑、版面编排。④项目实施:老师指导学生查阅课本与课外资料、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小组成员发表见解,组织辩论、质疑,达成共识,对于经小组交流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反馈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⑤汇报学习收获:各组展示分享各自的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⑥成果评价:组织每位学生和各组组长填写活动成效评估自测表及活动成效评估表,对照各项评分检查活动目标达成效果,概括知识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如何解决问题,学会如何找到答案,学会团队合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1.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某一工作要领,让学生扮演本专业职业中的某个角色,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体验职业生活,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主要有课本剧型和虚拟情景型两种。课本剧型:教师选择语文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名篇佳作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如《雷雨》、《威尼斯商人》等戏剧文本及《项链》、《鸿门宴》等故事类文本,在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角色进行表演。虚拟情景型:通过模拟某个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来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比如“模拟病房”,以医院环境为背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题目,①如何劝解一位害怕第二天做手术的病人。②如何劝慰一位大声啼哭的不肯打针吃药的小孩。③如何劝导一位因病情恶化悲观想自杀的病人。④如何指导晨会交班汇报时的紧张出错的新护士。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推进,还可设计“在内科”、“在外科”、“在儿科”等主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医生、护士、家属等各种角色,学生在角色模拟过程中反复体验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护士”的服务理念,锻炼了“护—患”之间、“护—护”之间沟通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还能锤炼学生专业素养。角色扮演要求表演者们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学生认知的、行为的、情感的、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要求演员对剧本的整体结构、故事背景、社会场景、人物关系与情节安排等有充分的认识。“观众”则边观看边填写活动成效评估表,对表演主题、表演编排、创意、演员人物塑造表现力感染力、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妆容等等打分,表演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角色扮演的情况给予积极讨论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评出各等级优秀表演组,给予鼓励。这样的学习过程,把课堂教学变成“动脑、动手、动口、动情”的活动,学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设身处地的理解掌握所扮演角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工作要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1体现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能力发展的转变

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实施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注重社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与情感等诸多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得的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2突出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以能力(知识、技能和相应经验)培养为目标,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角色表演等为载体,通过多种不定型的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与技能,比起传统“平铺直叙”教学法,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掌握知识效益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2.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参与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施目标、反馈信息到成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明确每一个具体环节的运作,从而提高学生关键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推动者、引导者和参与伙伴,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3结语

第9篇:语文教学典型案例范文

媒介资源课程开发的意义

媒介形式可以拓展小学语文学科的外延 语文学习的外延无限宽广,小学语文教材并非小学生的唯一课程资源,从语文教学的需求来看,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与渠道性资源,前者表现为教材形式,后者则指向媒介形式。合理利用媒介符合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即最大限度地开辟知识获取与利用的渠道。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诸如电视、网络、书籍等媒介接触不可避免,而“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语文教材只能涵盖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媒介学习则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终身发展。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推动受教育者跟随社会前进方向,语文学科的外延拓展有赖于媒介支持,小学语文媒介资源课程开发不仅立足于学科现实,还决定着学科未来。

媒介内容蕴含知识来源

按照媒介的不同形式可划分为传统印刷式信息内容、传统电子媒体信息内容以及新兴数字电子媒体信息内容三部分,它们是语文潜隐性知识的最佳来源。首先,无论是以上哪种媒介,都是优秀的交互性传播工具,分别反映了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体例、口头表达体例以及声光图像表达体例,代表着语文知识的不同形态,且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征,小学生广泛地媒介接触行为有助于语文知识获得的效率。其次,媒介信息资源涉及的内容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所负载的价值观念指向社会形象、公共精神、意识形态等人文倾向性内涵,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但由于媒介制品的多样性以及媒体制作过程的产业化过程,其中有益教学的语文知识都是潜隐性的,需要教师进行筛选、转换以及创作处理。

开发的实施途径

小学语文媒介资源课程的筛选机制 媒介资源的涉及面极广,并不是所有的媒介内容都可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构成,因此,媒介资源的前期筛选工作需要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参与,其筛选机制应适应小学语文的学科宗旨、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语文教师的现实水平。第一是适应小学语文的学科宗旨,即媒介传播内容必须与语文教学目标一致。根据新课程改革思路,集中表现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内容、培养社会公德的民主法治内容、渗透创新精神的科学人文内容以及确立健康审美情趣的生活化内容。第二是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接受方式。例如,“百家讲坛”电视系列节目虽然是优秀的语文媒介资源,但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对此类资源的运用,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转化能力,抓住其中的核心教育成分,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如卡通动画),在相关作文课、辩论会中引入。第三是适应语文教师的现实水平,扬长避短。例如,计算机操作技术好的教师可以关注教育类软件开发,寻找优秀的在线情景模拟平台,为学生创造鲜活的语言交际机会。

小学语文媒介资源课程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媒介资源课程依照不同的媒介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资源运用策略。首先,最为常见的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印刷型媒体,此类媒介形式一直充当着人们直接的阅读资源,语文教学与阅读不可分割,传统印刷型媒介是语言知识体验的有效工具。“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数量进行了规定”,书籍报刊中出现的汉字以常用字为主,可以辅助教师完成识字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收集其中出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类活用现象,为学生提供现代汉语规则的典型案例,整理出科普类、文摘类、报道类等不同的文体风格进行说明文、散文、新闻文体的体裁辨认,丰富的实践性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写作。其次,传统的电子媒体,如电影电视属于需要转化的教学资源,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电视电影类语言对小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声音、画面类素材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例如,《开心词典》《幸运52》等知识性、娱乐性兼顾的优秀电视节目可以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模拟范本,让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嘉宾、参赛者,将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纳入模拟节目的考察范围,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再次是新兴电子媒体的应用,新兴电子媒体以移动电话、计算机网络为代表,蕴含着汉语拼音、英文字符、数字图标等鲜活的语言材料,教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兴趣动机,适时引导教学。例如,《网络三国》等网络游戏蕴含着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并展示出一种主动探索型的学习过程,它给予教师的启迪是利用教育类游戏软件来影响未成年人的兴趣喜好,做到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相互统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