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

第1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论文内容提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女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运用体育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原理和方法,维护和促进高职女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1.前言

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更具体地显示出,我国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W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校女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职院校学生尤为突出。高职女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青年群体,由于年轻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因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情感方面的困惑,使她们比一般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心理压力,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这不但影响高职女学生在校时的行为表现,也影响到她们能否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的选择以及今后人生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因此,研究高职女学生的心理障碍和进行疏导的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高职女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索运用体育锻炼的手段疏导高职女学生心理障碍的途径和方法。

2.常见的心理障碍分析

2.1神经衰弱

根据调查,神经衰弱是高职女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是高职女学生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专业思想不稳定、个体自我调节失灵,对社会、对人生思虑过多,在家庭问题上、恋爱问题上犹豫徘徊等。所有这些,在患者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冲突,使得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本身的张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崩溃和失调。症状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好发怒,小刺激可以引起较强的情绪反应,发作后常感后悔,自责而又不能自拔,精神易兴奋,浮想联翩,失眠,且多梦易醒,易疲乏,月经失调,通过适当休息也难以解除,造成患者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下降。

2.2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高职女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患有焦虑症的高职女学生,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常见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学习焦虑在学生情绪表现中最为强烈,其中又以考试焦虑最为突出,高职女学生中很多人在应付各种考试时,会出现预感焦虑和期待不安等心理状态,有的甚至恐惧考试,以至不能自制;人际交往的焦虑与大学生的自我形象焦虑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学生缺乏自信,常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

2.3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抑郁症是高职女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在高职女生中多见于性格较内向的女生,也会发生在从外表上看比较顺从与柔弱但内心个性很要强的女生中。有的高职女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她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兴趣丧失,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并伴有食欲减退、头痛失眠、月经失调等。持续严重的抑郁对大学生的身心有严重的损害,使她们无法正常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2.4强迫症

强迫症是高职女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因而非常痛苦。强迫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你越注意它、在乎它、想纠正它,它越是如影随形地跟在你左右。患强迫症的高职女学生多与其性格缺陷有关,如缺乏自信,遇事过分谨慎,生活习惯呆板,墨守成规,常怕出现不幸,活动能力差,主动性不足等。

3.体育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基本原理

3.1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体育锻炼对人的中枢神经具有良性的刺激作用。体育运动或快或馒的节奏,或强或弱的起伏,或惊险或平凡场面,或复杂或简明的技术,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或艰难或顺利的过程,或胜或负的结果,都对人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在大脑皮层建立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这种神经系统的巩固和发展,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然后不断得到强化,会使人颓废、沮丧的情感得到消退性抑制。

3.2体育锻炼能调节和改善情绪

情绪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激发作用、组织作用、维持作用和导向作用,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体育美的陶冶会引起人肯定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悦),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心境,这有助于人积极性的发挥,能帮助人建立稳固、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干扰、破坏心理障碍者的心理导向,消耗心理障碍者积聚的心理能量,最终达到打乱已形成的暂时障碍性的心理秩序,使参加体育锻炼者发泄抑郁,展现自我,体验到快乐与满足,从而改善和调节情绪状态。

3.3体育锻炼能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力

体育对人的团队精神具有培养作用,体育很多项目是集体项目,需要大家协作,一个默契的手势,一次友好的击掌,一组漂亮的配合,一声加油的呐喊,使人无不感到“一根筷子易折断,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体育锻炼是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尤其是学生在受到挫折时,能通过体育活动把消极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使积极的情绪总居于优势地位,并经常保持乐观和满足的情绪体验,保持愉快的心境。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孤独、自我封闭的心理,培养人的沟通、交际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

3.4体育锻炼能培养意志品质

体育很多项目富有竟争性,要竞争就意味着有胜负之分,胜利的体验能使人建立自信心,失败的经历也使人增强经受挫折考验的承受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各种挫折面前选择正确的方式去适应。通过克服体育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战胜消极、悲观的思想。

4.体育疏导高职女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方法

体育锻炼作为高职女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手段,要有计划、有一定的强度和时间要求,要与观察、测试、效果评价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心理障碍,应采用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体育项目,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还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兴趣,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4.1狂躁、易怒型学生的体育疏导法

选择一些缓慢、持久的体育项目,如打太极拳、慢跑、下棋、野外远足、游泳、射击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能消耗这类学生心理积累的大量怒气,能转移注意力,调节神经活动,增加自我控制能力。

4.2孤独、抑郁型学生的体育疏导

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体育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集体操等项目。这些体育项目能焕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兴奋性,增进人际交往,使她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消除孤独、抑郁、封闭的心理。

4.3遇事紧张、胆怯型学生的体育疏导法

选择一些要克服困难或公开而激烈的体育项目,如溜冰、滑雪、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平衡木、跳马等项目,这些运动要求克服各种胆怯心理,特别是球类项目的各种竞赛,比赛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去应战,才能取得胜利。若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接受考验,久经沙场,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和胆怯,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

4.4自负、逆反型学生的体育疏导法

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对抗较激烈的体育项目,如技巧、体操、足球、篮球等项目,让练习者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通过各类竞赛,让他们看到山外有山,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求是、求真的精神,克服偏执和逆反的心理。

4.5自卑型学生的的体育疏导法

选择一些简单、易做、见效快的体育健身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形体训练、大众健美操、慢跑等项目,这些项目明显的锻炼效果,能使这些学生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第2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病;冲动行为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异常,病情越严重则上述异常表现越明显[1]。因为患者的意志受到病态心理的支配,所以会对外界表现出敌意与攻击性。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因患者的冲动行为给医护人员及周围其他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常见,鉴于此,抑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降低其攻击性是护理工作的关键[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攻击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6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3±11.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6.3±0.5)年;病情: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躁狂症7例,精神分裂症17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1±12.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3±0.5)年,病情:癫痫性精神障碍3例,躁狂症9例,精神分裂症13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护理干预前的措施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前先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精神护理量表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以上评分中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的同时还采用心理护理干预:①组成护理工作组:护理工作组由主管护士、责任护士、巡回护士组成;②选拔护理工作组组员:将相关的医药知识、护理知识、实践经验等纳入考量范围,选出比较优秀的护理人员;③护理工作组的各个成员都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社会背景,利用这些信息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争取得到患者的信任;④在患者出现狂躁、易怒等症状时,将患者移至单独病房,并通过交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在面对患者提出的要求时要以安抚患者情绪为原则尽量答应;⑤建立工作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工作会议,总结护理经验。

1.3效果评定工具 采用NORS量表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因子进行评分。NORS量表中的"激惹因子"项目中有六个小项(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烦、拒绝做日常事务、易激动发牢骚、容易冒火)与患者的冲动行为有关,评分中每个小项为0~4分,共分为五个等级,按等级来确定每小项的分数,总分值大于或等于10分的患者,即为有冲动行为倾向[3]。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ORS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冲动行为抑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冲动行为比较常见,而造成这些冲动行为的原因是多样的。从主观因素来看,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异常可导致患者的行为异常。精神异常者会有幻听、妄想等症状出现,而这些症状往往会促成患者的冲动行为[4]。例如,当患者出现妄想症时,就会认为护士或者病友要加害于他,进而做出伤害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的行为。从客观因素来看,陌生的医院环境、不够完善的管理模式、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等都能促成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5]。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后期工作加以改善,而主观方面的因素就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心理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方法的一种,通过交谈、疏导、解释、劝说、保证、调整环境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本次研究将心理干预应用到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以人性化的管理为工作原则,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遵从性,有效抑制了冲动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桂花.精神分裂症78例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344-345.

[2]谢荣仙,吴金花,谢素芳.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1(12):602-603.

[3]黄慧玲.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02):463-464.

第3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本文通过16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到对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护理中需要对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并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精神状况,防止意外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年至2008年12月的10年间共收治因意外事故所致脑外伤精神障碍患者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3岁,患者冈脑外伤引起的各种精神病症见附表1:

颅脑外伤病人,病情急、重,且多数意识不清,不能很好合作,所以在检查过程中,应力求迅速,抓住重点。以免延误抢救工作。

2 临床表现

2.1 颅脑外伤急性期精神障碍:原发性昏迷逐渐好转时,可出现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运动性兴奋,狂躁不安,有冲动和攻击、破坏行为,定向严重障碍,错觉和幻觉,意识恢复后,对其表现完全不能记忆;有时病人意识恢复后,有严重记忆障碍和虚构现象。

2.2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

(1)外伤后脑病:症状有:①妄想:有关系妄想,迫害妄想,幻觉等,但一般不易发现。②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可出现癔病样发作。③性格改变,易激怒、冲动、兴奋、贪食、固执,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有对周围环境丧失兴趣,遇事畏缩,也有的欣快,情绪多变等。

(2)外伤性痴呆,根据损伤程度而异,严重者呈植物性生存,意识好转后对大小便缺乏自知力,不自主哭笑、狂躁,不自主喊叫,对人攻击或破坏行为等。

3 护理

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特点足多变、易变、突变,所以在护理上要求更高,根据病情分级护理,并做到严密而又细致的观察病情,才能准确而及时地抢救病人。

(1)意识: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指征之一。伤后昏迷短暂者,表示原发性脑损伤多不严重,有继发性意识障碍或伤后昏迷持续而逐渐加重,多系颅内血肿,有较严重的脑挫裂伤或脑损伤。对伤后出现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当高度警惕,它可以是昏迷加深的先驱症状,但也可以是好转预兆。护理人员应细致观察躁动原因并及时处理。

(2)生命征:生命征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根据之一。

(3)瞳孔:瞳孔观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4)症状的观察:头痛、呕吐、肢体活动、癫痫、脑脊液漏及其他。

有些患者由于昏迷所致,可出现谵妄,出现兴奋激动,烦躁、吵闹、乱语;冲动行为可出现毁物;定向丧失,可有幻视、恐惧、逃跑等。有些病人好转后可出现癫痫发作。

(5)外向性朦胧:意识范围窄小,定向障碍,行为异常或伴强烈兴奋,可危及他人安全,所以在护理上更应加强管理,首先在患者入院时,应帮助患者适应住院生活环境,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患者人格,同情患者的痛苦,关心患者生活,以取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多与患者接触,了解其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所患病的本质、治疗方法和目的,消除其恐惧和悲观情绪,使之树立治愈信心。

(6)神经症综合征:患者每次就诊总诉头痛、头晕,某些部位不适,如受刺激后烦躁加剧,可极度痛苦,影响情绪;睡眠较差,有时对声、光、温较敏感,不易忍耐,这时护士应给病人解释,并安慰,劝导病人,让患者身心放松,给予病人安静环境,千万不能训斥病人,应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及稳定情绪,配合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4 讨论

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主要是颅内有不同程度器质性损害,一般都有不同的意识障碍,比普通精神病人更需要加强生活护理,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颅内病变突发性变化,或癫痫给病人带来危险,防止病人在朦胧状态或谵妄,幻觉状态下发生伤人。同时,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一经恢复自知力,就会出现沉重的思想包袱,要加强思想工作及心理护理,由于病人情绪不稳,对环境过于敏感,易使人以为是故意装模作样或以为装病,或认为是小病而加以训斥;这样会更使病人感到委屈、抑郁,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迁延不愈。同时必须掌握病人心理动态,当病人出现异常,应及时关心他们,及时解决病人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温暖与同情,并耐心、细致地安慰、疏导,使患者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使受创伤的心灵获得康复,有利于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赵淑华.嗜酒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 [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5年01期,39-40

[2] 孔翔雯,谢惠萍,贾保红,华玉珍.双眼包扎诱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3期,189

[3] 陈大金.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16期,105-106

[4] 黄淑娟.老年人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42

第4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护理质量

血液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和家庭、社会尤其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类疾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波及广,目前尚无显效的治疗方法,花费大,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普及和发展,挽救了一部分患者的生命,但在发展中地区,绝大部分患者无力承受巨额的治疗费用,按照国内外治疗指南,大剂量化疗成为大多数血液恶性肿瘤有效可行的治疗选择。伴随改善疗效的是大剂量化疗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为了配合完成治疗,护理问题显得突出和重要。我们回顾性总结血液科5年来应用大剂量化疗中的临床资料,尤其是关系治疗的重点护理问题,总结改进常规护理方法的措施,为制定一套相对全面的综合策略提供探索依据。

1临床资料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大剂量化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325人,其中男性180人,女性145人,中位年龄46岁(3~65岁)。学历分布为本科及以上121人(37.2%),其中研究生以上32人(9.8%),本科以下204人(62.8%)。职业分布为医学背景职业24人(7.4%),非医学职业301人(92.6%)。疾病分布为白血病147人(45.2%),淋巴瘤131人(40.3%),骨髓瘤等其他血液恶性病47人(14.5%)。化疗方案多为大剂量甲氨蝶呤、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及其它联合化疗方案。

2大剂量化疗凸显的护理难题

2.1心理问题血液恶性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35岁,患者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于老年人,更容易产生不利于战胜疾病的诸多心理问题。我们总结了大剂量化疗患者临床资料,最突出的问题分析如下:2.1.1恐惧心理56.9%的患者产生过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当医生明确诊断后,自己认为无法治好,就像判了死刑,生命濒临尽头,特别是通过网络、书籍、文献等媒体查阅专业资料后,盲目关注死亡率、复发率、总预后等指标而不加以科学和个体化分析,只关注负面知识,更加惧怕疾病,不愿意配合大剂量化疗。在大剂量化疗过程中和骨髓抑制期,惧怕不良反应发生,妄自扩大方案、药物、并发症的毒副作用,甚至产生消极和抵触甚至不配合治疗,导致治疗难以进行。2.1.2焦虑心理约占患者总数29.2%,患者绝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希望深入了解疾病,但又过度担心结局,特别是与家人无法取得抒发或疏导时,更加焦虑,甚至产生幻觉、幻听和迫害妄想,容易将其他患者的不良情况比较自我,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担忧,情绪极其不稳定,惶惶不可终日,暴躁、打骂家属和医护人员也时有发生。2.1.3抑郁心理占总数12.6%。尤其多见于长期治疗、病情较重、疗效不佳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孤言寡语、郁郁寡欢、不思饮食、悲观失望,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倾向,有3人自杀未遂。2.1.4其它问题包括抵触作对、狂躁发泄等不健康和不良心理状态。以上心理难题在年龄、学历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40岁者高于年龄>40岁者,学历越高,发生率越高。P<0.05%)。在化疗前进行积极细心的宣教、做好疾病解释工作、逐项说明大剂量化疗的意义、方法、可能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医护患组成治疗团队和责任单元,安抚恐惧、焦虑、抑郁心理,甚至允许特殊患者适当宣泄情绪,是值得探索的护理策略,也是消除治疗隐患,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1-2]。2.2输液困难患者长期多次化疗,液体输入时间长、总量大、种类多、血管刺激性大,特别是有些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破坏很大,容易发生外渗,对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和恶劣的影响,特别是接受大剂量化疗,静脉输液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建立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所有临床治疗的基础。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药物对血管的破坏,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规范治疗延缓或中断,因此寻求有效、简便、安经济的改良输液方式成为当前紧迫的护理需求。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由于导管直达中心大静脉,血流速度较快,迅速稀释局部化疗药物,从而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化学刺激,减少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由于使用周期长,显著减少反复穿刺对肿瘤及慢性病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上肢血管网,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和焦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2.3饮食极差几乎100%患者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严重恶心、剧烈呕吐、纳差厌食、腹痛腹泻,甚至由于不进饮食、频繁呕吐导致消化道出血、脱水及低血容量等,患者体质迅速恶化,直接导致治疗不得不中断。2.4黏膜溃破大剂量化疗方案尤其是大剂量甲氨蝶呤(3~5g/m2)、HyperCVAD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时,口腔黏膜溃疡、破溃、感染发生率61.1%,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进食和休息,合并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后治疗难度更大、疗程更长,直接导致患者拒绝下个疗程治疗。因此,宣教漱口,加强口腔护理和局部治疗也是非常有技巧的护理问题[5]。2.5严重感染化疗后骨髓移植期粒细胞缺乏,各种感染发生率78.8%,血流感染(18.2%)、肺部感染(75.1%)、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多见。尤其是肺部感染,发展快、危害大、痛苦重、恢复慢,常表现为咳嗽、咯痰、胸痛、咯血、气短、喘憋、发绀、呼吸困难等,真菌、细菌混合感染多见,常因病原菌难以明确无法及时针对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演变快,容易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如何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引流、吸痰,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分泌物培养等,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环节。2.6恶性出血血液病大剂量化疗中及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小于20×109/L者约有90.8%),可能发生皮肤黏膜出血(瘀斑、紫癜、口腔出血及血疱44.9%)、内脏出血(呕血、黑便、血尿等占9.8%)、鼻衄(25.8%),甚至导致失血性贫血,影响血流动力学危及生命。患者极其恐惧,应安抚患者,帮助做好生活起居,避免运动和外力,预防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只有1人因严重大量颅内出血而死亡。

3解决上述护理难题、提高护理质量的探索方向

以责任制管理为核心,以医护患全程治疗团队为单元,在患者心理疏导、饮食指导、黏膜管理、注射技巧、疾病宣教、生活管理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护理是解决这些护理难题值得尝试的新思路。科学分析护理难题,有助于针对性制定综合性护理策略以配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方案,从而显著提高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减少既往大剂量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率,同时也是改进护理质量和管理质量,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的有益探索,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震.护理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209-210.

[2]郑俊玲.整体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6-227.

[3]沈静华,詹丽芬,吴素华,等.恩度联合化疗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9:94-95.

[4]邓健,徐廷惠.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9:672-673.

第5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康复期 精神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37

Abstrac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complex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ead to the increasing of the people's mental pressure,then lead to the increasing of the morbidity of the mental disease year after year.Psychiatric patients who stay at the recovery period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cognition of the disease,at the same time,they have the corresponding demand.We can properly deal with the demand,and give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right guidance in time,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 the recovery period;mental disease;nursing

慨 述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及病变,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等异常。致病因素常有:先天遗传、个性特征、体质因素、器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康复期是指精神病患者经抗精神病药物、心理等系统治疗,精神症状得到控制,自知力恢复,病情稳定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时期。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康复护理的意义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间歇发作,有持续进展,并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精神病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一次性的治疗结束后就对患者放任不管,不再对其进行必要的康护期护理,病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有关研究证实病情复发因素很多,与遗传、依从性、社会支持度等因素有关。整体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对精神病的相关知识知晓越高,复发率就低;社会支持度高,人际关系和谐,可有效缓冲有害的应激作用;康复期精神患者存在对环境的再适应过程,心理负担较大,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有烦恼、忧虑、紧张等焦虑情绪,且其认知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未完全恢复,因此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 可协助其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有害应激对其冲击,有利于其维持心理平衡。

康复护理的方法

日常病情护理:①观察患者的精神、情绪变化、饮食和睡眠情况、意识和思维状况,接受治疗的程度,以便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②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是保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③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楚出院后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在出院后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并视病情维持服药治疗2~3年,个别患者则需更长;④在建立咨询热线电话,及时给予家属在需要时的帮助和指导,并定时以电话等形式对已出院的患者进行访问,跟踪其病情恢复动态,实施即时干预。

心理护理:采取集体座谈或一对一聊天的心理治疗方式,给予安慰、疏导、支持、鼓励和针对性暗示,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减少其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帮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鼓励患者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提高自护能力,使他们逐步向身心健康过渡,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正确认知程度。一方面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可使患者掌握一些识别疾病复发及波动的方法,能在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有效地与家属沟通,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另一方发面可加强家属对患者关心、支持、理解的程度,使家属知道怎样协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同时要经常向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工作,改变他们对精神患者的不良认识,避免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刺激,并让社区协助做好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

技能训练护理:①生活技能训练:从程序简单、技术要求低、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适合的工作开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受教育程度和原职业情况分别安排。通过让患者做些简单的生活事情,如洗碗、扫地、拖地等实际的技能训练,矫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使其重新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重返社会生活。②职业技能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且具有相当受教育程度的条件下,在取得家属的同意和支持后,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个人爱好和技能特长,组织患者参加具有针对性的简单职业劳动训练。在训练中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专业人员的多次示范,强化完成顺序的规范性、统一性。通过开展职业劳动训练,可激发患者的创造力,增强才智,培养兴趣及稳定情绪,使其对自我、人生及社会的认知都发生改变,为逐渐完全回归社会、重新就业打下基础。

康复护理的效果

有资料研究显示,若只在其求助时给予帮助,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两年内的复发率36%,而对其进行系统护理后,两年内复发率降低22%。且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的紧张、烦恼等焦虑情绪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未接受护理的患者,表明康复护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多形式的护理,对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境、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康复、降低复

发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继红,曹,宋新勤,等.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595.

2 崇勇,刘浩强,袁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叫.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7,23(12):1518-1519.

第6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1

一、教他们克服从众心理,遇事树立主心

当前大学生中有一些从众者,有的遇事人云亦云,见事无主见,瞎起哄:听到小道消息,以讹传讹;有的当一种错误风潮涌来时,不分青红皂白,不辨真伪,盲目表示支持或反对,毫无独立见解,结果潮流过后,犯了错误才幡然醒悟,大呼上当,懊悔未及。因此,在某些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面前,防患未然要求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有点反潮流精神,于是多问“为什么”,透过表面看本质。在政治上要坚定立场,坚定自信心,有自己的主心骨,为稳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做贡献,避免竞争挫折后的因压力过大,心里失衡而发生的恶果。

二、教他们克服嫉妒心理,对人建立虚心

嫉妒心理多产生于“小心眼儿者”,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般嫉妒心理的人多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的人。在学生中广泛表现在对班干,对三好学生,对学习好工作好的同学嫉妒在心,轻者不利团结,重者造谣中伤,别人伤心他开心,尤其使辅导员头痛的表现在投票评三好,测评入党成员时,谁好就偏不投谁票,谁优就偏不同意谁:结果这种投票或测评很不公平,不公正。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须使学生明了“三人行必有我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真理,勉励他们要扬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克服了嫉妒心,有了虚心,这个集体就会邪气下降,正气上升,一批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集体就会涌现出来的。

三、教他们克服悲厌心理,生活树立信心

悲观和厌世是一双一小一大的姐妹。“悲观”发展下去就会产生“厌世”。因此把他合为“悲厌”心理。这类心理多源于家庭,亲人或个人发生了不幸的遭遇,在悲伤或烦恼中不能自拔,直至失去生活的勇气,严重者产生自杀的念头。一个人欲告别悲观、烦恼,追求愉快开心必须学会自我解脱。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去化悲为喜,化忧为欢。如学生中经常在评奖学金中发生消极作用,即受奖者,未受奖者都不快乐。我这里有一个成功的公式,叫愉快公式:(系数)=实际利益获得量/期望值。他告诉我们人的愉快程度与利益获得量成正比,与原先的期望值成反比。一个人获得名利后的高兴愉快大小不在实际得到的大小,而在事先期望值的大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有些同学说:“刘老师你讲的这个愉快公式可管我们一辈子,在名利面前我们会正确对待了。”

四、教他们克服焦虑心理,生活天天开心

焦虑和忧郁是一对性格相反的两兄弟,焦虑表现为外露型的狂躁不安,言表于外,任其发展,可导致精神分裂症。忧郁表现为隐蔽性的沉闷,言纳于内,任其发展可导致精神痴呆症。

一位同学因失恋而烦躁失眠,精神萎靡,情绪低沉;一位同学因一次考试失败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变痛恨自己,成了一只孤雁;一位同学因欠交学费而忧心忡忡,而悲观失望,感到走投无路;一位同学因亲人病逝而悲伤,常常以泪洗面,悲痛不止……。我找到一位老师一《家庭心理学》一书,偶得“认知法”:心理医生可引导患者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或代替其错误的思维方式,通俗说法叫“换位思考”。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五、教他们克服逆反心理,对警戒树立顺心

具有逆反心理的人,遇事总是反向思维,别人向东,他偏朝西,由于逆反心理而不顾外部警戒,最后导致个人悲剧的典型例子莫过于《红楼梦》“王熙风毒设相思局,贾天样正照风月鉴”一回中,叙述了一位跛足道人送给贾瑞一面镜子,并嘱咐道“只能照背面,不能照正面!要紧要紧,三天后管叫病好。”具有逆反心理的贾瑞,不让他照正面,他偏照正面,结果一命呜呼,不听道人的警戒,悲哉痛哉。

对于逆反心理,从某种意义讲,“顺者昌逆者亡”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学生较普遍存在有逆反心理,我们在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工作方法,尽力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社会流行的东西,一般不要用禁止的口气,而用疏导办法处。

六、教他们克服侥幸心理,办事建立实心

最具代表性的大学生在考试作弊,无不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因此,在每次考前,我们都把学校有关考试的规定讲给他们,把过去因作弊而开除学籍的教训讲给他们,不要干那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蠢事,我们还要一针见血地剖析侥幸心理,告诉他们其后果的严重性,使存侥幸心理者打消邪念,使考试中不发生作弊。

总之,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一个群体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文化,思想,觉悟,身心等诸多因素。一个群体要想行为正确,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积极向上,必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共同营造一个群体心理影响力大的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道理。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如哲学讲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一样,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群体,个体管理好了,群体的管理就事半功倍了。人都有“恋群心理”,如果这个人脱离了群体就会有孤独感,失落感,就是这种心理的失衡,如果这个群体使他(她)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为这个群体心甘情愿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3- 256.

第7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有调理气机、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不良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气郁血逆可使血压陡升。肝气郁滞,横克脾土,脾虚聚湿生痰,肝气夹痰上冲,痰气交,气血逆乱亦可导致血压升高。肝气郁滞,郁久化热,肝火亢盛,可使肝阴暗耗。由于肝肾同源,肝阴耗损后致肝肾阴虚,相火用事,亦可鼓动血脉见血压升高。蔡光先等人认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构成比最高的证候[10]。由此可见,在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上当首先考虑从肝论治。其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疏肝理气法:症见心烦,失眠,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头痛,眩晕,两胁胀痛,善太息,嗳气频频,耳鸣,口苦。舌苔薄腻,脉弦数有力。证属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气郁血逆。方用柴胡疏肝汤(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加减治疗。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血压高头痛甚者加代赭石、珍珠母、生龙齿、生龙骨、生牡蛎;兼热证者加黄芩、苦丁茶;恶心者加半夏、竹茹。临床中朱钦[11]等人以疏肝和血为原则组成基本方,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3例,显效51例,有效6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85.7%。王彩路[12]等人采用疏肝解郁法,以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原发性高血压36例,总有效率77.78%。廖展梅[13]等人以疏肝活血法治疗中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66例,总有效率86.36%。(2)清肝泻火法:患者多为青壮年,急躁易怒,头痛如裂,怒则加重,面目红赤,口干口苦,喜冷饮,溲黄便秘。舌绛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证属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加生石决明、牛膝、、夏枯草、鲜芦荟、熟大黄清肝泻火、釜底抽薪。血压回降后加用滋肾凉肝之品可收全功。若肝火郁久,肝气太过,致使肝风内动,症见烦躁易怒,血压骤升,肢体颤动,搏动性头痛,视物模糊,心悸,口干,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可使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加减。李运伦[14]认为,高血压患者脏腑功能失调、心肝火旺、热毒内生是其基本病机,故在临床中应该使用清肝泻火之法。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清肝火、泄心火的方药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如赵秀琴[15]等人用清肝泻火法治疗高血压64例,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再如戴勤芳[16]等人研究清肝降压胶囊的临床疗效时结果显示,使用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5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0%。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宏献[17]研究认为,天麻钩藤饮在治疗肝阳上亢证型的高血压中有着很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76.7%。

    2.从脾论治

    情志因素对脾胃的影响不可忽视,脾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喜燥而恶湿,主四肢肌肉,若思虑伤脾,或因怒肝气太过,横逆犯脾,导致脾胃运化无力,水谷不化,酿生痰湿,痰湿随气机上逆,扰乱清窍,引起血压升高,故可见眩晕等症;若痰湿阻碍经络,血脉不通,气血运行失常,痰气交杂,同样可以使血压升高。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脾论治高血压,主要以健脾祛痰法为主。患者多见头晕头胀,甚至头重如裹,腹胀,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或黏滞不爽,乏力,困倦,舌淡胖,苔腻,脉滑。证属脾虚痰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等)加菖蒲等药物健脾化痰祛湿。王锁欣[18]研究认为,本方在缓解血压、改善症状和稳定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西药降压药的平均用量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宁廷伟[19]临床研究显示,归脾汤在更年期高血压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在使用归脾汤治疗的102例更年期高血压人中,痊愈(症状改善,血压正常)56例,好转(症状部分改善,血压正常)23例,显效(部分症状改善,血压仍高,需配合降压药血压方可下降)19例;无效4例(症状改善不明显,血压仍需降压药维持,服药10余剂后即停止中药治疗),有效率为96%。

    3.从心论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情志不调,首先侵犯心脏,心气亏虚,血脉推动无力,前期气滞血瘀;后期瘀而化热,热邪伤阴,又可致阴虚血阻,晚期气阴两虚,气不帅血致气虚血瘀,阳虚血凝等。病情发展始终贯穿着产生血瘀的因素。因此说心主血脉异常为高血压的病理病机之一。可见,高血压的治疗也当注重从心论治,治以活血化瘀。患者多可见头晕头痛,多为刺痛,伴有心悸,胸闷、胸痛、失眠多梦、健忘、肢体麻木,舌暗红,有瘀斑,脉涩。证属血瘀。可用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熟地黄、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加减,可酌情使用丹参、三七、鬼箭羽等。临床上,郭维琴[20]认为高血压病情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产生瘀血的因素,故在治疗中适当加入活血化瘀对治疗是有益的。王保星[21]等人研究显示,在给治疗组常规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的冠心Ⅱ号方(北京西苑医院验方,处方: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g,降香12g)后,总有效率达到57%。

    4.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百病由生。若情志内伤,惊恐伤肾,或七情伤肝,肝失条达,因肝肾同源,也可导致肾气不足。肾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肝阳上亢,上犯清窍,则致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肾气亏虚也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清气不升发为眩晕。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致使心气亏虚,心气虚血脉推动无力,血行迟缓则生瘀血,瘀血内阻,气血不畅,清窍失养便发眩晕头痛。故高血压也可从肾论治。患者一般除了有头晕目眩以外,也可伴有耳鸣、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症状,证属肾气不足。可用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或杞菊地黄丸(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化裁,可加用龙骨、牡蛎、磁石等重镇之品安神定惊。丁碧云[22]认为治疗应当重视肾脏在高血压中的重要影响,高血压当重视补肾。门靖涫[23]等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补肾的方法治疗肾虚型高血压,显效(血压达正常血压范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内不用任何降压药而血压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37例,有效(血压达正常偏高标准或血压水平下降2级,临床症状部分改善)12例,无效(血压仍高,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达98%。

第8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精神药物; 急性中毒; 抢救; 护理

精神药物是指能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1],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狂躁药、镇静催眠类药物等。有报道在过量服用精神药的患者中,68%系服药自杀,32%系误服。过量服药,导致延脑中枢麻痹,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昏迷、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对精神患者服药中毒的抢救和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精神类药物急性中毒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5~60岁。服单种药物中毒者14例,多种药物混合急性中毒9例;服药距抢救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24小时。

1.2 精神类药物急性中毒的原因 过量服药原因:自杀16例,受精神症状支配6例,误服1例。

1.3 中毒症状与体征 入院时意识模糊、兴奋躁动、发热、呕吐、头晕乏力、心跳呼吸加快、坐立不安、步态不稳、口齿不清、抽搐、瞳孔散大(≥5 mm)、对光反射迟钝等症状,少数患者意识清楚。

1.4 抢救及治疗措施

1.4.1 迅速评估病情,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及时询问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必要时留取标本检验。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规则、脉搏、心率的强弱、有无心率失常、血压的变化、癫痫发作等。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有效用药,并备好下一步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1.4.2 减少毒物吸收 (1)洗胃:所有患者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5~10 L彻底洗胃。(2)导泄和吸附:洗胃后均从胃管注入硫酸钠、活性炭20~50 g,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及吸附胃内残余的药物。

1.4.3 促进药物排泄 补液与利尿剂,以促进药物的排泄。以渗透性利尿剂和甘露醇的作用持久,性质稳定,无毒性反应,效果较好。

1.4.4 中枢兴奋剂的应用 若昏迷较深可用中枢兴奋剂催醒,如美解眠、利他林,肌注或静推[2]。若伴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可用咖啡因0.25 g,尼克刹米0.375 g,根据病情每1~2 h交替使用一次。

1.4.5 解毒和保肝 肝泰乐和维生素C解毒保肝作用[3]。

1.4.6 消除脑水仲 可静滴20%甘露醇、氟美松,或给氢化可的松。

1.4.7 对症处理 纠正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使用促进脑代谢的药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随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预防感染;若合并癫痫发作可肌注地西泮或静推苯妥英纳 [4]。

2 结果

死亡1例,痊愈22例。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用心电监护仪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角膜反射,及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本组患者有3例在意识恢复,血压回升,中毒症状改善后出现回跳现象,而重新陷入休克和昏迷,可能是由于药物排泄不全和残留药物被重新吸收的缘故。因此,在症状缓解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2~3 d。

3.2 做好生活护理 加强支持治疗,可静脉补充营养,如氨基酸,高糖等。大小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保持病床的整洁、干净、舒适,并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昏迷、消瘦患者应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3.3 保持留置静脉通道的通畅 精神药物中毒患者会发生谵妄、昏迷,有时惊厥、躁动,要注意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以防针管脱出,避免甘露醇、碳酸氢钠等液体外渗,造成组织坏死,并且反复静脉穿刺既耽误抢救时机,也增加患者痛苦。

3.4 安全护理 发生癫痫抽搐时,首要的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服和领口,头偏向一侧,备好牙垫、舌钳、开口器等物品,防止舌咬伤,注意加床档,防止意外发生。对服药自杀的患者抢救清醒后,应给安全防范措施,专人陪护,加强心理疏导,确保无自杀风险。

3.5 精神患者的特殊护理 防止患者自伤或再度自杀、外出走失等行为,是其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床前交接班、病房安全检查,危险物品不能带入病房。患者服药应认真检查口腔,避免患者积存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急性中毒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等。

3.6 做好心理护理 以关心、诚恳、温和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听其叙述,了解内心的痛苦,针对其遇到的困难,帮助其分析,鼓励其树立起生活的信息,珍爱自己的生命。

3.7 家庭监管 加强家属对病情变化和服药情况的监管,将药物放在安全的地方锁好,由家属每日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不要让小孩或患者随意接触,防止意外发生。

4 体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吞服大量精神药物,抑郁症患者,受抑郁情绪影响企图自杀,心里社会因素压力过大想一死了之,加之药品管理不规范导致误服或者过量服用该类药物[5]。在患者服药前就向患者及时交待清楚服药注意事项。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量服药,及时就医。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部分患者经抢救后,可能再次出现意识障碍,要注意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

[2] 郭莲舫,刘福根.利他林在精神药物过量中毒抢救中的应用.上海精神病学,1994,2:35.

[3]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4] 徐文娟,杨忠,叶芳.大量镇静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抢救成功的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10:604.

第9篇: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五声疗法;飞行学员;心理压力;缓解作用

每年的秋季都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但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学生在不少人的眼中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找工作方面的压力。但是在这“幸福”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身体等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随时会被淘汰。飞行学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在空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所以大脑会产生大量的神经信号,信号传导将会消耗大量的神经递质。过载时,身体需要克服几倍的自身重力,身体各部分肌肉都需要高度紧张。肌肉收缩也会消耗大量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飞行学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会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会让飞行学员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疲劳。如果这种疲劳不能得到及时的消除,那对飞行员的生命和飞机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飞行学员心理压力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1)职业因素:飞行员的职业特点决定,这是一个令人高度紧张心理焦虑的工作。2)精神因素:一般认为,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并伴有不良情绪的产生。3)过度紧张:强烈的精神刺激,沉重的精神负担,持久的环境压力,都会使飞行学员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4)环境不良: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身心无法安宁,休息睡眠的不到保证;长期接触噪声,刺眼的亮光,也是使人产生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5)内心矛盾:内心矛盾长期不能解决,主观愿望不符合客观实际,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成为慢性精神创,从而诱发神经衰弱症。

音乐治疗是一个交叉学科,近年来在中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研究表明音乐能给人带来愉快和心灵怡悦,有利于人生命养生。愉快、喜悦、怡适、舒畅、乐观、开朗等良情性绪有利于导致人体生理内环境的平衡协调,从而有助于健康长寿。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喜悦、乐观、开朗,可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据有关古代文献记载,在我国古代,《说苑》中记载,原始社会时期,在部落中传说有一名叫做苗父的医师用竹管乐器为病患医治的例子;《黄帝内经》完整的记载了五音疗病体系,反应了当时“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这套中国传统的五音疗病体系并没有被完整的保留和沿用下来。但是我们仍旧可以得知,中国的音乐治疗已有五千年之久。传统思想根据脏腑特点,也可应用五行选乐,以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音乐的特点及所反映的音乐情绪分别顺应金气清肃、木气生发、水气潜降、火气上升、土气平稳。根据不同人格类型匹配不同音乐,会对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产生影响,这是民族五音音乐疗法思想中个性化治疗的核心。在民族传统音乐中,和缓宁静、节奏平缓柔和、清悠澹远的音乐适宜于阳气偏旺、阴血偏弱的诸种证候;有助于呼吸道平稳、心跳脉律正常、血压下降,使精神松驰、情绪和缓、烦躁焦虑皆除。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乐曲多适宜于阳虚阴盛之候,例如心悸气短、声低息微、面色苍自等,振奋情绪、鼓舞心志。结合《黄帝内经》中五音疗病体系的相关文献记载及五行五脏的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对应的关系,并创新性的结合中国民族器乐曲和民族乐器互动演奏,并应用于缓解飞行学员心理压力的,同时通过民族乐器的互动演奏,锻炼其指关节等身体机能,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利于缓解疲劳症状,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提高飞行训练效率与飞行耐力。

从生理学上分析,音乐治疗是客观刺激物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的结果,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刺激触动了主管情绪的下丘脑等皮层下中枢时,就会引起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变化,如人的肾上腺素就会过度分泌。如果给人体注入肾上腺素,人体就会有情绪的反应和变化,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如同注入肾上腺素一样,使人进入了某种情绪状态。人类情绪的这种生理机制对于音乐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可以有效地对人的情绪进行干预,从这点上来说,音乐对人的心身疾病是有治疗作用的。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中医的音乐疗法和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相对应;和具体的时间、空间、情绪、脏腑等匹配,是一种注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针对其不同情绪,并对照五脏养生调节针对飞行学员不同情绪进行音乐的选取。在古代相关书籍中有记载:唐朝王冰注谓:“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调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五音属五行、应五脏、动五志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不同乐曲产生的不同的人体效应得到证实。在五音治疗中,音乐的配制和选择,必须考虑五音和身体的脏腑关系,也即具体的病症;其次还需要考虑治疗时的时空关系等;尤其对于情绪的调节更加需要注意五音的个性化选择。五音音乐疗法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和身体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按其属性、形态相类同的,分别归纳成五大类:

五行在人的情绪中分别对应的是:暴躁易怒属火;抑郁寡欢属土;绝望失落属水;愤怒狂躁属木;悲伤难过属金。五声调式特点:宫调式庄重典雅,沉静,舒缓;商调式:悲壮,高亢,肃穆;角调式生机勃勃,温柔又不失活泼;徵调式欢快,流畅;羽调式催人奋进,积极向上。

五声调式各自代表曲目:1)宫调式:《花好月圆》、《春江花月夜》;2)商调式:《将军令》、《金蛇狂舞》;3)角调式:《胡笳十八拍》、《蓝色多瑙河》;4)徵调式:《喜洋洋》、《进行曲》;5)羽调式:《梁祝》、《二泉映月》。

此外,针对飞行学员飞行训练的时间长度与科目不同,夜航或是早班飞行等不同的因素,在飞行学员食堂,浴室播放分贝值在40~60分贝的音乐。

目前,科学的音乐治疗理论和操作方法已经逐步普及化。面对飞行学员类特殊群体民族五声音乐疗法的心理治疗体系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既可用临床于治疗,也可保健养生。若能够完整地探索和实践,民族五声音乐疗法将会形成一门有特色的新学科和新技术,将在音乐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音乐治疗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等.中国心理学史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6-32.

[2] 许燕.天人合一音由心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1997(3):96-98.

[3] 毛建明.先秦时期音乐心理学思想研究[J].音乐探索,1999(3):24-25.

[4] 曹蓓,王许无.从内经理论谈音乐疗法的优势[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4):9-10.

[5] 郭庆藩.庄子集释[J].中华书局,1982:39-45.

[6] 加藤美智子.标准音乐治疗入门[J].日本春秋社,2000:19-3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