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撰写范文

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撰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撰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撰写

第1篇: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撰写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基础实效性

[作者简介]黄俊会(1976- ),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成都61113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29-02

高等职业教育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全国高职院校达到1280多所,在校生近1000万人。对于每一名进校的大学生,都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程,但学生对这门课的印象是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这门课到底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走入怪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科学定位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所有高等学校都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基础”课是一门颇具影响力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之路上的一块基石。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每位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对于公共课,特别是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课,在高校里多数学生对它的印象是索然寡味的,教师看到这种场景,时间长了以后,上课的热情也慢慢地随之消退,照本宣科地讲课。大家总认为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专业课重要,特别在高职院校里,学生忙于考证,对各门专业课程非常重视,但花在思政课上的时间和精力寥寥无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思政课教师应该弄清楚专业课与思政基础课的定位并不相同。专业课程主要是掌握大量的专门性术语知识,要求学生消化吸收专业知识,形成自己对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结构体系;而思政课要开启学生的思想境界,要求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所以严格来说,专业课主要解决将来的“就业”问题,思政公共课是解决“成人”的问题。

二、根据受教育的主体选择教学内容

(一)受教育主体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不论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占有很大的分量。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大多是近10年来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其生源主要是来自普通高中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职业教育,虽说与前些年相比,社会的认可程度有所提升,但从学生自己和家长的态度而言,首选的还是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为考生分数不够无法被本科院校录取之后的无奈选择。由于高职院校数量的激增,加上近年来高考报考人数的下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出现了竞争白热化的态势。特别是最近一些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推行,录取的考生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有所下降,造成了学生学习状态参差不齐,给高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多,要是面面俱到并不现实,因此,在思修教材的内容选择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和“新课改”精神与教学大纲的精神保持一致。(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连贯成体系,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让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成系统化,易于学生接受。(3)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要能通过教学对大学的思想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基于以上四点,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入学适应与大学规划教育,第二模块为人生观教育,第三模块为道德观教育,第四模块为法制观教育。每个模块再细化下去,例如道德教育可以从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方面分类讲解。具体而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思想性。“基础”课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并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对“基础”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采取措施解决“基础”课教材内容“多”与“实”矛盾。“基础”课是大学生必修课,“基础”课所选用的教材也是国家统编教材,这些教材是众多专家经过认真调研思考集体撰写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内容性、思想性和时代性。即便如此,“基础”课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根据自己所授课专业的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基础”课的课程属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目标,找准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成长与成才要求以及提高全面素质的最佳契合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从而有所行,实现知行合一。

2.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一种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专门人才,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教学内容具有职业性,对教材体系也做相应的改变,改变成为带有职业性质的职业体验教学体系。“职业体验式教学法”指的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通过运用实际或创设虚拟的情景和机会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书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原课程教材基本要求和精神为中心,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思想、知识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教学。变空洞的教学为现实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对职业的认同感。

其次,“基础”课的功能虽然是属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够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的增强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材的理论性、指导性与职业需求的实践性、应用性融入在一起,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形成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

3.时代性。信息社会,资讯发达,地球成为一个村落。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关心时事,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关注时展的脉搏。作为“基础”课程,就要充分体现出时代性。时代性原则指的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案例、资料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和各种媒体接触了社会大量的正面和负面的现实,作为“基础“课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就理论而谈理论,而是要引领学生多阅读新时期社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要求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焦点问题,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热烈讨论当下热点;引导他们将案例中的优秀人物所散发的正能量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确的前进方向。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不良现象,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不受不良社会现象的侵蚀。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考核途径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1.案例教学。为了解决理论的抽象性,就要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得最多、最频繁。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先让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理解能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教学法,创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在运用案例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课堂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运用率比较高。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负责人、有一个总结发言人、有一个记录人,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很零散,也不容易得出详细的结论。第二,小组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如果在小组讨论中出现了焦点问题,可以让全班在各个小组总结结束后再展开焦点辩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第三,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应该随时注意把握好课堂气氛。尤其是班上人数比较多的情况,教师应该先将全班同学分好组,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充分讨论,再让每个组的发言人进行总结,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观点偏激的同学,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敢于表达出不同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逐步辨析不同观点,而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运用案例教学法,总结点评是归宿。教师要多角度分析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点拨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关键点不是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不是要达到全班共识,而是对学生的立场和思维方法进行评析,要对学生的分析方法、逻辑推理进行点评与指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2.参观观摩。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去法庭旁听,让学生真正接触现场,获得现场感;可以播放一些音像片,如历史片《》,电视节目《道德观察》《今日说法》《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让学生在观看与聆听中获得思想上的提升。

3.专题讲座。除了走出去,还可以请进来,请校外的企业家、党务工作者、司法人员等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为学生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当面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让学生开阔视野。

(二)考核方式多元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大多采取课堂考试的方法,有的甚至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这样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的单一,会使学生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因此,将传统的“知识记忆”考核改为“知识应用”和“学以致用”考核,应避免对书本知识教条式的考查,采用学生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参与校内外活动情况、开卷考查等多种途径考查学生的真实想法,甚至有的可以采取口试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获得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四、提升教学艺术以增强课堂感染力

方法再多也是要靠教师来运用,模式再好还是要看教师的执行情况。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是教好“基础”课的前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随时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在人格魅力方面,教师有着正确的政治信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身正人方能以情动人,方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只有准确把握时展的脉搏,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熟悉业务,教师才能把理论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只有对经典理论熟悉,对自己所讲内容真信真懂,才能凭自己高尚的人格育人,使学生信服接受。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