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笋芽 锋利 微弱 茂盛 泥泞
雄伟 应该 而且 约束 搭建
二、 比一比,组成词语。
雷( )摘( )寿( )题( )搭( )
需( )滴( )涛( )提( )塔( )
三、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号。
符合(fú fǔ) 英雄(xióng xóng ) 仍然(rēng réng)
空地 (kōng kòng) 盛水(chéng shèng ) 旗杆(gān gǎn)
四、 补充词语。
灯光 名 古 大作
风光 光 目 从 降
五、 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1.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好像一个大玉盘。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月亮可真美啊!”这句话描写的景色,是( )
A.中秋节之夜 B.除夕之夜 C.国庆之夜
2.下面哪个词语不能填在括号里。“川流不息的( )”
A.人群 B. 汽车 C.小河
3. 那( )的歌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A. 清脆 B.干脆)
4. 题 提
问( ) ( )问 ( )示 ( )目
六、 仿照例句,照样子写句子
1. 例: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多么 多么
2. 例:柳树倒映在河水里。
绿绿的柳树倒映在清清的河水里。
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七、 按课文原文(原意)填空。
1.( )火( )不( ),春风吹又生。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 )( )( )。
3.春雨姑娘( )( )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 )( )着她,( )( )着她。
4.春风一拂( )( )( ),南燕双归( )( )( )
5.赠人玫瑰,( )( )( )( )。
6.中午,太阳高照,( )( )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 )( ),都清晰地( )( )在眼前。
7.广场四周,彩灯( )( )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 )( )轮廓。
8.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 )的,要( )( )( )( )( )。
八、 经典诵读积累。
1. 连线
众鸟高飞尽 深林人不知 相看两不厌 圆魄上寒空
明月来相照 皆言四海同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2.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序号。
出必告, , 居有常 , ;财物轻 , , 言语忍 , ; ,谏使更,怡吾色, 。
A.亲有过 B.柔吾声 C.反必面 D.业无变
E.怨何生 F.忿自泯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玲玲长高了
玲玲戴上红领巾了。妈妈很高兴,就在星期日的一个下午,带她去看电影《小铃铛》。
玲玲跟着妈妈上了电车,正好碰到她们认识的售票员张阿姨。张阿姨见了她俩问:“ 玲玲, 今天你跟妈妈上哪儿去呀?” 玲玲亲亲热热地回答:“ 张阿姨, 我跟妈妈去看电影。”
说完,玲玲就朝一个空座位坐下。 这时,一个老奶奶上车了,玲玲赶忙起身让了座。
妈妈从口袋里掏出钱,给玲玲买票。张阿姨说:“玲玲还小,不是不用买票吗?”
玲玲两只大眼睛一忽闪,心想:“那是一年前,我个子不高,乘车用不着买票。现在是不是长高啦?”她瞧见那刻有标尺的拉手杆,窜过去一站,还用小手按着头,对准标杆上的尺码,嘿,刚好超出一点儿。于是她亮开嗓门嚷道;“张阿姨,你瞧,我长高了!”说着,玲玲接过妈妈手中的钱,递给了售票员张阿姨。
妈妈笑了,张阿姨笑了,车厢里的乘客都笑了:“玲玲是长高了!”
1.这篇短文共有 段话,主要写了玲玲在车上的三件事:
(1)让座; (2) ; (3) 。
2. 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亮开嗓门”的“亮”的意思是( ):
A.发光 B.显露、显示 C.使声音响亮
(2)售票员张阿姨说:“玲玲还小,不是不用买票吗?”意思是说( )
A.玲玲不用买票。 B.玲玲应当买票。
(3)妈妈、张阿姨和乘客们都笑着说“玲玲是长高了”的意思是( )
A.玲玲长大了。
B.玲玲个子比过去高了。
C.玲玲懂事了,成长了。
第三部分:写话
请认真读要求,根据要求写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看谁写得最棒!
“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在我们的眼中,家乡是个好地方。有迷人的风光,有丰富的物产,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你眼中的家乡向我们介绍一下吧,比一比谁写得好。
附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0分,每词1分)
笋芽 锋利 微弱 茂盛 泥泞 雄伟 应该 而且 约束 搭建
二、10分,每词1分。
三、6分
四、12分(每字1分)
五、共10分,1、2、3小题各2分,4小题,每空1分。
六、7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3分。
七、19分,每2字1分。
八、7分,每条线1分,每两空1分。
1.看拼音写词语。
mèi lì bào yuàn nà hǎn pái huái ( ) ( ) ( ) ( )yú lè dǐ yù liáo liànɡ( ) ( )( )
2.比较组词。
扰( ) 拆( ) 彻( )饶( ) 折( ) 切(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少壮不努力,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
4.选词填空。
精确 精湛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1)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 ),堪称实际杰作。 (2)( ) 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火车上山容易多了。
5.修改病句。
(1)我们热切地愿望着2008年奥运会地的早日到来。
(2)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任何困难。
二、阅读。
(一)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他的根据是: (2)从“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 (3)读了这段话,你佩服蔺相如吗?请用“ ”画出一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二)读短文,回答问题。老师的手感恩节那天,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让班上同学画出他们感恩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一桌丰盛的感恩节佳肴(yáo)。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时,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同学都兴致勃勃地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一个小孩说道:“是农夫的,他用这只手喂养了火鸡。”另一个小孩接着说。一阵猜测后,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是您的手,老师。”他怯怯地回答。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同学们的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可这对道格拉斯来说,意义重大。也许感恩节的意义并不在于接受礼物,而是借此机会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1.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料想( ) 感恩( )
2.老师料想同学们会画: ,原因是 。3.道格拉斯为什么要画老师的手?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四盘礼品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了台湾的许多地方。荷兰侵略者惊恐万状,他们利用传教士四处活动,散布谣言,说郑成功的军队要抢粮食,挑拨汉族和高山族的关系,破坏郑成功军队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团结。高山族头领阿祥听了这种谣传,将信将疑。有一次,郑成功到高山族居住的村庄视察慰问。阿祥怕郑成功的军队真的是来抢粮食的,就一边布置族人以礼相待,一边暗地布下埋伏,准备厮杀。郑成功一到,村民们夹道迎接。进屋坐定后,阿祥宣布献礼。四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手捧景致的盘子,跪献再郑成功面前。盘子里分别放着几锭金子、一块银子、一束草和一块土。郑成功连忙站起来,笑呵呵地说:“我们到这里打仗,是为了收复台湾的土地,不是为了金子、银子。”说着,叫随从接过盛草和土块的盘子,同时向阿祥回赠了礼品,并命令部下帮助高山族同胞解决生活困难。阿祥心中的疑云消散了,他马上鸣号撤走伏兵,抬出美酒犒(kào)劳郑军。几位高山族老者感动地说:“难得有不爱金子、银子的官员啊!郑成功真是一位好将领!”“四盘礼品”的事传遍了台湾各个村庄,人人睁着为郑军做事,为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贡献力量。
1.“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在字典中“待”的意思有:①等,等候;②招待,对待;③将,要。“以礼相待”中的“待”应选第( )种解释。
2.郑成功的到来,阿祥做了哪两手准备?他为什么这样做? 3.郑成功为什么只收了“草和土块”? 4.请结合短文,谈一谈郑成功是个怎样的将领?
三、作文。
在你记忆的宝库里,是不是珍藏着许多美好的回忆?是一次“重大”的发现,还是一次开心的活动;是一次大胆地尝试,还是一次愉快地合作;是受到一次温馨地关怀,还是为他人的一次特别付出……请你从中选取一件事情写下来。注意内容要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以上。题目自拟。
答案参考:
一、1.魅力、抱怨、呐喊、徘徊、娱乐、抵御、嘹亮答题指南:认真拼读,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字形。2.扰( 干扰 ) 拆( 拆穿 ) 彻( 彻底 )饶( 富饶 ) 折( 打折 ) 切( 一切 )答题指南:第一组可以运用比较偏旁部首的方法区分其意思,第二、三组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拆”字一点可以想象成是一把大锤子;“切”字右边的刀把左边的部分一切两半,运用这样的方法既有趣又不会出错。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答题指南:(1)要注意“徒”字的写法,根据诗意中对它的理解,把它与“图”区分开。(2)填的这两处地方看似容易混淆,其实有方法:盾坚,没有东西能戳穿它,自然是“物莫能陷”,同样,运用这样的思路也能正确填写第二空。
4.(1)精湛 (2)因为……所以答题指南:方法1: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连起来读一读,进行选择。方法2:(1)根据词语表示的意思对词语进行准确搭配:工艺精湛,绝不是工艺精确。 (2)根据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选择。
5.(1)把“愿望”改成“盼望”。 (2)去掉“一切”或“任何”。答题指南:读句子,找病因,“对症下药”,再读。
二、(一)(1)他的根据是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2)可以了解到秦王非常喜欢和氏璧,生怕璧被撞碎。(3)非常佩服。“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句话让我有很深刻的感受。他把璧与自己的性命紧密相连,逼秦王交出十五座城,既说明他很勇敢,又说明他很机智。
(二)(1)料想(预想) 感恩( 谢恩 )(2)老师料想同学们会画:一桌丰盛的感恩节佳肴,原因是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3)因为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这对道格拉斯来说,意义重大。他是想借此机会感谢老师对自己的付出。答题指南:在文中找到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敲它所表示的意思,找到与其意思最相近的词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按要求填写。找到文章重点段落,抓重点语句,结合自己的感受谈。
一、小学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尤其是笔试,目前仍然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能力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辖的教研机构命题的正规试卷,内容有了较大的改革,更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以现行的小学语文试题为例,有关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方面的题目明显增加,其他方面的题目多为新颖的内容和形式,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个可喜的变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引导、促进作用的。
二、小学语文试卷评改的现状
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没有站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高度做好评卷工作。在改卷时,以教材内容、教学参考书或出卷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为“唯一标准”,认定这些“标准答案”不放,该给分的不给分,误导学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如六年级语文的一道试题:
例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请照样子写句子:天气真冷啊,冷得?摇 ?摇。
笔者认为,例句的后半句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绿,写清楚了绿的程度、绿的样子,所以学生的答题只要具体地写出天气冷的程度,冷的样子就对,就应该得分。这样才能给学生思维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驰骋想象,自由、自主地运用生活和语言的积累。有的老师认为例句是用比喻的方法将“绿”具体化的,所以一定要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具体化才算对,因而将诸如“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大家直打哆嗦”、“冷得大伙儿的手脚都僵了”、“冷得缩成一团”的答题划上“×”。笔者认为这种评改是不严格、严谨的,很古板、僵化,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细想,该试题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具体化固然是好的、对的,但不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写具体也是对的,如“冷得呵口气碰着墙壁也变成了冰花”,这样的句子不也很生动优美吗?
又如:仿写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学生答案: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2.盘山公路就像一条飘带,也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笔者认为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因为把书拿来比喻可以,把盘山公路拿来比喻也可以——学生写什么事物都行,只要比喻恰当。如果认为一定要用书作比才对,那么未免范围限制得太小了。如果题目是: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摇 ?摇),就像(?摇 ?摇),就另当别论——这题规定了用书作比喻。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变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开放性的、合乎情理的灵活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让学生有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自由驰骋、自由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评改试卷时既要领会出题者的意图,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答题,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一课,有两段话表明两个孩子对早晨、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看法: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试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儿曰:“日初出?摇 ?摇,及其日中?摇 ?摇,此不为?摇 ?摇而?摇 ?摇乎?”
填原文的哪一段呢?不少老师认为一定要填下一段的内容,因为下一段是“及其日中”,而上一段是“及日中”。笔者却不以为然:一儿是以人们熟知的看物体“近则大,远则小”进行辩说的——日初出时大,所以推断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另一儿是以离热源“近则热,远则凉”的生活常识进行辩说的——中午太阳热,所以推理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读懂课文的人会认为填哪一段内容都是可以的,因为哪一段内容都表述了其中一个孩子的观点(当然不能同时把两个孩子的观点糅合在一起填空,同时以大小冷热推断太阳离我们的远近)。这道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两个小孩子各自的观点,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而不是考查学生有没有注意“及”和“及其”。如果改考卷的老师一定要将填上一段内容的判为错,填下一段内容的才给对,那么无疑是把学生逼进死记硬背的胡同,引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境地。我们在改卷时不要抠某个字眼,而要从整个题目的大处着眼,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软环境。
一、进行单纯书面测试的弊端
1.易使学生畏惧考试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时间也和其他年级一样,80-90分钟。若试卷简单、题量少,那么学生做好后无所事事,一年级的孩子怎能安坐到考试结束?监考老师也苦不堪言。若试卷难、题量大,一次即把孩子考怕了,况且6岁的小朋友大拇指和食指关节未闭合,执笔太久会影响手指发育,岂不要遭受身心双重重压?
2.会使教师的教学产生偏颇
语文考试也是检查、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除了在考试中有着测试与考查考生学业成绩的功能之外,对教学还起着反馈作用及导向功能,考试就是指挥棒,学校考试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我校历年来一年级语文试卷上有关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试题几乎没有。因而有的老师平时口语交际课基本不上,或者简单的一问一答就算过了,综合性学习干脆靠边站!还有的老师甚至无视“一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要求学生买与教材配套的辅导作业做,与新课程减负理念背道而驰。为了期末有个好成绩,不少老师都会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造成几乎所有学生组词是一样的,写的句子也大同小异,为了避免写话题出错多扣分,甚至要求学生不要多写,这样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局限于书面考试,容易让出卷者出一些超纲的偏题、怪题,使考倒学生成为考试的目的
对这几年的一年级期末试卷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超标现象时有发生。②知识点重复考查。③考试的内容不够全面。④试卷呈现的形式不够活泼生动,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没有注重情趣,题目表述语言有点儿冷。
考试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一次实战演习,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而不是一听说考试就畏惧、厌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照这一要求,我们一年级组取得学校同意,对一年级语文评价做了改革,不再局限于纸笔考试,而把朗诵、口语等口头测试也纳入考核范围,并且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考试测评的多元化。
二、语文评价具体操作策略
1.以评代测——使用口头作业评价表
一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口头作业唱主角。我们设计了一个口头作业反馈表,包括日期、内容、自评、组评、家长评、师评、问题与建议等栏目,20张表格装订成册,每周一张,评价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星级制,最高五星,每日早读将表册摆放桌角,便于老师检查并作个别辅导,一周上交一次,对完成及时、认真的将在本周表上印上“一周最佳作业”,期末上交评比“口头作业之星”。这一板块占学生语文期末评价的比重是20%。
2.以赛代测——坚持进行口头竞赛
这一板块占学生语文期末评价的比重也是30%,平时竞赛占20%,期末竞赛占10%。每当一个单元上完就安排一次全员参与的口头竞赛,内容诸如认读字母,拼读音节,认读字词,朗读儿歌、小短文等。竞赛时,邀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当小评委,一对一进行。
学期末对识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分类进行口头竞赛,分别给予等级评价以及期待式评语评价。
①期末识字竞赛:评价方法一如上述平时的口头竞赛方式。②朗读背诵竞赛:学期初就知会家长、学生期末将进行这项竞赛。③口语交际竞赛:这个板块包括即兴看图编故事和即兴情境表演,由学生任选其一。
3.以独立作业代期末考试——精心命制独立作业
期末独立作业由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合作命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命题,命题前认真制定双向细目标。命题内容要全面,题量要适中;注意链接生活,让命题焕发时代的气息;创意呈现,给命题设置趣味的形式;命题语言亲切生动,融入人文性。学生独立作业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这个版块占语文期末评价的50%。
这样以评代测、以赛代测、以独立作业代期末考试,三管齐下,贯穿学期始终,融入多元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对象,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学生更喜欢,教师的教学也能更轻松,也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很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实践下来,与以往的一年级相比,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很快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其次是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是转变了教师、家长的观念,眼睛不再盯着分数;更为重要的是多元评价能全面发挥评价的作用,孩子们在评比竞赛中经常能拿到各种小奖状,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孩子们从怕考试,到盼考试。整个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改变,也是对老师教学的引导,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自更大了,师生发展的空间也更大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明确要求;举一反三;气氛;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36-01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好多个年头了,每年暑假区教委都要组织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还有部分老师不重视,他们不是不认真学习,就是不去上课;有人虽然去了,但思想不重视,效果很差。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高度重视,为此我进行一些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一、明确要求,寻求对策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产生的,它是要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及填鸭式的死板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样式。对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要加强学习,要经常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文章,订阅语文教学杂志,吸取别人的长处,寻求适合自己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于别人的好做法,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组合取舍,这样才能取得成效。我每年都订阅《中学语文通讯》阅读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等,从中受到启发,学到很多知识、经验,比如我一直实行的课前演讲、背诵竞赛、写日记等,都是从语文杂志中学到的。
二、以人为本,举一反三
这里所说的“本”是指课本,新课改以来,有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灵活多变的习题练习,就能取得好效果,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可以不上。这种想法是幼稚可笑的,这样做的后果是徒劳的,一是搞题海战术劳民伤财,师生都很累,事倍功半,再说题目那么多,你也不可能做完,二是时间与人的精力也不允许。所以我认为,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以课本为依据,为根本,交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能授之以鱼,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创新能力等等。我们老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方面,尤其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对练习特别是阅读题要精选,分体裁、难易程度,要不断分析归纳不同体裁的特点,总结各种体裁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专家学者精心选择的典范文章,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学生文学欣赏水平都有很大帮助,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有指导性,为此,语文老师应侧重对文中精彩语段进行讨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三、推陈出新,活跃气氛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依然是一潭死水,没有半点生气,有很多老师他们也想活跃课堂气氛,可学生就是默默地盯你看,无论你怎么启发,他就是启而不发。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调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面带微笑进课堂。我们有很多老师不注意这点,尤其是生气的时候,学生一看你那样,他还敢举手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1、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让学生看出来,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今年我母亲得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想起母亲的一生,我很愧疚,常在深夜流泪,但在课堂上决不让学生看出。2、改变上课发言的规矩,只要有答案无需举手,站起来就说。有的学生胆子小,尤其是女生,让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但不赞成在下面自由乱说。这样做大大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3、学生自己检查作业、批改,老师抽样检查。学生检查比较认真,他们很少会包庇与自己关系好的。平时作业不做或没有做好的,大多数是学习较差的,他们有的是不会做,也有玩的忘了。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区别对待,对于不会做的,要指导,或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没做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
(二)课前演讲要创新。自从几年前,语文课开展演讲以来,我一直坚持这一做法,从未停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思考课前演讲的形式、内容也要进行创新改革。1、形式由一人讲,变为一讲多评。原来是一个人讲,不评价,有时由老师点评,现改为学生先评,老师后总结;2、内容由单一的讲故事,变为解释成语、读优美文章等,形式多样,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更大的选择余地。3、每学期由原来讲一轮,改为三轮,最后一轮自由报名,不是按学号讲,这样让讲的好和想讲的同学多一次锻炼的机会。
(三)要认真选择课型。发现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青年学生的视野开阔,如果还是以往的那一套方法已经不灵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的课文,应恰当地选择不同的类型,一本书有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可采用讨论、辩论、采访、朗读等类型,要不断地变换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精选语段,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