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1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四、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五、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六、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七、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8、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9、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二、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三、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四、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五、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七、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八、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九、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十一、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十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十三、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第2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1.1临床资料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蓟县妇保院院感事件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有6例重症患儿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其中,3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沟肠杆菌阳性,怀疑为医院感染所致,确定该事件是由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经调查,该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由于医院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因素,造成医院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方法

通过对医院进行感染体系的建立,监控体系的落实,手部卫生制度的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感染异常信息的整改和职业安全防护等方法,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落实并控制,减少了感染途径,防范了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事件发生。

2、结果

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动态掌握了医院环境卫生学,有效把握住了消毒灭菌的质量关,逐步建立了哟套完整的适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机制。

3、以有效措施防范医院感染管理

3.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3.1.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8年创二级甲等优秀中医医院的活动中,我院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的相关科室的兼职工作人员,配合院感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统计分析和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同时对感染质量监控设立院科两级管理,使得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在于设定时限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随即召开院感例会反馈,以做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改进。

3.1.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在院感染管理体系方面,我院感科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质量监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院感知识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突发应急预案、传染病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使监控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2以目标检测管理,规范监控体系的有效落实

3.2.1进行现场查看检测

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8AM到临床科室督导检查无菌操作;晨间护理;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对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发现的诸如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要做到粗中有细,目标量化,环节相扣,使之形成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

3.2.2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

在每月第二周星期二2PM(采样物表、手指)和7PM(采样空气)对各科室,特别是感染率高的检验科、口腔科治疗室、急诊科治疗室、换药室、儿科治疗室、儿科肌注室、妇产科产房和治疗室、内科治疗室、骨科治疗室、外科治疗室和换药室、手术室大、小手术室间,供应室无菌室、胃镜室、发热门诊等科室做到对空气、物表(诊断床、治疗桌、产床、手术床、镊子、毛巾、消毒包、牙钳等)、手指等的感染监控,并对空气、物表、手指进行细化监控,并做好记录及回报细菌培养结果。如我院在细菌培养48h后,检验科编制报告单并审核,治疗室细菌总落数≤500cfu/m3,手术室和其他科室无菌间细菌总落数≤200cfu/m3,物表和手指细菌总落数≤5cfu/cm2,合格率达100﹪。并由区疾控中心对我院空气、物表、手指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抽查的20样项目合格率达100﹪。

3.2.3进行紫外线灯管的检测

我院在对使用中的126根紫外线灯管进行检测,定制每半年监测一次,发现紫外线灯管<70uw/cm2立即更换。同时对新灯管未使用前进行监测,发现紫外线灯管<90uw/cm2退货,以确保紫外线灯管的消毒质量。

3.2.4对消毒液的监测

我院每天监测84消毒液所需浓度和2%戊二醛,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3.2.5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进行监测

院感科每天下科室查房,了解各科室的住院病人数和感染病例数,要求住院医生在24小时内上报院感病例到院感办。查找感染源,对症治疗,并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每月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2.6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监测

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必须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同时检验科提供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开展药敏试验率<30%,实验结果未达到耐药菌株监测的标准。最后院感科制定抗生素使用登记表下发到病区,要求护士按照住院号、姓名、诊断、药名、分类、计量、使用天数、何种手术、手术前使用天数、预后情况进行登记。

3.2.7对手部卫生进行检测

手部卫生对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我院建立了洗手制度,并在各科室设立了洗手设备,洗手池、洗手液、抽纸,洗手示意图。这些方法的制定实施,使得在2008年4月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中,全院人人参与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分组考核,让合格率达98%,简便、经济、有效地控制院交叉感染。

3.2.8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医疗废物能直接影响院感染,加重感染程度,增加感染率。我院在这方面建立了标准的贮藏间,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六防措施、五类废物标识等措施,并规范了医疗废物登记本,配备了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同时与环保公司签订合同,使院医疗废物得到了有效的防范于控制。

3.2.9进行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为增长各科室、人员对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我院开展了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进行季度考核,有效地丰富了各科室、各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防控技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防控知识对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

第3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多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以下几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

1易被感染的疾病

1.1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手术室护士感染HCV的风险为0.1%- 1.6%,在健康工作人员中最易被感染的人群以外科医生和护士最多,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在有创操作中因经皮肤暴露造成的感染。

1.2 艾滋病: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我国也在快速增长,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站60%,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途径中,主要危害是针刺伤,健康手术护士在工作中感染的可能性与针刺入的部位,注入被污染的血量,血中艾滋病病毒载量(HIV― RNA)水平及病人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1.3梅毒: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随着梅毒患者人数成倍增长,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在合并梅毒患者的剖宫产中,手术人员随时都在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因此使手术室护士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2防护措施

2.1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及实习人员、保洁,都要进行上岗前专业的医院感染控制教育培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手术室护士应主动接受更多关于HBV、HCV、HIV、TP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懂得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术前1天对病人应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的病人应高度警惕,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诊断和隔离种类,对急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用一次性手术包,手术结束后装入黄色双层垃圾袋内,专人负责回收。

2.2加强防护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手术室护士术前进行自我体检,尤其是对双手、双前臂皮肤的检查,如有皮肤破损或小感染时,避免洗手上台,台下操作时也应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术前修剪指甲不易过短,以免造成肉眼难以察觉的损伤,术中应使用安全的防护用具,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G― VIR手套。对有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必须戴双层手套,佩戴护目镜,手术衣外再加一层一次性防护服,穿加长脚套,穿不露脚趾的手术鞋,以防止血液污染皮肤及锐利的器械掉落刺伤足部,洗手护士在传递手术刀、剪、针线时,不要直接递给手术医生,应置于弯盘内放在托盘架上,手术者自己拿取。手术过程中及时撤除所有不必要的锐利器械,如电刀、钻头、克氏针、开胸及骨科锐利特器,入固定保护位置,以免造成误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用手复帽,手术结束后放入一次性利器盒内,避免乱放造成意外损伤。手术室护士在手术结束时,应在手术间门口更换清洁或消毒工作衣、鞋、帽。

2.3对污染物品的处理手术后的废弃物品应分类处理,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封口后经污物通道运出由专业人员无害化处理。手术间物品表面、地面、墙面,用1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2.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即使个人遗忘,也由同事监督,科室负责人加强管理。

2.5建立上报制度手术过程中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掉手套,从伤口周围挤出血液,在流动水下边挤边冲洗,伤口用5%碘伏消毒,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由科室负责人逐级上报职业暴露情况,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做到早期预防。

3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士因其职业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有所增加,实施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等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可降低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率,2011年我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防护措施无一例职业暴露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17-02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担负着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和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重者可造成伤残甚至死亡。所以,只有做好手术室各种消毒隔离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由于建筑设计的原因,手术室通道建设不完善,无法严格划分人员流程,一些有菌物品和无菌物品通过一个空间,使本应无菌的空间存在了有菌的因素,以致无菌物品在存放期间即被污染。

1.2 空气环境等污染

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浮游菌量达700~1 800个/m3菌落时,感染率显著增加,若降至180个/m3菌落以下,则感染的危险性大为降低[1]。手术室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弱,无菌观念差,进入手术室未能把好三关:门关、更衣关、鞋关;接送患者的平车和被褥、手术患者自己的衣服,把大量的细菌带入手术室,导致空气环境污染,细菌量增多。一些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有感染的伤口或其他传染病,也会传染给患者。

1.3 手术室的无菌技术

手术所用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方式的选择,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消毒时间,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包装质量、拆包方法,工作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水平都是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1.4 医疗用具及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配电盘的导线等易被污染,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毒不彻底,易形成交叉感染。手术人员的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巡回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接触各类导线、仪器开关等,手上沾有细菌带到医疗仪器或手术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

1.5 医护人员的自身污染

护士在传递打开的安瓿吸药时易被针刺伤,术后整理工作中易被台面上的碎渣扎伤,洗手护士在手术配合中用持针器夹针时蹦出的血滴溅入眼中,术中患者的体液污染操作者的身体,使用的锐器如针、刀、剪等频繁传递,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2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2.1 遵照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各区无交叉。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手术室地面及物品每日擦拭,下水道通畅,墙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垢,拖把、抹布定位使用,严防混用,用后洗净晾干。室内保持恒温和良好的通风。

2.2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消毒技术规范,掌握手术室工作性质和要求

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制度,每月常规对手术室的环境、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的效能、消毒灭菌的结果与质量、紫外线消毒进行监测。手术室地面、物体表面用1%84消毒液一日2次固定擦拭。空气中细菌数含量在合格范围内,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紫外线监测每季1次,及时更换无效灯管。严格把好三关,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鞋、帽、口罩、衣裤。接送患者专车专用,用后立即清洁消毒,减少污染。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禁止进入手术间,更不能参加手术。

2.3 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管理

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医院感染意识,规范各种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手术切口愈合率、无菌切口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特殊感染处理常规、洗手消毒规则等,使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增强每个人的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能高压灭菌的应避免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根据物品的性能采用最佳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及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手术器具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各种无菌包符合要求,包布干燥无破洞,标签清楚有名称、日期,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3M胶带,其乳白色条变黑为灭菌合格。包内器械无锈无血迹。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定期检查,避免过期潮湿或污染,已经灭菌的无菌物品手感干燥,含水量

2.4 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临床上一次性物品已广泛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物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如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等,可用5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洗擦干备用。麻醉用器械定期清洁消毒,接触患者的用物一用一消毒,全麻患者用的管子、氧气面罩一用一更换。垫、搁手板等反复使用的物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被污染后立即清洗消毒。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配电盘导线用消毒液擦拭时要注意导线的连接部,以免损坏仪器。正确的外科洗手是阻隔手术人员携带病原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所有参加手术人员须严格执行刷手程序。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须进行洗手和消毒。

2.5 加强手术室职业防护管理

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具,如手套、防水围裙、护目镜、胶鞋等,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职业暴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以防刺伤。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锐利伤,减少锐器伤的危害,确保患者手术正常完成的同时,也保证医护人员的健康。

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确保各类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

[2]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55-456.

第5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03-01

在护理工作中,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特别是传染病护理突况多,护理危险性更大,保护好医护人员和病人不出现传染等问题,是传染病护理安全管理重中之重,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不良后果,从而带来终生遗憾。

1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传染病患者发病比较急,没有做好住院的准备。住院后住院环境的变化和生活的不适应会使其产生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感。为此医院要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病房布置以整洁、安静、安全、便利为原则,病室明亮宽敞,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配备24h冷热水供应,电视机,完备的一次性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床单要整洁舒适,根据患者需要随脏随换床单、被套。护理人员耐心热情,举止文雅,端庄大方,语言温和亲切,让患者放心、信任。根据疾病的种类、传染途径选择正确的隔离方法,比如慢性乙肝患者可以在本病区内设置患者的共同娱乐区域,避免不必要的隔离。通过温馨、舒适、整洁的医疗环境缓解患者紧张心理,促进疾病康复。

2耐心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病人比较特殊,住院后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大多采用隔离措施,严禁外出,病人往往在这样封闭环境中比较苦闷。加上病人担心自己会受到同事、朋友的歧视,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而且传染病具有复发性,有的病人多次住院,而且久治不愈,导致很多病人失去信心,性格暴躁不安恐惧、焦虑,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发脾气,苛责护士。针对传染病人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在对病人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要考虑疾病的特点,加强对病人心理的护理。首先,要主动与患者谈心,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诉求,耐心细致的安慰患者,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去感化病人,使患者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其次,护理人员对患者应进行传染病护理治疗措施的宣教工作,帮助其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病症,消除心理障碍,安下心来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

3加强一般护理

(1)加强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开窗通风,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病人出院要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减少所发生的锐器伤及污染物危害。

(2)加强对传染病人的饮食护理。传染病患者多有高热、新陈代谢旺盛而食欲减退。对其饮食护理要注意营养调配,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或普食,做到少量多餐,尽可能保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

(3)患急性传染病时,常有体温变化等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高热后,应及时采取措施适当降温,最好不用冰水擦拭,以免病人出现虚脱。

4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教育

(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医院要对护士进行标准安全管理教育及预防知识宣教,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指导每位护士如何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由于其工作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防范意识差,更应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防范各种潜在危害因素侵袭。

(2)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定,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自身涵养,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

(3)强化服务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护理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传染病人存在极大的恐惧心理,因此,减少应激不良反应是护理人员重要的责任之一。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介绍患者目前的病情状况,治疗护理和注意事项,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4)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护理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护士视野更开阔,技术更熟练。同时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

5争取家属的支持和帮助

实践证明,病人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在应对疾病的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染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由于传染病的高传染性,病人住院期间不能得到家属的呵护和陪护,因此病人会出现很大的失落感和孤独感,病人还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人带来困扰。作为护理人员应帮助家属及其亲朋好友获得传染病及有关消毒隔离的知识,并告知他们不要将对病人的不满情绪流露在外,以免对病人造成负性影响,如可以经常来探视病人,交流一些他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使病人相信自己是被关心的、被爱护的,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起着支持的作用。

总之,传染病是一种特殊性的疾病,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的心理。加上没有家属陪护,因此护理工作在传染病的防治中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不慎,服务态度不好,法制观念淡薄,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同时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传染病医院患者病程长,疗效差,心理压力大,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作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传染病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护理安全,将传染病护理的危害性扼杀于萌芽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既提高护理质量,又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凯红.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止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

第6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对策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在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及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医院手术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无菌操作是否严格,以及高新的技术操作与医院的医疗效果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现将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与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1 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健康恢复与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有直接关系,它可引起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

1.2 手术器械物品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存在直接关系,是医院感染的直接因素之一。若手术器械用后清洁灭菌不合格,特别是残留有传染病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无菌物品的保管不规范,包裹结构不合理,消毒包尺寸不合适,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

1.3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 一次性医疗物品具有简单方便、实用易于保存等特点,逐渐地广泛适用于临床。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相关管理条例,已成为各个医院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重要课题。若医疗卫生用品管理不严格,也将成为医院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1.4 无菌技术的应用

1.4.1 洗手 外科医护人员的普通洗手和手术人员的洗手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是两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医护人员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黏膜或是破损的皮肤患处,这些都可能导致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手还可使细菌移位进而造成感染。而参与患者手术的人员刷手时间过短、手刷、擦手巾使用后灭菌不彻底或存放不妥,刷手程序不规范,均可造成2次污染的可能。据文献报道,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的[2]。

1.4.2 手术区的皮肤准备 进行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时,使用刀片剃毛相对于用脱毛剂剃毛,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几率高。因为刀片剃毛有时会造成皮肤的轻微受损,细菌可在损伤的部位定植,而细菌的繁殖,可使切口感染率增加,且切口感染率增加与剃毛后距手术时间长成正比例递增的关系,因此应格外在为患者做术前皮肤清洁时注意勿剃破皮肤。

1.4.3 手术无菌操作 由于不规范的手术操作,可使手术切口污染。若个别手术医师操作粗心,手术创面较大,局部的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过多,成为术中定植到创面的污染的培养基[3]。通常情况下,用钝器械比锐器械造成组织损伤的机会多;用电刀比刀片切口感染几率高;止血钳夹周围组织过多,比用尼龙线感染机会大。

1.4.4 机体的抵抗力 高龄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合并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更增加术后感染机会。

3 对策

3.1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对策 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质量,加强清洗,认真彻底的擦洗可减少原始菌的数量。

3.2 手术室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对策 消毒和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手术室应控制其他人员进出,减少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接台手术应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接台间隙自然通风10 min,以降低室内空气细菌指数。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器械外包装袋、患者外衣等带入室内,病历夹需用消毒液严格擦拭后才能携带入室,以减少手术室污染的机会。

3.3 手术室人员控制感染对策 要严格执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定期监测。凡进入手术室的医务人员都要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的衣、裤、口罩、鞋帽。

3.4 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 领取的一次性物品必须认真查看“三证”是否齐全,认真检查生产日期、消毒日期、外包装是否完整、合格。另外,对每批物品抽样需做细菌培养和热源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消毒后及时毁形,并交医院供应室集中处理。

总之,医院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抢救的任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患者的的愈后,因此,因此手术室所有医务人员都要牢固地树立无菌观念,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近年来我院重视对手术室每个环节监控,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达到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0.

第7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监测样本来自31家医院及516家卫生室的治疗室、手术室、产房、供应室、口腔科及病房,具体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剂、灭菌物品、紫外线灯、压力灭菌器以及医护人员手表面。

1.2 监测方法:紫外线灯、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测定和评价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及《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室内空气、消毒剂、医疗器械、灭菌物品、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的采样,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班标准(GB15982―1995)》、《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2 监测效果

2.1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共采集118份标本,合格93份,合格率为78.8%,按医院级别统计县级及系统医院39份,合格39份,合格率为100%,乡级医院78份,合格53份,合格率为67.9%,合格率低.

2.2 医护人员手消毒质量:共采样667份,合格570份,合格率为85.4%

2.3 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共采样179份,合格176份,合格率为98.3%。

2.4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及原液浓度:测定染菌量的标本668份,合格630份,合格率为94.3%,测定浓度的标本共668份,合格631份,合格率为94.4%。

2.5 医疗用品消毒与灭菌质量:共采集各类医疗用品229份,合格181份,合格率为79.0%。

2.6 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共检测174支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合格174支,合格率为100%。

2.7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质量:共监测38台,合格38台,合格率为100.%

2.8 透析液消毒质量;共采样8份,合格8份,合格率为100%。2.9医院污水消毒质量;一个季度一次,全年四次共采样品8份,合格0份,合格率为0%。

3 讨论

今年对31家医院,516家卫生室的9个方面,共采样2759份,进行4204个项目监测,共合格份数2497份,合格率为91.1%,其中以室内空气质量及医务人员手表面、医疗用品、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而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较高。

院内感染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和监督管理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年初根据徐州市疾控的要求,县卫生局下发了沛卫法监[2010]4号《县卫生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级医疗单位都提高了认识,健全组织制度,完善自我检测体系,在接受监测时都充分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所以今年的监测结果较为满意,特别是在物体表面、灭菌物品,消毒剂的使用方面尤为突出,但我们要客观地对待监测结果,因为监测只是一个点值评估,日常性管理才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针对今年的监测,对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空气质量和医护人员手表面、医疗用品及医院污水合格率低,作如下原因分析:

3.1 室内空气质量 医疗机构属公共场所,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是影响环境空气合格率的重要因素,乡级医院特别是村卫生室,由于基础条件薄弱,管理不善,医护人员卫生意识差,同样也制约着消毒质量的提高,如消毒设备的配置比较落后,大量村卫生室紫外线灯在损坏或报废后不能及时更换,各乡镇卫生院手术室、产房、紫外线灯配备比较理想外,其余各高危科室未能普遍使用紫外线灯,另外,也有许多灯管悬挂高度不合理,未定期擦拭、保洁,无使用记录,存在过期服役现象。

3.2 医护人员手表面 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不强,诊前诊后手消毒方法不规范,减少洗手步骤,洗手时间短。洗手消毒设施配备不到位,有的医院洗手肥皂长期存放在潮湿环境,容易繁殖细菌,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偏低的原因。

第8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护士职业损伤因素的分析,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 护士 防护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手术的普遍展开,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 职业损伤因素

1.1 病毒: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美国CDC监测报道[1]: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2]。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

1.2 物理性因素: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尤其是护理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放射线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自我防护,易受损伤。有报道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生殖结果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1.3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3]: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4]: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国内外研究资料得出结论[5]: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4 心理社会因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迅速发展,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手术室护士从思想业务更应高度重视,不断完善自己,与患者之间做到言行谨慎,自我意识要增强,从而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

2 防护操作措施

2.1 空气污染的防护: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正确使用消毒剂,接触各种腐蚀性、挥发性消毒液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使用电刀时用吸引器吸尽烟雾,避免因烟雾在局部过浓而吸入呼吸道。长期接触某些吸入性麻醉和麻醉机排出的废气,对大脑有抑制作用,并可造成肝肾损害,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督促协助麻醉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废气是否排出,从而减少手术间物及废气在空气中浓度。

2.2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院感管理: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院感管理,医院要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对其进行定期体检。护士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意外接触污染物或被刺伤,要及时进行冲洗及消毒处理。在进行特殊手术时,必须戴防护眼罩等 .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手术室被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分类、包装、登记、转运、消毒及处理。

2.3 重视和健全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检测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防护方法及重要性。平时加强业务学习,熟知手术步骤及解剖知识,了解并预见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掌握被锐利物品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和丢弃、手术室医用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手术期间如何活动颈部和腿部以及HIV.HBV等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4 保护易感人群: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3 加强锐利器械的防护,避免生物污染

3.1 了解病史做好术前防视:术前了解患者病史,生化检查、结果,准确了解肝炎、艾滋病携带情况,重点做好此类手术的手术围术的安全防护,特别是特异性患者手术时,做好个人防护。急诊手术按感染手术处理,减少感染源的扩散。手部皮肤破损者不参加感染性伤口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手术。切实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强调常规预防的重要性。

3.2 规范护理操作:术中传递缝针、刀片时拇指、示指、中指夹住持针器(或刀柄)中部,手置于器械下方,缝针或刀片尖端朝上可避免手被缝针刺伤、刀片割伤。锐利器械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清洗时先将刀片、缝针取下,布巾钳钳端闭合可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一旦受伤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禁止进行局部重力挤压,然后用0.5% 碘伏消毒。如患者的血液HBV阳性须立即注射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500mg,1个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血液化验检查。

4 加强医学心理学学习

4.1 心理社会危害的防护: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建立和谐医院,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4.2 加强体育锻炼:术前对手术所需时间要有一个充分估计,尽可能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必要的睡眠,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 结论

总之,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2] 戴青梅,王文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3] 袁秀萍,李红珍.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23):1979.

[4]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5] 元秀梅,朱念琼.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我国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现代护理,2006,12(6):507.

第9篇: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作为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应变能力。各个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只有从根本解决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才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操作应手,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手术。随着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护理效果也会随之改善。

    1.人员素质管理措施

    1.1巩固基本技能,加强技术训练制定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多进行几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产生竞争效应,科室与科室比,护士与护士比,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次考试成绩要张榜公布,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1.2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成绩优异的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如普外科、骨科及医疗重点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

    1.3严格管理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保证手术安全尽责、献身、仪表端正、热情和蔼、技术精益求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每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手术室尤其重要。由于手术室工作特点是紧张连续、不分昼夜地协助医生抢救危重患者,因此,应要求每个护士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除此以外,还需动作灵敏,沉着果断,能迅速地处理意外情况。这些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教育和训练,使之逐步形成。此外,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对于围术期的质量管理手段

    2.1术前探访根据国际手术护士协会(ANRN)规定:

    护士的术前访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和责任之一。在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可以进入病区对手术病人进行访视。可以查阅病人的相关病例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通过对病人展示图片和进行文字讲解,可以让病人了解手术室的环境、注意事项、麻醉过程、医生的操作水平等等。虽然病人家属不能进入手术室进行视察,但是巡回护士可以像亲属一样寸步不离守护患者,患者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巡视护士提出来,巡回护士在不违反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都可以为各位家属和患者满足,使病人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去等待手术的结束。

    2.2对手术环境要进行严格检查手术室内要保持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等等的清洁,而且还要有相关的标志说明,清扫用具要分开放置,定期对用具进行清理和维护。手术室必须每天进行消毒清理一次,而且每个月还要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培养。对于那些一次性使用的用具也应该进行抽样进行细菌检测,由护士长监测最后的数据,妥善管理和消毒手术室内的卫生环境。每个月要对手术室进行抽样化验,看是否合格,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的改善,制定相应的手段,监督每个人都积极实行。

    对于手术机械用具应该保证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正常的使用。一些精密的仪器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放置,并且对其正常运行的使用也要保证,时时进行检修维护,对于一些无菌的手术用具和已消毒的用具应该放到无菌室,有效期是一个星期,每天清理过期的用具,敷料一次。

    2.3手术配合的操作管理手术配合是指在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全部过程中。洗手和巡回护士手术前要核对患者的病睛状况、手术部位、操作方式、手术名称,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还应该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准备,做到意外情况不慌张,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行。

    2.4术后清理的质量管理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控制手术问的闲杂人员流动,认真的对室内的地面、血迹清理洁净,更换所有的床单被褥。对于~些传染和污染的疾病手术,手术后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杀菌处理,例如用氯制剂进行清理消毒,彻底的阻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于普通的手术没有危害性的,手术后进行消毒清理干净后再用层流消毒机器消毒30rain.对于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的手术用具及时处理,非一次性使用的用具进行仔细的消毒处理,对于那些有传染病使用的用具必须进行特殊消毒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没有使用的一次性用具进行消毒放人无菌室,以方便下一次使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