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辅导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女大学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代表着个体对于职业选择的自信心程度,是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对择业过程有强烈的直接影响。利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的治疗与培训,被广泛地应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职业干预等领域,具体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以及言语说服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协助来访者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文报道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且即将面临四年级的职业选择,因此采用广告招募方式选择河北师范大学三年级女生,共报名67人,经过面谈,面谈题目为:“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体?”“你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对参加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什么?”。筛选标准为:(1)身体健康,无明显言语表达障碍;(2)有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愿望;(3)有时间保证,能够按时参加每次辅导;(4)团体辅导的人数限制之内(8—15人)。有28名女学生人选,均为文科(法学10人,学前教育8人,历史4人,传播6人)。随机抽取14人为干预组,进行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14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者。
1.2方法对于预组进行7次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3.5小时,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后分别取得前后测数据。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也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讲座讨论会,以期解决干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3工具
1.3.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为0.9157。
1.3.2焦虑自评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为标准分50分。
1.3.3自编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包括13个项目,分别反馈团体成员对自我改变、活动内容、团体形式等方面的主观体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由成员做出评价。如:“通过参加这个团体,你对职业选择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没有提高”。
1.4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职业生涯辅导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理论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团体,都经历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根据这两个理论内容,设计了本研究中的七个单元(主要内容见表1)。目的是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在自我知觉、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方面的自信心,激发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地去面对竞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采用的是封闭的结构式团体辅导形式,事先做好辅导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保持不变。团体活动中,采用团体互动、脑力激荡、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对团体内其他成员的发言给与积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动结束前布置家庭作业,下次团体活动时先汇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2.2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评定结果
l4名干预组成员填写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该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活动内容设计、团体过程进展等方面的主观体验。100%的成员认为参加团体活动,对自己面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信心,85.7%的成员认为完全达到了本次团体活动的目标,92.9%的成员认为活动对自己有非常大或较大帮助;从活动内容的实用性来看,85.7%的成员认为能学到很多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92.9%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非常有助于成员的理解,100%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有助于成员的思考,有助于自己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从整个团体过程来看,100%的成员表示喜欢这个团体,希望继续展此类活动。
3讨论
【摘要】 目的 编制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病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表格,为有效实施CNP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3年来我科行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据分析和循证的方法初步拟定脑立体定向术护理路径文本的构成、整合设计制定出最恰当的标准化、流程化的临床路径表。结果 脑立体定向术CNP 表格分为手术前期(术前病室) 、手术后期ICU (手术当日~术后第2天) 和手术后期病室(术后第3~11天) 。护理内容按检验/ 检查、评估/ 措施、药物使用、安全/ 活动、饮食/ 营养、健康教育/心理辅导6 个类别制订护理项目;各表格均以“任务- 时间”矩阵格式在时间框架中规范护理项目。结论 本护理路径项目全面,可作为脑立体定向术精神病围术期患者的CNP。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立体定向术;精神病;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感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的50%,慢性精神病的60%[1]。脑立体定向术作为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一种有效手段[2~4],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为提高精神外科专病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日,并在此基础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编制专病CNP表格,实施专病CNP不失为临床护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精神外科由普通病室与重症监护室( ICU) 两部分组成,共有床位35张,其中ICU 床位5张,普通床位30张,主要收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人员15 人(其中护士长1 人) ,年龄24~48 岁,护龄1~30 年;学历:大专12人,本科3 人;职称:护士11人,护师3人,主任护师1人。
1.2 方法
1.2.1 CNP 的拟定
1.2.1.1 划分围术期CNP 时间段 根据围术期的概念,将围术期CNP 表格分为手术前期(术前病室)、手术后期ICU (手术当日~术后第2天) 和手术后期病室(术后第3~9天) 3 个CNP 表格。
1.2.1.2 确定脑立体定向术护理路径各时间段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14天。(1)术前标准住院日定为2天。(2)术后ICU 标准住院日为3天。(3)术后病室标准住院日定为9天。
1.2.1.3 筛选脑立体定向术围术期各时间段常用护理项目及类别 检验/检查、评估/措施、药物使用、安全/活动、饮食/营养、健康教育/心理辅导。
1.2.1.4 制定基础护理项目及其实施方案结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循证的基础上,确定围术期基础护理项目及其实施方案:(1)患者术后全麻未醒,带气管插管,应严密监测呼吸频率和节律,待全麻清醒,患者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时拔管。(2)术后24~48h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详细记录并交接班。(3)尿管的护理。保持尿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脱出,置导尿管期间用安尔碘Ⅲ型消毒液予以会阴护理,2次/d。术后酌情遵医嘱早日拔管。目的有二:①防止患者躁动自行拔管,造成尿路损伤。②观察术后有无尿失禁。(4)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躁动。(5)加强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使用防褥疮气垫床,翻身叩背1/4h,口腔护理2/d。拔除气管插管1天后给予普食,取半卧位,防止误吸。
1.2.1.5 制定术后功能锻炼方案
1.2.2 心理辅导、量表评估 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PANSS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
2 结果
脑立体定向术围术期CNP 文本见表1~3。表1 脑立体定向患者术前CNP 表2 脑立体定向患者术后CNP表(术后监护室1~3天)表3 脑立体定向患者术后CNP表(病区恢复期9天)
3 讨论
CNP是为患者制订的在住院期间带有鲜明个体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是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CNP 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的服务模式,是使护理行为更为高效和规范的最佳模式,也是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而研究CNP 的工作细节和方法则有利于保证CNP的各种事项的精准实施和具体落实。
本项目根据精神外科护理的特点,首先对护士进行充分的教育与培训,了解实施CNP的重要性,严格按CNP执行和记录,采取专人监控,保证实施的落实。在每例患者入院时,通过完成手术前期(术前病室) CNP,掌握患者的基本健康相关资料,从中选择符合准入要求的患者:年龄22~60岁;病程长,病情重,病情反复;经精神内科系统、正规治疗效果差或无效;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治疗;符合外科干预要求而确定行脑立体定向术的,纳入行脑立体定向术护理路径。围术期各时间段的护理,须符合医疗方面要求达到的手术标准、出ICU 标准和出院标准,才能算是完成该时间段项目的护理,然后再转入下一个时间段的护理。在CNP 的实施过程中,须根据文本内容,有效填写各栏目,记录应做到真实、及时、准确。及时分析变异的记录,不断寻求护理过程中不合理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进而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本项目根据脑立体定向术围术期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在CNP 文本设计中设专栏强调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要求,并将这些内容按需、定时、分阶段地贯穿于整个围术期,使患者家属对病情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对整个治疗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不仅充分体现了CNP 作为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促进护患沟通,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接受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从护理角度出发,建立专病CNP,通过文本的项目设置,强化临床护理的程序性,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工作的准确性,提升护理学科的专业价值。本项设计目的,旨在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要求,为CNP 在医院的普遍应用积累经验,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继宗. 微创神经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42-545.
2 王争,郭常利,宋剑.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河北医药,2004,26(2):165-167.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科技局关于印发<2018年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52号)文件精神,中心小学培训点圆满完成了2018年师德师风活动周全员培训工作。回顾此次培训,我培训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培训方案、拟定安全预案
我培训点根据根据《教育科技局关于印发<2019年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52号)文件精神,召集了各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培训方案,组织相关人员拟定安全预案。
二、设置培训班级,细化相关分工
我培训班成员涵盖化作片区教师、安保人员及食堂工勤人员,共100名教师。学科培训时分为学科教学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分组讨论。
由中心小学校长陈志担任班级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培训工作,审定培训文件资料。还设置了教务组、考勤小组、后勤保障组、信息报送组等。
三、各科目培训现场精彩纷呈
我培训点开展了“心理辅导、法律法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课堂技能、学科教学”等科目的培训。培训教师认真备课、积极与现场学员互动,共同寻求适合教师成长的交流方式。最精彩的要数交流活动,分组(每组不超过15人),每组由一名学校领导或中层干部任组长组织讨论,其余各校以学校为单位由校长组织讨论。讨论确保人人发言、组织人做好记录。从教认识、心理根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反思和深挖根源和因素。可谓“思想与实践”的盛宴。
四、严格按上级部门要求,注重评价与培训实效相结合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实效,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培训点过程评价。对各个教师自评互评、查摆问题,自行反省反思、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自己过去一年来存在的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从从教认识、心理根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反思和深挖根源和因素。因此,老师们无论是互动还是集中学习时,每个小组都能认真学习做好记。并结合自身工作,每人都写了自纠自查报告,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使这次培训取得了当初设想的效果。
五、取得的成绩
通过培训,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不少:
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自我评价和对未来从业行业岗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做出的有序有效的安排。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需求和本人实际情况出发,做出职业选择。并且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做出合乎实际的设想和规划,以便达到最为适合个人发展,极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融入社会和对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同时,追求个人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外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早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历史。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家。在20世纪,美国曾两次专门以政府的形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英国政府于1948年通过《雇佣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全面发展的人。1997年英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法定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德国设立联邦劳动局专门负责各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日本在20世纪中后期,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式列入日本学校的教育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进入“课程化”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并且研究对象多是针对大学、高职、高专学生,对中职生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及学校领导的重视。
二、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意义
1、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职场要求不断变化,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所求。这就要求中职生要更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职业和自己的人生发展综合考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规划自己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更全面、充分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2,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改善中职生所处“弱势”地位的需要。(1)中职学生在学历方面比不上大学生、高职生,在同等学历上也比普高生低人一等,在社会上也普遍被人看不起,在升学和就业处于弱势地位。(2)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也不断放宽,有的地方只要学生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可就读中职校,既所谓的注册入学,这就导致了升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生源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对学习没兴趣,对前途缺乏信心,对将来的职业和前途感到迷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中职学生去“弱势”的阴影,更加务实地认识自己,更加恰当现实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付之于实践,
使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岗位,进而实施个人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学生很自卑,需要班主任于德育老师加强思想教育。
3,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中职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2008年国家教育部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这充分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思路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由课程渗入、班级管理、德育及心理辅导、拓展训练、就业管理等方面组成,校外由旅游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而进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入中职校门起,学校就能有计划、分层次、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并把职业理想付之于实践,让职业生涯教育有效的贯穿其校园生活并延续到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心理测量法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测定。通过使用心理学的相关量表,对学生气质、性格、兴趣等进行测量、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
2、科学制定学生职业规划实施方案。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当前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情和认知程度及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合现有学生的个体特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体成长的具体实施方案。
3、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方案的充实和改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应侧重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心理教育、德育、班集体建设、拓展训练等;学生实习、就业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应侧重于对个体具体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同时注意收集行业、企业的信息反馈和校外学生的典型事例,来充实和改进职业规划实施方案。
4、注重学生成功范例的示范激励作用。通过学生的成功事例,可以给广大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给他们强烈的心理暗示:都是一样的同学,他们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让他们坚信只要目标明确、切合实际,方法得当,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需要,是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循序渐进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为将来他们实现职业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好专业知识,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职业道德与法律【M】苏建永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关键词 高校 院系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81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Wei[1], LIU Shanshan[2]
([1]The School of Financ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s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2]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8)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ree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twork, which is composed of schools,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es, classes.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play its basic role,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render a certain guidance to these activities.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is lagging behind, and far did not play its proper ro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the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越发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于2011年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基于这一文件精神,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由校、院(系)、班级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能够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减轻高校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重任,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需要;能够使各院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尽早解决,避免事态严重化;能够更好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但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够到位,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1 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仍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致使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开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虽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部分非常简陋,布置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缺乏基本的专业设备,如沙盘、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并且这些场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隐秘性,很难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温馨感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功能。除了场地不足之外,经费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倾向于重点建设校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经费投入却非常少,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一般都没有独立的经费支持,即使有专项经费,也远远低于相关标准,从而制约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2.2 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应该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心理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其他人员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需要对提供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他们大部分没有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专职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心理辅导的实践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3 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本规章制度已建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院系的现状和学生特点来制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辅导站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和私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规范。
3 加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建议
3.1 明确工作内容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工作内容:要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日常咨询工作,并对其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或及时向其辅导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要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做好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2 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
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用的场所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满足个人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在院系学生工作经费中,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专项建设经费,专门用于辅导站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学院要逐步加大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全面发展。
3.3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成员维持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日常运行,其他成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作为站长,要认识到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提高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并鼓励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它的建设。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和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及时把学生的相关心理情况向他们进行反馈,与他们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去尝试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设立了心理拓展协会,可以将其纳入到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充实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力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创新工作方法,将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促进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3.4 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
要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综合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站,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一起来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心理辅导员是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具体事务的负责人,是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院系学生工作中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心理工作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有利于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要明确心理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要建立完善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制度,要为心理辅导员搭建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建立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资格准入机制,如要从事心理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或者必须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健全和完善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必然趋势。当前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场所不足、设备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等等。但是,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步解决。各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适合本高校本院系的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参考文献
[1] 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45-146.
[2] 马B.高校院系心理辅导站工作体系初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5(3):192-193.
[3] 张益荣.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70-71.
[4] 李荣荣,赵越.独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实践现状研究[J].学园,2014(16):32-33.
在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下,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新问题、新动向的情况下,心育实践在一些区域的具体还要进一步扎实推进,在一些领域还有许多空白工作需要去填补。比如,咨询室设施建设问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问题、岗位设置与编制问题、心育在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何去何从问题,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问题:普及率不高和科学化水平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制约着我国中小学心育普及与发展的主要瓶颈。“龙头”高中率先探索心育工程,将会对引领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并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因此,“龙头”高中要增强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自身使命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大规模、系统化地推进心育工程,把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作为当下实现高位发展的高标。
一、心育工程是“龙头”高中结合自身特点、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
严格地讲,“龙头”高中的概念定位不够严谨,但是,它在教育现实中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一类实体。笔者所指的“龙头”高中,是指舆论公认的,在区域发展中通过自身的率先、高位、特色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稳固而持久的区域辐射力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些“龙头”高中的基本特征包括:⒈“龙头”高中的学校形象是舆论公认的,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评价;⒉“龙头”高中的优势地位不是上级册封的,而是自发形成的;⒊“龙头”高中的发展模式是率先发展、特色发展;⒋“龙头”高中的社会价值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外,还在于为其他学校的发展竖起标杆;⒌“龙头”高中的发展引擎在于前瞻的教研智慧,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现实中的转化与应用也特别引人注目;⒍“龙头”高中的发展追求是高位的,与时俱进。多年来,“龙头”高中由于自身优势、社会期待、既有业绩等方面的因素,始终面临着高位发展的共同追求,都试图为自身高位发展寻求“特色”。有的从特色项目出发展示自身的优势,有的打造主题校园文化,凝练校本教育哲学;也有的从提升教师群体的学历着手,建设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所有这些途径,都有效促进了各个高中的高位发展,提升了它们在所在区域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身的“龙头”地位,也展示了一大批办学者的卓越智慧,但是,在教育进一步转型的形势下,“龙头”高中应该为高位发展寻求新源泉,进一步在学校的内涵提升上多做文章,不断为自身寻求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就是实现自身高位发展的必然路径,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
二、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符合很多“龙头”高中目前的客观实际
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优化,拓展教师研修领域,为专业成长提供新路径,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益于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区的精神文明。总之,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有利于把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的发展统筹起来。
(一) 利在教师
“龙头”高中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倾向极为普遍,表现为教育者原有人格解散、身心疲惫、绩效低下。研究表明,教师从教达到一定年数,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原因主要有:教师不能及时应对工作压力,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婚姻家庭关系出现重大变故;师生交往中诱发严重家校矛盾;在收入分配与评优晋级中遭遇挫折;等等。事实表明,“龙头”高中的教师担负的工作更繁重,工作压力更大,更容易受到各种滋生职业倦怠的主客观因素的困扰。因此,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有利于在“龙头”高中的教师群体中普及心理知识,帮助教师及时走出倦怠,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助推教育品质的高位提升。
(二)利在学校
近年来,各“龙头”高中都曾不同程度地追求高学历的教师群体,把提高学历层次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重要突破。现在,再次放眼江苏全省,乃至全国大多数发达地区,我们发现高学历的教师群体已经不再成为“龙头”学校区别于一般高中的标志。各大高中,包括乡镇高中,几乎都有一批高学历的教师群体。所以,就目前形势而言,追求高学历只是“龙头”学校获得高位发展、特色发展的一般条件。推动“龙头”高中高位发展,需要学校领导更新观念,及时转变教师发展方式,从追求“专业知识”向追求“技术知识”转变,从追求“教育学知识”向追求“心理学知识”转变。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不仅是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要求,而且是转变学校管理方式的要求,它有利于在技术上实现“以心育心”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更高定位与追求。
(三)利在学生
目前,“龙头”高中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而出现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人格的心理学评估令人堪忧,有的学生已经因为人格局限,给自己、家庭或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拿苏北某县来说,2013年高考前先后有2例高三学生不堪重负而上吊和坠楼。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毕竟是其中不可推卸的一个方面。时间和空间,是任何生命存在的基本维度。学生的生命达不到应有的维度,要么会产生紧张感,要么会觉得不堪重负。有的学校把时间卡得太死,管理事项过多,学生活动空间狭窄。当生命长久得不到自由呼吸的时候,灵魂受到压抑,精神就会倦怠,健康人格也会悄悄耗散殆尽,在反复的折磨与强化中,一种叫师长倍感惊讶的怪异人格就会形成。不健康而又反科学的校园管理方式是青少年各种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在《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的新时代,校园生活中的那些反教育的旧做法、旧传统,已经到了该彻底抛弃的时候。因此,“龙头”高中必须尽快觉醒起来,从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着手,尽快对在校学生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育工程的实施涉及“龙头”高中教育实践的各层面
作为“龙头”高中在内涵上实现高位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和一个创新路径,心育工程是一项触及灵魂、挑动神经的开拓性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知识
班主任必须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严格的心理学测试方可走上工作岗位,任课教师也要分期分批地参与心理学培训,可行的途径有在职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主动组织的各类心理学测试,学校通过奖惩措施促成各科教师参与心理学继续教育,使“龙头”高中在职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普遍超出一般高中任课教师的水平。
(二)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援助计划
通过专业人员对学校的诊断、建议,对教师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教师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绩效。具体地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减少或消除容易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包括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二是正确处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三是改变个体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三)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首先要在数量上有增长,使专业教师在数量上摆脱“一校一人”的单兵作战局面,尤其是大规模办学的“龙头”高中,可以尝试“一年级一人”的岗位设置标准,或者是每500学生设置一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这样,多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学科教研组,有利于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要在质量上实现大的提升,争取引进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拥有自主科研成果的心理健康教师,打造一个实力雄厚、能力卓越、科研成果丰富,对学校高位发展贡献率高的专业教师团队。
(四)在学科教研中增加心理学应用研究
组织教师主持或参与心理学范畴的专业成长研究,拓展教师研究领域,申报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市重点课题,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扎实研究,使之成为精品课题,提升心理学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的贡献率。班主任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在科研中承担学生个案研究,或者撰写心理学专业论文。
(五)德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学校德育工作重心定位在“心育”上,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有计划地实施学习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让心理疏导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成为价值引导的新途径。
(六)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充足的高级心理咨询中心
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帮助学生发掘潜能,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疏导压力,解决心理问题,预防恶性事件发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全面地发展。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坚持干预个体与覆盖全体相结合。要在比较常见的基础型、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心检阅览区、潜能开发区、社团生涯区、中控督导区、情绪疏导区、艺术放松区等区域,各区域一律单独建室,总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容纳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配置主要有:健康检测系统、素质训练系统、艺术心理辅导箱、团体心理辅导箱、多元智能训练设备、沙盘游戏成套设备、心理学专用仪器、合理宣泄人、涂鸦墙、放松椅、宣泄球、放松音乐光盘、哈哈镜、心理剧舞台、心理学专业用书、心理学电影、心理学挂图等。
四、实施心育工程要在把握系统性的基础上做好广泛的协调与动员工作
实施系统的心育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助推,需要校长审时度势,果断策划,做好顶层设计与精细部署,也需要学校教职工凝聚共识,广泛参与。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助推
在实施心育工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千校一面的状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深入学校,督促学校挖掘自身的心育资源,努力把心育工程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规范,杜绝一哄而上,积极引导因校制宜,让一些有心育资源优势的学校先行一步,真正为“龙头”高中的心育工程保驾护航。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推进心育工程的实施。比如,联络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增加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人员编制,制订《心理咨询室建设实施方案》《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与培训方案》《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等,努力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版)》的落实。
(二)校长审时度势地做好顶层设计、精细部署
校长要当好心育工程的总设计师。要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版)》的要求,设置一些精品项目,推进心育工程的系统实施。比如,设立“知心小屋”,聘请有资格、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师,采取电话咨询、网上交流、个别面谈、写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动态,做到跟踪管理与辅导,确保学生的心结及早发现,思想疑难早化解,校园心理剧展演等。具体地说,校长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周全考虑: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时代、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拥有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长中的大学生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日益增多,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元复杂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然而,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需要,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地区差异较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快推进实施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辅导思想、目标定向、促进其心理辅导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基本模式的确立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国外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广泛,提出了多种教育模式,其中发展性模式、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辅导――全员服务模式影响最广。基于我国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和国内外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以及十多年来我国心理辅导实践经验的积累,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最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
发展性模式:提出辅导即是发展性的过程,促进个人成长,学习、发展是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三大重要目标。强调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所有领域提供帮助,促进个人成长。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曾指出:“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在1984年曾指出,“心理辅导强调发展的模式。所谓发展的模式,是指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努力帮助辅导对象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发展性模式强调辅导的对象是那些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辅导者的任务就是要使辅导对象学会应对的策略和有效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原已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发展性心理辅导主张辅导的核心是成长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它把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成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心理上的变态与疾病。因此,发展性模式的建构,是以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的,是顺应青年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模式。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培养当代大学生,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预防心理疾患,更重要的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必须剖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刻而又具体的内涵。
1.坚持以生为本,全面的教育引导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长期家庭的过度关爱,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我们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健康的生活模式,成熟的处理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增强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等方面。
2.强化全员参与的原则
构建一个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为骨干、学生工作队伍为主力军、学生骨干和心理健康社团为依托的全员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一是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骨干和专家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许多发达国家都按照这三项要求培养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面临着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规模都有很大发展,每一所高校都应有一定的专职心理教育教师编制。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学校心理健康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加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和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其掌握新的心理测量技术、心理咨询、治疗手段和方法,提高专职队伍的专业水平,适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建设学生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学生工作队伍由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的同时,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普及、学生心理状况排查、危机预防和干预等工作。学校以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为重要举措,积极引导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既当好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员,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三是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朋辈学生导师队伍、班级心理信息员等学生骨干队伍,积极搭建学生自我教育、互助成长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3.深化全程辅导的原则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包括:生活和学习适应、宿舍人际关系、情感问题、职业生涯问题、学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人生目标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压力来源及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的主要发展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1)结合不同年级学生面对的主要发展问题,设立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而培养不同的技能。如,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增强自信心,重点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技巧,时间管理的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开始思考生涯发展的问题等。
(2)分层次开发多种形式的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心理健康标准的普及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二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课程,如《咨询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等,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三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课程,《人际交往心理学》、《爱情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心智潜能,培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4.营造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高校良好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潜在课程范畴,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有时比显性的正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还大。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其中心理教育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等各种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心理发展方面的经验。在新的世纪更应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增强校园文化心理教育功能。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产生实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大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的表率作用。”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艺术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有必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艺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心理学原理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Raymond J.Corsini,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M].New York:Wiler & Sons.Inc,1984.
[3]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
[4]易凌峰.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
[5]张怡斌.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得探索.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6]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职生生源整体素质日益下滑,在学习、生活、成长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中职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一、中职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对理想的追求
(1)对学习不重视,学习无用论。由于大不多数中职生基础较差,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只要有了关系,就能够谋得好前途,并没有把读书看做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2)学习没有目标。现在中职生中,大多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很多学生会出现想学学不进,加上学校的效率低,从而愈加的恐学、厌学、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中情绪不稳定,存在逆反心理
(1)情绪波动大,缺乏自我控制。不少中职生比较冲动,理智性差,碰到事情,在情绪上容易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时而自负、时而自卑。
(2)逆反心理严重。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常常与学校的纪律和统一规范背道而驰。不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喜欢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在生活中我行我素,追求个性。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自身因素:意志薄弱
学生本人的意志薄弱,思想松懈是造成厌学、叛逆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考试成绩不佳,才无奈选择中职学校,由此对自己的要求与希望降低了。而且中职生这个时期自我认识,以及对社会的辨认未成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诱惑,觉得学习辛苦,于是追求享乐。
2家庭因素:过高的期望值
现在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子女身上。而进入中职读书的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中职学校,父母从心理上受到了打击,从而对孩子也失去了信心,任由孩子自身发展。
3学校因素:教学实践缺乏说服力
中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社会认可度要低,因此,中职学生只能以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取胜,然而,中职学校缺少向学生提供企业认可的实践经验,涉及的实习也没有说服力,因此很难满足企业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
4社会因素:重普教轻职教
社会上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不高,存在普遍的重普教轻职教的心理,一方面没有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没有给中职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社会上,只认学历的选拔标准,让中职生在走入社会时频频碰壁,逐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心理上逐渐对社会冷淡、排斥、叛逆。
三、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优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学校要改变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风。
(2)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
(1)引进或培训一批具备心理知识、具备辅导能力的教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设计符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课程。
(2)建设一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校中,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同时还应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3进行学习健康教育辅导
(1)激发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和开展活动,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把愿望、兴趣、信念、情感等转化为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利用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学中教师的教法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