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课外阅读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笔记

第1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语文教学 开展活动

俗话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对课外阅读做了量的规定,还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做了指导性的规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那么,如何做好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需要,才会积极、有效地去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讲故事,把书介绍给学生。教师讲到动人的地方时,可暂停讲解,以激起学生“欲知后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第二,配合班级、中队活动,把书介绍给学生。如通过主题活动、赛诗会、故事会,把相关优秀书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活动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与活动,就能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二、结合语文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不断探索,试图建立一个以课本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课内外阅读互相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系统。这既可为教学创造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又可将课外阅读作为巩固、运用课内所学知识的积极手段。由于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互相联络,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诱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可以把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中心内容一致的课外读物,先安排课前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学完课文再提出新的阅读要求以加深理解。例如,配合《负荆请罪》阅读《史记》(小学生版)。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即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但这些课文并没有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史记》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二,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知识有拓展的课外读物,安排在课文学过后阅读,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学了《三亚落日》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海上日出》;学了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介绍学生读《西游记》。第三,对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外读物,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如配合《草原》阅读《野马西风》等介绍草原风情的文章,引导学生介绍文中草原人民的习俗和其他民俗风情。第四,那些与课文文体或文章的写作特色相同的课外读物,可结合读写训练相机进行,使学生触类旁通,进行读写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如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阅读《大鹿岛游记》等游记文章,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游记的写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阅读,按实际需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般形式有:介绍读物、按要求共同阅读、读后讲述、专题讨论、读书情况交流、一分钟读书信息导报、集体读报活动等。

另外,为了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还可以与学校或少先大队的活动结合,组织以下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二是提纲笔记,侧重于提挈作品内容;三是心得笔记,重点在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年级,结合不同的读物,提出具体的要求。

总之,课外阅读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才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在课外阅读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桂珍. 书香沐浴人生 书韵丰盈人生――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3).

[2]丁海艳.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

第2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的确,作为学生要学好祖国语言,掌握科学,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农村学生能完成吗?我对身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外阅读成为一句空话。

一、氛围缺乏: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在校内的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每周课表上安排了35节课,课余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很难挤得出时间来读书。即使是早读课也不大可能,得用来背诵指定的课文。因此,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缺少读书的氛围。自然,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二、视野狭窄:学生阅读的书籍中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比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家长一听老师说要买课外书,他们首选是优秀作文选,他们认为优秀作文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习作水平。因此,就狭隘地认为作文书就等同于课外书。其次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并不喜爱看名著,即使是对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也是兴趣缺缺。学生喜欢看一些漫画和小说。其中有不少书的质量都比较差,真正能称得上文质兼美的极少。

三、读未得法:大多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了解了故事情节就算是阅读过了。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就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学生对于阅读的目标不明确,他们只满足于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把课外书与动画片同等对待,完全忽视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了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了指导,不再是放任自流了。

一、由表至里,激发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我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我总是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同时,我以自己的行为来为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激趣。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名家、名篇,很有代表性。在平时教学时,我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指导学生朗读,学完后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介绍相关的作品,或介绍主要人物,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后就不会将课外阅读当作负担。我在班级里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方法,注重实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们教师本身并不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浏览。缺乏精读的阅读是没有深度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遵循由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即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指导不同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类型来记录阅读所得,并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养成习惯

只有布置,没有检查是搞不好课外阅读的。对于课外阅读,我把它放到与课内阅读同等重要的位子,“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不可一日不查。”

我每天都抽几分钟,安排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此外还每天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阅读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第3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 语文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呢?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要想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营造氛围

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在教学楼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墙报,围绕“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来设计文化用语,而且内容可每周更换,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

2、开展活动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团员读书读报活动等。每学期一次的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在班级布置一个读书心得展示台,交流读书体会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学会技巧,学以致用,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所以,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当中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A.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B.整体感悟。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求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子,如果能猜出意思不妨碍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跳过去。如果可以做到基本读懂的,尽可能不放慢速度读或回读。而应该在读完整本书后再第二遍第三遍读这本书,这样定能有新的收获,不懂的内容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读懂。也就是让学生依自己的阅读水平阅读,不拔高要求。这样,就能防止因为要查字典或拘泥于句段而耽误读书的效果,让学生能真正从读书中得到乐趣,始终能在整体中感悟。

C.快速阅读。

这儿的快速阅读并不是平时说的浏览。所谓快速,固然包含阅读本身的快速,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这绝不是浏览所能达到的。这需要通过平时的阅读使学生逐步扩大眼睛瞬间的“识别间距”。如果阅读以字词为单位,那眼睛瞬间的“识别间距”就较小,阅读速度必然就很慢。如果能在瞬间把握住较大的意义单位,感知较多的文字量,这才是真正的快速阅读。而在不影响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这需要一个过程,是以一定的阅读量为条件的。这需要让学生平时读书时眼睛瞬间尽可能去感知更多的文字量,从而能通过平时的阅读使阅读速度真正的快起来。要注意纠正学生平时可能容易被忽略的阅读习惯。

a.用手指指着读;

b.眼睛离书本距离过近;

c.头随着视线的移动而左右摇摆;

d.出声阅读。

2、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作好读书笔记有利于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积累材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3、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A.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在工作中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B.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5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C.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定期检查展评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第4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作文;积累;阅读

一、课外阅读可以提供学生探索、积累的空间

阅读是基础,作文是表达。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好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给写作带来的好处,这就是积累。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就是创造。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学会积累。

1.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

读书是一种艺术再加工,读书时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是人与书本产生的综合效应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

2.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大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常用的笔记方法有:

(1)随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的空白处。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

(3)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小文章保存下来。

3.教会学生做卡片

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特方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十几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的评价放在一起,方便学生查看。

二、课外阅读可以创造学生阅读的环境

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成“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间阅读,还可在其他时间朗读所教的课文,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留出一两节课时,保证师生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三、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不依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样化的结论。语言是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表象的一种。实践证明:表象越丰富,求异思维就越开阔而深刻;表象越贫乏,求异思维也就越狭窄而肤浅。正是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象,学生的思维才变得丰富多彩。《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人人皆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练习2中“说说写写・受骗以后”,若要求学生说说写写《狐狸与乌鸦》的续集,学生编出的故事还是与课文大同小异。如果要求学生不依常规,编出不同的故事内容,一些吸收了课外知识的学生,就能另辟蹊径。

一位学生在练笔中这样写道:受骗的乌鸦又找到一块肉,又被狐狸耍尽花招骗到了手,可谁知竟是块有毒的肉,狐狸一口吞下肚,便一命呜呼,落了个“恶有恶报”的下场。戏剧性的结尾,与那些侦探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些学生通过网上阅读的方式,吸收了许多比较有时代气息的网上信息。他们笔下的狐狸虽然也是大肆吹捧乌鸦,想骗得乌鸦嘴里的那块肥肉,但绝不是只夸夸乌鸦的羽毛如何如何美,而是把乌鸦那身黑羽毛吹捧成巴黎时装,并故作好奇地问乌鸦,这身巴黎时装花了多少美金买来的。见乌鸦不搭理,干脆豁出去了,信口胡吹,说乌鸦如果开个人演唱会的话,什么刘德华、张学友、王力宏,统统靠边站。各大娱乐周刊、各档娱乐频道的记者将会竞相采访乌鸦,乌鸦每天会被鲜花、掌声所包围。这样说得乌鸦晕晕乎乎,再次上了狐狸的当。虽然这个续集的结尾与《狐狸与乌鸦》相似,过程却不依常规,求异的思维火花闪现在字里行间。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课外阅读确实是一块叩开学生求异思维的敲门砖。我们不禁感叹:课外阅读竟然使学生编出如此奇特的内容。试想,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个支点,学生的创新作文,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四、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并非凭空而想,它要充分调动现有的知识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出新表象。知识积淀得越厚,可融入思维过程中的知识越多,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第5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磨砺学生阅读意志,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努力追求课外阅读实效。

一、多种形式开展课外阅读

根据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爱好,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一)“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活动。在各班级开展了“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活动,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踊跃谈感想,多元评价习作。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二)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校园文化,以此为平台,在全校、各班级发起创建“书香校园”的倡议,着重在学生课外阅读部分做好文章,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畅游在文学世界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并把作者的简介整理出来,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年级与年级之间进行读书心得评比活动,开展“走进名著”手抄报活动,同学们在课间互相讨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开展日常阅读活动。每天下午正常课程之后安排30分钟自主阅读。同时要求学生从好词、好句,谈感受、明白的道理等方面做好读书笔记,继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周检查一次,学生都认真读书,记笔记,教师适时的进行鼓励。看来学生确实将读书融入了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开展读书故事交流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读书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与同学交流、分享,班级组织“故事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明白道理,收获颇丰。

(五)编导课本剧。学习一些具有戏剧特色的课文之后,教师自编自演课本剧,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技能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视野狭窄,但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心言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也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巩固兴趣提供展示舞台

在教学实践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每周五教师把(心言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读书热情。

四、保证时间拓展阅读空间

第6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指导;阅读成果;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本人曾经做过课外阅读调查,不少学生反映:“看动画片和打电脑游戏比读书更有趣。”电脑游戏富有挑战性、刺激性,有时甚至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这种诱惑力对辨别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胜过课堂学习,甚至胜过学校开展的有益集体活动。因此,迷恋游戏的同学往往无心听课,有的同学甚至为玩游戏而逃学旷课,这样势必会导致学习任务不能完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素质教育的宗旨呼唤教师把有益的课外读物充实到儿童的课余生活当中去。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构筑课外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让学生自主营造读书的氛围,会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开辟“班级图书角”

我们学校在每个班都添置了一个图书橱,学生代表从图书室和阅览室借来了他们喜欢看的书籍。这样学生们在课间、午休或放学的空闲时间就可以随手翻阅,看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借回家去看。学生们还选出了几位比较负责任的同学当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借书、还书记录,整理书架,并定期更换图书。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图书角”深受大家的喜爱,形成了争相阅读的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创建“家庭小书房”

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家访或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里的一角放个书架、书桌,买些孩子爱看的图书,再加以装饰一下,让孩子们在这个小天地里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

(三)设计课外阅读栏目

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开设“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读书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开阔视野,必定能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课外阅读

(一)自主选择阅读篇目

平时的阅读,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让童话故事、科普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指定性的课外阅读上留有选择余地。建议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时,主要掌握四条原则:结合课内学习内容选择;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选择;结合本班实际选择;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

(二)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我校在每周二、周四中午午休时间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天下午第三节的活动时间都有安排学生进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看报刊。每个周末都有阅读任务,学生要借书回家阅读,并做记录。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摘录好词好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读书做笔记是提高读书质量、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仍是辅的,所以读书课我坚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做读书笔记为辅,不使学生因为做笔记占用较多的读书时间而影响读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把做笔记看做是一种乐事,自觉自愿去做,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报刊剪贴。我经常从《小学生周报》上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文章图文并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剪贴报刊资料的热情,组织他们从报刊上剪贴自己需要的、喜欢的资料,甚至鼓励他们自己办小报。

5.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我们利用早上或中午的时间,开展故事会、图书介绍会或诗歌朗诵会。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读给大家听或讲给大家听,再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笔记可写主要内容,摘抄好词佳句,写下主要收获、读后感想等。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词、好句的摘录本。读书笔记能及时收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成果;同时家长参与评价,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

1.指导记录的内容

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使用符号在书上作批注;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写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此外,课外阅读不但包括一些报刊书籍的阅读,也包括网上浏览、听广播、看电视等。

三、形式丰富多彩,展示阅读成果

1.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等活动

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2. 开展手抄报竞赛

学生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手抄报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丰富了课余生活,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感悟幸福 分享快乐”、“保护地球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心理素质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优秀手抄报在班里《学习园地》展览,并推荐到学校《展示栏》张贴。

3.学期末进行《采蜜集》评优

《采蜜集》的评优是全班人人参与、个个都是评委,互相学习、交流、受教育的过程。被选上的《采蜜集》画面点缀得那么美,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富有艺术感,让人感到新鲜有趣,逗人喜爱。这是课外阅读的真实记载,是学生辛勤整理、动手动脑的结晶。

4.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读书活动

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每学期我班都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笔记向学校推荐或向少儿报刊投稿。我班学生陆续有十几篇文章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当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拿到证书和奖品时,内心体验到课外阅读的成功喜悦。

四、课外阅读实践,推动各项工作

通过几年多来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班集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1.学生的读书兴趣高了

全班100%参与读书活动,改变了我刚接班时的状况。每天下午的小队活动时间,班里轮流有一个小队到图书馆阅览,定期在全班汇报,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读书活动从没间断。如刚接班时,班里的20多名男生,课外时间经常沉溺于电脑游戏中。通过开展读书达标竞赛活动,电脑游戏在我班男生中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他们从狂热的打电脑游戏回到理智地去读书,阅读倾向日趋成熟。

2.学生读书习惯好了

课外阅读的开展,使我班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已养成。95%的学生坚持每天看书报。根据个人情况,将阅读的书籍、报纸有关内容摘录或剪贴下来,有的同学还能分析评论,对书中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课余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多了,阅读的面也广了。多读书,读好书成了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3.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

由于学生在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记忆下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字词及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鸟?有的学生说有蝙蝠,当时就有一位同学反驳说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鸟。讲完《和时间赛跑》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有一位同学居然用古诗《长歌行》这首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来理解课文的含义。学生通过阅读补充课文有关的知识,不仅使全班同学受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自己去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

但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爱读报刊与课外书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阅读方法。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多读好书是十分有益的。自从投身到课外阅读后,渐渐地,学生变得上课大胆发言了,尤其是作文成绩逐渐提高,呈上升趋势。

图书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课外阅读助了一臂之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5.学生行为文明了,班风好了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实现了我最初的希望,还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

同学们不但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在课外阅读中,也学会团结互助,有了好书互相推荐借阅,相互交流体会,共同提高课外阅读水平。

第7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对学生来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强调做好阅读笔记

第8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他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指导好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孩子们爱上课外书呢?

一、培养兴趣,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大门

教师在引导或要求学生去阅读课外书时,不能硬压,而是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是读了许多书,背了许多诗,具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老师在向学生介绍阅读课外书时的好处时,才能介绍得生动、真切,才能有据可依,有理可导,学生才能被切实地打动。产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试想一下一个老师如果在给学生谈书的好处时,能够从一本书谈到另一本书,能够从一首诗背到另一首诗,滔滔不绝,文思泉涌,怎么能不打动学生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尤为明显,如果老师一旦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知识渊博,无所不至的印象,学生自然会把老师作为直接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要把他们引进课外阅读的大门并非难事。

二、亲子共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

课外阅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就要求老师利用一切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为孩子建立小书架;领孩子少逛商场,多转书店,买他们喜欢看的书;把自己的一些优秀书目交给孩子去读、去收藏;和自己的孩子经常讨论书中的问题等等。从而使孩子们从这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使自己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外阅读,吸取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家长要及时地为其办理图书证、购书优惠卡。每到孩子生日,有一样礼物不可缺少,那就是课外读物。出差回家时,一定不要忘记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只要有空闲时间,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互相提问……教孩子放声朗读精彩句段,批注圈划,适当地做做摘记,写写读书笔记……三、教给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既然把学生引近来了,那就要关注学生的修行,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临睡觉前,饭后的闲暇时间都可选择,并把自己所读的书目和大概字树列成表记录下来,过三、五周组织学生交流一次,如办“古诗文比赛”、“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等活动。这样,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了不少知识,从而更加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

就在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延长课外阅读时间,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目。同时,在读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对所看的书目进行简单赏析。这样做得久了,学生就能形成读书的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习惯,他们就想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因此,就达到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但是,我隐隐感觉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有越来越复杂的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即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那么即便不以识记为目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东西也会很自然地渗入学生的精神生命中。本该愉悦身心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因太多的附加条件而被扭曲、异化为一种强制性的、痛苦的被动行为,这岂不等于是让学生带着镣铐跳舞?

第9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读书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很容易被终止。要想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入手,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观察、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推荐给他们爱好的读物,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灵活运用“故事激趣法”“课文引趣法”“榜样激励法”“交流展示法”“评比促进法”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尝到知识的乐趣。

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崇敬,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歌曲、小说、散文等,举行歌颂母爱朗诵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乐读书

学生只有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才会激发读书热情,从而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外的走廊里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古诗文配画等。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学校将阅览室、图书室装饰得富于儿童色彩,使学生乐于前往;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好书捐给或借给图书角与同学交流传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我读书 我快乐”的读书节活动,以吸引学生快乐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课外阅读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可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或印发《告家长的一封信》,提倡亲子读书活动,使课外阅读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三、培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

1.计划的习惯

我们要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成立学习小组。一到时间,就有专人组织、专人监督,有规律地开展阅读,从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多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四、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1.精心挑选读物

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2.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

(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

1.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阅览室要全天开放;各班配备图书柜,布置“图书香角”;校宣传栏的展板要定期出刊;班上每月出一期“书林漫步”墙报,走廊悬挂“名人名言”;校广播台每周定时广播美文欣赏……这样,整个校园就能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

2.每天诵一首诗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必须背诵70首古诗词。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每天一诗”活动。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将古诗写在教室黑板的一角,请小干部带领大家读诗。

3.展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