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课堂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

第1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内容】

《剪纸》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一、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1)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都会贴上很漂亮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会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长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图一 图二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四、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主题情境”。要让学生敢于联想,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的“主题情境”。在本教学案例中,就是设置了“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第2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数学; 评价;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96-01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你说的真好!你真棒!”更有夸大其词的:“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没有人比你更厉害了!”;要么,常见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后,教师就说:“说的不对,请坐下。”“错了,谁再来?”……

案例二:在某学校家长开放日的一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提问:“4+5=?”,一位学生高举小手,大声地说:“4加5等于8。”这位教师用了三句话这样评价:“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一可以发现,只给予“你真棒!”“你说得真好!”等简单赞扬的话语,这样的评价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你真棒!”——棒在哪?“你真好!”——好在何处?教师简单的赞扬,评价不明确,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或给予言过其实的评价让学生滋生自满情绪,变得心浮气躁。要么,给予“说的不对,坐下。”等简单定论,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到最后没人想举手了。再看案例二可以发现,这位教师的三句话是多么的巧妙。第一句“很好”,充分肯定了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第二句“很接近”,既给予了学生希望又婉转说明了不正确;第三句“谁还有不同意见?”,把思考留给大家,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课上到最后,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评价语上多练内功,使评价语发挥激励、指导的作用。如果我们进行课堂评价时能做到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就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在目前,一线课堂口头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笼统、含混不清,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有三种心理定式:一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三是以整齐划一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2.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然而,现实中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自信心、创新习惯、思维推理、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口头评价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而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有时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一部分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

三、启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评价犹如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直接动力。要真正营造充满生机,焕发人文气息的课堂,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正确性、激励性、多样性、多元化评价,同时无声语言的评价是补充。让评价具有真诚性、针对性、指导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发挥评价所具有的神奇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1.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犹如高速路上第一次行驶的小汽车,教师要适时充当一个“三岔路口的标志牌”,及时明确的“指出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到前进方向。2.激励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3.延时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些教师常常是“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学生甘当听众、观众。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学会转化、调动体态语言、让学生评价等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送你智慧星”;“太精彩了,今天你以某某学校为荣,明天某某学校以你为荣”;“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诚恳,态度宽容,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一解

一、绪论

从现在普通民办学校教学来看,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短,在车上的时间多,并且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省份,教材也不一样,造成了一个班内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同。在一个学校读了几个月、一学期或几年,学生有可能到别的市或别的省的学校去读书。因此,在民办学校和新课程改革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人一条鱼充饥,只能管一时,不如教人如何捕鱼,这样他以后就不会再挨饿了,可以管一世。也就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不如“会学”也。

二、一题多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题多解”法是学生通过多种解题方法的比较,能从寻找最优化解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创造和自学能力,大大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更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变学生的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眼界,达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对一道题要尽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分析,既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又要注意分析题目的特点,选用灵活巧妙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例如:证明: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八年级下册《四边形》第108页)

先将文字证明题转化为几何语言: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求证: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经过分析,要证明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关键在于证明AB=CD。

三、多解归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多解归一”法是引导学生把多种解法相互比较,进行联想、猜想、抽象。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作进一步的探索,挖掘本质思想,解答题目。

多解归一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练习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多种解法中得到最一般的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的地方:学生的经验不足,要达到很熟练的程度才能把多种解法的规律找出来。

四、多题一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多题一解”法是从几道典型范例出发,将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延伸,把同类型或解法相同的题目归纳在一起。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牢固掌握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规律,再观察出其他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的联系,同类题目就迎刃而解。

例如,首先引入“将军饮马”问题,然后将“将军饮马与路程最短”纵向延伸。

案例:将军饮马问题的变式:A、B两村位于一条河的两岸,假定河的两岸笔直且平行,现在要在河上垂直于河岸建一座桥。问:应把桥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由A村经过这座桥到B村的路程最短?

做法:①作BE河岸,使BE的长等于河宽。

②连接AE,交靠近A村的河岸于C点。

③在C点处架桥CD,从A村过此桥到B村的路程必最短。

分析:桥长CD是固定的,所以扣除CD后时,问题就变成是使得AC+DB达到最小。

五、结论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使学生达到掌握好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目的,改变民办学校学生在学校时间短,教材不统一的现状。教学中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一解,学生会产生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识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职院校 化学教学

中职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是把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能力的特殊性教育,注重实践,为社会培养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而当前在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项目化教学法,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基于职业工作需要作为载体,通过“项目驱动”形式,重视技能训练,达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式。但从实践情况看,该教学方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因时间的限制,单单流于形式。所以越来越多的中职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尝试基于新教育理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中职课程的项目教学。而翻转课堂的出现,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诚然对于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有必要进行探究。

1.翻转课堂的基本概述

翻转课堂,即将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转化成“先学后教,再定教”[2],具体而言,就是为更有效、良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专业能力,基于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资源为支持,对传统课堂学习活动进行重构和翻转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

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翻转课堂具有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在:(1)教师角色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导,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单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和协助者。(2)学生角色转变,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心,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3)家长角色转变,在传统教学中家长往往对学生的学校教学参与度不高,通常是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翻转课堂中家长可真正参与学生学校学习,发挥监督校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和质量。

2.翻转课堂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金属的化学性质-铝为例

2.1教学要求

在中职化学课程中,铝元素是必修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需要对铝元素予以系统分析,并对其化学特性进行深入探究。具体而言,首先要开展教学分析,对铝元素及日常生活中的铝合金制品有一个认识,然后明确自铝土矿提炼出来的铝是当前应用相对广泛的方法。该课程内容是中职化学元素学习的一个重点,有助于中职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铝。而化学教材必须严格依照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写,并且要充分体现对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开展“铝土矿提炼铝”内容教学时,教师必须先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客观规律,以铝土矿提炼铝为主线,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铝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掌握自铝土矿提炼铝的操作方法。

2.2教学设计

对于“铝的性质”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用中职学生较熟悉的、常见的铝物质为实例导出本课的学习,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譬如:某地区的龙顶茶的包装袋是用铝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欲和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通过讲解古代练铝方法,细细阐述铝的提炼和发展历史,比如:19世纪早期年著名化学家维勒(德国)利用金属钾制取铝,此种冶炼方法须有既定条件才可实现,操作上有较大缺陷,可以指导学生自行讨论和提问,以此引出铝的炼制原理,此种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然后再向学生详细讲解现代多种铝冶炼方法及基本原理,再进行分组学习,指导学生共同讨论铝土矿的冶炼工艺及原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疑问,同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最后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更具体地讲解铝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铝在人类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影响,并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及表达能力。

2.3教学实施

(1)课前自学。在课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自己制作的关于“铝的性质”的小视频,长度在5分钟~10分钟。该视频播放的作用是保证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课程学习,而非单纯的课前预习,因此,该视频的制作必须满足教学需要,并突出教学重点。此外,提出问题时必须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中控制好教学进度,语言要生动,语气要平和,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比如:“金属的化学性质--铝”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对金属有一个基本认识,并了解酸碱和不同金属是否有化学反应,以此对铝的化学性质有正确、系统的认识,所以要把上述知识点作为学生的课前自学内容,这是该内容教学的主要架构。另外指导学生自行搜寻和视频有关的内容,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视频呈现的内容是在1812年,贝采里乌斯在发现金属活动性后对其顺序的认识,还有对金属与酸、碱溶液的化学反应予以判别。通过视频可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达成情况进行检查,有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要指出的是,视频播放节奏可自行掌控,理解后可快进,未理解透彻的可反复观看,也可暂停思考或查找资料,将不明白的问题罗列一块,拿到课堂一同解决。通过此种学习,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可实现课前系统、深度的学习,确保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

(2)课中讨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前视频导入方式,对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深入的分析,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知识点的系统化,以免遗漏。而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并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堂知识讲解后,应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紧紧依照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譬如:对不同金属化学活动性强弱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哪几个。一些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该问题时存在知识的漏和忘。所以,有必要对该问题开展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可指导学生通过制图方式让学生更为清晰。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内在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外,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一同完成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可以说此种教学方式有效优化了中职化学课堂结构,让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中把课堂互动引到一个更高层次,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知识应用得以创新。

(3)课后反思。翻转课堂的师生可使学生在课前有一定学习,再基于教师课堂讲解和梳理,使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点。在本课内容教学中,教师首先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系统讲解,同时列举具体的案例,如此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金属性质的知识架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有效保证学生深入学习,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打破以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化学学热情。此外,对学习有难度,并在课堂不敢提出问题的学生,可在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下实现补救性学习,确保学生都能学习到化学知识。

3.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是顺应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养,真正实现优质化中职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39-140.

第5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以案析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学生的学习向探究、合作、自主方式转变。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发生改变。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对策、评价等工作,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但在我国推广较晚,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由于人们存在着对案例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一些案例作为基本的授课材料,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导到设置的教学实践情境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探讨、平等对话、多向互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教育情景的行动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跨领域学习的构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案例进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案例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它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去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二、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参与比较重视,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学习抽象理论产生的枯燥感和单调感。

2.案例教学法是强化理论学习、阐明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和理论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一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收集、选择、编写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起到控制作用,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起到课堂控制作用

(1)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的关键工作,就是案例来源。案例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始的素材;网络;一些二手资料的获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案例,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案例的交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以备教学所用。在案例的收集、选择阶段学生会有所受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比较疑难的案例。疑难案例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对几个理论知识区分、理解。另一种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案例的使用。典型的案例应当在一些知识点学习以后,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里面提到开凿居庸关隧道,让学生先一起朗读有关句子,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两端凿进法,和学生一起探讨采取这样开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堂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做好控制工作,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课堂交流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①讨论时间的控制。由于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要让学生对所用的案例有所熟悉,对讨论的问题有思想准备。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进度控制和气氛的调度都要进行控制,使课堂的讨论既有节奏又比较充分。另外,为了弥补时间的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

②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议题的控制工作,进行以案析理时,不能偏离既定的议题。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控制讨论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营造共同交流的气氛。

(3)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以案析理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

小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比较容易出现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就事论事。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指导学生以案析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①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讲究逻辑性,层层推进。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东拉西扯、顾此失彼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层层推进注意逻辑性。

②对案例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道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够主观臆断,也不能以偏概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办法等,并且要是可行的。

③对案例的分析必须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对案例分析的根据主要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理论根据也就是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符合基本的原理,能够运用一些相关的原理;事实根据也就是案例所提供的一些内容。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能脱离案例所提供的一些材料,不能以假为真,也不能以偏概全,分析案例所引用的一些材料都应当真实。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以案析理,强化了理论学习,阐明了基本原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每一次案例分析都要认真地做好总结。教师通过对每一次案例分析的总结,从而实现研究与教学、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刁春好.论“案例教学”中的“案”“理”融合[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

第6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一、借助歌曲、歌谣,让英语课堂更活化

在课堂中,教师常常面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难题。所以,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年龄阶段,采取了一些特别形式来吸引学生。而歌曲、歌谣等特别形式可以来帮助学生较快地记忆课堂知识,并有效地应用到课堂。因此,教师应该以歌曲、歌谣的形式来展开英语课堂,并让学生在课堂中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分析】苏教版小学英语1A Unit6 On the farm一课中,文本出现了一段儿歌:

I am a cow.

I am a cow. Moo,moo!

I am a duck. Quack, quack!

I am a pig. Oink, oink!

I am a cat. Miaow, miaow!

这时,学生在接触这篇有关动物儿歌,会自然模仿每个动物的发声:Moo,Quack,Oink,Miaow。因此,教师可以借此活跃课堂的气氛,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让英语歌曲带动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是学习的兴趣。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大声地朗读儿歌,并有意识去引导学生在儿歌中学习简单的单词以及句型。

二、借助趣味游戏,让英语课堂更活化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玩性为主,并把教学知识穿插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在学习中游戏。这样的双向进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还能让学生在兴趣中长久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时常感兴趣的话题为主,把教学知识穿插其中。所以,教师所采取的趣味游戏,是让学生在游戏进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案例分析】苏教版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单词的游戏活动。比如,首字母单词接龙、看图猜单词以及找同类词等游戏。

【分析(一)】在单词记忆的过程,教师面临着学生死背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一些趣味以及多变的形式来改变,而首字母单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考验学生的单词应变以及单词记忆的游戏之一。教学可以随意以一个同学开始,紧接着找下一个同学,一直循环下去。而游戏的要求在于前一位同学的单词尾字母是下一位同学的单词首字母。在首字母单词接龙游戏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出单词的读音以及拼写。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并且能极大地帮助同学提高单词记忆。

【分析(二)】在巩固单词的阶段中,教师应该多多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下加强单词的应变以及应用。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看图猜单词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单词的应用。而游戏的要求是教师事先准备有关单词的图片,让学生在投影仪上看到图片,并猜单词。在猜单词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正确地读出单词以及拼写单词。其实,教师在这样的游戏帮助下,能及时地知道学生有关于单词的错误。

三、借助态势语言,让英语课堂更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语的常常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所以,教师的态势语言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甚至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时刻地注意自己的语言以及态势,以正确的态势语言来潜移默化学生,并在教学中以态势语言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学,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教学。

第7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数学;电子书包;信息技术

G623.5

一、电子书包环境应用可行性意义分析

1.有效的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我们知道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的特性,培养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性,没有很好的深刻的履行了数学这门数学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有关理论要求。利用电子书包环境去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全面优化教学内容的改善。一方面来说,电子书包可以做到有效的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不管是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还是学科工具等,很好的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形式上来说,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举例以及情景再现。另一方面来说,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便捷高效的计算存储功能为信息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在于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双向沟通的学习空间,对于课堂的内容进行上传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咨询,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完善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2.为学生营造出了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

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老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思想的不断变迁,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化的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应该结合电子书包的环境下为学生去营造一个富有探究兴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知的过程当中去寻找到数学知识的根本。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学生都融入到一个公共的平台当中去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相关沟通和交流经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发展。

3.积极的扩展了小学数学的学习空间

我们知道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在课上这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很难做到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熟记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所以现阶段的教学不仅仅应该是表现在课堂之上,对于小学生的课后以及课下的学习时间要进行重点的关注。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正是由于电子书包可以满足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得小学的数学课堂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延伸。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极大的扩宽了小学生学习的空间。

二、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复习课为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如何在电子书包环境下更好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这个单元的内容中,我们知道可以列举出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角的定义、三角形的类型、四边形的类型、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本文所采用的是Aischool电子书包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

在电子书包环境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课前检测

利用课前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确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数学知识的薄弱点,确定单元复习要点。教师在利用系统当中的测评测试的时候,可以得出学生重点没得理解到位的问题集中在三角形的类型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当中,这就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示。

(2)小组讨论

如何能够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清楚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游戏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完成。通过“把图形回家”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不同类别的四边形有着更真切更实际的对比。在小组当中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可以形成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老师只是需要做好一个引导工作就可以了。

(3)交流整理

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分析探究结果,选取层次水平不同的小组去进行汇报研究。在小组进行汇报工作的时候,可以在老师的帮助将学生游戏的结果,或者讨论的思路等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小组代表需要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为其他的同学讲解对图形分类的过程。在汇报工作的过程当中,老师需要结合重难点的知识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例如“三种三角形可以换位置吗?”“集合圈的内容是否可以互相变换?”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交流,进一步的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汇报工作之后,老师需要进行总结工作,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做出一个简洁有效的归类整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分类当中存在的不足。

(4)变换训练

在学生进行复习和老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之后并不代表复习工作就结束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变式的练习,然后通过练习的结果可以反馈给老师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从而可以有效的检测复习的工作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5)构建体系

老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的工作,对于知识的整体的构建进行梳理,结合框架进行有效的整理,为学生梳理这个章节所涉及到的角的定义、三角形的类型、四边形的类型、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等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

全文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相信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工作,本文的笔者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旨在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如何利用电子书包环境教学方式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珏琪;苏小兵;钱冬明;余恩秀.电子书包应用区域推进现状及策略――基于教师访谈内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2]蒋鸣和;肖玉敏;朱益明.信息技术助推学校转型――英特尔~教育变革及技术整合研究项目上海项目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

第8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一、浏阳葛家中心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笔者此次针对葛家乡中心小学32位教师开展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2)教学反思所涉及的内容;(3)开展教学反思所运用的方法;(4)对开展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了解。此次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所有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的认识程度为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选择“非常了解”的有16人,选择“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没有选择“不了解”的。问题二是“若您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您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接触到这一概念的?”有20人选择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12人选择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问题三是“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只有4人,28位教师认为“很有必要,且帮助很大”。

2.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师的反思内容调查中,32位教师全部选择反思的内容“将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学行为方式方面的,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心理环境方面的’,其中还有两位教师补充了反思的内容,一位教师补充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另一位补充的内容是“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所运用的反思方式、方法在回答“您会选择或通常以什么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一问题时,有14位教师选择“撰写教学日志”来反思教学,13位教师选择“撰写教育案例”,5位教师选择“网络教研”。

4.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为全面了解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反思对您的教学有哪些帮助?”。32位教师中有23位认为“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育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二、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问题一: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无法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16位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只是略知一二,且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了解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获得的。据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认识,这势必造成他们对教学无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势必使得他们对反思所涉及的内容也无法有全面的掌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的反思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问题二:缺少与教学反思相关的主题培训,不懂得如何有效开展反思。从调查结果分析出,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理解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造成对教学反思概念“不了解”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表现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略知一二”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总结”,这些表现与反思的内涵相距甚远。在调查中的另一发现是: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2位是通过在职培训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这也不难理解他们对教学反思概念出现的不准确和不深刻的理解。准确理解教学反思的概念、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理论前提和根本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专题培训。

三、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意识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师教育的专题培训的重任,强化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农村小学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反思理论探究和对浏阳农村在职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了解,探索出两套培训模式。具体培训模式和步骤如下:

(一)以“参与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撰写能力

“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指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以参与式的方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转化为促进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同时,教师教育者高度关注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受训者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并对教育案例的本质作出解释在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应与受训教师分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案例的主题应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给人启示;二是案例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能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案例的本质,吕洪波认为教育案例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及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向受训教师介绍案例分析的模式案例分析的模式通常为:(1)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选取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材料。也可以是教师教育者替受训教师选取教学案例。(2)案例选定以后,教师教育者引领受训教师对案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案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3)确定案例的焦点问题。案例是为了充分展示某一教学问题而用的,因此,学会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案例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教师教育者组织受训教师分析案例描述中所能体现的结论。因为对同一教学事件,不同的教师通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师教育者应组织受训教师分析出不同的教师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以助受训教师更深刻的认识他人的观念。步骤三:受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后,教师教育者着手培养他们的案例撰写能力作为初次撰写教育案例的受训教师,教师教育者应参与到他们的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因为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教师教育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让受训教师“思考有什么教学事件特别想跟人诉说,并且思考想倾诉的原因是什么,所得出的原因就是案例主题形成的基础”。案例撰写的第二个环节是收集案例素材,素材的收集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案例撰写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或对案例相关的人物进行深度访谈。

(二)以“问题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叙事研究能力

“问题式”培训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教育者和受训教师共同面对不确定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的训练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没有固定的培训任务,开展的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促进和协助工作。其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来源途径有三:一是教师教育者通过调研、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或教师访谈等途径了解到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让受训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列出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问题。三是受训教师在理论培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提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弄清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受训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是有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保证。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教学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析和重构教学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步骤三: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建构叙事研究现场文本建构教学叙事研究的现场文本的方式很多,易于小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有:教学日记,教师故事,参与式观察记录,研究性访谈记录,师生之间或同行之间的对话等。步骤四: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将叙事研究现场文本转化为研究文本建构研究文本就是教师对故事进行重新讲述,这是叙事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叙事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当前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中,多数作品不缺原始故事,缺少的是重新组织故事并由此逻辑地发现教育经验及其意义的技术和智慧。”从技术上来讲,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收集到的现场文本进行整理归类,并确定所诉说的故事所蕴涵的关键点和教育意义。第二个阶段是教师理清故事的基本要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最终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有:著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题目部分(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内含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实施,研究的结果,结论),结尾部分(内含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以点带面,根据对有代表性的“谈天说地”实验课例的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在语文科里,获得区政府首届专家津贴的邓蝶云老师的“谈天说地”课例《春天的脚步》获得市教研员们的好评,还被区选派到教育发展中心进行交流。我们以点带面,根据对这种有代表性的“谈天说地”实验课例的分析,促进教师们专业成长。我们以课堂教学案例为研讨平台,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确实提高了教师教研教学能力,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创境体验

创境体验,是指教师在愉悦的情境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以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为了提高教师语言艺术修养,能够有利于“谈天说地”课的开展,我们邀请了广州话剧团专业演员、优秀语言艺术教师姜迪武老师来校讲座。姜老师说:“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表演教学,寓教于剧。”经验丰富的他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独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把课堂变成剧场,让老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家长成为观众,这样就能做到每节课都好戏连台,精彩不断。这对于以“语言见长”为办学特色,以“谈天说地”课为校本课程的京溪小学老师们的启发和帮助显然非常大。

三、自修反思

自修反思,是指在培训者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谈天说地”课的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完善。我们以教学实际为焦点整合培训、教学和教学研究资源,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校园BBS论坛的平台中百家争鸣,将新课程的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