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育课 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确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让每位学生感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而对教材内容、方法是否适合小学生心理变化特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缺乏研究。

2 研究方法

文献参考法、教育实践法、案例研究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钻研基本教材,针对教材安排游戏内容

运用简单易做的体育动作作为游戏的内容在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老师可考虑安排一些球类游戏。在跑的教学中,我们可组织“圆圈跑、接力跑”等内容,这些安排会提高同学们学练的积极性。投掷运动的学习一般比较乏味,而掷远游戏的安排可以让学习更有趣味性,竞争性。下面我们列举《单手掷羽毛球》教学设计。思路:为了解决本课的重点:做到快速挥臂。我们通过运用“单手掷羽毛球”的方法来帮助动作的学习,同时还很好地解决了全身的协同用力。名字:看谁投得响。练习操作方法:在目标后方2.5m处并与学生相对的地方安放8个木板,然后让同学每人手上拿一个羽毛球(以32人为例),4列横队依次排在横线处,后进行目标投掷。看谁的球投到木板上反弹得最远。我们可以看到,挥臂速度越快、力量越大,羽毛球离木板也会越远。通过这种练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练习次数,节省捡球的时间,从而提高练习的强度。

3.2 根据不同对象,恰当安排各类游戏

小学生正处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身体各阶段发展的不同来安排活动的内容。比如:女同学喜欢欢快、优美的动作;而对运动对抗比较多、竞争激烈的内容会表现得低落、懒散,因此在为女同学上课时,应多考虑选择基本动作类的,在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又能做到突出动作体态美。比如,在教学中,将优美的音乐和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教师在安排游戏的时候,要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能保证他们的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我们可做丢手绢、荡秋千等简单的内容;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同学,选用了一些具有刺激性和量大的游戏,如斗鸡、接力跑等内容,这样使得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了他们各种精神,如团结友爱、积极竞争等。

3.3 依据不同教学环节,组织各种游戏

一般体育课分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它特定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课的开始,一般可以利用几个小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其全神贯注地积极上地好课,如“看谁反应快、相反转法”等游戏收到的效果非常好。进入到准备活动后,之前通常先采取慢跑,然后再做广播操的方法,同学们感到非常陈旧,没有吸引力,锻炼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课堂中,可以依据一般与专项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游戏来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蛇形跑”等,可以使学生获得欢乐,得到乐趣。基本部分:在技术动作的教学中,运用好的游戏法,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例如,篮球教学中运用“1人运2球”“活动篮框”等活动。在具体操作过程某个游戏的时候,对于学生的性别、心理、等特点一定要掌握分析好,选用和创造一些适合他们年龄与心理特点的游戏内容。这些都是因教学环节而异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能起到非常好的健身作用。因为它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使同学们能更多次的参与到练习当中去,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帮助。

4.2 建议

(1)游戏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我们可以对平常的游戏做些场地与规则的改变,使得这类游戏有两种以上的玩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活力。(2)游戏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我们要通过不同的变换,让游戏玩出新的花样与趣味。不仅能让学生感到别出心裁,调动彼此的情绪。同时,还能让参与的人更多感受到游戏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德义,吴云试.论体育游戏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4).

第2篇: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当下水平一的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习惯差、认知水平不够等问题,为了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在课堂中合理设计游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游戏教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以不随意性为主。在集体活动中对集体意识比较模糊,同时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只能维持短暂的10分钟左右。那么针对低段水平学生现有的身心状况,采用游戏练习为主方法,注重诱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收拢他们课堂的注意力。因此需要时不时利用游戏教学,进行刺激、激趣,比一味地进行书本教学效果要显著。

案例: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从排队开始,只利用口令让学生出去排队,效果不大。学生动作慢,还说话吵闹。于是我想到了情景小游戏――猫抓老鼠。老师扮演猫,学生扮演鼠,小老鼠要又快又静地出去排队,发出声音就会被猫发现,赶回教室。学生兴奋地积极投入到游戏中,表现很好。每个都捂着小嘴,快快出教室排好队。有哪个忍不住发出了声音,老猫就一把抓住这只小老鼠赶回教室。学生就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快静齐地完成排队。

分析:这样的情景游戏,利用了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投入到情景中,形象模仿猫与老鼠的角色,为了不让老猫发现而蹑手蹑脚地快速出教室,老师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做到了整队快静齐,达到双赢的效果 。

小Y:游戏在低年级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利用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则制定,既能改变教师三令五申的疲惫心态,又能把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化,在游戏中明确排队的要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教学――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动兴趣是人们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一开始安排的都是队列队形或武术操的教学内容。这类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倦怠情绪,大大影响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利用游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在武术操旭日东升教学中,教授预备节动作要领,单靠教师的示范领做,或集体模仿,会打压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效果也得不到保证。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安排“领头羊”模仿的游戏,让其中一名优秀的学生做领头羊,其他学生模仿跟做复习预备节动作。

分析:武术操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枯燥性,集体教授完基本动作要领以后,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安排“领头羊”的游戏,强调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领头羊。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争做领头羊的兴趣。同时又巩固了武术操预备节的动作要领。

小结:游戏在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中,起着调节润色的作用。通过游戏的性质和规定,让学生力争优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巩固提升了技术动作要领。让学生不感乏味,爱上体育课堂。

三、游戏教学――推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

游戏教学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和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在体力方面的竞争,还存在智力方面的博弈。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案例:在喊数抱团游戏中,老师喊一个数,学生根据老师说的数,就几个学生抱团一起。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游戏的难度,老师稍稍改变游戏规则,利用他们现阶段所学的数学加减法。10-3=?那么7个小朋友迅速抱团,或10+2=?那么12个小朋友迅速抱团。通过这样更改游戏规则,明显看出每个学生都在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发挥他们自身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

分析:喊数抱团本身就是激趣拉拢学生注意力的游戏,通过改变单纯报数字的游戏方法,利用数学加减法的运算,还能让学生开动脑筋。

小结:在不同的游戏中,教师通过更改一些游戏规则,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开动脑筋地投入游戏。不仅让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四、游戏教学――承接课堂中的教学内容

体育技能的掌握分三个阶段:泛化、分化、自动化。动作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让注意力分散的水平一阶段学生能尽快掌握课堂所教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进行铺垫,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小兔跳”等动作,作为辅助练习,让低段学生知道双起双落的动作要点,再让学生跟做“高人、矮人、超人”的动作模仿,逐步掌握摆臂蹬地的立定跳远动作。有了这些逐步的铺垫,再完整教授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与“高人、矮人、超人”相结合,学生就能尽快地掌握立定跳远这项技能。

分析:通过合理的游戏教学设计,不仅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都在教学内容上,还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课堂所教的技能,足以证明游戏教学的运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小结:游戏教学内容很广泛,针对不同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设计一些简易的游戏内容,来作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所教授的技能。

第3篇: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新课改以来,初中体育教学在逐步发生变化,教学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一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认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初中体育学困生能够完成转化,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过程。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学生方面

体育学困生就是指在心理、生理相应阶段无法完成相应体育学习的任务,对于所要达到的体育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其在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中存在较大困难。其所具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学习没有动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的关键阶段,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与学习认识不清,对体育课的兴趣往往建立在个人的喜好之上,再加上学习过程中自身身体素质的问题,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出现很多学困生。

(2)意志力较为薄弱

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其意志力一般较为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吃苦,对于相较而言较为单调、时间持续周期长的运动项目难以坚持,例如体育课上的跑步等。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成为学困生。

2.学校方面

(1)学校制度

现阶段我国对于体育运动虽然给予了一定重视,但是相较而言在政策上还是缺乏一定倾斜,在现阶段的初中招生中并不考查学生的体育成绩。高中招生虽然对体育有所重视,但是在中考成绩中仅占30分,这就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要求较为低,对学生没有提出严格要求。

(2)学校活动

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是影响体育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而现今大部分学校所组织的体育活动仅运动会一项,而且在运动会上往往抽取那些体育优等生进行训练,这也不利于学困生的成长。

二、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针对以上所说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所面对的问题,为推进体育学困生转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体育学困生的思想

初中阶段所出现的体育学困生往往都是因为对于体育运动的价值认识不清,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想的影响,认为从事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认为体育活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抵制心理。我们要想使特困生发生转化就要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在体育课上加大对于从事体育运动益处的宣传,想办法提高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逐渐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例如,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将体育游戏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下面以《篮球》这一课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教学对象:初中生。

(2)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基本掌握双手胸前传球、运球、投球等基本知识。

(3)教学设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传接技术将为掌握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基础。而运球、投球则是相应篮球的基本功。为此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拿到篮球以后进行尝试,将他们分为不同教学小组让他们各自进行游戏,然后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并记录学生的不足,进行一定程度的讲授,在讲授完让学生加以练习以后就对学生分组,然后就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这样给学生以最大自主空间。在下课后告诉学生下节课还会举行趣味篮球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也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非常有利,其能够从体育课本身吸引学生,从而使其乐于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能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乐趣,从而从心里认同体育运动,享受运动乐趣。

2.改变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改革的时候,应该想办法给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这样就能借助大环境影响那些体育学困生,这样也能促进体育学困生的转化。例如,现在经常开展的“三人篮球赛”等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就有很大帮助。体育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应用自身人格魅力更好地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在学生学习过程对其一视同仁,对于那些学困生更应该给予足够关怀,从而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保持体育学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必要,我们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及社会环境等角度促进体育学困生的转化,使其逐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困生能够实现身份的转化,更加享受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周红.如何转化初中体育学困生[J].学园,2014(22).

第4篇: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素质;体育教学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方向,就是注重体育素质教育。把保健卫生、心理健康、体育精神等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等。但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素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人类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更高更深层次体育精神素质。全社会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健康体育素质观念的社会责任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体育素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体育素质的特征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体育知识素质、体育技能素质和体育精神素质等几个方面。体育素质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可以为社会提高素质更高、更全面的人才。一般来说,大学体育素质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健身强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和改善机能,而且可以促使智力得到发展。良好的体育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自信,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培养体育素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为手段,促使学生在完善的体育知识素质和科学的体育技能素质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并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与提高。(2)时代性。体育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尤其是体育精神。人类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对的稳定的体育知识体系。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发现和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技能,这些体育技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技巧和锻炼方式也是相对稳定的。作为对体育更深层次的体育精神需要长期的沉淀和升华,体育精神素质才得到的延续、巩固和规范。随着的时代的发展变化,体育素质的内涵也会形成时代特征的内涵和意义。(3)渗透性。体育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系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而体育精神更能发生辐射,渗透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中,从而促进体育精神的发展。

2体育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体育素质教育在树立大学生终生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具深远的意义。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应该基于大学生的特点和每个高校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精神,建立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体育素质教学系统。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素质培育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2.1大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体育精神的缺乏

当前在大学中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在下降。传统应试教育重视了知识灌输、轻视知识的灵活运用,造就了一大批高考机器、考试机器。大学生在体育领域中也将这一不良做法延续下去,对起体育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下降,当遇到挫折时,缺乏超越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将体育精神物质化正是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在体育中只重视名次、不重视参与就是大学生体育精神缺乏的表现。“金牌至上”正是将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各种体育理论研究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精神教育问题上进行学理层面的专门研究比较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上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逃避挫折的行为。

2.2目前学生健康安全教育不足

和国外的健康安全教育开展程度相比,我国健康安全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和手段都相对简单。健康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和开展,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应用。我国每年有不少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伤害和死亡。但是,这并没引起我们很多人的重视。传统体育教学强调技能和体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意识教育。造成学生注重技能的掌握,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安全第一”替代。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将那些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被无情的抛弃。安全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仍然被不少人忽视,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我国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的急迫性。

2.3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不全面

体育课传授体育知识的重要时间,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系统地、有目的教育活动,把体育知识传输给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大学生是否能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强调文化知识传授与运动体验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最终,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通过体育课传播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不全面。在体育教学过程来看,体育课在内容的安排上,重运动技术的传授、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水平。体育理论教育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把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宽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知识。目前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看电视、观看体育比赛等等。但是大学生在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往往忽略了通过这些实践来获取相关知识。依赖于传统的通过教学方式获取相应知识,缺乏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所有这些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很难提高,也导致了其体育知识结构不完善。

3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用建构主义观点进行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模式思考

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属于应试教育。体育教育存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进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或者是为了达到某中目的,比如获得金牌等。物质注意色彩非常强烈。在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大学体育教育也应体现时代特点,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为目标,采取全新的体育教学教育方式.建构主义教育观点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有效的体育认知学习理论,并形成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设计一个趣味体育游戏,组织一场排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不仅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因为大学的学生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自立活动能力比较强。这些课外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最终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3.2加强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素质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具有活动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其服务。大量的体育活动实践是导致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易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当然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很多,有些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理论学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的。这需要大学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健康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健康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教育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身体锻炼方法。要时刻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逐步树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要为学生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健康环境。在教学实施中,要把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关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实践操作更要作为教学重点进行介绍。在讲授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纯的灌输式讲解,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避免刻板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结合常见突发意外事件进行教学,如溺水的自救、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等。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

3.3大学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途径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渗透力很强。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才能达到目的。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锻炼的兴趣,并在体育锻炼中达到精神升华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提升大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达到培养体育精神素质目的。大学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需要健康的体育精神素质作为支撑,但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需要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形成人人重视体育精神培育的氛围。并形成常态化的素质培养机制。大学应该细化体育精神的内涵,真正有效地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并非口号和标语,需要大学生身体力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真正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可以利用极具影响力的传媒、通讯工具和体育明星效应等可以在更新和更宽的空间内展开。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维持体育精神培养。作为大学生而言,体育精神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实践过程中的体育意识形态、体育精神形成要体育运动活动本身更重要。体育运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劳累,是磨砺和锻造体育精神素质最好的因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而且更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3.4加大体育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大学体育离不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因此培育大学体育素质首先要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随着改革的深化。完全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来发展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已经很难做到。大学多渠道筹集大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大学对校园里面的体育项目设施可以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进行适当的经营。充分利用大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闲置场地开展一些市场化运作,在这些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传统项目以及学生参与性高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较好回报。在这个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比如体育教师办各类培训班。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对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实行转租、外包等多种经营形式来提高体育设备实施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创收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体育设施。为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创造良好的平台,为培育大学体育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结束语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素质水平和健康安全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重视学生健康安全素质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使学生提高意外伤害事故的生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也能够使精神素质得到改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体育的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而且要将体育技术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素质全面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01):82-85.

〔2〕马卫平.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J〕.体育学刊,2011,(01):75-78.

〔3〕刘纯献.体教结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03):74-77.

〔4〕杨雷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实施体教结合的障碍及其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8):98-101.

〔5〕李尚胥.浅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