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新节能减排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及审计目标
1.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对影响环境及能源状况和环境质量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工作。
1.1.2节能减排审计目标
(1)实施节能减排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节能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采取的相关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对那些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情况,以及这些项目预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
(2)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与能源和环境相关的咨询、服务和监督,以促进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
1.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建立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需要既设置定量指标,又考虑定性指标,从而更加系统、规范地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1.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量指标
(1)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
(2)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等两项指标。
1.2.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性指标
(1)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对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3)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
(4)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等四项指标。
1.3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3.1有利于完善节能减排审计方法
通过创新节能减排审计方法,引进其他交叉学科的最新技术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有效监督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绩效。
1.3.2有利于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
企业在经历了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标志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制(包括受托环保责任),为节能减排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它隶属于环境审计。通过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和发展。
1.3.3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工作
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为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评价指标的总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实施相关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节能减排审计证据,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审计鉴证和审计评价。
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2.1.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通过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合理、可靠、完整、规范、综合的评价。
2.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相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和实施的效果。
2.1.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使用节能减排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
(2)执行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节能减排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
2.2.1完整性要求
系统性即要求在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从系统、全面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
2.2.2相关性要求
在节能减排复杂的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各审计指标所具有的相关性,因此,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可以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包括从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企业运营层面等方面考虑。
2.2.3可靠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相关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考虑定量评价时货币计量属性的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属性,在进行定性评价职业判断时,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评价标准。
2.2.4可比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考核指标应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在同一审计目标下,相关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评价考核指标可以采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进行考核比较。
2.2.5成本效益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而使审计工作发生的支出低于其所带来的收益。
2.3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四种:一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主要是与企业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战略等相关的指标,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企业从“供、产、销、研、发、财”全过程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考核;三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情况的指标;四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既开源又节流,充分考虑节约能源,降低环境影响,并考核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3.1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包括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能源有效利用率及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等指标。
(1)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节能减排教育资金÷企业员工培训总费用)×100%该指标反映企业节能减排价值观培养及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情况。
(2)能源有效利用率=(有效能量÷实际能源消耗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有效利用能源水平。
(3)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环保设备价值÷固定资产净值)×100%该指标反映企业减少排放、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4)绿色产品比例=(绿色产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控制环境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和促进效果。
2.3.2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是评价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收益情况,包括对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情况,以及对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等的评价。实施节能减排的项目收益具有递延性,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一定的会计期间,当期发生的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可能会低于当期取得的收益,出现“入不敷出”情况。因此,应从企业持续经营角度对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进行考核。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该固定资产取得的节能减排收益-购置该固定资产的支出总额
(2)节能减排活动取得的收益净额=节能收益金额-节能减排投入金额
(3)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节能减排的投入金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包括用于环保及环境治理费用的减少额、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综合利用节约额等。
2.3.3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总收益中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用于节能减排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用于节能减排的无形资产的投入率指标,以及用于节能减排的节能资金收益率等相对指标。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收益额÷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00%
(2)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率=(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金额÷全年销售收入)×100%节能减排无形资产包括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
(3)节能资金收益率=(能源节约金额÷节能投入金额)×100%
2.3.4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主要是在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中,对降低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工业三废”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1)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一定时期能源消耗总量÷一定时期总产值)×100%将该指标应用到能源消耗指标上,本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其他能源可以按此指标公式套算。单位产值电能消耗率=(电能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燃料消耗率=(燃料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原煤消耗率=(原煤消耗总量÷总产值)×100%。
(2“)工业三废”利用率=“(三废”产品利用量÷“三废”产品总量)×100%“工业三废”是指在工业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三废”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需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工业三废”加以治理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可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总量÷废弃物总量)×100%。
(3)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数÷污染物总项目数)×100%;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量=(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水量=(废水排放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气量=(废气排放量÷总产值)×100%
2.3.5建立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在定量分析取得各节能减排项目的指标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评分,并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加总求出定量分析综合指标。同时考虑定性分析影响因素,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定量分析综合指标进行修订,最后得出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及审计报告
3.1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评价方法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方法有传统审计评价方法和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3.1.1传统审计评价方法
传统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询问法、检查法、审阅法、观察法、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函证、分析程序等。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及会计记录、会计文件和资料进行的审计程序,目的是获得与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人员发表相关的节能减排审计意见。
3.1.2节能减排的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1)节能减排审计目标法,将被审计单位相关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分解为多个目标,按照审计业务的性质、时间安排及审计范围要求,在遵守审计原则和审计标准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进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方法。
(2)节能减排实质性分析法,是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对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得到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节能减排审计人员通常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控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风险评估,决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节能减排项目管理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做出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的专业判断,考虑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收益的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高,将在执行实质性程序时,多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减少细节测试工作的方法。
(3)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3.2编制节能减排审计报告
3.2.1审计报告的内容
(1)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情况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
(2)对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评价;
(3)对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评价。
3.2.2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报告应当满足节能减排审计目标相关要求,揭示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审计状况,根据节能减排审计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评价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出具节能减排审计报告和节能减排审计管理建议书。
4结语
自1975年成立之时,旭荣就将“对后代的承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倡议,并贯彻到集团、个人、产品等各个层面上,以确保永续经营,这一倡议已成为集团文化的根基来源。在旭荣近四十年的可持续发展中,节能减排已不再是单纯的设备改进和工艺创新,而是一种信念,它存在于所有成员的身体力行之中,是全体成员自发遵守的准则和工作思路,这种观念比政策和市场的要求更快速、严格、精细,它使得每一个旭荣人都成为节能减排的践行者、传播者、组织者和示范者。
构建完善的节能体系
一直以来,旭荣的生产经营均从环境友好出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旭荣创始人曾说过,最能形容旭荣在节能减排上努力的一个词就是“行动”。也正因为旭荣三十几年如一日在节能环保上面的行动,使旭荣很好地构建了一整套自上而下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据悉,为营造高效、健康的工作环境,力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旭荣特别设置了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集团内国际营销和供应链各部门的31位专业人士构成。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与教育背景,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及办事处,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越南、柬埔寨、肯尼亚以及莱索托。委员们精心筛选各国CSR(社会责任)最新信息,经由集团总管理处统整后,通过视讯会议和电子报等多种传播渠道,发送至每位同仁及客户。
在落实和确保节能环保大方向之后,旭荣还推行了CSR节能减排项目,将环保理念贯穿从研发到生产及产品交付的全过程,实现利益相关群体、公司自身与环境的多方共赢。
据介绍,CSR节能减排项目共包含:使用变频技术、冷凝冷却水回收系统、宿舍大楼安装热气管、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定型机废气净化装置、定型机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锅炉燃料重油改造天然气工程、污水余热回收等十项内容。CSR节能减排项目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达到大量减少用电、节省热能的目的。其中,仅变频技术一项,便可自动控制调节每台染缸运行所需的电力,每年节约用电67万千瓦。而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则可以每天节约蒸汽10吨,全年可节约2850吨蒸汽。
其实,节能减排一直是旭荣营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里程碑。旭荣自2009年致力于建设更具可持续性的商务模式以来,在节约用水、用电、蒸汽三方面均取得相当可观的绩效成果。秉持节约观念,使得旭荣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却仍能保持利润增长。旭荣坚信节约不仅能创造利润,更是创建美好地球家园的责任所在,当然,无论旭荣从企业角度节约了多少能源,其价值都在于与所有员工共同分享。
扩大节能专项建设
记者从旭荣近三年来节能减排数据上看到,各项关键排放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当然,绩效优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得益于旭荣对环保事业的长期关注。旭荣的专业人员持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修正分析,同时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工艺流程和周围环境的改善。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作坚实后盾,亦使旭荣能够实施长期计划,坚持为可持续生产作出贡献。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旭荣建立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公司总经理还亲自牵头成立了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的能源消耗进行全面管理,从技术、新能源、新工艺下工夫,加大创新力度,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公司分别在电能消耗、水资源消耗、蒸汽消耗等关键性的能源消耗点实行多项技术改造,累积完成冷凝冷却水回收系统、短流程染色新技术、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太阳能预热水系统,雨污水分流在线监测系统等10多个节能减排项目。
以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和高效短流程染色新技术为例,针对以往常规缸内精炼浴比较大,造成前处理助剂的浪费,增加污水处理负担,同时也浪费了生产成本的情况,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对棉与氨纶针织物进行前处理,较缸内精炼其产能大大提高,节水约2/3,节约蒸汽约70%,综合成本相对降低,在能源及水处理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高效短流程染色技术则是针对棉涤针织物印染加工而开发,面对常规涤棉混合织物染色工序多,耗能耗时,产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采用高效短流程染色新技术,可比传统工艺减少染完涤纶后的还原清洗过程,对涤棉单面布染色可以比传统工艺节时5.5小时,节省5道用水,缩短生产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针对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短缺,且印染企业蒸汽耗量占到动力成本之首这一现状,采用太阳能预热水回收技术,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蒸汽用量,减少布在缸内的升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据了解,太阳能预热水回收技术包含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用太阳能技术,可每天回收1000吨热水,将基础水温由20℃提升至55℃,然后供染缸直接使用,可年节约蒸汽14170吨,折标煤(当量)1400吨,每年实现减排CO2气体3680.75吨,SO2气体24.29吨,并且减少大量的烟尘和灰渣。
全员皆节能尖兵
都说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那么,既然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就要把职工参与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只有让爱护环境、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观念成为全体成员自发遵守的准则和工作思路,才能在公司里最大限度地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
为充分激发职工中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旭荣工会建立了能源管理奖惩机制,特别设立了“金点子”奖,旨在奖励为公司提出创新管理理念、节能减排措施的员工。如环工课能源组组长黄亮在执行公司SOP染色开机供水时发现,同时开机会造成蒸汽瞬间流量超过供气单位设定的额度,公司也因此支付5倍多的蒸汽费用。针对这一情况,他提出错时开机方案,得到了总经理室的采纳,最终避免了蒸汽超量情况,大大节约了成本。为表彰他的杰出表现,集团特别给予他奖励表彰以资鼓励。
对生产部门来说,规范化操作流程,提高一次成品率,降低产品异常和回修即为最重要的降低能耗的最好方式。同时,生产各岗位落实点检制度,最大程度杜绝“跑冒滴漏”,化大目标为小行动,积累点滴成果。公司内部还定期举行节能减排全员建言活动,奖励具有可实施性的方案。
一、节能吊炕的特点
怀仁县农村使用的炕主要分为火炕和吊炕。火炕最大特点是炕体下部直接与地面相接,炕体用砖搭砌,砌出炕洞及烟道,炕洞空间用于烟气流动加热炕板,炕表面使用砖平铺,外表面以灰泥抹面,上铺炕席或人造革。吊炕与传统的火炕相比,炕体被抬高,在炕底板上放置支柱用于支撑炕板,炕板的材料为石板、混凝土和黏土砂,利用了传热学、流体力学原理,提高了热效率。
1、节能吊炕的适用性
在结构上尽量扩大炕板面积,减少支撑点。扩大了烟气流通面积,有效降低了烟气流速,延长了烟气与炕体的换热时间,增大了烟气与炕体的换热面积。炕体抬高,减少了通过地面散失的热量,形成吊炕在室内的双面散热。炕上用混凝土板取代土坯,加快热量传递,提高了炕面及炕面上方空气温度。炕体与外墙连接部位采用绝热材料,减少热量通过外墙散失。针对灶和烟囱位置的不同,炕体内设置不同的挡板,改变烟气在炕体内的流道,使烟气在炕体内充分散热。通过以上途径,吊炕的综合热效率由普通火炕的45%提高至70%~80%,经检测,冬季采用吊炕供暖时室内温度比采用普通火炕提高4~5℃。
炕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流和辐射传热加热房间空气。在建筑结构、热工性能、供暖面积、生活习惯相近的条件下,我们对单独采用火炕、吊炕进行供暖的农村居民室内温度进行了实测。采用吊炕供暖的室内日平均温度达到9.4℃,而采用普通火炕仅能使室内日平均温度维持在5.8℃。采用炕供暖时,室内温度波动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室内小时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人们做早饭之前5:00~7:00,当人们开始做早饭,对炕进行加热,室内温度回升,直到20:00~22:00封火后,室内温度又开始下降。
2、节能吊炕的高效性
“吊炕”学名高效节能架空炕,它是在传统农村大炕的基础上,将炕连灶燃烧生物质产生的能量充分作用,通过热能封闭循环和增加炕体供热表面积,实现的热供暖,增加室内温度的目的。普通的农家大炕只是一面散热,而吊炕可以两个大面散热,炕面最高温度可达40℃,室内温度可达15~20℃,高效节能。每铺“吊炕”每年可节约1382千克秸秆或1210千克薪柴,相当于691千克煤,可使室内温度提高4~5℃,炕温保持24小时,有效地改善了农户冬季取暖和环境卫生条件,促进了农民身体健康,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炕温可按照需要调节,热能可以在炕面均匀分布,并可充分燃烧大量的农业废弃物。
3、节能吊炕的环保性
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采暖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农村传统火炕采暖标准为每平方米使用100公斤的标准煤,是我国平均采暖能耗的5倍,且热效低。因此,提高农村生活用能效率、节约常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节能保温吊炕是继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的又一实用技术,吸收了动力学、热力学、液体学等最新科技成果,热效率由传统炕的14%~18%提高到25%~35%,每铺“吊炕”比传统炕节柴40%左右,大约年节省秸秆1400公斤或薪柴1200公斤,相当于690公斤左右的标准煤,一个取暖期可为一户村民节约资金1000元左右。“吊炕”排烟通畅,节能环保,在改善农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优化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及能源资源结构。
二、怀仁县节能吊炕建设情况
2003年以来,怀仁县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有户用沼气、大型沼气、秸秆气化等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只是部分满足了农户日常烧水做饭用能源,不能解决冬季取暖问题。2008年初,怀仁县实施“温暖工程”,开始推广节能架空炕(吊炕),从而拉开了让农民“暖起来”的序幕。由于一铺吊炕每年可节约1400余公斤秸秆、薪柴,相当于600余公斤煤,一个取暖期可为一户村民节约资金近1000元,而且吊炕的综合热效率达70%以上,各乡镇村积极推广这一技术。
在推广过程中,使用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农民的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县城居民进行暖气吊炕改造,乡村实现吊炕预制构件化、标准化。怀仁县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吊炕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吊炕项目,目前建成3456铺,按照规划到2015年,怀仁县要发展10000户吊炕,占全县农户的20%。
三、怀仁县吊炕建设主要做法
1、强化政策拉动。
按照政府引导与农户自愿、国家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县农村能源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步伐,农村吊炕建设工程已在全县全面铺开。
2、强化宣传发动。
通过广播、板报、宣传资料、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吊炕节能原理、产生的效益、制作技术等宣传,让建设户深入认识到节能吊炕的好处,调动农户建设节能吊炕的积极性。到目前,共发放节能吊炕宣传资料2700余份,集中培训13场次。
3、强化技术推动。
为加大对实施村、户的技术指导,组建了专业化建炕、规范化管理、模具化施工的专业建设队伍,共培养技术人员20人,成立了6支专业化施工队,从而保证我县吊炕建设,建一个,成一个,发挥效益一个,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4、强化技术创新。
为使这种新型的吊炕尽快推广,让“温暖工程”真正深入到农民心中,2008年以来,怀仁县吊炕施工人员不断对“吊炕”技术加以改进,使吊炕“架空而不空”,真正成为农民的“席梦思”。
四、以吊炕为突破口,促进农村节能减排
仅仅改了一铺炕,就让农家生活的舒适度大大提高,也收到了节能减排的不俗效果。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节能减排在农村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农业和农村既是能源消费者,也是能源生产者。抓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而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大有可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实施以秸秆还田、节水保墒、保温防寒、生态间作等节约高效的耕作制度,发展节油、节电、节煤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及装备等;大力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的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型住房。
二是大力抓好农村沼气建设,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逐步普及农村户用沼气;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庄,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以交通运输、仓储为主要依托的物流业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物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潜力巨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Green Logistics),其定义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内涵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废弃物物流。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在该领域展开探索。特别是在仓储行业,“绿色仓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绿色仓储的内容
据统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在存贮、装卸、运输等环节,作为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发展绿色仓储对实现绿色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我国的仓储行业已经开始形成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中国仓储协会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GB/T28581-2012)附录中提出,绿色仓库基本要素包括:(1)仓库的设计应统筹考虑仓库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仓库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2)仓库的设计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据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介绍,鉴于推进“绿色仓储”的重要性,2013年12月24日,中国仓储协会召开内部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绿色仓储”的内容、工作计划、内部分工与工作机制等事项。会议认为,绿色仓储是一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从事仓储建设、经营与作业的行为,在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仓库建筑材料(环保材料,可循环利用等)、仓库结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等)、仓库屋顶发电、节能技术(节电、节水等)、采用节能的仓储设备等五个方面。
核心技术及实现方式
与传统仓储相比,绿色仓储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址合理,节约运输成本。如果仓库过于松散,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如果过于密集,又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污染物排放;仓库布局要总体规划,依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做到绿色仓储化。
其次,仓储布局科学。使仓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最为充分地利用,从而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
第三,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产生的环境影响,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
目前,绿色仓储的相关技术主要涉及节电、节水、采暖等,如采用节能反光屋顶、太阳能屋顶、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先进的低能耗的制热和制冷系统,以及利用循环雨水进行绿化灌溉等。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的引入尤为引人注意。据了解,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特别是在仓储行业,可充分利用仓库集聚区仓库屋顶优势,合理利用仓库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装置,为仓储企业的仓库内设施进行供电照明、通风、空调等,库区内的路灯、电动叉车充电站及库区办公区提供电力。有统计显示,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可实现每年100度左右的年发电量。
此外,在仓库日常经营管理上,通过绿色管理实现节能减排。具体做法包括:(1)依托和应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无纸化作业。(2)采用绿色、节能、环保、标准化的物流仓储设备。(3)通过托盘共用减少托盘使用量,减少资源浪费。(4)减少使用一次性耗材(如一次性缠绕膜、一次性纸箱等),实现物品的重复利用等。
探索与实践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国内对绿色仓储的探索始终存在。其中,以普洛斯、安博、盖世理等外资物流地产商为突出代表,他们在为中国市场提供高质量物流仓储设施和服务的同时,也在环保和资源集约化利用方面给中国的仓储行业带来了诸多经验和启示。
以普洛斯为例,在中国,普洛斯致力于推广国外先进的绿色仓库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土国情展开一系列“绿色新举措”。比如,通过采用高反射率屋面、可回收钢材、ALC面板(吸热材料)、自然采光、通风、景观绿化(符合并超越有关标准)、新型节能环保灯具等环保元素推进绿色仓库的进程。以普洛斯北京空港物流园为例,园内使用了高反射率屋面、可回收钢材、吸热加气轻质混凝土(ALC)墙面板等环保材料和设施,大大减少了物流园碳的排放。
2007年12月,普洛斯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合作的盐田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项目,该项目引进了国际上多层库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先进的盘旋车道设计,使车辆能直接到达各层装卸货物。与使用升降梯的传统多层库相比,这一设计有效地帮助客户提高了装卸货效率和空间使用率,保证充足的停车位,并为盐田港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仓储设施建设带来了成功的经验。
在物流中心建设方面,2011年7月,乐购(Tesco)首家购地自建的绿色物流中心在浙江省嘉善盛大开业,该物流中心整体采用节能设计,仓库面积达5,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将近24万平方米。应用了可再生能源、改良的仓库屋顶保温层、墙体PIR保温材料、T5照明、高能效热交换器、中水回收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及设备,节能方面的投资超过2000万元。与国内传统的物流中心相比,预计节能45%,节水40%,并减少35%碳排放。
在物流装备制造行业,2013年8月,世界著名叉车企业永恒力公司位于上海青浦的新工厂正式开业,除了具备强大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外,该工厂还进行了精密的能量概念设计,比如夏天主要利用水进行温度调节,与同类设备相比,冷却剂的使用减少了90%,并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冬季采用地热供暖,未利用能量将通过系统返回地下;配备节能系统,将净化过滤空气输送至各办公室,降低了整栋楼的空气湿度。凭借这些环保设计,永恒力新工厂于开业典礼上被授予Leed Silver证书。
此外,近年来不断有国内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项目获得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如耐克中国物流中心、联合利华天津工业园一期工程等。
绿色仓储行动计划
沈绍基表示,绿色仓储涉及仓库建设、节能技术应用、仓库经营与仓库作业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推进先进的冷库系节能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耗电;在仓库屋顶采用光伏能源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发电;在仓储配送方面推进共同配送,可以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仓库作业采用绿色包装、绿色搬运等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
为了全面推进中国绿色仓储发展,实现仓储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仓储协会提出了“绿色仓储行动计划”。根据初步方案,该计划将包括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绿色仓储节能环保计划、绿色仓储技术与装备优先推荐计划等三方面内容。
(1)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
参与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主要有四类:货主、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合作伙伴计划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节能减排策略。如:为货主企业提供集约化的绿色存储和共同配送策略;为生产企业提供企业自有仓库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为仓储企业提供节能降耗解决方案和绿色屋顶发电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绿色搬运、分拣与包装技术等等。
该计划企业自愿免费加入,加入企业承诺优先采用绿色仓储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实现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可以在环保管理方面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在公众中的声誉,同时向员工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同行业中被公认为行业领导者地位。
(2)绿色仓储节能环保计划
计划初期重点推进“中国仓储绿色屋顶解决方案”和“中国冷库建设节能解决方案”,企业自愿加入,签署协议即可。新加入企业首先要签署协议加入绿色仓储合作伙伴计划,再加入节能环保计划,并承诺采用绿色仓储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仓储的节能降耗和追踪排放。
参与该项目的企业可以获得项目组详细的技术支持,以帮助企业改造和新建仓库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相关技术;并帮助企业申请国家的系列政策支持资金;此外,这些企业还可以从节能减排中获得降低成本等直接的好处。
(3)绿色仓储技术与装备优先推荐计划
在基于绿色仓储认证的基础上,项目组会定期公布最新的绿色仓储技术,公布通过“绿色仓储”认证的技术供应商和项目集成商,企业的技术会被列入国家环保推荐项目,会被列入绿色仓储行动计划主要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目录,企业还可以申请在产品外部或宣传资料中粘贴绿色仓储标识。对在环保方面表现杰出的供应商,还可被项目组评为绿色仓储突出贡献企业,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优先获得贷款、政策等扶持。
关键词: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2012年度项目《河北低碳城市框架构建及其实现路径分析》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0日
一、引言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发展,人口转移,城市人口剧增。目前,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领域的扩张都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严重影响它的继续发展及其在当地和全球环境、经济中的作用。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58%~6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这无疑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快速增长。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低碳城市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低碳城市概念阐释
国际社会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的概念,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低碳城市概念进行了阐释。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最终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的内涵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必须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能源低消耗和CO2低排放。2009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低碳城市的基本支撑体系是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以及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
三、中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典型有丹麦模式、英国模式、瑞典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等。自2006年起,国内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虽然在实践上各城市构成和重点有别,但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共识:1、都制定了减排目标;2、关注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3、强调低碳发展的经济机遇;4、通过技术发展减少排放;5、制定了分部门的减排目标和具体行动;6、市政府机构以身作则,优先落实减排行动,起到示范效果;7、强调行为主体的相互合作和市民日常行为的改变,鼓励不同层面的机构和人员参与。不难发现城市层面的建设都有相对固定的要素:低碳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目前各部门碳排放情况、碳减排目标确定、各主要部门的碳减排目标与行动、通过大型项目推动低碳化发展、转变能源使用结构政策、低碳城市理念宣传教育、实施效果反馈与评估等。归纳起来就是从城市的四项基本功能入手,通过居住、就业、交通和游憩相关的各部门的碳排放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制定,达到减少CO2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各城市根据自身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侧重点的不同,结合城市特色分别选择适合城市低碳建设发展路径的行动内容。
四、河北低碳城市发展途径分析
河北省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全国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表现为现有能源资源条件都无法持续支撑高碳城市发展模式;个性表现为河北省具有全国唯一怀抱两个直辖市的独特区位,特别是首都对生态环境的高标准要求与河北省固有的重化产业结构及高碳城市模式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和实践,结合河北城市发展的特点,创新研究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低碳城市,更加具有紧迫性。
(一)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理念创新是行动的先导。低碳理念的形成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城市的基础。
第一,提高低碳意识。政府机关率先垂范,开展创建低碳型机关活动。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编制,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推行“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教育部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城市建设内容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低碳宣传。开展低碳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
第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采购低碳产品,鼓励低碳消费,推行绿色消费模式。各地政府优先采购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加快节约型、环保型政府建设。开辟非机动车专用装置,规划遍布城市的自行车租借系统,鼓励以步行和使用非机动车出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市轻轨和地铁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电动和混合动力公共交通工具。大力开发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有计划地对城市现有居民住宅实施节能、保温技术改造,尽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发展低碳经济,培育低碳产业
第一,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电源结构调整,推动电源结构由单一煤电向煤电、气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并举的方向发展。优化电源配置,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燃煤机组,提高电力装备水平。推进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稳步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二,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排放监控技术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发展清洁汽车技术和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发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技术。组织实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与建筑一体化的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等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依托各市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低碳实验室,引导其面向应用、面向企业、面向市场,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第三,发展静脉产业。加快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使用最新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废旧汽车加工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行“收集——运转——集中处置——资源化”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三)实施低碳化管理,加强节能减排
第一,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强化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企业。加快对传统产业实施低碳化改造。加快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第二,推进建筑节能。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强化节能设计,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第三,强化城市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主干道开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专用或优先行使通道,大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使得城市公交车尾气排放逐渐达到欧Ⅲ标准。
第四,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在餐饮住宿行业逐步减少、最终取消使用一次性用品,积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流通领域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经营场所广泛推广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等相关规定,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
(四)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发展支持
第一,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城市研究相关工作。在政府采购、城市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本地化的低碳产品。以各市现有高校为基础,通过与国内外低碳领域先进单位合作,吸引相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
第二,加强合作,建立联盟。以低碳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低碳城市研究会为依托,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国内外先进地区和研究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低碳城市发展合作机制和低碳城市联盟。引入“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手段,对区域内的碳排放水平进行经济调节。
第三,加强宣传,全员参与。将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城市宣传作为重大主题,制订宣传方案,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产业发展、技术交流等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树立低碳城市形象。
五、结语
低碳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未来。目前,中国城市的低碳实践还只是零散和尝试性的。正如世界气候组织的《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报告称,中国城市系统解决能力尚弱,一些城市的低碳实践只是“领先性的探索和尝试,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在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时期,为了避免未来城市发展被“碳锁定”而付出沉重代价,在“低碳”视野下,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研究河北城市未来发展路径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4.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工作也日益被重视起来。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行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如何依据政府环保和节能的理念来贯彻落实建筑工作,已然是摆在每一个建筑设计者面前的挑战。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应当从防治水质污染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入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设计理念具体落实于每一个细节的中。
一、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的现状
我国如今的建筑设计中,给排水的节能设计情况不不理想。因为一个建筑的给排水节能设计是直接关乎到一个建筑未来的使用和长远发展的,所以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其中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问题有这样一些:
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水压设计不合理,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很多时候由于供水水压过大,也就对一些阀门造成破坏,不停的出现水的无谓流失,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消耗。管道或者阀门的锈蚀情况比较严重;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使用的这些管材,还有阀门的质量一直不达标,金属管道的锈蚀情况较容易出现,管道破损,阀门的破损,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管道的维修费用也就随之增高,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接水设计效能也就因为管道材料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巨大的水资源浪费。
生活中使用的大量用水器具,不能够起到节水作用,对于水资源的浪费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水龙头,卫浴产品的喷头等都是水资源浪费的源头所在;如今节水器具的普及率还不够高,高消耗的用水器具也还是比较多。中水利用效率不高,中水的回收利用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循环,同时也没有能够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建筑的配排水系统还是一个高消耗水资源,却没有对污水进行回收处理的单循环系统。
二、加强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的措施
1、给水管道设计
美观干净和耐腐蚀性是塑料材质的给水管的优点,它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管材之一。但塑料管的易燃烧性和遇热膨胀是它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一些接头处或不利外部环境下,会导致溢流等状况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塑料管材市场鱼龙混杂,而一旦出现水资源的浪费,轻易发现不了,维修也相应困难,故而在给水管道设计时推荐尽量采取暗装的方式。
2、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采用塑料材质的管材时,还有一个较大的缺点就是噪音大。在目前人们普遍追求安静舒适的绿色居住环境条件下,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致命,而采取铸铁管材又比较浪费资源,且水利条件及美观布局等方面也比不上。为此,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降低噪音:设计管井和管槽来安装暗管,若不能采取暗装则可以选择芯层发泡、空壁和螺旋等管材配合使用。
3、建筑中水的再利用
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水是人用于清洗的可再生资源,所以很多人认为水是可再生资源,就可以浪费了,因此在人使用水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废水和污水产生。其实不然,水在再生的同时,只有少部分再生成了淡水,有很大一部分的水资源都成了不可以直接使用的盐水,这些水的再利用的成本很高,远高于污水和废水的净化处理。水是生命之源,污水和废水都是可再生的水资源,如果不好好的利用,不仅仅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还浪费了水资源。我国最新颁布了一些法律和国标,用于指导污水和废水的再次利用,对污水处理的工艺和设备都做出了规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中水资源的再利用技术,让可再生的水资源不会污染环境。
4、家用热水器的设计
当建筑没有热水集中供应的时候,热水供应设备的预留是给排水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此外,还要合理安置冷热水管道,最好能在热水器制热的出口设计相应的冷水处理装置,以保证用户使用的是一出来就温度足够的热水,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节约了水资源。关于热水器的选择,应当推荐使用低碳环保、使用期限长的太阳能热水器,不但使用便捷、省电省燃料,还能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使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日益优化。
5、设计新型的厨具和卫具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存在一些落后或者过时的厨房用具和卫具,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在使用中出现漏水,滴水和出水过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更换最新的高效节能卫具和厨具。与传统相比,新型的卫具和厨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节约用水。一些新型的卫具比起传统的用水量可以节约一半,不会再出现漏水和出水过多的问题,没在尺寸规格上按照严格的工艺规范生产加工而成。其次,质量好,使用周期长。而且使用的是高质量的陶瓷材料,质量非常的好,经磨耐用,可以使用几十年之久,而且不会生锈。最后,健康无污染。一些传统的水龙头一般都含有大量的汞元素,汞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对人的身体有十分大的影响,超过一定值可以导致人失明甚至直接死亡,新型的水龙头等厨具和卫具都严格把关了元素的含量,给人的身体带来了保障,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设计新型的厨具和卫具对给排水中的节能减排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推广应用新塑节水设备、优质管材、阀门
目前值得推广的新型管主要有:铝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钢复合管、PPR管、PE管、铜管、PVC-U管等。这些新管材用作排水管道,不仅能防止因为镀锌钢管生锈造成水质的破坏,而且能防止镀锌钢管的接口处被锈蚀出现漏水。此外,具有螺旋型消声功能的排水管,常在住宅排水的系统中被用来降低竖向排水发出噪声的问题,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抗振性和柔韧性,与塑、钢排水管相比,更有坚硬、耐温性强、使用寿命长、抗蚀性高、噪声小、防火性强等优势。再如钢塑复合管,内壁光滑平整,强度也很高,优点是密封程度高、耐蚀性高、使用期限长、重量轻盈、安装便捷、可再生利用,可以用不锈钢材质的箍进行连接或电热熔带连接,安全快捷,水的泄漏量几乎为零。
7、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修筑贮水池可以保证用户的水压足够,但却忽略了城市供水网剩余压力的合理使用,使供水管的可用压力被流失掉,这是一种典型的浪费能源做法。设计时应当使剩余压为低层住宅供水,而高层住宅则采用二次加压方式供水,只有当城市供水管停止使用时,再利用贮水池供水。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要这样设计,而应当根据建筑的实际高度酌情采取经济效益和环保节能效益都最大化的方式,这里就不再赘述。
8、太阳能利用
在各个国家,太阳能的使用都非常普遍,因为太阳能是我们从原始人状态,最先接触的能量,这个能量十分的干净环保,而且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然而目前我们使用最广泛的能源是电能,电能的代价十分昂贵,如今最高的科技,每发1度电要燃烧282克标准煤,标志着两台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煤耗,虽然1度电很少,但是在建筑中的用电量基本都是每秒几万度。为了减小在建筑给排水中电能的使用,可以采用太阳能代替电能甚至建筑中的所有能量。现如今,太阳能普及最广泛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在水在管道的传播中,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储存起来,在需要加热水的时候,再使用太阳能加热水源,这样能够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小电能的使用。因此太阳能在建筑给排水中的使用能够大量的减少电能的使用,环保高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来设计,同时把握设计方法、从节水、节能、减排这几个方面出发,切实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并加大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力度,采用国外先进节能减排的方法,贯彻国家法规和节能减排理念,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积极为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志魁.我国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新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
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世界上主要的电力能源来源,在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背景下,预计在2060年,电力电子技术将全面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生物发电等)。这是克服能源危机的重要措施,它们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会得到缓解。目前,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陆上风能和光伏发电资源主要分布区,预计到2020年风电将达到100~150GW、光伏发电达到20GW规模,大规模、分散性的可再生能源所固有的间歇性、不确定性等问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电子技术,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来实现可预测、可控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度与控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提。
同时更为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打下坚强基础。目前,电力节能减排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随着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来解决变流器技术这一瓶颈,通过应用可靠性高的电力电子装置来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目前人们的汽车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通过电子技术的大力研发,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从而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2电子信息科学在体育科研领域的发展
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信息资源的竞争中,国家体育科研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宗体育运动整体水平。因此国家体育领域建设的信息化将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体现在信息传播上,由于互联网能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信息输人网中进行互相交流传播,其特有的远程文件传输FTP,对于体育信息的收集传递尤为必需,能够让从事体育科研的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世界各地的体育新闻以及有关科研资讯的收集,极大地丰富了体育信息的资源,空前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体育科研提供了创造和交流的平台。
其次,WWW和超级文本www简称万维网,它除了交换电子文件外,它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文本的出版、图片、图像等信息的传输,更可以通过Webbrowoer(网络浏览器)在Internet网上四处观光游览。WWW通常建立各类服务主页,主页内容也十分丰富。就体育范围而言,有国际奥委会、夏季、冬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休育联合会等提供的不同赛季的赛事安排、竞赛成绩、体育新闻、体育评论等信息。也有体育广告和体育服装器材用品公司等提供的服务信息,介绍新研制的运动服装、设备、器材等等。也提供新出版的体育期刊、报纸的体育栏目等信息。通常需要在WWW上浏览文件,主页每一页都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地址标识(URL),以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检索。
最后,对于专利的保护服务,互联网能够给用户提供专利服务,在国内,对于体育专利,可以通过系统的查找,搜寻相关的体育专利信息。对国外体育专利经过专门的网址也可查到。目前,我国对体育专利信息数据库实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不断补充和扩展。
3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
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信息科学技术的趋势,它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科技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纳米电子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纳米电子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纳米电子学的基础理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电子系统等主要技术方向。纳米电子的关键技术主要为纳米电子器件的设计、纳米的加工与制备、纳米电子的表征测量。
3.2纳米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与信息技术前景目前纳米电子技术在新型的电子元件领域的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发现。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使,由于它独特的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对于实现速度快而功耗小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石墨烯的发现,可用来制成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的石墨烯芯片,有望成为下一代基于电子自旋的电子元件材料。纳米电机技术的进步使集成电路、纳米电子计算机、纳米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有了技术支撑。
4结语
【关键词】高校;校园;低碳教育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最棘手问题。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土地荒漠化加剧、粮食短缺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挑战需要面对也应该应对,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努力寻求并建立一种崭新的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发展模式:即通过减少碳排放起到减缓气候变化趋势的作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快可再生清洁的利用来缓解资源稀缺性等措施。可见,一场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浪潮正在缓缓拉开帷幕,向低碳化时代前进已是大势所趋。而作为最前沿理念发源地和最新技术孵化地的高校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建设与低碳发展,为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及《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鼓励全国高校对低碳校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力争为推动校园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肩负着发展科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社会职能,而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展低碳教育,对于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职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一)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创造良好平台
随着各种能源的过度消耗,各国更加注重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高校应付起社会责任,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加强低碳、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学研究,强化内涵建设,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可以为弘扬低碳文化氛围和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提供重要基地
高校开展低碳教育,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功能作用,并通过设立与低碳相关的专业、开设低碳教学课程以及组织开展以低碳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师生低碳意识,引导师生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并与全社会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低碳意识等要求密切结合,通过师生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广泛传播到单位、家庭、社区等各个场所。可见,高校是传播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辐射源和宣传载体。
(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综合实力和前途命运,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面对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通过在高校深入开展低碳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低碳发展观念和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将来能够在谋求人类与自然界动态平衡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这不仅是贯彻教育改革精神,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表现,也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大学低碳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意识上、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节能技术创新上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对各种资源的浪费似乎成为平常,如楼道长明灯、卫生间长流水、食堂乱丢食物、浪费纸张等行为时有所见。改善环境最重要的力量是靠公民的环境意识,而公民的环境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校与媒体。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开启环境教育课程,媒体对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加之部分高校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部分师生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二)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积累了很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其机构庞大繁多,一些二级单位存在着各自为家的思想,加之各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在实验室建设、设备使用、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不高,共享不充分。
(三)节能体制不够健全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不断扩大招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不少学校在管理方面仍沿用旧的管理体制,如:管理不到位,节能责任人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有力措施,使节能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各种资源浪费。
(四)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不扎实
近年来,各层次的高校都不断地扩招,为使其硬件满足需求,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之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短期成本较高,然而许多高校在新的建筑设计、用材,老校区改造等方面未考虑节能减排因素,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节能论证,因此造成能耗资源的客观浪费。
三、高校开展低碳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低碳教育,树立低碳理念
高校各级领导以及教职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低碳教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点,将低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开展低碳校园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在全校范围内通过校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校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使其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行动习惯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低碳理念,为建设低碳校园提供更好的思想保障。
(二)调整课程设置,将低碳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在高校加强低碳教育,要求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创新低碳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实低碳理念的教育内容,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强化低碳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与结合,培养既懂低碳知识又懂专业知识适应经济发展的各类实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首先,根据专业的特点,积极开设环境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其次,在专业课的的讲授中,结合课程特点,讲授一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的专业知识。总之,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环境与社会,减少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将所学的低碳知识融合到专业学习中来,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自觉实践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管理。
(三)普及低碳知识,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低碳行动
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有意识地将节约教育、环境教育与低碳教育联系起来,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同时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采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有机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参观调研、座谈讨论等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学校舆论宣传阵地,如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橱窗、讲座、报告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引导低碳校园建设。另外,开展“低碳班级”、“低碳宿舍”等创建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低碳的认识,在创建中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高校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创建低碳校园,不仅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机遇,高校师生应具备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树立节能环保的低碳意识和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应秉承科学理念,加大创新力度,着力建设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高校低碳校园运行和管理模式,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服务支撑,不断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先旺.“低碳生活”创新生活(环球走笔)[N].人民日报,2009-12-07.
[2]麻东锋.关于高等学校引入低碳教育的思考[J].北方环境,2010(2):5-8.
[3]施建军.以绿色大学理念创建低碳校园[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关键词:英国中小学;节能减碳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一)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是回应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积极对策
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掠夺式的滥采滥伐下,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人类生活的环境也每况愈下。
在非洲,森林面积以每年大约4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在东亚,每年采伐的林木达到森林面积的4%;仅印度尼西亚一年就失掉70公顷森林。在土壤退化的同时,作为最重要自然资源之一的水资源也严重减少。1990年,有28个国家共计3.35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紧张,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50个国家的30亿人口[1]。与人类现代化生活紧密相关的化石能源也面临枯竭。据统计,世界原油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76年,天然气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96年,煤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220年,核燃料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86年。[2]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剧增,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增多,全球开始变暖[3]。从1978年以来,北极区的海冰区域大约每10年收缩9%。温室效应使降雨、风、云层、气旋、洋流以及南北极冰帽大小等关键可变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使极端天气频繁发生[4]。就英国本土来说,历史上出现的伦敦大雾事件、泰晤士河事件等无不给政府和教育部门敲响警钟。无论从资源还是环境的角度来看,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都是必要的。
(二)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是履行《京都议定书》职责的具体体现
由于全球变暖及其产生的影响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达成共识,16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采取减缓和稳定气候变化的行动制定了议事日程[5]。1997年,各国政府进一步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为工业国家制定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京都议定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在2008~2012年承诺期内将六种温室气体的全部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其中,欧盟做出减少8%的承诺。英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承诺减排12.5%。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一氧化碳达到20%,2050年减排60%[6]。英国对欧盟、对世界的承诺决定了其有义务开展节能减碳教育。
(三)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是对国家节能减碳计划书的实际践行
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英国的低碳转型策略”。作为最新的节能减碳计划书,该策略希望在2020年以前达到以下五项减排指标:120万人以上投入绿能产业;700万户家庭得到补贴整修房舍,150万以上家庭获得补贴生产能源; 40%以上的电力将由低碳能源产生,例如再生能源、核能、清洁碳;进口的能源将比现在减少50%;新车平均的碳排放量比现在减少40%。为了达到上述的五个目标,英国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即能源供应业、工商业、运输、家用、农业与土地、公共部门。教育属于第六个方面,是公共部门中的一部分。
(四)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传统为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英国注重环境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现今的节能减碳教育是建立在传统环境教育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环境教育的发展和延伸。
1.英国环境教育历史悠久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之一。1920 年, 英国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帕特里克·吉迪斯(Patrick Geddes)首次将“环境”和“教育”两词连用。英国政府还率先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在 1970~1985 年的15年间,环境教育开始进入英国学校的课堂,成为英国正规教育的必修科目。1971 年,学校委员会的“5~13 岁环境学习项目”公布,环境教育开始走入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教学中。此后,英国《国家课程》又规定,环境教育应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必修课而存在。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出版了《国家课程指南7:环境课程》, 规定了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大纲,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途径,形成了完整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乃至全球环保工作的开展。[7]
2.节能减碳教育是对英国传统环境教育的一种新发展
节能减碳教育与传统环境教育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说它一脉相承,是因为两者都以减少破坏、保护家园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和生态意识,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但是,节能减碳教育与传统环境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环境问题出现,科技、文化等新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环境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环境教育侧重于从整体上培养人们普遍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8],而节能减碳教育则侧重于培养人们具体的对资源能源的敏感度,以及减碳意识和行动力。可见,节能减碳教育是对传统环境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一系列计划
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是英国负责可持续教育的最高公共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策略。其中,“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切实地将节能减碳融入到了学校教育当中。此外,儿童、学校与家庭部还推出了以下五大举措。[9]
第一,生长学校计划:鼓励、促进学校利用户外环境(如食物与农作物,花园、花圃与绿地,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进行跨课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与大自然的互动。
第二,共同发展“幼年基础阶段教育”:把“认识与了解世界”列为学生的六大学习重点之一,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早地播种在学生的心里。
第三,汇编“未来学校案例集”:为了给各所学校的校园建筑修建提供参考,案例集中提供了大量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与学校规划案例。
第四,与英国文化协会共同推出“全球通道网站”,供全球各个地方学校的相关人员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观念与做法。
第五,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合作,共同推出为期两年的“青年行动者计划书”,促进年轻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
“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是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促进所有学校在2020年之前发展成为可持续生活和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在学校和社区扮演积极的角色,利用各种方式担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此计划共包含以下三项主要内容。
第一,一份关怀的决心。学校是一个提供关怀的场所,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要求把这份关怀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还要扩展到对能源、水源、垃圾、食物、交通以及人们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困难。概括来说,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关怀理念包含三层含义: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包括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人)、关心环境(包括本地和外地)。
第二,一个整合的策略,即可持续发展学校探究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并通过三类途径进行整合渗透:通过课程融入学习中,通过校园融入学校各种活动与价值中,通过社区融入于社区人士与伙伴的观念中。
第三,一些精选的主题。主题用来作为入门的起点和初步探讨的主轴,可在不同课程中进行发挥和延伸。《可持续发展课程规划实务指引》指出了八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题(详见表1)。
“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有效地带动了英国中小学参与节能减碳行动的积极性。例如,洛威中学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可持续发展大使。该学校鼓励学生组建社团——生态学校社,并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和为小学生举办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带领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区分可回收、可再利用、可丢弃等不同类别。生态学校社编写了《可持续发展食物采购指南》,分发给社区居民作为参考。此外,生态学校社还举办了一系列以环境为主题的研讨会,探讨学校的节能减碳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三)将节能减碳理念融入进国家课程
融入课程,即将节能减碳教育纳入到国家课程的特定科目中,进行渗透性教育。英国国家课程依据学生年龄将教育分为四个关键期:5~7岁为关键一期,7~11岁为关键二期,11~14岁为关键三期,14~16岁为关键四期。节能减碳等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包含在第一、第二关键期(小学阶段)的“跨课程的学习”与第三、四关键期(中学阶段)的“跨课程的维度”中(见表2)。
“跨课程的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被融合在地理、科学、体育、公民教育等各科的学习中,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与行为里。与“跨课程的学习”相似,“跨课程的维度”中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被融入到公民教育、设计与科技、地理、科学等科目中。与小学阶段“跨课程的学习”不同的是,“跨课程的维度”开展的形式除了融入已有课程之外,还以主题式课程的形式存在。在发展主题式课程方面,“跨课程的的维度”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见表3)。
三、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在英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得以有序开展,并收到了切实可见的教育成果,但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一)主要效果
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号召下,各学校相应地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如开辟花园、监控能源的使用等),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下面的三则事例体现了英国中小学生无论在意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践行着节能减碳的要义。
哈比教会小学在皇家督学的采访中得到了高度评价,因为所有的师生都表现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学生们能够就节能减碳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或者质疑对方的言行一致问题。该校的“生态战士们”还想出了许多节能减碳的点子,有的学生还希望参加市议会,表达他们对于垃圾、废弃物、回收等问题的看法。
阿格利小学把节能减碳教育充分融合到课程之中,低年级学生能够讨论节能减碳的相关议题,了解气候的变迁;五年级的学生集体给国会议员写信,希望国家重视森林砍伐问题。
洛威中学将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全国性和国际性活动。该校一名11岁的学生不仅积极加入社区中一个关怀气候变迁的社团,甚至参与提出了一份请愿书,希望促成11~16岁学生免费搭乘公共汽车或地铁。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运作模式相对成熟,而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0]
第一,各科目之间的协调难度较高。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采取“渗透”+“专题”的模式,对各科间的分工合作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协调不好,就会使节能减碳教育支离破碎,各科间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缺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英国开始在学校设立环境教育协调员,旨在协调各科目间的教学,促进教师合作,以更好地开展节能减碳教育。
第二,忽略基础知识的积累。由于英国中小学节能减碳教育比较注重实践,强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太少,而基础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节能减碳教育的开展效果。
第三,教师的时间有限。由于节能减碳教育要穿插、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这使得教师除了准备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花精力阅读、准备节能减碳教育部分的知识和教学材料,教师教学压力增大,有时甚至有心无力。针对此问题,英国学者指出,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给予教师更大的支配权,并加强各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建立完善的绩效机制。
四、对我国的启示
在节能减碳教育方面,英国的做法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启示。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尽快找到在我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的方向和途径,少走弯路。
第一,英国将节能减碳教育纳入可持续发展教育之中,属于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环。推动节能减碳策略并非单兵作战,而是教育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学校配合,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下有序开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也可以将节能减碳教育纳入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之中,使教育体系内的政策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之间的连接更为明确、紧密。这样,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成为节能减碳教育的具体目标,而节能减碳教育则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第二,英国开展的节能减碳教育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落实节能减碳教育的相关理念。知行合一是开展教育的法宝,节能减碳教育也不例外。学校不仅仅是宣传理念的地方,更是带动学生落实行动、将节能减碳付诸实践的地方。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充分鼓励学生在行动中落实理念,在知识上和行动上都能深刻地理解节能减碳的意义。我国在推动相关课程与教学时,也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以避免纸上谈兵。
第三,英国节能减碳教育与国家课程配合,并由学校弹性规划。在英国,各学校在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时,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中相关科目的指导,配合各自学校特点进行适切的调整与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对校本精神的重视。也正因如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师生更有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节能减碳教育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在对节能减碳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时,也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供各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闭薇娜,谭志雄.论资源危机与生态文明建设[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65-68.
[2]张玉新.试谈能源危机和解决的方法[J].应用能源技术,2003(4):7.
[3]王勇,赵玉民.环境问题的归因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 125-129.
[4]孙晓航.全球变暖状况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3-4.
[5]韩昭庆.《京都议定书》的背景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100-104.
[6]潘家华,陈迎,庄贵阳.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J]. 中国经贸导刊,2006(18):51-52.
[7]冯永刚,董海霞.环境教育:英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79-83.
[8]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目标[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3): 118-122.
[9]王如哲,黄月纯.节能减碳教育:国际观点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9-58.
[10]黄茂勇,刘奕涛.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问题探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J]. 科教文汇,2009(2):57.
[11]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QCA) (2009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ction: A Curriculum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EB/OL].http://qcda.gov.uk,2009.
[12]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QCA) (2009b).Cross-Curriculum Dimensions: A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EB/OL].http://qcda.gov.uk,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