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节能减排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就餐外带;碳排放;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19603
1引言
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为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这一词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是节能减排是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环境以及节能减排作出相关指示: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大学生践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的同时,其文化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校大学生作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在节能减排项目中的积极性、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教育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未来社会的建设
者,对于促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在高校食堂就餐外带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与落实大学生的节能减排行动将会从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进而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调查数据分析
3.1描述性分析
3.1.1关于打包使用餐具情况的调查分析
各种调查数据分别见表1~表3。
表1打包用的餐具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学校提供的塑料袋1609161.5161.5161.5学校提供的餐盒1321132.4132.4193.9自带餐盒16016.116.11100.0总数1990199.91100.01缺失1系统111.111总数19911100.0
同学们打包时使用的餐具基本包括:学校提供的塑料袋,学校提供的餐盒以及自带的餐盒。而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3/5的同学会选择学校提供的塑料袋,可见高校塑料袋的使用量也是相当大的。
3.1.2关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2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 直接丢弃1500150.5150.5150.5当垃圾袋1442144.6144.6195.2打包时,反复使用14814.814.81100.0总数1990199.91100.01缺失1系统111.111总数19911100.0
从表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有500人(占总人数50.5%)会直接丢弃;442人(占总人数44.6%)会当垃圾袋;只有48人(占总人数4.8%)选择在打包时反复使用。
3.1.3关于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分析
表3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 观察是否有QS标识或食品专用等1214121.6121.6121.6观察是否有杂质1191119.3119.3140.9闻是否有刺鼻气味1166116.8116.8157.7不关注塑料袋的安全标准1419142.3142.31100.0总数1990199.91100.0缺失1系统111.1总数19911100.0
由表3可知,关于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①观察是否有QS标识或食品专用等共214占总人数的216%;②观察是否有杂质共191人,占总人数193%;③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共166人占总人数168%;④不关注塑料袋的安全标准共419人,占总人数42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于食品用塑料袋的安全并不关心。
3.2显著性分析:
3.2.1塑料袋的碳排放与打包频率的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
以下我们对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同学们的打包频率进行了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表4)。
表4打包频率方差分析
1平方和1df1均方差1F值1Sig.值组间的147.09413115.698155.8441.000组内的1277.17019861.281总数的1324.2641989
首先我们提出原假设:塑料袋的碳排放与打包频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由表4我们可以看到:sig值近似等于0(0
3.2.2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的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
以下我们对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进行了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表5)。
表5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
1平方和1df1均方差1F值1Sig值.组间的138.23513112.745141.4201.000组内的1303.39719861.308总数1341.6321989
首先提出原假设: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不存在相关关系。由表5我们可以看到:sig值近似等于0(0
除以上分析,我们以某高校为样本(该校在校学生8000人),通过对该学校食堂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调查后了解到,该校每天的塑料袋的使用量大概是10000个。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对于塑料袋的采购数量上学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采购数量根据需求量决定。针对北京市节能减排相关指导意见,该校也未做出相关的措施予以执行。
4结语
4.1节能减排意识较弱
调查中有超过80%的同学每周都有打包带走的情况,其中90%以上的同学选择使用学校提供的塑料袋或是塑料餐盒进行打包。而针对单个塑料袋的碳排放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半数的同学不清楚单个塑料袋的碳排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较弱。
4.2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中显示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对于食品用塑料袋的标准是关注的,而大多数塑料袋的安全标准是不合格的且在高温的情况下塑料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因此,塑料袋的不当使用对于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4.3高校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
作为样本的高校,其在校生有将近8000人,而每天消耗掉的塑料袋有10000个,平均每人消耗1.25个。目前北京市高校在校生人数有854980人(包括普通本科589234人,研究生265656人)。而每个塑料袋造成的碳排放是1~2g。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仅北京市高校食堂塑料袋使用每天所造成的碳排放就高达1068725g~2137450g(约为1~2t),而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5632973人(包括本科生23913155,研究生1719818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全国仅大学生塑料袋的使用造成的碳排放就为32041216~64082432g(约32t~64t)每年造成的碳排放就是11680~23360t,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将使用过的塑袋直接丢弃,必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4.4学校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不到位
从我们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和对高校食堂相关负责人的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北京市出台的节能减排行动报告中,明确提到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力量,但是学校并没有按照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关的措施以贯彻执行政策,学校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节能减排方面是缺位的。
5措施
5.1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1)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要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增加与环保相关的选修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2)大学生应该注意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提高对保护环境的热情。自身做到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也带动身边同学、向同学朋友宣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3)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学生组织的帮助下,自发性地组织相关的白色垃圾处理组织,经常性地举办宣传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实质内容,构建有效互动,了解白色污染,起到实践带头作用。
(4)经常性地了解时事新闻、报纸杂志中关于一次性餐具消费的报道和文章,了解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和危害性,为了自身健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5.2各高校针对就餐外带所采取的措施
(1)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各高校可以通过制作新颖的展板、创新的海报或官方微博、微信等形式来宣传提倡学生使用可循环的消毒餐具,并在高校范围内发起“抵制一次性餐具,珍爱可循环餐具”的倡议书签名活动。坚持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同学们养成文明绿色使用餐具的习惯,使可循环餐具的使用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共同构建环保健康的绿色校园。
(2)要加强可循环餐具的消毒监督,培养学生监督员。学校食堂的餐具都要经过严格的一冲二洗三消毒的程序,坚持洗洁精和碱粉清洁、蒸汽消毒与电力消毒并用的措施,确保食堂餐具的安全卫生。
(3)将减少和控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写入学校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资源管制,支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
国家提出并实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工作已有35年,但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进展仍十分缓慢,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相关调查,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甚至是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久东,李迎新.低碳生活模式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引导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 吴楚,彭崇林,吴巧玉,等.建设高校低碳生活的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例[J].环境教育,2011(6).
[3] 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2011(4).
Abstra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to develop and carry ou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construct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wor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关键词: 高校;节能减排;意义
Key words: college;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meaning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45-01
1高校节能减排的意义
1.1 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并将其与学校管理、学生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和体会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使节能减排上升到理念、落实到生活。
1.2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自从我国高校进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使得一些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改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消费各种能源、资源。据研究发现,40.4%的全社会总能耗由建筑能耗产生,因此,控制建筑能耗是节能减排一个重要的举措。另外,很多高校在办学扩张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节水、节电、节煤、节气、节油、节地、节材等还需在师生员工中进一步深化。因此,高校的节能减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也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辐射社会。
1.3 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高校占全国人百分之二的人口,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问题上,人们未足不够重视消费环节的节能减排。而众多的研究表明,若不从消费环节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实际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比生产方式的转变更为困难。高校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机构鼎立的文化机构,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的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
2高校节能减排的现状
2.1 节能减排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国高校扩招,学校增加学校建筑面积,购买教学实验设备,使得高校的能耗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和教学实验设备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且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降低能耗的重要性。另外,高校的师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不够强烈还可以表现在一些高校校园里,教室白天不关灯,水龙头滴水,空调24小时打开等现象。据调查发现,高校每年的水电费支出以200万元左右的速度递增,递增速度30%左右。
2.2 尚未形成节能减排机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实施,原鼓励节能减排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要求。如现有的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供水、供电、供暖的管理制度中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多,像耗能设备的数量、运行状态、节能减排等还缺少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未建立节能减排项目论证、立项和对节能效果的评估机制,节能效果收获不大。
2.3 节能减排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在高校的节能减排设备改造工作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是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用于正常支出的费用还算充足,而用于节能减排改造的资金远远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节能减排改造的工作因为资金不足尤为落后。
3高校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培养师生节能减排意识高校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只有每个人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节能减排的举措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3.2 完善节能减排机制高校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需有一套相适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进行监管。如建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各单位和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实行节奖超罚等手段来提高师生节能减排的动力和积极性。如把师生奖惩与其节能意识、节能态度、节能效果等节能工作充分结合,教师与评优挂钩,学生班级和学生与精神文明建设、奖学金评定结合等挂钩;对于资源浪费严重行的,责任到人,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惩罚。就拿华南理工大学来说,作为全国首批十二所节约型高校建设示范单位之一,十分注重校园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制定了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奖励办法,鼓励创新。
3.3 丰富资金来源,加强节能减排工程力度对于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资金不足的高校争取取得国家项目经费的支持,加强学校自身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再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教育部节能专项等有限资金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科研技术成果,建设了校级空调节能集中管理控制平台,完成了该校南北校区四十七栋重点能耗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并将能源监管和空调节能控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从学校到建筑到房间的三级用能监管、各类建筑空调的集成管理优化控制以及末端空调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与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展开合作,成立专门的节能减排基金,吸引社会人士或企业为高校的节能减排活动做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重地,它的节能减排行动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作为一个文化机构,也是当今我国上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上下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加强节能减排机制建设,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节能减排的意义、障碍及实施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1).
关键词:节能减排;生物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70-02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和我们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做好这件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某些行为只是举手之劳,只是一些平常小事,不知不觉就能做出来,而一旦成为生活中的好习惯,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将为社会节约大批资源。学校节能减排教育在全社会的环保教育中占重要位置,生物学科以其特殊性使它在节能减排教育中具有其它的一些学科无法代替的优势,在节能减排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学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节能减排的意识,让节能减排的意识在学生们心里扎根,给学生们的心田一片绿荫,让学生们现在和将来都能参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家园。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措施:
1、挖掘教材内容,课堂渗透节能减排意识
教师应该认真地分析教村,抓住一切机会实施渗透策略。如在讲授蕨类植物的知识时,就可以将煤的形成与节能减排联系起来。我国是产煤大国,而我国83%发电量来自火力发电企业,必然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而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记住随手关灯、关水、使用节能灯、家用电器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这些举手之劳的平常小事,也能为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教材中“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教学内容所讲到的建立生态厕所具有节能又有减排效果,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烧火做饭,屋顶的太阳能利用装置,节约了能源;经高温杀灭病菌、虫卵,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可用做农作物的肥料,减少了化肥及污染废物的排放。课后要求学生回家了解本村及周边地区是否使用沼气并向他们家长或村民请教在给农作物和蔬菜施肥,是用经过处理的农家肥或化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想一些措施,达到节能又减排。
2、关注时事热点,及时反馈节能减排成果
在学习“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时,我上网找来资料,北京2007年8月1日到18日空气污染指数平均是81,而2008的8月1日到18日平均是56,污染物的浓度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正因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和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2008年8月第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得以成功举办。由于执行120多项节能措施,北京奥运会所有场馆在运行时可节约能源50%,所有居住措施包括奥运村和媒体村,可节能65%,北京奥运会还建成60多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项目。此外,奥林匹克公园将建成北京市绿化面积最大的生态公园,绿化面积达145公顷。北京奥运部分新能源技术成果将直接应用于上海市博会,还将在西部地区进行推广与应用。①在奥运会期间采用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供应、绿色照明等大量节能减排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150 万吨。
通过翔实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讨论性发言结束后,我及时归纳总结,正是由于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碧水蓝天,才能换来一个真正的“绿色奥运”。
3、利用当地资源,亲密接触节能减排标兵
建宁县有家大型造纸企业――铙山纸业,通过一次次的技术改造,已成为节能减排的明星企业。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到该厂社会实践,公司技改后,锅炉弃用燃煤,改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固体废弃物。当同学们看到从前农民都弃之不用的稻壳甚至毛竹刨花、锯糠、杉木板皮、果树修剪的废枝等下脚料,如今成了提供热电的能源,都觉得很新鲜又很吃惊。该企业第一条年产10万立方米中纤板的生产线改用此工艺后,每年节约1万吨标准煤约600多万元,虽投资800万元,但2年就收回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 我还带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到一家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参观,据负责人介绍,每年生产100万袋食用菌中,有一半以上是以菌草为原料做成的。利用草本植物替代阔叶树及木屑栽培食用菌新技术并获得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食用菌“吃”林的矛盾,从而为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开拓了一条新路。据测算,使用菌草生产5000万袋香菇,至少可少砍1万立方米阔叶树。保护了森林,也可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然后,我及时总结道,这两家企业虽然属于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充分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4、开展各项活动,引导树立节能减排观念
2015年9月,建宁县复兴社区举行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启动仪式,号召广大家庭珍惜能源,树立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良性发展。我校团委和生物教研组也联合起来,先后开展了“中学生节能大行动”(即节约资源“四个一”系列活动,倡导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和“争当节约能手”活动,倡导同学们养成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开展了“我的节能故事”征文比赛,围绕节约资源、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节约故事,身边节约资源的好人好事,以及自己在参与节约资源“四个一”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充分发挥校本课程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到节能减排的活动中。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节能减排知识课,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或让学生制作手抄报、科幻画进行宣传展览,进行节能减排知识问卷等,这样使学生对节能减排有了新的认识。
学校也及时对卫生角进行了整改,在每个班级分别设立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个投垃圾桶,学校也在必要地点固定了四个分类投垃圾的桶箱。放大“师生环保公约”于醒目位置,供大家学习,以督促自己的行为。节能减排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如文件往来和信息公开基本做到无纸化办公,如需要打印材料,尽量做到两面打印;教师、学生喝水尽量不用一次性纸杯;购买物品,尽量考虑环保产品;另外,为控制噪音,学校对广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原先采用的高音喇叭因为设备落后、噪音较大等原因已被淘汰,学校投入资金新装了校园程控广播系统,全电脑控制,声音优美,陶冶学生情操;为节约用水用电,对水电设施进行了改造,特别是洗手间的节水装置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全校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自身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为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后勤;车辆管理;节能减排
一、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的内涵
教育部于 2006 年1月 28 日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据统计,高校后勤支出约占各高校财政总支出的12―19%,而能源方面如水、电、气总支出则占到后勤费用的绝大比例,能源消耗总量不断被刷新,加上物价上涨、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建设节约型后勤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建设高校节约型后勤,就是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高校后勤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构建后勤节约文化,参与培养包括具有节约品行在内的高素质的合格的专门人才。
二、充分认识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的必要性
(一)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思想,高校作为在科学、文明方面负有引领社会责任的单位,必须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做出表率。高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节能减排的确观念,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思想落实到建设当中,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不断地探索出节能减排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学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此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后勤管理与服务之中。为此,车辆中心针对工作实际提出了 “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节能降耗”为宗旨的工作目标。
(二)高校后勤建设节能减排型的内涵及制度保证。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后勤是指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后勤保障以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约文化,培育节约意识。节约意识是人们关于节约的认识、观念、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高校后勤工作是很实在的工作,厉行节约渗透到高校后勤的每项工作中,其中包括做好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技术措施,搞好资源共享。
(三)高校后勤在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工作中示范作用。高校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保障系统,学校日常运行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后勤系统的节约直接关系学校的经济效益。学校的资源消耗及管理基本在后勤,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措施的落实在后勤。后勤服务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学校后勤员工的节约意识、日常服务中的节约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确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制订科学、严格的节约原则是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我校后勤管理处在车辆管理中节能减排的实践探索
研究如何降低车辆维修保养费用、车辆油耗问题,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笔者参与大学后勤车辆管理工作近十年,现联系本校后勤在实际车辆管理中是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实践的。
(一)建立百公里耗油每月通报制度,强化节能检查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增效。制定各类车辆百公里标准耗油指标,每月根据派车单、公里数、油料消耗、维修材料等费用做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差费核算。定期统计公布,比较检查分析原因,积极引导 员工节约每一滴油的意识,切实将“节能降耗”活动落到实处,充分调动了员工车辆运行速度节油最大化和运行速度安全化。大部分员工均能通过节油降耗获得一定的奖励,驾驶人员在工作中增强了热爱集体、爱护车辆、勤俭持家的思想,努力争当“节能降耗”标兵。
(二)制定车辆维修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车辆的大、中、小修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保证车辆修理的质量和费用的可控性,在车辆维修(指正常维修,突发事件修车除外)应事先认真填写维修申请单,经中心安全检查生产小组检查,提出维修方案,由主任批准,方可到指定的维修单位修车,如擅自修车、擅自选择修车单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个人自负,通过管理办法规范和实施,使维修成本降低了10%。
(三)实行单车核算办法,建立单车核算制度。我校机关车辆所需材料采取集体询价、统一采购、集中保管,杜绝了材料的流失和降低了经费开支。加强成本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一车一本帐,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建立季度经营情况分析通报会。通过分析比较,使每一位员工都参与成本管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
(四)建立车辆加油卡管理规定。设立一车一卡制度,驾驶员用加油卡在规定的加油站加油,在市内不允许用现金加油。执行任务在500公里以内往返的也不允许在外用卡或用现金加油,如有特殊情况,电话汇报主任后进行解决。
(五)积极稳妥推进车辆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车辆管理上改“分散”为“集中”,实行车辆集中入库管理,实行派车单出入库制度,杜绝和控制了私驾公车、公车私用、公车满校园跑的现象,确保公私严明,领导不用车,无出车任务时,驾驶员们均骑起电瓶车、自行车在二校区之间办理业务,节约了能耗,赢得了领导师生们的好评。
(六)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及运费结算规定。学校各机关、学院凡是公务出差用车,均有车辆管理中心进行派车,开具派车单,任务执行完成。有用车人在派车单上签字确认,运费在学校内部进行资金结算。这一规定的实施,基本上杜绝了私车公用,使国家的资产(车辆)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资产(车辆)的闲置,降低了运行成本,学校的资金在学校内部进行结算周转,提高了学校内部资金的利用率,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通过以上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办法和措施的实施,我校机关车辆在维修总成本上节约了10%的费用;通过百公里油耗和用车公里数的限定,节约了油耗的消耗量,为中心和个人带来了经济效益;通过量化考核、节能降耗等指标为考核分配依据, 打破了正式员工与聘用员工的分配框架,建立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办法, 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高等教育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的情形下,一味的靠争取更多的资源已不太现实!只有依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型后勤对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节能减排型高校后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厉行节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道德行为,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后勤员工队伍更新思想,摈弃一些陈腐、模糊的错误观念,建立起新的资源观念、效益观念和责任观念,把高校后勤建设成为“学习型后勤、创新型后勤、改革型后勤、廉洁型后勤”。
参考文献:
一、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现状
《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明确了校园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技术节能活动作为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和大力开展,这不仅包括使用先进的资源能源节约型器具,更包括采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或节能管理平台。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建设了监控系统或管理平台,但能够持续使用并获得良好节能效益的并不多,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对系统的内涵认识不清
部分高校及使用者对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认识集中在对能源资源用量的远程集抄及对用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等基础功能上,对大量数据中蕴含的基本规律的价值缺乏认识,也即对系统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深层作用认识不足;没能确立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在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使用中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提出大大激发了节能工作者的热情,督促着各高校建设项目的启动。在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的时候,乐观激昂的情绪及认识、经验的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可行性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充分性,甚至可能会使管理者忽略了对节能效果、成本/收益分析、后期运行维护等问题的深入思考,造成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要求不具体、产品与预期相差较大、投资却看不到节能效益的局面,因而逐渐放弃使用系统。
(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勤也要逐步应用高新技术,这势必需要更加广泛、更加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持。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深度应用涉及强弱电、通信、计算机、热能、自动化控制、土建、统计学、管理学等多个完全不同的专业知识领域,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传统后勤人员主要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食、住、行”等生活所需的服务,学历、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后勤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前述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不足的重要原因。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影响了后勤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
校园用能具有覆盖面积大、用能人数多、用能节点分散、能源多样的特点,能源管理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所需投入较大。此外,在高校快速发展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硬件设施、校园安全各方面建设都在大力发展,也都需要经费支持。而大部分高校,节能改造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建设经费紧张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五)不重视系统维护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往往不了解维护的重要性,也就不重视系统的后期维护。缺少维护经费,不具备专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不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工况,不核查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大大减弱系统的作用,问题长期积累最终导致系统的不可用。
(六)节能措施难以落实
能源管理涉及各个二级机构的多种用能情况,包括各学院科研实验、各职能部处办公、公共图书馆和教学楼教学等各不相同的用能需求。因此,校园能源管理是一项覆盖面广、用能情况复杂、相关人员多、统筹协调难度大的工作,这样复杂的用能现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各机构的节能管理员变动频繁、通知传达不到位、职责不明确、节能动力不足等。结合目前部分高校节能减排管理体制的特点,即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全校的节能工作,而学校层面力度不足,工作推动不起来,节能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能耗始终降不下来。
二、改进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影响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有效发挥的因素,笔者提出建设与管理建议如下。
(一)深化对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认识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的,顺应现代高校能源资源使用与管理迫切需求的,为用能现状摸排、能源供需分析、用能规律总结、节能策略规划、节能措施制定与实施以及节能效果评估和反馈这一系列校园能源管理流程的实现提供保障的庞大的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初级阶段实现了校园能耗数据化和数据可视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应用的中级阶段是通过校园能源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推动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实施能源消耗指标化提供数据依据,为学校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策略支持,建立并完善长效的高校能源监管体系;系统应用的高级阶段是以此为龙头带动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实现后勤服务人性化,通过日常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营造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节能行为,提高节能的内在驱动力,打造节约、绿色、可持续的大学校园,发挥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建立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联动的节能管理服务体系
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是推动校园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以学校为主导、以后勤部门为主体的、节能管理员主动参与的组织结构首先表明了学校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及节能的决心,实现了校级层面的全局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然后,以后勤部门作为开展校园节能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节能管理范畴的工作,制定管理细节,监督节能工作的推进情况;最后,由后勤及各二级机构的节能管理员主动组织开展节能工作,针对浪费现象进行治理,宣传节能理念,推动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定期由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共同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对阶段性节能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和半结构评估,查找问题并改进计划、落实计划、再次评估,直至问题解决。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使节能工作的开展更具条理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三)重视系统维护,制定维护制度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分析汇总用能数据、远程控制用能设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数据挖掘为能源管理提供支持,降低校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强化校园节能教育。而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数据和人员。只有做好这四方面的维护工作,使系统能够长期、高效、平稳地运行,才能持续不断地为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执行必要的节能控制措施。
基于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建设目的,数据是整个系统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部分。数据的维护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即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数据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建立容灾备份机制来实现,保证灾害时数据的持续采集和存储,以及通过数据恢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基础是要先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因此,要做好系统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检查、线路通信状态的检查、其它硬件设备的检查(智能网关、服务器等),确保设备设施正常工作,问题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对于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维护,除了前述的日常检查以外,还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使用条件的变化、未来环境要求等积极进行软硬件的更新、升级,不断完善系统,使系统能够适应新的使用要求而具有更长的服役寿命。人员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硬件设备的在线率,提高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应对维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或提出更为简化的系统运行建议。此外,要对所有的维护操作建立文档记录以便问题核查,并作为未来维护工作的依据。
(四)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形成节能与维护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使用能够让管理者看到哪些部门用能量大、哪些用能是必需的、哪些存在浪费现象、哪些可通过控制来节约、哪些需要进行宣传教育。这样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工作,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来反哺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如购买计量表具、升级系统软件、完善系统功能、扩大改造范围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效能,持续创造经济效益,建立系统运行维护的自供给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制度
到今年年底,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即: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年不变价格计算)从年的1.2911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2384吨标煤/万元;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
二、工作任务
㈠积极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能耗准入管理。对于能源消耗大的项目,要加快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企业及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传播媒体、信息服务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
3、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项目和产业集群为载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能源利用系统。加快建立生态型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按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逐步建立起资源能源梯级利用、综合规划的循环经济体系。
㈡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1、强化工业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2、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加快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3、加强交通节能减排。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推动交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4、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减排。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除特定用途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5、抓好农村节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农村推广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的具体办法。
6、发挥政府机构节能减排示范作用。以节电、节油为重点,抓好办公楼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公务车节能,加强对用能设施的节能管理,降低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
㈢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1、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要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纳入产业发展计划,大力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
2、加快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鼓励推广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有关行业协会及时跟踪了解本行业节能减排信息,做好行业咨询、服务等工作。
3、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合作,及时掌握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动态和信息,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
㈣推进节能减排监管法制化、规范化。
1、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经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备案、核准。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加强节能统计和计量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全市节能统计系统,确保节能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要加强对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公报指标数据准确、及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统计部门依法进行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我市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3、健全电力需求侧和电力调度管理。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提高电能使用效率。进一步改进发电调度规则,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
4、加大节能减排监督执法力度。发改、经信、统计、环保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开展节能减排执法和监察(监测)。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要建立节能减排举报制度,提高群众参与度。
三、相关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实现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实行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问责制。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统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要密切配合,将我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及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逐级签订责任状。要进一步落实完善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能耗指标。
㈡完善规划体系。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要联合组织制定全市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加强分类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制定本地本部门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
㈢深入宣传教育。要广泛动员,组织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型文化。新闻媒体、网站要定期公布能耗指标情况;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工会、共青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和青少年的节能教育,广泛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营造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氛围。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的基本要求,2008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计划》(京教勤[2007]28号),并召开了北京市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启动大会。这是教育系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回应。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启动,必将对提高首都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节能意识、促进节能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房山区教委提出“1123”工作思路,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也蕴含着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节约型的人才的深远意义。
作为承担育人重任的学校,搞好“节约型学校”建设、培养节约型人才,不但直接节约效益巨大,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在这当中,学校后勤要担当起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排头兵。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日常能耗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另一方面,我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要求后勤系统全面开展节能工作,加大对相关节能设备、设施的节能投入,使学校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将创建节约型校园落实到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以后创造更好的效益。
一、在创建“节约型学校”工作中我们的做法
1.统一思想,提高资源节约的意识与自觉行为
我们认为,校长独有的思想及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前提。
我校从每周的干部例会到全校教工大会,从总总务管理到学科教学,处处都渗透节约的思想。正是这些钟灵毓秀润物无声的影响,学校的所有工作向教育目标靠近,“节约”才慢慢从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节约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系统规划与制度,组织协调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总务处的关系,指导节约型学校工作,为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提供基本保证。
我校成立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其成员包括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室、总务处、会计室等处室人员,以及教师、学生。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落实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学校建设各项工作。
北潞园学校的后勤,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首都教育为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后勤的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北潞园的学校后勤,其职能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在校长直接指导、调控下,后勤始终贯穿“节约资源就是善待生命”的环保理念,在服务中彰显节能本色。例如,库房对低值易耗品发放,不限制数量,但不忘倡导节约。
2.整体规划,科学管理学校后勤工作
整体规划学校后勤工作是“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关键。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根据实际,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第一,抓好后勤员工的管理是做与教的结合者。学校后勤部门不仅是提供物质条件的基地,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场所,后勤职工是一个不站讲台的老师,应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我们后勤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我们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师德意识和师德水平,脚踏实地,给学生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我们的保洁员保洁时注意在灯光充足时随手关闭楼道的灯,设计了洗涮墩布时的节水小窍门等。
第二,建立健全节约管理制度。各种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使学校各种资源、能源的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和谐。科学的节约管理制度使学校对已有财产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未来的投资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例如,学校食堂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此外,宣传普及工作立足校园,以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为主要对象,配合区和所在社区,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市民的节约主题宣传活动。学校校园的相关场所(教学楼、卫生间、实验楼、办公楼、水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处)应有明确的节约标识、提示语和宣传画,提示师生注意节约,杜绝浪费,努力做到相关标识齐全且张贴位置明显,提示效果好。
3.利用社区资源,建设“节约型学校”
为了促进“节约型学校”建设,我校在水的重复利用上合理地制定了节水规划方案及具体节水指标。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做到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因地制宜,科学做好雨水、污水的收集与利用工作,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
我校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注重利用社区资源,努力与社区物业公司沟通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地处北潞园社区内,北潞园社区是建设部试点建设的第一批绿色生态小区。小区内设有污水处理厂,选装清华清木设备。学校主动与物业公司单位共建,修建、铺设了三路管线。第一路管线将生活污水排到水处理厂,处理合格的中水存入蓄水池;校园内雨水经第二管路直接排入蓄水池。物业公司免费将水池内的中水通过第三路管线泵回到学校用于浇花、绿化、消防。经估算,我校每年可提供给物业公司约4000吨生活污水,3000吨雨水,为学校节约水费2000元。
4.通过改造锅炉,实现“节约型学校”后勤科学管理
我校在供暖方面特别注意考虑了节约理念,冬季采用天然气自供暖,特选装意大利利雅路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燃烧机,提高燃烧效率。在管理中,我们特别注意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要求司炉工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防冻状态运行。供暖系统根据地方供暖指数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此外,经中科正时公司的专家论证,烟气中有大量的余热可以利用,可以利用强化传热技术,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为此,学校选装专用于燃气锅炉(直燃机)的节能装置――烟气冷凝器(将锅炉回水中的一部分,直接通过烟气冷凝器,被加热后再流入系统供水管路,而从锅炉出来的高温烟气被冷凝换热后,温度降低,再进行排放),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烟气中的余热,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水平。
2009年,我们将论证结果和改造方案汇报区教委,教委领导大力支持学校对教学楼供暖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今年,我们将采暖的用气量进行同比对照,同温、同面积的条件下,可节约天然气约8000立方米,折合1.5万元。虽然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节约了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推动了热交换机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对此,区教委领导表示,如可行将在全区推广。
二、在创建“节约型学校”工作中我们的体会
1.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如今,人们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发自内心的重视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当作美德,长期践行,真正实现功在后代、利在千秋。
2.倡导节能减排观念与生死存亡的危机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资源条件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如果再不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们就可能犯难以改正的历史性错误。
说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危机感并非危言耸听。危机感一说,恰是危机还没有真正降临,还有应对危机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才要我们去“感”;如果真的危机临头,那就不叫危机,叫灾难。节能减排是有“感”而发,扬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给千万年后的子孙们留一片树荫。
3.节能减排促进后勤工作的科学化
我校在节约用水方面的设施与其他单位无异,但尝试部分区域分户计量。分为二三级水表计量,统计用水量,监督节约,作为奖励节约的依据。我校的独到之处是通过水平衡测试表间关系,计算出管线漏水点位置,提高了后勤的维修效率。
4.利用专家资源、地方特色资源,节能减排工作再接再厉
我们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本采暖季发挥了节能的预期效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来我校视察后提出,如果将冷凝水做为绿化水再次加以利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区教委领导也提出,如果改造厕所便池用水管线,用免费的中水冲洗厕所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碳;中学教育;人才培养
2009年末,哥本哈根旋风让低碳一词席卷中国。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教育,低碳理念名词如雷贯耳,那么何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探讨如何教育学生理解“低碳”,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低碳”的氛围
现代园林学认为:情因景生,景为情造。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创设的各种景观对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体现环境文化,创造“低碳”的环境文化,使师生沐浴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一)“花园式”绿色校园硬环境
所谓“硬环境”,一般指的是物理环境,是一种物质环境。校园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教学的场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环,校园提供学校教育所需之土地与设施,直接、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师的教学绩效。目前学校均具有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那如果加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绿色带表了“低碳”,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给一些花木挂牌,介绍其名称、特性、养护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增长知识;二是在花草树木中安插一些名言警句的标语牌,如“关爱绿色,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请留心脚下的生命”等,关爱绿色的情感倾注其间,给学生以启迪、教育、约束;
(二)“低碳”文化突现校园软环境
校园“软环境”,是校园中客观存在且是无形的,它由人为因素(主要为教师)把握和影响,可以感知却不可量化的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低碳”文化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学校宣传栏有“低碳”专栏;第二、每间办公室都种植着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绿萝、吊兰、非洲菊等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吸收尼古丁;第三、卫生间、楼道间做些“小创意”,用有趣的小贴士提醒大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美化环境、人人有责……”;第四、教室文化布置有专门的低碳专栏,并且采取旧物利用的原则;第五、给学校水龙头装上喷雾器,以减少30%的用水量。
二、构建低碳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人文素质的推力
当前的环境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普及率低、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和教材建设落后等问题。环境教育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问题的了解,现在的环境教育仍然把传统的知识灌输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本文具体构建的低碳教育模式如下:
(一)利用相关节日,推行“低碳”类教育社会公益活动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学校结合每年这一天的主题,组织相应得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
每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学校除了植树,在“世界森林日”这一天可以针对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
还有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每年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止荒漠化及干旱日 ;每年的9月14日为世界清洁地球日 ;每年的9月17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每年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等,在此相关的节日里。学校组织,并推行“低碳”类教育社会公益活动。
(二)学校一日常规工作结合“低碳”教育
学校的一日常规工作对青少年十分重要,如何使“低碳”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
第一,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学生在大背景中得到各种体验,从而使节能教育的效果得以显现。如开展“节能实践活动”,即节电行动、节水行动、节粮行动、节煤行动、节纸行动。
第二,在寒暑假的“变废为宝,助学活动”――捡一个易拉罐为贫困学生捐一角钱活动。
第三,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大赛、节能金点子创意比赛,节能小报大赛等等常规活动,强化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学生的节能习惯,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强化,促使各方面的发展。
(三)专业课教学渗透“低碳”意识
在平时专业学科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它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要途径,是“低碳”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学生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节能减排活动当中,把从节能减排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体现在学科中,而所学的学科知识在节能减排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技能培养。
(四)每周一节课进行“低碳”教育
每周组织一节“低碳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注重培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还可以把学科知识融入节能减排教育,在节能减排教育中深化、应用和创造,通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开展,逐渐形成学校“低碳教育”的校本教材。
三、形成低碳育人的评价体系
学校一直在推行课程改革,在低碳育人的评价体系中,可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取消原先的“三好学生”评比制度,实施过程性百分考核评价。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在学生行为考核中设立低碳奖,可以拟订了“低碳奖”的评价细则,抓好“低碳奖”的考核环节,对优秀者发给“低碳奖”的奖卡,予以鼓励,并在百分考核中加分。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校;节能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培养优秀人才、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的同时,其文化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高校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1、资金问题造成能耗上涨。有些高校校区新建之初由于资金不足,在规划设计、建
筑安装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只考虑成本问题,未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造成建筑使用中的高耗能、高排放。而后期未使用节能型产品,如非节能型空调、灯具等,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2、不合理的能源供需状况。某些高校在扩建过程中,由于新校区是分批建成的,因而缺乏超前的统筹性规划,使得这些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以区域为中心、分块而立的局面。因此,为各区域配套的供能设施也呈区域状分布。随着新校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总供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为了满足学校整体规划的要求,一些新校区在已成形的区域内又新增或减少用能设备。从而打破了原有的供需相对平衡的格局,不少区域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3、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粗放式管理。长期以来,高校受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粗放、职责不清、责权不明等因素影响。能源浪费严重。例如。由于职责不清。在水、电、气(天然气、煤气)、暖的安装上有的是基建处负责;有的是后勤处负责;有的是具体使用单位负责,结果导致校内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物安装的水电气暖的一、二级计量表不全,部分学校的水电气暖还处于敞开供应阶段。
4、节能意识淡薄。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节能意识淡薄的问题,"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时常发生。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无专人管理.无人教室灯长明卫生间长流水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时间无人使用的电脑、空调、电扇、饮水机一直工作等等。这些行为造成了高校大量的能源、水资源浪费。
5、设备设施陈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某些高校由于历史原因,用能设备老化,地下管网混乱。而且许多高校的管网设旆采取地下实埋方式。一旦发生漏水。后果十分严重。如:路面被破坏。维修成本较高;管道漏水,跑、冒、滴、漏。管网使用寿命缩短等。
二、高校节能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节能管理人才紧缺。低碳校园的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传感技术、暖通空调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对节能技术管理人员要求较高。但是。很多高校少有甚至没有专职、专业的节能管理人员。同时,现有的节能管理人员一般也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节能管理、技术人才匹配不足,阻碍了高校节能工作开展和深化。
2、节能建设资金不足在高校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培训、技术改造,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金十分紧张,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节能减排技改经费主要是向教育部申请,高校本身对节能工作缺乏财政政策支持,尤其是各学院节能减排缺乏专项资金支持。
3、节能不节钱。造成高校节能不节钱的因素很多。其一,节能设施质量本身不过关。如一些节能灯价格贵、寿命短,造成了节能不节钱。其二,节能技术改造与高校的需求不匹配。造成节能投资浪费。其三,许多高校建立了节能监测平台,在软硬件方面投入不少经费,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节能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没有充分利用节能监测平台的先进技术和完善的能耗数据进行节能监管,导致节能改造发挥的作用很小。
4、节能解决方案难以决择。面对众多的节能解决方案,高校却遭遇如何选择的尴尬.原因主要有四点:一、高校节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看到节能减排市场有利可图.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做,纷纷来分享这块"蛋糕"。二、目前参与高校节能的主要有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设备生产厂家、工控企业、智能仪器仪表企业、系统集成公司、依托高校或者研究院的节能科技公司,他们有的擅长某领域的节能改造,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技术节能改造;有的擅长能耗的计量、采集、传输;有的擅长做能源审计、节能评价等,但都缺乏整体的系统解决能力。三、造成高校能耗高的因素比较复杂,如高校的建筑种类繁多。文、理、工高校的能耗差异,南方和北方高校的能耗差异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提供适合高校个性需求的全面节能解决方案非常困难。四、由于高校节能资金紧张,总想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节能解决方案,这让高校在选择解决方案的时候难以取含。
三、推动高校节能减排的对策
1、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并完善制度。为建立健全高校资源节约长效机制,高校应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由主管校长任节能管理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统领全校节能工作。同时。在高校内推行垂直管理、层层负责,明确节能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指标分解,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工作能有效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师生的实际生活中,推进高校节能管理的政策落实和具体实施。高校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节能管理规定,使高校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加强对节能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
2、加强节能宣传
高校应引导师生开展以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以及以节能环保为主旨的校园活动等,把节约的意识、节能的意识灌输给师生,将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节能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的力度。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引进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节能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水平较低、节能知识欠缺等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聘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全方位制定和规划学校节能解决方案及具体节能改造措施;服务外包,委托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设备故障检修服务;人才培养合作,高校可以与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引进政策要灵活,专业人才引进可以适当放宽某些条件。
4、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高校应因地制宣,积极开展校园的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特别应优先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针对水电节能技术改造时。应采用新型、环保、节能、高效、高质、长寿的水电气材料和设备。
6、多渠道筹措节能改造资金
首先,高校要加强节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监管,确保节能资金落到实处。其次,高校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争取财政支持。第三,应积极探索财政补贴、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融资模式。最后,在节能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可将节能建设、能源使用纳入统一管理。
7、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高校内不同功能建筑对能耗需求不一样,能耗设施种类繁多,为了避免节能投资浪费和重复投资。在高校节能建设初期需要对高校节能做全面规划。由于节能经费有限,可以分布实施.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先实施。采取分步实施可按以下步骤:一、建立节能监管平台,高校各类能耗监测点安装智能计量仪表。通过数据线和网络传输,发送到统一的节能监管软件平台。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建立用能定额管理制度、能耗公示制度、能耗结算制度。三、对全校的重点能耗区域进行用能审计及时发现能耗浪费大户及节能潜力大的能耗设备。四、对节能潜力大的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技术节能。五、节能诊断,节能评价.对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监管平台、节能改造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诊断和节能评价,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六、实现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的统一,打造低碳、绿色校园。
参考文献
[1] 赵景新.高校水电暖节能工作现状与对策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0(4)
[2] 袁东风.论高校节能减排之教育意义[J].东方青年·教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