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

第1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落实雷声大,雨点小,令人担忧。以下是笔者对当地某一中学91名初二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见下表。

数据显示:

1. 从整体看,学生接触的名著数量共计20本,接触面基本达标。

2. 古诗词的诵读量分布区间集中在4―7首之间,最多读了17首,离目标要求甚远(7-8年级约80篇),而且学生阅读的诗词有些还是课内阅读的内容。

3. 名著、古诗词外的课外阅读以青少年校园期刊、小说、格言或哲学类文学居多。

4. 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只在学校内进行课外阅读。

5. 初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严重缺失。

二、怎样落实语文课外阅读

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

教师必须要对课外阅读有正确的认识,理解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可缺失的部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了,考试成绩才能有稳定的提高。而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教学行为。

2. 做好计划,有序开展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课外阅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课文相关的拓展积累性的阅读;第二类是系统的课外阅读导读;第三类是学生喜爱的其他课外读物。老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了全面分析,把握全局的内容,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做好每年的阅读计划,每学年一开始就按计划分步实施,有序开展,那么课外阅读就有了落实的保证。

3.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领着学生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而搭建平台是培养兴趣的必要手段。

平台1:每月要有读书笔记交流,有评比,有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平台2:精彩分享,对名著和古诗词中的人物或精彩的描写进行分享。可一学期两次,以班为单位用故事会或朗读会的形式开展,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

平台3:结合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或学校的特色活动,组织以校为单位的大型活动,既可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又可以有各班开展课外阅读的精彩回放,还可以设专题的朗诵分享会。

第2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07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3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第4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职高语文 课外阅读 评价策略

一、课外阅读评价原则的多元化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的灵活化

1.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1)在《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涉及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将其列入《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当中去。

(2)《周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

(3)上课时间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2.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1)“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学生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能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等语文活动课。

(3)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

三、评价措施的层次化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2.成绩显现法

第5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40-02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方法,需要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明确两点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简单来说,课内阅读就是上语文阅读课;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现行的语文课本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阅读量有限,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习惯养成越早越好。叶老曾指出:“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2培养阅读习惯所要达成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对课标的解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还包括有目的、有质量、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

二、教师推荐阅读材料的依据

1所选材料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质朴、活泼、好动、富有幻想,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发展还不成熟,依赖性较强,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习惯于在教师或家长的要求、监督和帮助下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性来选择阅读材料。

2材料的选择要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阅读,甚至会渴望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关注和喜欢的读物,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阅读的书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材料,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孩子的优秀图书。优秀的图书,应该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内容上具有人类美好情感共性的著名作品。每学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参考书目,使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有目的性和操作意义。对此,我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订了一个课外阅读书目表。(见下表)

三、在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习”与“惯”的有机融合。习者,实际操作之义,惯者,一如既往之义也。所以,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班级读书会――激励孩子持续阅读。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因此,成立班级读书会,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固定的班级活动尤为重要。学生每天的阅读在时间要求上应保证有10至20分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表,请家长负责督促孩子阅读并签字,并在班级内张榜公布每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名单。完成了阶段目标的学生还可以领取一定的奖励,比如一颗星星、一朵小花等。通过这样的“比一比”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内举办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摘抄比赛、剪报展览、读书交流会等,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又促使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探索欲望。但是,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仅限于“摘抄好词佳句”上,局限性比较大,缺乏阅读思维上的指导。也有的教师提出写读书笔记的更高要求,可苦于大部分学生懒于准备要求较高的读书笔记摘抄本,所以实施起来也比较费劲。对此,笔者建议学校统一印制《读书笔记摘抄本》,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去填写读书笔记,这样就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读书笔记摘抄本》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篇目、主要内容、好词摘抄、精彩句段、感想收获等。

3学校读书活动――营造开放、和谐的读书氛围。营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是很多学校的愿望。有的学校还通过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来逐步推进本校学习型校园的建设进程。例如,我校就开展了各种校级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读书氛围。在课程规划方面,学校增设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班级内课外诗文的集体诵读。在语文学科范畴内,举办读书日活动、读书征文比赛、诵读比赛等。在少先队活动方面,开展故事大王演讲活动和读书作品展,还在学校广播站开设“好书共读”“好书推荐”等栏目,进行读书活动的宣传。在阅览室,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轮流组织各班的读书小组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此氛围中慢慢养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4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又一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很多父母舍得给孩子买课外书,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为了让学生回家后仍然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促使亲子阅读活动能在家庭中推广,让亲子阅读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件事情。比如,可以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逛逛,还可以在班里举办各种亲子读书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分别谈读书感受,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第6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课外阅读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80-01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从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我校实际情况看,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亟待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作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 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1.阅读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尽管老师强调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无法体会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没有时间和精力

很多学生把没有搞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学生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越来越多,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只能放弃课外阅读。

3.怕影响学习

支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家长仅占很少一部分,这种支持是有选择的支持,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真正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家长却很少。

4.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农村中小学校一般都有了图书室,但是学生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著名文学家以及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介绍一些名著梗概;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成语故事会等。再次,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有必要的。一般初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如果学校支持全校师生的阅读行为,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并予以奖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补充、延伸和发展。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了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引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3.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

第一,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为了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至关重要。计划要细致,分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初一、二学习任务较轻,可利用在校和假期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篇目,寒暑假可自选篇目进行阅读。

第二,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有助于学生将对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意识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1)让学生阅读作品前首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2)多种阅读方式融合。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3)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多种方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建立阅读评价方案,促其健康发展

第7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摘 要】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品味和阅读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找出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阅读意识、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上端正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得课外阅读能够长期落实,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目标,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囵吞枣甚至直接跳过,忽略了课外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

1.好书三读:课外书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现代诗歌;也有雅致古典的传统词曲;当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说。因此,笔者建议教会学生根据书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是诗词阅读,那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自己的体悟将感情融入到朗诵中,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一来,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诗歌的情境美;也能够体会到诗歌在音韵上具备的独特魅力。

面对小说,学生则不妨选择先浏览后精读的方式。因为小说的情节性特质,不少学生对故事的进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学生可以先尽情地阅读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响整体情节,都可以标记下直接跳过。等到全书阅读完毕,再把自己标记过的部分和精彩的章节进行精读。这种二次阅读法既维持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也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笔记法:笔者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因此,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养成多翻书、勤动笔的好习惯。

以《朝花夕拾》为例:作为一本经典回忆散文集,它既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优美的童年回忆;也有《藤野先生》这种平淡真味的师生情怀;还有《狗?猫?鼠》这样意味深长的锐利词锋。因此,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言语之外的思想内涵进行品读,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疑问。

简言之,阅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

三、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除了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止是一项需要反复读、不停写的辛苦琐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乐事,是一项使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让学生真诚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而举办一些轻松的阅读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以上认知。

例如,笔者曾经举办过阅读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对《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摘录得特别多,认为作者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不同的妖精动作不同、形态各异,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对孙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对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总结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原因;还有一位学生甚至根据书本的描述自己为取经四人分别画了一副人物肖像。

笔者认为学生不同的做法、观念这都是喜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热情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他人的观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观察角度,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交流使得学生发现相互之间对作品阅读的共同爱好,能够产生相互鼓励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带着分享和交流的喜悦再一次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相信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2007年第12期

[2]徐永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11期

第8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 : 课外阅读;拓展; 大语文;

我们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材料

(一)学生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二)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学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在我们温州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我们当地写景的文章来读。如:《玉苍山》、《碗窑三折瀑》等文章,使学生有一种亲却感,学生的认识空间不断扩大,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提高。

(三)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虽然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展读书评比

第9篇:语文课外阅读笔记范文

一、基于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首先应当从课标着手,将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化、拓展,再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根据相应的目标与标准为学生们推荐合适的优秀课外读物。

例如,在教学《香菱学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粗略地阅读了一下教材课文,待学生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中的相关细节内容。如文章中对香菱作诗时的神情、动作等的描写部分,如此便引导学生们精读文章,品位文笔的妙处,最后,笔者再讲了李纨开诗社的部分内容,引发学生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与欲望,并推荐学生们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精彩章节。如此一来,课外阅读便与教材教学相关联,并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稳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结合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层次化、差异化的阅读计划,并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稳定、不打一丝折扣的落实计划内容。另一方面,在计划定制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文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双重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时,教师便给学生制订了这样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两篇《青年文摘》中的文章,并写出相应的阅读感悟;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名著。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便得以提升,同时,定期、定量的阅读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定期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展自身的语文阅读面,还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开展有质量的阅读。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关注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某一固定思维方式来进行阅读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阅读分析方式,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现代文时,先讲文章结构,再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内涵,然后概括文章主旨,最后再对文章精彩例句或要点进行分析。通过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阅读文本内涵,如此一来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阅读技巧,更丰富了学生阅读思维,有利于课外阅读质量提高。

四、 引导学生阅读分享与交流

通过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能够观摩他人优秀的阅读方式、阅读技巧,了解他人对阅读文本的内涵看法,通过交流阅读见解,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学生在分享中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提高自身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从而促进课外阅读教学发展。

例如,在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后便将阅读体会、心得以及阅读文本中的精彩段落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读后感,然后再将读后感上交给教师检查,并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召开学生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们分享心得。比如有一位学生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阅读《简爱》的一些心得与感悟:“我觉得简?爱是一位坚强而自尊自爱的女生,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不向苦难低头,她身上的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位学生还朗读了《简爱》书中的精彩部分。

五、重阅读内容的输出

知识的输出能够巩固和活化知识,从而产生知识的内化效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收和理解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进行知识的输出,那么这些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被遗忘,导致阅读的知识转化率很低。阅读知识的输出可以通过黑板报、读书笔记、读书分享活动等。

譬如,在推荐学生阅读《茶花女》后,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每个人做一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对内容的简要介绍,也可以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或者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评价。然后综合优秀的读书笔记,做一份以《茶花女》为主题的班级报纸。里面涵盖了内容简介,优秀的读后感,其中还有一个女生从玛格丽特(《茶花女》女主人公)角度写的自传,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