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

第1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为全面加快我街道文化体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切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体生活,现按照市区关于加强文化体育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2013年文体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以让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文体生活为核心,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创建特色文体为载体,加快培育文体特色品牌,全力营造文体氛围,努力提升居民素质,满足群众精神文体需求,为建设幸福河埒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二、主要目标

设施建设:争创市全民健身工程示范街道,进一步完善优化文化站、体育健身中心及文化活动室、书屋等公共文体设施和功能,并按规定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完成省“10分钟体育圈”建设,更新到期健身路径,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95%以上,新建小区体育设施接收率100%。文体活动:年内举办街道群众文体活动6次以上,积极支持特色团队开展活动;整合打造2支规模团队、2支品牌团队;定期组织特色团队参加市、区活动;完成上级自行车赛、龙舟赛、市运会等大型活动所交办的各项任务;完成1场“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按规定足额安排文体活动经费。文保工作:确保区域内的市级以上文保、文控单位和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完好,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配合做好区域内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文化市场:做好辖区内文体市场的管理工作,督促做好人员密集的文化活动及娱乐场所安全工作。文化产业:抓好文化产业招商引企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做好文化、体育产业相关项目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标;做好文化、体育产业各类统计考核工作;做好文化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阵地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体权益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优化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1、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在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街道体育设施网络,完成省“10分钟体育圈”建设,更新到期健身路径,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新建小区体育设施接收率100%。

2、优化文体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文体站、社区活动室等公共文体设施和功能,推进文体设施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细化完善场所开放时间、设施使用等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大督查力度,并按规定全年无休、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室丰富文化培训活动,继续完善以服务、培训、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各社区文体设施逐步达到“四个一”要求。1个图书(电子)阅览室;1个阅报栏或宣传橱窗;1个集健身、娱乐、教育、活动功能的综合活动室;1个室外休闲公园或小广场(至少建有2个以上健身苑点)。

3、提升文化精品内涵层次。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惠民乐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鼓励文艺创作活动,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整合打造2支规模团队、2支品牌团队,切实提升群众文体特色团队层次。

(二)注重品牌打造,精心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增强文体品牌意识,注重提炼河埒特色,培育文化体育亮点项目。

1、打造广场文化,奉献文化盛宴。在公园、广场广泛开展团队展示、居民才艺秀、摄影书画展、手工艺展等各类活动,整合活动、集中展示,丰富居民生活,展示文化魅力。根据各时期的不同要求,认真办好“百姓大舞台”、“全民健身节”、“纳凉晚会”、“送电影、送戏”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广场文体活动;支持特色团队开展并参加相关部门各类活动;完成上级自行车赛、龙舟赛、市运会等大型活动所交办的各项任务。

2、打造地域文化,彰显河埒特色。各社区要完善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原有固定的宣传橱窗,做好思想道德、科普及健身的宣传;同时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文体项目培训班,引导提升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和技能,发挥其美化、宣传、育人作用。另外各社区要设立交流平台,建有独立的网站或网页,设有社区文体建设论坛,定期开展“社区文体大家谈”、邻居节等交流活动。

3、打造社区文化,营造一居一品新风尚。各社区要通过归纳居民结构和文化特点,因地制宜,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特色。比如培育提升特色文体团队、挖掘包装社区内的奇人能士、创新活动载体等,逐步树立、打响社区文化品牌。

(三)着眼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健全街道、社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和保护工作机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四)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对上联系,深入细致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辖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类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注重规范管理,切实优化文化市场环境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保护工作,以街道文化站为主体,由公安、工商等部门配合,定期做好集市出租和销售音像制品商店的检查和清理,对网吧、游戏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加大监管力度,做好每月2次的检查,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街道、社区要进一步加强对文体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加快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文体站要切实落实职责,加强对基层和文体团队的指导,有力促进文体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2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本市区、区、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行政区域内非营利公益电影固定放映场所的建设及管理。

第三条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包括室内、室外两类。固定放映点建设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新局”)指导实施并统一授牌,各区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的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

市文广新局委托广电总台所属广电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电院线公司”),负责放映点片源提供,开展放映员培训,指导公益电影放映的标准化建设、放映点申报及相关验收等工作。

第四条各区文化行政部门应按照《市区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管理办法》有关建设标准和要求,把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和管理,推动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实现街道(镇)、社区(村)全覆盖。

第五条各区文化行政部门应把公益电影放映纳入文化馆、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职能,纳入文化惠民服务重要内容。鼓励公益电影放映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双向测评”转变,探索电影放映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的有机结合。

第六条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的放映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核心价值观,传播有益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技和文化知识,促进我市公益电影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七条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的设立,应充分利用文化馆、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评弹书场、文化广场等各类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及场所,也可以在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会议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各类公共场所及学校、企业等单位,对集中居住区、人员密集场所、偏远地区的固定放映点建设,应给予优先考虑。

第八条鼓励和扶持公益电影放映由室外向室内转变。市文广新局在市级文化事业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项目经费,对市区各街道(镇)区域内首次申请设立的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和运行给予经费补助。对各街道(镇)区域内首次申请设立的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第一年给予建设资金补助0.5万元,并授予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铭牌。第二年开始每年对通过年度验审合格的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给予0.3万元运行资金补助;对承担固定放映点放映任务的放映员,经年审合格,每个点每年给予0.2万元放映补助。

第九条申请市区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资金补助,应由设立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区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文广新局批准。市文广新局批准同意后,给予相应经费补助。

第十条申请建设补助经费的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本街道(镇)区域内首次申请设立;

(二)放映厅室内面积不小于150㎡,相对固定的座椅数不少于80座;

(三)有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场地管理人员;

(四)有固定的、熟悉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工作人员;

(五)符合《省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标准(试行)》有关硬件设施要求,环境整洁;

(六)有必要的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管理制度;

(七)符合国家、省、市相关的安全、环保、消防等技术要求,固定放映点负责人、放映员与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

第十一条申请运行及放映补助经费的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获得市文广新局建设补助经费及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铭牌一年以上;

(二)室内固定放映点每月放映不少于8场,全年不少于96场;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1年)放映比例不少于1/3;

(三)放映片源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实施“菜单式”预约放映,放映服务文明、规范、有序,群众反响好;

(四)符合《省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标准(试行)》要求,实施“标准化”放映;

(五)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第十二条市文广新局每年11月份接受年度室内固定放映点补助资金申请工作。各区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并指导各室内固定放映点填写《市区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补助经费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区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文广新局。各区每年可申报3个新建固定点申请建设补助,市文广新局从中确定10个新建固定点给予建设资金补助。对已建并正常运行的固定放映点,可申请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运行、放映补助。

第十三条市文广新局会同各区文化行政部门、广电院线公司开展固定放映点补助资金申请工作的评估、验收工作,并对固定放映点补助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市文广新局对各区未纳入市文广新局经费补助的室内外固定放映点,实施备案登记制度,给予统一授牌,并对优秀放映员,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各区可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本区室内外固定放映点建设运行的经费补助办法。

第十五条市文广新局制定《市区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安全管理规范》,对获得市文广新局授牌的室内固定放映点,加强安全工作指导。各室内固定放映点应在显著位置张贴《市区公益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安全管理规范》。各室内固定放映点负责人、放映员应与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

第十六条各区文化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公益电影室内外固定放映点的安全工作督查,指导本区内各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做好放映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七条各区文化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宣传部门、文明办、财政部门及基层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固定放映点建设、运行的经费、设施、人员保障。

第十八条各区文化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区域内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及管理相关制度,加强扶持和引导,落实规范管理。

第3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一是依法行政理念进一步强化。健全完善了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的范围、决策程序规则,健全了科学民主规范的行政决策机制。同时,建立行政执法内部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按上级业务部门规定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社会效益。

第4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一、选拔优秀人才配好专职工作人员

为适应社区工作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要求,1999年上半年,*街党工委对现有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情况,研究制定了调整居委会工作人员实施方案。对年龄在40岁以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妥善予以安置,即对临时聘用人员予以辞退;对驻街单位派出的人员退回原单位;对街道办事处下派任职的人员在街道有关单位安置。对其余人员街道办事处对他们在居委会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留任,并与街道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在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街道办事处按照区上招聘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采取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41名。招考的基本条件是:招聘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以下、广州市区户口、热心社区工作。招聘人员被录用后,区上统一组织培训,实行半年试用期。试用期满后,与街道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后续签。经过调整补充,目前,*街社区居委会有专职人员44名、其中本科学历的1名,大专学历的22名,35岁以下的29名。达到了每个社区居委会按300-400户配备五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每个社区居委会有2名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分别配备了民政、治保、文化、计生专兼职工作人员,对进一步改善居委会领导班子结构,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社区服务

20*年初,*街根据省、市、区关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在对本辖区社区服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街社区服务工作20*-20*年发展规划》、《*街社区服务工作方案》,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社区服务站,形成了街道、居委会两级服务工作作网络。20*年,街道办事处租用了1000平方米的场地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了100多万元进行装修,配置了各种服务设施。该服务中心集综合性、多功能性于一体,配有先进的电脑触摸屏和电子滚动显示屏,设有办证、家政服务、电脑培训、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健康咨询、企业服务、医疗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下岗党员和转制企业党员接收登记室、计生服务、出租屋外来人员管理服务、青少年维权服务、社区保险、物业管理等20多个服务项目。目前,该社区服务设施已形成了“四个中心’、“一站一所’的格局,即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出租屋外来人员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所。各社区居委会服务站设立了办证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逐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幼有所托、孤有所流、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事有所管”。去年以来,该街先后为80户救济对象办理了领取城市最低生活待遇保障金和“低收入家庭优惠证’,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医疗救助金,发放救济金50多万元,医疗救助金6万多元,走访慰问了所有社会救济户、特困户、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和退休老人,发放慰问金4万多元,为下岗人员办理失业证1400多个,开展老人科普知识讲座、卫生健康咨询讲座等10余次,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先后投入280万元,修建了街道文化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去年该街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文化价’,近期正申报“广东省特级文化站”。

三、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工作行为

为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制定下发了《居委会工作手册》,完善了居委会工作任务、专职人员工作职责、专职人员工作守则和学习、考核、管理制度;建立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及民政、司法调解、卫生管理、文化宣传、计划生育、妇女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婚姻登记、失业证办理、计生指标申办、流动人口管理登记、法律服务、文化娱乐场所营业执照申办等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从而使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注重加大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个人岗位补贴挂钩,以充分调动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专职工作人员补贴分为季度补贴和年终补贴两部分,季度补贴在每月工资发放中预发,如社区居委会出现计生、综治工作季度考核不合格或被一票否决的,或因其他工作出现严重失误被上级职能部门通报批评等情况之一的,扣发居委会主要负责人和承办人本季度全部岗位补贴和居委会副主任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部分季度岗位补贴。年终补贴结合年终对居委会计生、综治、消防安全和其他工作考核结果发放,某方面工作不达标的按所占比例扣减,对专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违纪违规等情况的,扣发当月或季度补贴。年终补贴与个人工作表现挂钩,按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称职以上的年终补贴全额发放,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分别扣发部分或全部岗位补贴。同时,对经考核后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的,下浮下年度岗位补贴。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先后对6个居委会和20名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了物质奖励,对两个居委会的7名专职人员进行了经济处罚。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街在大力加强居委会建设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努力提高专职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工资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方面,他们采取自建、借用驻街单位用房,与驻街单位合署办公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目前,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了30平方米以上,同时,街道办事处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出15万元,为部分办公条件比较差的社区居委会重新装修了办公室,配置了空调机、资料柜、饮水机等设施,使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为改善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福利、工资待遇比较偏低的状况,他们积极与区上有关方面联系,争取支持,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了重大疾病保险、养老金,落实了节日慰问资金和岗位补贴,使专职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较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安心社区工作,积极为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做好工作。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城市基层群众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社区的贯彻落实,维护城区稳定,推动倒建文明城区和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市社区居委会的实际,借鉴*街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有益作法,我市社区居委会的建设,应注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抓好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要从建设大城市对社区居委会的要求来考虑,培养建设一支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热心社区工作的工作人员队伍,每年适当从中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考一部分工作人员,逐步改善工作人员队伍的文化、年龄结构,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建设对工作人员的需要。

第5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概述……………………………………………………(3)

第二章:规划……………………………………………………(4)

第三章: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5)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6)

第五章:住宅和公共设施建设…………………………………(7)

第六章:环境卫生与镇容镇貌…………………………………(9)

第七章:组织与管理……………………………………………(9)

第一章概述

###镇位于###市###区南端,2006年3月由原###乡与东风乡合并成立。东和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接壤,南与宁夏陶乐县农业灌溉区毗邻,西与宁夏石嘴山市和###市乌达区隔河相望,北与海勃湾区相接,地理位置较为优越。###镇总面积791.85平方公里,耕地3.6万亩,占总面积3.03%,草牧场110万亩,占总面积92%。总人口2.3万人,辖34个行政村,设有中学1所,小学9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2所,各类基础设施齐备,电信、邮政、金融、工商一应俱全。镇域内交通十分便利,109国道横穿东西,乌陶公路纵贯南北。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完成7.36亿元,占86.6%,农业总产值完成1.14亿元,占13.4%。2005年财政收入完成58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0元。

###镇土地总量大,灌溉条件便利,是###市最大的农业镇。近两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18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6万亩,衬砌渠道264公里,新修农田道路112公里,营造防护林0.7万亩;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结构调整补贴210多万元,新增葡萄面积5172亩;落实扶持资金410多万元,新增保护地200多亩;落实产业化补贴170多万元,形成了###鸡厂(普通蛋鸡存栏10万只,绿壳蛋鸡5000只)、##村仔猪繁育基地(年出栏仔猪10000头)、##恒运奶牛基地(奶牛存栏150头)和##村(680亩)、##村(850亩)葡萄种植基地等一批特色化、产业化项目。同时###镇党委、政府依托草牧场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畜牧产业,2006年引进###市###区##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0万元启动了###7.8万亩草原生态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具体涉及绒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高产饲草基地建设、生态旅游等。

###镇境内资源丰富,工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近两年,###镇积极实施“以工补农”战略,仅2004、2005年就落实支农资金1100多万元。###镇立足自身农业实际,不断加大工业支撑力度,促使###镇农牧业产业化正在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第二章规划

高标准编制村镇规划,严格规划审批各项建设项目。2005年10月,原###乡聘请###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完成了###乡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3月因乡镇机构改革,原###乡与东风乡合并成立###镇,镇党委、政府依据新形势,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和###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勘察、测量和设计,编制了《###镇总体规划和镇区、渡口和二柜沟工业区建设规划(2005-2020)》,对###镇的用地规模、行业布局、镇区街道、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发展前景等作了详尽高标准规划,力争到2010年把###镇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富有活力和现代化气息的###市最具特色的农业大镇,现规划已经###区政府批准,正在组织实施。同时34个行政村也根据全镇总体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编制了详细的村庄建设规划,目前《###镇迎河村和##村建设规划(2006-2020)》已经镇政府批准,作为试点正在加紧实施。

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保证各项建设符合总体规划。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中,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执行土地使用审批制度和###区关于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规定,严格审批手续,不准任何单位、企业或个人乱批乱建,对违法违章建筑,一律拆除,并予处罚。目前,镇区内各项建筑手续完备,全部符合规划要求。

第三章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

###镇建设工程均严格履行法定的审批手续,先由建设方向镇政府提出申请,经镇政府审核,符合镇总体建设规划,出具相应证明,再到###区土地部门、规划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有关部门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以上的施工企业承担建设,工程建设实行合同制、监理制、法人制、竣工验收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注重安全工作,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到位,有效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近年来,###镇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中,未出现过任何重大伤亡事故。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

###镇镇域内交通十分便捷,109国道横穿东西,乌(###)陶(宁夏陶乐县)公路纵贯南北,村级道路网健全。109国道###段,路面类型为高级路面,宽16米,长12公里;乌陶公路###段,路面宽7米,长22.12公里;村级道路路面宽3.5米,全镇村级道路累计33.7公里。镇区主要街道长3公里,均为沥青路面,道路两旁设有路灯,排涝、排污设施完善。

###镇居民生活用水实现全部自来水,###镇有水源井两处,一处在一棵树,一处在雀尔沟,一棵树水源地采用截伏流方式取水,全年供水32万立方米/年。雀尔沟采用深井取水,出水量每小时80吨,两处水源水质达标,出水量大,完全能够满足全镇居民生活用水。

###镇境内设有35kv变电站一座,年供电能力为2000万千瓦时,2004-2005年###市农电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改造高、低压线路200多公里,全面完成了###镇农电网改造,供电入户率达到100%,同时实现了动力电进村到户。

第五章住宅和公共设施建设

###镇以农业人口居多,辖区内的98%以上的住户居住的是平房,80%以上的住房为砖混结构。镇区住户房屋也以平房为主,人均建筑面积在22平方米以上,住房成套率在55%以上。

###镇现设有中学1所,小学9所,幼儿园1所。1998年以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全镇范围内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充分优化整合,现在的11所学校师资强大,设备完善,环境优美,完全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同时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在镇中学开设了农职业高中班,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

###镇设有镇级卫生院2个,一个设在镇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有职工17人,病床18个;另一个设在拉僧庙,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有职工12人,病床12个,两个镇级卫生院通过近两年搞活机制,加大投入,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34个行政村都设有村级卫生服务室,医务人员均毕业于正规卫生院校,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能够很好地为村民服务。全镇已有13960人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初级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镇设有文化站1个,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藏书2万册,配有电影放映机2台,音响设备1套,各类乐器、演出服装、体育器械若干,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老年合唱队等群众文艺团体;34个行政村都设有文化活动室,配有图书、电视、vcd、象棋等休闲娱乐设施。镇文化站每年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镇设有广播电视台1个,2000年8月,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利用mmds系统为全镇范围内的住户发射电视信号,目前34个行政村都能收看到转播的8套电视节目。

###镇境内的各类服务机构完善,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机构齐全,并设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全镇的新品种推广,牲畜品种改良、动植物疫疾病防治等。全镇有商业网点188个,其中分布在###镇镇区的有99个,渡口地区有64个,其他各行政村有15个。镇区和渡口地区已形成###镇的商业中心,镇区的商业网点主要为当地服务,渡口商业网点主要是为过境交通服务,商业分布合理。

第六章环境卫生与镇容镇貌

###镇区住户较为集中,各类环卫设施完善,公厕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镇社会事业办下设镇区环卫站,环卫站有垃圾车1辆、拉水车1辆,清洁工5人,负责镇区街道清扫、垃圾点清理,保证镇区的每日清洁。

2006年4月镇里成立了专门的综合执法中队,负责镇区范围内的市场管理、车辆停放、商业摊点治理等工作,在执法中队的严格执法下,镇区境内的车辆都定点停放,排列整齐,正街上无乱摆乱设的商贸摊点,市场内的经营秩序井然,环境良好。

###镇政府位于东红村,四周农田环绕,气候宜人,再加上镇党委、政府对镇区环境的重视,镇区内绿化覆盖率在16%以上,并在逐年提高,镇区人均绿地拥有量在10平方米以上。

第6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群众文化;问题;文化馆;主阵地

【中图分类号】 G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256-1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而社会的和谐是需要全民的配合和支持的。

一、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大批款项投入到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之中,致使部分城市和乡镇对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偏少、器材缺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使个别人重操封建迷信活动或参与赌博,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只集中在节日期间,主要搞些简单乏味的娱乐活动;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知识竞赛、书法、美术、摄影、集邮,音乐会等多种活动,也可以集体外出踏青野游、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其乐无穷,也可以使人们按照时代的需求,用美的事物塑造各自的形象。同时,也可通过欣赏好的艺术作品陶冶人的情操,充实群众的生活,把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更高阶段。这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缺乏贯穿群众文化活动始终的一种城市文化理念和城市精神,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最大的一个不足与缺陷。城市形象不仅仅是街道马路、高楼大厦,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也不仅仅是工厂企业、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理念、城市精神,它不仅仅具有满足群众娱乐放松、精神享受、提高素质的功能,更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尽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轰轰烈烈,但缺少贯穿其中的文化个性、文化理念和城市文化精神,这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缺乏个性与影响力的一个关键,也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健康、广泛深入的开展。

(四)一些基层政府认为经济是最重要的,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并没有放在心上。某些基层部门的领导持有搞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软指标”的思想,认为只要经济上增强了,农村的群众文化就上去了,这样大大影响了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至于在对政府的考核上,也只是考核经济发展与社会治安等,没有将群众文化建设的考核列入政府的考核目录上,这些都限制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基层领导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意识较弱。一些基层领导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大大挫伤了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一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经常是建了之后就没有人进行管理,逐渐成为摆设,这也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新时期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作为基层文化主阵地的文化馆紧要跟政府“文化富民、文化兴市”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大文化格局,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

(一)首先就要稳定和壮大群众文化队伍。文化馆开展各类艺术培训活动,承担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的文艺创作和文艺辅导任务,为县、镇、村三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街道、社区的管理干部是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组织、策划和管理群众文化,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促进管理人员对群众人员进行更好的交流,保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首先,街道、社区管理干部可以从群众的生活待遇入手,保证群众的收入与当地的生活物质水平向一致,群众只有在物质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而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过渡。其次,管理人员应该给群众营造和提供良好的文化工作氛围,以便他们能愉悦地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天赋,以繁荣和丰富社区文化,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二)依靠政府正确引导,促进群众文化稳步发展。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社为重点,以家庭为对象,建设市、镇、村(社)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在集镇筹建综合性文化中心;在行政村、社区建文化活动室,新一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热潮正蓬勃兴起,为构建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三贴近”要求,以乡镇文化站为根据地,以村级文化大院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为不同文化需求的社会群体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群众文化教育、文化学习、文化娱乐、文化信息得到蓬勃发展。真正做到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等“十有”文化娱乐活动。把文化馆办成人民群众向往与喜爱的场所,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三)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各种务实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弘扬主流文化,形成浓厚的和谐社会氛围。通过相关的配套政策,实施文化共享,鼓励吸纳社会资源。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和执行科学的人才评价和管理制度。营造不拘―格的人才评价方式,使基层文艺人才能进的来,留的住。文化管理职能部门从管理转向服务,为群众文化的开展做好保障。

第7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主要年度工作目标:计划生育统计准确率达97%以上,信息覆盖率达98%以上,正确率达95%以上;合法生育率达到98%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8%以上;流动人口合法生育率98%以上,与户籍地联系率、建档率、验证率、发证率达到92%以上,“关爱加盟”知晓率达75%以上。

根据群众在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和上级要求,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狠抓“两个落实”,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七项重点”,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狠抓“两个落实”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强化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真学习《意见》精神。依托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人口学校,采取专题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面向党工委领导、驻街单位、街道和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搞好专题学习培训,重点学习《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和新措施、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措施、《意见》中的人口计生政策体系等内容,深刻领会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学精学深学透,把党工委领导和管区计生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强化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把对《意见》的宣传纳入街道、驻街单位宣传总体规划之中。充分利用网络、人口学校等宣传教育平台,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双进、双建”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意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政策。结合管区实际开展集中宣传,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使《意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社会各界明确:人口计生工作没有放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

(二)抓好计生惠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落实,确保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面落实好各项已出台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落实已出台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重点抓好“五奖”、“四救助”“四免”、“一优惠”等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严格抓好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一是做好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工作。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好目标人群的确认工作,确保特别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做好向自愿退回二孩《生育证》人员退还二孩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工作。三是贯彻落实上级新出台的计生惠民政策。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生殖健康查体、孕环情监测、0-3岁儿童查体等免费计生技术服务。

二、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制定学习制度鼓励计生干部挤时间自学,边干边学,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制定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增强计生干部的纪律性;制定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把目标量化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把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制定建立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指导制度,加强对居级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指导。去年9月社区居委会换届后,新上任了六名计生主任,对计生工作有一定的影响,计生办要发挥每周例会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的作用,开展大培训、单独教练等形式多样的形式进行业务指导,从强化社区计生干部的责任感、进取心入手,提高他们的综合工作能力。居计生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每位居计生工作人员自身有什么特点,街计生工作人员必须一清二楚,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该强化培训的要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居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工作布置后必须定期检查和督查,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要帮助分析原因,加强督促。

三、强化“七项重点”

1、扎实开展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清理清查、强化培训、反馈信息、整改落实等措施,严格落实街道、居计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全面普查辖区内育龄妇女信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职责与考核力度,提高协管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城区计生无缝隙覆盖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建立街道领导联系驻街单位、居委会制度,定期深入基层,指导计生工作。建立街对居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的考核制度,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增强现居住地和户籍地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加强城区人户分离人口的计生工作,引导更多的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优惠服务,使更多的流动人口从“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中受益。

2、强化依法管理与维权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进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多种形式在社区、广场、公益课堂和人口学校进行宣传,把执法过程变成宣传法律法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时率和规范率均达100%。做好计生依法行政公开、公示工作,按照《规范》要求,发挥信息引导作用,主动把工作做到前面,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分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从尊重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尊重群众的民利,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加强行政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程度,增强人口计生部门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严格查处有意瞒报、漏报、错报人口出生和出生性别行为,建立及时通报制度,形成违法生育清理清查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以纠正育龄妇女漏管、出生错瞒漏报、全面落实现居住地统计管理体制、落实现居住地管理责任为主的违法生育集中清理清查活动,彻底扭转对违法生育案件麻木不仁,有意拖延不处理,故意隐瞒不上报等现象,切实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和人口信息的覆盖率、准确率和及时率。

3、做好随访工作,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和能力。完善社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一刻钟技术服务圈”品牌,继续开展“知心”技术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强化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为育龄群众提供“知心”服务。今年要依托金门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把做好计生技术服务随访工作作为满足群众需求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孕期、产后、术后随访服务工作,落实孕环情监测和免费生殖健康专项查体工作,对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使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

4、做好迎奥运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我管区的良好形象。搞好迎奥运新闻宣传工作。制定并落实对外宣传应急预案,做好奥运计生宣传工作。开展以“青春健康”为主题的大、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服务活动,提高大、中学生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开展以“温馨金门、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活动。

5、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对流动人口实行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在物业小区、写字楼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结合“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谁服务”的原则,完善流动人口经常性管理与服务机制,将流动人口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企业、集贸市场等组建计生协会,发挥计生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做好流动人口网上信息交流工作。

6、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工作规范化建设,努力使育龄妇女基础信息的覆盖率和准确性达到上级的要求。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街、居微机操作人员素质和应用水平上,利用网络开展便民服务,全面实现居级管理服务信息化。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街道、居级计生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区计生局组织的计生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分批大规模地实施培训,集中精力抓好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以业务知识培训为主,同时增加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端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计生干部的管理服务能力。

加强计生办自身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围绕迎接奥帆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全力打造“温馨金门、和谐计生”服务品牌,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区群众的满意程度,树立人口计生行业新形象。

金门路街道办事处

2008年2月28日

计划说明书

为了稳定和发展我管区计划生育工作,2008年金门路管区计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计生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办事处党工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在管区内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制定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依据市、区两级的要求

根据街道办事处与区委、区政府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和市、区2008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办事处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紧紧围绕区下达的各项指标,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指标。

(二)依据本办事处工作实际

金门路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已趋于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但近年来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无业居民数量连年增加,很多人成为我管区的重点管理对象和扶助救助群体,对这部份人群的服务成为我管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民生问题,街道办事处将与城管科、综治办、民政事物科、妇联、文化站、司法所、工会等科室联合建立经常性协作配合机制,采取有效救助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积极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理念。

(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在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规定的基础上,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依据市计生委和区计生局的具体要求,依法搞好对管区育龄群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四)依据群众需求

根据2007年11月底在社区和驻街单位中向育龄人群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搜集育龄群众在政策法规、优生优育、优质服务、避孕节育等方面的需求信息,依据群众需求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群众普遍关心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有关政策,对政策法规中的有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的落实、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养老补助的落实、避孕节育奖励政策的落实、流动人口管理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街道办事处将加大向管区群众进行宣传的力度,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有关政策的需求,从而促进管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满足群众需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根据群众需求和上级要求,为确保今年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完善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在狠抓“两个落实”上下工夫,强化“五项重点”,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制定学习制度鼓励计生干部挤时间自学,边干边学,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制定考勤签到、请销假制度,增强计生干部的纪律性;制定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把目标量化到人,把责任落实到人,把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制定建立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开展工作。

2、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指导制度,加强对居级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指导。居计生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每位居计生工作人员自身有什么特点,街计生工作人员必须一清二楚,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该强化培训的要强化培训,该手把手教的必须手把手的教,努力提高居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工作布置后必须定期调度和督查,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要帮助分析原因,加强督促。检查督导不仅是对下级而言,对本级内部也必须抓好。

(二)狠抓“两个落实”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强化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把对《意见》的宣传纳入街道、驻街单位宣传总体规划之中。依托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人口学校,采取专题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面向党工委领导、驻街单位、街道和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搞好专题学习培训。充分利用网络、人口学校等宣传教育平台,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同时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开展集中宣传,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使《意见》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社会各界明确:人口计生工作没有放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更艰巨、更复杂。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把贯彻落实《意见》与解决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贯穿于贯彻落实《意见》的全过程,重点抓好队伍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措施、领导措施及利益导向政策、违法生育查处等有关规定的落实,切实抓出成效,抓好《意见》中规定政策的落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确保《意见》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2、抓好计生惠民政策体系的建立和落实,确保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已出台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重点抓好“五奖”(晚婚晚育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放弃二孩生育奖励、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奖励、城镇职工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四救助”(计生公益金救助、计划生育扶助金救助、特困家庭生育救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四免”(免费开展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免费婚前检查、免费优生四项检测、免费生殖健康专项检查)、“一优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向独生子女家庭倾斜政策)等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

严格抓好计生惠民政策的落实。一是做好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工作。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做好目标人群的确认工作,确保特别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认真落实区出台的计生手术并发症人员生活补助制度。三是做好向自愿退回二孩《生育证》人员退还二孩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四是贯彻落实上级新出台的计生惠民政策。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生殖健康查体、孕环情监测、优生四项检测、产前筛查、0-3岁儿童查体等免费技术服务。

(三)强化“七项重点”工作

1、扎实开展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

制定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街道、居计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规范,通过清理清查、强化培训、反馈信息、整改落实等措施,全面普查辖区内育龄妇女信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流动人口协管员的职责,提高协管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城区计生无缝隙覆盖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建立街道领导联系驻街单位、居委会制度,定期深入基层指导转化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对居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的考核制度,引导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优惠服务,使更多的流动人口从“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中受益。

2、强化依法管理与服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进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多种形式在社区、广场、公益课堂和人口学校进行宣传,把执法过程变成宣传法律法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全面落实开展便民维权服务,分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时率和规范率均达100%。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从尊重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尊重群众的民利,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加强行政监督,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程度,增强人口计生部门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3、做好随访服务,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能力。今年要依托金门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完善社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一刻钟技术服务圈”品牌,继续开展“知心”技术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品牌宣传,为育龄群众提供“知心”服务。积极开展孕期、产后、术后随访服务工作,落实孕环情监测和免费生殖健康专项查体工作,把做好计生技术服务随访工作作为满足群众需求的突破口,对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使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认可。

4、做好迎奥运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我管区的良好形象。搞好迎奥运新闻宣传工作,建立迎奥运计生宣传应急机制,开展以“青春健康”为主题的大、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服务活动,提高大、中学生生殖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开展以“温馨金门、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活动。

第8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一)课堂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社区教育由于针对群体年龄、程度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课堂学习也是社区教育管理的体现,统一制定的培训课程和固定的时间地点,便于社区居民自发地参与学习,自觉地遵守美术培训的制度要求。艺术源于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观念,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美术教育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社区居民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他们对审美的认知和美术修养更能激发其对美术的热爱和切实的感受。因此,社区美术教育还要走出课堂,到生活中、自然里去感受艺术文化。如带领社区居民外出学习、写生等活动有利于居民锻炼身心,以达到社区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适合社区居民美术认知程度参加社区美术培训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遵守因人施教的原则,为社区居民设置适合其认知和接受程度的美术课程。一开始可以通过生动的美术作品、结合生活的美术历史和案例来启发社区居民对艺术的向往,以探视居民对中国现代美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多地了解居民心理需求。社区居民中,有些人对民俗文化很了解,甚至是民族美术文化一脉相传的继承人,可以请他们担任教师,既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艺术种类和内容上的甄别。现在美术文化发展空前繁荣,一些前卫、鲜活的艺术文化充斥着人的眼睛。由于接受人群的限制,社区教育需在美术专类和表现内容中选取适合社区居民文化和经历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需要过强体力活动及刺激的内容不适合老年人学习,应尽量挑选表现美好自然、和谐生活的主题,有利于美化生活的美术活动,回避沉闷的色彩和忧郁的艺术题材。

    (三)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乐”有愉悦身心的含义,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乐”,重视快乐的活动高于单纯教育意义。社区教育既要满足社区成员教育的要求,又要满足其“乐生”的需求。美术活动有利于锻炼身心,使人心旷神怡,很适合在社区教育中开展。在教学中应侧重兴趣培养,注重动手活动,让社区居民在美术培训中体会到美术本身的魅力和带给人精神上愉悦的享受。

    二、开展社区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美术吸引力社区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质量,陶冶情操。为此,应通过展会、美术馆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艺术文化,普及美术知识,努力营造社区美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社区教育是涉及教育和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政府加强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把社区美术教育变成对外开放的平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以及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自治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开展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要从经济、社会与人相互协调的角度出发,把发展社区美术教育作为优化社区环境的重要举措,形成各部门领导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局面。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认真组织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加强对社区美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三)建立有效的社区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动社区美术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一,明确社区美术教育管理制度。要制定社区美术教育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将社区美术教育发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轨道,明确美术教育组织和居民个人在社区美术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行为。第二,形成社区教育实体为主、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美术教育运行机制。社区要利用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美术教育、文化资源,联合各种社会力量,举办社区美术培训机构,并发挥其组织、协调等作用。

    (四)整合社区美术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开放和互相衔接,社区内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设施设备,要向社区居民有序开放,同时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美术培训和艺术文化欣赏等学习基地。定期组织居民收集有关家乡的风光民俗图片、故事等,通过整理筛选制作多媒体投影或是短片,将家乡发展的标志性街道、建筑等的一些图片打印出来用于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观看中意识到自己家乡的美丽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深化审美情感,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第9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察总结座谈会精神,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今天下午,我们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主要是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并对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宣传部齐部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这充分说明县委对我们文体广电工作的关心、关怀和高度重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谢意!今天的会议,是文体广电局组建以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应该说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合心动员会、任务安排会、又是一次问题分析会、目标落实会、更是一次加油鼓劲会、促进推进会。通过这次会议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凝聚到促进工作,推进落实,推动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刚才,各下属单位汇报了上半年上半年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昨天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查总结座谈会精神和刚才各单位的汇报,就上半年文体广电工作情况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齐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半年,全县文体广电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战略和全县“三二一一”发展思路,以实施“一五十”工作计划和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为目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各自职能,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年度考核和年初安排认真扎实。全面总结了2009年工作,对下属单位进行了年终工作督查,考核了班子,审计了财务;制定了2010年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和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全年重点工作行事历及日常工作行事历,编制了《2010年工作手册》,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二是节庆、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春节期间,牵头实施了县城街道灯饰亮化工程,开展“四进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场秦腔演唱会、“和谐之韵”书画展、精品文物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30多场(次),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庆五一·促和谐”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和讲解比赛、免费体检等活动;承办了为期5天的庆祝建党89周年“唱红歌·颂党情”万人歌咏比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北体育场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20万元的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和投资158万元的城隍庙维修工程完成了设计方案的评审及批复,目前进入招投标阶段;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了2层主体建设,七月底前全面竣工;影剧院和博物馆灾后重建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为215个行政村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4大类1000多台(件),总价值84万多元;在进一步完善已建农家书屋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53个村农家书屋的人员、场地、设施,年内可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

四是遗产保护成绩显著。坚守岗位,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记录值班日志,定期进行夜间巡查,确保了文物安全无事故;对县博物馆文物展厅正在进行档次提升,升级改造文物库房,并对文物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范运行;认真完成了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非遗”研究与保护及“西王母信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了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实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命名工作。

五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制播泾川新闻94期,播出新闻稿件1051条,制播《乡村季风》、《家庭·人口·社会》、《泾川果业》等固定电视栏目12期;制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时代先锋》等各类临时栏目44期。实况录播三干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11场次,录制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6部,其他专题片5部,较好地宣传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推动“六个集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对外宣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上送省电视台新闻9条,播出4条,上送市电视台新闻200多条,播出182条,外宣条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六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对去年实施的1200个自然村22084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了内容详实的用户管理档案和电子资料。加强维护管理,确定专人对损坏的村村通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至目前共维修设备53台(次)。认真调研编制了《泾川县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共确定20户以下自然村工程建设点2103个盲村、39105户,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七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初见成效。组织全县11个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放映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是文化产业及文艺创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文化产业协会已得到批复,即将成立。开发特色产品,使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得到提升;筹办了各类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积极编好戏、出好书、作好诗、排好舞,至目前完成书画创作30余幅,其中5幅书法作品获得市上奖励。发表文学、文艺作品17篇,新编排舞蹈3部,出版发行了《圣地泾川》3部;郝栓福、张森林、李延福出版印发了个人摄影集;退休干部胡生洲创作修编了五部剧本,已上报省文化厅审定。以上这些工作都为群众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九是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进一步健全了“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推行“属地管理,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到目前为止,暂扣网吧服务器3台,对2家网吧提出了警告,并责令2个违规经营网吧停业整顿,与电信局联合为网吧安装了监控设备,对网吧实施全天监控,确保无未成年人进入;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00多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63册,盗版光碟192张(盒),处罚违规经营户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初到6月中旬,配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十是体育活动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举办“迎新春·庆元旦”职工拔河比赛和象棋比赛;二是为平凉市第一届运动会选拔了运动员80人,教练员20人;三是协助举办了县委、县政府机关体育运动会,文体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四是积极扶持体育彩票销售,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对我县13个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指导,分解了销售任务,确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目前在全市排名位列第四。

十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积极实施名角培养、名戏打造、名剧团建设“三名”工程及“五个百”工程培训、评选、命名任务;评选上报先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农村文化能人20名,推荐上报了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结合建设全省戏剧大省的要求,创作申报了《村官》、《王母情》等5个剧本参加省文化厅评审;组织专业、业余秦腔爱好者10名参加全市秦腔大讲赛,分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

十二是综合性工作落实有力。制定了2010年党建、安全生产、禁毒、计划生育等工作要点、方案;及时进行“中国·泾川”门户网站文体局子站信息添加、管理,上报信息12篇(条);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心制定了《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初步完成了机构整合的工作任务。重新制定了重点工作行事历,确保了机构改革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扎实苦干、创新快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加快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理念不新,视野不宽,定位不准,认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去向不定,存在干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敬业、不尽责,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没形象、没实绩。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所从事的工作心中无数,推天度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不少干部职工存在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和怨天尤人、畏难发愁等消极情绪,对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清,行动不快,成效不大,对有些细节问题甚至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目无组织纪律,个人利益至上,搞小圈子、小团体,落实工作工作有小动作,唯恐天下不乱。

四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今年我们共实施的是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城隍庙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育场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在全县处于后进位次。各单位争资金、跑项目的决心不大、行动不快、落实不力。

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文体广电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为重点,按照“一五十”的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隍庙维修工程和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力争年年内完成,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申报;积极争取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尽快到位,加快新建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扫尾工程,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保护资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信俗”项目落实保护措施,实施保护;开建城北16376㎡的田径场和球类场,力争在年内安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同时,要尽快争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基层服务网络,延伸服务。

二是持续加大文艺创作的力度。在国庆和元旦期间,积极筹办个种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保证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45篇(幅)以上;落实“五个一”工程;编印《泾川文物精华》;创编新剧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有5项以上活动(节目、作品)获奖。

三是持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认真实施“文物安全年”活动,警钟长鸣,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下半年文物安全无事故;认真完成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完成“非遗”研究与保护,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验收;加大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做好第三批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创建命名“民间艺术之乡”。

四是持续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成立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协会的作用,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化产品1件,编印《泾川市民手册》、《文化经典》折页,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宣传泾川特色文化产品,提高泾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是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管理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进一步健全“扫黄打非”工作机构;规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杜绝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娱乐场所的健康、安全、规范、无事故、无投诉,网吧无未成年人进入;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确保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良好率在90%以上,推动文化市场平安建设。

六是继续抓好节庆文体活动。做好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庆文体活动,排新戏好戏,参加省、市文艺调研和汇演,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年”活动,举办秦腔大奖赛,双拥晚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汇报演出,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七是继续抓好体育工作。要以全民健身为重点,抓指导,促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积极辅导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有活动。举办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加大体育彩票销售的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340万元的任务。

八是继续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办好新闻栏目的同时,要对电视台的栏目进行整合、改版、扩容,开办集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栏目;要开通泾川人民广播电台,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专抓实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九是持续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力度。在对原有用户搞好维护和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城北网络延伸,省网连通等工作,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

四、下半年工作的保证措施

这次机构改革,为促进全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工作的大发展。

1、要加强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结合县上开展的“三项学习”讨论活动,学理念、学业务、学法规,解决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沉不下心,钻不进去,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在真懂、真学、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2、要振奋精神。精神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气魄、什么样的工作行为、什么样的工作成效,要把目标定的更高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一些,少一些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的暮气,多一些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朝气,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3、要有大局观念。局属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协作,少一些推诿;干部职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讲大局,讲奉献,多一些补台,少一些拆台,多沟通,多交流,做到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乱,干事不倒事、做事不坏事,在分工中加强协作,在全局要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氛围。:

4、要真抓实干。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作为一种纪律来要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让实干成为干部职工的硬功夫,要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的观念,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落实为主,实干为先的理念,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踏踏实实做工作、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心浮气躁,作风漂浮,只图安逸,不谋干事,工作拖沓,应付差事,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盲目乐观,质量不高等问题,形成看实绩、看作为、比贡献、比奉献的作风。